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层次自主品牌车企泛滥

合集下载

汽车自主品牌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汽车自主品牌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汽车自主品牌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受到了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的影响。

以下是汽车自主品牌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1. 推动汽车技术进步:汽车自主品牌具有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强的特点,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促进汽车技术进步。

2. 扩大市场规模:汽车自主品牌不断不断推出新产品,不仅提高了国内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汽车的认识和接受度,而且也拓展了汽车市场的规模。

3. 提升品牌形象:自主品牌汽车除了国内市场外,还在海外市场得到了广泛认可,这增强了“中国制造”品牌的形象和竞争力。

4. 带动产业发展:随着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也得到了带动。

其中,一些中小型企业也在自主品牌的带动下壮大,形成了更加完善和特色化的汽车产业链。

总之,自主品牌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重要的支柱之一,其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者:张茜来源:《中国经贸》2017年第08期【摘要】虽然近几年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出口一直处于上升的阶段,但是也在出口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出现较大的困境,阻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出口,降低整体的竞争水平与效益。

因此完善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发展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主品牌汽车;服务质量;问题;对策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1.出口秩序混乱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出口虽然存在价格与成本上的优势,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汽车品牌在中国内地建厂,合资汽车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

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曾经一度是我国出口贸易的支撑,也是我国外汇的主要来源,但是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如今面临的下滑趋势仍然得不到改善,全球范围内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都出现整体的下滑,主要的原因仍然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秩序混乱,未能形成有效的整体优势。

此外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出现同质化的现象,较多的企业都是采取竞相模仿的方式出口汽车车型,导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产品档次降低。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长期以来依赖国家的优惠政策与低价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但是随着近年来汽车制造成本的上涨,价格优势不再凸显的时候,由于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汽车的市场竞争力下降。

2.售后服务不完善纵观国际大的汽车品牌商,无一不注重售后服务,优质的售后服务体系为汽车品牌商奠定了稳定的客源基础,培养了一批忠诚客户。

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存在售后服务不完善的缺陷,汽车与一般的商品不同,汽车属于大型的消费品,有的汽车使用年限长达十几年,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支撑,仅仅依靠低价获得短期市场,是无法长期在市场上立足的。

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即在国际市场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盲目的扩大出口的规模,而售后服务人才、售后服务技术、售后服务的网络体系都没有完善,导致一些自主品牌汽车出口面临较大的压力,而一些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外根本没有4S店,有的连基本的售后维修服务网点都没有,这种只顾销售忽视售后服务的营销模式不利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市场的长期发展。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从弱小到崛起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从弱小到崛起

业 在 近二 十年 的时 间 内逐 步 进入 了一 个 “ 大合 资 ” 时代 。在 这股汹 涌澎 湃 的合 资大 潮 中 , 十多年 来 , 中 国汽 车产 业 形 成 了 以一 汽 集 团 、 风 集 团 、 汽集 东 上 团三大汽 车集 团为 主体 的大格局 。中 国汽 车产量 在
19 9 2年 、0 0年 、0 2年 、0 3年 、0 4年 分别 达 20 20 20 20

第一个轿车的模型终于出来 ,从此吉利走上造车之 路, 此后陆风、 长城 、 海马、 华晨也陆续崛起。 1 间 ,中 国汽车 自主 品牌 在夹 缝 中求 生存 , O年
并逐 渐发 展壮 大。
20 之 前 : 05 自主 品牌 一度 迷 失
所谓 中国汽车 产业 自主 品牌 绝非 新鲜话 题 。在
在 市场 上获 得成 功 。20 00年 以后 , 内汽 车产 业一 国
乘用者是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和干部 ,是一种身
份 的尊贵象 征 。而上 汽 的上海 牌 轿车则 成 为上世 纪 6 0年代上 海百 姓婚 车 的主角 , 其诞 生 的 2 里 , 在 7年
直保持高速增长 ,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以高于行业 平 均 的发 展速 度 , 始 了从无 到有 、 小 到大 、 弱 开 从 从 到强的发展历程 。他们通过合资 日益壮大 , 但并未
业手 中, 没有话语权 。 “ 拿市场换技术” 的传统合资 模 式 开始受 到质 疑 。 事实 上 , 在 19 早 97年 , 相关人 士 已经 意识 到这是个 问题 , 就是 , 那 如果 中 国企 业不 拥
有 自主的技术和品牌 ,市场和商机永远把握在外 国 人 的手里 。是 否能够 掌握 汽车 的核心 制造技 术 和专

也谈自主品牌走高端还是走低端

也谈自主品牌走高端还是走低端

不管是走高端还是走低端 ,生存是第一要务 。
中 国是发 展 中 国家 , 民 的购 买 力 是 有 限 , 国车 居 中 市 的 主力 车 型在 很 长 一 段 时 间必 定 是 以 中低 端 产 品 为 主 , 国的 车企 在 发 展 高 端 产 品 的 同 时 , 须 中 必 紧紧抓 住 中低端 产品生 产这 条主 线 ( 下转 第 5 0页 )
维普资讯
2 0 ( ) 2 3 轻 型汽 车技 术 07 5 总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主创 新论 坛
4 7
圈 固 圈 圈
本 来每个 车企 特别 是 自主品牌 车企 自身 的条 件 和基 础各不 一样 ,在发 展过 程 中是走 高 端 还 是走 低
匾 圈
辛 沂文
喜 的收获 :n 晨 汽车 、 i华 奇瑞 汽 车 、 利汽 车 、 吉 比亚迪 汽车 、 南京 汽 车 、 马 汽 车 等 中 国车 企 都 做 了大量 海
套行之高效的管理体制和精准的品牌营销方略作手
段。 回头 再看看 国内的车企 , 几个企 业能 达到 以上 有
的具体有益 的尝试 ,推出了一些准高端产品: 华晨
端完全取决于企业 自身的条件和基础而定 。外人也 只有 当啦啦 队的份 ! 中 国人 他就 是爱 国 , 是关 心 但 就 本国企业的命运和发展。关于 自主品牌走高端还是
走低 端这 一话题 大家 谈论 的时 间也不 短 了 ,今 天我 “ ” 也 来凑 个热 闹谈 一谈个 人 的观点 。 谁人不 知 高端产 品利润 率高 ,低端 产 品 的利润 率低 这个道 理 ?相对 于高端 和低 端 的投 入产 出比又 有谁 更多地 谈及 过呢 ?常言道 : 着说 话不腰 疼 ; 站 不 生孩 子不知 道肚子 疼 。难道说 这些 企业 就不 想走 高 端 , 取更大 的利 润吗 ?纵观 世界上 , 赚 一个 企 业要 立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牌 又近 了一步 ) 通过 上 面 的 比较 可 以看 出 , 国汽车 品牌 价 中
值远 远低 于世界 知 名 品牌 , 且 是 相 差 悬殊 。那 么 , 并 中国 汽 车 的 自主 品牌 在 营销 方 面遇 到 了 哪 些 困难 、 还存 在 哪些 问
而我 国汽 车 自主品牌 往往 缺乏 内涵和 鲜明 的特 征 , 同 对 款车常 常有 多个 不 同的诉求 点 , 以没 构成 对某 一特 定 消 所 费群 体吸 引力 的要素 。 比如 想诉求 尊 贵豪华 , 想 实现 大众 还

化; 想追求卓越性能 , 还要标榜经济车型。导致了品牌形象 模 糊 , 位混 乱 , 消 费者难 以选择 。 定 让 3 开发 能力滞 后并 缺乏 核心技 术 . 自主 品牌 由名称 、 识 、 标 知识 产权 、 本规模 几 大要 素组 资 成 , 中最为 重 要 的 知识 产 权 的 核 心 内容 就 是 自主研 发 技 其 术 。 自主开发 是 自主 品牌 的核心 与关键 缺少 核心技 术 和 自 主研发能力的 自主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我 国汽车企业 经过 了几 十年 的发展 , 专家 统计 , 据 从产 品 的技 术 性 能来 看 , 我国整体轿车水平几乎落后 于发达 国家 1 0年, 生产工艺水 平 落后 2 , 0年 开发 设计 水平则 落后 3 。所 以无论 是 上海 0年
环 境下 , 又有 损 于品牌 形象 。 2 品牌定 位不 明确 .
品牌 定位 可 以帮助 品牌 树立 形 象 , 有助 于 品牌 传播 , 也 能 体现 品牌 的个性 。所 以 它是 国外 汽 车 品牌 普遍 具 有 的 重 要 特征 。如 “ 尔沃 ” 沃 的安 全 ; 宝 马” “ 的速 度 ; 丰 田” “ “ 、 本 田” 的节 能 ;劳斯莱 斯 ” “ 的尊 贵 和卓 越 的 品质 。这些 品牌 的 定 位迎合 了消 费者 心理需 求 , 有效地 增强 了消 费者 对 品 从而

中国汽车出口存在九大方面问题

中国汽车出口存在九大方面问题

中国汽车出口存在九大方面问题在全球市场中,中国汽车产业正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在中国汽车出口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九个方面对中国汽车出口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品质和安全问题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品质和安全方面仍面临挑战。

虽然许多中国汽车品牌在近年来在质量方面有所改善,但仍有一些低质量和不安全的产品存在,这对中国汽车出口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汽车制造商应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工艺,加强质量控制和测试流程,确保所有出口产品符合国际标准。

二、技术创新不足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

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先进汽车制造国家相比,中国汽车产业的科研投入较少,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汽车制造商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加强合作与创新,从而提高汽车产品的竞争力。

三、市场营销策略不足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市场营销方面仍有待提升。

他们需要更好地了解目标市场需求,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同时,他们还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关税和贸易壁垒中国汽车出口仍受到一些国家的高关税和贸易壁垒的限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谈判,争取更加公平和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

五、服务和售后体验不佳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提供服务和售后支持方面还有待改进。

他们应更加注重客户体验,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售后支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六、国际认证和标准不一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国际认证和标准方面面临挑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认证和标准要求不一致,这给中国汽车出口造成了障碍。

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汽车制造商可以与国际认证机构进行合作,制定和遵守国际标准,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汽车出口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汽车制造商需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和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投入,提高汽车产品的能效和环保性能,以满足全球对环保产品的需求。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自主品牌汽车是指由中国本土企业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的汽车品牌,这些品牌在国内市场上日渐崛起,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力量。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汽车认可度的提高,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趋势逐渐明显。

目前,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已经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从2010年开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到2019年已经
达到了51%。

其中,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占据了国内市场的26.3%,自
主品牌SUV市场份额更是达到了63.2%。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汽车配备了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技术,例如蔚来、小鹏等企业已经在市场上推出了纯电动汽车,并且在技术上也不断地进行升级和改进。

此外,自主品牌汽车还在外观设计和车内配置方面加强了与国际知名品牌的竞争力,例如长城汽车的哈弗H6已经成为
了国内SUV市场中的热门车型。

然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自主品牌汽车在品牌认知度和品质口碑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次,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多样性不足,缺乏明显的品牌特色和个性化设计,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最后,自主品牌汽车在供应链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总体来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需要面对很多
挑战和问题。

未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品牌形象和品质口碑,加强供应链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从制造到创新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从制造到创新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摘要近几年,我国轿车市场出现了连续超高速增长。

国内轿车生产能力的增长开始超过市场需求能力的增长,市场对价格越来越敏感,轿车企业不断增加,竞争日益激烈,国内轿车市场的价格大战越演越烈,竞争更加残酷。

在这种情况下,个企业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新车型上,以期利用新产品激起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世界汽车工业更是首当其冲,中国轿车工业必将接受更为严峻的挑战。

同时旺盛的市场需求也给中国轿车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成功的应对挑战也是机会,错误的应对机会也是挑战。

中国轿车工业应如何应对,并将走向何方?本文旨在结合相关知识来找到中国轿车制造企业品牌战略的缺失和其中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所能起到的作用,探讨出一条从制造到创造产业升级中中国企业的出路。

【关键词】自主创新 FDI 民族自主品牌轿车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hinese national car’s production has been increasing constantly. The increasing of Chinese national car’s production is more than the market demanding. And the market is more and more sensive about the price. The amount of new Chinese national car’s enterprises is growing and growing. The war of price in Chinese national car’s competition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nsely and brutal. In such a situation, every enterprise has focused on the type of national car,so that they could use the unsalted feeling of new things to arouse the consumer’s passion.The world automobile industry is the first to be affected with the tendency of integrated in global economy. So Chinese national car industry will face huge challenge and perfect opportunity at the same time. Where is the desti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ar industry?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tactic of trademark and some knowledge about FDI to find the deficiency of tactic in making the enterprise’s own trademark in Chinese national car industry, and the use of the overflow efficiency of FDI in this tactic. Then probe a way to change the production enterprise into the creation enterprise of Chinese national car industry.【Key Word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Chinese national Independent Brand car目录1.导论 (4)1.1 相关概念界定 (4)1.2相关文献综述 (4)1.3选题意义及背景 (5)1.4本文的写作思路 (6)2. FDI技术溢出现象对企业从制造到创新中作用的一般性分析 (6)2.1 FDI技术溢出效应 (6)2.2 从制造到创新的一般性分析 (7)3.中国轿车品牌的发展历程 (8)3.1 1956-1978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萌芽 (8)3.2 1979-1985外资的冲击中国自主品牌轿车遭遇挑战 (9)3.3 1986-1996中国自主品牌轿车新的开始 (9)3.4 1996-2000 亚太金融危机的冲击 (9)3.5 2000-现在中国自主品牌轿车走向繁荣 (10)4.中国自主品牌轿车面临的主要问题 (11)4.1 中国自主品牌轿车面临的问题 (11)4.2 错误的FDI策略 (12)5.中国轿车制造业的主要对策 (13)5.1 加强品牌战略 (13)5.2 合理利用FDI (14)6.结语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从制造到创新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及应对1.导论1.1 相关概念界定1.1.1自主品牌轿车与国产轿车所谓自主品牌的定义,依照龙永图的解释,可以说是“中国的轿车品牌,或者说拥有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品牌叫做自主品牌。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自2000 年起,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就开始快速发展。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汽车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并在技术和设计方面实现了长足的进步。

下面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的几个方面:
1. 市场份额逐步增加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在过去二十年中迅速增长,从2000 年的不到10% 增长到目前的近50%。

尽管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凭借着更适应本土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价格更具竞争力的优势,逐渐取得了市场份额的提升。

2.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

现在许多自主品牌已经拥有了自主研发的引擎、变速器和底盘等核心部件,甚至一些品牌的车型在安全、舒适性方面的表现已经优于一些外资品牌。

同时,中国汽车企业也在加快研发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技术,以适应未来市场的变化。

3. 打造国际化品牌形象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正逐渐打造国际化的品牌形象。

其间,中国汽车企业积极参与
国际知名展会及赛事,争取更多的国际关注,并在品牌形象、产品设计和技术水平方面进行升级,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

4. 加强企业合作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企业加强了之间的合作。

自主品牌企业与自己(如汽车供应商、资管公司)或者合作方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发展。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也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尽管如此,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技术和品质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造假门”事件的曝光和一些车型安全性能低下等。

这些挑战需要中国汽车企业通过加强自身管理和提升产品品质来克服。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分析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外市场上逐渐增强了竞争力。

本文将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前景。

一、市场竞争现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过去几年中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

然而,在与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相比较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仍面临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主要原因包括品牌价值、研发能力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

1. 品牌价值: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相对较低。

与国际品牌相比,中国自主品牌缺乏对品牌的长期投入和品牌文化的建设,这限制了其品牌价值的提升。

2. 研发能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创新和研发能力仍相对较弱。

相比之下,国际品牌汽车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更具优势,不断推出具备领先技术的车型,进一步加深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竞争劣势。

3. 产品质量:过去,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给消费者留下了不够可靠和耐用的印象。

虽然自主品牌汽车的产品质量已经得到了改善,但仍相对不及国际品牌汽车。

尽管还存在上述问题,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其发展势头迅猛,表明其潜力巨大。

二、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前景随着中国政府加大对自主品牌汽车支持力度和中国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汽车接受度的提高,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前景正变得更加光明。

1. 政府政策扶持:中国政府积极出台一系列支持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提供补贴、降低关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以鼓励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2. 技术创新与合作: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正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并加强与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的合作。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有望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3. 品牌建设: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并加大对品牌的投入。

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竞争力现状分析和展望

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竞争力现状分析和展望

是乘用车市场 占有率 ,实 际J 汽车 J业总产值 更能 - 二 清晰的说明产业规模情况 。根据 测算 ,2 0 年 以来 05 自主品牌乘用 车 市场 占有率都在 4%以 },但我 国 0
自主 品 牌 乘 用 车 产 品 大 部 为 低 端 产 品 ,单 车 价 值 相
∞帖 %* %{ X% % %% 乌∞ % 俘街
会 受到影 响 ,对于汽车行 业来讲 ,6 %以下 为 比较 0 合 适 的资产负债 率。从 图7 以看 出,我 国 自主品 可 牌 乘用 车企业平 均资产负债率 已接近7%。 0
/2 1 .0 /汽车 工业 研 究 / 1 0 21 3
战 略研 讨
8% o 6% 0
6 . 0魄 6 0魄
形象 。
从 企 业凝 聚力 来 看 ,企 业 平 均 工 资 是 稳 定 人 才
平 均 r资 作 为 工 资 指 数 , l资 指 数 高 于 1 1 : 的企 业 职 _在 本 企 业 丁作 有 优 越 感 ,企 业 凝 集 力 强 ,研 发 人 r 员 队伍 相 对 稳 定 。 从 主 要 乘 用 车 企 业 来 看 ,大 部 分 合 资 品牌 工 资 指 数 高 于 1 ,而 自主 品 牌业 则 只 有 一 . 0 半 企 业 高 于 1 。这 使 得 在 很 多 自辛 品 牌企 业 中 ,企 . 0
2 1年我 国 自主品牌 乘用 车企业盈利仅 占乘用 车企 0 1
业 总 盈 利 的 4 %,9 %以上 的利 润 被 合 资 企 业 赚 走 。 . 7 5 所 以说 ,从 产 出规 模 来 讲 ,我 围 自主 品牌 乘 用 车呈
下滑趋势。
一 卜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 占有率 + _ 小 自主 品牌乘用车利润 占比

中国车企 分类

中国车企 分类

中国车企分类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本土车企逐渐崭露头角。

根据其业务领域和规模不同,可以将中国车企分为以下几类:
1. 国有汽车企业:这类企业通常由国家控股或控制,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国吉利控股集团公司等。

2. 民营汽车企业:这类企业通常由私人控制或控股,如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等。

3. 合资汽车企业:这类企业是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组建,通常在中国境内设立制造基地,如上汽大众汽车、东风日产汽车等。

4. 电动汽车企业:这类企业专注于研发和生产电动汽车,如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

5.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这类企业拥有自主品牌,主要销售自主品牌汽车,如长城汽车、奇瑞汽车等。

6. 新兴汽车企业:这类企业专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领域的研发和生产,如理想汽车、威马汽车等。

中国车企在不断壮大和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的挑战,未来将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保持竞争力和发展动力。

- 1 -。

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史

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史
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史
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09年,当时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新 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以下是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阶段:
1. 初期阶段(2009年-2013年: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中国自主品牌开始涉足新能源 汽车领域。一些企业如比亚迪、长城汽车等推出了早期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
在这些阶段中,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的数据,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并逐渐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 额。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以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增长阶段(2014年-2016年):2014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 度,推出了购车补贴和免征购置税等政策。这一阶段,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迅速增 长,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企业成为市场领导者。
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史
3. 竞争加剧阶段(2017年-至今):随着政府补贴逐渐减少,市场竞争加剧。中国自主品 牌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车型。同时,一些 新兴企业如蔚来、小鹏等也进入市场,加剧了竞争。

“纯自主品牌车”向何处去?

“纯自主品牌车”向何处去?
的 意志 为转 移 , 想 不承认 它 也不 行 。 你 在 即将 公 布 的我 国汽 车产 业 的 “ 十二 五 ”规 划 中 , 提 高 自主 品牌 市场 份 额 ”和 “ 汽 车 大 国 向汽 “ 从 车强 国转 变 ” 列 为规划 最 重要 的两 大指 标 。然而 , 被 在 “ 二五” 十 开局 之 年 , 自主 品牌轿 车企 业 却最 先 感 受 到 了车市 “ 流 ”。 今 年 头 三个 月 “ 门 ” 利 , 寒 开 不 销量 回落 明显 , 得不 面 临市 场大 浪 。 不
率仅为 1. %, 1. 0 4 比 5 %的轿车销量平均增长率低 6 4 了近 5个 百分 点 ,分别 比上月 和上 年 同期 下降 1 3 . 4 个百分点和 2 3 . 个百分点 ; 自主品牌虽然 占有 0 2月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 过 5 %, 0 其中 , 自主品牌轿车份额超过 4 %; 0 大型汽
幅提 高 , 考虑到车辆购买和更新成本 , 消费者购 车 会 更 加 理性 、 车辆 更新 速 度 也会 减慢 , 此一 来 , 如 一
步 到 位选 择 一 辆更 高 档 的车 , 者选 择 一 辆性 价 比 或
更高的二手车 , 会成为消费者的选择。显然 , 这将把 绝大多数 “ 自主品牌车” 纯 排除在外。 挑战之三是合资企业 自主品牌 。继去年上汽通 用五菱宝骏 、 东风 日 产启辰之后 , 东风本 田、 南北 大
骏 ” 等一批合资企业的 自主 品牌车型的纷纷 出笼 , 显 得 身心疲 惫 的纯 粹 “ 中国造 ”自主品牌 企业 , 又更
多 了一 层竞 争压 力 , 于 “ 自主 品牌 车 ” 运 的话 关 纯 命 题 再次 成 为业 内关 注 的焦点 。 在 今天 的中 国车市 ,由于 国家政 策 的推 崇 与倾 斜 , 自主 品牌 车 ” 了人 见人 爱 的香饽 饽 。 “ 成 于是乎 , “ 八仙 过 海 、 显 神通 ”。当前乘 用 车 自主 品牌 发 展 各 路 径 主要分 为 三类 , 一类 是像 奇瑞 、 利完 全独 立 自 吉 主 发展起 来 的 品牌 ;第二 类是 上 汽收 购 罗孚核 心 技

小排量车近期负增长 自主品牌厂家不能背黑锅

小排量车近期负增长 自主品牌厂家不能背黑锅
维普资讯
崔 东树
近期听到一种观 点一 小排量车呈现 负增长的原 因是厂家看重眼前利益。对此笔者很郁闷,厂 家为何如此倒霉?厂家是适应市场和政策的发展 而生存 的适应体,不能把 小排量车 负增长的错误甩 给厂家,政府既要反省 自己的责任,也要理解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特点 1 1 轿 车购买和保有政策的不合理导致小排量车的竞争优势不明显。国家应该检讨其政策,不能 . 指责厂 家和消 费者。对比中国和 日本等 国家针对汽车的财税政策,可以看到,中国的保有阶段政策 基本没有对小排量车的支持 ,而 日本是强力支持 小排量车,其税收差距 巨大。 2 .轿车需求升级是现阶段合理的趋势。中心城市消费升级 ,二级城市消费同样升级,这在长三 角、珠三角的 中型城 市显示明显 。中国现阶段 的家庭用车需要较 大一些的产品,夏利等产品满足 家 用尚有车型较 小的欠缺 。夏利等是较好的代步用车 , 不是合适 的家用轿车。小排量车的下滑与花冠、 福克斯等的上升都是合理趋势。福克斯 、 花冠按照 日 本丰田的角度也是小型车,而且花冠是 国民车, 体 现 出需求 的 旺盛 。 3 政府的消费导向是 引导社会的主要动力, 中包括政策和 身体 力行 两方面。哪个领导人在用 . 其 小排量车?昨天在 火车上与某奢侈品白酒的销售经理聊天,深有感触 。谁是消费几千元上万元 1 瓶 白酒 的主 力?政 府机 关 和 垄断行 业是 主 力 。上 千元 的 白酒一 次 喝十瓶 八 瓶 ,一 顿饭 几万 元 ,反正 钱 不是 自己掏 ,纳税 人 的钱 有 的是 !于是乎 ,有 求于他 的各 界人 士 不得 不 高价 购 买奢侈 品供 其 享受 。 轿 车需求也是 同样 ,身份地位的体现对 小排量车的生存带来 巨大的压力。厂家只能是适应环境,让 其 引导 潮流 ,谈 何 容 易。 4 .没有合资品牌的技术扩散 ,小排量车难以独立发展 。小排量车在 中国市场的现状下的确是苦 难时期 ,合资品牌基本不生产微型轿车, 自 品牌研发微型车的难度很 大, 自 主 主品牌的先进技术如 何获得?小排量新品不足,体现 自 主品牌企业的发展适应现阶段 的市场特征 。现阶段 A级车走势 良 好 ,必须尽快抓住机会向上发展。在 A级车有机会的时候为何要先发展微型车?企业是盈利和长久 生存 的主体 ,适应 环境 是其 本 能 。反 潮 流的 英雄 是 否得 到 好 的下场 ? 5 .小排量车的低质低价显示的并不太明显, 低价车的品质在不断提升 , 夏利等产品的改进速度 并不慢 ,其他很多 自主品牌表现突出,其产品的性 能和质量均快速提升。但与合资品牌长久积 累的 高水平还有 差距 。近期 沃 尔沃价格 “ 雪崩 ” ,进 口 ¥0最 高下调 7万元 ,其原 因是 国产化后 的配套质 8 量不高,影响其品牌价值 。同时也是进 口车通过品牌管理办法带来的政策保护而实现的进 口避税效 果 ,进 口品牌 的成本 优势 加 强 ,体 系能 力也 加 强 。 6 .中国轿车市场的价格体 系不合理。大车有更大的利润,同时有较 强的竞争优势 ,又满足家庭 需求,其较快发展是合理的。我们 不能想 当然地要求厂 家做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小排量车 自然会 顺应建设 节约型社会 的潮流而高速发展就是一厢情愿 的想法。政府的不作为就是抑制小排量车的最 重 要 因素 。

车企倒闭潮下,售后谁来兜底?

车企倒闭潮下,售后谁来兜底?

52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新势力与传统车企、新能源与燃油车企、自主品牌与跨国车企等多方势力间的牌局已然打乱,有车企乘风取向高处,也有越来越多的尾部汽车制造商被无情地刻在了市场的墓碑之上。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市场上有超过130家汽车品牌,其中本土品牌超过100家,跨国品牌约30家。

近5年来,退出中国市场、破产、倒闭、重组、停止经营汽车业务的品牌将近50家。

仅过去1年,就有讴歌、三菱、雷丁、爱驰、天际、威马、高合等共计10多家车企被踢出局。

在边缘车企哀号“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同时,另一种声音同样振聋发聩:车企倒闭潮下,售后谁来兜底?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倒闭潮下,售后市场乱象丛生车企倒闭之后,在涉事厂商按照合规流程进行破产清算的同时,更多的普通消费者要么被蒙在鼓里,要么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之中。

售后服务难、维修保养价格高、车机系统无法升级、二手车贬值,都成为压在消费者心头的座座大山。

“每次看到我那车,心里真是不好受。

现在不仅是二手车价格跳水,就连最普通的维修保养也成了大难题。

”“官方售后找不到,客服电话也打不通,甚至寻遍汽配城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零配件。

”“现在就是很尴尬,每天开车都小心翼翼,就怕出事故。

”“用也不是,卖也不是。

”浏览威马、讴歌、宝沃等车企的车友论坛,遍地都是类似的吐槽。

曾几何时,威马为了吸引消费者,给出了“首任车主终身免费质保”等极具诱惑的政策,但当威马倒闭之后,各地门店关停服务,所谓的“终身质保”沦为笑谈;宝沃停摆之后,所有库存车都在抖音平台“挥泪大甩卖”,但零配件的缺失却让售后网点形同虚设,车主维修无门;三菱退出中国之后,众多欧蓝德车主在网络发声,声称遇到了无件可配的难题,甚至一年之久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广菲克破产之后,许多车企倒闭潮下,售后谁来兜底?在边缘车企哀号“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同时,消费者维权的声音同样振聋发聩。

文 郑劼53车主驱车数百公里才能找到一家经销商,指挥官的外观部件缺货情况尤为严重,给车主们的日常使用带来了极大不便……如是种种,乱象丛生。

东风,北汽,一汽,上汽等存在的问题

东风,北汽,一汽,上汽等存在的问题

文章标题:我国汽车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中,东风、北汽、一汽、上汽等一些大型汽车企业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这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国家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建议。

问题一:市场竞争力下降随着汽车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东风、北汽、一汽、上汽等传统汽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

在国内市场,随着一些新兴电动汽车企业的崛起,传统燃油汽车的市场份额逐渐被侵蚀。

在国际市场,西方汽车制造商的强势进入也对我国汽车企业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

可以加强合作与联盟,通过与独角兽企业或外资企业合作,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问题二: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待提升一些我国汽车企业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短板。

消费者对于品质和品牌的认知往往影响着购车决策,因此企业在这方面的不足将会限制其未来的发展。

针对产品质量,企业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实施全员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可靠。

在品牌建设和产品推广上加大投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问题三:环保和新能源发展压力大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汽车行业正朝着环保和新能源方向发展。

东风、北汽、一汽、上汽等传统汽车企业需要适应这一趋势,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力度。

在整车和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上加大投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结语我国汽车企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多方面的,涉及技术、市场、品牌等多个方面。

东风、北汽、一汽、上汽等汽车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在努力解决问题的也要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人对于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汽车行业一定能迎来新的蓬勃发展。

希望东风、北汽、一汽、上汽等企业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和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低层次自主品牌车企泛滥
近日有媒体引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的话“今后3到5年内,一半左右的自主品牌将消失”。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自主车企转型遇到困难,关于自主品牌生存状态的话题就没有断过,只是此次董扬讲这番话恰逢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连续12个月下滑,显得更为紧迫些。

甚至有业内人士去年底公开断言自主品牌已经无活路,三五年后就会消亡。

对此,笔者的态度是既不悲观,也不乐观。

如果真要给自主品牌未来走向做个判断的话,笔者认为10年内自主品牌仍有生存的空间,一旦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政府补贴,允许车企自由兼并重组、淘汰,10年后中国汽车企业最多只有5家能够存活。

笔者的判断并非无的放矢。

“自主品牌10年的生存空间”是基于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以数字推断出中国乘用车市场仍将以10%的年均增速再增长10年,再加上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论断中国在2040年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由于国内市场在着东、西、中部收入的差距,人均GDP越低的省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越高,中国在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的过程中仍有较大的中低端乘用车消费需求,给了自主品牌灵活的生存空间。

而“10年后中国汽车企业最多只有5家能够存活”却是基于全球汽车制造和品牌大国的发展轨迹,但凡这样的国家自主汽车没有少于50%的比例甚至有的国家更多,而汽车企业也就3至5家左右。

翻开美国汽车发展史,昔日美国100多家汽车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市场淘汰赛,到1965年只剩下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集团,本土品牌汽车占据了90%的份额。

而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呢?
一方面,中国本土汽车业产销集中度不高,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累计429.35万辆,市场占有率仍旧下降,由去年同期的33.7%降至32.7%。

与此同时,前三季度销量排名前三的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奇瑞汽车分别销售52.3万辆、41.7万辆、31.94万辆,三家销量加起来为156.62万辆,占比不足中国品牌乘用车总销量的30%;另一方面,中国本土汽车业散乱差的局面并没有改观,中国各地具有生产资质的整车生产企业现如今仍有100多家,不少厂家年销量仅为几千辆、几百辆,有的甚至为“零”销量。

与此同时,当前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还面临着三个严峻的现实:一是节能汽车补贴政策抬高和更多的中国城市限牌,加上中国车市有随时变冷的可能性,自主乘用车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二是合资品牌开始产品下探、价位下移,特别合资企业推出的自主品牌挟品牌产品之威,传统的自主乘用车企业二三级市场正在被蚕食;三是自主乘用车企业之间“内斗”严重,推出相似的车型互相瞄准对方,看到一个地区有空档就大打价格战。

严峻的市场形势和不可逆转的产业兼并重组走向,谁能成为10年后屹立不倒的自主汽车企业呢?笔者认为只有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自主汽车企业才能生存下来。

首先,自主车企要有雄厚的资金与技术,善于资源整合。

当前,国有四大汽车集团依靠合资企业普遍坐拥雄厚的财力和技术储备,但真正将资源整合好为自主所用的却只有东风集团与上汽集团。

民营企业当中吉利汽车[微博]通过收购沃尔沃汽车和澳大利亚DSI变速箱公司,具备资源整合和品牌提升的基础。

其次,自主车企管理层要能快速决策,谋局长远。

与国外汽车企业动辄上百年的造车经历相比,自主汽车在传统汽车核心技术上短期内难以赶上国外品牌,现阶段我们仍然需要合资,但不是过去那种失败的“市场换技术”方式。

我们要借鉴韩国车企合资模式,一是外方转让或带来先进技术只是换取市场准入机会的一个筹码;二是合资公司不挂外方商标,中方与外方共同开发合资车型,并出口到海外。

以现代汽车为代表的韩国汽车业之所以能够坚持自主开发、自主建设、自主生产、自主销售的发展思路,与其作为民营企业一把手能够快速决策、谋局长远密不可分。

在中国并不缺杀伐决断的民营汽车企业家,李书福及时出手收购沃尔沃、王传福坚持电动汽车发展方向不动摇、魏建军专注打造SUV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政策的天平却始终偏向于国有车企,全球知名车企合资对象几乎都是国有车企,民营车企根本谈不上通过合资合作获取先进技术。

再次,自主车企产品要打有品质的价格战,以价换量,以量换量。

提起自主品牌,多数人都会想起过去生产的汽车技术含量低,设计未走出模仿,品质上难有保障等。

即使是现在诸如长安汽车、东风风神、奇瑞汽车等加大自主研发投入,不断强化产品质量,也难以消费者固有的印象,再加上至今仍有一些自主品牌车企延续过去“低质低价”的发展模式,无形中一些“害群之马”拉低了自主品牌的整体形象。

翻开美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从上世纪20年代的100多家品牌和企业,最终整合成今天的“三大”,除了技术创新、扩大规模之外,最为有效的市场竞争手段就是打“价格战”。

当前,自主品牌在技术和品牌不如外资品牌的情况下,我们拿什么来参与市场竞争呢?笔者认为,依然是价格,是高性价比,有雄厚财力的自主品牌哪怕是亏本卖车,也要将产品质量
做上去,积累用户、培养用户,然后如韩国汽车一样产品线由低到高逐级发展,品牌价值在渐进中提升。

诚如东风风神总经理李春荣[微博]所说,自主品牌汽车研发要经过三波才能够练成一身功夫,这需要15年历史以上时间,质量卓越,规模和收益才能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他提出的“QCD”(Q质量,C成本,D交付期)理论,将质量放在第一位,在产品满足质量和交货期两个要求后,才有资格谈成本,谈收益。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汽车市场格局下,自主车企发展只会“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没有雄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自主品牌面对日益残酷的“价格战”和“品质战”,只会慢慢边缘化,最终消亡。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信息整理:上赢(中国)集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