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专题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合集下载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演练 含解析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演练 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尘埃.(āi) 陇.亩(lǒnɡ) 干.云霄(ɡàn)B.危樯.(qiánɡ) 朔.漠(shuò) 旧醅.(pēi)C.青冢.(zhǒnɡ) 省.识(xǐnɡ) 幽栖.(qī)D.盘飧.(sūn) 地僻.(pì) 粗粝.(lì)解析:选A。

“干”读ɡān。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皇开边意未已..未已:不停B.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申:陈述,述说C.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无边的大漠D.漫劳..车马驻江干漫劳:空劳解析:选C。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在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耶娘妻子..走相送B.画图省识春风..面C.名岂文章..著D.幽栖地僻经过..少解析:选C。

A项,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B项,古义:青春;今义:春天的风。

D项,古义:过访,来访;今义:通过、经历。

4.请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哭声直上干云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被驱不异犬与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新鬼烦冤旧鬼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6)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1)夸张(2)顶针(3)比喻(4)互文(5)比喻(6)对偶5.名句默写。

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1)

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1)

“点行频”给 “行人”造成了怎样的苦难? 战争给后方造成了怎样的灾难?作者是用什 么修辞手法表现这种苦难的?
战士超期服役 战争祸及农事
边庭流血成海水
夸张 顶针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3、“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这 句诗的含义是什么?
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 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读罢使人心 酸不已。 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 如今,一个刚到束发年龄还不怎么会束发的 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 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所以,连里正 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 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不料又被派到前 线去。
• 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 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诗 旨在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 带来莫大的灾难。诗人的情绪是 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
诵 读
整体把握
把握文意,并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1.凄惨的诀别
2.征夫的控诉
3.战争的灾难 诗 眼
沉郁顿挫
“行人但云点行频”、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 未已”
生动描写
令人有人马杂沓之感
出征 “辚辚”“萧萧”:听觉 可见出征 士兵之多 士兵 形象 “弓箭”“在腰”:视觉 表明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一声令下就要出发 形象 士兵 “走相送” 可见出征时间之长 家属 “牵衣” 可见出征后果之险 泣 突出地描写了他们的动作细节。 “顿足” 呼 诗人用这些细节给这个场面渲染了极其凄惨的 气氛,借此表达了人民对无休止的“开边”战 争的怨愤。
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有 什么含义?
这两句写社会心理的变化。在封建 社会里,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 女则悲;因为男子是主要劳动力。可是 现在不同了,反以生男为“恶”,生女 为“好”。 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 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 心灵受伤害之深。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兵车行》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兵车行》教案设计

《兵车行》教案教学目标:反复诵读,体味杜诗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品味语言,领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入盛唐时期的诗坛,有两颗璀璨的明星,一颗叫李白,一颗叫杜甫。

李白被人称作“诗仙”,因为是仙人,所以让人感觉他不食人间烟火,不接地气;杜甫被人称作“诗圣”,因为是圣人,所以人们说他悲悯天下百姓,关注社会现实。

今天我们走进《兵车行》,让我们穿越1260年的时空,回到唐玄宗天宝十年,站在杜甫身旁,去感受那让圣人为之落泪的一幕。

二.写作背景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

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

……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

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

……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 是信史,是实录。

三.一读诗歌——读全篇,感受整体情韵1.说明要求:感受节奏韵律,体会整体情感.2.教师配乐诵读3.学生自由朗读三.二读诗歌——读首尾,体会深深伤痛1.两名学生分别朗读两部分:这首诗歌的基本结构是以送别出征战士图为开头,以行人对道旁过者的回答为主体,在行人回答的最后又描绘了一幅青海战场白骨遍野鬼哭啾啾的画面。

我们先来试试朗诵这两部分内容。

(学生读,评价)2.诵读指导:朗读首先要确定采用怎样的语速语气-----慢一点,较沉重较悲伤。

其次要注意重音-----每一句诗都会有一些字词特别具有表现力,着重处理他们,会使情感更加丰满可感。

3.两幅画面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幅?①辚辚萧萧-------描绘行人出征的场面,连用两个叠音词,让人如临其境,单调,轰鸣,嘈杂的巨大声响,一开篇就烘托出出征的苦痛和分离的悲伤。

②走不见---------走,跑来相送,点出出征之急和送行之突然。

不见,夸张手法,送别人多,可见会有多少人家庭离散!事情突然,打击沉重。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公开课教案_2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公开课教案_2

兵车行教案教学目标:1、增进对杜甫及其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了解。

2、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并赏析诗歌里的思想情感。

3、感受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的风格。

4、背诵诗歌。

5、学习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1、增进对杜甫及其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了解。

2、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并赏析诗歌里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对其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了解。

教时设置:2教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交流法过程:一、激情导课韩愈说:“李杜文章在,火焰万丈长。

”杜甫是盛唐诗坛另一颗耀眼的巨星。

他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

他的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因而被世人称为“诗史”。

杜甫集前代诗歌艺术之大成,形成了韵律完美,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被尊为“诗圣”,为后世的诗歌艺术树立了博大精深的光辉典范。

二、民主导学任务一、了解杜甫诗风杜甫诗歌的“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再具体就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

所谓沉,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所谓郁,主要是就情感的浓郁而言。

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再具体就是说,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从结构上看,顿挫往往表现在起承转合处,交互为用,按理循脉,或起或伏,有情有景,相间相融。

沉郁和顿挫是不可分割的。

沉郁凭借顿挫,顿挫服从沉郁。

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杜甫极善于运用反复、重叠、对比、衬托等手段,使沉郁之情巧妙地寓于跌宕有致、徐疾相间的顿挫中,把沉郁顿挫昭然揭示在人们的面前。

当然,杜甫的这种风格又由其个性气质、身世遭遇、情感思想所决定的。

任务二、了解杜甫杜甫(712-770):唐诗人。

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祖藉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

杜审言之孙。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

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之《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之《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
素养。
苏东坡带给我们的价值是什么?
本专题问题设
1.杜甫的人生态度给你怎样的启示?

2.一个人的精神财富到底是什么?
3.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何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 多媒体投影设备
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教材中的有关杜甫的作品,一篇是《兵车行》,另
外是词二首《旅夜书怀》和《咏怀古迹五首》。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
通过杜甫的生平经历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品
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
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其人其
教学评价 (列举本 专 题 中 要 1.合理借鉴他人成果,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评 价 的 学 2.写作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合情合理。 习 要 素 和 3.灵活使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加大学习容量。 所 使 用 的 4.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 评价工具 或方法)
1.杜甫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主题单元
2.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来自何处? 问题设计
3.杜甫带给我们的价值是什么?
专题一:杜甫其人其作
( 2 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名家眼中的杜甫
( 1 课时)
专题三:我眼中的杜甫
( 1 课时)

专题一 杜甫其人其作
所需课时 4 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
6.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教案: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教案: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教案: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教学设想“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已有定论的风格特征,教学这堂课之前,先拿出一定的时间解决字词句的理解问题,再重点突出这一专题。

《兵车行》是杜甫诗歌沉郁风格的典范作品之一,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满腔的悲愤之情。

在理清诗人的情感历程后,再从本诗章法句式和语言的角度分析该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对《旅夜书怀》一诗,在指导学生弄清楚本诗情景相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感悟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诗歌的初步教学重在朗读,高二学生刚大量的接触诗歌,因此在教学中把对诗歌的理解,通过学生的诵读表现、传达出来,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杜甫的生平事迹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2、体会杜甫作品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3、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作者满腔郁愤的悲痛之情,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体味杜甫现实主义风格。

教学过程:1、导入:有人说,唐代的安史之乱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这位诗人是2、杜甫是盛唐到中唐时期集大成的诗人,享有“诗圣“的美誉;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动乱,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被称作“诗史”;杜甫始终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联在一起,表现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杜甫诗歌最显著的特点是“沉郁顿挫”。

3、背诵《登高》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慷慨悲凉。

在起承转合处显示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4、了解“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浓郁、忧愤。

沉,主要是情感的深沉:郁,主要是情感的浓郁。

“沉郁”,感情深沉悲凉。

顿挫,指语意的停顿间歇;结构上,表现为跌宕起伏,情景相间相融。

5、学习《兵车行》感受杜诗“沉郁顿挫”风格(1)读课文(2)杜甫的一首《兵车行》,伴随着隆隆兵车,嘶嘶战马,碾过了几个世纪,永远凝固在历史的画廊上。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杜甫诗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杜甫诗

(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1,教学目标(1)能初步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杜甫律诗歌的代表作品.(3)初步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并对"沉郁顿挫"的内涵有所了解. 2,教学建议"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已有定论的风格特征,教师在本专题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突出这一专题教学目标.所谓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所谓沉,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所谓郁,主要是就情感的浓郁而言.所谓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从结构上看,顿挫往往表现在起承转合处,它表现为纡徐斗健,交互为用,按理循脉,或起或伏,有情有景,相间相融.沉郁和顿挫是不可分割的.沉郁凭借顿挫,顿挫服从沉郁.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杜甫极善于运用反复,重叠,对比,衬托等手段,使沉郁之情巧妙地寓于跌宕有致,徐疾相间的顿挫中,把沉郁顿挫昭然揭示在人们的面前.因此我们建议:(1)《兵车行》是杜甫诗歌沉郁风格的典范作品之一,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感悟诗人情感起伏的历程并体会作者满腔郁愤的悲痛之情,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在理清诗人的情感历程后,再从本诗句法和用韵的角度分析该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2)对《旅夜书怀》一诗,教师可在指导学生弄清楚本诗情景相生的基础之上重点感悟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3)观看《唐之韵》第九集:千秋史圣(上)(视频)和第十集:千秋诗圣(下)(视频)(4)重点讲《兵车行》,归纳律诗的解读方法.(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2,教学建议"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是诗歌风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唐诗由此进入另一个相对繁盛的时期.中唐的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开拓与创新是中唐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中唐诗歌以徘徊苦闷,哀怨惆怅,凄凉感伤为基调,气象内敛.其风格或雕琢炼饰,追求丽藻与远韵的统一;或崇俗尚质,追求浅切尽露的平易之风;或崇奇尚怪,追求"笔补造化"的人工之美.本专题选取了这一时期的六首诗歌.教师在进行单篇作品的鉴赏教学时应注意结合诗人的总体风格来把握.(1)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是一首寓意深刻的怀古诗,但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有限,理解这种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诗人所处时代的政治格局以及传统的大一统思想来对诗歌进行恰当的解读.(2)中唐诗人的身份有所不同,他们不仅是诗人,也是政治家,在改革中遭贬诗歌的创新求变:平易(白居易),奇怪(韩愈)可以设立一个小专题:贬谪诗专题。

2018年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2018年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内容赏析】这首诗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杜甫在成都所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兵车行》[常识·速览][识作者]诗圣——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言、七言古体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言、七言律诗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方面的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探背景]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

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的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

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课堂巩固训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 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 都草堂时。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 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 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 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 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鉴赏艺术手法
• 1、开头四句写景有什么特 点?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 由近及远,远近结合,描绘了一幅 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阔立体的月夜 画面,创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 寂的江边夜境。寓情于景,乐景写
哀情,用雄浑、阔大的意境,反衬
诗人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悲怆心
境。
• 2、诗歌运用了什么抒情方 式?请加以分析。
• 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 顿挫折(间歇﹑转折);从结构上看, 顿挫往往表现在起承转合处,表现为 纡徐(从容缓慢的样子)斗健(峭拔刚健), 交互为用,按理循脉,或起或伏,有 情有景,相间相融。 • 顿挫,就是指其诗语言、 韵律曲折有 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 其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
诗歌题为“旅夜 书怀”,想一想,诗 中那几句写“旅夜”, 那几句“抒怀”?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杜甫
写“旅夜”。
(侧重写景)
“抒怀”。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兵车行》课堂实录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兵车行》课堂实录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兵车行》课前出示伊拉克儿童受难的照片和阿富汗塔立班儿童军手持步枪的照片。

(此是小刘上课常规武器,有一定的杀伤力)此举让烦躁的课堂迅速的安定下来,学生严肃认真的阅读照片,此刻小刘感到小刘的心与孩子们的心在一起跳动,感动着,澎湃着,沉思着。

师:同学们,你们注视的目光告诉我,你们的心灵被震撼了,你们具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善良的心灵。

这些照片从儿童的眼光来感受战争。

战争给人带来的是一双双呆滞失神的眼睛,是一阵阵捶胸顿足的呼喊,是一团团疾驶飞扬的尘土,还有一堆堆荒郊野外的白骨。

任何一位闪耀人道主义光芒的作家无不痛恨战争,渴望和平。

诗圣杜甫的一首《兵车行》,伴随着隆隆兵车,嘶嘶战马,驶过了几个世纪,永远定格在历史的画廊上,矛头直指穷兵黩武的最高统治者,这是对历史最透彻的拷问。

让我们再次走进难忘的岁月,听老艺术家焦晃的朗诵《兵车行》。

(时间两分三十秒)师:听了老艺术家的朗诵,大家不妨谈一谈你的体会,谁先说?生(1):水平相当高,实在高,(声笑)师:高在何方?生(1):我好象觉得不是焦晃在朗诵,(生笑)是杜甫在朗诵,把老杜的忧愤之情表现出来了。

师:朗诵的境界是把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无感情的叫朗读,有感情的叫朗诵。

朗读就是读懂作品,读出自己。

还有吗?生(2):我认为他的朗读,不,朗诵体现了杜诗的特点。

师:什么特点?生(2):沉郁顿挫,感情上深沉,感情上浓郁。

有点咬牙切齿的味道。

(生笑)师:你的知识面太广了,沉郁顿挫确是杜诗的风格,这可不是地球人全知道的,(生笑)所谓沉郁者,就是情感深沉浓郁忧愤蕴籍。

比如《登高》中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生(全部):百年多病独登台师:作客登台,已有游子思乡之意,加上万里漂泊,百年多病,则孤零悲苦之情便得到更进一层的描写。

秋风萧瑟,已令人触景生哀,更何况又值垂暮之年抱病登台呢这就是所谓这种层层递进的顿挫笔法,弟子们懂否?(生笑)深厚的感情,来自丰富的生活,诗歌一开篇我们所见的是怎样一幅送别图,弟子们,你们会用哪些词语来修饰?生(3):凄惨生(4):悲伤,伤感生(5)断肠师:断肠这个词有夸张手法,不错。

高中语文专题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客至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new)

高中语文专题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客至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new)

客至一、诗人名片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的十一年到成都后,杜甫靠朋友帮助,在城西建了一座草堂。

后靠好友严武表荐担任了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这一时期,生活相对安定。

后因蜀中大乱,杜甫又带着全家老小,登上一条小船,向东漂泊至夔州,住了两年。

这两年是杜甫创作的第二次高峰.到57岁那年,终于乘舟出三峡,在湖北、湖南一带的水路上漂泊。

59岁,在湖南末阳附近客死旅舟。

杜甫艰难漂泊的一生,在这里得到一个凄凉的结束.二、诗词故事杜甫的“仁”心杜甫住在夔州期间,居住的屋前有几棵枣树.一到秋天,树上沉甸甸的都是枣子.邻居是个年老无儿无食的寡妇,时常跑到杜甫屋前打些枣子充饥,杜甫非常同情她,不但不加以干涉,有时还帮助她多打些枣,让她能多吃一些。

后来,杜甫把茅屋让给从外地来的一吴姓亲戚,自己搬走了。

不料,这个亲戚刚住进去,就在屋前插上一道篱笆,禁止寡妇打枣。

杜甫听说后,心里很难受,当即写了一首七律诗《又呈吴郎》代替书信,送给姓吴的亲戚。

诗写得委婉真挚、动情。

这件事虽小,但小处细处往往更能体现杜甫的“仁”心。

三、文题背景这首诗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

这之前一年,也就是草堂新落成不久,有两位客人先后来看他:一位是旧相识,偶然过访;另一位是专程来访的远道客人.《客至》这首诗题下还有作者的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是老朋友之间偶尔过访,从诗中那些话的亲切、随意的程度来看,也确实非老朋友不能。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错误!。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错误!。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错误!。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错误!。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这是一首洋溢着生活气息的记事诗,表现了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一个“喜”字,揭示了本诗的情感。

二、悟读,诗情画境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翔集.日日拄杖而行,不见半个客至,落红满径不曾扫,万物静观皆自得。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专题导读 杜甫是盛唐诗歌的另一座高峰,被誉 为“诗 圣”。他与 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巨人,世人称 他 们“李杜”。“国家 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动荡的时代大 潮不 仅洗去
了盛唐的繁华,也洗去盛唐文风的锦绣。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的 杜甫,目睹时代的巨变和底层群众无穷无尽的 苦难,在巨大的 悲怆中以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敏感之心,以积 极的入世 精神,紧握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用枯瘦的手去 蘸起 人民墨 汁般浓黑的悲哀”,去直面战乱和社会的 残酷,将 身世之感 和家国之悲融在了自己的笔下,铸成了“三 吏”“三 别”等
二、通假字 耶娘 妻子走相送 .. 三、一词多义
“耶娘”同“爷娘”,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仕 (1)干③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 . 动词,求取 ___________________ ④柏虽大干 名词,树干 如臂 ___________________ .
动词,冲 ①哭声直上干 云霄 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盾牌 ②执干 戚而舞 ___________________ .
暇甚 (2)意②久之,目似瞑,意 . ③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 .
①武皇开边意 未已 .
名词,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神态,神情 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意料,估计 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诉说 ①分明怨恨曲中论 ___________________ . 介词,按照,依照 ②论 世之事,因为之备 ___________________ . (7)论 动词,议论,评论 ③先帝在时,每与臣论 此事 ___________________ . 动词,判罪 ④其群医或窃馈,辄捕论 之 ___________________ .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课件 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1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课件 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1

-12-
兵车行 旅夜书怀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4.积名句 (1)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2)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3)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4)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5)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6)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7)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①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
4
客至
杜甫 之美。 ②赏析本课严谨的结构特点。
-3-
兵车行 旅夜书怀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掌握学习方法
1.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感受其思想情怀。 2.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杜甫诗歌的代表作品。注释从不同方面帮我 们扫除了理解障碍,有助于我们理解每首诗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倾向。 3.准确理解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4.准确把握每首诗主要的艺术特点。
名著文章、官休老病
书怀
直抒胸臆(愤懑之情)
自比沙鸥
-19-
兵车行 旅夜书怀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兵车行》的艺术特色
《兵车行》是杜诗名篇,为历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 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艺术 上也很突出。
-13-
兵车行 旅夜书怀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兵车行》 1.本诗开篇是如何描写悲惨的送别场面的?在这首诗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从视觉、听觉等角度,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 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揭露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的“开 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为后文的倾诉作渲染铺垫。 2.试分析“耶娘妻子走相送”中“走”字的艺术效果。 提示:“走”是“跑”的意思,刻画出亲人突然被抓去当兵,又急促押送出征, 亲属们追奔呼号,一刹那的生死离别,是何等仓促,何等悲愤,寄寓了诗人浓 厚的感情。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演练+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演练+Word版含解析.doc

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尘埃.(āi)陇.亩(lǒnɡ)干.云霄(ɡàn)B.危樯.(qiánɡ) 朔.漠(shuò) 旧醅.(pēi)C.青冢.(zhǒnɡ) 省.识(xǐnɡ) 幽栖.(qī)D.盘飧.(sūn) 地僻.(pì) 粗粝.(lì)解析:选A。

“干”读ɡān。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皇开边意未已..未已:不停B.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申:陈述,述说C.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无边的大漠D.漫劳..车马驻江干漫劳:空劳解析:选C。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在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耶娘妻子..走相送B.画图省识春风..面C.名岂文章..著D.幽栖地僻经过..少解析:选C。

A项,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B项,古义:青春;今义:春天的风。

D项,古义:过访,来访;今义:通过、经历。

4.请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哭声直上干云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被驱不异犬与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新鬼烦冤旧鬼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夸张(2)顶针(3)比喻(4)互文(5)比喻(6)对偶5.名句默写。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检测:专题四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检测:专题四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Word版含解析

专题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樯.(qiánɡ)萧.萧(xiāo)辚.辚(lín)B.省.识(xǐnɡ) 干.云霄(ɡān) 沙鸥.(ōu)C.青冢.(zǒnɡ) 盘飧.(sūn) 戍.守(shù)D.旧醅.(pēi) 万壑.(hè) 金樽.(zūn)答案 C解析“冢”应读zhǒnɡ。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兵车行.行:出发B.武皇开边意未已.已:停止C.独留青冢.向黄昏冢:坟墓D.信.知生男恶信:确实答案 A解析“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后为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句例句:武皇开边意未已.()A.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B.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C.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答案 D解析都作“停止”讲。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耶娘妻子..走相送B.行人..弓箭各在腰C.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D.归来头白还戍边..答案 D解析A项为“妻子儿女”;B项为“士兵”;C项为“华山以东”。

5.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武皇开边意未已B.归来头白还戍边C.古来白骨无人收D.禾生陇亩无东西答案 D解析“陇”通“垄”。

6.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B.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C.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D.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答案 B解析B项为夸张,其余为顶真。

7.下面是关于杜甫的上联,请以李白为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江畔孤舟,途中瘦马,沉郁顿挫,尽显诗圣品格(下联)示例:①花间美酒,醉后狂歌,豪放飘逸,才是谪仙本色②天上明月,杯中美酒,豪放飘逸,更露谪仙风骨8.根据具体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诗句。

随便翻阅杜诗,都可以读出大把大把的泪水来:杜甫为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而哭,“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为百姓颠沛流离、家破人亡而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为国家烽烟四起、兵革不断而哭,“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为英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为壮士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而哭,“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他的泪水是滔滔雄波滚滚岩浆,一滴滴都是沥血大爱,一声声都是冲霄大恨,不哭则已,一哭,往往成为虎吼龙吟,感天动地的绝唱!杜甫哭父老乡亲艰难苦恨,哭山河破碎,国家分裂,哭英雄志士抱负成空……惟独不哭自己,他心中装着祖国和人民,他忘记了个人的生死安危。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精品教案_3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精品教案_3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教学案第周第课时年月日总计课时数课题《兵车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写作背景,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2 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3 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学习重点了解写作背景,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学习难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教学过程引导自学明确学习内容,设计自学提纲,提出学习要求补充1 结合注释,朗读全篇。

(1)标注生字词读音。

(2)标注并解释重要字词的用法和意义。

2 尝试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1)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诗人从哪三个方面来展开叙事描写的?(3)准确体会诗人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自学检测设计检测练习补充1背景: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

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不幸。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于仲通讨南诏,大败于泸南。

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

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再击南诏。

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这段历史记载,可以当做对这首诗的说明来读。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

21.读准字音仕途( ) 辚辚( )干云霄( )啾啾( )荆杞( )()陇亩( )3.古今异义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4 整体感知:写作思路出征送别车、马、行人——不见咸阳桥耶、娘、妻、子——走相送揭示原因少年去从军头白仍戍边战争后果田园荒芜租税无着落生男恶,生女好战争惨状哭声直上干云宵武皇开边意未已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合作释疑质疑探究,突破重、难点补充三听读、诵读点拨:(1) 把握情感基调: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而产生无尽的怨愤,这是全诗的基调。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精品教案_1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精品教案_1

《兵车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2、体会和学习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感受高尚悲悯情怀,珍惜和维护和平社会。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一个伟大的灵魂都是痛苦的”,而“诗圣”杜甫的灵魂无疑是一千多年前最伟大而痛苦的灵魂。

当个人的理想支离破碎、生活颠沛流离之时,诗人把忧虑的目光投注到民生的疾苦、社会的衰落、国家的动荡。

他用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苦难,因此,自唐以来,杜甫的诗被公认为“诗史”。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代表作——《兵车行》。

二、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1、理解和掌握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2、体会和学习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感受高尚悲悯情怀,珍惜和维护和平社会。

三、走进作者文学常识检测关于作者字,世称、、等,其自号,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乃父杜闲。

我国唐代最伟大的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

代表作:“ 三吏”、“三别”。

“三吏”为:《》、《》、《》;“三别”为:《》、《》、《》。

杜甫35-44岁困守长安十年,代表作有《兵车行》等,日渐衰落腐败的唐朝社会现实,使他变成了忧国忧民的诗人,文风走向现实主义。

四、诵读诗歌学生自读,一生读,正音,停顿五、整体感知1、重点词解释学生回答。

2、提问:本诗在内容上可分为哪两部分?明确:根据提示语,一是亲人为行人送别;二是行人与路人交谈。

六、研读诗歌1、研析1—3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提问:这一段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什么画面?学生回答,师总结:描绘了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惨别图: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

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

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四专题《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昭君出塞而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

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

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二.《咏怀古迹》简介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

第一首写庾信。

诗人一直是赞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

第二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

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

第四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驾崩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胜感慨,将荒凉的景象写得分外有情。

第五首是对诸葛亮更高的评价,艺术感染力极强。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词语。

明确:诗人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

(怨恨)四.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

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专题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整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杜甫与律诗一、律诗简介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超过8句,即10句或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每首的二、三两联(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偶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

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二、杜甫与律诗杜甫与李白,都是伟大的诗人,但又都是个性迥然不同的伟大诗人。

表现在诗体上,李白喜欢自由、少束缚的歌行体,而杜甫则喜欢格律严谨、章法严密的律诗,尤其是七律。

可以说,杜甫在这方面的成就,是古代诗人所难以企及的,对中国的诗歌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杜甫以前,七律多用于宫廷应制唱和,这类诗内容贫乏,其语言也平缓无力,佳作也不多。

到了杜甫,不但在声律上把七律推向成熟,更主要的是充分发展了这一诗歌形式所蕴涵的可能性。

七律同五律一样,是固定的诗型。

但杜甫将它用于比五律稍大的篇幅,使之能包含相当大的容量;在语言节奏方面,虽然七律每句只比五律多二字,但经过杜甫的精心调节,却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化。

于是,七律成为一种既工丽严整,又开阖动荡,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的诗型。

三、如何鉴赏律诗近年来,高考所选择的诗体有以绝句为主转向律诗的倾向。

如果对律诗的结构、修辞、音律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把握,形成较为理性的认识,对应付高考大有禆益。

那么如何去鉴赏律诗呢?1.掌握结构特点著名文史专家施蛰存先生对律诗结构总结说:“(律诗由四联组成)中间两联是律诗的主体,但这是艺术创作上的主体,而不是思想内容的主要部分。

一首律诗的第一联和第四联连接起来,就可以表达出全诗的思想,加上中间两联,也不会给思想内容增加什么。

”施先生的话告诉我们:判断律诗的思想内容时,可先略去中间两联,直接把第一联和第四联连接起来读,就可以基本上得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了。

2.注意用典律诗用典,一般出现在中间两联,有时出现在尾联,出现在首联的时候极少。

如果是怀古诗,则用典是它主要的修辞手段。

若对仗的一联诗句,上联用典,下联也会用典。

这两个典故要么意义相同,要么意义相反。

那么,只要了解其中一个典故的意义,即使另外一个不知道,也可以类推而知了。

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最具特征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并为历来评论者所公认的——“沉郁顿挫”。

所谓沉郁,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

所谓沉,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所谓郁,主要是就情感的浓郁而言。

所谓顿挫,从字面上看,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从结构上看,顿挫往往表现在起承转合处,它表现为纡徐斗健,交互为用,按理循脉,或起或伏,有情有景,相间相融。

沉郁和顿挫是不可分割的。

沉郁凭借顿挫,顿挫服从沉郁。

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杜甫极善于运用反复、重叠、对比、衬托等手段,使沉郁之情巧妙地寓于跌宕有致、徐疾相间的顿挫中。

本专题前三首诗均能体现杜诗的这一风格,尤其是《兵车行》,应该是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典范作品。

沉郁,表现在诗中满腔郁愤的悲痛之情上。

顿挫,则表现在句法和用韵上(具体内容见《兵车行》“诵读,整体感知”部分)。

杜诗沉郁顿挫诗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杜甫诗歌所要表达的人生情感非常强烈,而同时这种情感又受到理性的节制。

古诗的形象一、理论讲解本专题诗歌《兵车行》和《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从形象落笔,通过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兵车行》塑造了一个“行人”的形象,通过行人的语言,点出了千万征夫戍卒的相同或相似的遭遇。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通过王昭君的形象来抒发自己的胸怀。

把握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鉴赏阅读诗歌,“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在高考中多有涉及,它要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画中的人物形象和自然界的物象,把握形象的典型性,把握物象的个性特征。

在高考中,从把握形象方面考查,设题常常为人物的动作、心情、见闻、品质、追求等,有时会加上人物身份类别的判断;物象的特征,物象蕴涵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

也有的和其他考点交叉考查,设题常常为塑造形象的方法、技巧、语言特色及对该形象的评价等。

关于古代诗歌的形象,下面作一具体拓展分析。

(一)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形象”分类1.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或称为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

前者如《旅夜书怀》中的无依无托,漂泊不定的杜甫形象。

后者如《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的王昭君形象。

2.蕴涵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

如《旅夜书怀》中的“沙鸥”形象,韦应物《闻雁》中的“雁”的形象。

(二)诗歌中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刻画。

人物形象多着重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

如《兵车行》中“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这样一个细节不仅揭示了役夫敢怒不敢言的痛苦心情,而且也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

2.烘托。

如《兵车行》的开头、中间、结尾分别描绘的凄惨送别场面、凄凉荒野场景、阴森战场白骨画面,有利地烘托出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揭发出“开边”政策的罪恶。

3.对比衬托。

如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本是借咏秋日之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但诗人却先写它春日的情景。

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的零落憔悴。

4.比兴手法。

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全词巧妙沿袭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思妇怀远之情的深长和凝重。

下片直述思远恨别的情怀,并点明思妇怀远的时间(月明)、情状(倚)和地点(楼)。

5.抒情方式。

抒情主人公可以直抒胸臆,如杜甫的《旅夜书怀》;可以情景交融,如杜甫的《客至》;可以寓情于事,如杜甫的《兵车行》。

二、真题剖析(2013·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

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

词作上片前两句描写了词人的容貌形象,后两句则表现了词人的品质。

这位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俨然正怒目睁睁地睥睨环宇;一副面带“病”容又颧骨凸起的奇特形状,一个“怪”字写出了他容貌奇特的整体特征。

其中,“发短”暗对清朝的“长辫”,是极有胆识的艺术展现。

而他的心态却仿佛终南山石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

三、技法规律正确把握形象鉴赏的步骤方法:(一)人物形象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分析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要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

2.分析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

3.要分析出人物形象的情感、思想。

(二)物象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分析诗中描写叙述了物象的哪些方面,要关注描写用语及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字眼。

2.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进行理性的有关人的品质或理想的深层分析。

3.要分析出诗中具体景物的象征意义及内涵。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笔墨,描画出一幅深山雪夜借宿图。

首句“日暮苍山远”勾画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

答案勾画了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表现了旅人的劳顿孤寂。

(2)尾句“风雪夜归人”中的“人”,有人理解为客人,有人理解为主人,你怎样理解?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①“人”理解为客人。

这一句描写了一个人奔波于荒山之中,冒着夜雪投宿的形象。

句中一个“归”字写出了客人有如归家的亲切感。

(言之成理即可)②“人”理解为主人。

整首诗前两句写“我”投宿之前的事,后两句写投宿之后的事,尾句应是“我”在深夜中、卧榻上听到主人在院内的动静。

(言之成理即可)1.政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政治忧患来自于入世精神,一个超脱世情的人,自然不会“杞人无事忧天倾”。

杜甫的政治忧患,源于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源于“再使风俗淳”的理想。

杜甫面临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

一切不合理的现状,都进入了他忧患的视野。

而国家民族的衰微,则是他忧患的核心。

杜甫的政治忧患反映了一种社会良知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但杜甫敏锐的感受和准确的预见因多种原因并没有得到执政者的重视。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谒先主庙》),就是这种忧愤心理的生动写照。

应用指南该材料可应用于“忧患意识”、“社会良知”、“责任”、“遭受冷遇”等话题作文中。

以天下为己任的杜甫,怀着“再使风俗淳”的理想,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国家民族的衰微,自然成为他忧患的核心。

他的忧患反映了他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虽因多种原因并没有得到执政者的重用,但仍是入世者的楷模。

2.关注民生的杜甫杜甫热爱人民,关心民众生活,为他们的不幸而忧心忡忡。

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乏关心民生的诗人,那些伟大的或优秀的诗人们,常常都表现出对人民的关心和热爱之情。

但是,像杜甫这样,从身受感同而引发的对人民苦难的深切了解和关心的却并不多见。

应用指南该材料可应用于“关心民生”、“理解”、“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等话题作文中。

杜甫博大的胸怀,关注的是社稷苍生。

茅屋秋风,念的是天下寒士;锦水春月,盼的是战乱尽平。

会飘的石头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反馈回来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把石头挖空”,张瑞敏摇摇头;有人说“把它放在木板上”,张瑞敏说“没有木板”;有人说“石头是假的”,张先生强调“石头是真的”……终于有人站起来回答“速度!”张瑞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正确!《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族,至于漂石者,势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