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剖析

合集下载

招教 面试 策略类 地理说课-教材分析 冀芳 原创

招教 面试 策略类 地理说课-教材分析 冀芳 原创

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地理说课之一——教材分析冀芳所谓说课,是指教师面对同行或评委系统地说出对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

说课能够折射出教师的设计理念和教学观念,近期全国各地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时多采用说课方式,说课是选拔新教师的有效方法。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不同学科的说课有相似之处(说课稿的组成部分相同),但更多的是各学科内容的侧重,只有把握住不同学科的重点内容和重点章节,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去应对教师招聘考试的面试。

就地理学科来说,它分设在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在不同的学段其学习内容不同,对于内容深度的要求也不同,这需要考生高度关注。

以下将对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地理学科的内容及其侧重点进行简单介绍,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涉及四大部分内容:地球与地图(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世界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至七年级下册全册)、中国地理(八年级上册至八年级下册)和乡土地理。

在教师招聘考试进行地理说课时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初中地理以学习区域地理为主,并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在进行说课时要注意把握;第二,乡土地理是学习的载体,在进行学习时需要注意结合本地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来进行。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初中地理较容易出考题的是中国地理部分,此部分涉及五方面内容: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地理差异、认识区域(至少学习5个区域),在对此部分内容展开说课时,尤其需要强调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通过学习引起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其中必修部分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

选修部分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七个模块组成。

选修部分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和应用价值。

教师资格面试真题解析中学地理

教师资格面试真题解析中学地理

教师资格面试真题解析中学地理地理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科目,掌握地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拓宽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教师来说,也需要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和教学能力。

在教师资格面试中,地理题目常常是考察教师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教学应用能力。

本文将针对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对于中学地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解析和回答,帮助教师备战地理面试。

一、是什么导致了地球的地貌多样性?地球的地貌多样性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

首先是构造因素,包括地球的内外部构造和板块运动等。

地球内部的岩石圈不断运动,形成了山脉、高原和平原等不同地貌类型。

其次是气候因素,包括气候带的分布、温度和降水等。

不同气候带的差异导致了地表水文循环、植被覆盖以及土壤形成等不同的地貌特征。

最后是地表作用因素,包括风、水、冰等地表作用的侵蚀、沉积和堆积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地球的地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二、简要介绍中国的地势特点。

中国地势起伏较大,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升高,地形地貌类型齐全。

整体上可以分为五个地形区域:青藏高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巴蜀盆地和东南沿海地区。

1.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冰川、高山、峡谷等多样的地貌景观分布其中。

2. 华北平原:位于中国的北方,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之一,东西宽度约1000公里,南北长约1500公里。

平坦的地势使得华北平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和人口集聚区。

3.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中部,以其丰富的黄土而得名。

地势起伏较大,沟壑纵横,具有独特的黄土地貌特点。

4. 巴蜀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四川盆地和重庆盆地。

盆地地貌特点明显,山脉环抱,四季如春,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5. 东南沿海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

地势较为平坦,河网发达,丰富的水资源和温暖的气候促进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三、解释地磁场的形成原理。

地磁场是地球内部产生的一种磁场,具有南北两极性。

教师编制初中地理教案

教师编制初中地理教案

教师编制初中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气候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2. 掌握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3. 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

教学重点:1. 亚洲气候的特点。

2. 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教学难点:1. 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

2. 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

2. 亚洲气候分布图。

3. 亚洲气候类型特征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亚洲气候分布图,让学生对亚洲气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亚洲气候的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亚洲气候的特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其中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2. 讲解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在东南亚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分布在东南亚地区。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分布在西亚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分布在东亚和南亚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雨量少,分布广泛,集中在亚洲中部和北部。

寒带气候:全年寒冷,降水稀少,分布在亚洲北部。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

2. 举例说明亚洲气候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亚洲气候的特点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吗?它们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亚洲气候分布图,总结亚洲气候的特点。

2. 思考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板书设计亚洲气候特点:1. 气候复杂多样2. 季风气候显著3. 大陆性特征明显亚洲主要气候类型:1.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在东南亚地区。

初中地理教案分析

初中地理教案分析

初中地理教案分析一、教材分析《亚洲地理特征》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我们生活的地球”第二节“亚洲”的内容。

亚洲是地球上最大的洲,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特征。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人口和经济发展等特征,旨在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对世界各大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亚洲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洲,其地理特征复杂多样,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讨。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人口和经济发展等特征;学会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的地理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观察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人口和经济发展等特征。

2. 教学难点:亚洲地形的特点,亚洲气候的多样性。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1.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观察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世界地理知识,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人口和经济发展等特征。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亚洲地形和气候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观察分析:展示亚洲地形和气候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亚洲典型国家的发展案例,使学生了解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中学地理教材与教法1、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包括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及特点,地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及地理教师的素养,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等各个方面。

2、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是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的学科,从教材内容看,具有地理学的内容;从教学方法看,又有教育学的性质,因此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学科属性是介于地理学与教育学这两大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教材的知识结构109狭义、广义中学地理教材1033.教师进行教材分析的基本条件:一是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二是要有现代教育学和中学地理教学法理论的指导,三是要有正确的教材分析方法。

教材的知识结构1094、地理感性知识:反应地理事物外部特征和联系的知识,是人们对地理事物直接感知而获得的知识,分为:地理演变,如:昼夜更替、工业布局的演变地理景观,如:沙漠景观、城市景观、地理分布,如:纬度位置、海路分布、海拔高度、地理名称,如:亚洲、黄河、泰山地理数据,如: 960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30%地理理性知识:反应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知识,使人们对地理感性知识经过思维过程的整理加工后形成的知识,分为:地理概念,如:气候、大陆、海洋,工业布局、地理特征,如:非洲的地形特征、中国的气候特征、新加坡的经济特征、地理规律,如:地理分布规律、地理演变规律。

地理成因,如:如大气降水的形成,“地上河”的形成等5.中学地理教材(n)(狭义)指中学地理教科书,是根据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编选和组织的具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慧培养,思想政治品德等教育功能的知识体系。

它具有一定的范围和深度及一定的权威性。

(广义)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一切教学材料,包括中学地理教科书、地图册、填图册等师生兼备的书本材料及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所使用的地理直观教具和其他的教学媒体(包括挂图、投影片、录像、计算机等等),其中中学地理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和核心6、、中学地理教材的整体分析方法(一)背景分析在进行教材的整体分析之前,一定要通读一遍教科书,了解地理教科书涉及的主要内容,再开始进行教材的整体分析。

初中地理招聘面试说课稿模板

初中地理招聘面试说课稿模板

初中地理招聘面试说课稿模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XX师范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参加初中地理教师的招聘面试。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展示我的说课内容,题目是《地球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在本次课程中,我将围绕以下三个层面来设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运动对季节变化、昼夜更替等现象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来探究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时增强环保意识和全球公民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我将采用生动的图片、视频资料和互动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自主寻找答案。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表达和合作。

3. 实验教学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运动带来的自然现象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地球运动的短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新知- 利用PPT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直观展示地球运动的过程。

- 通过实例讲解地球运动对季节变化、昼夜更替的影响。

3.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 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手制作简易地球仪,观察不同季节太阳光照射的变化。

4. 总结归纳-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强调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5.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一天中太阳的升落,记录并思考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五、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将采用图示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清晰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示意图,以及它们对季节变化、昼夜更替的影响。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绪言《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是在职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地理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其目的在于研究中学地理教学,探索教学规律,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教学要求是使进修教师了解中学地理教学的任务、要求、基本原则和教学过程;学会针对不同学生和教材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掌握地理课内、外教学和地理教学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明确做一名合格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为更好地胜任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包括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及特点,地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及地理教师的素养,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等各个方面。

从中学地理教学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看,既有处于教学活动主体地位的学生,也有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既有作为组织教学活动依据的教材,又有为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教法与学法。

从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内容看,就要了解各组成部分在中学地理教学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以便认识其本质,揭示其规律,探索有关中学地理教学中诸问题的解决途径,促进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要承担以下任务:1.介绍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和世界主要国家中学地理教育概况,使学员对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历史有概括的了解,并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中学地理教育的比较,认识当代地理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阐明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基本特点,使学员认识地理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地理教学的三项任务及其相互联系,掌握地理教学的特点。

3.说明中学地理教学原则的作用及其产生的依据,使学员了解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掌握贯彻地理教学原则的方法。

4.阐述《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性质、作用、结构与内容,介绍中学地理教材的作用及分析方法,使学员了解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地理教学大纲的作用与结构,理解初中地理教材的教育目标、选材原则、结构体系与基本内容,并掌握分析、运用教材的方法。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方法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方法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方法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中学地理教材分析方法”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教学任务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从地理教材中提炼关键信息,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规律和特点,从而为地理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对象本教学任务的教学对象为我国中学阶段的学生,具体为七至九年级的学生。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教材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足。

因此,本教学任务旨在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地理教材分析的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中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理教材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地理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提取关键信息、分析地理现象成因、规律和特点等。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地理教材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地理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4)学会使用地理工具和设备,如地图、地球仪等,辅助教材分析,提高分析效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提高地理教材分析的效果。

(3)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教材分析方法。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热爱地理、探索地理奥秘的热情。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认识地理学科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世界地理现象和问题,增强国家地理安全意识。

(4)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5)通过地理教材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实的科学态度,锻炼其克服困难的意志。

教师招聘初中地理教案

教师招聘初中地理教案

教师招聘初中地理教案课程名称:初中地理年级:七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划分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2.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2. 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

教学难点:1. 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2. 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及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半球划分等。

2. 提问: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有什么作用?地球分为几个半球?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北温带、东经度、海陆兼备。

2. 讲解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区、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四、案例分析1. 分析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2. 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特点。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点评并补充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2. 提问: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 讲解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在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应用。

2. 讲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三、小组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地理位置、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 分析我国地理位置、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差异。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当地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特点发展农业生产。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点评并补充总结。

六、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

2. 写一篇关于我国地理位置、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文章。

初中地理教学教材解读(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教材解读(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教材解读第一篇范文在深入探讨初中地理教学教材的解读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地理学科在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还融合了科学、人文、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初中地理教学教材是帮助学生建立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初中地理教学教材的特点初中地理教学教材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内容丰富、富有时代感。

教材内容既注重对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的解释,又强调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案例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地理教学教材的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教学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观念和地理行为等方面。

具体来说,教材通过系统地介绍地理知识,使学生掌握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地图阅读、数据分析等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学生具备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行为习惯。

初中地理教学教材的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实现教材的教育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例如,通过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掌握地理知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组织实地考察和观测,使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地理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地理体验等。

初中地理教学教材的实践与反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对教材进行实践与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调整;其次,教师要注重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将地理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再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行为;最后,教师要注重教材的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地理学科的内涵与外延。

初中地理教案教材分析模板

初中地理教案教材分析模板

一、教材概述【教材名称】:人教版/湘教版/其他版本初中地理教材【教材版本】:XX版【适用年级】:XX年级【教材编写背景】: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要求,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1. 教材结构本教材按照地理学科的基本体系,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个部分。

具体包括:(1)自然地理: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等。

(2)人文地理: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旅游等。

(3)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

2. 教材内容(1)基础知识:本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包括地球的形状、海陆分布、气候类型、地形地貌、资源分布等。

(2)实践应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如地图制作、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人文关怀:教材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教材特点(1)注重基础性:教材内容全面,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

(2)强调实践性: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提高地理素养。

(3)关注人文性: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建议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系统讲解地理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地理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图制作、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3. 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如考试、测验等。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中学地理教材为基础,深入研究地理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习者掌握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地理教学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重点关注地理教材的解读、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方面,旨在培养学习者在地理教学领域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胜任中学地理教学工作。

2、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师范类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在职中学地理教师。

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本课程将有助于他们系统地掌握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为未来从事地理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对于在职中学地理教师,本课程将有助于他们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改革需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2)熟悉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能够准确解读教材,提取教学重点和难点;(3)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能独立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设计;(4)具备一定的地理教学研究能力,能够针对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5)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如地图使用、演示实验、案例分析等,并能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模拟等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者的合作意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3)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教学实习、实地考察等环节,增强学习者的实践操作能力;(4)引导学习者反思自身教学行为,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实现持续的专业成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者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激发他们探究地理知识的热情;(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爱每一个学生;(3)培养学习者的职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4)引导学习者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5)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

初中地理教材分析与案例研究

初中地理教材分析与案例研究

初中地理教材分析与案例研究地理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通过研究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深入理解事物的发生和演变规律。

在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材的实用性和教学效果。

一、地理教材分析初中地理教材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地理思维的重要教学资源,它的编写与设计应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知识结构合理性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应从整体上满足学生地理学科学习的需要。

首先,教材应分清主次,对重点知识进行突出强调,不重要的知识可以适当精简。

其次,教材内容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最后,教材应注重梯度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扎实的地理知识体系。

2. 案例引入的恰当性地理教材中引入案例研究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材中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性的案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理论,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案例研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图片和图表的使用地理是一个以地图和数据为重要表达方式的学科,因此在教材中合理运用图片和图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图片和图表的使用应简洁明了,注重直观性和易读性,同时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给学生提供更直观、更具体的信息。

二、案例研究1. 案例一:城市化与环境问题以某城市的城市化现象为案例,让学生了解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通过分析城市空气质量恶化、水资源匮乏等问题,结合相关的地理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如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等。

2. 案例二: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以某地的自然灾害为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原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教材的分析和使用

地理教材的分析和使用

地理教材的分析和使用分析地理教材是教师了解教材特点、明确教材的教育功能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教师有效地使用教材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工作。

因此,分析地理教材的技能就成为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在对地理教材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对教材进行综合评价。

我国现行教材在内容的编写和知识体系上具有新意,但各学段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不足:学前教育是模块教育,主要是看和读;小学教育注意听、讲、读、记,教学思路停留在背和写上,缺少规律、问题和推理;中学教育强调知识系统,追求大容量,但缺少求异思维和应用能力。

对现行教材要用现代教育理论,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评价:整体性原则、联系性原则、预测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多极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定量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最优化原则。

一、中学地理教材的宏观分析:宏观分析又称整体教材分析,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分析教材的背景、结构、资料储备的过程。

宏观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了解教材的时代背景:由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一定的科学技术基础,必然产生与之适应的教材,所以,了解编写教材的时代背景,就成为教师认识教材目的、评价教材的基础。

同时,还有助于教师掌握和使用教材。

例如,高中地理教材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解放初期为经济地理,文革时期政治性较强,文革后为自然和经济地理,新教材内容包括资源、人口、经济和发展。

因此,教材的编写具有明显的观点倾向。

分析教材的时代背景,实质上就是了解时代的特点极其对地理教育的要求。

一般说来,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了解、学习国家对教育的方针政策;(2)了解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水平;(3)了解地理科学的发展水平。

2.分析教材的内部结构:教材的内部结构是指教材各组成部分的排列顺序与组织形式。

分析地理教材的内部结构,不仅有助于了解教材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利于认清教材的整体功能,为正确使用教材提供依据。

确定地理教材的内部结构时,首先应划分教材的组成部分;其次根据它们的逻辑联系确定排列顺序和组织形式;最后用图解形式建立起该教材的结构模型。

教师招聘 地理说课之教法

教师招聘 地理说课之教法

科信名师---白雯馨
在教师招聘考试的面试环节中,说课是重要的考察方式之一,它
不仅是对一个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考察,也是对教学能力的综合考察。

因此,在说课中对教法的设计也是比较重要的,下面为考生们对地理
的说课提供几种教法。

地图法:教师和学生通过地图(包括地球仪)、剖面图和其他示
意图,传授和学习地理知识,丰富多彩的挂图和灵活多样的自制简图,往往能直观形象的表达地理知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
的记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使其产生动力,主动吸取知识,变“要
我学”为“我要学”。

列表比较法:地理学中有许多同类知识,学生在学习时往往相互
混淆,这类知识在讲课的时候,放在一起对比着讲,同时列表比较,
找出相同与相异之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还能避免学生
迁移时的失误。

理论联系实践:地理材料中有许多与现实生产、生活实际有关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
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环境,乐教于学,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的通俗
易懂。

谜语、歌诀法: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中比较容易懂而又多属
于机械记忆的内容,采用谜语或编歌诀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这样不但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也培养了学
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造的热情。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地理的每章每节有不同的授课内容,不
同的教学目标,考生应在面试之前经常翻阅资料,真正做一名为学生
学习考虑的准教师。

如何分析中学地理教材

如何分析中学地理教材

如何解析中学地理教材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刁传芳一、为何要解析地理教材地理教材是中学地理教课所使用的各样资料,此中,中学地理教科书是构成地理教材的核心与基础。

地理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又是教师组织教课活动的依照,在教课中起侧重要的作用。

解析地理教材则是赐教师认识地理教材的结构特色与教育功能的过程。

这是教师为达成教课任务一定进行的基础工作,可否定真解析教材是直接关系教课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详细而言,解析教材对教课可起到以下的作用。

(一)有利于全面实现教课目标和任务现代地理教课的目的已不是纯真为了教授地理知识,而是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培育学生必定的思想道德、发展学生的智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地理教材一定在供给知识的同时,还要供给培育学生思想道德与发展学生智力的内容和条件。

但是这些内容和条件大多海涵于地理知识之中,只有经过认真解析教材以后,才能认识它们、掌握它们。

比如,在中国分区地理教材中,只有解析并且揭露出各地理因素(地形、天气、水文等自然因素及资源、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因素)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必定的结构,才能认识并掌握住教材在发展学生综合思想能力方面的教育功能。

可见,教材解析能够使教师深入仔细地认识教材,成为全面达成教课目标的有效举措。

(二)有助于教师认识教材的结构特色任何地理教材都有必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就是各知识之间联系的形式。

但是在教材各样知识内容之间的这种联系是很复杂的,它们除拥有科学系统的联系以外,还有认识系统与表述系统的联系(见表 1 )。

换言之,即一套地理教材是由三种知识系统互相浸透、互相联系才形成了自己的教材结构。

教材的这种结构特色决定着教材的教育功能,教师只有认识和掌握教材的结构特色,才能正确使用地理教材。

但同时,正因为地理教材结构的复杂性,只经过一般性阅读和解析是不可以见效的。

一定使用科学的方法、经过认真的解析才能认识和掌握教材的结构,从而有利于正确地使用教材。

表 1构成中学地理教材的知识系统1(三)便于教师协调各局部教材之间的关系,发挥教材的整体功能构成地理教材的各样局部教材,如各个单元、章或节等教材,都是相对独立的教材单位,经过教材解析能够认识各局部教材之间的关系,弄清它们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地理知识点剖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知识点剖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知识点剖析第一篇范文在人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认知过程中,地理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初中地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伦理意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地理知识点进行剖析。

一、自然地理环境1.1 地理位置与范围初中生需要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范围、经度范围,以及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此外,还要了解我国的主要岛屿、半岛、海域等。

1.2 地形地貌学生应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同时,要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分布,以及主要高原、平原、盆地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1.3 气候特征学生应掌握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分布,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如洪涝、干旱、台风等。

1.4 水文特征学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水系特点,包括内流区和外流区,主要河流的分布、流域面积、年径流量等。

同时,要掌握我国的水文现象,如汛期、枯水期等。

二、人文地理环境2.1 人口与民族学生应了解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政策及影响,以及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等。

2.2 城市与乡村学生需要掌握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体系,以及乡村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此外,要了解城乡发展的差异及原因,以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2.3 农业与工业学生应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分布,以及工业的产业结构、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等。

2.4 交通与通信学生需要掌握我国的交通网络、主要交通工具、交通线路的分布,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的覆盖等。

2.5 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学生应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区域发展差异,以及我国参与的区域合作项目,如“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

三、地理信息技术3.1 GIS(地理信息系统)学生应了解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应用领域,以及GIS在地理教学、城市规划、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3.2 RS(遥感技术)学生需要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传感器类型、应用领域,以及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材教法题(10分)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完成23~24小题:课文:“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

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与作用于水平运动的大气或水体的其他作用力相比较,地转偏向力很小,但是,其作用不可低估。

”23. 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三维”目标,简要设计上述内容的教学目标。

(6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和技能:了解水平地转偏向力在自然界的表现;理解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及其偏转规律;了解水平地转偏向力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根据地转偏向力的规律正确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举例法,列举学生所熟悉的河流(如湘江、长江等),通过流向偏转来说明水平地转偏向力现象;再运用试验法,用地球仪、红墨水等演示南、北半球的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并总结偏转规律。

然后运用地转偏向力的规律正确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举例、试验、总结、判断等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得科学体验,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4.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试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请简要设计“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这一知识的教学过程。

(4分)讲授该知识时,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举例法、试验法、归纳法等。

先展示自然界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问题;(如:湘江自南向北流,深水河道一般在东岸,沙洲在西岸;长江自西向东流,河口三角洲在北岸连成一片,南岸为深水航道。

并请学生列举相关事例。

)再去探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即地转偏向力的存在;然后运用试验法归纳出偏转规律;(用地球仪、红墨水即可演示:一个同学手持地球仪,并使其自西向东旋转,另一同学将红墨水滴在北半球上,观察红墨水的运动轨迹,可知红墨水向右偏转了。

同理,可演示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不偏转。

)由此归纳出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偏转规律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最后运用偏转规律去判断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解决实际问题。

(可举出各种实例,进行判断。

如,炮弹落点的偏转,河流流向的偏转,气流运动方向的偏转等等)必须充分体现紧密联系学生的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

1.一个学生向教师提问:“老师,您告诉我们‘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您又告诉我们‘外力作用的方向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趋向平坦’,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面对这个学生的提问,作为一个教师你应该如何应对?(10分)首先应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立思维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3分)。

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外力作用的方向的确是削高填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也的确是外力作用形成的,这其实并不矛盾(3分)。

因为正是外力作用把黄土高原上的物质搬运到了华北平原和渤海,这本身就是一个削高填低的过程;至于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的形态是这一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因为黄土高原上不同的地表形态下抵抗侵蚀的能力是不同的,地表结构的差异在外力作用下就表现为千沟万壑的形态,但这种形态是不稳定的,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最终将全部被搬运到低地去(4分)。

2.对例题和经典试题的评析、讲解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基本功和知识底蕴。

下面为一组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请对这组试题作出简要的评析(提示:可从命题意图、解题思路、对试题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评析)(15分)2003年11月20日,中星20号成功定点于103°E赤道上空。

天津某课外活动小组拟观测该卫星。

回答10~11题。

10.一天中,观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时间(北京时间)是A.1时前后 B.7时前后 C.11时前后 D.13时前后11.每天同一时间,观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一天在A.3月份 B.6月份 C.9月份 D.12月份该题命题意图:通过卫星的材料切入月相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6分)。

解题思路:①提取有效信息——卫星的定点位置(103°E赤道上空)和观测小组位置在天津(约117°E、39°N)以及月相变化的相关知识(2分)。

②思维过程——因为卫星本身不发光,需要反射太阳光线才能被地球上的人看到,所以可把卫星看作一个人造月球,但不同的是它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它绕地球运转的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一致)。

月相的变化取决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同理,卫星上能看到的被太阳光线照射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太阳、月球、观察者三者的相对位置。

只有当太阳从观察者背后的方向照射过来时,卫星最亮。

由此可推断第10题应选A(因为天津的位置比103°E约偏东14度,大约早1个小时)。

第11题就应选B(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观测者的位置同在北半球)(4分)试题评价:命题过程中的创新主要是情境的创设和立意的境界。

本题通过课外活动小组观测卫星的情境自然的切入月相的知识,并把地球的公转、自转、时区和区时、天津的地理位置等知识浓缩在两道选择题中,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思维容量,是一道区分度很高的试题。

(3分)(本题是一道虚假情境的试题:首先,该题假定卫星的形状是个球形,但实际上卫星可见部分主要是可变化方向的太阳能电池板,它的位置变化与月相变化规律完全无关;第二,卫星在观测者看来只是个小光点,除非有强大的望远镜否则不可能看到类似月相的变化,并且因为太阳位置差异导致的亮度变化很容易淹没在云量、天气、大气透明度、能见度、大气扰动等因素的影响中。

)3.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期望值。

它是备课过程的原点,也是教学过程的归宿。

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的界定显然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教材中的一个片断,请分析这一小节教材所应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5分)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一)银河系及河外星系银河系及河外星系主要是由恒星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的,恒星之间的距离以光年为最小单位。

例如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为4.2光年。

我们地球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

银河系中除了大量的恒星以外,还有很多由尘埃和气体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称为星云。

银河系以外有一些看似星云的天体,实际上是与银河系同级别的恒星系统,我们称为河外星系。

到20世纪末,人类观测到的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它们都与银河系一样包含着数十亿到数千亿颗恒星,直径从几千光年到几十万光年不等。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都是星系,所有的星系合在一起,构成了最大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

它包括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所有的天体。

迄今为止,人类探索宇宙的能力仍然是十分有限的。

从此种意义上说,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

(1)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究的渴望与激情。

(5分)(2)让学生认识到宇宙是物质的,从而逐步树立唯物主义的宇宙观。

(5分)(3)通过感悟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跨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5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酌情计分)4.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相比,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在于把内容标准用行为目标的方式来表述,如“结合实例,分析……”;“举例说明……”;“以某区域为例,分析……”等。

这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使用生动、鲜活、身边的事例和材料,来升华自己的教学过程。

而这些事例和材料要靠教师在平时点滴的挖掘、积累、整理、提升。

株洲就是一个地理特征十分鲜明的城市,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供挖掘。

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了哪些取材于株洲的教学资源?(15分)例:株洲是一个移民城市,通过分析株洲居民原藉的地理分布可以阐释人口迁移过程及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分析株洲各地迥异的方言来探讨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株洲城市各区不同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特征是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的活教材;株洲城市空间的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可以丰富城市化过程理论、可以说明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株洲工业的分布及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污染的治理等是阐释工业区位理论、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的最生动实例……(答案合理均可酌情计分,但必须把株洲的实例、材料用地理学的专业术语进行描述或与地理学的原理、理论、教材中的具体内容相联系的答案才是有效答案。

每个有效答案计5分,至少需答出三个有效答案。

)5.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主要基于以下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而研究性学习的设置正是这些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

你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了哪些研究性学习项目?你是如何组织实施的?(15分)写出开展过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内容每项计3分共6分,实施过程包括对选题、制定研究方案、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答辩等环节的指导必须基本完整、真实、可操作计9分1.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什么?P44①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教育;②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③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2.中学地理教育的主要作用是什么?P39-P41①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③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全面开发,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3.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作用有那几点?P94①加强中学地理教学的计划性和统一性;②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是编写中学地理教材的依据;③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④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是教师评价的依据;⑤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是成绩考核的依据。

4.简述教师掌握与运用中学地理教材的过程?104-106①教材分析阶段;教材分析阶段是掌握与形成地理教材的阶段,其过程是了解教科书的知识内容;对教科书的结构体系加以分析,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教材知识体系;分析教材在知识与技能教育、智能培养、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三方面的具体要求。

这一过程是地理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关键。

②运用教材进行教学阶段运用教材进行教学阶段是教师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