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德育-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第十德育

第十德育

2.德育的基本功能是人格养成
(一)德育概述
3.德育过程
(1)内涵
(2)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德关系
(3)如何理解德育过程 – 德育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知、情、意、行协调发展 的过程。 – 德育过程是道德主体的养成过程。 – 德育过程是过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施加德育影响的 过程。 –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中国德育的传统与当代改革
1.中国传统德育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伦理型文化,具有鲜明的 “尊德性”与“道问学”、求知与求善相统一的特点。
– 德才兼备、以德统智的总体取向 – 修己达人、中和一贯的人生追求 – 寓理于事、化民成俗的实施策略 – 躬行践履、自律自省的修养路径
(二)中国德育的传统与当代改革
第十章 德育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 2007年3月
(一)德育概述
1.德育与学校德育
– 广义的德育,泛指一切影响人的品德的活动. – 狭义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青少年思 想品德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受教 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个性等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 即学校德育。
2.当代学校德育的新形势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要求、 新任务。 – 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使学校德育面临新环境、新挑战。 –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学校德育提供了新渠道、 新领域。
(二)中国德育的传统与当代改革
3.学校德育课程
•课程设置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 现行德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是:生活化、综合化、生
本性、开放性。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 强调德育的实践性、活动性。 –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 强调学生的情感性、体验性。

第十章德育-资料

第十章德育-资料

课外与校外活动
劳动
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班主任工作
上述途径各有特点和功能,相互联系、相互补
充,构成了德育的途径的整体,任何一种途径
都是不可缺少的,不应有所偏废,应科学的配
2合019,/10/发30 挥整体功能
27
二、德育的方法
说服(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的方法)
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 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讲 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第一个层次:培养爱国、守法、明德的好公 民;
第二个层次:培养具有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者;
第三个层次:使少数优秀分子成为坚定的共 产主义者。
2019/10/30
6
五、德育内容
我国的学校德育包含两个层次:
◆一是我们要注意德育的现实性。即现阶段的学校德 育。要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商品经 济和按劳分配等需要。应当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德 育.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这 是对青少年学生的基本要求,应当教育学生普遍遵 循、切实做到,并养成相应的品德。
法的完整体系。应熟悉这些方法,在实践
中创造性地运用
2019/10/30
33
2019/10/30
8
第二节 德育过程
2019/10/30
9
一、德育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知、情、意、行的特点及培养
知—道德认识,基础 晓之以理,以知引人
情—道德情感,激励 动之以情,以情感人
意—道德意志,调控 炼之以志,以志树人
行—道德行为,表现 导之以行,以行炼人
◆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明确目的性;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10第十章 德育

10第十章 德育

第十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概述一、对德育的理解P301思想品德教育,简称“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教育,使受教育者逐步社会化,形成社会需要的品质的活动。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补充:德育的意义1、重视德育是历代学校教育的普遍规律2、加强德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3、加强德育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需要。

4、加强德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补充:德育的组成部分道德教育:形成人们一定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教育,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国民公德、职业道德等,——基础思想教育:对人的态度、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教育——目标政治教育: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信仰的教育——目标德育的外延和内涵内涵:养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活动。

外延:不同观点;一因素说德育即道德教育二因素说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三因素说德育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四因素说德育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五因素说德育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1、强制灌输式德育2、庸俗功利主义德育3、形式主义德育4、价值相对主义德育二、德育的功能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1、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生存功能德育的核心作用就在于促进儿童习得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2、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享用功能人一般倾向于追求自我完善。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是比较幸福的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幸福与满足,而且也是有所得的3、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发展功能智能是所有正常人都的基本素质之一,但这种素质发展到什么程度。

为什么所用,则是受人的价值观、信念等的支持,个体越崇尚和追求真善美,就越具有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动力,个体的智能发展水平就越高4、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一个与人为善的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往往也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为人豁达的人,一个心理比较健康的人,往往也是比较长寿的人。

第十章德育

第十章德育

培养坚强的学生集体 2. 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3.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 量结合起来
二、德育的途径
课程类
实践类 组织类
环境类
管理类
传媒类
辅导咨询类
三、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为达
到德育目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 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锻炼
锻炼: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
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 织活动。 运用锻炼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坚持 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 查和坚持
陶冶
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潜移默化地
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 冶等。 运用陶冶时要注意:(1)创设良好的情 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 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的关系
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
系,有相互区别。属于教育和发展的关 系
二、德育过程的要素和矛盾
1、德育过程要素
德育过程结构一般由教育者、受教育者、
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 成
2.德育过程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
各部分之间和各要素、各部分内部各个 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包括教育者 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 法的矛盾,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内部知、 情、意、行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4)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平行性
原则)
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有理想性和方 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十章 德育

第十章  德育

第十章德育1.(德育)是有目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2.德育的社会功能:1德育的政治功能2德育的经济功能3德育的文化功能3.德育的个体功能:1德育的个体品德发展功能2德育的个体智力发展功能3个体享用性功能4.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极其关系:1教育者2受教育者3德育手段5.德育手段主要包括德育的(内容和方法)6.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小学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2小学德育过程是培养小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 3 小学德育过程是促进小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4小学德育过程是提高小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7.小学德育过程是提高小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1自我教育能力在小学德育过程中的作用2自我教育能力的主要特点与构成因素8.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的含义:德育目标就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9.德育目标的确立是德育的首要问题,它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10.德育(目标)和(内容)是德育理论的基本问题11.德育原则的定义:德育原则是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12.我国小学德育原则主要有:1知与行统一原则2生活的原则3爱和民主的原则4主体性原则5体验的原则6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原则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3.爱和民主的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活动时,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通过爱与民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14.贯彻爱和民主的原则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师要实行民主化教学15.现代德育要求教师要注重(启发、点拨、诱导),道德知识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不断生成的)16.主体性原则基本要求:1启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2发挥学生的道德主体性17.体验的原则基本要求:1体验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人为本2体验教育强调受教育者的主动建构18.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原则基本要求:1教师要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2以身作则,表里如一3协调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整体效应1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求:1培养良好的学生集体2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3要加强个别教育,把教育集体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20.说理教育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以及讨论法等方式21.讲授法的三种主要形式:1讲述2讲解3讲演22.谈话法是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和价值辅导的教育方法23.小学德育的方法:1说理教育法2情感陶冶法3榜样示范法4自我教育法5品德评价法24.品德评价法:1奖励2惩罚25.正确运用惩罚手段应当注意的基本问题:1要有明确的目的2要注意态度3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4要抓好时机和场合5要注意批评的次数6要善于等待,允许学生有认识过程7 要有针对性,讲究方式方法8惩罚的灵活性,既不能刻板地使用惩罚手段26.小学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2其他各科教学3班主任工作(营造正确的舆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行规范化管理做道德楷模和表率)。

第十章 德育

第十章 德育

二、实践经验
1、重视青少年德育 、 2、公民教育盛行 、 3、落实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 4、立足适应,不断发展 、立足适应,
1、德才兼备、以德统智的总体倾向 、德才兼备、 2、修己达人、中和一贯的人生追求 、修己达人、 3、寓理于事、化民成俗的实施策略 、寓理于事、 4、躬行践履、自律自省的修养路径 、躬行践履、
二、当代学校德育的新形势
市场经济的挑战 对外开放的影响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介入
三、学校德育课程
1、体系完整性 、 2、目标全面性、基础性和递进性 、目标全面性、 3、 内容生活化 、 综合化 、 生本性 、 、 内容生活化、 综合化、 生本性、 开放性 4、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活动性、主 、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活动性、 动。 德育过程是道德主体的养成过程。 3、德育过程是通过教育性活动和交往 、 施加德育影响的过程。 施加德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 、 反复的 、 、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 逐步提高的过程。 逐步提高的过程。
四、德育原则
1、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 2、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并行 3、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相结合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 5、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统一
三、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及受教育 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 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 施加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地认识、 施加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地认识、体验和 实践, 实践,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 育活动过程。 育活动过程。 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它们之间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它们之间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手段与目的的 关系。 关系 。 但德育过程不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唯一原 思想品德形成是在外部影响下, 因 , 思想品德形成是在外部影响下 , 受教育者 内部自身活动的过程。 内部自身活动的过程。

10 德育(上)

10 德育(上)
第十章
德育( 德育(上)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明确德育的概念; 明确德育的概念; 明确中学德育目标和中学各阶段德育的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深刻领会学习德育理论, 深刻领会学习德育理论 , 研究德育过程 对增强德育工作科学性的重要意义, 对增强德育工作科学性的重要意义 , 认 识和掌握德育过程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 性。
第十章
德育( 德育(上)
第一节 德育概述 第二节 德育过程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的意义 三、德育的任务 四、德育的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 定社会的要求, 定社会的要求,根据青少年思想品德形 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 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活动。 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活动。 它是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 它是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培养 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使 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体意识和道德品质的 过程。 过程。
四、德育的内容
(一)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 1、德育任务和目标决定着德育内容的性质 、 2、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 、 和广度 3、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决定了德 、 育内容的针对性
(二)德育的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 2、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 3、集体主义教育 、 4、道德教育 、 5、劳动教育 、 6、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 、 7、理想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理想教育和人生观、 8、青春期教育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
二、德育的意义
各社会各阶级普遍重视学校德育; 各社会各阶级普遍重视学校德育;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需要: 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需要 : 动力 和定向作用; 和定向作用; 德育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德育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十德育

十德育
境,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耳濡目 染,心灵受到感化,从而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陶冶方法包括:情感陶冶、环境陶冶和艺术陶 冶三种。 5、品德评价法——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注意: 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注重宣传与教育
第五节 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概述 1、概念: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 学活动。 2、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 共同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不同点:性质、内容、方法、场所、时间等 二、课外活动的特点 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兴趣性、自主性
• 4、心理——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德育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 劳动教育 自觉纪律和法制教育 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社会公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含义 德育过程:就是对学生品德教育的过程。 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 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 者施加系统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 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 想、品德 的过程。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 德育过程的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 育方法 转化 实 质: 社会的思想和道德 个体的思想品德



第一,统一组织和规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第二,学校需要密切联系家庭和社会,统一协调对学 生的教育影响。

第三,各种教育力量需要有计划地常抓不懈。
二、德育途径
德育途径是指完成德育任务和内容的具体渠 道,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德育组 织形式。
德育途径:

第十章 德 育

第十章 德 育

第十章德育【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德育的涵义、功能及现代社会应该确立的几种基本德育观念;了解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掌握德育过程的结构及矛盾,并结合具体德育案例,使学生懂得运用德育的原则与方法;同时了解国外主要的德育思想及流派。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德育的概念及作用;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德育过程的结构及矛盾;基础教育德育的方法及原则。

教学难点: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及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德育与现代德育观2、德育的目标和内容3、德育过程及其组织4、国外德育思想与流派简述【教学时数】5--6 学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德育与现代德育观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导向和促进作用。

一、德育的概念1、德育:(简单)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具体)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施加影响,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2、德育的范围:思想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专家建议用“社会教育”代替“德育”。

小学社会课3、德育范围的内涵(1)政治教育:有目的的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

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和时代性,主要通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来实现。

(2)思想教育:指对人的各方面态度,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教育.思想教育以个体的价值认识,理性觉识为核心,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道德教育:形成人们一定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教育.道德教育强调人的良心、良知、义务感、责任心、自觉自愿,主要通过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国民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行修养等教育来实施。

二、德育的功能(一) 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1、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2、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3、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4、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二) 德育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功能1、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培养合格公民.2、传播和倡导为社会稳定与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意识,观念和舆论.(三) 德育对教育的导向功能教育总是具有德育性,在全面发展的五育中,德育处于导向的地位,解决的是方向和社会需要问题.儒家经典《大学》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第十章 德育

第十章 德育




4.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根据当前形势,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学生健康成长 成才为指导,通过规范的安全教育理念、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训练,使 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拥有安全态度、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的 教育。 中小学生的安全,关系着我们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也牵动着每个家庭的 幸福,因此安全教育非常必要。安全教育之所以现在被广泛倡导主要有 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我国中小 学生缺乏应对自然灾害起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2)随着社会进 步,改革深入,社会治安形势越来越复杂,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越 来越多;(3)校园安全问题频发,校园公共安全受到广泛关注。
德育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分析: 1.“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外部影响,将 社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品德的活动。” 2.“首先是做人,其次是做事”之说。




二、德育内容 (一)德育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 (二)德育内容的新发展 主要包括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三生教育”)、安全教育、 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 1.生存教育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 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 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存价 值观,能够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四、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关于道德发展水平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 系统研究。同时,皮亚杰也是第一位系统考察儿童道德规范形成与道德 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有以下阶段: (1)无道德规则的阶段(五六岁以前),社会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他 们没有必须怎样做的观念、认识。在游戏中也没有合作,没有规则,只 是自己独立活动。按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 (2)五岁左右,儿童开始出现对规则较多的注意和尊重。在该阶段, 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 敬和顺从的愿望。他们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 从权威就是对的。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 不考虑主观动机。

10第十章 德育(1)

10第十章  德育(1)

三、德育方法
一、概念: 二、分类 三层次 几大类 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说理教育法 榜样示范法 情景体验法 角色体验法 实际锻炼法 合作学习法 修养指导法 品德评价法
四、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四、新世纪的学校德育发展

当前国内外学校德育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特征
1、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德育,加强道德和法 制建设。 2、学校德育更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青 少年特点。 3、学校德育更加走向社会化、开放化。
4、学校德育目标呈现科学化、规范化、层 次化。 5、学校德育内容将更加科学化,适应素质 教育要求。 6、德育方式方法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德育 手段现代化。
第四节
国外德育思想与流派简介
一、原苏联的主要德育思想
(一)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

马卡连柯是苏联早期著名教育家,德育思想家。
1、关于集体教育的原则。 2、关于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 则。

《中学德育大纲》把德育的概念界定为: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个性 心理品质教育”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关系 (见课本第347-348页)


道德教育:指的是形成人们一定的道德意识和 道德行为的教育,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 德、国民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行修养等方 面的教育,强调人的良心、良知,强调义务感 和责任心,强调自觉和自愿的统一。 思想教育:指对人的各方面态度、思想、观念 产生影响的教育,它以个体的价值认识、理性 觉识为核心,其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 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德育与公民教育(课本第 351-352页)

公民教育:广义上说是现代国民教育的 简称,狭义上说指的是培育人们有效地 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 民的各种教育活动的综合体;更狭义的 理解则是指专门的公民学科。

第十章 德育

第十章   德育

五、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二)德育内容的层次结构 3.学生生活与德育内容 4.学校德育内容的“主旋律”
第二节 品德发展规律
• 品德诸要素的发展
• 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品德诸要素的发展
• • (一)道德认识的发展 皮亚杰归纳出儿童道德的发 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前道 德阶段(O~2岁)、他律道德 阶段(2~8岁)、自律道德阶段 (8—12岁)和公正阶段(12岁以 后)。
• 德育原则来自德育实践,它随 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学校德育 实践的丰富和人们对德育过程 规律的认识深化而发展、充实 。
一、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 贯彻要求: • (一)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生生 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 • (二)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 为习惯
二、疏导原则
• 贯彻要求: • (一)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 (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一、品德诸要素的发展
• • (一)道德认识的发展 根据皮亚杰提出的关于儿童 道德判断发展的基本轮廓,柯 尔伯格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 了长达20年的实验研究,他发 现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一、品德诸要素的发展
(二)道德情感的发展 道德情感是人根据一定的道德 行为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举 止、行为、思想、意图时所产 生的一种情感。
第十章
德 育
第十章
德育概述 品德发展规律 德育过程 德育原则 德育途径与方法
德 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德育概述
• 德育的概念 • 德育的特点 • 德育的历史发展 • 德育的功能 • 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一词于20世纪初传入 我国。 德育,也即是道德教育。

第十章 德育..

第十章 德育..
2018/10/6 12
• 必须注意的几个观点: • 1.德育不仅有正向功能,而且可能出现负向功能。 • 所谓负向功能:是指由于德育方向不对或方法不对 时,不仅不能促进,反而会阻碍社会发展和学生个 体发展。 • 如在德育方向上:个人崇拜、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等错误导向会使德育适得其反; • 如在德育方法上:简单粗暴、强制说教、溺爱迁就 、放任自流等方法不可能取得好的德育效果。 • 2.德育功能是有限的。 • 促进和维护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学校德育,更要借 助社会制度、国家法律等社会杠杆发挥作用。
2018/10/6 7
• (4)品德 • 品德是一定的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 来的较为稳定的特点和倾向,是道德认知、道德情 感、道德行为等构成的综合体。 • 道德认知,即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 包括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概念的形成和道德思维 能力的发展等; • 道德情感,是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好恶、 爱憎等情感; •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 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 行为。
2018/10/6 18
• • • • •
(2)德育过程的矛盾 德育过程中存在着诸种矛盾。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 ——第二层次是德育过程内部的矛盾; ——第三层次是德育过程中主体(教育者、受教育 者)自身的矛盾。 • 在诸多矛盾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是主 要的矛盾。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 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 盾。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
2018/10/6 16
•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不同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两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 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第十章-----德-育

第十章-----德-育

第十章德育典型例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B.价值观教育C.素质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参考答案:D专家点评:心理健康教育也属于德育范畴。

2.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政治课B.心理辅导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活动参考答案:A专家点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3.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认识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C专家点评:德育的认知模式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强调按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学校道德教育,选择内容和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1.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它具有以下( )特点。

A.社会性B.历史性C.阶级性D.民族性E.继承性参考答案:ABCDE专家点评: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德育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

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

在德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

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

2.运用奖励与处分要注意以下哪几点要求? ( )A.坚持严格要求(锻炼法)B.注重宣传和教育C.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D.与启发说服相结合(陶冶法)E公平、正确、合情合理参考答案:BCE专家点评:坚持严格要求是运用锻炼法要注意的要求,与启发说服相结合是运用陶冶法要注意的要求。

三、填空题1. 2O世纪70年代,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创立了的道德教育模式。

参考答案:体谅或学会关心专家点评: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o世纪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

2.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

参考答案:行专家点评: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和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10德育

10德育

第二次谈话。老师:“为您服务节目 看了吗?有味吗?”学生:“有味。” 老师:“那个要大家看四张妇女的化 妆像,然后要大家评论好坏的节目, 你觉得怎样?你能讲出他们的优缺点 吗?”学生:“这还不晓得!第一个
脸长却梳高发型;第二个年纪好大 还化浓妆;第三个脸大画细眉,脸 就更大了,丑死啦„„”,老师: “为什么丑死啦?” 学生:“那些妆不合她们的身份和 特征。”老师:“哦„„要是她们 都是
不类”。学生:“嗯,有道理”。 老师:“还有,中学生应有蓬勃向 上的气质,艳妆浓抹,会让人以为
你是几十岁的妇女,把少女的天真
活泼的自然美都糟蹋了。”
学生:“想不到化妆还有这么多的 学问!”老师:“是啊!穿也是一 样,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体型、肤 色等特征。”学生:“哎!老师, 我那天化妆就化得„„嘻嘻。”
学生:“„„”老师:“你看看你, 烫一脑壳的卷毛,还涂口红„„” 学生:“口红怎么样?英语老师也擦 口红、画眉毛、烫发。”老师:“老 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学生: “学生就不是人?”
老师:“学生是人,但你化妆得人 不人,鬼不鬼的,不好好学习,一 天到晚画眉毛,打口红有什么用? 人漂不漂亮也不是靠化妆出来的”。 学生:“你„„漂不漂亮不要你管! 呜呜„„”
(四)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 结合原则 (五)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 结合原则 (六)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
连贯性原则
(一)知行统一原则
1、含义: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 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又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的实际 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 高思想认识与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结合起来,使他们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第十章 德育工作

第十章 德育工作

四、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基本任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 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 的好公民。 基本内容:中学德育要以爱祖国、爱人民、 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 容。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本质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要求和教 育规律,采用一定方法,有组织、有目的、 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受教育者能动地理解、接 受和践行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 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过程。
*善于使学校的物质、精神、心理环境充满教育意义
*把各种方式结合起来
*教育者要经常地、自觉地用人格、情感等去感化学生
六、自我修养法
教师通过引导、指导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来培养学生 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方式: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和锻炼、 慎独(规范自己、反省自己) 注意几点: *使学生产生自我修养的内在需要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修养目标和方向
方式:事迹报告、板报画廊、参观展览、广播影视宣
传、阅读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讲故事等。
要求:*注意广泛性和层次性 *不是单纯模仿榜样的行为,而是内在品质的精神 实质。 *教育者注意自身言行的示范
四、实际锻炼法
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从中培养 他们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 方式:校(课)内外各种学习活动、文体活动、 劳动服务活动、生产实践活动、交往活动、 规范训练活动等。 要求:*在严格要求和检查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锻炼
第三节 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指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应当遵 循的基本要求。
一、现实性和方向性相结合原则 第一,德育工作要从社会现实及其社会未来发展的 方向把握好德育的连续性。
第二,克服、避免“一刀切”现象
第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

教育学第10章德育

教育学第10章德育
德育管理的策略
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计划,明确德育目标和任务。
2024/1/27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1
德育管理的原则与策略
2024/1/27
01
优化德育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 校园文化和氛围。
02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2
德育评价与管理的实践探索
24
德育实践的内涵与意义
2024/1/27
德育实践的内涵
德育实践是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 组织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道德 实践,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 习惯。
德育实践的意义
德育实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 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其 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案例三
某高校推行学生自治管理,通过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制定 学生自治章程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管理,培养 其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7
06 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24/1/27
28
当前德育面临的挑战
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
家庭教育的缺失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种文化和 价值观相互碰撞,使得青少年在价值 观选择上产生困惑和迷茫。
方向性原则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
2024/1/27
全面性原则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19
德育管理的原则与策略
• 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 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024/1/27
20
德育管理的原则与策略

《教育学》课件第十章 德育工作

《教育学》课件第十章  德育工作
3.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 特定阶段。
11
第一节 德育概述
(四)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指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形式, 使学生知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培养和提高法 律素质,形成良好的守法用法和护法习惯,自 觉树立法律权威。
14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 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把一定的社会 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德育过程从宏观上看贯穿于人的一生,从微观上看则 指学校教育中具体的道德教育过程。
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 约束的能力。
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道德信念的支配下,对自身、他人、群体、社会、自然作出的反应 和采取的行为。
17
6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三)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中小学要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和文 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 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具有勤奋学习、 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等优良品德和文明习惯。 同时,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学校德育必须培养受教育者 具有强烈的法纪观念,做到懂法、守法、护法,并能够自 觉地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12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五)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 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德育
2019/3/2
1
学习目标:
1.掌握德育的概念、功能、任务、内 容; 2.理解德育的过程; 3.掌握德育的原则,并能运用其原理 分析问题; 4.掌握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2019/3/2 2
第一节 德育的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 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习者 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的影响,通过学 习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 形成他们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 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 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2019/3/2
13

要求: ◆理论学习要结合实际,切实提高学生认识 重视理论学习。从发生论的角度看,学生的正 确思想不是头脑中固有的,需要学习。联系实 际是指要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社会实际、生活 实际 ◆加强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重视“养成教育” ◆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2019/3/2 14
2019/3/2 20
五、因材施教原则

涵义: 是指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 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 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 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2019/3/2
21

要求:
◆深入、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 ◆针对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 育; “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防止“一 刀切”、“一般化”、“老一套”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

涵义: 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 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 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 内部矛盾的转化。
2019/3/2
17

要求 ◆ “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要看到后进生的“发光点” 也要看到优秀生的不足之处,“响鼓用重 锤” ◆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 ◆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2019/3/2 6
五、德育内容
我国的学校德育包含两个层次: ◆一是我们要注意德育的现实性。即现阶段的学校德 育。要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商品经 济和按劳分配等需要。应当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德 育.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这 是对青少年学生的基本要求,应当教育学生普遍遵 循、切实做到,并养成相应的品德。 ◆二是我们也要讲德育的理想性。即德育也要注重社 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前进的历史运动.认真 宣传、提倡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精神.鼓励先进青年 去自勉、力行和为之奋斗。
2019/3/2
22
六、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涵义:
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 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 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2019/3/2 4
三、德育的功能
1.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 2.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 3.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019/3/2
5
四、德育的任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和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下,我国中 小学德育的任务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培养爱国、守法、明德的好公 民; 第二个层次:培养具有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者; 第三个层次:使少数优秀分子成为坚定的共 产主义者。
2019/3/2 11
第三节 源自德育原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疏导原则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2
2019/3/2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涵义:
指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 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实际锻炼结合 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 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 一致。
2019/3/2 7
中小学德育的具体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 ◆革命理想与革命传统教育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劳动教育 ◆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 ◆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
2019/3/2 8
第二节
德育过程
2019/3/2
9
一、德育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知、情、意、行的特点及培养 知—道德认识,基础 晓之以理,以知引人 情—道德情感,激励 动之以情,以情感人 意—道德意志,调控 炼之以志,以志树人 行—道德行为,表现 导之以行,以行炼人 ◆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要注意全面性、多端性、针对性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二、疏导原则

涵义: 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 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 诱原则。
2019/3/2
15

要求
◆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2019/3/2
16
三、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 素原则
3
2019/3/2
二、德育的组成部分
1.道德教育 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 规范,履行道德义务,以形成高尚的品德; 2.政治教育 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 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和 立场; 3.思想教育 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和科学的世界观。 在上述三者中,道德品质是基础,但三者相互联 系、相辅相成,不可有所偏废。
2019/3/2 10
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类型 认识性质的矛盾—知与不知的矛盾 能力性质的矛盾—自觉与不自觉的矛盾 思想性质的矛盾—正确与错误的矛盾 ◆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提高认识,辨别是非 培养自制力,加强自觉性 反省错误,悔过自新
2019/3/2
18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原则

涵义:
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 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 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 的品德。
2019/3/2
19

要求: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爱护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自信心, 对学生的能力、健康发展的可能性充满信 心。 “罗森塔尔效应” ◆严格要求学生 严而有格 严而有度 严而有序 严而有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