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最新经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教案
经济法(第十一章反不正当竞争法)
02
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规 制
虚假宣传行为
虚假宣传行为的定义
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 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行为的构成要件
包括行为的主体是广告主、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行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其商品 或服务做虚假广告;行为的受害者是用户和消费者。
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责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对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作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 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商业贿赂行为
01
商业贿赂行为的定义
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
者个人的行为。
02 03
强制性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规范,具有 普遍的约束力。
补充性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 规范和制约,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惩罚性
对于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 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宗旨和原则
立法宗旨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低价倾销行为
低价倾销行为的定义
指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 商品的行为。
低价倾销行为的构成要件
包括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经营者实施了低价销售的行为; 经营者低价销售行为的目的是排挤竞争对手,以便独占市 场。
低价倾销行为的法律责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 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可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 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经济法教案——不正当竞争行为
简案:【课题】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的含义;2、掌握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两种不正当竞争的种类,并能运用它处理实际问题。
3、使学生养成运用法律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经营者进行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的不正当竞争形式。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知识进行案情分析与处理。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
对本部分内容结合使用举例讲授法、分析法、学生练习等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想】本节课为新授课,“新”的原因在于:学生仅有最初的法律知识与意识,对此教师要进行一定讲解与分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讲解,目的在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简化本节课的重难点部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法律为武器,为建立和谐社会作出一份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二、新授及课堂练习(约42分钟)(一)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1、有奖销售:指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附带性地向购买者提供物品、金钱或者其他经济上的利益的行为。
2、包括两奖励所有购买者的附赠式有奖销售种奖励奖励部分购买者的抽奖式有奖销售3、《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三种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特别注意第一种: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的有奖销售第二种: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第三种: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的。
4、教师分析讲解,多媒体演示:不下当有奖销售的种类、实质与危害实质:是商业欺诈行为危害:①、损害了消费者利益②、破坏了公认的商业道德③、错误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巨奖销售)、促使企业不以质量为重,粗制滥造低成本商品供应社会,破坏商业企业的公平竞争秩序(推销质次价高商品)5、【课堂应用】:举案例说明……案例:分析……学生分析案情……学生独立思考,多媒体演示:案情:……(二)、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1.表现形式、危害性行为主体:是经营者方式:捏造、散布虚假事实受损害主体:竞争对手2、诋毁竞争对手最主要表现形式:(2种)①.利用召开产品或新闻发布会、声明性公告以及发给用户的公开信等形式,制造、散布有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的虚假事实。
项目三 认识反不正当竞争法教案
项目三认识反不当竞争法教案[教学内容]任务3.1认识反不正当竞争情境导入久负盛名的“3Q大战”久负盛名的“3Q大战”其实是一款软件引发的拉锯战。
2010年2月,腾讯推出“QQ医生”,与360安全卫士形成竞争。
同年10月29日,奇虎360推出“扣扣保镖”直接剑指QQ,要对其实施包括清垃圾和去广告在内的系列“净身”动作。
此后11月3日晚,腾讯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登录QQ,要求用户“二选一”,导致大量用户被迫删除360软件。
由于QQ和360各有数亿用户,这两家重量级的公司之间的战争,被称为“3Q大战”。
在“3Q大战”不断升温之后,工信部开始介入,向奇虎和腾讯提出严厉批评。
不久后,腾讯公司恢复兼容360软件,两公司分别向用户致歉。
但两家公司的大战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转战法院。
2011年4月,腾讯诉奇虎不正当竞争纠纷,北京朝阳法院一审判决,判令奇虎公司赔偿40万元。
请思考:腾讯公司起诉奇虎360不正当竞争,主要事实理由是什么?活动3.1.1 认识反不正当竞争一、反不正当竞争概述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于1993年9月2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自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及基本原则1. 立法目的(1)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该法的直接目的;(2)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是该法直接目的的必然延伸;(3)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该法的根本目的。
2. 立法的基本原则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公平、平等、诚实信用、遵守商业道德以及不得滥用竞争权利等原则。
活动3.1.2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章列举规定了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中四种属于限制竞争行为,另外七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分述如下:一. 限制竞争行为1. 限购排挤行为限购排挤行为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司法考试辅导《经济法》第一章第二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法律教育网 法律精英的成长基地 司法考试辅导《经济法》第一章第二节讲义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竞争法知识结构图
一、限制竞争行为(略)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
(一)混淆行为(欺骗性交易)
【法条】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基础知识】
欺骗性交易行为又称假冒或混淆行为,它是指经营者在其经营活动中以虚假不实的方式或手段来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损害其他经营者及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是指未经商标所有权人的许可而擅自使用其注册商标的行为,既侵犯了商标所有人的商标专用权,同时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构成侵权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竞合。
2.与知名商品相混淆的行为。
最新经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教案汇总
2011年经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教案专题九反不正当竞争法【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立法宗旨和概况2、掌握四种假冒仿冒行为二、能力目标1、能够辨别不正当竞争行为2、能够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维护经营者合法竞争利益角度,处理不正当竞争纠纷引起的法律事务3、能够运用所学民事诉讼程序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法规,代表作为经营者的原告或被告,完成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的诉讼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不正当竞争行为;2、难点:如何判别某种行为是否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教学设计】以案例讲授为主,引导学生理解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开展讨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课外实训为辅,使学生能够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知识,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处理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
【教学内容】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咱们理解了目前在咱们国家存在的市场主体——企业,现在这有这样一个厂家,大家来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事?案例导入某洗衣粉生产厂家,同时利用当地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大肆宣传,并在广告中声称:“本厂利用新的生产技术和新的生产设备研发生产了新一代洗衣粉,去污力强,无污染,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其他普通的洗衣粉含有大量的磷等化学成分,使用过多会导致老年痴呆。
”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一:如何看待该厂的做法?学生讨论[该厂明显是诋毁其他洗衣粉生产厂家,作为消费者可能因为该厂的这则广告而不去选择其他品牌的洗衣粉,专选该厂家生产的。
那么,同行(生产其他品牌的洗衣粉厂家)的洗衣粉销售会不会受到影响?答案是肯定的。
]问题二:再想想,如果这个厂家并没有采用新的生产技术,他的洗衣粉实质上和同类产品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作为同行业竞争者或者是购买该厂洗衣粉的你,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受欺骗。
学生讨论综上所述,这个洗衣粉生产厂家的目的在哪?[是不是相比其它厂家销售的更多一些,赚的的钱多一些?]【结论】作为一个“商人”,不论是从事生产、销售还是服务等领域,进入市场,参与市场,根本目的是不是追求自身财产价值的增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利润最大化?但是,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讲,经营者是唯一的吗?很明显不是。
反不正当竞争法2011教程
2018/11/4
26
四、法律责任
• 基本含义:
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 主要包括三种基本责任形式
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2018/11/4
27
(一)民事责任
• 1、赔偿竞争者的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
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 应承赔偿责任,被侵害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 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债权所获得的利润,并 应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 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第20条)
2018/11/4 11
反不正当竞争法基本含义
• (一)基本含义
– 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 在调整国家在反对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自由 和有效竞争,保护其他竞争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不正当竞争者与消费者、正当竞争者、其他 不正当竞争者以及反正当竞争之间的相互关系。
反不正当竞争法
任课教师:张丽云
2018/11/4
1
教学要求
• 1.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 法》,并通读一遍; • 2.掌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点及其认定的 基本依据; • 3.重点掌握具体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 尤其是商业贿赂、商业秘密等;
2018/11/4
2
教学内容提纲
•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概述
2018/11/4
22
(八)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业声誉的行为
• (第14条)
2018/11/4
23
(九)招标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 基本含义
– “投标者不得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 价。投标者和招标者不得相互勾结,以排挤竞 争对手的公平竞争”。(第15条)
经济法教案——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九章:反不正当竞争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2.理解不正当竞争行为。
3.理解违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
教学重点:1.理解不正当竞争行为;2.理解违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第一节: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一、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和特征(一)不正当竞争的概念P199不正当竞争: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二)不正当竞争的特征(3点)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要搞清两个概念)经营者: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非经营者:→→不是竞争行为的主体,不能成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
某些行为会妨害经营者的正当经营活动,侵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例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权力妨害经营者的正当竞争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正当竞争法对这类行为列入调整范围)特别注意点:“经营”的含义→→→包括“生产”和“流通”两领域的经济活动。
2.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违法行为P200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违法性主要表现→→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违反该法关于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各种具体规定当竞违反该法的原则性规定争行违反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为包括违背了公认的商业道德3.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P200经营者实施不正当竞争行→→通过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得竞争优势为的直接目的其行为侵害的客体→→→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破坏了竞争的公平和正常的市场机制,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P200反不正当竞争法:指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1993年9月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自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它是我国规范经营者的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基本法律。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教案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能够分析反不正当竞争的常见案例及处理原则;3.掌握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内容和法律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反不正当竞争案例分析与处理原则;3.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内容和法律要求。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反不正当竞争的案例,如商家之间的恶意扣押货物、虚假宣传或不正当比较等。
让学生思考这些行为是否违法,以及应如何处理。
2.知识讲解(30分钟)(1)概念和作用讲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概念,即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环境和消费者利益的法律规定。
讲解这项法律的出台是为了防止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健康竞争。
(2)常见案例及处理原则以具体案例为例,分析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处理原则,如查明事实、适用法律等。
然后讨论学生对这些案例的看法,并展示相关司法解释和裁判文书,引导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
3.案例分析与讨论(30分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
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分析这些案例是否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4.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内容和法律要求(30分钟)(1)主要内容讲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对虚假广告的打击、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罚等。
(2)法律要求讲解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市场主体的要求,如禁止商业诋毁、禁止虚假宣传、禁止垄断市场等。
并引导学生思考各类市场主体应如何遵守相关法律,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5.总结与拓展(15分钟)(1)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处理原则等。
(2)拓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最新修订情况,并鼓励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做到警钟长鸣。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讨论质量以及对案例分析的准确性;2.学生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概念和法律要求的理解程度;3.学生对于案例处理原则和法律规定的应用能力。
反不正当竞争法_说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 (1)通过小品表演,把学生 带入特定情景中,展示本课 重点内容,一方面增强学生 自主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 通过任务驱动法,把学生的 角色从“让我学”便成“我 要学”,以自主解决问题来引 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动机,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 内驱力。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 ,共同探讨最佳答案,不但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更 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处理实 务的能力。
习惯也比较差,因此,如何在课堂上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
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次课我将尝试利用表 扬激励、趣味教学等手段将课堂教学动、静结合起来,激
发学生的潜在动力。为此,力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利用
小品表演、热点播报等环节,营造快乐愉悦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真正的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返 回
本课项目:反不正当竞争法
行为,并初步体验作为经济法律工作者的乐趣。
下一页
本课项目: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说教材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知识体系分列三个方面:第一、 基础概念;第二、实际运用;第三、法律责任。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安排2课时作为本节的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本着“由简到难,层层递进”的指导思想。为此,
设计思想
(1)主体式教育,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 在明确本课目的后, 充分调动其个人能动 性,扩散思维。 (2)注意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使每个 小组、每位学生都能 从本课学习中得到能 力的提高。 (3)充分发挥小组 优势,集思广益,共 同探讨,得出实例。
上一页 下一页
,结合实际
生活,以丰 富的生活实 例,理解升 华所学的法 律条文。
明确基本概念:不正当 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七章反不正当竞争法教学教案
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
兰州商学院法学院
• 垄断行为的特点:
• ⒈主体的多样性,经营者、政府及其所属部 门
• ⒉范围的局限性 • 法定专营范围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 • ⒊主要方式是操纵或控制市场 • ⒋结果是限制或妨碍竞争
反不正当竞争法
兰州商学院法学院
• ㈡反垄断法的概念和特征
• 1914年--《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 会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兰州商学院法学院
• ㈣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 联系: • ⒈规制对象相互关联 • ⒉立法形式交叉合并 • ⒊制裁机构趋向一致 • ⒋制裁形式和手段趋向一致 • 区别: • 1、立法目的不同 • 2、两个法律的立法动机不同
• 指国家在限制和反对垄断中所形成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 世界各国反垄断法的特征: • ⒈适用范围广泛 • ⒉立法标准灵活 • ⒊制裁严厉
反不正当竞争法
兰州商学院法学院
• ㈢反垄断法的历史发展
• 加拿大1889年制定的《禁止限制性贸易合并 法》
• 美国的反垄断法体系:
• 1890年--《谢尔曼法》、
兰州商学院法学院
2、法律对竞争的规制
(1)反不正当竞争法:法律保护公平的、 有效的自由竞争,以维护市场经济的活 力和有效运作
(2)反垄断法:法律对妨碍竞争的不正当 竞争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加以禁止
反不正当竞争法
兰州商学院法学院
• ⒉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特点
• ①规范对象具有广泛性 • ②适用主体具有广泛性 • ③法律责任力度大
反不正当竞争法
兰州商学院法学院
四、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
• ㈠经营者的责任
经济法课件5-反不正当竞争法
商业贿赂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给 予回扣、佣金、提成等。
商业贿赂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经 营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消费者的 利益,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是指经营者 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 使用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包括但不限 于:盗窃、胁迫、利诱等手段 获取商业秘密,披露或使用商 业秘密等。
经济法课件5-反不 正当竞争法
目录
•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 不正当竞争行为种类 •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 •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与监管 •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案例分析
01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在反对不正当 竞争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特点
案例三:商业贿赂行为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通过给予财物 或其他好处的方式,影响交易对方的判 断或决策,以获得不正当竞争优势的行 为。
VS
详细描述
某公司在采购过程中,给予对方公司负责 人高额回扣,以获得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 采购条件,这种行为属于商业贿赂行为。
THANK YOU
感谢观看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不仅损害了 被侵犯者的利益,也损害了市 场竞争秩序和公共利益。
低价倾销行为
01
低价倾销行为是指经营者为了排 挤竞争对手或独占市场,以低于 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 的行为。
02
低价倾销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经 营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消费者的 利益,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
有奖销售行为
具有限制竞争、维护公平竞争和保护 消费者权益的作用,其调整对象是不 正当竞争行为,通过制止不正当竞争 行为来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经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经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2. 课时安排:45分钟3. 教学对象:高中阶段学生4.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经济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概念b.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c.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内容2. 教学难点:a. 反不正当竞争法具体条款的理解和应用b.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具体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1. 第一部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概念(5分钟)a. 讲解不正当竞争的定义b. 讲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目的和意义2. 第二部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5分钟)a. 公平竞争原则b. 诚实信用原则c. 保护消费者权益原则3. 第三部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内容(15分钟)a. 混淆行为b. 商业秘密c. 虚假宣传d. 侵犯商业信誉e.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4. 第四部分:反不正当竞争法具体条款的理解和应用(10分钟)a. 讲解具体条款的内容b. 分析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条款的应用5. 第五部分: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5分钟)a. 讲解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b. 强调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重要性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
2. 请学生分析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判断其是否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并说明理由。
3. 思考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阐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个涉及不正当竞争的新闻片段,引发学生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概念,如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
经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教案
经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内容。
(3)了解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责任。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判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意识的认知。
(2)培养学生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不正当竞争的概念与特点2.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背景和意义3.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内容(1)禁止虚假宣传行为(2)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3)禁止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4)禁止诋毁商誉行为4. 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责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正当竞争的概念、特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内容以及法律责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不正当竞争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正当竞争现象,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经济法》相关章节。
2. 案例材料:收集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3. 投影仪、幻灯片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不正当竞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重要性。
2. 讲解不正当竞争的概念与特点,让学生了解不正当竞争的基本情况。
3. 讲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
4. 讨论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责任,让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5. 法律救济与执法(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举报与调查(2)行政处罚的决定与执行(3)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民事诉讼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救济途径和执法措施。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教案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教案不正当竞争法是一种旨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
不正当竞争行为经常发生在商业领域,主要包括虚假宣传、商业诽谤、商业侵权等行为。
为了打击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
在中国,不正当竞争法于1993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
不正当竞争法共有六章,包括总则、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确定不正当竞争责任、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处理、监督和管理以及附则。
其中,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整个法律的核心内容,该章节对一些常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如虚假宣传、商业诽谤、商业抹黑、贿赂行为等。
在不正当竞争法中,对虚假宣传的规定是最为重要的。
虚假宣传是指可能误导市场存在误导性或虚假内容的广告、宣传、商标和标志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有可能损害其他市场主体的利益,还会造成消费者的误导和对市场的不信任。
因此,不正当竞争法对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追究,涉及到商业主体的名誉、信誉和知识产权等。
此外,不正当竞争法还对商业诽谤、商业抹黑、商业侵权等行为进行了规定。
商业诽谤是通过编造、传播不准确的信息或增加商业对手的不良声誉来获得商业利益的行为。
商业抹黑是对竞争对手进行诬陷、攻击或污蔑,以达到排挤竞争对手的目的。
商业侵权则是指用不正当手段侵犯了他人的商业权益,如盗用商业秘密、侵犯商标权等。
不正当竞争法对这些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禁止,为市场主体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法律保护。
此外,不正当竞争法还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法律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造成损害的,被侵权方有权要求赔偿。
赔偿金额根据被侵权方的经济损失、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性质、影响等因素来确定。
同时,不正当竞争法还提供了行政与司法救济的途径,被侵权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诉讼途径。
总体来说,不正当竞争法通过明确禁止和追究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和各方的合法权益。
然而,由于商业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和执行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反不正当竞争法》课程教学大纲
《反不正当竞争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LA3152、课程名称(中文):反不正当竞争法课程名称(英文):Unfair Competition Law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4、先修课程:民法原理、民事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5、面向对象:知识产权法本科6、开课院(系)、教研室:法学院7、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材:《竞争法教程》邵建东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版主要教学参考书:《反不正当竞争案例实录与解析精要》叶必丰、徐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其他主要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关于制止低价倾销行为的规定》、《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反倾销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反补贴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于知识产权法学本科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由竞争法理论和制度(6学时)与各种不正当行为(30学时)两个部分组成组成,是知识产权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知识产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法律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了解竞争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的内容,掌握解决相关法律问题的技术方法,进而提高法学整体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教学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对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括号中的数字为供参考的学时要求)。
第一章竞争法总论(2)1.竞争法的产生及其原因2.竞争法的发展及趋势3.竞争法的主要内容4.竞争法的地位与作用5.我国竞争法的产生与现状要求:理解竞争和竞争法的概念,了解竞争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掌握竞争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内容。
项目三 认识反不正当竞争法教案
项目三认识反不当竞争法教案[教学内容]任务3.1认识反不正当竞争情境导入久负盛名的“3Q大战”久负盛名的“3Q大战”其实是一款软件引发的拉锯战。
2010年2月,腾讯推出“QQ医生”,与360安全卫士形成竞争。
同年10月29日,奇虎360推出“扣扣保镖”直接剑指QQ,要对其实施包括清垃圾和去广告在内的系列“净身”动作。
此后11月3日晚,腾讯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登录QQ,要求用户“二选一”,导致大量用户被迫删除360软件。
由于QQ和360各有数亿用户,这两家重量级的公司之间的战争,被称为“3Q大战”。
在“3Q大战”不断升温之后,工信部开始介入,向奇虎和腾讯提出严厉批评。
不久后,腾讯公司恢复兼容360软件,两公司分别向用户致歉。
但两家公司的大战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转战法院。
2011年4月,腾讯诉奇虎不正当竞争纠纷,北京朝阳法院一审判决,判令奇虎公司赔偿40万元。
请思考:腾讯公司起诉奇虎360不正当竞争,主要事实理由是什么?活动3.1.1 认识反不正当竞争一、反不正当竞争概述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于1993年9月2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自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及基本原则1. 立法目的(1)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该法的直接目的;(2)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是该法直接目的的必然延伸;(3)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该法的根本目的。
2. 立法的基本原则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公平、平等、诚实信用、遵守商业道德以及不得滥用竞争权利等原则。
活动3.1.2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章列举规定了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中四种属于限制竞争行为,另外七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分述如下:一. 限制竞争行为1. 限购排挤行为限购排挤行为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教案
课题序号 1 授课班级三(6)授课时间9.3 授课形式新授课授课章节名称第一章第一节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教学目标1、掌握不正当行为的概念和特征;2、理解不正当竞争的基本原则教学重点不正当竞争的特征教学难点不正当竞争的特征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过程第1节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一、不正当竞争概念及其与相关行为的关系1、不正当竞争行为概念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所谓“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这个术语一般认为出自1883年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该公约规定,凡在工商活动中违反诚实经营的竞争行为即构成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此后,许多西方国家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不正当竞争的内涵,都把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的行为作为不正当竞争概念的核心内容。
为了准确把握不正当竞争的概念,我们应当明确以下几点:第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3款明确规定:“本法所指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盈利性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非经营者不能成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
第二,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
任何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相对于市场中的其他诚实经营者都是不公平的,其应得的商业利益无不因此受到损害。
而每一个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都意味着损害或可能损害其他某一特定经营者的利益,如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侵犯他人商业秘密,都构成对他人合法权利的侵犯。
因此,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利益。
不正当竞争行为除了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之外,还制造市场混乱,破坏竞争的公平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如使商品混淆,引入误解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损害了特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还造成市场失去透明度,其他同业经营者失去客户,消费者无法正确地选择购买商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反不正当竞争法【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立法宗旨和概况2、掌握四种假冒仿冒行为二、能力目标1、能够辨别不正当竞争行为2、能够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维护经营者合法竞争利益角度,处理不正当竞争纠纷引起的法律事务3、能够运用所学民事诉讼程序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法规,代表作为经营者的原告或被告,完成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的诉讼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不正当竞争行为;2、难点:如何判别某种行为是否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教学设计】以案例讲授为主,引导学生理解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开展讨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课外实训为辅,使学生能够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知识,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处理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
【教学内容】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咱们理解了目前在咱们国家存在的市场主体——企业,现在这有这样一个厂家,大家来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事?案例导入某洗衣粉生产厂家,同时利用当地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大肆宣传,并在广告中声称:“本厂利用新的生产技术和新的生产设备研发生产了新一代洗衣粉,去污力强,无污染,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其他普通的洗衣粉含有大量的磷等化学成分,使用过多会导致老年痴呆。
”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一:如何看待该厂的做法?学生讨论[该厂明显是诋毁其他洗衣粉生产厂家,作为消费者可能因为该厂的这则广告而不去选择其他品牌的洗衣粉,专选该厂家生产的。
那么,同行(生产其他品牌的洗衣粉厂家)的洗衣粉销售会不会受到影响?答案是肯定的。
]问题二:再想想,如果这个厂家并没有采用新的生产技术,他的洗衣粉实质上和同类产品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作为同行业竞争者或者是购买该厂洗衣粉的你,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受欺骗。
学生讨论综上所述,这个洗衣粉生产厂家的目的在哪?[是不是相比其它厂家销售的更多一些,赚的的钱多一些?]【结论】作为一个“商人”,不论是从事生产、销售还是服务等领域,进入市场,参与市场,根本目的是不是追求自身财产价值的增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利润最大化?但是,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讲,经营者是唯一的吗?很明显不是。
要达到目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竞争就形成了,好的竞争手段使得商家获得了市场,赚取了利润,差的手段当然造成了销售额下降,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这是市场的自然法则,如果没有竞争,市场就犹如一潭死水。
但是,竞争能不能像上述的洗衣粉生产厂家呢?运用类似的手段进行竞争,会不会损害相关人员的利益?比方说上述洗衣粉厂家的同行业竞争者。
那么,放任自流的话,整个市场会不会发生竞争混乱?问题三: 该洗衣粉厂的行为如何定性?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为了稳定市场竞争秩序,使得竞争在公平原则下依法进行,保障竞争者之间利益以及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制定出台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其他的配套规定予以规制此类秩序。
引出教学内容*立法背景与立法目的*(一)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二)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一)不正当竞争行为概念实施主体主要是经营者提问:在这,同学们要知道此处的“经营者”具体是怎样定义?经营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生产、销售和提供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举例:某制药厂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个体工商户诋毁同行商誉的行为、保险公司联合定价行为。
【案例讨论1】王亮上某市火车前买了一袋跟全聚德包装一模一样的并标明“仝聚德”快餐包装烤鸭,随后王某在火车上拆袋食之,发现味道不对,遂起诉到全聚德公司,全聚德公司发现,此包装的名称是“仝聚德”,很难跟全聚德的名称区别,此外,该“仝聚德”烤鸭的市场价格仅为全聚德烤鸭的1/3。
问: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学生思考[生产“仝聚德”烤鸭的厂家就是咱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第一种行为,“假冒仿冒行为”。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一)假冒仿冒行为(欺骗性交易行为)启发学生思考:上述“仝聚德”案例真正的全聚德公司是不知情的,但是消费者通过购买“仝聚德”的产品而对真正的全聚德烤鸭质量产生质疑,就算细心的消费者发现了是“仝”而不是“全”,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能否得到全聚德产品的全部信息吗?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反而消费者很有可能会把这个产品当成全聚德烤鸭的兄弟产品。
总体来说,不论是对于全聚德公司还是消费者,合法权益都会受到损害。
那么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欺骗性交易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具体的四种行为(法定的):(搭便车行为)(重点理解并掌握)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指伪造或仿造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将伪造或仿造的商标用于自己生产或销售的商品,目的在于混淆真伪,引起消费者的误认、误购。
注意:“相同或近似的商品或服务上”才算是假冒,如果一个是食品,一个是服务行业,商标相同,也不算是假冒商标。
例外:“驰名商标”。
此种行为的目的在哪?(学生考虑)目的:利用对于耳熟能详的商标效应对消费者产生误导、误购,侵害合法商标权利人的权益。
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仝聚德”就是本行为的最典型的例子。
什么是知名商品或服务: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按一定的程度认定的名优产品,或者是某一商品市场占有率高,在某一地区或国内各地享有良好的市场信誉,并为广大消费者所熟悉认可的商品。
什么是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试着让学生举几个例子布置实训资料:真假开心网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审理课堂讨论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使用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1)“质量安全”的认证标志,问学生是否有印象,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标志:国际或国内质量认证机构认证合格后在商品包装上使用的质量标志。
可以试着让学生回忆看以往所见到的商品上都有哪些是认证标志。
(略)(2)名优标志:指经国家或者国际有关组织依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经过对产品内在质量的检验,证明产品质量达到了规定的标准要求,颁发给生产企业的一种荣誉标记的统称。
(3)产地标志:主要考虑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的产地。
课后作业搜集资料,找出现实中一些企业或厂家、商场、超市等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依据所学《反不正当竞争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作出法律分析1、要求:除假冒、仿冒行为之外的其余八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至少一种2、分组完成3、下次课堂讨论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内容: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重点讲解了假冒仿冒行为;2、目的在于理解这些行为,达到见到具体的行为后能够分析是否为其中之一。
(二)商业贿赂1、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购买商品的行为。
2、典型形式——回扣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
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账。
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账。
注意几个词:“账外暗中”、“明示”、“如实入账”、“回扣”、“佣金”、“折扣”。
判别此行为关键就在“是否如实入账”,对象就是“折扣、回扣、佣金”。
一般折扣和佣金都是合法的,只要它们能被如实入账,但是回扣一般都是隐性的,所以,重点还是在回扣。
3、具体表现(1)给付或收受现金的贿赂行为;(2)给付或收受各种各样的费用(促销费、赞助费、广告宣传费、劳务费等)、红包、礼金等贿赂行为;(3)给付或收受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4)给付或收受实物(包括各种高档生活用品、奢侈消费品、工艺品、收藏品等,以及房屋、车辆等大宗商品);(5)以其他形态给付或收受(如减免债务、提供担保、免费娱乐、旅游、考察等财产性利益以及就学、荣誉、特殊待遇等非财产性利益);(6)给予或收受回扣;(7)给予或收受佣金不如实入账,假借佣金之名进行商业贿赂。
【案例分组讨论】商业贿赂案(三)虚假宣传行为1、概念: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
这种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违反公认的商业准则,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案例5】nutrition 是否见过这个单词?如果没见过,那问学生现在电视广告中哪种产品广告打得最离谱?“营养品”,那么学生会举出几个例子。
(课堂小憩)如何记住这个单词?试着读读这个单词:“牛吹神”,是不是广告词宣传的最离谱的意思?2、具体行为:(1)经营者利用广告进行虚假宣传(2)经营者利用其他方法进行虚假宣传如:由合伙人或雇佣的他人冒充顾客进行欺骗性诱导;作引人误解的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张贴、散发、邮寄虚假的产品说明书和其他宣传材料。
注意:此处的“虚假”与欺骗性交易行为中最后一种具体行为中“虚假表示”不要搞混。
两者有区别学生讨论(略)前者又故意宣传的主观意识形态存在,后者没有特意宣传。
【案例6】某啤酒厂在其产品的瓶颈上挂一标签,上印有“获1900年柏林国际啤酒博览会金奖”字样和一个带外文的徽章。
此奖项和徽章均属子虚乌有。
对这一行为应当如何认定?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该行为构成虚假表示行为。
思考:案例1中洗衣粉厂家宣传是否属实?————不是,洗衣粉不可能无害。
(四)侵犯商业秘密1、概念: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特点:保密性、实用性。
分类: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如客户名单、产品价格、销售网络、特效计划等)【案例讨论】化学研究所保密技术纠纷案2、具体行为:四种(五)压价排挤价行为1、概念: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行为。
2、特征:表面:受损失的是销售者自己,与其他经营者无关,消费者因此受益;长远:排挤竞争对手,然后通过独占市场而推行垄断价格;违反竞争规律,是对正常竞争秩序的破坏。
3、不当低价销售的适用例外:以不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为前提【商业自救】(六)诋毁商誉行为1、含义:是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为了竞争的目的,经营者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从而削弱其竞争力的行为。
商誉是社会公众对市场经营主体名誉的综合性积极评价。
它是经营者长期努力追求,刻意创造,并投入一定的金钱、时间及精力才取得的。
良好的商誉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
在经济活动中,最终又通过有形的形式(如销售额、利润)回报它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