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中地理第0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4第五章复习2限时考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精炼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 西气东输路线所经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 非地带性变化2. 西气东输的中段发生了弯曲,与直线距离相比,走了很多弯路,其主要目的是()A. 缓解陕、晋两省能源短缺的状况B. 加快陕、晋两省能源外运C. 为保证供气的可靠性,途经陕甘宁气区D. 拉动陕甘宁地区经济的发展读下图,完成3、4题。
3. 图中所示内容的地理含义是( )A. “西气东输”路线B. “西电东送”路线C. “南水北调”路线D. “北煤南运”路线4. 有一位运输商,打算从m地运送一批专项物资到某某,较为合理的运输路线是( )A. 某某-(大秦铁路)-某某港-(海运)-某某B. 某某-(京包线)--(京沪线)-某某-(海运)-某某C. 某某-(京包线)--(京沪线)-某某D. 某某-(同浦线)-潼关-(陇海线)-某某-(海运)-某某(2009·东北摸底)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完成5、6题。
5. 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A. 管道运输B. 高压输电C. 水陆联运D. 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6. 有关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部分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有关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沿途部分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②沿途部分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③沿途部分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入侵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③④⑤D. ②③(2009·某某模拟)2008年2月22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开工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面图甲、图乙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
据此回答以下下列各题。
1.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2.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B.图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C.图乙地区经常发生海啸D.图甲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3.如果城市A、B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依次是( )A.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B.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C.水产品加工业、造纸工业D.电子工业、制糖工业4.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①香港地价较高②内地服务业发达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发达国家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是因为A.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数量丰富,可以大幅度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B.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好,劳动力素质高C.发达国家不需要劳动密集型产品了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运输原料、半成品比终端产品方便中国制造,这张年轻的面孔正面临巨大压力,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哭泣曲线”已渐行渐近。
跨国企业曾从日本,到台湾,到中国内地,现在他们却选择去东南亚,去非洲。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A.耐克制鞋B.可口可乐饮料C.通用汽车D.波音飞机制造7.要摆脱“哭泣曲线”的影响,中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今后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加强设计、研发,提高自主创新水平②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③重视品牌培育,拓展市场④改善基础设施,依靠政府的资金、技术支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读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是()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B.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C.改善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D.利用廉价的能源,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9.广东省成为西气东输二线、三线重要输入地的原因是()①广东省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②广东省沿海港口众多,有利于天然气出口③广东省能源缺乏,制约了经济发展④广东省经济实力雄厚,可以消费昂贵的天然气A.①②④B.①③C.②④D.③④10.“银东直流输电工程”西起宁夏宁武,东至山东胶州,全长1 333公里,是我国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配套K12】[学习]2018-2019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程标准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通过图表资料分析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差异,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
[基础知识梳理]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存在地区差异(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2)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3)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1)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2)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3)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思考】1.如何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提示资源跨区域调配是由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和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的需求差异产生的。
分析时明确资源分布较少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资源紧缺区的紧缺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也包括利用过程中的问题等。
2.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意义评价。
提示关于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意义评价这一问题,需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
(1)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2)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对环境的影响,从输出地、沿线地区、输入地三个方面进行表述。
3.西气东输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区,具体体现是什么?提示中西部地区。
管道途经的中西部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高考地理复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专题测试(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专题测试(含答案)地理是探讨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小编打算了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专题测试,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途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D.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2.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奢侈状况B.增加了调出区的资源爱护意识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右图是我国某省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A地地表土层为陆相沉积物,其历史成因中的外力作用形式与该物资输送的方向分别为 ()A.风力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B.流水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C.冰川作用、向低纬地区输送D.海浪作用、向沿海地区输送4.以本地优势资源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 ()A.西气东输工程B.西电东送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D.水土保持工程读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变更图,结合有关学问回答5~6题。
5.关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分布,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B.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C.西部各省区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D.西部的煤炭资源只分布在中纬度省区6.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出效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B.改革开放后产出效益增长最快C.能源生产系统的产出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进入21世纪西部能源开发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2019年1月13日,《全国新闻联播》报道,近年来我国核电事业发展顺当,截至2019年底,中国核准核电机组32台,总装机容量3 486万千瓦,在建机组28台,在建规模全球第一。
高中地理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检测2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检测2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转移的趋势加大,读下图完成以下2题。
我国和部分国家的乘用车普及率(1995年) 我国汽车销售量的增长1.跨国公司将汽车厂设置在中国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中国投资环境改善,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降低B.跨国公司所在国汽车市场饱和,开辟国际市场的需要C.我国汽车研发与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D.汽车工业的迁出地用地紧张、地价上涨2.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发达国家和地区原主导产业移出,肯定会削弱该地区的经济实力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入可以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C.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经济结构,但不会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D.对迁入地而言一定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
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
第l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
据图回答l6~20题。
3.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重要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 B.原料C.市场 D.动力4.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可以推测,该公司在第l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 ( ) A.品牌优势 B.成本优势C.管理优势 D.技术优势5.该公司为我国和a、b、c三国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差异,这是因为它们 ( ) A.劳动力性质的地理差异 B.生产能力的地理差异C.管理水平的地理差异 D.市场需求的地理差异6.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还会继续保持在a、b、c三国的生产布局,因为它仍然有利于 ( )A.利用廉价劳动力、B.降低产品运输成本C.利。
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D.降低原材料消耗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川气东送”工程开工建设。
“川气东送”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1700千米。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为某国四地(四地相互之间大体等距离分布)某种重要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四地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1.D 2.B解析:第1题,读图即可直接得出答案。
第2题,该国①地资源最丰富而需求量最小,最有可能把部分资源调往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④地。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如图)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
读图,完成第3~4题。
3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4该工程建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A.加快广州资源的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D.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答案:3.D 4.C解析:第3题,青藏高原是我国第一级阶梯,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并没有经过青藏高原;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没经过阴山和寒带地区。
第4题,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从中亚及我国西北地区运输油气到广州等地,不会加快广州资源的开采;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天然气为清洁能源,输入能源短缺的珠江三角洲,既可以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短缺,还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污染;管道运输并不能带动人口流动,对于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微弱。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第5~6题。
5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答案:5.D 6.A解析:本组题考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路线及其对华北地区的影响。
[配套K12]2019年高中地理 第0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要点提升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1.调配原因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可用下图表示)2.解决该资源短缺的途径(1)节流: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
(2)开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
3.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1)资源供应:要保证其稳定性、安全性。
(2)线路造价:要考虑其经济性、合理性。
(3)沿线条件:要考虑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
(4)工程影响: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4.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1)从调入区与调出区两方面进行分析①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②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分析下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北部水资源富余,南部水资源贫乏?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
请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解题探究】(1)根据经纬度位置即可判断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和南部的气候差异,并结合两个地区需水量的差异,分析其水资源的盈亏。
同理可以分析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
(2)从工程建设角度考虑,也就是从其是否经过山地进行考虑: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投资高。
【配套K12】江苏省高中地理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总结教材P84思考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石油30~40年,主要是因为天然气储运难、上市难、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2.天然气作为能源同煤炭和石油相比燃烧效率高、清洁且使用方便、价格比较低,因此,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采天然气之后,天然气能部分取代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
3.虽然2007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8%,而我国只有3.3%,但是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是广阔的。
从储量看,我国约有33万亿立方米,目前已探明4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探明储量的 1.4%,开发潜力大。
根据“十三五”规划,我国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天然气比重力争达到10%。
教材P84活动1.我国陆地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多数地区气候干旱,多沙漠、戈壁,生态环境脆弱。
2.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普遍较为落后,勘探、开发资金短缺问题非常严重。
3.西部地区技术力量薄弱、落后。
4.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工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
教材P86思考1.从全国的角度看,西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东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资源从西部输送至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税收,国家就可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
2.不应该。
维持适当的低价位,可以拉动消费,扩大消费市场,提高市场份额,并且可以逐步实现“照付不议”的国际天然气消费惯例,有利于西部天然气资源长期稳定地开发利用。
教材P87思考1.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加工地都在我国。
(2)不同点:a厂的原料地和产品市场都在日本。
b厂的原配件供应在国外(韩国),产品市场在我国国内。
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整合提升
2.实现产业转移必须具备的条件 (1)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首 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 (2)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存在差异。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 活动主要发生在较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有了更高级别的产业 类型后,原有产业的比重就会逐渐降低,欠发达地区往往就成 为这些产业的接收地。
C.金属矿开采
D.交通设备制造
2.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两国间经贸额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①空间位置邻近 ②航空运输发达
③经济水平相当 ④经济互补性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1.C 2.C
【解析】 本题组以区域为载体考查了人类地域活动的空 间联系中商业贸易的有关知识。第1题,对比图中两国向对方 出口的商品和服务可知,虽然澳大利亚也向马来西亚出口原 油,但马来西亚向澳大利亚出口的原油更多,说明石油开采是 马来西亚的优势,此外交通设备制造和家用电器制造在马来西 亚向澳大利亚出口商品和服务中排名第二和第三,说明这也是 马来西亚的优势。而澳大利亚对马来西亚出口的商品和服务中 铜占第三位,说明澳大利亚的金属矿开采具有优势。第2题, 由图可知,澳大利亚与马来西亚两国空间上相互邻近,两国出 口商品和服务的互补性强,所以使得两国间经贸额快速增长。
其转移有一个共同规律,都是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 水平较低的地区。当该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工资水平提 高,生产成本变高,利润减少时再次进行转移。而原来劳动力 导向型企业所在地区则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侧重于发展知识 导向型企业或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工业区位转移到达地的产 品多向工业区位转移出发地销售。
高考真题演练
(2014·江苏)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从1988年的12 亿澳元增加到2012年的170多亿澳元,2013年两国签订了自由 贸易协议。下图为2011年双方贸易额前五位的商品和服务种 类。读图回答1~2题。
最新-2018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整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乙、丙、丁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差异大2.有关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3.实时获取丙区域植被生长状况的信息,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解析:第1题,甲、乙、丙、丁四区域的划分依据是植被;边界具有过渡性,是虚的;属于同一层次的区域;但彼此之间区域差异大。
第2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光照、热量都比较充足;乙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少,季节变化也小;丙区域处于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交界处,河流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第3题,遥感技术可监测获取植被生长状况。
答案: 1.D 2.D 3.B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
读下图完成4~6题。
4.图中的我国东北湿地保护区分布在( )A.辽河平原、松嫩平原 B.松辽平原、辽河平原C.松辽平原、三江平原 D.松嫩平原、三江平原5.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A.土地盐碱化 B.物种骤减C.酸雨加重D.沙尘暴增加6.今天人们又开始有计划地将“北大仓”逐步变成“北大荒”,有关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湿地、野生动物等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B.湿地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C.退耕还湿是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沼泽地作为特殊的自然景观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湿地的分布及其生态环境,结合所学知识不难作答。
答案: 4.D 5.C 6.A(2018·西安模拟)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7~9题。
【精编】高中地理第0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4第五章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精心整理
展
评
评
检
按照“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中所示的规律, 如果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分成第一 级至第四级,从国际分工角度看,处于不同级别 的国家应重点发展哪一发展阶段的产业?联系东 亚,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国家 或地区,应依次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 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从东亚来看, 按此规律依次是日本—韩国及我国的台湾、 香港地区—我国大陆—朝鲜、蒙古。
导
古董旗袍一 般指清末和 民国时期的 旗袍。
导
一件旗袍一个故事。
导
第五章复习
导
【学习目标】 1.阐述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2.说出产业转移的概念、原因及影响因素, 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西气东输、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 影响。 【难点】西气东输、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思
西气东输的干线为什么多经过大中城市?
思
答案 西气东输工程的干线多经过 大中城市是因为大中城市人口众多, 工业、企业较多,能源需求量大, 消费量大,市场广阔。
议
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 展有什么影响?
议
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 长点;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 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 设,增加居民收入等。
展
高中地理第0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
高中地理第0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0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0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学习目标】阐述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二、深入学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资源调配工程的实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从以下三方面分析:①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②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程的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
③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也有利于带动两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三、拓展运用A、B两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点,两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1~2题。
1.与省级行政区B相比较,省级行政区A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是()①接近棉花产地②拥有廉价劳动力③水陆交通便利④消费市场广阔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下列有利于省级行政区B的说法是( )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②缓解因煤炭运输给铁路运输带来的压力③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大气质量④实现广大农村能源气化的目标,净化生活环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1.A 2.B四、探究未知你在学习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或疑惑,请写在下面,至少一点。
高考地理复习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复习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解读:1)、以线窜点,考查西气东输管线沿线地形、气候、植被、人口和城镇的分布知识;2)、知识迁移,考查中哈石油管道等悬线的原因及铺设条件,对环境的影响;3)、横向类比,考查南水北调的东线与中线,西电东送的南、中、北三条线对环境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地区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2)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限制,使丰富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西气东输可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平衡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2)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3)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2.7%为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我国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1)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地上集中分布在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2)我国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基地(东北、华北),目前,这些地区大部分主力油田气田开采已到中后期,陆续进入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西部地区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我国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作用: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城市的大气质量。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2021学年)
2017秋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秋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秋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基础巩固1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地区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变为“沿海接单,内陆加工”模式。
这主要是因为( )A.劳动力成本的变化B.市场需求的变化C。
原料成本的变化ﻩ D.国家政策的变化答案:A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工资水平大幅上升,使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加工工业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向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内陆地区转移。
2我国中、西部地区为了吸引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其目的是()A。
扩大市场B。
降低内部交易成本C.美化环境ﻩ D.加强形象建设答案:B解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即改善投资环境,可以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读20世纪60年代部分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第3~4题.3图中甲地区工业向外扩散的原因不是因为甲地区( )A.用地紧张、交通拥挤B.争水、争地、争公共设施C。
环境污染严重D.资源、能源枯竭4图中产业转移目的地的区位优势有( )①地价低廉②技术先进③资源丰富④劳动力价格低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3。
D 4.B解析: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图中甲地区的产业转移并不是美国东北部地区资源和能源的枯竭导致的,而是和美国东北部地区由于长期发展传统工业形成的用地紧张、交通拥挤、污染加重有关。
高考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时限时检测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
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沿途地区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既是中线调水路线穿越的省区,又是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道途经的省区是( )A.豫B.鄂C.晋D.冀2.国家重点建设的下列工程与该区域关联不大的是( )A.西电东送工程 B.南水北调东线工程C.溪洛渡工程 D.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中线没有经过某某省,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道没有经过某某省和某某省。
第2题,溪洛渡工程位于金沙江下游。
【答案】 1.A 2.C读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甲、乙、丁三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丁地比甲地气温日较差大B.甲地比丁地太阳辐射强C.甲地比丁地气温高是由于其海拔低D.乙地比甲地降水多是受海洋的影响4.在丁地可采取东水西调的措施保证农业生产高产和稳产,若实施调水,则乙、丙两地之间最合理的工程是( )A.利用地势,开渠自流 B.逐级抽水C.架设“水上桥” D.开凿输水管道【解析】第3题,根据纬度、海陆位置和降水分布情况,可判断图示地区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丁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比位于沿海地区的甲地少,故丁地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甲地与丁地气温的高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乙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受地形抬升,降水多于沿海的甲地。
第4题,根据上题可知图示地区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在大分水岭东侧的迎风坡地区,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丰富,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当气流越过山顶之后,便开始下沉,进入雨影区,降水量大大减少,形成了降水量在500~1 000 mm的亚热带草原气候。
从降水量和海陆位置可判断出,丙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乙地在大分水岭东侧,所以乙、丙两地之间最合理的工程是开凿输水管道。
【高二学习指导】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汇总
【高二学习指导】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汇总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现象的学问。
以下是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地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1、自然原因: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且一般不具有流动性2、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西气东输:3、我国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1)概况: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线路布局:一线:新疆轮南油气田上海; 二线: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广州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新-课 -标 -第- 一-网(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 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中西部(输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1)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2)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2、对东部(输入地)经济发展的影响:(1)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 (3)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 第五章复习(2)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75分)(限时考40)读下图,完成1~3题。
1.甲城市承接内地纺织工业转移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 )A.资金、技术 B.原料、劳动力 C.动力、土地 D.市场、设备2.某大型纺织集团正在甲城市建设“农场—轧花厂—纱线厂—织布厂”产业链,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当地有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且基础设施完善B.光热、土地资源丰富,利于扩大农场的生产规模C.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形成集聚效应,提高纺织工业的附加值D.产业基础雄厚,技术优势突出3.工业转移的实施对新疆的影响包括(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②推动城市化进程③使生态环境压力增大④促进基础设施建设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成为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
读中缅油气管道线路示意图,回答4~6题。
4.中缅油气管道与之前通过马六甲海峡将原油运抵广东湛江或浙江宁波的“太平洋线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①运距短②相对安全③交通运输方式单一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5.关于中缅油气管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缓解中国东北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②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③带动缅甸的基础设施建设④使我国石油运输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6.油气资源的大量使用,对昆明下列环境问题没有显著改善的是( )A.粉尘污染 B.地面下沉 C.酸雨 D.煤烟污染下图为“贝加尔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图中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读图完成7~8题。
7.如果从贝加尔湖引水到乙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贝加尔湖地势高于乙地,可以自流引水B.沿途气温低,蒸发弱,引水损失小,且连续性好C.沿途经过俄罗斯、中国,跨越国界调水,协调难度大D.引水线路长,工程量大,施工建设成本高8.甲城近年来成为其所在国投资热土的主要原因是( )A.淡水、矿产资源丰富 B.公路、铁路、航空交通便利C.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D.土地租金低哈密地处新疆东部,煤、铁、铜等资源丰富,日照充足,全年多大风。
2014年1月27日,作为“疆电东送”战略第一个工程的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直达输送)输电工程正式投入运行。
据此回答9~11题。
9.“疆电东送”,最有利于新疆哪种新能源的就地转化( )A.煤炭B.风能 C.核能D.地热能10.在哈密±800千伏换流站建设时对设备安装最不利的因素是( )A.地基不稳B.水资源严重短缺 C.强劲的风沙天气 D.科技力量不足11.哈—郑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投入运行,对郑州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 )A.扩大了经济生产规模 B.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C.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D.降低了用电价格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造业大量转移到新兴经济体,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困境,失业率上升,暴露出以金融、房地产等虚拟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弊端。
2009年6月以来,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重振制造业,苹果电脑、福特汽车、英特尔公司陆续把部分实体经济转回美国本土,“制造业回归美国”初见成效,纳米技术、机器人、3D打印等产业的布局也逐渐展开,因产业转移造成的产业空心化现象有所缓解。
据此完成12~14题。
12.美国的制造业产业空心化( )A.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使工业制成品贸易收支恶化C.会大幅度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 D.使制造业工人转入高新技术产业13.阻碍美国制造业回归的因素是( )A.国内缺少足够的廉价劳动力 B.工业制成品进口关税的提高C.新兴经济体劳动力成本上涨 D.新兴国家科技研发能力进步14.为应对美国制造业回归的影响,我国最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用信息化技术改造劳动密集型产业 B.鼓励我国企业到美国大量投资建厂C.加快启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D.积极发展金融、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读我国东部服装、箱包、针织等八大专业市场向重庆转移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我国东部八大专业市场向重庆转移的原因是东部地区( )A.市场狭小 B.交通不便C.原材料匮乏 D.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上升16.吸引东部八大专业市场落户重庆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①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②地租水平低③便捷的交通④优惠的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下图表示甲、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状况。
完成17~18题。
17.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地区②阶段Ⅰ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阶段Ⅱ③甲、乙两地区都实现了产业升级④甲地区的低端产业转移到了乙地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图中箭头“→”表示产业转移,某产业发生转移的原因是( )A.阶段Ⅰ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B.阶段Ⅱ甲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数量多C.两阶段甲地区市场更为广阔D.阶段Ⅰ后期乙地区该产业的区位优势殆尽,而甲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目前,上海市正计划用3~5年时间把四万余家石油、化工、纺织、电子电器、能源等企业转移出沪(下图)。
此次上海产业转移将向江西倾斜,重点是九江。
据此完成19~20题。
19.九江成为此次上海产业转移重点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A.油气等资源丰富,降低运费 B.市场广阔,降低交易费用C.科研力量雄厚,技术支持度高 D.有一定产业基础,劳动力丰富20.此次上海—九江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放慢上海市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 B.上海城市功能转型、产业升级加快C.导致上海市长期性就业率下降 D.压制了九江市的工业化发展工业专业化指数,通常用来衡量某一地区工业专业化程度及其在高一级区域中的地位,数值越大表示专业化程度越高。
读2012年江苏省工业专业化指数的区域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甲、乙、丙、丁四地区中,符合产业转移规律的是( )A.甲向乙转移 B.乙向丙转移 C.丙向丁转移 D.丁向乙转移22.有助于乙地区工业结构优化的措施是( )A.产品专注国际市场 B.促进工业生产自动化C.营造创新的工业环境 D.降低劳动力工资水平中国处在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需严格限制高碳产业。
据此完成23~25题。
23.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发达地区往往是落后产业的迁出地B.发达地区往往是落后产业的承接地C.向发达地区转移的往往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D.不发达地区承接的往往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24.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其根本原因是( )A.企业为利用我国丰富的原材料 B.企业为开发我国庞大的市场C.发达国家为转嫁污染 D.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利润25.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部门该如何“过滤”国外产业转移的迁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取消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②提高项目的投资金额③要警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④要提高“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Ⅱ卷主观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二、综合题(计45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5分)丹吉尔是摩洛哥的免税工业园区,目前进驻的有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汽车配件、电子、服装等产业,产品主要出口欧洲。
下图为摩洛哥略图。
(1)简析丹吉尔工业区承接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15分)(2)简析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汽车配件、电子、服装等产业进驻丹吉尔对摩洛哥的积极影响。
(10分)27.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必须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以发挥各区域的优势条件,求得共同发展。
左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右图为中线工程纵断示意图。
(1)根据材料,简述中线工程沿线地形特征及对该工程的有利影响。
(10分)(2)分析该工程可能对甲省产生的影响。
(10分)5.4 第五章复习(2)参考答案1-25 BCDAC BDBBC DBDCD BADDB DCDDB1.【答案】B甲城市所处的南疆是我国主要的棉产区,该地发展纺织工业有丰富的原料;同时,新疆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经济不发达,劳动力廉价,可以为纺织工业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2.【答案】C“农场—轧花厂—纱线厂—织布厂”产业链有利于减少运输量,节省运费,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形成集聚效应。
甲城市虽然土地资源丰富,但由于其他资源(如水资源)的制约,农场生产规模难以扩大。
甲城市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都比较薄弱。
6.【答案】B油气资源的大量使用,可以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所以可以缓解粉尘污染、酸雨等环境问题,地面下沉是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的。
7.【答案】D结合图示知贝加尔湖地势低于乙地,不可以自流引水。
该区域位于亚洲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蒸发强,下渗量大,引水损失大。
沿途经过俄罗斯、蒙古国,跨越国界调水,协调难度大。
引水线路长,工程量大,施工建设成本高。
8.【答案】B结合图示信息知,甲城交通运输便利,为吸引投资提供了条件。
9.【答案】B 结合材料可知新疆新能源的开发应该是太阳能和风能。
10.【答案】C 哈密地处新疆,降水少,光照充足,风沙问题严重,在设备安装中需要克服高温天气、强劲的风沙对施工人员和机器设备带来的不利影响。
11.【答案】D “疆电东送”直接输电到郑州,电力供应充足可能使电价有所回落。
A、B、C三个选项虽然都是对郑州的有利影响,但不是最直接的。
14.【答案】C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再改造并不能升级到中高端产业的行列中;鼓励我国企业去美国建厂,会导致我国制造业流失;启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可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可以尽快升级到中高端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发展第三产业没有带动制造业的发展,还会步入美国的后尘。
15.【答案】D由于东部地区的政策优势不再明显及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东部地区一些服装、小商品、皮革等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
16.【答案】B重庆等西部地区具有劳动力、地租、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对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吸引力较大。
17.【答案】A 横向看,两个阶段产业布局都是乙地区高于甲地区,说明甲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地区,故①正确;纵向看,两个地区都是阶段Ⅱ比阶段Ⅰ的产业更高端,说明实现了产业升级同时也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升,故②③正确。
18.【答案】D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落后产业,主要是此阶段甲地区发展此类产业比乙地区更有优势。
19.【答案】D 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市资源、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目的是利用中西部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