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路径的选择与思考

合集下载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路径的选择与思考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路径的选择与思考
转型 时期 .相对有 限的生产 力发 行 的是建 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 了政府职能结构重心 由社会 管理
展水平对应 的是 以阶级统 治为主 础 上的社会 制度 。 由于起步阶段 职能 向社 会服务职能 的转换 。与
的政府职能和 由政府从属 于公 民 落后 的封建 、半封建生产方式 占 社 会发展 阶段 、公 民社会发育状
社 区管理 组织体 系与横 向的社 区 期 。期 间 ,适应 经济 、社≤
理论界以及百姓 的高度关 注 。在 居 民 自治 管理 组织 同步与协调发 发展需要 的政府 职能的转 经历 了近1 年的探 索之后 反思 展 的纵横相接 的网络 式社 区组织 现 转型期平稳过渡 的基本伤 O 其运行轨迹 .不难发现 ,城市社 模 式 ,符合现代政府 职能转换与 依 据政 治 学 家 的观 点
区管理 中 政社 不分 ”的情况依 市 民组织发展关系理论 的基本原 代 政治社 会 中政府 的职能j
然 存 在 ,尤 其 是 在街 道 管理 层 则 。
现 在阶级统治 、社会管理 、
面 .政府 的行政管理 与社 区自治 管理职能集于一 身 ,其直接后果 是现有社 区管理体 制的确 立既未 明显减轻政府 的社会管理 负担 , 也 未从更 深层次上提高广大居 民
的一元从属结构 向政府 与公 民的 居 主导地位 ,市 场发育程度以及 况 相适 应 ,多数发展 中的社会主 二元分立结构 的转变 ;在现代 工 生产 力水 平都 比较低 下。近2 年 义 国家政 府职能仍以社 会管理为 0 业社 会发展阶段 ,以靠增加投 资 来 ,在经 历了由计 划经济 向市场 主 。上述 情况表 明,尽 管西方发 和劳 动力 ,发展新兴产业 的外延 经济转轨 的体制改革之后 一 些 达资本主义 国家与发展 中的社 会 式经 济增 长模 式对应的是 以社会 社会主义 国家已经步入现代社会 主义 国家 因国体 、政体 以及 市场 管理 为主的政府 职能和政府与公 的第二 阶段—— 工业社会发展阶 发育程度不 同 ,社会发 展存在进 民之 间形成 的有限制衡 、相对独 段 。二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 程上 的 “ 时间差 ,但 有一点是 立 的二元结构 关系 在后工业社 的公 民社 会已 由早期 的发生 、发 相 同的 ,即 :现代社会政府职 能

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与发展路径

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与发展路径

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与开展路径摘要: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城市社区作为人民群众生活最直接的承载空间,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根底性地位显得愈发重要。

纵观我国基层社区治理的开展历程,可以发现,城市社区治理经历了从方案经济的行政社区到市场经济的社区效劳、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的演变,各地在探索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珍贵经验。

当前,城市社区治理面临行政化倾向突出、边缘化问题明显和社会化困境彰显等难题,必须通过加快转变社区治理理念,倡导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完善社区效劳供应机制等措施做好新时代社区治理的“选择题〞,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关键词:社区治理;变迁历程;现实困境;开展路径一、引言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根底平台,既是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域,也是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场【1】。

近年来,社区治理作为一个新的话题不断被推向讨论热潮,并且我国也相继颁发了一系列以社区治理为主体的政策文件,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年6月公布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作为新形势下指导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并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2】,这不仅彰显了基层社区治理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根底性地位【3】,也指明了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改善社会民生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目前,中国的城市社区治理已经进入新的开展阶段,既处于“大有可为〞的机遇期,又处于“何以可为〞的挑战期。

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城市社区治理在政策层面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鼓励创新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然而,城市社区治理归根结底来说,还是生在社区,长在社区。

随着中央和地方的治理压力逐级传导到城市社区层面,作为治理承接者与执行者的社区已经难以再进行转嫁和分解【4】,“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繁杂局面日益成为基层社区治理亟待解决的难题。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比较与分析作者:何海兵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374 更新时间:2007-8-24治理是研究社会关系的新理念,强调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社会中出现了自由流动的资源和自由活动的空间,一批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应运而生,导致原有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单位体制和街居体制相继失效或失灵。

将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的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探讨了社区治理的概念、内涵和特征,介绍了我国社区建设中出现的三种典型的治理模式,分析了它们的共同特征、各自特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我国社区治理的最终方向和阶段性过程目标。

“治理”一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政治、经济及社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

在最具权威的全球治理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或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1]。

与此巧合的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了社区建设的步伐,主要的背景是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不能再象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靠行政权力垄断所有的资源,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2],个人从单位体制中解放了出来,而原有的主要管理“社会闲散人员”的街道和居委会体制在新形势、新问题面前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症状,与此同时,社区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等,居民也越来越重视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开始参与一些社区公共事务。

社会工作助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探索

社会工作助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探索

社会工作助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探索本文旨在社会工作本土化、中国社会转型以及社区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社会工作助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进行分析。

通过探寻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总结了从服务模式创新、服务与宣传路径多样化到社区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建设三种可持续助推的路径,以期在专业社会工作的支持下,完成社区社会组织的顺利转型和良好发展。

标签:社会工作;社区社会组织;“三社联动”自改革以来,中国社会“政企分开”的发展格局,将社区功能的完善与发展提上日程。

而社会工作作为新兴产业与专业,秉持着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以协助个人、社区以及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工作目标,致力于社会的良好运行与协调发展,在西方近百年的历史,已经发展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作模式和专业理论,在推进中国社会改革以及社区建设方面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社会工作在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过程中也因本土化的困境而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一、问题的提出(一)社会政策及现实社会背景的變化党的十八大提出“四个加快”的战略决策,将社会治理的重任移交到了社区建设方面,为推动社会的自我管理,社区将承担更多的社会及政府的职能。

随着改革开放逐渐进入攻坚阶段,社会的转型成为当下各方日益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改革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备受关注。

毋庸置疑,社区越来越多地承担了先前由政府和国家所承担的保障和服务的功能,成为居民工作之余的活动场所,也同样成为联结居民关系的强有力的纽带。

在行政化导向日益凸显弊端的同时,社区居民自治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提倡[1]。

(二)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社会工作自西方传入中国,在中国社会环境下发展时会产生许多“水土不服”的现象,这其中就包括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和本土化程度都有待提高。

专业化不足体现在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传授以及专业训练落后。

从“社区治理”到“小区治理”--反思当下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之一

从“社区治理”到“小区治理”--反思当下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之一

从“社区治理”到“小区治理”--反思当下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之一杨颿【摘要】当下部分学者提出了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其宗旨是要构建“政府—社会”协商合作的社区治理体系。

但随着“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的纵深拓展,“小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以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为代表的“市场”主体被忽视,造成了针对其监督的缺失。

面对“小区治理”的“失效”,以对“社区”和“小区”为不同治理背景的“服务品”提供方式的讨论为基础,必须将市场主体纳入“合作—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多元互动的“合作—监督—共治”的新型“大社区”治理体系。

【期刊名称】《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94-97)【关键词】社区治理;小区治理;市场;合作-共治;大社区治理【作者】杨颿【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2.83引言近年来,探讨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文章倍出,且都基本以国家、社会、公民等治理参与者的互动、合作来探求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道路,形成了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

笔者于2014年年末深入所在地级市的某街道以访谈的形式与社区工作者交流互动,发现在社区治理的主体参与层面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上级政府、街道、社工、志愿者、非营利组织都能有效地参与到社区的日常运行过程中,各自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①。

然而,以商品房改革为标志而出现的物业公司、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等“市场”主体却没有纳入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中。

现阶段的各种实际情况不断使“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的纵深拓展,面对小区治理的种种问题,我们理应将“市场”主体纳入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协商合作的“大社区”治理体系。

碍于篇幅,本文只进行先导性的理论论证,有关实践层面的社区治理具体模式构建问题将陆续在“反思二”及“反思三”中予以讨论。

街道办论文

街道办论文

社区方向的论文,参考文献现阶段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路径的选择与思考我国的社区管理是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产物。

它作为弥补改革中出现的管理缺位,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政府、理论界以及百姓的高度关注。

在经历了近10 年的探索之后,反思其运行轨迹,不难发现,城市社区管理中“政社不分”的情况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街道管理层面,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职能集于一身,其直接后果是现有社区管理体制的确立既未明显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也未从更深层次上提高广大居民的民主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社区管理仍旧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政府行为。

我们通过对国内外诸多城市的考察、研究、对比发现,社区管理组织不同于政府组织,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而由于国情差异,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照搬国外模式。

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内,科学地界定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的职能权限,并将二者有机地衔接起来,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网络式社区管理体系的关键所在。

1.理论依据在我国目前特定的社会管理背景下,采取政府推动下的纵向社区管理组织体系与横向的社区居民自治管理组织同步与协调发展的纵横相接的网络式社区组织模式,符合现代政府职能转换与市民组织发展关系理论的基本原则。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

期间,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的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转型期平稳过渡的基本保证。

依据政治学家的观点,现代政治社会中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阶级统治、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平衡等四大方面。

但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政府职能的结构重心会发生位移,即我们所指的政府职能转换。

一般说来,传统社会下的政府职能结构的重心是阶级统治职能,以后逐渐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服务职能。

发生这种位移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模式的变换以及公民社会的成长发育。

就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客观运行规律而言,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相对有限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应的是以阶级统治为主的政府职能和由政府从属于公民的一元从属结构向政府与公民的二元分立结构的转变;在现代工业社会发展阶段,以靠增加投资和劳动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对应的是以社会管理为主的政府职能和政府与公民之间形成的有限制衡、相对独立的二元结构关系;在后工业社会,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和服务功能为核心内容的内涵式经济发展模式则对应着以社会服务为主的政府职能和政府与公民从原先的制衡关系向相互依赖的一体化意义上的一元包容结构的转化。

关于中国城市社区自治的思考

关于中国城市社区自治的思考
关键词 :社 区建设 ;城 市和谐社 区:城 市社 区居 民 自治
计 划经济时期 ,我 国城市实行 “ 单位管理体 制” “ , 在这一 体制下 ,政府及其 下属单位包揽 了社会成史 ,现代工业文 明的历 史却十 疗 、福利等所有事 务 ,即 ‘ 生老病死 ,衣食住行 ’全部由政府

城 市社 区的重 要地位
社 区概念 自2 世 纪3 年代由社会学家 费孝 通先生等人 引入 生活质量 的提高 ,不利 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 。城市是整个 0 O 中国并 广泛传播 ,至 8年代 中期 ,社 区问题在 我国才开始受 到 社会 的经 济 、政治 、科 教、文化 、卫生等中心 ,发挥着带 动国 0 重视 ,政府 倡导 的社 区服务在 全国普遍展开 。9 年代初 ,国家 民经济发展 、管理全社会和带动整个社会全面进步 的重要作用 , O 民政部适应 我 国城市改革 发展对社区工作 的新要求 ,结合 中国 搞好城市 社区建设 ,不仅对 城市发展 ,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 的
20 0 ( 8年第59) 总第 1 2 期 0期
现 代 企 业 文 化
MODERN ENTERRI S CUL URE T l
NO. 9 2 0 2 ,0 8
( u uai t O. 5 C m lt e N 1 ) vy 0
关于 中国城市社 区 自治 的思考
田 浩 ,倪 松 根
五 、总 结
档案管理是 高速公路运 营管理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加 会造成 选题不准 、盲 目申报项 目,申请 的项 目不能立项 ,进 而 强档案信 息资源的开发利 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新 审视档
经重视城 市社 区建设 的基础 地位 ,并采取各种措施 构建和谐社 想 ,坚持 以服 务居民为基本宗 旨,一切 以居 民是 否满意 ,是否 区,社 区居 民的参与及 归属 意识 也逐渐增强 ,城 市社 区将充分 解决社 区居 民基本 生活需要和促进社 区居 民全面发展 为标 准衡 发挥 自治管理功能 ,成为政府 与社 区居 民之间密切 沟通的纽带。 量和谐社区构建工作 的成效 。

现代城市社区治理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城市社区治理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城市社区治理发展现状及趋势作者:管阿敏来源:《商》2016年第30期摘要:社区作为城市的基础,是城市运行和管理的载体。

社区的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着居住在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反映城市发展现代化的程度和国家的发达程度。

关注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了解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社区被破坏的现实,提出城市治理过程中要注重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创新社区管理与发展的方式,为建立和谐城市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治理模式;社区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渐渐步入了一个新时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在不断地变化,中国的城市发展也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在这一环境下城市社区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城市社区概念社区作为一个城市的基础,是城市运行和管理的基本载体。

社区的发展将直接影响着所在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社区的发展不仅仅是需要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同样需要公众的社会参与。

社区发展就是致力于通过居民积极参与,促进所在社区的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参与与社区自治水平。

社区主体就是社区人口,是社区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社区生活的物质基础就是设施与区域;社区生活的关系调节也就是社区的制度和管理机构是;社区文化、生活方式和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是社区成员同为一体的纽带和粘合剂。

[1]社区的发展伴随着一个综合系统,其中包含着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医疗服务等多种因素。

从这个社区系统来看,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些因素不是单独存在并发挥作用的。

当各个部分协调稳定运行、功能趋于平衡时,整个社区的综合系统就可以获得发展。

反之则会导致系统结构的恶化,造成城市社区系统运行机制的紊乱。

[2]所以可以总结出社区的基本特征就是:社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实体,具有多种行政和服务功能,是社区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和生活场所,是发展变化的。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路径研究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路径研究
c mmunte pil . o iisr d y a
Ke r s u b o y wo d : r a c mmu i ; h f r o ea mi i r t e s s m ;o i a i , r ciea p o c n n t t er o m fh d n s ai y t y e t t v e s ca c p t p a t p r a h l l a c
i pr n n ret u j L O ebs f ei ighs r a t s r t no ra o mu i m t tadugn b c nt ai o v wn ioi r f mao f bncm nt o a s e h s r e tc a o i l 推 行 改革 开放 , 我 由
政 府 主导 的 自上 而下 改 革 模 式 引导 着 中 国社 会
方 面社 会 自身孕 育 , 本世 纪 初 , 至 长期 酝 酿 中 的
中 国城 市社 区开始呈 现蓬勃 发展 的趋势 。 在 我 国 , 市社 区 的范 围一 般是 指 经过 社 区 城
c mmu i n a e n , ma e t e b s f c mmu i e o r e d c l v t o il c p t n u b o nt ma g me t y k t o o h e nt rs u c s a u t ae s c a a i i r a y n i l a n
21 0 0年 3月
第l 9卷第 2期
安徽农业大 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n l fA h i gi l r n esysc l c n e dt n ora o nu r ut a U i ri( i i c io) A c u l v t o as e e i

做好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与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与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与思考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

以下是惠好考试网分享的做好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与思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做好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与思考城市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和信息中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城市化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矛盾多,是城市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城市管理既面临着经济实力增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经济利益多元化和体制转轨带来的新挑战。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加强城市管理,既是发挥城市整体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有序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现代化城市整体形象的集中体现。

搞好城市管理,关键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

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和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和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

一、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城市管理,是指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关联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城市管理在城市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作用,至少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是由城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所决定的。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城市在区域发展中起着中心作用,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骨干作用,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示范和引导作用。

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意义深远,影响重大。

其次,这是由市场经济发展对城市管理的要求所决定的。

城市社区“微治理”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实现路径与思考——以宝鸡市渭滨区为例

城市社区“微治理”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实现路径与思考——以宝鸡市渭滨区为例

125社会治理城市社区“微治理”: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实现路径与思考以党建为引领,构建社区“微治理”体系街道层面,以党工委为核心引领,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

出台《街道社区微治理体系建设方案》《街道全科网格运行规则》《街道网格化管理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工作机制,从制度层面有效保障社区“微治理”工作扎实开展。

社区层面,发挥社区大党委的组织引领,提出“1+N”社区“微治理”新模式。

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推进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六位一体”,做到党员队伍、履行责任、党建活动、服务群众“四融合”,形成党员、群众、社会组织、共建单位、辖区单位、联谊结对企业共同参与的“一核引领,多元共治”的社区“微治理”模式。

建立小区党组织。

按照“有党员就有党的基层组织”的原则,以小区、楼栋、单元为依托,组建小区党支部或党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小区全覆盖,构建党组织覆盖纵到底、横到边的党组织网络体系。

建立小区居民自治小组。

由社区牵线主导,推选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热心公益事业的社区能人3-7名组成小区居民自治小组。

负责小区居民意见建议收集、组织协商确定、群众动员、实施落实以及日常事务处理。

孵化培育,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通过下发文件支持指导社区发展培育社会组织,先后引进陕西普辉青年社会发展中心、宝鸡三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宝鸡市公益慈善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并分别与多个社区达成合作协议。

2018年3月,经二路街道办在全省首家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建立自治“微机制”平台。

建立由小区自治组织牵头,社区配合指导、辖区社会组织、业委会、居民代表参与的现代民主协商机制,实现小区的“微治理”事务自主管理。

目前,渭滨区成立了34个院落党小组、61个居民自管小组,建立了47个社区居规民约,培育邻里互助类、志愿服务类、纠纷调处类等社区社会组织265个。

 以项目为抓手,开展社区“微治理”赵小红(中共宝鸡市金台区委党校 陕西宝鸡 721004)摘 要:宝鸡市渭滨区结合区情,摸索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实现路径,建立了以开展老旧小区治理为主要内容,以党建为引领,以项目带动楼院管理的“党建 小区‘微治理’”工作模式。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摘要】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涉及多方面的变化。

多元参与正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趋势,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实现民主决策。

社区治理需要借助科技手段进行创新,提高效率和便利性。

强化社区自治是推动社区治理的关键,让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中。

社会化服务也成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加强社区治理能力是城市社区治理的迫切需求,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和效果。

在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将促进社区的发展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多元参与、科技、社区自治、社会化服务、治理能力。

1. 引言1.1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在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当前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主要包括多元参与、科技创新、社区自治、社会化服务和加强治理能力等方面。

这些趋势的出现,为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

多元参与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还能够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社区治理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

科技创新则为提升社区治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让社区管理工作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强化社区自治能够增强社区居民的管理自觉和自我管理能力,使社区治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社会化服务则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服务内容,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加强治理能力,则是城市社区治理的迫切需求,只有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将以这些方面为主线,不断完善和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推动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朝着更高水平迈进。

2. 正文2.1 多元参与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趋势在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之一是多元参与成为重要特征。

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现状、困境及路径选择

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现状、困境及路径选择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成败的关键指标。城市为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然而,居
(下转 P331)
[ 收稿日期 ]2020-05-20 [ 基金项目 ] 内江师范学院校级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城乡基层治理研究”(18TD03)。 [ 作者简介 ] 杨茂林(1993—),男,四川宜宾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城乡基层治理;胡绍元(1964—),男,四川内江人,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城乡基层治理;罗茜(2001—),女,四川德阳人,本科生。
周全。
3 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
3.1 基层政府管理模式依旧行政化 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服务型政府建设。但在实践中,一
些地方基层政府习惯于“单边行动”,包办、代替、包揽一切。 一些基层政府机关仍然存在着过度干预社区管理的情况,其治 理手段大多还是以行政命令为主,治理方式还没有完全摆脱大 政府的思维,只有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和行政主导,没有自下 而上的关注民生,倾听民众的想法。这不仅严重削弱了居民参 与自治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提升社区现代化治理能力。不仅 无法做到本质意义上的现代化民主自治,还严重偏离了中国社 会主义制度以民为本的基本要求。 3.2 社区自治组织成员的能力不足以及工作量过大
2 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社区治理建设对治理方式、 治理路径及治理制度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尝试,最终进入了如 今科学治理的现代化阶段。中国社区治理经历了 1978 年单位 制的松动、1991 年社区建设的提出以及 2013 年社区治理的兴 起的重要节点,社区治理大致可以分为探索(1949-1978)、 转型(1979-1990)、建设(1991-2012)和治理(2013 至今) 四个阶段。现阶段中国已基本实现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部分 建设目标,一是治理理念的初步现代化,在顶层设计和政策制 度不断引导下,上级政府改变了独断的治理决策模式,确定了 走民主协商的治理道路。然而,在基层政府实施过程中存在管 理模式依旧行政化的问题。二是治理主体上的现代化,除了以 往政府充当治理主体之外,还加入了许多非政府组织,使得城 市社区治理更高效。三是治理工具上的现代化,在互联网 +、 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城市社区治理更加精密与

关于城市社区公众参与社区管理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城市社区公众参与社区管理的研究与思考


中央 关 于社 区 公 众 参 与基 层 社 会
管理 的 有 关要 求 随 着 城 市 社 区 建 设 的小 断 深 入 , 『 城
基 层 管 理 的 重 心 已 经 由单 位 移 向 城 巾 社

党 的 十 六 大 以来 , 央 对 l和 谐 区 中 r
建 设 的 重 要 要 求 之 一足 实 现 社 居 民 A 治 ,使 得 普 通 公 民有权 参 与社 公 共事 务 管理 ,从 而在基 层社 会 实现 公 民 国家 、 m 场 的 良性 动和 合 作 。 卜 大报 告 明确 指 七 出,人 民依法 直接 行 使 民主权 利 , 理 层 “ 管 公 共事 务 和 公 益事 , 实行 自我 管 理 、 自我 服务、 自我教 育 、 自我 监督 , 干部 实 行 1 对
两种角色要求 。
3现 行 物 业 管 理 方 式 导 致 社 区 居 民 自 .






治功 能削 弱 。 照 《 业 管 理条 例》 一 系 按 物 等 列 法 律 法 规 , 主 委 员 会 本 应 该 可 以 发 展 业 成 为 代 表 居 民 利 益 并 推 动 社 区 居 民 自治 的 重 要 社 区 组 织 , 配 合 居 委 会 成 为 社 区 并 居 民 自治 的 主 力 军 ,但 情 况 并 非 如 此 , 尤 其 在 老 旧小 区 , 多 本 该 物 、 公 司 负 责 的 很 I 事 务 反 过 来 被 转 嫁 到 了居 委 会 头 。 卜 4城 市 社 管 理体 制 导致 社 区参 与不 .
如 何 在 基 层 社 会 实 现 良 性 治 理 是 近 年 来 各 地 政 府 都 在 探 索 的共 川课 题 。 前, 市 社 区公 共 管 理 在 逐 步 形 成 以 政 城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探讨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探讨

应有的权威性。二是社会 团体和中介性社会组织发育不足 。
1 3 社 区组 织 职 能 错 位 .
领 导 核 心 , 区 居 委 会 是 自治 组 织 , 区议 事 委 员 会 是 监 督 社 社 组 织 , 区 居 民代 表 大 会 是 决 策 机 构 。 社
街 道 办 事 处 在 社 区管 理 中 的 职 能 不 明 确 。街 道 办 事 处 2 2 健 全 服 务 体 系 . . 强化 服 务 功 能 原 本 只履 行 一 部 分 行 政 职 能 , 在 社 区 管 理 中 , 政 、 法 、 但 行 执
l 我 国城 市社 区管 理体 制存 在 的 问题
1 1 社 区 管 理 体 制 存 在 着较 浓 的 行 政 化 色 彩 .
当而有 效的惩罚 ; 四是社 区管理 运 行 尚未 形成 条 块 结合 的
有 对它们 的 工作 尽 管 这 些 年 各 地 城 市 在 改 革 以 政 府 为 主 导 的 社 区 管 理 监督 机制 , 关专业管理部 门权 力过 于集 中 , 质 量 和 一 些 不 正 之 风 难 以进 行 监 督 和 制 约 。 体 制 方 面 已 经 做 出 了 不 少 努 力 , 社 区 管 理 的 行 政 色 彩 仍 但
然 很 浓 , 乏 公 众 参 与 机 制 。一 方 面 , 道 办 事 处 政 社 不 分 2 改 善城 市社 区管理体 制 的措施 缺 街 2 1 完善 组 织 体 系 。 现 社 区 自治 实 的 状 况 并 没 有 大 的 改 观 , 仍 然 承 担 着 过 多 的 于 应 付状 态 , 后 果是 既 未 能 其
社 区 自治 是 社 区 建 设 的 核 心 。 当 前 要 注 意 理 顺 三 个 关 够 明 显 减 轻 政 府 的 社 会 管 理 负 担 , 没 有 能 够 很 好 地 发 挥 系 : 也 一是 区 、 与 社 区的关 系 。社 区居 委 会是 自治组 织 , 街 要 必 明 坚 自 已应 有 的 社 会 管 理 职 能 。另 一 方 面 , 为 居 民 群 众 自治 实 现 社 区 自治 , 须 转 变 政 府 职 能 , 确 政 府 职 能 定 位 , 作

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认识和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我国城市社区规模也不断扩大,对城市社区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社区作为一个基层的社会自治组织,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逐渐成为我们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特殊性,城市社区管理在真正的实践环节面临很多问题。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发展的问题如下:一、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偏行政化一方面,街道办事处政社不分的状况并没有大的改观,它仍然承担着过多的行政管理职能,工作量过大,经常处于疲于应付状态,其后果是既未能够明显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也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已应有的社会管理职能,致使社区成员越来越高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难以得到满足,同时也没有从更深层次上提高广大居民民主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

另一方面,作为居民群众自治组织的居委会的工作方式也带有较浓厚的行政色彩,居民没有发言权和选择权,只是被动的接受管理。

因为事实上居民委员会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所以其日常工作不得不服从街道的安排,进而也陷入了繁杂的具体事务之中。

这不但造成基层社区管理的超负荷运转,减低了管理效能,而且有悖于居委会成立的初衷。

居委会行政色彩浓厚,社区自治功能缺失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自治的主要载体,从字面上看,居委会只是具有协助政府的义务,并不具有代理政府部门行使职权的行政管理职能,但是实际上社区承担了大量来自政府的职能工作。

社区居委会的行政色彩还体现在经费使用、人事任免上。

一个自主充分的社区,它对自己的事务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能动用社区财力进行社区各方面的建设,选聘自己需要的人员为社区服务,发展社区事业,为社区居民谋福利。

但当前,社区拥有的自治权是有限的,居委会更像是一级基层政府。

在经费方面,社区的建设经费、办公经费、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源于政府。

对每个社区每年拨多少经费,政府享有充分的裁量权,因而社区的建设状况一般取决于政府的经费投入程度。

太原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和路径选择

太原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和路径选择

〔收稿日期〕2020-07-01〔作者简介〕乔雪(1989-),女,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讲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强调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及其重点工作。

社区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领导社会发展、服务群众的第一线。

其治理效能的发挥、提供服务的质量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党的执政基础。

近年来,太原市在社区基层治理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总结,逐步建立健全“五治”融合的基层综合治理体系,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同时也遇到了诸多挑战和问题,因此,深入社区了解当前太原市社区基层治理的主要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提升社区基层治理的方法对策势在必行。

一、当前太原市社区治理的主要做法近年来,太原市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逐步摸索出“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基础、智治助推”的“五治融合”的做法,积极探索社区基层治理新路径、新方法,为推进太原转型发展夯实基础。

(一)以党建为核心,发挥“政治”的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必须坚持以党建为核心,发挥“政治的引领作用”,使社区治理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

太原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模式。

一是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

近几年,太原市为了适应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和流动党员增多的新形势,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临时组建和选派党建指导员等多种办法,积极探索建立“楼宇支部”“园区支部”“商贸市场支部”“工地或项目支部”“流动党员支部”等,力争使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二是基本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总支、支部)—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党建网络和服务体系。

我国社区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社区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社区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我国社区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目前,我国社区治理主要存在着社区治理行政化现象严重、社区自组织能力较弱、社区公共产品和效劳供应能力缺乏、社区协同治理意识和水平不高、社区参与者性别与年龄失调等问题。

因此,建议从这些问题入手,鼓励社区治理的各参与主体共同努力,以期不断提高我国社区治理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

关键词社区治理问题对策一、社区治理概要社区治理是指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基于市场原那么、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协调合作,有效供应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需求,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

社区治理的实质是社会公共产品供应机制的构建过程,是政府与社会分权的过程,是公民社会发育的过程,是民主完善的过程。

社区治理的主体包括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效劳机构、非营利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等;社区治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民生、平安、环境及各类关系;社区治理的机制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居民自治〞;社区治理的功能包括社区经济的开展、社区文化的繁荣、社区环境的美化、社区治安状况的改善等等。

简言之,社区治理是自下而上社会治理的根底,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的需要,是培养公民意识与集体行动的摇篮。

二、我国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社区行政化现象依然严重尽管我国政府在大力推动社区治理的结构转型,但其思维定势上的官本位和权力私有化意识仍然严重,把社区当作行政区,用政府管理代替社区自治。

其主要表现为基层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向居委会下沉了很多不属于居委会工作范围内的事务,使得作为社区自治组织主体的居委会不仅没有成为居民自治的“头〞,反而成了街道办事处和基层政府的“腿〞。

2、社区自组织能力较弱社区治理离不开社区自组织的参与,但由于公民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机制不完善、参与效果得不到保证,致使社区居民自发结成各类团体来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与能力不强,使得非行政性社区组织,如业委会、社区中介组织、物业管理公司、非政府盈利机构等开展相对较弱,组织类型也比拟单一,参与社区治理的程度较低。

行政管理本科论文-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精品推荐】

行政管理本科论文-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精品推荐】

毕业论文题目: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写作提纲本文第一部分是分析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的管理现状,具体有那些管理手段和措施。

一是采取比较传统的管理方法,二是社区类型单一,三是社区组织能力错位,四是社区管理中居民的互动性差,与管理者交流少等。

然后逐一分析这些管理现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将它们细化开来讲解。

第二部分就是针对这些社区的管理现状提出在社区管理中存在了那些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的陈旧,二是社区组织力量比较薄弱,三是社区管理者的权力小、建制散,四是社区居民的参与性差,五是民众的权力意识淡薄,对管理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等。

然后分别论述各种问题的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后果等内容。

第三部分就是对社区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出应对或者改善的对策。

一是更新观念,用新的思想来武装社区干部,二是调整建制、下放权力,三是加强居委会自身的建设,提高其社区的服务理念和水平,四是加强居民之间以及居民与社区管理者之间的互动性,为社区管理献计献策,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五是加强社区的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使各项制度都能很好地贯彻执行下去。

最后是结论,说明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更好地加强社区管理是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时提倡全民互动,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来,为社区管理和社会全面发展出力献策。

论文摘要城市社区是国家结构最基础层面的社会单元,是城市的细胞,社会的基础。

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搞好社区工作,是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素质、生活素质,维护城市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

城市社区管理的目标,是创建安定团结,环境整洁,方便生活,服务四化的文明社区。

而社区是由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具有归属感的人群结成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城市社区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入WTO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城市社区管理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如社区管理的行政化趋向问题,社区管理民主性问题,社区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新模式探究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新模式探究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新模式探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之中。

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人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加上城市化的压力,城市社区管理新模式的探究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电子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传统社区管理模式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管理效率低等问题,而电子化管理模式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社区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二、社区团购模式随着在线购物的发展,社区团购模式成为了城市社区的新模式。

社区团购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集中采购原材料,因此可以以更优惠的价格向市民销售商品。

另外,社区团购也是一种物品集散的平台,可以为城市社区商业带来更多的商机。

三、社会自组织模式社会自组织模式是指通过市民自发自组织,协调、推进行动城市社区的管理、服务和慈善公益活动。

通过社会自组织模式,市民可以自主参与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意识和互动性,也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服务社区。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程度的加剧,人们对兴趣爱好的满足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兴趣社区模式应运而生。

兴趣社区模式除了为市民的休闲娱乐提供了便捷和舒适的场所,还可以同时强化社区大众的文化水平。

五、政府社区联动模式政府社区联动模式是指政府和社区居民共同推进社区管理、服务和发展的一种体制。

政府提供政策、法律等支持,提供资金支持,而社区居民则参与社区管理,协作一起推进社区的发展和建设。

综上所述,城市社区管理新模式的探究是城市社区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城市社区管理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贴心的城市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阶段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路径的选择与思考我国的社区管理是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产物。

它作为弥补改革中出现的管理缺位,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政府、理论界以及百姓的高度关注。

在经历了近10年的探索之后,反思其运行轨迹,不难发现,城市社区管理中“政社不分”的情况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街道管理层面,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职能集于一身,其直接后果是现有社区管理体制的确立既未明显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也未从更深层次上提高广大居民的民主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社区管理仍旧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政府行为。

我们通过对国内外诸多城市的考察、研究、对比发现,社区管理组织不同于政府组织,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而由于国情差异,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照搬国外模式。

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内,科学地界定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的职能权限,并将二者有机地衔接起来,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网络式社区管理体系的关键所在。

1.理论依据在我国目前特定的社会管理背景下,采取政府推动下的纵向社区管理组织体系与横向的社区居民自治管理组织同步与协调发展的纵横相接的网络式社区组织模式,符合现代政府职能转换与市民组织发展关系理论的基本原则。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

期间,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的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转型期平稳过渡的基本保证。

依据政治学家的观点,现代政治社会中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阶级统治、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平衡等四大方面。

但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政府职能的结构重心会发生位移,即我们所指的政府职能转换。

一般说来,传统社会下的政府职能结构的重心是阶级统治职能,以后逐渐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服务职能。

发生这种位移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模式的变换以及公民社会的成长发育。

就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客观运行规律而言,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相对有限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应的是以阶级统治为主的政府职能和由政府从属于公民的一元从属结构向政府与公民的二元分立结构的转变;在现代工业社会发展阶段,以靠增加投资和劳动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对应的是以社会管理为主的政府职能和政府与公民之间形成的有限制衡、相对独立的二元结构关系;在后工业社会,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和服务功能为核心内容的内涵式经济发展模式则对应着以社会服务为主的政府职能和政府与公民从原先的制衡关系向相互依赖的一体化意义上的一元包容结构的转化。

上述转换模式体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就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较而言,由于各自进入现代社会时的社会制度、市场发育程度以及采取的经济发展政策不同,因而前者在社会发展阶段和公民组织发育程度上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一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制度。

它自17世纪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至今一直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发展经济,因此,市场发育程度和生产力水平很高。

目前,它已走过工业革命的启动阶段、工业社会发展阶段进入了现代社会的第三阶段——后工业社会;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制度。

由于起步阶段落后的封建、半封建生产方式占居主导地位,市场发育程度以及生产力水平都比较低下。

近20年来,在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体制改革之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步入现代社会的第二阶段--工业社会发展阶段。

二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公民社会已由早期的发生、发展走向成熟。

公民社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由国家和政府强制管理的“公域”日趋缩小,而由公民和社会通过非强制的市场手段加以调节与管理的“私域”越来越大,由此,相对独立于国家与政府的公民社会得到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公民个人以及政府、企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全过程均由政府部门进行统筹安排,公民和社会失去了独立行为的领域。

直到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快市场经济进程时,公民社会的作用才得以认同。

但市场经济的发展毕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对于大部分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公民社会尚处在培育、发展阶段。

三是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以及公民社会的发展、成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现了政府职能结构重心由社会管理职能向社会服务职能的转换。

与社会发展阶段、公民社会发育状况相适应,多数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能仍以社会管理为主。

上述情况表明,尽管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因国体、政体以及市场发育程度不同,社会发展存在进程上的“时间差”,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现代社会政府职能的转变,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具有社会参与意识、参与能力的群众自治组织的发育与成熟。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尚处在工业社会的发展阶段。

随着政府部分社会职能的转归和企业社会职能的逐步剥离,社区作为承接载体,在社会事务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社区管理组织的发育与成熟是实现社区工作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所在。

从理论上讲,社区管理组织是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社会组织系统,是社区内居民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自动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但从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仍需要政府具有较强的社会管理职能以及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尚处在培育阶段的国情出发,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政府的外力推动,采用政府参与的纵向社区管理组织体系与横向的社区居民自治管理组织同步与协调发展的纵横相接的网络式社区组织模式,符合现代政府职能转换与市民组织发展关系理论的基本原则。

2.对我国现有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分析与思考2.1基本评价: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效果显着。

但尚未走出政府职能转换内循环的老路。

应该说,从社区建设提出至今,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制度上的保证。

1998年7月,配合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与政府机构调整,国务院正式赋予新组建的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指导社区管理工作,推动社区建设”的职能,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我国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是将原有的市、区、街纵向城市管理体制引入社区,初步形成了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为主要特征,兼具各地特色的社区建设管理组织方式,如青岛市建立了以民政系统为主导的社区管理组织体系,且市、区、街、居四个层次均实行“一把手工程”。

石家庄市专门成立了市区工作委员会,负责对全市社区工作的宏观策划、政策研究、综合协调、指导监督等任务。

南京鼓楼区委、区政府以社区党建联席会和社区建设发展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将辖区内有影响的部门和单位联接起来,通过确立全区的社区建设目标、确定社区建设的重大项目,协调社区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等方式,实现社区单位的有效整合等。

三是确立了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以北京市为例,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一确立、两赋予、三分开”的改革思路,即:确立街道办事处对辖区管理负总责的地位;统揽辖区内的地区性、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工作;实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

四是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基层社区组织的制度创新,例如沈阳市去年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在全市普遍建立新型的基层社区组织结构,包括:建立社区党组织,对不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从事社区服务事业或在民办非企业和小型民办企业工作、以及处于离退休、待岗等情况的党员实行属地管理;建立社区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社区管理委员会(依法选举产生的居民委员会);探索建立社区的协商议事机构等。

许多城市通过采取选派、招聘、直选等方式,调整居委会人员结构,加强居委会组织制度建设。

工、青、妇等社团组织也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将工作的触角延伸至社区。

上述实践活动表明,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的基本架构已经初步形成。

虽然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的发育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但就总体而言,以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的现行社区管理体制依旧更多体现的是政府内部职能的转换。

因为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依据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改革方针,对基层社会行使全方位的行政管理职能,是政府内部职能部门权限调整的结果。

而街道辖区作为操作层面的社区,办事处同时又代表社区居民行使社区自治管理职能。

显然,街道管理层面的政社合一,职责不清将直接导致街道办事处的功能错位。

近几年,不少城市在探索居委会改革道路时,大多把居委会定位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办事机构上,委员们享受政府补贴。

在居委会管辖的社区内,由于居民自觉参与社区管理动能不足,没有明确法律地位的社区协商议事会的作用也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我们担心,长此以往,这种由政府直接管理社区的做法,将失去依靠社区居民开展社区建设的真正意义。

2.2理性思考:澄清认识误区,明确职能定位,建立衔接渠道。

2.2.1城市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目前,人们在谈及城市管理时,误将它与政府对城市的行政管理等同起来。

实际上,城市管理大致包括社会管理、经济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管理等四项内容,其中社会管理既包括政府的行政管理,也包括社区的自治管理。

虽然两者的管理目标都是要实现区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其管理主体和实施手段却完全不同。

城市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对城市的管理主要采用包括政权、法律、政策、纪律等在内的强制性控制方式;而社区自治管理的主体是社区成员,他们对社区的管理主要依赖思想观念、社会心理等非强制力手段,包括习俗、道德、宗教、舆论等一些具体方式的运用。

城市行政管理系统与社区自治管理体系是一种平行互补关系,它们作为社会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区管理体系中居民自管能力的增强,呈现城市行政管理系统趋弱的格局,从而实现政府职能结构重心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服务的位移。

2.2.2政府与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在社区管理中的职能定位。

依据社会机制“三板块”理论,政府与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之间是一种互补增益的伙伴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是以强制(权力运作)方式满足公共利益的机制,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则是以志愿方式满足公共利益的机制。

在社会管理体系中,政府与社区管理组织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以社会治安管理为例,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通过“社会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预防犯罪是社区管理组织应尽的责任,但打击违法犯罪则属政府的职权范围。

两者之间的互补关系,维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同时,政府作为全体公民利益的代言人,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作为辖区居民的代表,在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自助的方式,满足社区成员多元化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