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七 第二板块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板块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对应学生用书P55

一、字音识记

1.菡萏

..(hàn)(dàn) 2.韶.光(sháo)

3.憔.悴(qiáo) 4.玉笙.(shēnɡ)

5.潺.潺(chán) 6.阑.珊(lán)

7.罗衾.(qīn) 8.贪.欢(tān)

二、词语释义

1.菡萏

..香销翠叶残:荷花的别名

2.西风

..愁起绿波间:秋风

3.还与韶光

..共憔悴:美好的时光。韶,美好

4.细雨梦回

..鸡塞远:梦醒

5.小楼吹彻.玉笙寒:尽

6.林花谢.了春红:辞。此处是飘落、凋零的意思

7.胭脂泪:形容落花遭雨打湿,兼写女子脸上流过泪水

8.相留醉:留恋雨中落红,伤感凄迷如醉

9.几时重.:重逢,再度相见

10.帘外雨潺潺

..:形容细雨滴落声

11.春意阑珊

..:衰残、凋落

12.罗衾不耐

....五更寒

罗衾:丝绸被子

不耐:忍受不了

13.一饷

..贪欢:片刻、一会儿

三、名句背诵

1.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2.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3.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对应学生用书P55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世称南唐中主。好读书,多才艺,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煕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于是适用于歌筵舞榭的词,便在南唐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词中蕴含有浓厚的忧患意识。存词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词》收四首,《草堂诗余》收一首。

二、相关背景

南唐保大(李璟年号)十四、十五年,后周世宗两次亲征南唐,迫使李璟上表削去帝号,称国主。李璟身当乱世,忧心时局,有心兴国,无力回天,在作品中情思婉转,表现出无限的沉哀。

三、内容提要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的悲秋念远之情,充满了感伤和哀怨,从而反映了封建时代战争给妇女带来的痛苦。

四、写法借鉴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这首词前段就景物写,后段就人事写。首先描绘出香消叶残的画面,又以西风愁起、韶光憔悴衬托,来说明“不堪看”到了何种程度。然后从人事来说,因为思念远离的爱人,在明月中,小楼上,吹遍了玉笙,仍未能使远离的爱人归来,这又是多么令人难堪的境况!整首词情景交融,生动地刻画出一个面对秋景触景生情思念丈夫的女子形象。

2.清新自然,不事雕琢

这首词语言很少修饰,层次转折多,又能灵活跳跃。意境阔大,概括力强。构思新颖,自然贴切。

重点揣摩

1.“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写景,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荷花的清香已经销尽,翠绿的荷叶已经枯败,荷塘绿水间吹起了秋风。营造了一幅荷塘秋残图,意境衰败、凄凉。

2.“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对比,以梦境写思念,将梦中相见的欢愉与醒来的凄凉孤寂对比,传达相思之苦。

情景交融。细雨梦回,梦醒独伤,笙断泪下,寂寞寒冷,孤独的小楼细雨之夜,无不体现出浓厚的相思怀念之情。

3. 诗歌讲究炼字,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关键性词句,被称为“诗眼”。请指出这首词的词眼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词眼:①“愁”和“恨”;②“残”。

理由:①深秋时节看落花残叶,触景生愁。梦中相聚之乐与眼前孤苦相比,愁上加愁,“愁”“恨”交加。②“菡萏香销翠叶残”是荷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秋残,“还与韶光共憔悴”是梦残,“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曲残。人在残年面对诸多惨景,怎能不“心残”——“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唐五代词人,南唐国君。宋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后主。国破降宋后,被俘至汴京,978年被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庸驽无能,却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词的成就尤高。

李煜的词以975年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后期的词由于生活巨变,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二、相关背景

《乌夜啼》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李煜的这首词,从词意来看,可能作于他降宋以后。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

三、内容提要

这首词借景抒情,上片描绘了凄凉的暮春残景,寄寓了作者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下片则比喻夹杂着议论,借胭脂泪、人生、水,抒发了作者沦为阶下囚后的满腔悲愤之情。

四、写法借鉴

1.不事雕琢,直抒胸臆

上片写景,作者选取常见的景物“林花”,用“匆匆”感叹其凋谢之快,也暗示光阴的流逝。作者没有刻意去雕琢语言,而是“随手”“直写”。下片写人,在风风雨雨中韶华消尽。没有一点秾丽香艳的修饰,没有一点镶金嵌玉的辞藻,完全是直率地倾吐情怀。

2.有景有情,即景抒情

作者既不是直叙某事,也不是通篇议论,而是比喻夹着议论,将林花、寒雨、风、胭脂泪、人生、水六个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连缀起来,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有景有情,如泣如诉,把一个丧失自由而又无可奈何的亡国之君形象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