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 知识结构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全部)
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 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的?
5、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
(1)能动地认识世界。 (2)能动地改造世界。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遵重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6、怎样保持实事求是的品质:
答出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41页)
7、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
分歧之三 根本分歧
全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内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承认矛盾, 主张用 否认矛盾, 孤立 根本观点 联系的、发展的、 地、静止地、
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片面地看问题
唯 物 辩 证 法
树立 创新 意识
普遍性
联 客观性 系 多样性
条件性
构
内
成
容
实质和核心 矛 盾
马克思 主义哲 学
是什么
考点5
考点6
为什么
考点7、8、9
唯物主义
划分
(分歧)
两个对子
唯心主义
考点10、11
产生 考点12
基本特征 考点13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考点14
基本观点 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基本形态
哲学解决 什么问题
哲学的 变革
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意识
客观 普遍
世界的 物质性
要 求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 变;
质变
反对两种倾向:拔苗助
长或优柔寡断
知识结构
同一性 含义 方法论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唯 斗争性 关系 要求 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矛盾是
物 辩 证 法 实
矛盾的 事事有矛盾 方法论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事物发 普遍性 时时有矛盾 要求 揭露矛盾,解决矛盾 展的源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唯物物质决定意识。
学主义基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进步性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概派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论主义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毛泽东思想:精髓、活的灵魂中国化的重邓小平理论:主题、哲学思想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三个代表”主题社会主义重要思想本质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主题、提出意义《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用联系观点看问题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区别:含义、地位、作用、功能不同原理 相互依赖:离不开联系 相互影响:功能及变化系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论 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观整体整体性、 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方法论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与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 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动 原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
只能是学问)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和哲学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二.产生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根本) 2、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思考。
三.哲学的任务:①任务: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真正(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 和功能 ②功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 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1、哲学与世界观:(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 (2)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世界观和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方法论的关系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 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六.哲学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
《生活与哲学》
辩证的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唯物的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原理简要表述
唯物论: 1、(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 造世界……) 2、(1)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 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认识 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 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二)发展
1.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用发展的观点看 问题 2.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对未 来充满信心,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 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积极做好量的积 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抓住时机,促 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注意:发展的实质、途径、趋势、状态、源泉和动力
2、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 而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 个过程。
——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理。)
辩证法(一)联系
1、(联系的含义)联系具有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 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 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有时也有表述为: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要求 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 有的功能——树立全局观念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 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 功能起决定作用——搞好局部
《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结构
《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结构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什么是哲学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含义) (本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不同回答2、哲学的基本问题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存在(物质)-----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组织部分3、马克思主义哲学 产生基础基本特征核心概念原理方法论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从客观实际出发。
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
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
4、唯物论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坚持实践的观点。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决定能动作用反作用核心概念 原理 方法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要树立全局观念。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
要做好量的积累。
坚持适度原则。
6、辩证法矛盾普遍性原理 坚持一分为二,两点论 矛盾特殊性原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主要矛盾原理 抓重点、抓关键 矛盾主要方面原理 看主流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7、树立 辩证的否定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的作用) 创新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意识 社会运动的两对矛盾和两条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8、历史 唯物主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观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要求。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
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 区 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①树全局观念, 立足整体,选择 最佳方案,实现 整体最优目标。 ②重视部分,搞 好局部,用局部 的发展推动整体 发展
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 方 识事物和解决问题, 系统与 系统方法:① 着眼于事物整体性;②要注意系 法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素 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 论 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 优化趋向。 分功能之和。
1.区别
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
体);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
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 一般)。
哲学 与具 体科 学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 2.联系 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唯物主义 (3种形态)
认识反作 其中正确认识能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认识会阻碍 用于实践
推动实践发展
思 想 方 法 与 创 新 意 识
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观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 用发展的观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发展观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质变 点看问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唯物辩证法 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的实质与核 用对立统一的 矛盾分析法是事物的根本方法 心 观点看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 辩证的否定
对世 界状 态的 分歧
生活与哲学简明知识结构
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科学发现;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
三统一(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区别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联系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运动包含相对静止)。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不可知论和诡辩论。
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生活与哲学》简明知识结构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础知识)
知识点
具体内容
哲学是什么
哲学源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概括和总结。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现时代的思想智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夸大成第一性。“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夸大成第一性。神创论、宿命论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升华)。哲学对时代有反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属于意识范畴,不能夸大它的作用。时代决定哲学,哲学影响时代。哲学不一定都正确(科学),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唯一科学、正确的哲学。
生活与哲学重点知识框架(清晰)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物质决定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是具有能动作用。
树立正确意识。
一、辩证唯物论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
实践决定认识。
(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二、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认识和检验真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基本矛盾与规律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能动历史创造者群众的作用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创造者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变革决定力量方法论: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
(认识社会实现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
人生价值价值判断和选择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历史性、主体性)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根本途径:劳动创造,为人民服务。
实现人生价值客观条件:个人和社会统一中实现。
主观条件:砥砺自我。
目的性四、意识活动的特点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客观物质性五、实践活动的特点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普遍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客观性。
固有联系,切忌主观,建新联系。
多样性。
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联系观整体主导。
全局观念,实现最优目标。
整体与部分部分被支配。
重视部分,局部推动整体。
系统优化:把握整体性,遵循有序性,遵循优化趋向。
用综合思维认识事物。
发展具有普遍性。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树立创新意思,扶持新事物。
发展观总趋势:前进、上升,曲折、迂回。
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新事物,思想准备,克服困难。
质变与量变:必要准备,必然结果,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做好量的积累,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同一性:依赖,贯通,转化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排斥,对立矛盾观方法论:一分为二(全面、矛盾)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六、辩证法普遍性:事事有,时时有。
承认,分析,揭露,解决。
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普遍性指导下分析特殊性。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钻石版)一.含义: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
只能是学问)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内容上)4、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和哲学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根本);2、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三.哲学的任务和功能:①任务: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真正(正确)的哲学)②功能:总的来说,哲学是使人生活更好的艺术。
表现在:a 、给人智慧、使人聪明;b 、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c 、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确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同时对于具体科学予以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
1、哲学与世界观:(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 (2)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世界观和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方法论的关系 2、世界观与方法论:1.区别:;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 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2)哲学为具体科学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六.哲学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3)它贯彻哲学始终,决定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及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
返回>>
辩证的唯物论
哲学的一般知识 第一单元
辩证唯 物主义
二、三单元
第四、五课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第六课
唯物的辩证法
第七至十 课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社会历史观
第十一课
历史唯 物主义
价值观
第十二课
一般到个别
第四单元
人生观
整本书知识构架
1、哲学的起源、本义、功能、任务 2、三大关系: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
联 系
整体和部分
系统优化的 方法
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系统的含义和特征
唯 物 辩 证 法
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
发 发展的趋势 展 发展的状态
矛盾的普遍性
前进性与曲折性 量变与质变
方法论要求 方法论要求 一分为二,全面的的看问题 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对立统一原理
矛 矛盾的特殊性 盾 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法
《生活与哲学》
【全书基本框架图说明】
1、哲学思考的是人与世界的终极问题,即世界的本原 是什么(从何处来)?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向何处去)?如 何处理人与世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对这些终 极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而其中只有马 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完整地、科学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能够 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各个部分是有机统一的。如唯 物论中渗透着辩证法思想,辩证法中渗透着唯物论思想,认 识论中又渗透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世界观决定历史观, 世界观、历史观又决定着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观又内在地 包含着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
生活与哲学知识整合
第一单元 哲学一般理论
决定 体现
世界观
方法论
具体 科学
时代 精神
基 本 问 题
哲学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产生ABC 辩唯和历唯 基本特征ABC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主观唯心主义
何者为本原 唯心主义
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 的关系问题
马哲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 1.辩证唯物论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唯物辩证法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二、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三、价值观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 <
矛盾的普特关系 —→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5)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 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6)矛盾主次方—→ 面辩证关系 看主流,着重看矛盾的主要方面 也不能忽视支流
坚持两点 论与重点 论的统一
马哲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 2.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辩证的否定观 事物自身的否定 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观 (1) 发展的环节 实质是“扬弃”
马哲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 1.辩证唯物论 2.唯物辩证法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二、历史唯物主义 三、价值观
< < < < < < < < < < < <
< < <
马哲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原理
高考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
发展的过程量变与质变
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
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肯定与否定
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
革命批判精神
创 新 意 识
唯物辩证法: 思想方法 与 创新意识
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否定观
历史观
价值观
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主体
价值与价值观
认识观
真理观
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客观性 具体性 条件性
追求真理是无止境的过程
决定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标准
追求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系 统 优 化 方 法
普遍性上升性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知识结构
202X
《生活与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认识论
物质观
意识观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实践观
真理观
实践中追求真理
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否定观
历史观
价值观
历史规律
历史主体
物质观: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根本属性是运动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意识观: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意识
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探索世界: 辩证的唯物论
意识能动性特点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
创造理想或幻想世界
意识指导作用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C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JI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N-不可知论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物质决定意识。
厂主义 基本r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主义基本r 主观唯心主义 形态L 客观唯心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f 毛泽东思想: 精髓、活的灵魂唯物主义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 (物质)的关系问题唯心主义 r 可知论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V 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主题、哲学思想 中国特色 “三个代表” 主题 社会主义 重要思想本质'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 主题、提出意义唯物 基本形态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特征《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论” I规律g —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展唯物辩证法k矛盾f实践认识和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厂社会历史观]社会发展的规律价值观■人生观I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h彳价值与价值观[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P q人的价值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广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Y改造世丫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会错误意识会含义————仁普遍性规律14方法论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萎靡的精神特点■—:客观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J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什么是静止?
认识运动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 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 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 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原理内容: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无条件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 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 物 主 义 和 唯 心 主 义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共分四个专题)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是派生的,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 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将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什么是哲学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与具体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 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 殊关系
科学的关系
生活与哲学模块
第 二 课 百 舸 争 流 的 思 想
第 六 课 求 索 真 理 的 历 程
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
实践的特点
实践 的 形式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与认识的辩 证关系(原理1)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真理与谬误 真理是客观的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3.两点论与重点论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方法论? (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方法论?
五.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否定观的内涵???(辩证否定的实质??)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3).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 上,只唯实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1).辩证法的革命性,批判性? 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联系? 3.创新的作用: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3.唯物辩证法和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
5.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有条件性 3.联系的客观性:自在事物的联系及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 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 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
二.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2.真理的具体性???
3.真理的条件性???
------由2、3点得出: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三.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2.认识的无限性???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
一.简单认识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1).联系的观点----孤立的观点 (2).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 (3).矛盾的观点----片面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即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能够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实践的基本特点: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原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方法论:树立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促进事物发展。
)真理: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追求真理:真理具有客观性(最基本)、条件性、具体性: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发展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方法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而无所作为的思想。
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发展的途径(趋势)原理及方法论:原理(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方法论:①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新事物成长;②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不断克服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4.发展的状态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②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
辩证否定观 含义、特点、 辩证否定观:含义、特点、实质
哲学 依据 创新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 创新意识 ( );既要尊重书本、权威, );既要尊重书本、 权威, 既要尊重书本 又要立足实践 与时俱进, 实践, 又要立足实践,与时俱进,不 断创新
辩证法的革命批 判精神
原理内容:理解;辩证法的本质(批判革命创新的) 原理内容:理解;辩证法的本质(批判革命创新的) 方法论: 敢于突破_____;注重研究 方法论:密切关注 ;敢于突破 ;
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根本观点 矛盾的观点 观点: 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 的观点 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概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具体主张的分歧、根本分歧 分歧( 、 ) 论 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具体主张的分歧、根本分歧(是否承认 联系的 联系的 特点 联 系 观 : 观 、 、 联系观点 联系观点 物, 要求我们 物 联系 把握 物, 主观 联系, 们 根 物 联系, 物的 , 立 的联系 要求我们 分 和把握 物存在和发展的各 : 联系 、 : : :系统是 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联系和 体 、 、内 、 、 立全 立全 观 ,立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 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联系、 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 的联系, 的联系, 一 、 点
毛泽东思想:精髓、 毛泽东思想:精髓、活的灵魂 中国化的重 邓小平理论:主题、 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 邓小平理论:主题、哲学思想 会主义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题、本质 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