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第1课时) 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
(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教学重难点1、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4、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
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
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
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
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二、作品简介《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
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
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语境准确辨析、说出课文中重要词语含义;2、能够把文中重要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总结,会用自己的话准确分析概括唐雎、秦王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2、归纳出学习课文“记言”的史家笔法和简洁传神的人物刻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总结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辨析、说出课文中重要词语含义;能够把文中重要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2、交际的运用【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尼克松:满脸狐疑,周恩来解释说:工、农、兵、学、商。
可见,语言技巧在外交场合是多么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极有性格的古人,靠自己的智慧和犀利的言辞保全自己国家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二、走进作者: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汉初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治《春秋谷梁传》。
曾任谏大夫、宗正等。
成帝时,任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
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
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三、检测预习:(1)《战国策》是____末年____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
共____篇。
(2)唐睢是____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
“辱”的意思是:。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怫.然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色挠.()韩傀.()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2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
(重点)【能力目标】探究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对比、衬托、语言等写作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情感目标】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战国的烽烟已消失于历史的黄尘古道,但岁月的风沙永远也掩埋不了那个特殊的时代所造就的特殊英雄群体的光芒。
他们勇敢机智,他们不卑不亢,他们甚至为了捍卫自己的使命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今天,我们一起翻开《战国策》,来认识一位机智果断、勇武兼备的爱国者——唐雎,一起来感受他在面对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深入虎穴,并与之斗智斗勇的故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1.了解编者、作品。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他在学术文化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工作。
其作品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成为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标志,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ǎn) 抢.(qiānɡ)傀.(ɡuī) 祲.(jìn) 缟.(ɡǎo) 挠.(náo ) 谕.(yù )3.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通假字:①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②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③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④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⑤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2)一词多义:以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③徒以有先生也(因为)④以君为长者(把)⑤以头抢地耳(用)2.连词①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第一课时)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第一课时)新人教版班级:姓名:使用日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文言课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疏通文义,把握重点字词。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理清故事情节。
学习过程:环节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5分钟)(学生先自行查找资料,教师进行补充)1、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2、关于正直的名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谚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谚语志无虚邪,行必正直。
——春秋管仲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
唐寒山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郭吉安世上没有比正直更丰富的遗产了。
——莎士比亚几何以直线为最近,修身以正直为最好。
——英国谚语讲真话的人不需要记住自己说过的话。
——马克•吐温你若正直,不要怕人诽谤。
——[波斯]萨迪正直的人是神创造的最高尚的作品——[英]蒲柏因正直而获得的利益才是真利益。
——英国谚语环节二:检查预习,双基训练。
(15分钟)(学生课前完成,上课时小组互评,视完成质量酌情加分,完成好的小组加10分。
然后进行记忆巩固。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不说()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2、结合书下注释和资料,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唐雎不辱使命()以大易小()请广于君()以头抢地耳()休祲降于天()天小缟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大王加惠()故不错意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徒以有先生也()安陵君其许寡人()3、结合注释和资料,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唐雎不辱使命》(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1、积累文言实词。
2、了解有关战国策的文 学常识。
过程与
方法
1、学习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读出语气和气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 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学习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
难点
体会语言描写中表现的人物个性。
(学生活动:说说外国记者的用意和周总理的言外之意 ,说说外交家的 成功故事)
二、简介作者,释题
1.《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2.辱:辱没。
(学生 活动:说说自己对《战国策》和作者的认识)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习字词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两年多的学习,初三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朗读表演能力等应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以前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枯燥的翻译、呆板的分析又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所以,我准备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表演为辅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
《唐雎不辱使命》
年级
九
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
新课
课标依据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 和历史人物的思想面貌,对学生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本文选自《战国策》,主要记叙了安陵国使者唐雎面对骄横凶暴 的秦王,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从而维护了个人和国家尊严的故事。全文以对话为主,生动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词句,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
2.学习唐雎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1.熟练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识记文学常识。
2.探究本文运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由《晏子使楚》等故事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战国策•魏策》中的一篇文章《唐雎不辱使命》。
说的是公元前230年到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二、初读,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首先请四位同学来朗读课文的四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同学来指出读错的字词,为下一步顺畅地朗读全文作准备。
读完后,请两至三位同学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注意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这篇文章写的是秦王嬴政向安陵郡挑衅,以换地为名想挑起战争。
安陵郡的大臣唐雎出使秦国,表示愿意牺牲自己来刺杀秦王嬴政,终于使秦王嬴政屈服。
三、诵读,把握性格与主题学生找出表现秦王嬴政在唐雎出使前后的不同态度的句子,唐雎的表现的句子,认识二人性格,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参考答案]秦王表现:“秦王不悦”——“秦王怫然怒”——“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不畏强权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英雄。
第三节是全文的重点段落,作者在这里进行了精细地描写,同时,这一节也是情节发生逆转的关键段落。
请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这里重点解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和“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这两句的意义,以及“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仓鹰击于殿上”的意思。
齐读“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仓鹰击于殿上”,欣赏排比句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并作练习,尝试在其后加上“唐雎之刺秦王,?”(引原文或参考原文)再连起来齐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出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个单元学习的重点是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记述的是强国与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文章以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学情分析:从九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上看,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量的文言积累和文言储备,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之前他们还学习了人物类的范文《陈涉世家》,对于分析人物形象也掌握了一些方法。
初三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也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些都为课堂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设想:本节课可以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主要以字词理解和疏通文意为主,以自学、总结、展示为主要活动,通过关键句子的翻译疏通故事情节,力争使学生当堂学习、当堂识记。
第二课时以分析人物形象为主,以语言描写、课本剧和预设问题三个角度进行,最后简要分析一下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课堂训练。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借助注释和工具疏通文意。
3.理清故事情节。
4.理解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唐雎和秦王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以文言现象的积累培养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以关键句的翻译疏通文意。
3.从朗读、课本剧、心里揣摩三个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重点字词,感知故事情节,理解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征。
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唐雎和秦王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手段或方法: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课本剧表演、课文朗诵五、教学过程(一)开放式导入外交是一种国与国之间重要的政治关系,在中华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很多外交家,他们的故事如星子般熠熠生辉,请大家列举几个例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新人教版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
(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文言常识的积累。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人物性格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
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
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
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
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一)教学过程1.作者、背景简介《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
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
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2.检查预习弗fú 雎jū怫fú跣xiăn 抢qiāng 傀guī祲jìn 缟găo 挠náo 谕yù3.同学反复朗读,可按照每行为一组的顺序举行朗读比赛,以此激发学习读书的乐趣。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1 新人教版
唐雎不辱使命章节(课题)名称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学时3总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了解两个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高明的说话技巧等。
并背诵全文。
过程方法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并指导和培养这种说话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唐雎那种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布衣精神。
学生特征分析学生虽然对文言常用词语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整理和归纳能力。
例如“其,之,故,是”等词语;学生对于身处旋涡中心的唐雎颇感兴趣,因此有着浓厚的学习热情。
但对系统的学习尚不够成熟,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过程中的帮扶至关重要。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学习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要辨证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
教学难点学习唐雎高超的说话技巧。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激情导入导入新课: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
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
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进入学习状态。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二、作者、作品简介二、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
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学生介绍《战国策》的预习情况。
让学生了解本文的背景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
九年级语文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教案1新人教版
明确识记:以:易: 其:加惠:
大:虽: 然:于: 使: 使: 于:
思考:景(环境),秦王想“以大易小”,安陵君不从,于是唐雎临危出使
讨论明确:不悦”
“……轻寡人与?”(咄咄逼人)
讨论明确: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坚定立场、不卑不亢、沉着应对)
结合注释,疏通课文 1,2两节。
唐雎不辱使命
课题
22课唐雎不辱使命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的文言字词
2、 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 学习唐睢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精神
4、 探讨唐睢不畏强权,为国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
重点
难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四、初步感知 课文,理解大意
1朗读第一段,整理重点字词,疏通 课文。
2、品读第一段对话,从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3、品读第二段对话,小组讨论
(1)安陵君不愿易地,秦王态度如何?哪句话课看出?
(2)面对秦王的咄咄逼人与“不悦”,唐雎如何应对?
师总结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听讲
在书中划出重点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复备
一、导入
由《完璧归赵》的故事引入
二、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 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 史书, 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 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活动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唐雎不辱使命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I)
3、通过几个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学会依据文本分析人物,通过朗读感受等方法全面把握人物的形象。
五、教法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运用多媒体教学
六、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美国记者问道:“ 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的钢笔呢?”周总理回答道:“提起这支笔啊,说来话长,这不是 一支普通的笔,它是一位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请同学们想想,美国记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周总理的言外之意又是什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唐雎不辱使命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I)
年级
九
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
新课
课标依据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 和历史人物的思想面貌,对学生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本文选自《战国策》,主要记叙了安陵国使者唐雎面对骄横凶暴 的秦王,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从而维护了个人和国家尊严的故事。全文以对话为主,生动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
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
虽千里之地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
3.讨论以下问题:
①细读秦王对唐雎说的话,回答: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
九年级语文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人教版
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人教版出使秦国一事。
二、了解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时期国别体史书。
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它是西汉末年刘向依照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衰亡,从中能够看出那时各诸侯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动态和社会面貌。
该书文笔恣肆生动,尤擅长写人物活动,绘影绘声,富于文学意味。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
他在学术文化上的要紧奉献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工作,其作品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三、朗诵课文,要求:一、注意生字的读音:逆( nì)韩傀(guī)徒跣(xiǎn )抢地(qiāng )缟素( gǎo )庸夫( yōng )色挠(náo )怫然(fú)休祲( jìn )二、注意人物之间对话的语气和语调。
四、讲解课文第一段。
五、课堂小结:学习文言文必然要把课文读熟,不要着急讲得更多。
六、课后反思:*即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互换,何况只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呢?❖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平民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平民发怒,也只是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算了。
*内心的愤怒尚未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三、完成课后练习二:❖一、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互换安陵,安陵君可要许诺我呀!(易,互换)❖二、即便如此,可是我是从先王那里同意了封地,情愿始终守护它,不敢随意互换。
(尽管,即便如此)❖3、韩国、魏国衰亡,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徒,只是)四、课堂小结:请同窗们在把握重要词语和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之怒”应强调,表现唐雎的毫不畏惧和针锋相对)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应突出唐雎的凛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决心)
先生坐!何至于此!(语速不能太快,要读出秦王的胆怯和心虚)
可结合课后练习二进一步体会语句的语气和人物情感。
同学们勾画批注,讨论归纳;然后交流发言,相互补充。
唐雎:机智勇敢,慷慨赴命,正气凛然,不畏强权,视死如归,面对威逼利诱应对自如,面对假仁假义义正辞严。(可结合课文第2、3段中的语句体会)
秦王:野心勃勃,道貌岸然,假仁假义,仗势欺人,阴险狡诈,凶狠残暴,欺软怕硬。(可结合课文第2、3段中的语句体会)
(2)读出感情。
唐雎引用专诸、聂政、要离三人的事迹有何目的?
说明“布衣之怒”的力量,以达到针锋相对的作用。
秦王先对安陵君说“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是因为“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后又对唐雎说“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是因为“徒以有先生也”,这不是矛盾吗?
这正好说明秦王的虚伪狡诈,先说的话表明他的假仁假意,后说的话则表现了他的欺软怕硬。
三、老师小结,再读体会
第二课时
一、在反复朗读中把握内容
在上节课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通过最后“两读”深入理解课文。
1.读出意味。
要读出意味,就要读出人物,读出感情,读出语言的精妙。
(1)读出人物。
本文人物刻画特别生动传神,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看看唐雎和秦王分别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不能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并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理由。
同学们对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把握得比较准确,那么应在朗读中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读出正确的语气和人物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
这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二课文言文。
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性格。
3.中招考点
河南中考近7年,文言文阅读采用课内外对比形式考查,每年设4道小题,1题1考点:实词理解、句子翻译、文意理解、迁移运用。
4.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基本可以,但在做题过程中不细心容易出错,对于常考考点的答题技巧与答题格式还很陌生。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孟子云:“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
今天我们结识一位大丈夫,他就是唐雎。
(教师板书文题)
(二)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能说出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
2.借助工具书及结合课下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能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学生能准确说出文学常识及重点
字词。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朗读背诵,学生能准确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
三、当堂训练
1.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⑴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⑵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2.一词多义。
不辱使命出使
秦王使人派
仓鹰击于殿上在
受地于先王从
请广于君给
使唐雎使于秦到、往
虽然,受地于先王这样
秦王怫然怒….的样子以头抢地耳用
以五十时之地而存者凭
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以君为长者把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2、完成同步练习题。
五、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