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第八章+new螺形菌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第一章细菌形态学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第一章细菌形态 学
电镜下:基础小体 钩状体 丝状体
鞭毛的功能: ①鉴别细菌:鞭毛(动力)的有
无、数目、位置、排列、抗 原
性 ②与致病性有关:粘附性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第一章细菌形态 学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第一章细菌形态 学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第一章细菌形态 学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第一章细菌形态 学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第一章细菌形态 学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第一章细菌形态 学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第一章细菌形态 学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第一章细菌形态 学
◇磷壁酸(techoic acid)
革兰阳性菌特有成分,是由核糖醇 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而 成的多聚物。 作用: (1)调节离子通过粘肽层,有保存和
⑴ 核糖体(ribosome):合成蛋白质的 场所
⑵ 胞浆颗粒(cytoplasmic granules):储藏营 养。异染颗粒:染成与细菌其他部分 不同的颜色,如:白喉杆菌--鉴别
⑶ 质粒(plasmid):染色体外的遗传物 质,双链DNA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第一章细菌形态
学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第一章细菌形态 学
2. 染色法 单染法 革兰染色法 复染法 抗酸染色法 特殊染色法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第一章细菌形态 学
2 细胞膜(cell membrane)
细胞壁与细胞质之间
半渗透性的生物膜
脂类双层,镶有蛋白质
功能:渗透和运输、生物合成 (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等)、呼 吸作用、参与细菌分裂。另外,细胞 膜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 的供能部位。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第一章细菌形态 学
中介体(mesosome): 细胞膜向细胞浆内凹陷,折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第一章细菌形态 学
第8章 螺形菌
课堂小结
掌握:痢疾杆菌、 掌握:痢疾杆菌、伤寒沙门菌致病性与免 疫性 掌握: 掌握: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主要致病 物质 熟悉:霍乱的微检、 熟悉:霍乱的微检、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 了解:伤寒、 了解:伤寒、霍乱的防治原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堂练习
1、关于预防霍乱的措施,下列哪项是无关 关于预防霍乱的措施, 的?( ) A B C D E 严格处理病人的呕泻物 饮用开水以防通过污染生水感染 接种霍乱菌苗保护易感者 注意食品卫生以防食入污染食品感染 防止医源性感染如注射、 防止医源性感染如注射、输血等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
弧型或逗点状, G—、弧型或逗点状, 单鞭毛 液体中: 液体中: 运动非常活泼 呈穿梭样 涂片中: 涂片中: 排列整齐 呈鱼群状
培养特性
耐碱不耐酸
pH8.8~9.2
碱性蛋白胨水-菌膜 碱性蛋白胨水- 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
抗原构造与分型:
根据O抗原不同: 现已有155个血清群 根据O抗原不同: 现已有155个血清群 155 其中O1 139群引起霍乱 其中 1群、O139群引起霍乱 139 和非O 群霍乱弧菌——腹泻 腹泻 非O-1 和非 139群霍乱弧菌 根据表型差异: O1群霍乱弧菌分为 根据表型差异: O1群霍乱弧菌分为2个生物型 群霍乱弧菌分为2 古典生物型 El Tor生物型 Tor生物型
第八章 螺 形 菌
第一节 弧菌属
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G—菌 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G
问 题
1、什么是霍乱? 什么是霍乱? 2、引起霍乱的病原体的特性? 引起霍乱的病原体的特性? 3、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4、对可疑霍乱患者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对可疑霍乱患者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第八章螺形菌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 空肠弯曲菌
(C.jejuni)菌体轻度弯曲似 逗点状,长1.5~5 μ m,宽0. 2~0.8 μ m。菌体一端或两端 有鞭毛,运动活泼,在暗视野 镜下观察似飞蝇。有荚膜,不 形成芽胞。革兰氏阴性。
图注:空肠弯曲菌的两端单鞭 毛(↑) 负染,×21 000
(二)培养特性
• 霍乱弧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 营养要求不高,耐碱不耐酸,在pH8.8~9.0的碱性蛋白
胨水或平板中生长良好。因其他细菌在这一pH不易生长, 故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性增殖霍乱弧菌的培养基; • 在碱性平板上菌落直径为2mm,圆形,光滑,透明。
3.抗原结构与分型
O抗原
特异性高 分155个血清群
霍乱: 一种残忍的瘟疫
• 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 • 人类是唯一易感者 • 摄入108-1010个细菌可
造成感染,引起霍乱 • 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 –经食物传播 –经生活接触传播 –经苍蝇传播
免疫性
• 体液免疫为主 • 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很少再感染
–血流中抗毒素、抗菌抗体、局部sIgA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毒性单
霍 1个A亚单位 位
乱
A2肽链
肠
具有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的酶活性
结合B亚单位; 参与转位
毒
素
5个B亚单位 结合单 特异地识别肠上皮细胞膜上的神经
(4~6) 位
节苷脂受体
致病机理
霍乱弧菌
胃 对酸敏感,很快被杀死
胃酸降低或缺乏,菌体增多
肠
鞭毛、菌毛、粘液素酶
绒毛上大量繁殖
CT的B亚单位结合神经节苷脂受体 形成膜通道化酶系统 ATP → cAMP↑
07.螺形菌
1、G-菌,常呈弧状、杆状、丝状等多 形性,菌体一端有单鞭毛,营养要求不高, 故在外界可长期生存。本菌特点嗜盐,在含 3.5%-4.5%NaCl的培养基中最易生长,在无 盐蛋白胨水中生长很差,甚至不生长。生长 的pH范围是7.0-9.5,最适pH为7.7
2、绝大多数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能产 生溶血毒素使人或家兔的红细胞溶解。其溶 血能力与该菌的致病力呈平行关系,而大多 数非致病性菌株则无此毒素。该毒素也具有 肠道毒性
病后绝大多数患者可短期带菌,一般不超过2w。EI Tor弧菌感染者,带菌时间可达数月。病原菌主要存在 于胆囊中
霍乱病人脱水貌—眼窝深陷、皮肤弹性消失
(三) 免疫性 霍乱弧菌感染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很少再次感染 ,此种病后免疫力包括血流中抗肠毒素抗体 (IgM和IgG) 及局部抗菌抗体 (sIgA)。 血清抗体一般在7-14d滴度达高峰,随后渐降,一般 可持续3个月左右。肠道sIgA可阻止弧菌的粘附,并抑制 细菌的侵袭和产生毒素。 肠毒素抗体可阻断肠毒素与小肠上皮细胞上的GM1受 体结合。各群之间无交叉免疫
血水样便
幽门螺杆菌(HP)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和罗 宾·沃伦(J. Robin Warren)二人从胃活检组织中首次分离 出,因此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经海产品及盐淹渍品传播,常见的为海蜇、蟹类、
鱼、毛蚶等。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后,经2-26h潜伏期后 发病
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呕吐及发热,粪便为水样 或糊状,少数有血水样便或粘液血便。多发于夏秋季, 病程较短,一般恢复较快
病后免疫力不强,可重复感染,治疗可用抗菌药物 ,如庆大霉素等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一) 致病物质
《病原微生物学》致病螺菌
• H抗体: IgG,出现晚,消失慢,容
易受非特异性Ag刺激产生。
肥达试验的诊断意义
O抗体效价 H抗体效价
非肠热症
肠热症 回忆反应 其他沙门菌感染 肠热症早期
—
—
—
— —
肥达试验正常值 :O抗体效价 <1:80 H抗体效价<1:160
甲、乙型H抗体(A抗体、B抗体)< 1:80
患者入院后做肥达试验,结果如下 入院后第4天 TH TO TA TB 1:160 1:80 1:40 1;40 入院后第12天 1:1280 1:320 1:40 1;20
TC
据此可诊断为 A、伤寒 D、丙型副伤寒
1:40
1;20
B、甲型副伤寒 E、回忆反应
C、乙型副伤寒
UP
切断传播途径: 改善社区环境,加强水源管理
提高易感者免疫力:
疫苗预防接种
预防:疫苗
O1群死疫苗(im):保护率低,血清抗体 持续时间短。 B亚单位-O1群全菌灭活疫苗(口) 基因工程-O1群减毒活疫苗(口) O1与O139群二价疫苗(在研)
正在进行 效果评估
治疗:
(一)隔离
(二)补液
(三)抗菌治疗(四环素、氯霉素、呋喃唑酮等)
性状 VP试验 羊红细胞溶血试验 鸡红细胞凝集试验 多粘菌素B敏感试验
第组霍乱弧菌噬菌体裂解试验
古典生物型 El Tor生物型 - - -( +) 敏感 + +(-) +(-) + 不敏感 -(+)
霍乱流行:
O1群:古典生物型1817年以来大流行6次; EI Tor生物型1961年第七次流行 O139群:1992年首次非O1群流行
抵抗力
El Tor生物型和其它非01群霍乱弧菌
药学微生物教案 螺旋体各论
药学微生物教案螺旋体各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螺旋体的分类、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2. 掌握螺旋体的病原性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3. 熟悉螺旋体的检测、培养和防治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螺旋体的分类及形态特征2. 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3. 螺旋体的病原性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4. 螺旋体的检测方法5. 螺旋体的培养和防治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螺旋体的分类、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病原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螺旋体感染病例,加深学生对螺旋体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理解。
3. 实验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螺旋体的检测、培养和防治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螺旋体的检测、培养和防治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光学显微镜、培养箱、生化仪器等。
2. 实验材料:螺旋体标本、培养基、试剂等。
3.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辅助讲解。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螺旋体的分类、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2. 第二课时:讲解螺旋体的病原性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3. 第三课时:讲解螺旋体的检测方法。
4. 第四课时:讲解螺旋体的培养和防治方法。
5. 第五课时:实验操作,进行螺旋体的检测、培养和防治实验。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螺旋体分类、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病原性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以及对螺旋体检测、培养和防治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螺旋体防治策略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介绍螺旋体研究的新进展,如新型疫苗研发和治疗方法。
2. 探讨螺旋体感染在global health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验操作技能。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
二、病理生理
支气管 管腔狭窄
粘膜充 血水肿
甚至闭塞 通气功能 障碍
呼吸功能不全
病
肺泡壁
肺气肿
原
充血水 肿、肺
肺不张
缺氧 CO2潴留
酸碱失衡 循环系统改变 神经系统改变
体
泡内充
满炎性
换气功能
消化系统改变
渗出物
障碍
毒素
毒血症
三、病理生理(一)
(一) 呼吸功能不全
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严重者可有二氧化碳潴留。 肺炎→肺泡壁增厚→弥散阻力增加 ↘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及分泌物潴留→管腔狭窄
护理措施(一)
1.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①保证患儿足够的休息。 ②保证呼吸道通畅。 ③鼻塞的护理 ④咽部护理
护理措施(二)
2.高热的护理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 38.5oC以上时 应对症治疗,注意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 分。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保持口腔及皮肤 清洁。
护理措施(三)
3.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高热抽搐的发 生。
14~15岁时逐渐退化 ⑥喉、声门狭窄、娇嫩
2、下呼吸道(The low airway)
①气管、支气管均狭窄 ②粘膜嫩、血管多 ③软骨软、弹力纤维差 ④气道干燥、纤毛运动差 ⑤右支气管短、粗、直
2、下呼吸道
肺泡 管 肺泡
毛细支气管 支气管
气管
呼吸性 毛细支气管
3、胸廓(chest wall)
①胸廓短、桶状 ②膈肌高、心脏横位 ③呼吸肌不发达 ④纵膈大而软
↓ 通气和换气功能↓↓→PaO2 ↓PaCO2↑
三、病理生理(二)
(二)循环系统 1.学校食堂要依照《食品卫生法》要求到市卫生防疫站申领《食品卫生许可证》,并每年年审一次。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超敏反应幻灯片PPT
细菌 多核巨大细胞
上皮样细胞 Th 1细胞
巨噬细胞
纤维母细胞
组织中的异物〔硅、矿物质、真菌、分枝杆菌、 寄生虫等〕长期得不到彻底去除,引起巨噬细胞和上 皮样细胞的聚集。结节中心的外周有T细胞围绕,并 伴有一定程度的纤维化。
结核
结核菌素试验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结膜皮肤炎
Ⅳ型超敏反响的特点
接触性 皮炎
可溶性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IgG、IgM〕形成免疫
复合物〔循环IC〕
主
要
循环IC在一定条件下 沉积于组织〔动脉血管壁的弹
特
性蛋白层内、肾小球基底膜、关节和皮下等〕
点
沉积的IC激活补体与白细胞,引起组织炎症性损伤
III型超敏反响的发生
(一)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抗原 + 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
大分子的免疫复合物
超敏反响〔二〕
Ⅱ型细胞毒型 (细胞溶解型)
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外 表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 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 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 性免疫反响。
抗体参与〔IgG、IgM〕,补体参与
主
要
血清中的抗体IgG、IgM与组织细胞上的抗原结合
特
细胞膜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活化补体、巨噬细胞、NK
Graves’ 病
IgG/IgM 中等大小IC沉积血管壁
局部Arthus反响
补体
激活补体,
血清病
血小板
激活嗜碱性粒、中性粒细胞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中性粒细胞 使血管透性增加,溶酶体释放,类风湿性关节炎
嗜碱性粒细胞 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
APC Th1/Tc细胞 巨噬细胞
APC将抗原提呈给T使之致敏 传染性IV超敏反响 Th1释放细胞因子激活MΦ 接触性皮炎
细菌学螺旋体培训课件
▲基因组:有大、小两个染色体。
A: 暗视野显微镜;B: 镀银染色
细菌学螺旋体
9
分类及依据
▲基因型分类: 近年根据DNA-DNA杂交结果和16S rRNA序列,将钩端 螺旋体分为致病性、中间型和腐生性三大类。
细菌学螺旋体
11
我国钩端螺旋体病分布
▲红色和粉红色为高流行区域 ▲绿色为中等程度流行区域 ▲兰色为无该病流行的区域
细菌学螺旋体
12
致病性
1.致病物质
黏附素、内毒素、溶血素、侵袭性酶。
2.所致疾病
免疫性
皮肤或黏膜→钩端螺旋体血症(发热、头痛、肌痛、 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等)→ 侵入多种脏器, 因主要受损脏器不同, 临床上有多种病型。
▲早期局部性感染: 疫蜱叮咬处出现移行性红斑 (erythema chronicum migrans,ECM),伴有发热、肌肉和关节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
▲早期播散性感染: 继发性红斑、面神经麻痹、脑膜炎。 ▲晚期持续性感染: 慢性关节炎、神经炎和萎缩性肌皮炎。
细菌学螺旋体
28
erythema chronicum migrans (ECM)
▲苍白密螺旋体地方亚种 (T. pallidum subsp. endemicum): 地方性梅毒 (endemic syphilis)或称非性病梅毒病原体,非洲、西亚和中东地区流行,我国 无病例报道。
▲苍白密螺旋体极细亚种 (T. pallidum subsp. pertenue): 雅司病 (yaws) 病 原体,中非、南美、东南亚热带地区流行,目前我国无此病。
▲主要依赖于特异性体液免疫, 对同一血清型钩端螺旋体有持久免疫 力, 但不同血清群之间无明显的交叉保护作用。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螺旋体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螺旋体简介 • 螺旋体的致病性和感染过程 • 螺旋体的检测和诊断方法 • 螺旋体的防治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螺旋体简介
定义和特征
特征
运动方式特殊:多数螺旋体通过 其内部的鞭毛进行旋转运动;
定义: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 、弯曲呈螺旋状的微生物,具有 复杂的生物学特征和广泛的自然 生活史。
分布
螺旋体主要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中,如湖水、河水、溪 水等,也可以存在于动物和人体中,如人、鼠、狗等哺乳动 物以及鸟类、爬行动物等。
生物学特性
繁殖方式
螺旋体可以通过二分裂或多分裂进行繁殖,部分 种类还可以进行裂殖或孢子生殖。
传播途径
螺旋体主要通过动物咬伤、抓伤、母婴传播等方 式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污染的水源、食物等途 径传播。
形态呈螺旋状:多数螺旋体为细 长且呈螺旋状,部分种类呈弧形 或环形;
பைடு நூலகம்
细胞结构复杂:螺旋体具有丰富 的细胞器,包括细胞核、细胞质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
分类和分布
分类
螺旋体主要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种,其中细菌性螺旋体包 括苍白密螺旋体、钩端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等,病毒性螺 旋体主要包括钩端螺旋病毒等。
针对传播媒介进行控制, 如灭蜱、驱蜱等。
疫情控制
加强疫情控制,及时隔离 和治疗患者,防止疫情扩 散。
治疗策略
抗生素治疗
使用抗生素可以杀死螺旋体, 如多西环素、青霉素等。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患者,需要给予支 持治疗,如输液、补充营养等。
并发症治疗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用不同的治疗 方法,如针对心脏并发症使用护心 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