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
2013年02月04日 08:22:00 出处:第一财经日报
李克强新型城镇化思路: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中央对城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新一届政府对城镇化高度的新定位还是被广大学者赋予“扩大内需的战略性作用”的意义,并被认为是新一届政府推动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向。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场合对新型城镇化的阐述更引发了学界的城镇化研究热潮。

昨日,一名接近中央决策层的经济学家对记者表示,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而李克强副总理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思路之一就是城镇化。

梳理发现,十七大报告全篇提及城镇化仅有两次,十八大报告中则多达七次。

李克强近一年内更在多个场合以多种形式阐述“城镇化”相关观点达十几次之多。

上述专家认为,李克强副总理的城镇化思路从时间和空间上都紧密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

同时,城镇化在各种重要场合和文件中的密集“亮相”也显示了新一届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

拉动内需的新引擎
随着各种红利的逐步消失,中国经济急于寻找新的增长点。

城镇化的频繁“亮相”被不少经济学者解读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经济主打牌。

事实上,中央对城镇化研究由来已久,并已经过了局部试点。

李克强早在2009年第15期《求是》杂志《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形成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增长面,拓展扩大内需的新空间”。

时至如今,城镇化已经被看作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之一,并被认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载体”之一。

多名专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表示,城镇化之所以被提高到新的高度,首先还在于其在拉动内需方面的巨大作用。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称,中国经济低成本扩张时代的终结、人口红利的递减等多方面趋势不可逆转,长期以投资驱动的增长也不可持续。

迟福林认为,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化为主要载体扩大内需,充分释放城镇化的需求潜力,是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战略重点。

在过去一年多里,李克强数次提及城镇化是我国最大内需潜力之所在,较为重要的两次均以全文刊发的形式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去年2月,《求是》杂志发表李克强的重要文章:《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文章提到,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市场空间大,内需潜力大,对发展具有持久的拉动作用。

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

城镇化不仅可扩大投资,而且能促进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

要在保持投资合理规模的同时,完善政策,改善环境,尤其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有效释放我国巨大的消费潜力。

随后,李克强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明确指出,展望未来,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正式将城镇化定义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外部环境“倒逼”的选择
开篇所述经济学者对本报表示,李克强对城镇化的定位还和高层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有关。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这是对我国发展环境和阶段作出的重大判断。

十八大报告提到,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大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我国发展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

“从某种程度上说,城镇化也是一定形式下的"倒逼"转变。

”上述专家表示。

《行政管理改革》杂志2012年第11期发表的一篇李克强论述城镇化建设的文章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

文章称,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大战略、大问题。

特别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以及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研讨城镇化科学发展的问题,这很有必要,意义重大。

“对外部局势的判断和对内部形势的评估是高层选择将城镇化作为重要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上述学者认为,从结束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来,国家有意淡化GDP理念,经济增长将进一步转向依赖国内消费。

而中国城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规模和潜力,无论在长期性、战略性、时代性上都具有巨大转折意义。

在李克强的思路里,城镇化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关乎世界的问题。

去年11月,李克强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时指出,我们推进城镇化,是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要保证粮食安全,中国的粮食要立足自身,不可能靠世界市场解决,要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加强环保节能,还要深化改革,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等。

“13亿人的现代化和近10亿人的城镇化,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的,中国这条路走好了,不仅造福中国人民,对世界也是贡献。

”李克强说道。

推动发展的“润滑剂”
李克强所倡导的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各方面改革和进步的“润滑剂”。

2012年4月,李克强发表在《求是》杂志上的文章指出,推进城镇化,要努力在改革攻坚中破解深层次矛盾。

围绕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户籍和社会管理、资源支撑和生态环保等问题。

目前,我国在土地、户籍、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弊端,“二元结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上述学者认为,城镇化与人口、财政、区域经济、农村建设等都有密切关系,在城镇化这一主题的串联下,有利于推动中国全方位的改革和进步。

其中,最受关注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领域的改革必然走在前端。

他同时认为,李克强思路里城镇化的“润滑”作用绝不止于此,还在于对中国经济更大层面的调动和推进,城镇化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之一。

对此,李克强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曾提到,要实现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的目标,必须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是发展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重要基础,是发展的根基;城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能够一举托两头,有利于促进工农和城乡协调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城乡居民收入。

在李克强的“新型城镇化”字典里,“人”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上述专家认为,新型城镇化之“新”在于强调了人本和可持续,
1月15日,李克强在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

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

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第一财经日报)
新型城镇化“新”在何处
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新型城镇化中的“新”,首先是历史阶段的“新”,不同的历史阶段城镇化有不同的表现。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新型工业化阶段,具体来讲,如果说前几年是通过脱贫致富实现城镇化,现在则是要通过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镇化,这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在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实现城镇化,这是阶段的“新”。

第二是理念的“新”,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有很多推动因素,有很多理念指导城镇化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镇化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城镇化的中心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同时要实现产业的发展,要让人在城镇中更好地生产生活,要让少年、中青年和老年等各类人群都能在城镇中找到生存空间。

第三个“新”,是指当前的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产业变迁的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不仅传统产业要发展,而且新兴产业也要发展,特别是要融入信息化的因素。

产业变迁过程中会创造出很多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我们需要以更大的创新,去寻找城镇化的科学发展道路。

让县域经济未来实现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实现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符合中国国情以及各县的县情,处理好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关系。

中国为什么会产生城镇化?老百姓为什么要到城里来?无非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生产方式改变了,城里有更好的工作可以做;第二是因为城里的生活比农村的好,这两个原因促使农民要进城。

但这两个方面有可能脱节,因为城里面的生活好,进了城,但是没有产业,也就没有就业机会。

要解决这两方面脱节的问题,必须实现产城融合。

(东方早报)
城镇化主题向纵深演绎两主线掘金概念股
A股这轮行情起源于新型城镇化的预期。

新型城镇化主要体现于"新",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基建。

比如,有分析认为,连接中心城镇的城际以及城市轨道交通重点将取代以往的高速铁路的建设重点。

2020年我国将有近50多个城市发展轨道交通,总投资超过2万亿人民币。

机构分析,明年随着包括北京、西安等城市在内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陆续开工,市场对盾构机的需求将进入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期,此外,轨道交通建设还将带动土石方机械、桩工机械、起重机械等产品的全面发展。

个股方面,一方面看好建工机械,相关公司如宁波建工(601789)、华菱星马(600375)、冀东装备(000856)、达刚路机(300103)等。

另一方面,看好轨道交通系统领域的众合机电(000925)、利源铝业(002501)、银江股份(300020)、鼎汉技术(300011)等;地铁密集开通,后期规划量大,利好开尔新材(300234);同时,引水工程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推荐龙泉股份(002671)、青龙管业(002457)。

目前,国务院和各地政府纷纷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计划,发展智慧城市已成为"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发展的重头戏,工信部制订的与智慧城市相关的规划也多达十多个。

智慧城市建设大背景下的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电子政务三大子行业可能会成为未来产生高成长的行业摇篮,一、安防监控领域,将直接受益于智慧城市建设,比如说中威电子(300270)、旱威视等。

二、智能交通领域的龙头品种,比如说皖通科技(002331)、银江股份等个股。

三、智能建筑板块,达华智能(002512)等个股。

此外,新一轮城镇化,有必要改革户籍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吸纳更多的消费群体,这种变革会给中国带来非常大的消费活力;第二个基础是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土地私有化,海南省的试点重点就是城乡一体化和商讨土地私有化,还地于民,藏富于民,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一直困扰我们国民的养老和住房问题,单靠这么点收入和积蓄怎么支付未来的养老和高价住
房,怎么让老百姓放心大胆地花钱享受,要改变无钱消费、不敢消费的怪圈,不能只靠提高社会最低工资水平和提高个税起征点,要让8亿农民变得更加安定,就要解决土地所有权问题,这样才能释放团结稳定和消费意识。

土地所有权归农民,那中国农民会变得很富有,这样城镇集约化居住才能才能产生巨大消费集群,才能产生更多就业机会,这样会让过去多数处于较低阶层的农民工为代表的基层平民富有率提升,才能理顺让百姓农民享受政策红利,激发平民化消费热情,这就会成为我们前面讲的未来5-10年长期平民化的消费基础。

可能除了大家都认为的房地产和家电以外,可能比较领先受益的就是汽车板块和家居装璜板块,同时另外一个受益的就是交通物流,这对于各个城市之间的相互连接就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工属于典型的生命周期消费行为,子女的教育、养老和医疗是该群体最大的消费支出,也是其长时间加大储蓄、不敢消费的深层次原因。

伴随深度城镇化带来的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收入分配以及政府投入增加,农民工未来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的消费支出将持续增长。

光大证券(601788)认为,新型城镇化中消费的崛起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消费下沉;其二是消费升级。

其中,最受益于消费下沉的是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的中低端消费,最受益于消费升级的则是服务类(影视、医药保健、餐饮旅游等),比如华谊兄弟(300027)、东阿阿胶(000423)、天士力(600535)、丽江旅游(002033)等。

(证券市场红周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