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猜想与假设”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猜想与假设”“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是“基本理念之一”,它提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科学领域里的从未知到已知的自行探究、自主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
由此可见,猜想与假设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
本文就猜想与假设的概念界定、作用,及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关猜想与假设的教学策略作一肤浅的论述。
一、概念界定(一)什么是“猜想与假设”恩格斯指出:“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科学假说是一种复杂的理论思维形式,是人们以已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思维,根据已经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材料,对未知的自然事物的产生及其运动规律所作出的推断和假定,是一种带有推测性和假定性的理论形态,是没有经过实践充分证实的理论。
作为一种理性思维的形式,假说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
“猜想与假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
对于科学探究性学习来说,猜想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思维方法。
小学生的猜想与假设类似于科学假说(科学假说常用于科学家真正的科学研究活动),它们有共同之处,但毕竟小学生的猜想不是科学假说,小学生的猜想与假设的对象是“人类已知,学生自己未知的”。
《科学课程标准》中猜想与假设——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经过思维的冲突与再加工后形成的一种假设结论。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不是如何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如何激发出学生原来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
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活动的基础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想与假设活动就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要研究的问题经过思维的冲突与再加工活动。
小学科学课堂中合理猜想的四个策略
《 摆的研究》 一课的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 四、 注重 反思一 科 学猜 想 的提 升 在 猜想 “ 摆 的快 慢与 哪 些 因素 有关 ” 时要 求 并激 励他 们作 出科学 的解 释 。 学 生有 的根据 我 们要 引 导学 生学 会 对猜 想 进 行有 效 “ 日常生活 中坡 度越 陡 , 物体 冲下来 就 越快 ” 反 思 。如果 学 生 的猜 想结 果 与 实 际科 学 探 的规律 推 测 : 摆 的角 度 越 大 , 摆动 的速 度越 究结 论 一 致 ,就可 以引 导学 生 分 析 成功 的 快。 有 的认 为摆线越 短 , 摆 动 的速度越 快 , 理 原 因 , 并 体 验成 功 的 喜悦 ; 如 果 猜想 结 果 与 由是 : 摆线 越短 , 摆 动的路 线 就短 , 用 的时 间 科 学 探 究结 论 存在 较 大偏 差 时 ,则 要 引 导 就短 , 所 以摆会 快些 。也有 学 生认 为重 的物 学 生 认 真分 析 寻找 原 因 , 修 改猜 想 , 重 新 组 体 落得快 一些 , 从 而猜 测 : 摆 锤越 重 , 摆 得越 合 自己头 脑 中原有 的知 识 ,形 成 新 的认 知 快 。整个 猜测 过程 有理 有据 , 充分 展现 了学 结构 。只有 经过 不断 地反 思 , 学生 在 以后 的 猜 想 中才会 更 深入 、更 理性 ,形 成 良性 循 环, 并 逐 步 学会 科 学猜 想 的 思维 方 法 , 培 养 科学 严谨 的探 究精 神 。 ◇ 例如《 摆的研究》 一课 中 , 我引导学生 剥、 对“ 摆 的快 慢 与哪 些 因素 有关 ” 进行 大胆 猜 建 韭 测 。学 生根 据 已有 的 知识 和 生 活 经验 认 为 三种 因 素 ( 摆长、 摆重 、 摆角 ) 都 会 影 响摆 的 快慢 。我又组织学生对初步猜想的结果进 行 进 一步 分析 、 比较 、 反驳 、 筛选, 否 定 了“ 摆
科学课中猜测能力的培养
语的设计 。特级 语文教师于漪说过 :在 课堂教学 中。 “ 要培养 激发学
生的兴趣 , 先应抓住导 入课文 的环节 , 首 一开课就 要把学 生牢牢地 吸引住 。课 的开 始好 比提 琴家上弦 , 唱家定调 , 歌 第一个音定准 了 ,
习这 门课程 ,有利 于小学生形成 科学的 认知 方式和 情感态度 与价 学 生经 历“ 猜测— —探 究—— 理解—— 应用 ” 的过 程 , 这个 过程 在
个性特点 , 开发他们 的探索潜 能。 科学课 中的猜测应 该是一种科 学
性的预测 ,即是学生建立在 已有生 活经 验和符 合基本科 学逻辑 的
我 国古代教 育家孔子说 :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 乐 使学 生迅 速地领会 到作者笔 下所描绘的秋 天是生 气盎然的 。在这 。 个基础上 , 再引导学 生理解作者 所表达 的感情 . 就呼之欲 出了。
( 3 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 。 J 充满情趣。 单一 的教学 方法是乏味 的。 即使是一个 好的方法 , 常用也就 失去了它 的魅 力。 经 为了激发学生
鱼翔 浅底 的画面 。 觉上 鲜艳生 动 的景象 , 视 一下 子吸 引住 了学生 ,
的为反 方 , 要求他们 各 自去深 读文本 , 资料 , 论据 , 写辩 广查 细找 精 词 , 了一 场精彩辩论 会。要让学 生大胆地表达 自己的观点 . 文 开 让 学作 品的艺 术形象跃然 纸上 ,特 别是 玛蒂 尔德 这个 多重性格 的形
l 文 语 教育 I_ 关 注】 .【
浅 谈 语 文教 学 中的 兴趣 培 养
河北 唐山 ●李晨红
之 者。唯 有。 乐之” 才能 , 乐学” 因此 。 文教师在传授 知识 、 。 语 培养 能 力的整个教学 活动 中, 万不可忽视对 学生学 习兴趣 的培养 , 千 一
小学科学设计探究活动中的猜想与假设
小学科学设计探究活动中的猜想与假设老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猜想与假设》报告时这样解释猜想与假设:猜想——猜测,凭想象估计。
假设——姑且认定。
二者都具有猜测性、科学性与可变性。
不同点是猜想是“不知其真假”的数学叙述;假设是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设要“根据事实提出”某些猜想会称为“假设”,尤其是当它是针对某些问题提出的答案。
就是说,猜想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脱离已知的认知范围,可能不能被证明。
而假设,不是对的,就是错的。
孙江波老师讲授《空气占据空间》一课,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一、针对某种现象,进行猜想与假设进行猜想与假设是研究工作者最重要的思维方法,也是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智力活动手段。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具有预定的目的性。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不是简单地取决于外界的消极过程,而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或者解决一个问题时,尽管开始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肯定应该如何解决、如何去做。
但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知识,或者通过调查研究有关的资料,我们在头脑中先形成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初步猜测或设想,这就是科学的假设。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环节。
科学的猜想与假设,具有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是以真实的事实材料为基础的,科学的假设与迷信的胡说或无根据的瞎说是根本不相同的。
例如,孙江波老师讲授《空气占据空间》,上课伊始,孙老师出示一个放进瓶子里的气球,气球的口部固定在瓶口,他让学生吹气球,看能不能把气球吹大,学生在尝试失败后,他引导学生猜想:气球为什么不能被吹大?学生进行多种大胆的猜想,形成了“瓶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瓶子空间”的初步结论。
在这里,孙老师引导学生用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未知事实(包括现象间的规律性联系,事物的存在或原因、未来事件的出现)做出假定的解释。
这种科学的假设,具有推测的性质。
任何假设都是对于外界各种现象的猜测,尚未达到确切可靠的认识,因而有待于进一步通过科学实验来检验或证实。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教会学生科学思考
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教学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为此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时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带领更好地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思考。
本文主要以当前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进而深入研究了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思考的具体措施。
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
为此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时要将培养小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充分体现出科学教学的主体地位。
同时教师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而更好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学习科学知识。
一、培养兴趣,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这对提升小学生其自身的科学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为只有小学生自己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够主动地投身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之中,进而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愿意花费心思去学习去思考。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时要对学科教材进行深入挖掘,进而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形象化,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的思考,进而降低科学知识的学习难度。
除此以外,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时,还要做好科学教学的课前导入教学工作,通过趣味性的课前导入活动,将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起来,进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的思考,学习科学知识。
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有效地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的思考。
比如在进行《观测天气》知识教学时,在课前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适当地向学生讲解一些关于天气变化的趣味故事,或者讲解一些为气象工作做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的故事,比如高鲁、张骞等。
通过趣味的故事将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起来,进而调动起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提问来开展课前导入教学工作,比如可以问:“燕子低飞,大雨相随是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趣味问题来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学习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课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三部曲”
小学科学课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三部曲”发表时间:2018-05-29T12:16:49.740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4期作者:殷军[导读] 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生质疑能力这一问题提出个人见解。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长龙街道泉塘小学殷军摘要:作为培养小学生科学兴趣的重要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其中,质疑能力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
质疑,即在学习中产生疑问,这是学生认真思考后的结果。
学生在学习中能产生疑问,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新时期里,探究学习已经成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要求与趋势,为了迎合潮流,教师就必须着重培养学生对于科学这一门学科的探究精神,而质疑这一重要能力恰好是保持探究精神的不可或缺的。
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生质疑能力这一问题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科学课;小学学生;质疑能力;培养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科学这一课程的开展,旨在通过引领学生接触科学,从而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与爱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然而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学生自身接受能力较差,教师授课过于专业化,引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尴尬境地。
我们也常常能够看到课堂上当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问题吗?”的时候学生们鸦雀无声或者摇头说“没有问题了”。
没有问题的确是教师们乐意看到的,但这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学生质疑能力的缺乏[1]。
那么该如何让学生开口问,问得好呢?一、养成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当前形式下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学生在实际教学中鲜有疑问。
“尊师重道”这个词在学生们似乎已经变成了另一个意思——即老师说的是对的;亦或是学生害怕给别人添麻烦而不敢问。
在这些情况下,就要求教师营造出平等宽松的氛围,给学生以“科学面前人人平等”的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学生不敢质疑的问题。
具体到学生,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通过制订合理的计划,按步骤、有条理地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质疑能力。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让学生学会科学思考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让学生学会科学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科学教育,将其纳入教育体系中,让学生从小学习科学知识。
不仅如此,针对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科学课堂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科学思考。
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让学生学会科学思考呢?下面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建立科学思维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科学思维非常重要。
科学思维不仅包括科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科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问答、讲解故事、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产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会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实践出发,做好启发性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启发性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自行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此外,让学生合作解决实验难题,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设定一个小组实验,让学生对比几种果蔬在不同条件下的保存时间,激发学生从天然角度思考问题。
这样的实验,能够让学生感到实际,更能让学生理解科学的知识和实践应用。
三、设置自学环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设置一定的自学环节也是非常必要的。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书籍和电子材料,让学生自己学习。
在自学中,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孩子有自己的思考和主张,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四、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辨和团队合作团队合作和思辨是科学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鼓励学生多思辨、多探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思路,增进彼此之间的感受,从而让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五、开展科普活动,关注科技前沿科普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另一种方式。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
在实 际教学 过程 中 , 为教 师可 以预 设某 一 堂课 学生 对某 一个 问题 进行 猜想 与假 设 , 做 却不 能对 学
生用什 么方 法去 猜想 和假设 进行 预设 。实 际上 , 生对某 一个 问题 的猜 想与假 设体 现 出了他们 的一 种 学
方法 , 是 由于学 生年 龄和 经验 的局 限性 , 常对 这些 猜想 与假 设方 法 的认识 比较 模 糊 。所 以教师有 但 通
收 稿 日期 : 0 0 0 — 4 2 1 — 7 1
作者简介 : 叶
枫 (9 6 )男 , 江余 姚 人 , 姚 市 泗 门 镇 中 心小 学 一 级 教 师 。 1 8一 , 浙 余
13 3
宁波 教 育 学 院学 报
2 1 第 4期 0 0年
中 , 生就 是运用 了逻 辑推 理这 一方 法进 行猜 想 与假 设 : 学 在让 学生 猜测 “ 熟 的饺 子 为什 么会 浮起来 ” 煮
师 : 师不 直接说 出来 , 老 想让 你们 猜一猜 , 它是一种 动 物 , 体柔 软… …。 身
生: 蚓。 蚯 生 : 毛虫 。 毛
师 : 喜欢生 活在 潮湿 的地方 。 它
生: 蚓。 蚯
师: 它爱 吃植 物 的茎 和 叶 ,g n la 青菜 呀 。 o
生 : 牛。 蜗
必要在 教学 过程 中适 当总结 一下猜 想 与假 设 的方法 , 以便让 学生 在今 后 的学 习 中更 好 地应.
学 生 猜想 与 假设 的方 法有 很 多 , 比如 归纳 的方法 , 联想 的方 法 , 比的方 法 等 等 , 类 以下 这 个例 子
1创设情 境 。 养 学生“ 想 与假设 ” 培 猜 的意 识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感知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基础。
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课堂教学组织1.创设探究环境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有利于学生提问和思考的探究环境。
可以通过布置实验、观察、调查等任务,让学生亲自进行实践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并展开自主学习和思考。
同时,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资料和参考书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问和解决问题。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他们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可以通过讲故事、讲问题、给学生展示精彩的实验现象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进而激发他们主动提问和思考。
3.设置问题导入在每一堂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问题导入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课题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讲解水的沸腾时可以提问:“为什么水会沸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中发现问题并展开探究。
二、教学方法1.问题导向法问题导向法是一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教学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开展集体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2.实践探究法实践探究法是一种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并思考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况。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敢问、有问题问以及会问,是现今教师应探究实践的课题。
一、创设学生敢于提问的氛围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可以多说这样的话:“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好吗?”“老师是这样认为的,你认为可以吗?”等等,这样,学生对老师才会产生亲近感,才会大胆提出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例如,在学习《溶解》一课时,我问:同学们,现在老师口渴了,很想喝一杯果珍,你们有什么办法在最短时间里冲一杯果珍呢?泡果珍对学生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一听到能为老师出谋献计更来劲了,学生马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一言我一语就说起来了:“用筷子不断搅拌。
”“用热水来泡溶解决。
”“用一杯子倒来倒去,这样才快呢!”在这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消除胆怯的心理,毫无拘束、自由而勇敢地表现自我、表述自我。
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总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提供学生有可问的内容南宋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
”课堂教学中,常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不了问题,提不出疑问。
在学生具备了敢于提问的心理后,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语言、实验、电教等各种教学手段,创造出让学生善于提问的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展示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折形状》一课时,一开始,教师就做了一个踩生鸡蛋的游戏。
学生在看着老师和同学们一个个踩生鸡蛋后,鸡蛋完好无损,这样,大家的问题就很自然地出来了,学生也就带着许多问题投入到积极的探究活动中去了,这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浅析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浅析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核心。
科学课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面广,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科学课堂教学中,能更好地再现教材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化繁为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等,并且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引领自主地去尝试、实践、经历,在探索中有所得,有所悟,甚至还有所创。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及实践能力,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的课堂教学效果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思维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呢?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培养创新思维思维的广泛性指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规地去思考问题,它反映思维的宽度、广度。
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
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发散,要求学生思考解答某个问题的种种方法。
如教学《身边的材料》这一课时,让学生对自己带的物品仔细观察,分析它们各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多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留心,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观察植物的一生;观察我们周围生活的小动物,观察土壤、空气、水;观察云、雾、雨、雪、霜、风;观察我们吃的食物,了解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观察家中的电器,调查家中的材料,观看星空的变化,观察月相的变化;寻找身边的混合物等。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
还要做到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创新,能让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探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进行尝试、改造或创新,这才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的。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科学探索意识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科学探索意识引言科学探索是培养孩子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阶段是孩子磨砺科学探索意识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孩子培养科学探索意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能够帮助小学生培养科学探索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一、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我们需要向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资源,如科学书籍、科学实验道具等。
这些资源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科学世界。
二、开展科学实验活动科学实验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索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亲自参与实验,孩子们不仅可以观察到科学现象,还能够理解科学原理,并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校和家庭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体验科学的奥秘。
三、鼓励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培养科学探索意识的关键是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答案。
同时,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参观科学实验室和科技展览参观科学实验室和科技展览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索意识的另一种方式。
通过参观,孩子们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到科学家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了解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同时,参观科技展览还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到最新的科技成果,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五、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科学探索通常需要团队合作,而团队合作又是培养科学探索意识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团队项目或合作实验,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合作过程中,孩子们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索能力。
总结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培养科学探索意识的关键时期。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开展科学实验活动、鼓励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参观科学实验室和科技展览以及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科学探索意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一种基于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的思考方式,它能够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
一、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首先要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
教室里可以布置一些科学实验器材和模型,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和亲身实践。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多做实验和观察,帮助他们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
二、进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探索和发现。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他们通过亲自实践来获取知识。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释,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加强科学实验教学科学实验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和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开展科学项目开展科学项目可以帮助小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科学实践活动,例如植物的生长观察、水的循环实验等。
通过项目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培养创新思维科学思维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和独特的想法。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立一些创新项目,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写作科学写作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证明,然后让他们写下自己的研究报告或实验报告。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整理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总结起来,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需要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进行探究式学习,加强科学实验教学,开展科学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写作等。
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中有效进行“猜想与假设”
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中有效进行“猜想与假设”科学学习的核心在于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科学领域里从未知到已知的自行探究、自主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形成结论——汇报交流”等。
由此可见,猜想与假设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
引导学生开展猜想与假设成为当前科学学科教学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猜想与假设”就是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
一个自然现象,在其未被揭示出科学本质之前,人们对它的认识是很不完整的,甚至是片面的,只能借助于猜想与假设的形式进行研究与探索,因此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性学习中的方法与桥梁。
那么,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呢?一、注重活用教材,促进学生猜想实践说明学生在知道结论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真正地进行猜想的,只有把学生置于一种未知结论的情景下才能有效地开展猜想,为此,教师应注重“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潜心去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猜想因素,利用插图、实物、实验、多媒体等呈现相关的情景,这些情景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引起学生好奇、联想。
如呈现把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的情景,让学生猜测鸡蛋是上浮还是下沉。
思维的积极性一旦被激发,学生便会纷纷根据前面的知识作出各种猜测:有的说鸡蛋能上浮;有的说会下沉;有的说两种情况皆有可能。
二、关注评价变化,大胆放手猜想评价方式,对猜想的限制,只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还没有真正的领会课改的目标,或者说思想上领会课改的目标,行动上不敢放手一试罢了。
只要我们潜心去研究一下近几年的试卷,不难发现,随着课改的进行,对于原有的偏难的知识点正在逐年地被删除,对学生的考查已是知识的广度,而非深度,更突出的是考查重心已逐步偏向对探究能力的考察,我区近几年的科学中考试卷就是很好的证明,我想这也正是课改目标的很好体现。
在实验前猜测,在猜测后实验——从科学课《昼夜交替现象》的教学谈学生猜测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作者:吴良林来源:《教师·上》2014年第06期科学探究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制订计划、观察、实验、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
而在这一系列活动中,猜想这一步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很有必要。
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于猜想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总是在强调“师道尊严”,而忽视了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强调“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而忽视了营造一种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师生关系和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因此,在教学中,当学生提出一种猜想,特别是提出了一种有价值的猜想时,我们要毫不吝啬地使用“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猜想来,真了不起”“会大胆猜想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你的猜想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等富有情感的话语来激励学生。
同时,教师要允许学生提一些“出格”的猜想。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做到敢于猜想,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二、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猜想趣味是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诱发剂,教师在教学时,创设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这一课时,教师先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让学生比赛吹,看谁能将气球吹大。
学生争先恐后去挑战,结果费尽力气还是吹不了多大,这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地要找原因了,套在瓶口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是气球的原因?是瓶子的原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于是学生大胆猜想,主动设计实验,寻找问题的根源。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遇疑而思,才会引发大胆的猜想,才会产生探究的动力。
三、利用好优秀的科学课程资源,让学生善于猜想(1)在类比中引导学生猜想。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方法浅析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方法浅析作者:吴卢富张建来源:《新教师》2021年第07期《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其实,学生探究科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计划、猜想、假设的过程。
猜想与假设是学生探索研究课题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渠道。
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呢?一、开放猜想和假设的平台有人说,合理的猜想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向导。
小学生猜想与假设的对象是“人类已知,学生自己未知的”,是他们依据现有的知识,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对未知的事物进行的预测和推断。
它们是学生科学思维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这些猜想与假设通过广泛的实践检验和证明,是可以成为学生的科学知识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不要担心学生提出的猜想和假设不到点子上,达不到教师预设的目标,耽误了授课时间,而表现出不耐烦,或是加以指责,这样的结果往往会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给浇灭了。
这时教师的鼓励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不管学生提出什么样的猜想和假设,教师都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空间,给学生创设猜想的机会,赋予他们充分想象的时间。
要让学生相信自己,因为在猜想和假设被验证之前,是没有对错和优劣之分的。
只要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敢于表达,有理有据,教师都要以肯定的、赞赏的态度去鼓励他们。
二、科学引导猜想和假设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别大,即使同一阶段的学生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也是差别很大的,因此出现不同的猜想和假设是十分正常的,也可能出现漫无边际的、较为荒唐的“胡思乱想”。
这是因为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使学生提出更具合理性、规律性、方向性的猜想与假设,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导师,发挥组织、引领的作用,注重方法的引导。
1.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猜想和假设。
小学生从生活现象走向科学本质的探究过程中,他们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是一种重要资源。
浅议“猜测”环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议“猜测”环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〇张勤德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中心学校_教学理论■研【关键词】猜测环节;小学科学课;兴趣;思维;潜力【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0)07—0085—01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 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体的 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 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 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科学课老师们不断地尝试以“猜”激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 进课堂学习,用自己的实践去证明所思、所想,亲身经历科 学探究过程,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中,“猜测”作为小学科学探究的一种方式、一种手段,屡见不 鲜,猜测验证是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也 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动手实验,交流汇报,归纳总 结,掌握有关科学知识。
_、激发学生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引起兴趣怎样才能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呢?首先要引起他 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
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 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 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 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 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人探求新知识的情 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
如在教学《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时,为了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应用《乌鸦喝水》故事引人 课题,学生直观上造成的错觉就是大部分物体在水中都是 下沉的。
然后老师拿出一个实心橡皮泥问学生:这个橡皮 泥在水中是下沉还是上浮的呢?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下 沉”,老师在不经意间把橡皮泥捏成半球形的空心体,放在 水中,结果橡皮泥浮在了水面上,这和学生的想象完全错 位,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些学生又说橡皮泥在水中 是浮的,老师拿起一个实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结果橡皮泥 沉人了水中。
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问题意识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让学生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关键词】:意识、习惯、情景、创设、能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宝贵的素质就逐渐衰退以致消失,这就是年级越高,学生提问越少的原因。
因此,如何促使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一、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小学生刚接触科学探究活动不久,心中会有许多困惑和疑问,但不知该怎样提出来,因此老师首先要做好提问的示范,设计好提问的问题,逐步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按老师提问题的方法来质疑。
如学习“我的手”这一内容时,学生就会用教师经常用的提问方式提出“手有什么作用”这样的简单问题。
2.引导学生在学会简单模仿提问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思考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
如学生经过对前一个问题的思考回答,进一步提出了“手为什么这么灵活?与哪些因素有关?”等问题,显得比较成熟了,教师应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
3.引导学生深思熟虑后提出问题。
如对上面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着回答,让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真正了解了手的灵活性与关节及关节上皮肤的褶皱、五指的分开等因素有关。
这时学生又会提出“手有残疾的人怎么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等问题,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飞跃。
经过这样有步骤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
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应从学生及教学的实际出发,通过创设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1.通过游戏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如学习《轮轴》时,从班上选出一名最高大强壮的男生和一名最矮小瘦弱的女生,并拿出一个大可乐瓶,让女生握住瓶子较粗的一端(靠近瓶底这端),让男生握住细的一端(即瓶颈),然后教师问:“如果让他们俩往不同的方向拧,你们认为谁会赢?”学生们毫不犹豫地异口同声回答:“男生赢!”结果却是女生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论文
教材版本: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
作者:窦明
地址:重庆市武隆县土地乡中心小学校
邮编:408517
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把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观念作为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探究身边的科学知识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科学教学的关键,而科学猜想是科学课中探索科学知识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科学实践能力和探究科学的能力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小学科学培养学生猜想意识
科学猜想是一种想象,它是人的思维在探索科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自然反应。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科学知识是在想象中发现的,也是在想象中掌握和运用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呢?许多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鼓励学生多想就可以了,把瞎想与猜想没
有区分开来。
其实这是一种简单化的想法,也是一种有虚无实的无效做法。
猜想意识是着眼于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善于猜想、合理猜想的科学探究观,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点燃学生潜在的科学智慧。
现代许多科学领域的知识和探究活动,常常是人们在已有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探究出未知领域的科学知识。
笔者现就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猜想意识”谈之我见。
之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于猜想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是知识的注入者,而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式地学习,除了认真听讲还是认真听讲,根本不能体现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他们的好奇心被无情地扼杀,想象的空间被“师导尊严”的主宰者挤压,探索的智慧在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中一闪即失。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温馨的猜想佳境。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
”而能否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取决于教师。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知情者、合作者。
因此,教师要把真诚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建立起和谐的伙伴关系。
我们在教学中,应多找找学生的闪光点和合理之处,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如果学生指出老师讲解上的不足之处时,我们应该用宽容的精神及时纠正并给予表扬。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
才能为学生的猜想提供一个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才能激发学生的猜想热情,才能真正落实科学教学的内涵。
之二、创设情景,使学生可能猜想
创设想象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打开学生的猜想空间,这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内容。
1.创设学生已有的认知情景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已认知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学生猜想的情景。
比如:我在教学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二章第一课“抵抗弯曲”的时候。
谈到了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问题:“建筑物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许多学生很快就举起手说:“横梁和柱子”。
我就顺势提出了两个问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大家猜一猜。
这时,学生七嘴八舌闹开了,好像知识很多。
这样很自然地建立起了利于学生猜想的情景,同时激发了学生猜想热情。
不一会学生的答案出来了:有的说可能与材料有关,有的说可能与宽度有关,有的说可能与厚度有关,有的说可能与它承受的重物有关,还有的说可能与它的长短有关……因势利导我说:这到底与什么有关呢?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家都很想知道结果,迫不及待地做起了实验。
2.创设矛盾冲突的情景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冲突能激发学生的猜想激情,更能把学生带进猜想的情景中。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科学“探究锅的材料”时,问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材料的锅?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说出很多,铁锅、铜锅……我就提出:这节课我们用纸做的锅烧开水。
这时课堂
炸开了锅。
纸做的锅真的能烧开水吗?纸锅会被烧毁吗?……这就引发了学生的猜想。
之三.、注重引导,使学生合理猜想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
”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实践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去做,让每个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通过动手体验,激发创造灵感,让学生去发现真理,找出规律,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
并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猜想,达到会猜想的目的。
构建主义这样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者。
”这就说明在科学教学中,从“猜想-探索-掌握-运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意义的猜想和构建是关键。
我们在引导学生猜想时,可以用归纳法、观察分析法、反向思维法、因果判断法、概括外推法等。
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提出人发出声音是声带在振动,蜜蜂的嗡嗡声是翅膀在振动,敲桌子时发出的声音是桌子在振动……此时学生就不断地实验,敲敲这样,敲敲那样。
为什么要先提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呢?是给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空间,展开合理的猜想,避免无根据地瞎想。
之四、体验成功,使学生善于猜想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注重学生是否正确,还要注重
学生的情感体验。
作为学生来讲好胜心很强的心理特点特别突出,在同龄人中不甘示弱,爱争论,有很强的荣誉感,需要得到老师认可。
教师对他评价直接牵动着学生的情感神经。
因此教师在评价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得到心灵的慰藉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如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滑轮兄弟》时:在诠释了滑轮组概念,并让学生动手装置了滑轮组之后,问滑轮组有什么作用?答案有三:1.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可以省力。
3.既改变力的方向,也可以省力。
于是就安排学生动手验证答案。
当学生得出答案是3时,有许多学生都跳起来说:“滑轮组原来有这么大的作用”、“科学太有趣了,我会运用它了”、“我爱科学,我成功了”。
教师及时给予了高度的表扬和肯定。
不难看出,只有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后,才能真正掌握科学知识、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真正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也潜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猜想的习惯。
牛顿曾指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猜想可以营造学习氛围,激起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依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爱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作者:陈华
[2 ]2014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4021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