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电化学原理Electrochem_01
电化学原理第四章
有电阻量纲,有时也称作 反应电阻
d d
di di
阳极极化 阴极极化
不锈钢在硫酸中的极化曲线
极化度反映了某一密度下电极极化程度变化的趋势,因而反 映了电极过程进行的难易度,极化度越大,电极极化倾向越 大,电极过程不易进行,受到阻力大,反之,极化度小,电 极反应易进行。
19:16:42
(1) 液相传质 Ag(CN)32-(溶液深处)→ Ag(CN)32-
(电极表面附近) (2)前置转化
Ag(CN)32- → Ag(CN)2-+ CN(3)电子转移(电化学反应)
Ag(CN)22- + e → Ag (吸附态) +2 CN(4)生成新相或液相传质
Ag (吸附态) → Ag(结晶态) 2 CN-(电极表面附近)→2 CN(溶液深处)
19:16:42
把控制整个电极过程速度的 单元步骤(最慢步骤)称电 极过程速度控制步骤,也可 简称控制步骤.
19:16:42
电极过程中各单元步骤的快、慢是相对的,改变电极条件, 可能使控制反应的单元步骤发生变化。 当两反应活化能差小于4KJ/mol时,若两反应速度都很慢, 则可能同时成为控制步骤,在发生控制转化过程中,也将有 新、旧控制步骤均起作用的过渡阶段,称为混合控制。此时 电极过程非常复杂,但其中仍有一个起主要作用。 由于控制步骤决定整个电极过程的速度,电极极化的特征也 决定于控制步骤的动力学特征,一般按控制步骤的不同将电 极的极化分成不同类型,常见的是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19:16:42
§4.3 电极过程的基本历程和速度控制步骤
一、电极过程的基本历程 电极过程是一系列性质不同的单元步骤串联组成的复杂过程 ,大致由下列几步串联而成。
电化学原理
绪论Introductionn电化学研究对象n电化学科学的应用n电化学发展历史第一节电化学研究对象一. 不同的导电回路n电子导电回路Electronic Circuit n原电池Galvanic Celln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电子导电回路n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回路称之为电子导电回路。
载流子:自由电子原电池n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n载流子:离子+电子电解池n由外电源提供电能,使电流通过电极,在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装置。
n电能转化为化学能n载流子:电子+离子几个重要概念n第一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即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空穴)的导体,叫做电子导体,也称第一类导体。
n第二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的离子运动而导电的导体叫做离子导体,也称第二类导体。
两种导电体系:n电子导电回路n电子-离子导体串联回路两种导电体系的区别:n电子导电回路中只有单纯的电子(空穴)流动;n电子—离子导体串联回路中两种载流子是通过电极/溶液界面的氧化还原反应传递电荷的,并且导电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化学反应。
二. 电化学体系的定义n电化学体系:两类导体串联组成的,在电荷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有物质变化的体系。
n电化学反应:在电化学体系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n电极反应:电极/溶液界面(两类导体界面)发生的电化学反应。
n阳极(anode):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原电池(-)电解池(+)n阴极(cathode):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原电池(+)电解池(-)三. 电化学研究的内容n n n n第一类导体 第二类导体 界面结构与性质 界面反应(电化学反应)动力学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第二节电化学科学的应用电化学科学电化学工业化学电源腐蚀与防护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电化学科学在工业上的应用电解式净水器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电解熔融NaOH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电化学科学在电池研究领域的应用燃料电池原理图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电动汽车中电池工作原理图(左图为放电过程,右图为 充电过程)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电化学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中的应用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第三节电化学发展历史电化学诞生于18-19世纪。
电化学原理第四章电极过程概述PPT课件
Fick Ⅱ方程的特解:
cix,t cisci0cis er2 f xDt
30
非稳态扩散规律 a. ci ci0 cis
x x0 Dt
b. Dt , 4 Dt
c. i nFDci0 cis
Dt
31
3.恒电流阴极极化
初始条件:
cx,0 c0
边界条件 1:
2. ic0cs
3. i与l成反比
4. 当 cis 0时,出现极限扩散电流 i d
7
真实条件下的稳态扩散过程(对流扩散) 对流扩散理论的前提条件:
对流是平行于电极表面的层流; 忽略电迁移作用。
注:稳态扩散的必要条件:一定强度的 对流的存在。
8
电极表面附近的液流现象及传质作用
边界层:按流体力
2i nF
t
D
b.过渡时间—电极表面粒子浓度从主体浓 度降到零的时间。
i
n2F2Di
4i2
ci0
2
34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17
1.反应产物生成独立相
R scR s R s 1
∴ =0+R nFTln0cO s
由于:
cOs
1
i id
cO0
∴ =0+R nF Tln0cO 01iid 平+RnFTln1iid
18
反应产物生成独立相时的极化曲线
19
2.反应产物可溶
0R nF lT n O R O RD D O RR nF lT n idii
学定义 u u0的液层。
B
y u0
B
y u0
粘度系数
密度
动力粘滞系数
《工程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2023年8月30日2时47分
2
单原子离子的氧化数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例如Al3+离
子的氧化数为 +3, 表示为 Al(+3)。
除过氧化物 ( 如H2O2 )、超氧化物 ( 如KO2 ) 和含有 F-O 键的化合物 ( 如OF2 ) 外,化合物中O 原子的氧化数均为 -2,例如 H2O 中的 O 原子。
➢半反应中与氧化态物质处于同一侧的所有物质称为氧化型 物质oxidation type matter ➢半反应中与还原态物质处于同一侧的所有物质称为还原型 物质reduction type matter
例如半反应: MnO4- + 8H++5e= Mn2++4H2O 电对:MnO4-(氧化态) /Mn2+(还原态)
Cu棒
Zn棒
CuSO4 溶液
ZnSO4
1.10
溶液
V
负极 | 电解质溶液(浓度)| 正极
(-) Zn∣Zn2+ (l mol ·L-1) ‖ Cu2+ (l mol ·L-1) ∣Cu
面
桥
c2
界
面
2023年8月30日2时47分
20
书写原电池符号的规则:
➢负极“(-)”在左边,正极“(+)”在右边,盐桥用 “‖” 表示。 ➢半电池中两相界面用“|”分开,同一相的不同物质(以 及电极中的其他相界面)用“,”分开,溶液、气体要注明 cB、pB 。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electrochemistry
§4.1 氧化还原反应 redox reaction
氧化还原反应(Oxidization and reduction) 的重要特征是: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电化学原理基本概念总结
电化学原理基本概念总结第⼀章电化学体系:由两类不同导体组成,在电荷转移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物质变化的体系。
电极反应:两类导体上发⽣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电化学反应:电化学体系中发⽣的、伴随有电荷转移的化学反应。
电化学科学:研究电⼦导电相(⾦属、半导体)和离⼦导电相(溶液、固体电解质)之间的界⾯上所发⽣的各种界⾯效应的科学。
即伴有电现象发⽣的化学反应的科学。
电极:电⼦导电相和离⼦导电相相接触,且在相界⾯上有电荷的转移,整个体系称为电极。
电极电位:电极体系中,两类导体界⾯所形成的相间电位,即电极材料和离⼦导体(溶液)的内电位差。
第⼆章绝对电位:⾦属与溶液之间的内电位差的数值。
参⽐电极:能作为基准的、电极电位保持恒定的电极。
相对电位:将参⽐电极与被测电极组成⼀个原电池回路,所测出的电池端电压,叫做该被测电极的相对电位。
习惯上直接称为电极电位,⽤表⽰)标准氢电极:⽓体分压为101325Pa 的氢⽓和离⼦活度为1的氢离⼦溶液所组成的电极体系。
⽤氢标电位: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
⾦属接触电位:相互接触的两个⾦属相之间的外电位差。
形成原因:当两种⾦属接触时,由于电⼦逸出功不等,相互逸⼊的电⼦数⽬将不相等,因此在界⾯形成了双电层结构。
这⼀双电层结构的电位差就是⾦属的接触电位。
电⼦逸出功:电⼦离开⾦属逸⼊真空所需要的最低能量液体接界电位相互接触的两个组成不同或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相之间存在的相间电位。
形成原因:两溶液相组成或浓度不同;溶质离⼦发⽣迁移;正、负离⼦运动速度不同;两相界⾯形成双电层产⽣电位差在恒压下原电池电动势对温度的偏导数称为原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吉布斯—亥姆荷茨⽅程应⽤于电池热⼒学的另⼀种表达式,可通过测求反应的焓变电解池腐蚀电池:只能导致⾦属材料破坏⽽不能对外作功的短路的原电池。
电池反应所释放的化学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电池反应不能⽣成有价值的物质浓差电池:原电池的电池总反应不是化学变化,⽽是⼀种物质从⾼浓度向低浓度状态的转移。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ppt
4.4.2电镀
电镀是应用电解的方法将一种金属镀到另一种金属零 件表面上的过程.。被镀金属作阴极,镀层作阳极。
4.4.3电抛光及电解加工
电抛光的原理是在电解过程中,利用金属表面上凸出 部分的溶解速率大于金属表面上凹入部分的溶解速率, 从而使金属表面平滑光亮。 把抛光工件作阳极,铅板 作阴极,二者之间间距较大,电解液为含磷酸、硫酸 和铬酐的溶液,不流动。 电解加工:模具作阴极,两极间距小,电解液流动
4.4.4阳极氧化
29
4.5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4.5.1金属腐蚀 化学腐蚀:形成原电池 电化学腐蚀: 金属发生在大气、土壤及海水和电解质溶液中 析氢腐蚀:钢铁暴露在潮湿空气中 吸氧腐蚀:钢铁处于弱酸或中性介质且氧气足 4.5.2防护 作业:1-10题
30
紧密层
金属界面
•••••-
26
产生分解电压的原因为何?
可以从电极上的氧化还原产物进行分析。在电 解硫酸钠溶液时,阴极上析出氢气(2H++2e-=H2), 阳极上析出氧气2OH-=H2O+0.5O2+2e-,而部分氢 气和氧气分别吸附在铂表面,组成了氢氧原电池:
•(一)Pt|H2|Na2SO4(0.100mol·dm-3)|O2|Pt(+)
划分依据 氧化态和还原态物质的状态 具体类型 第一类
金属或吸附某种惰性金属放在含有该元素离子的溶液 中构成;
第二类:金属与难溶盐或难溶氧化物; 第三类:惰性材料,运输电子
9
4.2电极电势 电极电势
4.2.1电极电势的产生 4.2.2电极电势的测量 4.2.3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4.2.4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 4.2.5电极电势的应用
4电化学原理
左:负极 cathode
中:盐桥 salt bridge
示例 Example:
相界面
Pt | H2(P1)|HCl(aq) ¦AgCl(s) | Ag ¦
左:负极 cathode 中:盐桥 salt bridge 右:正极 anode
示例 Example:
相界面 两种离子间无相界面, 以“,”隔开
指 某 元 素 一 个 原 子 的 表 观 电 荷 数 (apparent
charge number),其数值决定于原子形成分子时, 得失电子数或偏移的电子数。
确定氧化数的规则:
① 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② 在单原子离子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该离 子所带的电荷数 。 ③ 在大多数化合物中,氢的氧化数为 +1;
配平注意事项:
写出的方程式必须与实验事实相符合 • 反应介质: 酸性介质中,不能出现 OH- 碱性介质中,不能出现 H+ • 难溶或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形式 • 注明沉淀的生成,气体的产生等
二、离子电子法
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都可看作由两个半反应组成, 例如:
2 Na(s) + Cl2(g)
可分为: 2 Na Cl2 + 2 e
子的氧化数发生了变化的一类反应
对氧化还原反应: Cu2+ + Zn == Zn2+ + Cu O1 R1 O2 R2 Cu2+ /Cu , Zn2+ /Zn 称为氧化还原电对。 氧化态和还原态成共轭关系: Base + HPO42- + Ox Zn2+ + + H+ H+ ne 2e ⇌ ⇌ ⇌ Acid H2PO4Red (半反应)
最新第4讲电化学原理PPT
上 页
基 本
(3)电解精炼铜和电镀。
理 论
(4)将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使之能够发生,
下 页
如Cu+2HCl
CuCl2+H2↑,使Cu作阳极电
解盐酸。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活页训练
重点知识归纳 高考热点示例
专
高考真题演练
题
二
上
页
基
本
理
下
论
页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活页训练
重点知识归纳 高考热点示例
专
课时活页训练
上 页
基 本
将反应2Fe3++2I- 2Fe2++I2设计成如图所
理
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论
下 页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活页训练
重点知识归纳 高考热点示例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专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题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二 基
重点知识归纳 高考热点示例
专
题
二
上
基
第4讲 电化学原理
页
本
理
下
论
页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活页训练
重点知识归纳 高考热点示例
专
题 二 基 本 理 论
高 考 点 击
1.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 原理。
3.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1)检查阳极电极材料并确定溶液中的离子种类;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活页训练
重点知识归纳 高考热点示例
(2)由放电顺序确定放电产物和电极反应;
第4章 电化学原理
电极类型:
2、第二类电极:它包括 (1)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 甘汞电极:Cl-|Hg2Cl2(s)| Hg Hg2Cl2(s) + 2e- = 2Hg (s) + 2Cl银-氯化银电极:Cl-| AgCl(s) | Ag AgCl(s) + e- =2 Ag (s) +Cl(2)金属──难溶金属氧化物电极: 锑—氧化锑电极:H+ ,H2O(g) | Sb2O3 (s)|Sb Sb2O3 (s) +6H+ + 6e- =2Sb +3H2O(g)
×2
2MnO4- + 5Zn +16H + → 2Mn2+ +5 Zn2+ +8 H2O
4.2 电极电势:
Electrode Potential
4.2.1 4.2.2 4.2.3 4.2.4 4.2.5 电极电势的产生 电极电势的测量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电动势与△G的关系 电极电势的应用
4.2.1 电极电势的产生
3、生成离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例5 向铜电极 Cu2+ (1mol.dm-3)| Cu中通入氨气,当 c(NH3)= 1.0mol.dm-3,问此时电极电势是多大?
解:
K稳=
Cu2+ +4 NH3 = Cu(NH3)42+
c{[Cu(NH3)4]2+ } c(Cu2+ )c(NH3)4 =2.09×1013
4.1.2 电极类型:
电极:原电池中由电子导体和与该导体相接触的 溶液组成的单元称之为一个电极。电极在电化学 体系中起到提供反应场所以及参与反应两种作用 (注意惰性电极不参与反应)。 第一类电极:元素与含有这种元素离子的溶液一 起构成的电极。 (1)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Zn 2+ | Zn ; Cu 2+ | Cu ; Ni 2+ | Ni (2)气体——离子电极: H+ |H2(g) | Pt 2H+ + 2e- = H2 (g) Cl- | Cl2(g) | Pt Cl2(g) + 2e- = 2Cl-
电化学原理.doc
电化学原理.doc电化学原理第一章绪论两类导体:第一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即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空穴)的导体,叫做电子导体,也称第一类导体。
第二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的离子运动而导电的导体叫做离子导体,也称第二类导体。
三个电化学体系:原电池:由外电源提供电能,使电流通过电极,在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装置。
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电化学体系叫电解电池或电解池。
腐蚀电池: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做有用功的短路原电池。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原电池( -)电解池(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原电池( +)电解池( -)电解质分类:定义:溶于溶剂或熔化时形成离子,从而具有导电能力的物质。
分类:1.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根据电离程度2.缔合式与非缔合式—根据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态3.可能电解质与真实电解质—根据键合类型水化数:水化膜中包含的水分子数。
水化膜: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改变了定向取向的水分子性质,受这种相互作用的水分子层称为水化膜。
可分为原水化膜与二级水化膜。
活度与活度系数:活度:即“有效浓度” 。
活度系数:活度与浓度的比值,反映了粒子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
i ix i规定:活度等于1 的状态为标准态。
对于固态、液态物质和溶剂,这一标准态就是它们的纯物质状态,即规定纯物质的活度等于1。
离子强度 I:1 m i z i2I2离子强度定律:在稀溶液范围内,电解质活度与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为:log A I 注:上式当溶液浓度小于0.01mol · dm-3 时才有效。
电导:量度导体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其值为电阻的倒数。
符号为 G,单位为 S ( 1S =1/Ω )。
GA L影响溶液电导的主要因素:( 1)离子数量;( 2)离子运动速度。
当量电导(率):在两个相距为单位长度的平行板电极之间,放置含有1 克当量电解质的溶液时,溶液所具有的电导称为当量电导,单位为Ω -1· cm2· eq-1。
电化学原理 Electrochemical Theory
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系数
定义: 平均离子活度(mean activity of ions)
a
def
(aB )
def
1
def
1 (a a )
= +
平均离子活度系数(mean activity coefficient of ion
1 ( )
Vm 是含有1 mol电解质的溶液
质溶液的浓度,单位为 mol m3 。
2016/6/27
基本质点的选取
摩尔电导率必须对应于溶液中含有 1mol 电解质,
但对电解质基本质点的选取决定于研究需要。 例如,对 CuSO4 溶液,基本质点可选为 CuSO4
或( 1 CuSO4 ),显然,在浓度相同时,含有1mol CuSO4 2
2016/6/27
1.4.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导电机理 电解质溶液导电包括电极反应和溶液中离子的 定向迁移
①正负离子定向迁移; ②界面上分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荷转移,分 别放出或消耗了电子,其效果就好象负极上的电子进 入了溶液,然后又从溶液中跑到正极上一样,如此使 电流在电极与溶液界面处得以连续 , 结果实现了化学 能和电能之间的转换。
U R , I
I G U
电导 G 与导体的截面积成正比,与导体的长度成 反比:
A G l
2016/6/27
电导率(electrolytic conductivity) A A 因为 G G l l
比例系数
称为电导率。
电导率相当于单位长度、 单位截面积导体的电导, 单位是 S m1 或 1 m 1 。 电导率也就是电阻率的倒数:
t t t
电化学原理第四章电极过程概述 ppt课件
electrode
甘汞电极(SCE)
介绍两种特殊的极端情况
理想极化电极
理想不极化电极
二.极化曲线
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 :过电位(电 极电位)随电流密度 变化的关系曲线。
极化度 (polarizability):极 化曲线上某一点的斜 率
阳极极化 阴极极化
d d。
在一定的电流密度下,电极电位与平衡电位的差值称为该电流 密度下的过电位,用符号η表示,习惯取正值。
阴极极化时, 阳极极化时,
c 平c a a 平
⑵极化值
实际遇到的电极体系,在没有电流通过时,并不都 是可逆电极。在电流为零时,测得的电极电位可能是可 逆电极的平衡电应,也可能是不可逆电极的稳定电位。 因而,又往往把电极在没有电流通过时的电位统称为静 止电位。把有电流通过时的电极电位(极化电位)与静止 电位的差值称为极化值。
j净 j* j逆 *
式中 j逆* 为控制步骤的逆向反应绝对速度。由上式可知
j净 j*逆
其它非控制步骤,比如电子转移步骤的绝对反应
电化学原理-绪论
两种导电体系:
电子导电回路 电子-离子导体串联回路
两种导电体系的区别:
电子导电回路中只有单纯的电子(空穴) 流动 ; 电子—离子导体串联回路中两种载流子 是通过电极/溶液界面的氧化还原反应传 递电荷,并且导电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化 学反应。
二. 电化学体系的定义
电化学体系:由两类导体串联组成,在 电荷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有物质 变化的体系。 电化学反应:在电化学体系中发生的氧 化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电极/溶液界面(两类导体界 面)发生的电化学反应。
二. 电离与离子水化
电解质溶于水时,同时存在两种变化: 电离作用:中性原子或分子形成能自由 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水化作用:物质与水发生化合叫水化作 用,又称水合作用。 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导致水分 子定向排列,这样的结果破坏了水层的 四面体结构,离子不能裸露存在。
离子水化产生两种影响 : 溶剂对溶质的影响:离子水化减少溶液 中自由分子的数量,同时增加离子的体 积; 溶质对溶剂的影响:带电离子的水化破 坏附近水层的四面体结构,改变邻近水 分子层的介电常数。
三. 离子强度定律
1921年Lewis在研究了不同价型电解 质实验数据后总结出一个经验规律:电解 质平均活度系数 γ ± 与溶液中总离子浓度 和离子电离(即离子价数)有关,而与离 子本性无关。从而提出新的参数—离子强 度I: 1 2 I = ∑ mi zi 2
在稀溶液范围内,电解质活度与离 子强度之间的关系为:
K
A
=
α
MA
α
M
+
⋅α
A
−
电解质溶液的活度与活度系数 一. 溶液中的化学位等温式
µ i = µ + RT ln y i
0 i
电化学基本原理
⑵金属沉积反应:
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从电极上得到电子还原为金属, 附着于电极表面,电极表面状态与沉积前相比发生 了变化。如Cu电极上Cu2+的还原。
⑶表面膜的转移反应:
覆盖于电极表面的物种(电极一侧)经过氧化—还原 形成另一种附着于电极表面的物种(氧化物、氢氧化 物、硫酸盐等)。比如:铅酸电池中正极的放电反应, PbO2还原为PbSO4。
C. 参比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
一个已知电势、接近于理想不极化的电极,基本无 电流通过。用于测定研究电极的电势。
参比电极的性能:为可逆电极,电极电势符合 Nernst方程,参比电极反应有较大的交换电流密度, 流过微小电流时电极电势能迅速复原,具有良好 的电势稳定性、重现性。
同一电极在不同的阴离子体系中Z不同(见表1.3), 阴离子的吸附引起Z负移,表面活性愈强的阴离子, Z负移的程度愈大。电极表面发生H2的吸附,Z较 负;发生O2吸附,Z较正。
目 Contents 录
01 电化学体系基本单元 02 非法拉第过程
03 法拉第过程
04 电催化原理 05 物质传递
1.4.1.电极反应种类和机理
⑴所研究的电化学反应不因电极自身发生的反应受 到影响,能在较大的电位区域中测定 ⑵电极不与溶剂、电解液组份发生反应 ⑶电极面积不宜太大,表面均一、平滑、容易表面 净化
B. 辅助电极(counter electrode)
与工作电极组成回路,保证研究反应在工作电极 上发生。
要求:有较大的表面积,使极化作用主要作用于 工作电极上;电阻小,不容易极化,对形状、位 置有要求
⑵EC机理:
在电极/溶液界面发生电子迁移反应后又发生了化 学反应。通式为:
Ox + ze Red 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θ(Cu2+ / Cu )的测量 的测量
Pt|H2(g, 105Pa)|H+(1mol.dm-3) ¦¦ Cu 2+ (1mol.dm-3)|Cu 测出E 测出 θ =0.342V Eθ = Eθ(Cu2+ / Cu )- Eθ(H+ / H2 ) - Eθ(Cu2+ / Cu ) = Eθ + Eθ(H+ / H2 ) = 0.342V-0 - = 0.342V
电极载体 左:负极 cathode 中:盐桥 salt bridge 右:正极 anode
4.1.2 电极类型 电极类型:
电极:原电池中由电子导体和与该导体相接触的 电极: 溶液组成的单元称之为一个电极。 溶液组成的单元称之为一个电极。电极在电化学 体系中起到提供反应场所以及参与反应 提供反应场所以及参与反应两种作用 体系中起到提供反应场所以及参与反应两种作用 (注意惰性电极不参与反应 。 注意惰性电极不参与反应)。 注意惰性电极不参与反应 第一类电极: 第一类电极:元素与含有这种元素离子的溶液一 起构成的电极。 起构成的电极。 (1)金属 金属离子电极: 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金属 金属离子电极: Zn 2+ | Zn ; Cu 2+ | Cu ; Ni 2+ | Ni (2)气体 气体——离子电极: 离子电极: 气体 离子电极 H+ |H2(g) | Pt 2H+ + 2e- = H2 (g) Cl- | Cl2(g) | Pt Cl2(g) + 2e- = 2Cl-
将R=8.315 J · K -1 ·mol-1 F = 96,485 C · mol-1
气体常数 法拉弟常数
T=298.15K 代上式并把“ln”换成“log”可得 = 代上式并把“ 换成 换成“ 可得: 可得
0.0592V
0 {c(O)/cθ}a lg {c(R)/cθ}b 0
E(电极 = Eθ (电极 + 电极) 电极)+ 电极 电极
电极电势E(电对 电极电势 电对) 电对
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电极电势 差称为原电池的电动势 原电池的电动势。 差称为原电池的电动势。
电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E正- E负 电动势 =
电极电势的产生:以锌片为例 电极电势的产生:
Zn2+
4.2.2 电极电势的测量
单个电极的电势无法直接测量
怎么 办?
电位 计
能测原电池电势
z
注意: 注意:
C(O)、C(R) 分别表示电极反应中氧化态一侧 、 各物质浓度的乘积(气体用分压表示 气体用分压表示, 各物质浓度的乘积 气体用分压表示,并除以 Pθ)和还原态一侧各物质浓度乘积 和还原态一侧各物质浓度乘积 各物质浓度指数等于电极反应方程式中相应 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取正值 取正值) 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取正值 若纯固体、纯液体和水等物质参与电极反应, 若纯固体、纯液体和水等物质参与电极反应, 不列入能斯特方程 H+(OH-)参与反应,应列入 ( )参与反应,应列入Nernst方程 方程 E(O/R)的值与电极反应方程式书写无关 ( )
Eθ(Zn2+ /Zn )的测量 的测量
Zn| Zn2+ (1mol.dm-3) ¦¦ H +(1mol.dm-3) | H2(g, 105Pa)| Pt 测出E 测出 θ =0.762V Eθ = Eθ(H+ / H2 ) - Eθ(Zn2+ / Zn ) Eθ(Zn2+ / Zn ) = Eθ(H+ / H2 ) -Eθ = 0 - 0.762V =-0.762V =-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Ⅱ.把两个半反应相加,为保证得失电子数 把两个半反应相加, 把两个半反应相加 相等,反应式前乘以相应的系数。 相等,反应式前乘以相应的系数。 Zn → Zn2+ + 2e+)MnO4- + 8H ++ 5e- → Mn2+ +4 H2O +) ×5 ×2
氧化态 + z e还原态 Nerns aO + zebR 或 t 热力学研究指出离子活度、 热力学研究指出离子活度、气体逸度和 方程 温度与上述电极的电极电势关系为: 温度与上述电极的电极电势关系为: {C(O)/Cθ}a θ (电极 + RTln E(电极 = E 电极 电极) 电极) 电极 zF {C(R)/Cθ}b
Hg2Cl2
教材第399页,附表11 教材第399页 附表11 399 298.15K、水溶液、 298.15K、水溶液、标准态
4.2.3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电极电势的大小取决于: 电极电势的大小取决于: 物质自身性质 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气态物质的分压 温度 物质状态等
一、Nernst方程 方程 对于任一电极反应均可写成下面的 通式: 通式:
2MnO4- + 5Zn +16H + → 2Mn2+ +5 Zn2+ +8 H2O
4.2 电极电势: 电极电势
Electrode Potential
4.2.1 4.2.2 4.2.3 4.2.4 4.2.5 电极电势的产生 电极电势的测量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电动势与△ 的关系 电动势与△G的关系 电极电势的应用
盐桥的作用: 盐桥的作用
一般是用饱和KCl,NH4NO3等盐和琼脂冻胶填 , 一般是用饱和 型管, 充U型管,在电场作用下成为导体使电路导通。 型管 在电场作用下成为导体使电路导通。 消除液接电位并避免不同溶液互相混合。 消除液接电位并避免不同溶液互相混合。
•负极: Zn = Zn2+ + 2e负极: •正电荷积累,阻止Zn 放电,盐桥中Cl正电荷积累,阻止 放电,盐桥中 正电荷积累 移向负极,平衡电荷。 移向负极,平衡电荷。 •正极: Cu 2+ + 2e- = Cu 正极: •正电荷消耗,盐桥中K+移向正极,平衡 正电荷消耗,盐桥中 移向正极, 正电荷消耗 电荷。 电荷。
4.2.1 电极电势的产生
原电池能够产生电流 电子在原电池体系中定向运动 两个电极之间存在电势差 正极的电势 高 I 负极的电势 低
e-
在一定的条件下,每个电极都具有一个 在一定的条件下,每个电极都具有一个 电势,称为电极电势 表示为E(电对 电极电势, 电对), 电势,称为电极电势,表示为 电对 , 如:E(Zn2+/Zn); E(Cu2+/Cu) 。 ;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
Electrochemistry
电化学: 电化学:
研究电能与化学能之间 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 相关现象的科学。 相关现象的科学。
电化学反应分为两类: 电化学反应分为两类: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产生电流, 产生电流,△G<0 <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原电池) (原电池)
非自发氧化还原反应
E=E正- E负 =
规定Eθ(H+ / H2 )=0,以此为基准。 规定 = ,以此为基准。 确定其它电极的E。 确定其它电极的 。
可以系统、 可以系统、定量比较所有电极的电极电势大小
标准氢电极standard hydrogen electrode
H+(1mol.dm-3) | H2(105Pa) | Pt 2H+(1 mol.dm-3) + 2e- = H2(105Pa) 规定Eθ(H+ / H2 )=0 规定 =
标准氢电极的构成
P(H2)=105Pa 纯氢气
H2 H+ C(H+)= 1mol.dm-3
电极电势的测量
将待测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定 将待测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 其电动势,即可确定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 其电动势,即可确定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 若组成电极的各种物质皆处于标准态, 若组成电极的各种物质皆处于标准态,则称 为标准电极电势,记为E 为标准电极电势,记为 θ Pt|H2(g, 105Pa)|H+(1mol.dm-3)¦¦待测定电极 待测定电极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氧化Zn的反应为例 以KMnO4氧化 的反应为例 Ⅰ.写出两半反应方程式并配平 写出两半反应方程式并配平 氧化半反应: 氧化半反应: Zn → Zn2+ + 2e还原半反应: 还原半反应: MnO4- + 8H+ + 5 e- → Mn2+ + 4H2O
△G>0 >
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电解) (电解)
本章内容: 本章内容:
•原电池 Galvanic Cell •电极电势 •化学电源 •电解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4.1 原电池 在试管或烧杯中进行
电子的流动是无序的
Cu2++ Zn = Cu+ Zn2+
化学能 热能 不会产生电流。 不会产生电流。
︹
2e-
原电池反应的特点: 原电池反应的特点
• 氧化剂与还原剂不直接接触,氧化半反应 氧化剂与还原剂不直接接触, 和还原半反应在空间上分开进行, 和还原半反应在空间上分开进行,通过外 部导体传导电子,产生电流。 部导体传导电子,产生电流。 • 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称之为负 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称之为负 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称之为正极 正极。 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称之为正极。 • 在电化学中凡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都称 之为阳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称之为阴 阳极, 之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称之为阴 极。
电极类型: 电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