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高中政治_第一框_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
1.高中政治_第一框_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篇:1.高中政治_第一框_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商品、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纸币;理解: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和纸币。
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善于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商品;纸币【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纸币和货币的区别【教学方法】启发与谈话相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火爆车展场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神奇的货币的神秘面纱吧!(二)新课教学】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到农贸市场购买粮食、蔬菜、水果,到超市购买油、盐、酱、醋、服装、鞋帽、文化用品,这些需要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
提问:(1)刚才提到的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2)母亲亲手为你编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为什么?结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学生探讨:1.在国内市场上能买到汽车的人民币为什么在非洲的原始部落里却租不到小船?(引导:物物交换,不需要美元。
)2.一位精明的商人打算在这个不接受人民币的原始部落开发旅游业,你认为他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总结: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课后思考):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二、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做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个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高中政治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2)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
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商品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货币流通规律;教学难点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及货币的本质
老师归纳点评:对各小组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多肯定、鼓励,并强调货币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区别,归纳货币流通规律,区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分小组共同讨论问题,人人参与,有疑惑举手问老师,并积极举手抢答。一方面对本组代表发言进行补充,加一方面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做好补充的准备
PPT展示
合作探究二
老师布置P5《重点难点探究》(二)(三)中的问题,要求同上。
快速完成练习并同桌对比答案、进行讨论
第四层级
课堂总结
反思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P6《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
完成并理解掌握《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进行反思
PPT展示
板书设计
课后巩固
布置学生完成《固学案》P1~2(必做1、3、4、7、8、9、10题,其余选做)
教师准备:1.《导学案》第一课第1课时、《固学案》第一课第1课时。
2.准备金属货币、不同的纸币的实物。
学生准备:利用课余时间通读课文,把握关键词或理出知识框架。完成《导学案》P3《知识体系梳理》部分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
学习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运用
情境导入
老师引入新课
旁白:请同学们看看你身上和你周围,除了用钱买来的东西,我们还剩下什么?(教师展示100元的人民币)这就非常奇怪了,一张薄薄的纸片,竟然能购买各种商品,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高中政治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版: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一
时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7.9
节次
1-1-1
主备人
易玉文
复备人
课题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目标
1、理解商品、货币的相关知识。
2、通过学生自己参与的经济生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商品货币观念、国家观念、关注国家大事的意识。
重点
货币的本质以及基本职能
难点
货币的本质以及基本职能
三、新课讲授
环节一:走进商品
展示各类商品图片,提出问题:这些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人们为什么要购买商品?牛奶等商品有何共性?
设计意图:通过系列问题,提高思维能力,理解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环节二:认识货币
1、提出诱导问题: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它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如果不是,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多媒体展示货币产生的基本阶段。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学以致用。
加强巩固。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株潭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单第课时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理解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相关知识。
2、展示日常生活中货币扮演的不同角色,探究货币的职能。
设计意图:通过鲜活的日常生活案例,(里约奥运纪念币、世行贷款、华为)学习货币的职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3、展示纸币产生的历史沿革,津巴布韦等纸币贬值的事实,揭示纸币的含义、优点、通货膨胀等内容。通过人民币加入SDR的案例,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果,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地位的不断提升,增强国家自豪感。
设计意图:运用生活事实,贴近学生,更容易理解纸币的产生过程和滥发纸币的危害,也通过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的重大成就感受到祖国日益强大。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因此,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货币的神秘面纱。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组古今中外货币的图片,引发他们对货币起源和发展历程的好奇心。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货币分别来自哪个时期和国家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问题驱动:提出一系列与货币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会有货币的出现?”“货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等,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货币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1.知识点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货币起源、发展、基本概念、供求关系、货币政策等知识点。
2.知识体系构建: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货币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功能,理解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货币的基本概念,如货币的内涵、货币的种类、货币的计量单位等。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 案
5、到商店买来一个蛋糕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朋友。
(有用)大家买东西一般会考虑哪些因素呢?(价格合理、质量好等)所有这些因素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物美价廉。这就涉及到商品的基本属性,得出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简单介绍即可。)
情境2
【组织学生表演】
结论3: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结论4:商品所有者能否顺利卖出商品,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生存竞争。
情景6
【剖析案例】
探究交子的奥秘──探究纸币的产生和本质
多媒体播放:交子的发行和使用过程
对应问题六:
1.从交子的产生过程来看,它为什么能够购买商品?
2.由私人发行交子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讲解有关一般等价物的知识。
情境3
【图片展示】
1、展示牛羊、贝壳、布匹等一般等价物的图片
2、展示金银的图片
对应问题三:
1、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哪些?
2、为什么最后固定到了金银上呢?
由此引出金银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优点(学生看书后回答)及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情境4
【情景展示】
请三位同学扮演顾客,一位同学扮演卖衣服的人。
3.比较交子与金属货币,明确纸币的优点。
(1)引导学生得出:交子能够用来购买商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凭借纸币可以随时兑换货币,在这里纸币作为货币的象征、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一种货币符号。
(2)得出:私人发行不能保证兑换,信誉缺乏保证。所以后来纸币就改为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懂得劳动创造价值,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高中政治《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商品的定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货币定义理解: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含义及优缺点纸币的发行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反对金钱万能论,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教学重难点】重点: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2、货币的本质,两个基本职能难点:1、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2、通货膨胀问题【教学课时:】2课时【学法指导:】1、1、依据导学案进行知识导学、梳理、勾划课本,进行标注,合作思考讨论回答探究问题2、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整理,以便课上集体、突破。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商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有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两个基本属性,其中商品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__________ 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交换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货币的产生过程:货币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有一个过程。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 ,其次是以_________为媒介的交换,再后来是金银因其自身的优点和特点而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
3、货币的含义、本质:货币是___________________ ,其本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货币的职能(1)货币的职能是 _________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就具有和 _________ 两种基本,另外,它还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其它职能。
高中政治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能力目标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2.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发行3.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纸币和货币4.教学策略本框题是经济生活模块的基础,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探究互动,学会质疑,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所学的理论,在探究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课前通过分组合作,自主学习。
课上合作探究,通过案例、辩论赛、比较,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生疑和寻找答案,自主地生成知识。
5.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讨论,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的东西都是从市场上用钱买回来的,为什么小小的一张纸片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货币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另外,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货币?(持怎样的金钱观)在接下来学习中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地解答。
探究点一、货币的本质1探究:商品及其属性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多东西都是从市场上用钱买回来的,这些东西我们称为“商品”①我们知道的哪些东西属于商品?②这些东西的共同特征是什么?③用小麦换的西瓜,算不算商品?④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来交换?理解商品的定义: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用于交换是目的,可以是交换前,也可以使交换中,但交换后退出流通领域,不再用于交换就不再是商品了。
交换必须是国家法律许可的。
劳动产品,可以是劳动制造,也可以说劳动采集。
总结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前提)B、必须用于交换(关键)讨论:农民种的菜、毒品、人体器官、假冒伪劣、偷盗抢劫来的物品,是不是商品?理解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11: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货币的作用。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情景]菜市场上叫卖声一片……种类很多,不断有人来问价,老翁需要不断回答,白菜5毛一斤,西红色6毛一斤…最后不耐烦了,干脆写上标价牌,于是顾客自己看就不用多问了。
(1)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没有(2)货币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尺度)(3)5毛一斤表示的是什么?表明商品的价格1.货币职能的含义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P5图片展示:单车、电话、彩电和电脑的标价问题:含有单位的数量表现的是什么?价格体现了货币的那种职能?价值尺度(1)价值尺度A.含义B.价格C.观念中的货币P6图片展示卖布换钱去买棉花问题:货币执行什么职能?(2)流通手段A.含义B.商品流通的含义及公式C.现实的货币课本P6探究二:“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是卖的阶段,“货币——商品”是买的阶段,卖不出去,就没有买回来的实力。
卖不出去的商品达到一定的程度,商品所有者就会破产倒闭,因此,人们把卖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一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这就意味着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够卖出去。
这是市场的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要有诚信意识,靠产品质量和服务在竞赛中获胜,否则必被淘汰(例如三鹿集团)。
3.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探究:纸币为什么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图片展示各国纸币:人民币,美元,欧元,英镑,港币(三)纸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1.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 1.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商品的含义,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理解货币的本质,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2、能力目标: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憎恶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增强法治意识。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教学难点:货币的基本职能二、预习导学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2、货币的产生其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二)货币的职能1、基本职能 :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2. 其他职能 : 如支付手段手段、贮藏手段手段、世界货币。
(三)纸币(1)纸币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如香港,澳门)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2)纸币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磨损。
(3)纸币发行量的限度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国家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一)导入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可以说,没有金钱,我们的生活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为什么货币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它是怎么产生和演变的?其本质是什么?又有哪些职能?我们应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一目:货币的本质二)合作探究一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高中政治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标要求】1、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2、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内容分析】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
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剖析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引出了纸币及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
而货币与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讲货币就不能不涉及商品,因此本框还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理解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从现象入手,体验商品交换的简单过程,理解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及本质的理性认识,使其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感受生活现象,使学生懂得制贩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为树立科学的金钱观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发行规律和正确对待金钱【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纸币的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教学方法】1.教法:学案导学法;情境教学法。
创设教学情境和学案,引导学生体验和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高中政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知识理解】1.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一个是交换,一个是劳动产品,二者必须同时具备。
2.判断某种商品是否是商品的方法(1)定义法。
即看物品是否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否是劳动产品;二是否是用于交换。
二者缺一不可(2)属性法。
是否同时具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物品不是商品。
(3)领域法。
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
如离开流通领域的礼品就不是商品,待售产品是商品。
3.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商品应该具有的使用价值。
4.商品可以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
5.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价值区别含义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联系统一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个物品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价值,因而不可能成为商品;一个物品如果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也不可能成为商品。
对立性买者和卖者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解决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商品顺利通过交换。
6.价值是商品独有的,所以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所以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判断】1.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2.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大,则价值一定大。
()5.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6.使用价值越好,越有利于商品生产者顺利实现价值。
()7、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试题演练】1、据统计,2014年大年初一这天,全国个人用户发送的短信量已超过25亿条。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案.
1.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主干知识的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回归书本寻找答案,培养学生阅读书本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师生对话感悟经济道理,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通过巧举实例,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货币》师:说起货币大家都很熟悉,经常会与之接触,请学生举例。
师:为什么我们口袋里的一张张花花的纸片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它到底从何而来,有哪些传奇的经历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看一看货币的前世今生。
【讲授新课】(一)追根溯源探究货币本质展示幻灯片,一学生梦中穿越回到原始社会。
借助梦境提出问题:在原始社会中人们怎样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生:交换劳动)可以用哪些东西交换,并追问这些东西的共同点是什么?教师提问并归纳:首先这些商品都是生产出来的,都是要人们耗费一定的劳动生产出来的。
其次生产出来这些物品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为了卖出去,为了交换。
因此结合起来商品的概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不是为了交换,不是商品。
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这两个属性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再通过幻灯片展示商品交换中出现的困难,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也就是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别人的劳动产品相交换。
处于原始社会的王某某同学开始能够顺利的用羊换得斧头。
但随着商品种类增多,在进行物物交换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比如我牵着一只到市场上,想换回一些劳动工具,市场上有我想要的商品,可是别人不要我的羊;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双方恰好都需对方的商品,这就限制了交换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1单元第1课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副本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商品的含义,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懂得从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理解货币的本质,理解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了解价格的含义,知道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理解纸币的优点,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认识商品、货币、货币的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联系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等角度,辨析应当如何对待金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职能,纸币及其流通教学难点:纸币的发行规律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手段:投影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对学生升入高中表示祝贺,简单介绍高中政治要学习的教材情况。
任何人的生活都不能离开衣食住行这些方面,生存必须的东西要靠生产,生产出的东西要进行分配和交换,然后人们进行消费,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经济是个大问题,而我们研究的起点却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
同学们喜欢逛商场或超市吗?走进超市我们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只有要足够的人民币,我们就能买到我们喜欢和需要的东西。
这一生活体验包含了三个重要概念:商品、货币和纸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三个重要概念。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拿出下发的导学案,带着“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
师:我们经常说,商品琳琅满目,那么究竟什么是商品呢?投影出示有关图片(见课件)学生讨论回答(略)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物品都是商品,作为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也就是说是人类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同时,这些劳动产品生产出来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为了交换,这个交换既指的是正在用于交换,也指的是待交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
第一课第1课时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商品的含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2)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懂得货币的本质;(3)知道货币具有五种职能,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4)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微课学习
第二层级
合作探究一
老师布置P4《重点难点探究》(一)中的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最后再要求小组展示,小组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在座位上口头表达、在黑板上板书、写在卡片上通过多媒体展示。其间,老师要在全班走动,观察各组学生的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学生讨论结束后可以通过举手的方式看哪个小组最快,点最快的小组回答问题,针对答案要求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或其他小组补充。
2.能力目标:(1)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2)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2)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
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商品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货币流通规律;教学难点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及货币的本质
老师归纳点评: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但无权规定的纸币的购买力
同上
拓展应用
要求全班同学思考P5《思维拓展应用》中的练习,并进行提问,注意提问时不要局限于少数学生,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给所有人机会
学生独立完成,积极举手发言,倾听其他同学的答案和老师的点评
第三层级
课内巩固
布置学生完成P5~P6《基础智能检测》和《全新视角拓展》中的练习,根据时间进行提问和讲解
快速完成练习并同桌对比答案、进行讨论
第四层级
课堂总结
反思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P6《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
完成并理解掌握《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进行反思
PPT展示
板பைடு நூலகம்设计
课后巩固
布置学生完成《固学案》P1~2(必做1、3、4、7、8、9、10题,其余选做)
老师通过提问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思考货币的作用,从而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PPT:生活中人们购物的图片
第一层级
环节一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本课内容。
2.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手填写P3《知识体系梳理》中的内容。
3.在教室走动观察学生阅读课文、填写内容的情况
阅读课文,通过自学,填写《知识体系梳理》中的空白处
环节二
老师提出《导学案》P4《基础学习交流》中的问题: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区别有哪些?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有哪些区别?纸币与货币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有哪些区别与联系?要求学生同桌讨论,点同学回答问题并进行点拨、归纳
根据P4《基础学习交流》中的问题阅读教材,同桌互学,完成问题,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老师归纳点评:对各小组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多肯定、鼓励,并强调货币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区别,归纳货币流通规律,区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分小组共同讨论问题,人人参与,有疑惑举手问老师,并积极举手抢答。一方面对本组代表发言进行补充,加一方面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做好补充的准备
PPT展示
合作探究二
老师布置P5《重点难点探究》(二)(三)中的问题,要求同上。
通过黑板或投影仪逐一呈现问题和答案
环节三
针对《导学案》P4边栏中的《误区提示》,“ 1.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2.纸币具有价值”,提醒学生注意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与货币的区别与联系,并询问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有没有疑问
同桌讨论误区提示中的问题,针对不同意见进行思想的碰撞,最后达成共识
教学方法
1.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情景教学法、实物展示法和讨论法。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理解商品、货币的产生及本质;通过讨论法让学生明确纸币与货币的不同。关于纸币的发行规律的教学,可选取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加强理解。用图表比较法让学生掌握使用价值与价值、货币与纸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之间的关系。
2.运用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知识与生活的交融。
教师准备:1.《导学案》第一课第1课时、《固学案》第一课第1课时。
2.准备金属货币、不同的纸币的实物。
学生准备:利用课余时间通读课文,把握关键词或理出知识框架。完成《导学案》P3《知识体系梳理》部分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设计
学习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运用
情境导入
老师引入新课
旁白:请同学们看看你身上和你周围,除了用钱买来的东西,我们还剩下什么?(教师展示100元的人民币)这就非常奇怪了,一张薄薄的纸片,竟然能购买各种商品,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3.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并形成知识的过程。从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模拟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