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的落差
教与学的落差
龙源期刊网
教与学的落差
作者:
来源:《江苏教育》2014年第01期
主持人语
教学的理想境界是“教的目标”与“学的结果”达成一致;而教学的现实状况往往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即:教与学的“落差”。
正确认识这种教学落差,对我们改善课程设计、改进教学行为、变革教学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
教与学的落差是如何形成的?教学落差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从教学落差中寻找教与学的起点?有哪些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能缩小教学落差?如何利用教学落差实现有差异的教学?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亟待着我们去思考与实践。
寻找教与学的落差,是打开教学秘密的一扇窗!。
教师工作中的困惑与反思
教师工作中的困惑与反思一、入职初衷的动摇——认知与现实的落差从大学毕业后,我怀揣着当一名优秀的教师的梦想,投身于教育行业。
然而,在教师工作中,渐渐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落差。
开始时的热情渐渐消退,困惑也随之而来。
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困惑——教与学之间的平衡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应该如何平衡教与学,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只需被动接受。
然而,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学生成绩评价的困扰——公平与个性的矛盾学生的学业成绩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而如何公正评价学生成绩成为了一项困扰。
教育理念要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偏重于分数,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特点。
如何有效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如何形成合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力量。
然而,在实际中,两者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和摩擦。
家庭的期望与学校的教育目标之间如何协调一致,如何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是需要教师去思考和尝试的。
五、学科知识和综合素养的平衡——拓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科知识是教师工作的核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单纯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如何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情感与学业的平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而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好情感与学业的平衡,成为了教师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如何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关怀,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扰,成为了一个需要持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七、教师个人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追求卓越的动力教师的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因为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教的问题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可能过于依赖讲授式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参与感和兴趣。
缺乏个性化教学:教师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风格,导致一些学生难以适应教学方式。
缺乏实践和应用:教学内容可能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应用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课堂管理不当:一些教师可能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技巧,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影响教学效果。
二、学的问题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学生可能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学习方法不当:一些学生可能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基础知识薄弱:一些学生可能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导致难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缺乏自律性:一些学生可能缺乏自律性,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诱惑,导致学习分心。
三、改进措施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案例式、项目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个性化教学: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风格,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加强实践和应用:教师应加强实践和应用环节的教学,如实验、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提高课堂管理能力:教师应提高课堂管理能力,如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建立积极的课堂氛围、及时处理课堂问题等,以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
激发学习动力:教师应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有趣的学习内容、建立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培养学习方法:教师应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时间管理、笔记方法、复习策略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强化基础知识: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以帮助学生打牢基础。
培养自律性:教师应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任务、建立监督机制、提供自律性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律性。
一位老师的肺腑之言:学习成绩的差距,归根结底是学习习惯的差距!
一位老师的肺腑之言:学习成绩的差距,归根结底是学习习惯的差距!伯马教育| 2015-12-01 02:54许多同学很疑惑,为什么报了那么多的辅导班,自己的成绩还是不理想?为什么自己一天恨不得24小时都学习,成绩还是上不来?一位有着多年教龄经验的老师一语道破天机:其实,同学之间学习成绩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他们学习习惯上的差距。
这些差距体现在那些方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亲其师,信其道。
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
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
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2.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就学习过程而言,老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
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哪怕是你已经提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
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复杂而普遍存在的问题,它涉及到教育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下面是对这个矛盾的一些思考:
首先,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表现在教学目标的不一致上。
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会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希望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然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可能和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一致。
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还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匹配上。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然而,有时候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能不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或兴趣爱好,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这时,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尝试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另外,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也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上。
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然而,有时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会出现障碍,导致教师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无法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
这时,教师需要寻找合适的方法和学生进行沟通,消除沟通障碍。
综上所述,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复杂而普遍存在的问题,它涉及到教育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解决这个矛盾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调整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沟通等方式,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关于教与学落差的三重思考
关于教与学落差的三重思考作者:成尚荣来源:《江苏教育》2014年第01期一、教与学的落差:普遍性、正常性及其积极意义教与学之间的落差是一种现实存在,几近成了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对它我们如此熟悉,但又如此陌生,是陌生的熟悉。
当一个现象或一个问题长期“潜伏”在我们教学生活中,而不知觉,更不自觉的时候,显然这是个问题。
它会遮蔽事实的本相,又渐渐蒙蔽我们的视野,这很危险。
把“教与学的落差”,挑明在大家面前,是种勇气,也需要深层次的讨论。
教与学的落差,可以有多种视角、多种范畴的理解。
现在我们所讨论的主要是教师的教所规定的、所期待的,与学生的学所达成的、所获得的之间的差距,简言之,学生的学没有完全或部分没有达到教的目标与要求。
这种落差,不逐步降低、缩小,定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学生素质的提升,而且,落差可能逐步加大,造成更大问题,以至无法弥补,变成一个“永远的问题”。
落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说其普遍,一是从时间维度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教与学的落差始终存在;二是从空间维度看,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教育欠发达地区,还是教育发达地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教与学的落差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和问题;三是从年段的维度看,低、中、高年段都存在,而且年段越高,落差面会更大些;四是从学科维度看,几乎所有学科都有学达不到教所预设要求的现象和问题。
落差的普遍性,道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教与学落差的存在并不奇怪,既然具有普遍性,那就一定有共性之处,就可能寻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办法,从学理上加以分析,在实践层面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并从学科、学段层面予以剖析,这实在是一个系统工程,大有作为。
落差的存在也是一个正常现象。
言其正常,从理论层面看,教总是一个明确的设定。
这是一种预设,而预设总会有一定较高的追求;预设更多的是一种价值的确立,而价值总会有一种理想的引领,这一“理想中的事实”(鲁洁语),事实与理想之间必定存有差异或差距。
国家课程校本化填补课标与教材的落差
课程与教学II统编教材研究国家课程校本化填补课标与教材的落差国家课程校本化从规划到实施的过程,存在着较大落差。
课程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收获,而实际上,国家课程标准由专家制定,教材都是极其精简的。
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精简就给一线教师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创造空间。
因为,课程标准是上位的指导性文件,主要从学科特点、学生发展角度给出基本目标、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离教材、离教师教学现实中一节一节的课都有一定的距离。
它们之间存在的落差需要填补。
那么,如何填补这个落差呢?我认为,简单的操作就是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让教材更符合学生的学,让学生在课程体验中有所收获。
以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主题为“群星闪耀”,主要讲述名人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风采。
进行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不仅可以用名人的精神品质去激励学生,还要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按照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能够"欣赏 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冯淑娟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于教材而言,并不会针对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将课堂如何实践和操作清晰地罗列出来。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一线教师不妨根据要求,将文化因素与价值观的培养结合起来,设计板块教学内容时选择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如儒家等文化因素加入其中。
在单元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两弹一星之父”邓稼先,我曾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环节:首先,让学生关注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这两个人物。
其次,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与细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最后,结合相关材料和原文,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因素影响了邓稼先。
相关材料中既包含了《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展示了《弟子规》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等七个方面对为人治学等方面提出的要求。
教学落差:审视学习起点的新视角
教学落差:审视学习起点的新视角作者:崔蓓蓓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8年第6期[摘要]教学是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彼此融合、相互促进的课堂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落差,发现这种落差所蕴含的丰富教学价值,并据此探寻课堂教学的起点——逻辑起点、现实起点等,为学生提供自主成长的空间,以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落差;学习起点;逻辑起点;现实起点[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6-0034-01教学,就是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彼此融合、相互促进的课堂活动。
事实上,教与学之间的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彼此之间存在的认知落差,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丰富的价值,更为确立学生的起点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支撑。
一、聚焦逻辑起点,探寻教学落差对阅读教学而言,教师所有教的活动都应该对接学生学的起点,让逻辑起点高于现实起点。
所谓逻辑起点,就是学生理应具备的认知基础和能力,即学生发展的应然质态;而现实起点,就是学生目前形成的认知储备和能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是阅读教学所要致力填充与完善的内容。
语文新课标指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和生活积累,感知文本语言的意思,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感受其表达效果。
如,《姥姥的剪纸》一文,用词准确,情感真挚,其中的褒义词直接了当,理解不难。
但是,作者倾吐情感的路径是多样的,常常通过贬义褒用或其他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对这些语言,学生难以理解。
如“调皮”“刁难”等贬义词形成的反衬效果,对兔子、老牛定位的中性词语以及“不管……总是……”等关联词所蕴藏的情感,学生难以理解。
以这些学生似懂非懂的认知点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让学生准确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
教与学之间的落差,为阅读教学起点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教师要从逻辑认知的高度发现这种客观存在的落差,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落差:问题与行动
教学落差:问题与行动作者:董蓓菲来源:《江苏教育》2014年第01期“落差”本指“河道上某一段的两个地点,在同一时刻观测水位后,按统一基准面计算所得的差数。
”若在语文教学范畴理解这类差数现象——教与学的落差,至少涉及两个层面:学生间的语文学习差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差异。
客观理解这两个层面的落差,并视为一种教学资源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则需经历认识差异——分析需求——科学预设的过程。
一、认识语文学习的落差学生语文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对其认识是渐进的。
早先提出“面向大多数”,随着1997年国内推广小班化教育,提出了更先进的理念:“关注每一个”。
(一)语文学习的群体差异“面向大多数”的教学原则是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群体差异提出的,在60、70人班额的教室里,教师分身乏术,只能以中等学生的学力为教学的主要参照,进行预设和生成。
班级学生群体语文学习差异包括年龄差异、性别差异。
同一位语文教师执教不同年级,就能明显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年龄差异。
小学四年级、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三年级是三个语言“快速发展期”,女生比男生的高峰期要早一年。
这是和学生抽象思维发生、发展、完善密切相关的。
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无本质差别,升到五六年级,学生才能根据不同的交际效能区分两种语言形式,开展符合要求的书面语言活动。
所以,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教师从说话入手,由说到写的设计是符合学生年龄差异的,往往教学效果较理想。
若上五六年作文课,还是由说到写的话,必然出现说、写内容不符、甚至背离的现象。
这是由于忽视学生群体年龄差异造成的教与学的落差。
(二)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的教学理念是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提出的,显然更人性化。
有关学生个体差异的研究很多,如学生个体差异的基本结构观认为:学生个体差异包括基础性差异(身体状况、语文知识基础)、动力性差异(非智力因素,如语文学习动机)、操作性差异(语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方向性差异(潜在的学科优势)。
课程目标在教学实施中的落差与矫正策略探讨
课程目标在教学实施中的落差与矫正策略探讨作者:吴继阁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09年第03期徐州经济开发区大庙中心中学,江苏省徐州市摘要:本文讨论了在当前新课程下的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置时所存在的四级落差,提出了相应的矫正策略。
关键词:课程目标;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9)3(S)-0027-从宏观层面上看,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会出现两个落差,即课程标准与教材编写之间的落差以及成型教材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落差。
从微观层面上看,课程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有不同层级的落差。
这就需要教师明确落差环节,分析落差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和矫正,以每个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基础,从而实现总的课程目标和培养目标。
1 课程目标在教学实施中的四级落差课程实施与建筑施工比较相似: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目标是施工建设的标准;教师是施工人员;教学内容是施工材料;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施工设备和技术。
如同施工建设的实施一样,课程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各个层级的落差。
1.1 在理解认识上的落差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在认识上的偏差,首先是对课程目标整体的理解把握,对三维课程目标的关系理解不到位。
不能够正确认识到三维目标之间是互相融合的统一整体,而不是彼此分割的独立个体: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形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源泉。
其次,是教师对每个维度的课时教学目标在理解认识上的不到位。
由于教师传统的教学研究和教学习惯侧重于知识与技能,因此,在三个维度的目标认识把握上就会出现落差: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最好,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再次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2 在设计教学中的落差即使对课时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认识都到位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也不一定能够设计到位。
浅析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落差问题
浅析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落差问题作者:段媛媛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以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落差问题应对措施探讨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的特点,接着剖析当今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落差问题的应对措施,以期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成绩,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习落差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大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深。
但是,以往原有的教育模式很难适应现如今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市场环境迫切需要新的教育模式,独立学院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
独立学院的教学模式是我国科教领域的一大突破,独立学院具有新颖的、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给社会大众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然而,由于我国在独立学院方面的建设经验不足,加之独立学院本身办学特点和学生群体比较特殊,导致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一直以来没有取得如期的成果。
所以,展开关于独立学院教学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基于这种背景,本文以下内容将进行关于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落差问题的应对措施探讨。
一、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的特点分析独立学院的学生群体特点比较鲜明,要想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水平,对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特点的分析就必不可少。
由于独立学院的招生分数线是三本录取分数线,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兴趣低,学习积极度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部分同学由于在高考时出现失误,不得已到独立学院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心里落差,一时未能调整心态,造成学习落后。
独立学院的学费是其他同级普通高校的三到四倍,所以,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优越,也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这就导致了独立学院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生从小接触各种教育培训,综合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从小就生长在温室之下,父母的溺爱导致这些孩子的独立能力更差。
有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但背负着父母的期望,与其他同学相比产生了自卑感。
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落差
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落差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师扮演着培育学生成长的关键角色。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常常存在一定的落差。
本文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探讨这种落差的原因,并提出几种改进方法。
一、教师的期望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期望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所教授的知识,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他们希望学生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然而,在现实中,不同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教师的期望难免会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发生冲突。
二、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的实际能力是指他们在认知、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实际水平。
一方面,学生的实际能力受到个人天赋和潜能的制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会受到教育环境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注重灌输和应试,往往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挖掘,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实际能力。
三、落差的原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落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教学方法的不适应:教师过于强调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难以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2. 课程内容的不贴切:课程内容的设置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
教师追求课程的广度而不是深度,导致学生难以集中精力和理解。
3. 评价方式的不合理: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过分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和厌学情绪。
四、改进方法为了缩小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之间的落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调整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发表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优化课程设置: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进行合理的调整。
可以引入更多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差”及其消除策略
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差”及其消除策略摘要:教师教学观念“落差”是指教师所持的教学观念与其教学行为、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间的不一致性,具体表现为教师所持教学观念与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间的落差、教师所持教学观念与其教学行为之间的落差。
造成这些落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和学校环境因素,也有教师自身因素。
消除“落差”的策略是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思想观念;实地研修,转变教学行为;自我反思,促进内化与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学观念;落差;消除策略任何一场课程改革都会出现两个“落差”,即课程标准与教材编写之间的落差、成型教材与课程教学之间的落差。
前一落差需要学术研讨来解决,后一个落差需要通过师资培训来解决。
我们在师资培训过程中发现,教师教学观念也存在一些落差。
本文分析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差及其成因,并提出消除落差的策略。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差”及其成因分析教师教学观念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教学的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
这里所说的教师教学观念“落差”是指教师所持的教学观念与其教学行为、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间的不一致性,具体表现为教师所持教学观念与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间的落差、教师所持教学观念与其教学行为之间的落差、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的落差,但最后一种落差可归结为前面两种落差。
教师所持的教学观念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间的落差,就是指教师对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学习方式、教学实施策略和方法、评价理念和方法等不理解,或理解不到位,或理解有偏差,从而造成教师所持的教学观念与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不一致。
教师所持的教学观念与其教学行为之间的落差,就是指教师所持的教学观念与他本人的教学行为所蕴含的观念之间的不一致,从而出现落差。
教师教学观念不仅是认识层面的问题,同时也应是实践层面的问题。
教师口头上赞同某教学观念,但他在教学实践中却不一定是该教学观念。
因此,考察教师所持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落差时,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教师口头上所说的教学观念与其教学行为不一致;二是教师口头持一种教学观念,也有相应的教学行为,但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是其口头上所说的教学观念的表面化、形式化,二者之间并不是真正的融合。
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落差问题探究
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落差问题探究【摘要】语文新课程教学落差的产生既有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评价机制以及教师培训等客观原因,也有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意识薄弱和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领会偏颇等主观方面的原因。
对于落差的调控,既不能搞“一刀切”式的“千课一律”,也不能任由教师远离或是背离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要做到一元与多元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落差伴随着语文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人们开始逐渐关注语文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差问题。
语文新课程教学落差是指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实然)对语文新课程设计初衷(应然)的偏离或是背离,具体表现在片面化的教学目标、宽泛化的教学内容、表浅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削弱化的教师角色四个方面。
语文新课程教学落差的产生使得语文新课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走样甚至变形,严重影响了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及时揭示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落差现象,探寻落差背后的原由,对于语文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新课程教学落差的具体表现(一)目标落差:片面化的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的亮点之一就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新的课程目标,同时强调“三维目标”的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合,而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将“三维目标”割裂的现象,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以考定教”,片面关注知识的讲授与技能的训练。
特别是在功利化教学取向的作用下,教师“往往不是从培育‘语文人’的终极使命出发,而是从应试需要出发来设计教学目标,考什么就教什么,结果‘三维目标’变成了‘考点’”。
[1] 致使语文教学异化为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活动。
二是“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与方法。
为了分析过程而分析过程,为了归纳方法而归纳方法,没有将对过程的分析、方法的掌握与知识的讲授、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致使过程与方法目标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是标签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现实的语文教学设计几乎没有不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但真正能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语文知识的习得、语文技能的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形成融为一体并落到实处的并不多。
落差的教学转化
落差的教学转化(2015-07-12 16:01:57)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比这更难的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
的确,你的思想,你的学识,你的经验,要成为别人脑袋里的东西,不但仅取决于你的“教”,还取决于别人的“学”。
“所教的”未必就是“所学的”,“教过了”也未必“学到了”,其间出现的偏差、误差所形成的教学落差,足以证明“教”与“学”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教学的价值正在于寻找这个落差,研究复杂关系背后的可循规律,从而实现有效的教与学。
一、角色置换:像孩子那样地去想对于教师来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学生的面前,却永远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教关于“比”的文字题:小张有100本连环画,小李比小张多10%,问小李有多少本连环画?一遇到此类文字题,我一概简单计算:100×10%,永远搞不清“比……多”是一个需要转弯的问题,那个该死的“1”从我的脑袋里抠掉了。
老师极其认真地讲了又讲,我也极其认真地听了又听,可就是不开窍,怎么都搞不明白1+10%是怎么回事,订正时照着同桌的抄了一遍。
后来继续算错,老师非常生气地把试卷扔在我的脸上。
一直到了初中,学了代数,理解了X和Y,我才恍然大悟。
这样的遭遇至今仍在周而复始地上演着,教的即使教着,学的即使学着,教学的中间,又是怎样的糟糕呢?教的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一厢情愿地努力地教着;学的按照既定的课程内容,没有选择地学着。
教与学之间似乎隔着一堵无形的墙,教的不知道学的难处,学的不理解教的苦衷。
教学的落差越大,教与学的困惑也就越多,一旦陷入怎么教也教不好、怎么学也学不会的困境,就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无能感”。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无法打开的“暗箱”,里面的秘密谁也看不到。
而“回到童年”,把自己当成学生,像孩子那样地去想,能够触摸到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沟沟坎坎,或许能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段距离。
跨越教育落差:小学英语教案针对性辅导
跨越教育落差:小学英语教案针对性辅导。
一、教育落差引发的问题小学英语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的教育质量可以提高学生口语和阅读能力,提升国家的英语语言水平。
但是,在写作中,笔者发现,由于教育资源格局的不均衡、师资力量、学生身份等问题,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
许多学生口语不流利、在阅读方面较差,基础知识掌握不稳定,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绩表现。
二、跨越教育落差:小学英语教案针对性辅导针对小学英语教学落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外部教育机构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小学英语教学辅导教案。
这些教案不仅内容编排合理、重点层次分明,而且针对性强,同时也典型地表现了我国“分层次、分阶段”的教育理念。
1.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好的教育教案能够通过案例和习题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育教案应该覆盖听、说、读、写等方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
此外,还应加强对生活中常用表达方式的讲解,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增强记忆和应用能力。
2.根据不同学生实际情况,量身定制辅导计划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由于学生潜力的不同、个人习惯及爱好的影响,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需要量身定制的辅导计划。
修订教案有针对性,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
3.适当增加辅导时间和辅导方式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辅导,各种辅导方式如小班授课、家教辅导、网络辅导等方式被引入英语教育。
此外,小学英语辅导时间也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让学生的辅导时间更加科学合理。
4.学会使用多种信息和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互联网上的英语学习资源可以供学生使用,如各种网络英语学习网站、英语电视教材等,学生们可以通过合理使用这些信息和资源来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总结小学英语教育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更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国际竞争力。
教育学院课程与实际教学需要有落差
教育学院课程与实际教学需要有落差
佚名
【期刊名称】《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
【年(卷),期】2005(000)011
【摘要】位于堪萨斯州Emporia小镇的Emporia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在美国颇负
盛名。
Emporia教育学院着重传授如“儿童文学在小学课程中的应用”等传统课程,其校训为:培养集具批判思考、创意计划及高效管理于一身的教师。
相较之下,许多教育学院似乎己偏离肩负的培养优秀师资的使命,改而鼓吹如“支持社会正义”或“打造祥和的学习环境及文化”的高调,放弃了针对教学需要的实际训练路线。
统计显示:14%的教师执教一年后即辞职,而近一半的教师执教不超过五年即离去。
教育学院因而面临各方的压力。
【总页数】1页(P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9.712
【相关文献】
1.热点问题追踪:思想政治课联系实际教学的现实需要 [J], 苏龙来
2.中国新西兰学前教育本科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以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和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教育学院为例 [J], 范勇;李敏
3.热点问题追踪:思想政治课联系实际教学的现实需要 [J], 苏龙来
4.艺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实施落差——基于课程实施层级的分析 [J], 王丹艺;崔允漷
5.英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现状述评——以爱丁堡大学莫雷教育学院和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为例 [J], 徐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教与学存在的问题第一篇:教与学存在的问题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层面:1、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全校的优秀率整体偏低。
尖子生不突出,后进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层面:1.教师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平常的教学常规检查中。
2.结合平时课堂的反映及考试成绩比较,成绩较差的教师表现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堂无计划性,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时间搭配、教学进度、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规划。
二是对基础知识课堂落实不到位,缺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是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差。
3.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
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
许多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忽视了练习的过程,学生被动学习。
4、课后辅导抓得不扎实。
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意见1、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实行分层教学,确保尖子生在打实基础的前题下,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2、重视抓基础、抓常规、抓平时、抓落实,在务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务实上花功夫。
3、各学科开好教学诊断,突出学科点评。
特别要强化任课教师对学生学科的分析,分析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学科,分析到每一个知识点,找准学生的问题所在。
通过这种由下至上的方式实施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式的分析,诊断出现阶段存在的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归因,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4、强化薄弱学科教学,促进学科均衡发展,切实解决木桶效应的问题。
5、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要落实好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工作,但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
任何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
而形成过程中,持之以恒,严格训练,不然将事半功倍。
6、深入扎实开展教材、课标、课堂教学的研究。
许多学科教师都普遍感到课时不足,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矛盾很大,许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上拿不准等等困难。
如何应对学生的教育落差问题
如何应对学生的教育落差问题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而学生的教育落差问题也日益凸显。
如何应对学生的教育落差问题,成为了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共同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应对学生的教育落差问题:一、加强课程设置,缩小教育落差课程设置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教育落差得以合理控制,学校需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的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首先,学校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他们的优势和不足。
其次,为学生制定独特的课程进修计划,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
因此,提高课程设置的质量,缩小教育落差的差异化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注重师资培养,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是由人来实现的,因此,教育师资水平是关键。
学校应该重视师资培养,注重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提升,引入优秀教育资源和第三方教育机构。
同时,学校要不断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加强教育实践,提升教师差异化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此来解决教育落差问题。
三、重视家庭教育,建立家校互动机制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育落差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校应该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以及他们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的情况,积极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教育落差问题。
同时,通过组织家长和教师的互动交流会和家长公开课,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教育和孩子的学习,以此增进家校合作,促进教育落差缩小。
四、建立学生发展档案,了解学生发展情况学校应该建立学生发展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成长历程以及家庭环境等信息,以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发现学生教育落差的存在,有针对性的进行关注和帮助。
根据学生档案中的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方案,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提高评价公正性评价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注重学霸,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该采用多元化评价,保证评价标准合理公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持人语
教学的理想境界是“教的目标”与“学的结果”达成一致;而教学的现实状况往往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即:教与学的“落差”。
正确认识这种教学落差,对我们改善课程设计、改进教学行为、变革教学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
教与学的落差是如何形成的?教学落差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从教学落差中寻找教与学的起点?有哪些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能缩小教学落差?如何利用教学落差实现有差异的教学?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亟待着我们去思考与实践。
寻找教与学的落差,是打开教学秘密的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