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1、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

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

2、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不同的生命周期。

【教学准备】一些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1、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种动物,讨论这种动物一生中必须要经历哪些生命阶段,用流程图表示这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并查阅资料了解它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即寿命)。

(在查阅资料中还要注意:动物的寿命问题较复杂,它同环境关系极大,尽量采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得的数据。

)2、不同的生命周期(1)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让学生能总结出它们相同的地方。

)(2)指导学生给动物分类。

分类的标准就是是否经过变态,以及卵生还是胎生。

3、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鸡、蝴蝶、蜻蜓、山羊、熊猫、鱼等动物生命周期和寿命的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

(活动方式主要以小组查阅资料和大组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

)(2)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每组从上述动物中选择两种,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经历的时间,并把它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3)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查阅资料,并用流程图或循环图表示它们的生命周期。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与适应常见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动物的运动与行为动物的生活习性与适应环境3.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天气的观测与描述气候的变化与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六大器官、生长过程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掌握常见动物的特征、分类、运动与行为。

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变化及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关注生态平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与结构动物的分类与特征天气观测与气候变化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样本、显微镜、放大镜等动物标本、模型、卡片等天气观测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风向仪等)2. 学具:彩色笔、剪刀、胶水等探究记录本、观察表格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播放动物行为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动物生活与适应的兴趣。

以天气变化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六大器官,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结构。

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通过实验验证。

分类介绍常见动物的特征,让学生学会观察与描述。

分析动物的生活习性与适应环境,举例说明。

讲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天气观测。

3. 例题讲解:以植物生长过程为例,讲解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以动物分类为例,介绍动物的特征与适应。

以天气观测为例,讲解气候的变化与影响。

4. 随堂练习:学生观察植物样本,绘制植物结构图。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动物的生活习性与适应环境。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1.仰望天空【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重难点】1.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

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

②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

③太阳的温度很高。

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

⑤月球会发“光”。

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和太阳的特征,那么你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展开模拟实验。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补充分享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

(1)教师提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了解科学常识和科学方法的基本概念;3.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记录;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1.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全册教材;2.实验器材和材料;3.绘本、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具;4.黑板、彩笔等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如水沸腾、气球漂浮等。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和原因。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实例引出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讲解科学常识的概念,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3.介绍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观察、实验和记录。

4.讲解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如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

5.讲解实验的要素和注意事项,如设计实验、控制变量等。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验进行探究,如“硬币沉浮实验”。

2.组织学生观察硬币在不同物体上的浮沉情况。

3.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并进行实验验证。

4.帮助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总结,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四、巩固练习(20分钟)1.用图片或实物进行综合复习,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科学现象。

2.配合绘本或故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

3.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1.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

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及时交上来。

3.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探究,培养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并进行观察和实验。

2.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或实验室,增加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出了科学的概念和方法,并进行了简单的实验探究。

通过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过程,学生对科学方法有了初步认识,并培养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理解日月食的产生,以及掌握一些基础的天文知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宇宙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文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科学素养还有待提高。

在导入阶段,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在呈现和操练阶段,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巩固和拓展阶段,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理解日月食的产生。

3.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天文知识。

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2.日月食的产生。

3.天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2.直观演示:教师通过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任务驱动:教师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模型或图片。

2.准备关于日月食的PPT或视频。

3.准备一些天文知识的相关资料。

4.准备课堂用的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三个天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以及日月食的产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型或图片,分析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运动关系。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日月食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关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测验法:通过测验 来评估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程度
作品评价法:通过 评价学生的作品来 评估学生的学习成 果
口头反馈法:通过 口头反馈来了解学 生对教学的意见和 建议
评价目标明确:确保评价目标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反映学生的学习需求。
评价内容全面:涵盖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方式多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以全面了解学 生的学习状况。
知识点1:水的循环过程
知识点2:植物的生长过程
知识点3:地球的构造和地 貌
知识点4:动物的行为和习 性
重点:掌握本 节课的基础知 识和关键概念
难点:理解本 节课的难点和 疑点,掌握实 际应用的方法
和技巧
教学方法:讲解法、 示范法、实验法、 讨论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 不同类型的知识和 技能
选择依据:根据教 学目标、教学内容 和学生特点进行选 择
注意事项:注重教 学方法的多样性和 有效性,避免单一 枯燥的教学方法
实验器材:根据课程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如天平、量筒、烧杯等。
模型教具: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模型教具,如细胞模型、地球模型等。
图片和图表: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和图表,如动植物图片、地理图表等。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评价标准清晰:评价标准应具体、明确,易于理解,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操作。
评价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方法:观察、测试、作品评定 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评价内容: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 过程、学习态度等方面
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等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过程与方法: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

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

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10厘米、20厘米30厘米长的摆绳各一根,钩码四个。

研究摆重记录表1份,摆绳记录表1份,摆角记录表1份。

铁架台一个,秒表一只。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摆,关于摆你知道什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2、师:关于摆的奥秘还有很多,想继续研究吗?3、揭题:摆的研究。

(板书课题)二、玩摆1、组装好,并试着玩一玩。

然后试一试,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要注意哪些地方?(玩的时候要注意:线要轻轻拉直,自然松手,要让它停下来只要轻轻一抓就行了,学会操作摆。

学会记录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

)2、摆具有等时性,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相同。

那么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也相同吗?(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摆动的次数不同说明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

猜想: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选择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师:请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哪个条件要变,哪些条件不能变?每种情况要测几次?我们的研究方案第()小组我们研究的问题:摆摆动的快慢与是否有关。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设计 凝结水蒸气,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设计 凝结水蒸气,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设计——凝结水蒸气,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蒸气凝结的现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水蒸气凝结的现象,了解凝结过程。

难点: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水蒸气凝结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玻璃片、杯子、喷壶、毛巾。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引发学生对水蒸气凝结现象的思考。

2. 实验一:观察热水蒸气凝结(1)将热水倒入杯子,放在玻璃片上。

(2)观察玻璃片上出现的“白气”。

(3)引导学生思考“白气”是如何形成的。

3. 实验二:观察冷水蒸气凝结(1)将冷水倒入杯子,放在玻璃片上。

(2)观察玻璃片上是否出现“白气”。

(3)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冷水杯上没有“白气”。

4. 实验三:喷壶实验(1)用喷壶向空中喷水。

(2)观察空中是否出现“白气”。

(3)引导学生解释喷壶实验中“白气”的形成原因。

5. 实验四:毛巾实验(1)将湿毛巾放在玻璃片上。

(2)观察玻璃片上是否出现“白气”。

(3)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湿毛巾会让玻璃片上出现“白气”。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水蒸气凝结的条件。

2. 拓展: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水蒸气凝结造成的,试着用科学知识解释。

3. 作业:观察生活中水蒸气凝结的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了水蒸气凝结的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

在实验结束后,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培养。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能正确操作实验,观察并描述水蒸气凝结的现象。

2. 学生能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水蒸气凝结的原因。

3. 学生能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水蒸气凝结现象,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涉及植物与动物的生长变化,这是科学与自然领域的基础知识。

内容涉及生物的基本生命过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相对抽象的概念。

因此,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观察、生动的图像和实例来具体化,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采用符合其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设计: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如小植物的生长日记、动物成长比赛等,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植物与动物的生长变化。

2. 实验观察法:利用实验材料,如豆芽的生长、小鱼的心跳观察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生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实验,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引导发现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生物生长的规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5. 多样化评价:综合运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掌握。

教学实施注意事项:
1. 确保安全: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使
用安全的实验材料,并教授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3. 个别化教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合他们水平
的指导和支持。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天空》这一单元,对地球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但是,对于太阳和月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建立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2.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

2.实验材料:地球仪、月球仪、手电筒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区别。

2.呈现(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特征。

实验一: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被手电筒照射到的部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实验二:用手电筒照射月球仪,观察月球仪上被手电筒照射到的部分,让学生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4.巩固(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基本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为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会在课堂上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并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发言,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月相变化的概念和规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月相变化的基本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相与地球、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
-对于观察月相变化,教师可以设计观察记录表,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并进行详细记录,降低观察难度。
-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月相变化的规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月亮的变化?”(如月亮的形状、亮度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月相变化的奥秘。
3.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4.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界规律,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尊重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月相变化的基本规律,能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2)理解月相变化与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能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2)观察月相变化并进行分析,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进行。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2、通过一个学期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2、种植我们的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7、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产生的新变化。
8、通过记录和比较描述植物所发生的变化。
9、用统计图表、列表、画图等适宜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
10、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
2、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
3、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2024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

2024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

2024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的发现》:第1节《春天的变化》、第2节《春天的植物》。

2. 第2章《水》:第1节《水的性质》、第2节《水的循环》、第3节《水资源》。

3. 第3章《磁铁》:第1节《磁铁的性质》、第2节《磁铁的应用》、第3节《磁悬浮列车》。

4. 第4章《植物的生长》:第1节《种子发芽》、第2节《植物的生长环境》、第3节《植物的生长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变化,认识春天的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使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循环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让学生掌握磁铁的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循环、磁铁的性质、植物的生长规律。

2. 教学重点:春天的变化、水的性质、磁铁的应用、种子发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春天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特点。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春天的变化、水的性质、磁铁的应用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春天变化、水的性质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实验操作:进行水的循环、磁铁的性质等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植物2. 水的性质、循环、水资源3. 磁铁的性质、应用4. 植物的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春天变化,画一幅春天的画。

(2)列举出水的三种性质,并举例说明。

(3)简述磁铁的性质,并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描述种子发芽的过程。

2. 答案:(1)略。

(2)水的三种性质:无色、无味、透明;冰融化成水;水可以导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汇编(含24个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汇编(含24个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参照物:车站:方向:车站东方:距高:1500米标出正确的汽车的位置。

因为地球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所以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转动,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

因此,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是运动的正是静止的方法:能够通过参照物准确描述自己或者物体所处的位置。

四、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题回顾本节课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教案序号:课题:2.各种各样的运动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年班: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2.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3.经历观察各种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各种运动的复杂性与趣味性。

教学重点: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类型以及辨别方法。

斜面坡度越大;木块数量越少,斜面坡度越小。

观察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在斜面的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一个斜面、一个立方体木块。

实验步骤:(1)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

(2)观察立方体木块的状态。

实验现象:当斜面坡度较小时,立方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斜面坡度足够大时,立方体木块会从斜面上端慢慢滑下来。

实验结论:物体可以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上滑下。

按上面的方法,分别观察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一个自制斜面、一个小六棱柱、一个小球。

实验步骤:将小六棱柱平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状态;将小球轻轻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实验现象:小六棱柱从斜面上端有时会滑下来,有时会滚下来,有时会滑动一段距离后再灌下来;小球在斜面上快速地滚动下来。

实验结论:除了滑动,物体在斜面上还会滚动。

观察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正十二面体、小玻璃瓶、电池、铅笔、文具盒。

实验步骤:将不同的物体分别放在斜面上端。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关注学生的汇报)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22)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22)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1.运动和位置【教材简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

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

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以下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的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单元一:植物的生长主题1:植物的繁殖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根茎、叶、芽等。

知道植物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如风、动物、水等。

掌握一些常见的植物繁殖方法,如扦插、压条等。

主题2: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掌握一些促进植物生长的方法,如浇水、施肥等。

单元二:动物的生命主题1:动物的认识教学目标:了解常见动物的种类、特征和习性。

知道动物的生命周期,如孵化、抚养、成长等。

掌握一些动物的行为,如迁徙、捕食、防御等。

主题2:动物的照顾教学目标:了解如何照顾动物,如饲料、兽医、居住环境等。

知道动物的需求和情感,如饥饿、口渴、孤独等。

掌握一些动物的照顾技巧,如洗澡、修剪、护理等。

单元三:物体的性质主题1:物体的认识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物体的种类、特征和用途。

知道物体的物理性质,如重量、形状、颜色等。

掌握一些物体的化学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等。

主题2:物体的使用教学目标:了解如何使用物体,如工具、设备、材料等。

知道物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如操作、维护、保养等。

掌握一些物体的使用历史和文化,如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等。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的教学教案,通过多个主题和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和物质世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书《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主要内容包括:磁铁的性质、磁铁的应用、用电流产生磁场、用电流和磁场作用制成的电器等。

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磁铁和电机的性质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磁铁和电机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科学思维、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理解电流产生磁场和用电流和磁场作用制成的电器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磁铁的性质和应用2.电流产生磁场和用电流和磁场作用制成的电器的基本原理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了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以及电流产生磁场和用电流和磁场作用制成的电器的基本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磁铁和电机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磁铁、电流表、电机、线圈等。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教学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关于磁铁和电机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磁铁和电机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以及电流产生磁场和用电流和磁场作用制成的电器的基本原理。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关注学生的汇报)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

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

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外部:形状、大小、颜色植物的种子内部:胚根、胚芽【教学反思】:2、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一、学习播种方法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

怎样种植凤仙花呢?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

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

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师: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

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

【板书设计】2.种植我们的植物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关注种子生长: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教学反思】3、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

(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5、生:讨论后回答。

(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下: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

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7、师: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8、师:(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作业布置】:家庭实验:参看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

【板书设计】:3.我们先看到了根固定植物植物根的作用吸收水分【教学反思】:4、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活动导入: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活动指导:1、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

2、师:组织学生交流。

(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3、师: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

4、师: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情况。

二、我们的思考1、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2、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2、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4、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

5、师:板书: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6、师:(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

【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回家仔细地去观察一棵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情况,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书设计】:4.种子变成了幼苗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教学反思】:5、茎越长越高【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1、师:(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