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自己成长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
还孩子独立思考的权利让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允许孩子犯错误的权利还孩子吃苦的权利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惠施和庄子比谁种的葫芦大。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每天都勤快地施肥、除草。与惠施不同的是,庄子每天去地里转转,从不施肥、除草,见没有什么异常就自顾自做别的事去了。不久,惠施的葫芦苗相继死去,而庄子的却长得格外好,最后结出了大葫芦。惠施不解,前去请教:“先生,为什么我那么用心地栽培,所有的苗都死光了,而您从来都不曾好好地管理,反而长得那么好呢?”庄子笑答:“你错了,其实我也是用心管理的,看到它们都在快乐地生长,我当然不用去管它们,而你不管它们的感受,拼命地施肥、除草,哪有不死之理啊!”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目标,结果却有天壤之别:一个轻松自由而富有成效,一个是前功尽弃,费力不讨好。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教育者们不地启迪:要想种出大葫芦就要顺应了植物的天性,遵循葫芦苗自然生长的规律。教育领域中又存在哪些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现象呢?那些勤劳的惠施们又是怎么做的呢?现列举二三。
同一种工作,相同的目的,最后的结果却有天壤之别:一个是前功尽弃吃力不讨好,一个是轻松自由而富有成效。我想:庄子种出大葫芦的经验就在于他的栽培方法顺了植物的天性,随了葫芦苗自然生长的规律。这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不无启迪。教育也应该顺了人的天性,随了孩子自由成长的规律。只有在这样的一片蓝天下,才能风也悠悠,云也悠悠,师也悠悠,生也悠悠,自由自在,心灵高度交融。然而教育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有的“惠施”在做着“不顾葫芦苗感受”
的工作,孩子的活泼和天性正一日日地被修剪,难怪有人把这种教育说成是“使人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是“以牺牲今天为了明天的教育”,是“才学了走路就说他不会跑的教育”,是“使人不愿意读书的教育”,是“背着靴子找脚的教育”,是“使人越学越不敢思想的教育”,听来心惊胆战。如此戕害“葫芦苗”的教育不但不能如愿以偿地种出“大葫芦”,甚至会使“葫芦苗”枯萎。这不仅是那些勤快的“惠施”们和无辜的“葫芦苗”们的悲剧,也是我们教育的悲剧。
真正的教育离不开对人的关注。教育的出发点是人,落脚点还是人。一方面,孩子是弱小的,是需要保护的,等着我们来安排座位,等着我们布置各项任务,等着接受我们的教学方式;但另一方面,孩子同样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权利,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追求,我们不应该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生命中还有什么比自由成长更幸福,还有什么比剥夺这种权利更可悲的呢?
我们能因为学生没有按照我们的设想回答问题就对他嗤之以鼻吗?能因为学生提出了让我们尴尬的问题我们就对他漠然置之吗?能按学生的成绩高低来安排座位,使孩子时时处于一种重压下的“噩梦”中吗?
自由成长是孩子最大的权利。有教育家说过:“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自由,可以让学生充满灵气和童心,充满幸福和个性,在不知不觉中长成“大葫芦”;自由,可以使教师对教育产生新的认识,不再是忙忙碌碌却没有作为,而是增强了教育的信心和力量,使工作游刃有余,可以勇敢地去爱,大度地去宽容,放心地为学生的快乐而快乐。
自由不等于放任,我们不能像惠施说的“从来都不曾好好地管理”,而是像庄子做的那样在“用心管理”,密切关注着每个学生的内外部反应,时刻注意学生的一切,用自己的心灵去唤醒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去点亮学生的生命之炬,从而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意义,更是生命的意义。
自由、快乐,这是生活的态度,亦是教育的态度。因为,教育不仅仅是学生获得美好生活的途径或手段,也是仅仅是我们谋生的手段,它本身就是我们的生活。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一种健康、纯真、充满智慧和诗意的生活,我们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这种朴素的理念。秉承着这样一种理念,我们就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敞开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我们所追求的教育价值提供前提和支点。
让教育自由,让教育快乐,这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境界,是做“惠施”,还是做“庄子”,这是检验教师是否懂得教育真谛,能否真正步入教育佳境的一项指标。我们因了学生的自由和快乐,心态才能以从容和平,精神才得以饱满丰盈,生活才得以充实内在,生命的价值才得以提升。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
想到这样一个故事: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于是,他便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出来。然而,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
这个故事印证了心理学的一个理论———挫折理论,即一个人不经历挫折是不会成长的,也就是说,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
有些家长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他们年轻打拼天下时,走了很多弯路,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所以,他们要尽其所能从各方面满足孩子的要求:优越的物质条件、充分的爱抚和关怀、多种多样的智力投资……
结果,长期生活在“特别幸福”空间里的孩子,不但对幸福的感觉明显降低,而且变得特别害怕困难了。有些孩子尚未走向社会,就因受不了一点点挫折而败下阵来。
其实,我们很明白,总有一天我们将不再有力量帮助孩子走得更远,一些家长说:“所以趁现在,我还有力气的时候,我要帮他走得更远。”但我们可能忽略了一点,当有一天我们对于孩子的“前途”有心无力时,孩子靠什么去继续他成长的道路?答案一定不是“靠以前走得很远”。
我们究竟该给孩子些什么?与其一味保护孩子少受挫折和干扰走得更快,不如帮助他们认识挫折、克服挫折来得更好。要让孩子接受挫折,就像劝人尝尝榴莲一样。榴莲外形吓
人,没有人愿意碰它。接受挫折就要承受痛苦,可当你尝过了榴莲的果肉之后,你就会发现它的甜美。当孩子接受了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后,就不会再惧怕艰难险阻。受挫折的经历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因此,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一些失败和挫折,正是爱孩子的表现。我们提倡家长接纳孩子的挫折与失败,让孩子有感受挫折的权利。
第一个弊端,全方位外力控制,代替孩子做选择。
外力是来自系统之外的物体对系统产生的力量。平时,孩子受到的外力很多,一般都是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命令、指示、安排、强制。甚至孩子生活、游戏、兴趣爱好的选择,也屈尊于我们的命令之下。
“打开课本第32页,做第七题。”
“第十课的生字每个字写一行,加拼音!”
“快,把这件衣服穿上!”
……
强大的外力充溢了孩子的所有时间空间,孩子没有分辨、没有犹豫、没有选择。老师家长的出发点是:孩子能尽快学会、做对、少出错。要知道,没有错哪有对!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成功几乎都是无数次的失败换来的。失败的经验教训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的经历,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呀!
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选择,或大或小。小到买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说什么话、做什么饭……,大到上哪所学校、学哪个专业、和谁结婚、在哪个项目上投资……选择的不同造就了人生的迥异。想让孩子发展,就要让孩子自己选择,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孩子在选择中、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获取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与孩子的灵魂同在,不会像知识被遗忘,不会像物质被丢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与生命同在的素质。
选择的能力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未来。然而,学生的选择机会、解决问题的机会都被好心的老师、爱孩子的父母“巧取豪夺”了。孩子缺少了这样的经历,还会有选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吗?
在被外力包围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是惟命是从的听话型,就是针锋相对的反抗型,要不就是好汉不吃眼前亏的两面型。我们可以肯定,孩子的教育必须撤去外力,让孩子回归自然的状态。像小树一样,像大自然的一切生物一样,洋溢着生命的、生长的欲望。
我们要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让孩子在一次次的选择中、碰撞中学会理性的对待一切。这是教育者首先要做到的。给了孩子思考的空间、选择的机会,也就是给孩子品尝选择后果的教育。选对了,有收获,欣喜若狂;选错了,尝苦果,自责不已;没关系,总结经验,继续选择。
在汇景新城国际实验小学,我们的每一位教育者包括每一位家长都牢牢地记着:
撤去外力,让孩子的理性选择力生长!
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牢牢地记着:
我自己选择,我才会负责!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
2009年4月,学校组织了一次“生存大挑战之寻找回家的路”的活动。以家族为单位,爬山寻宝兑换人民币,孩子们自己寻找回家的路,根据手中的钱决定回家的方式,该坐哪趟车、哪一站下车、往哪个方向走……都由孩子们自己决定,老师是不能帮忙的。在那次活动中,孩子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我自己选择,我才会负责”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