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的研究
农村土地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土地现状调查报告农村土地现状调查报告一、引言农村土地是中国农村经济的基础,也是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为了了解当前农村土地的现状,本文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二、农村土地利用状况1. 农田面积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土地利用主要以农田为主,占据了绝大部分土地面积。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人口的流失,农田面积逐渐减少,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
2. 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土地利用的一个重要现象。
调查显示,由于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或经济压力,许多农民选择将土地流转给他人进行经营。
这种流转形式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给农村土地的管理和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3. 农村宅基地利用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的住房和生活场所,也是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发现,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宅基地利用不当的现象,如滥用宅基地建设别墅等。
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也破坏了农村环境的平衡。
三、农村土地保护与管理1. 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村土地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较好,农民的权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存在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
2. 农村土地整治农村土地整治是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农田质量的重要手段。
调查发现,农村土地整治在一些地方得到了较好的推进,通过整治,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能力。
然而,也有一些地方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土地整治工作进展缓慢,需要加大投入和支持。
四、农村土地利用的问题与挑战1. 土地资源浪费调查发现,由于农村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和管理不到位,存在着一定的土地资源浪费问题。
例如,一些地方存在农田荒芜、宅基地滥用等现象,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2. 农村土地污染农村土地污染是当前农村土地利用的一个重要问题。
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农民的健康。
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
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市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摘要)一、铜陵市土地资源情况及利用现状铜陵地域面积小,境内多丘陵,耕地后备资源非常匮乏。
与大建设、大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相比,土地供给严重不足。
一是人均土地资源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全国人均土地约10.5亩、拥有耕地1.4亩。
而我市人均拥有土地2.25亩,人均耕地不足0.6 亩。
二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大。
2006年至2010年期间,铜陵城市化率从48.7%提高到63%。
同期,铜陵年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达到20%,特别是近年来新上项目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比例大幅提高。
三是人均占有建设用地水平较高。
城郊及农村建设用地分散,存在较多的“空心村”现象。
四是工业用地集约化程度近年有所提高但仍低于较发达地区。
2010年,我市开发区平均投资强度约110万元/亩,产出效益为150万元/亩。
同期,合肥经开区和高新区的投资强度为200-250万元,芜湖开发区的投资强度为150-180万元。
五是土地闲置或低效利用现象仍比较普遍。
从区域上看,主要分布在铜胥以东,泰山大道以西等区域;其余分布在大桥经济开发区“大通工贸园”及铜陵县金桥工业园;从项目类型上看,闲置土地主要涉及纺织、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子材料等产业,特别是一些一次性申请用地500亩以上的大型项目闲置土地较多;从时间上看,主要是在2007年工业用地招拍挂和控制指标制度未实施前形成的。
二、近期我市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所做的探索一是实行“三集中”,即工业向工业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原则上不在工业园区外,审批单独选址新建工业项目。
全面推行人口向城区集中的做法,集中建造安置住宅小区。
截止2010年,全市共选址19宗土地,用地面积约110.9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近2万户。
初步测算,此举可减少新增建设用地3600亩,节地效果显著。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篇一)为全面了解近年来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分析土地流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4月中旬,根据政协腾冲市委员会**年工作计划,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农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深入到界头、固东、曲石、腾越、清水等5个乡镇,以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我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
截止**年3月,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8.7万亩,占承包耕地合同总面积66.7万亩的13%。
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创意农业。
从土地流转的期限看:10年以下的29985.1亩,占34.5%;10年以上的57014.9亩,占65.5%。
从土地流转的形式看:转包8574亩,出租60568亩,互换6606亩,转让3952亩,股份合作6691亩,其他形式609亩。
从土地流转方向看:流入企业41209亩,占47.3 %;流入合作社2487.5亩,占2.9 %;流入大户22416亩,占25.8 %;流入家庭农场10261亩,占11.8%;农户间流转10626.5亩,占12.2 %。
从土地流转规模看:流转面积在100亩以下的经营户1677户21150亩;100亩以上的87户65850亩。
其中:100—499亩66户,500—999亩8户,1000—9999亩10户,10000亩以上3户38475亩。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各自特色的流转示范典型。
主要模式有:“公平模式”:曲石镇公平社区以党总支为引领,将一家一户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农户以土地入社,合作社再以水田每年每亩500市斤、旱地每年每亩436市斤的稻谷将11300亩土地流转给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以发展银杏采叶林、南方红豆杉采叶林种植,同时发展林下生态鸡、生态肉牛养殖、林下中药材种植,打造现代高标准农林业旅游观光示范园。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及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及问题研究的引言部分中,研究背景是本研究的重要起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土地流转市场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增加,还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及问题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土地资源碎片化、土地流转主体差异、缺乏流转标准化与规范化以及土地流转市场监管不力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发掘问题根源并提出解决对策,推动土地流转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是我国农村改革中的重要环节,而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和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及问题,对于全面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有助于认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
了解土地流转市场的供给情况,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好地指导和管理农村土地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深入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问题可以帮助解决农村土地资源碎片化、流转主体差异、缺乏流转标准化与规范化以及土地流转市场监管不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针对性的问题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进步。
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及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正文2.1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领域的重要问题,其供给现状涉及多方面因素。
国内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
国内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概述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国内外在土地利用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进展,旨在促进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本文将对国内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国内土地利用研究现状1. 研究对象与范围:国内土地利用研究涉及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规模、土地利用格局等方面。
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农业用地、城市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
同时,研究范围也涵盖了不同地域的土地利用情况,如西部开发区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国内土地利用研究内容广泛,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土地利用评估与监测、土地利用决策支持等。
同时,研究方法也多样化,包括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空间计量模型的构建等。
3. 研究成果与应用:国内土地利用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研究成果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模式分析、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评估等。
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为土地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国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1. 研究对象与范围:国外土地利用研究关注的对象涉及到全球范围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业用地、城市用地、林地利用等。
同时,研究范围也覆盖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
2. 研究内容与方法:国外土地利用研究内容多样,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土地管理模式、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研究方法也多样化,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经济学模型等。
3. 研究成果与应用:国外土地利用研究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成果涵盖了土地利用的空间模式、土地管理政策的效果评估等。
这些成果为全球土地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支持。
三、挑战与发展方向1. 数据质量与时空尺度:土地利用研究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支持,但目前数据质量和时空尺度的局限性仍然存在。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研究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出租、承包、入股等方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其他经营主体或个人的行为。
这一现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涉及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改善、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等方面。
本文将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和问题,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1.政策支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土地流转的政策,例如《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办法》等。
这些政策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土地流转途径,也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2.流转规模扩大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规模逐渐扩大。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一半的农村家庭参与了土地流转,流转面积达到了数亿亩。
流转主体包括了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土地经纪人等多种形式,流转用途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业观光等多个领域。
3.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提高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提高了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大规模的农田流转使得规模化经营成为可能,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1.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引入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
一些地方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了农业科技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推动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2.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土地流转为农民提供了新增收入来源,通过出租、承包土地获得租金或分红等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助于缓解农村贫困问题。
3.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华北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调查
华北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调查【摘要】本文主要调查了华北农村土地流转问题,通过对流转土地的现状、影响、问题、原因和对策的分析,揭示了当前华北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土地流转已经在华北地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受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等。
在对问题和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包括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扶持政策等。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未来发展的建议,希望通过对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华北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华北农村、土地流转、调查、现状、影响、问题、原因、对策、分析、建议、发展、农村土地1. 引言1.1 背景介绍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一种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调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华北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希望可以为解决华北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华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华北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现状,分析土地流转对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探讨土地流转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可行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土地流转的调查和研究,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生活水平。
也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土地流转问题的认识,引起社会的重视,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和实施,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福祉。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华北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为相关部门和农民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土地流转问题的解决,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不断改善。
乡村振兴中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乡村振兴中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土地资源利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振兴中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分析其现状、存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然而,当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城乡土地利用差异明显。
相比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土地条件更为复杂,使用效率相对较低。
其次,土地资源使用权分配不均。
一些地方的土地资源被个别人或团体非法占有,导致资源浪费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此外,农民对土地资源利用的认识相对滞后,缺乏创新意识和科学管理方法。
二、土地利用挑战乡村振兴中土地资源利用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首先,土地资源日益稀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被大量消耗和破坏。
其次,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较低。
农村地区少数土地被充分利用,大量土地闲置或未充分利用,导致资源浪费。
此外,农村土地利用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措施为了解决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策略。
首先,加强土地整治和管理。
要对土地资源进行规范化管理,清理非法占用土地,并加强土地使用权的保护和监管。
其次,加大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的力度。
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整合和规划,推动土地利用的科学化和智能化。
此外,加强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土地资源的流转提供便利。
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土地资源利用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农村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首先,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依赖。
其次,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特色农业的发展。
此外,要注重农业农村产业链的构建,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提高附加值。
五、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首先,要推动农村土地多元化利用。
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可以不仅仅用于农业生产,还可以用于旅游业发展、生态农业和农村居民的休闲娱乐等。
2020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3篇
2020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3篇【篇一】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农村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健,涉及面广,政策性强。
但就单纯的土地管理而言,无外乎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个方面。
我基层所地处山区农村,辖区地面大,人口分布广。
由于长期工作在农村,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调查了解到农村土地的管理仍有较多的问题存在。
一、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1)农用地管理问题目前,我国实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广大农村现存的'农用地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按照土地下户时农户、人口的分配土地订立承包合同,明确30年不变的。
这一做法给以后的工作留下了许多弊病。
一是长期的人口增减,即使是原有农产不变,各户耕地的多寡已明显凸现,二是随着移民并村,新增人口入户易,种地难;三是原有的小自然村,人口迁徙已尽,耕地悉数撂荒;四是离迁居地较近的户,一户种着多户的地,粗放经营,广种薄收;五是大村少数农户由于人减地多,或是耕种不了,或是看重眼前利益,进行私下租种,甚至转让建房等。
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2)建设用地管理问题建设用地问题,主要涉及到农民宅基地问题和乡镇村建设用地问题以及部分国家建设用地问题。
农民宅基地问题主要表现是:一户两宅甚至一户多宅,村中旧房空占土地有增无减,村外新宅蚕食农田与日俱增;乡镇村建设占地问题,尤以公盖占地和乡村养殖园区建设占地为主,乡镇自恃政府有权,村委认为集体是主,致使乡镇村建设用地想占就占;部分国家用地更是新建设该批批、该占占,旧用地(如撤乡并镇后的原各乡政府、地税、医院、兽医站等单位)想租就租,想卖就卖。
这些问题的存在和继续,一是由于少数地方干部尤其是少数乡村干部对土地法规的不学习不理解,二是由于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局限,不敢自把嘴巴。
由此形成了乡镇、村、户非法赢利多多,国家土地资源流失严重。
上述问题的存在,在地广人稀山区农村干部乃至极少数县、乡镇干部看来没什么大文章可作,可作为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者,却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欠发达地区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为例
有效率为 91.29%. 其中转入户 24 份,转出户 27 份。由
基础上, 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在访谈当地知情
于当地农户生计与土地流转相似性高,虽然样本数较
人(如驻村工作队、村支书、村长、在读大学生等)的基
少,但能如实反映该地农户生计状况与土地流转情
础上,依据农户的主要生计方式、主要收入来源和劳
变量;农户社会资本方面,选取家庭成员公务任职情
耕地面积、耕地地形条件、耕地距离市区距离和耕地
况、社会关系 2 个变量。所选取变量的统计特征见
灌溉条件 4 个变量;农户拥有的物质生产条件,选取
表 2。
表2
变量定义及统计描述
变量名称
代码
变量类型
变量说明
均值
方差
转入
y1
虚拟变量
1=有土地转入行为,0=没有土地转入行为
98km,南北长 110km,面积 8848km2。南木林县地处横
亘西藏高原中部的岗底斯山脉东段,南北两侧山峦起
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本文从土地流转和农
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等
因素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
(1)受访农户生计基
本情况,包括户主的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农户人
伏,县域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度在 3790~4952m 之间,
由最初的禁止流转发展到逐渐认可和鼓励流转[2]。
切相关[9]。一些学者关注了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土
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完善了承包地“三权分
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朱兰兰等认为农户生计
*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三权分置’背景下西藏农地经营权流转研究”
(18BJY005);西藏自治区高等
关于我县农业用地使用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我县农业用地使用情况的调研与思考土地是农业农村发展最重要、最具潜力的稀缺资源,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充分开发利用农村发展用地资源,破解耕地保护与建设占用耕地之间的矛盾,对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一)农村发展用地基本情况农村发展用地包括四类:一是以耕地、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设施农用地为主的生产用地;二是以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和农村道路为主的生活用地;三是以林地、湿地为主的国土生态空间;四是以草地及其他可复垦土地为主的耕地后备资源。
我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我县四类农村发展用地总面积148464.23公顷,占总面积的97.25%。
其中,国土生态空间占比最大(72.93%),生活用地占比最小(3.37%),以耕地为主的生产用地占比为17.28%,人均耕地1.78亩。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的产业地位相对减弱,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相对发达地区,形成农村人口发展性流动趋势。
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乡村发展用地相对剩余与城镇建设用地紧张两个问题并存,建设占用耕地情况加剧,耕地保护压力进一步增大。
(二)工作开展情况为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我县立足农村发展用地资源,用好用活占补平衡、增减挂钩、进出平衡等政策,通过土地整治复垦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拓宽补充耕地资源,积极化解发展中耕地保护与建设占用耕地这一矛盾。
1.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为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资源使用的现状,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时间:XX年8月9日——15日调查人员:×××调查地点:××××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调查内容:土地资源使用状况一、××村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及特点××村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村庄,人口712人,拥有土地面积近850亩,其中耕地面积641亩,林地约50亩,建设用地159亩。
经调查,××村的土地使用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耕地面积少,地少人多该村耕地共分三等,分别为一等、二等、三等,各类土地都比例如下图所示。
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人,且三等地占了近1/4的比例,良田面积偏少,再加上一些不当经营状况,住房挤占耕地,使耕地面积越发紧张。
单位:亩地块多,单块面积小,缺乏集约性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但地块较多,平均每户耕地多于5块,这就使得单块耕地面积太小,不适合农机的推广使用,集约性差,严重束缚了劳动力。
二、存在的问题耕地使用不规范情况较多目前,由于我国实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广大农村现存的农用地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按照土地下户时农户、人口的分配土地订立承包合同,明确30年不变的。
农村土地流转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农村土地流转的国内外研究综述本文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况下,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行为。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流转的概念、模式、机制和政策等方面,而国外研究则更多地土地流转的效率、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等方面。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同时,农村土地流转也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探讨未来研究趋势,以期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国内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流转的概念和模式:国内学者对土地流转的定义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况下,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行为。
同时,他们还对土地流转的模式进行了分类,如出租、转包、转让等。
土地流转的机制和政策:国内学者还对土地流转的机制和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
同时,他们还对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土地流转与社会保障:部分学者土地流转对农民社会保障的影响,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措施解决土地流转后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包括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
国外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与国内有所不同,他们更多地以下几个方面:土地流转的效率:国外学者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土地流转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土地流转的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法律制度、市场机制等因素密切相关。
他们认为,一个高效的土地流转市场可以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及问题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是指农村产权主体之间通过租赁、承包、买卖等方式进行土地资源的交易活动。
在我国,土地流转市场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土地闲置和农业劳动力短缺。
而土地供给方面,农村家庭经营性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导致土地流转的需求较大。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够透明,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土地流转交易参与者往往不能全面了解市场供给情况。
供给方面,农村土地资源分散,供应主体多为散户,土地质量差异大,这使得买方难以准确评估土地价值。
需求方面,很多农户对土地经营方式、政策规定等不够了解,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加剧。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
由于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主体多样化,交易方式多样化,并且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善,导致市场交易行为缺乏规范性和标准性。
这给土地流转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一定的风险,对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带来一定的困难。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面临环境保护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流转会对土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对农业土地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可能导致土地生产能力降低、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
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方面,应该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的监管。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加强土地流转市场供需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政府应加强对土地供给状况的调查和监测,及时发布土地资源供给信息,促进供需双方信息的全面对接。
可以建立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信息平台,提供各类土地流转信息,提高交易参与者的信息获取能力。
农户分化对农地经营行为的影响研究
农户分化对农地经营行为的影响研究作者:王瑶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7期[摘要]利用辽宁省所调研的农户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研究农户分化对土地经营规模和土地投入行为的影响。
研究表明,农户分化对农地经营行为有显著影响;利润型农户农地经营规模大于生计型农户;利润型农户在资金、生产资料、人力、机械化程度的投入上高于生计型农户。
据此,针对不同类型农户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对生计型农户,减少其务农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积极性;对利润型农户,加强技术支持,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关键词]农户分化;土地经营规模;土地投入行为[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外部社会经济条件的变迁,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升级,农户作为农业生产决策的最基本主体单位,为了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经营行为、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也随之调整,使得我国农民阶层在农业经营管理中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并出现了社会分化,不再是单一的同质性群体。
而农户分化必然影响农户行为,不同类型的农户行为表现不同,土地投入差异显著。
因此,深刻剖析农户分化对土地投入行为的影响对于切实有效地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经营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2 数据来源本文所采用的辽宁省农户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5年在沈阳苏家屯和丹东东港所进行的围绕“农地流转与农地规模经营”的实地调研。
调研采取面对面问答形式,问卷涉及范围较广,包括土地承包情况、土地投入产出情况、土地经营规模情况、家庭劳动力就业及收入情况、家庭消费性支出情况等方面。
后经过审核、筛选、提取,共确定符合本研究的农户样本398户。
3 农户分化情况对于农户分化问题的研究,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分化类型。
一般而言,将农户分化分为两种,一是由于家庭成员职业分化而引起的不同兼业程度的差异,称之为水平分化,用离农率加以量化;二是因土地经营规模不同而形成的经济分化,称为垂直分化,用恩格尔系数衡量。
本研究中,综合考虑农户的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将其分为生计型农户和利润型农户。
当前农村土地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未来农村土地利用将更加注重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林业、畜牧 业、渔业等产业的协同发展。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在农村土地利用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发 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农村地区开始注重 生态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 程得到实施。
对未来农村土地利用的展望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未来农村土地利用将更加注重资源配置的优化,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加强土地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规范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需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包括土地流 转制度、土地征收制度等。
完善土地权益保障机制
加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民的土地权利,防止非法侵害农民土 地权益。
建立健全土地征收补偿机制
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确保被征收土地的农民得到合理补偿。
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
规范农村宅基地的申请、审批和使用,保障农民的住房需求。
05
结论
总结调查结果
农村土地利用类型多样
当前农村土地利用情况调查 报告
汇报人: 2024-01-09
目录
• 引言 •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 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 农村土地利用政策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调查背景
农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资源,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土地利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进行深入调查和 研究。
流转效益
土地流转效益逐渐提高, 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 来源。
土地利用效率
农业用地效率
农业用地利用效率较高,但存在部分低效利用 现象。
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决策行为研究
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决策行为研究农业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而农户决策行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阐述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决策行为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供参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也在不断变化。
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市场风险等。
因此,研究农户决策行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影响,有助于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农户决策行为是农户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做出的重要选择,包括种植品种、面积、销售方式等方面。
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户决策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需求、政府政策、生产成本等。
同时,农户决策行为也会对农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如农户对某种作物的选择可能会影响该作物的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
因此,研究农户决策行为对于优化农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农户决策行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我们采用了实证分析方法,对某地区农户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户在决策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
然而,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对新兴作物的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部分新兴作物的生产规模过大,市场竞争激烈。
部分农户缺乏对政府政策的了解,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效果。
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政策的了解程度。
同时,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户进行农业生产,避免盲目跟风。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培训。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应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经营管理培训,提高农户的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意识。
加强市场信息服务。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帮助农户了解市场动态,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关于农村耕地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耕地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农村耕地利用情况调查报告一、背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耕地利用情况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了解农村耕地利用情况,我们对其中一农村地区进行了调查,并制作了这份调查报告。
二、调查目的1.了解农村耕地的利用情况,包括耕地数量、面积和利用率。
2.分析耕地利用率的影响因素。
三、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了100个农户作为调查对象。
问卷内容包括耕地的数量和面积,耕地的利用方式以及耕地利用率影响因素的评估。
四、调查结果1.耕地数量和面积:根据调查结果,平均每个农户拥有耕地面积为2亩,耕地数量为4块。
2.耕地利用方式:(1)蔬菜种植:占据了调查地区耕地利用的80%。
蔬菜种植既可满足农户自给自足的需求,又可提供市场销售收入。
(3)其他利用方式:包括林果种植、养殖等,占据了调查地区耕地利用的5%。
3.耕地利用率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平均耕地利用率为60%。
影响耕地利用率的主要因素包括:(1)人力资源不足:由于农业劳动力的外流,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较为匮乏,导致部分耕地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2)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由于技术设备滞后,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低,耕地利用效率较低。
(3)缺乏专业知识支持:由于农户普遍缺乏农业专业知识,导致部分耕地利用方式不科学、不合理。
(4)不合理的土地规划和管理:部分地区存在土地规划不合理、管理不当等问题,导致耕地利用率下降。
五、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减少劳动力外流对耕地利用的影响。
2.推广农机购置和农机合作社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为农户提供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方法,提高耕地利用率。
4.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耕地利用率。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农村耕地利用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及其调控研究
农 户土地撂 荒行 为 、土 地 流 转 行 为 、 土地 生 态行 为 的现 况 ,发 现 农 户 土 地利 用行 为 可 分 为使 用权 选择 、 利 用 目标 选择 和利 用过 程 选择 三 个 方 面 ,形 成 自给 的 小农 经 济行 为、 日益 凸显 的 市场 经 济行 为 、逐 渐 多 元 化行 为及 追 求效 益 最大化 行 为 四个 过程 。从 国 家、地 方及 乡镇 层 面提 出农 户 土 地 利 用行 为调 控 机 制 建 议 ,及 制 定农 户 土地利 用行 为 手册 、发 展 农 村 集体 经 济 组 织 、 完善 农 村 集体 土地 市场 、加 大拓 展 农 业 保
2 0 1 7年 7月
J u 1 .2 0 1 7
D OI :1 0 . 1 3 5 4/ 0 j . c n k i . i s s n l 0 0 8—2 7 0 0 . 2 0 1 7 . 0 4 . 0 0 9
农 户 土 地 利 用行 为 及 其 调 控 研 究
彭文英 ,马思瀛 ,戴
( 首 都经 济 贸易 大学
摘
劲
1 0 0 0 7 0 )
城 市经 济 与公共 管理 学 院 பைடு நூலகம்北 京
要 :在推进 农 业绿 色发 展 、加 强 资 源保 护 和 生 态修 复 的新 形 势 下 ,规 范农 户土 地 利 用行 为 、建
《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户土地退出行为研究》
农户土地退出有助于释放农村劳动力,为农村 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农村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户土地退出行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农村社会稳定风险
01
农户土地退出可能导致部分农民失去土地,若处理不当可能引
发社会矛盾,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02
农户土地退出将使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但部分农民可
研究结论对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具 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户籍制度改革中农 户土地退出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从多个 角度出发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同时,研究结论也 表明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农户土地退出行为对农 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Chapter
农户土地退出行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 2 3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农户土地退出有助于减少农村低效利用土地,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现 代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户土地退出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05
结论与展望
Chapter
研究结论
01
土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农户的土地退出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调整
、经济状况、社会环境等。其中,政策调整对农户土地退出行为的影
响最为显著。
02
土地退出的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户土地退出行为有助于提高土地利
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土地退出也有助于改善农民的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的研究
农户作为农业生产投入的微观主体,其土地投入行为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重大[1]。
纵观国内外文献,对于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研究是热点,韩书成等认为不同类型农户在土地投入总量上有较明显的差异[2]。
不同类型农户其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对土地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3]。
由以上结果,农户投入行为对土地投入有较大差异。
因此通过对大量农户调查,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法,将农户从户主受教育程度、年龄、农户收入构成进行了分类分析,以期能够为指导不同类型农户进行合理投入、兼业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借鉴。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各调研区域农户户主基本情况统计
此次共调查了辽宁省、山东省、河北省下属的6个研究区178户农户,研究区内所调查的户主主要为男性,且年龄偏高,以中老年为主,青壮年较少。
户主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和初中居多,受教育水平偏低。
根据农户收入构成结构,将农户分为纯农户、兼业Ⅰ型和兼业Ⅱ型农户。
样本地区农户兼业现象较为普遍。
1.2 投入差异原因分析
预分析发现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构成等因素对
土地投入有明显的影响,且有较好相关性。
因此选择这三个因素进行投入差异原因分析,为控制变量,研究选择六个研究区都种植的玉米。
由上表可以看出,虽然种子品质不同会使投入价值量不同,但在总投入趋势上,户主年龄对土地的投入有差异,随着年龄增加对土地投入量下降。
年龄65岁以上因身体因素
的影响劳动力不足,更多借助外力,使总投入增加,由此可知,户主年龄与土地投入成反比。
本研究把户主的文化水平分成五个层次: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及本科以上。
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土地投入总体呈上升趋势,由此可知,户主受教育水平与农户土地投入成正比。
纯农户在总投入上高于兼业Ⅰ型农户,低于兼业Ⅱ型农户,说明兼业影响农户土地的投入。
虽然兼业会将精力分散给非农生产,对土地来说是负面的,但收入增加,会反向促进农户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弥补不足,这对于农作物生产来说是正面的。
正负两方对与土地的影响相互抵消,从而使得纯农户与兼业Ⅱ型农户在总投入的差别不明显。
2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的差异原因分析可得出以下
结论:第一,从总的投入趋势上分析,户主年龄对土地的投入有差异,且随着年龄增加农户对土地投入量有下降的趋势。
同时调研区在家务农的农民年龄趋向老龄化,出现老年人特
别是老年妇女成为务农主力军的现象。
第二,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土地投入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即随着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其?ν恋氐耐度牖嵩礁摺?
在以上研究结论基础上得到如下政策启示:第一,为提高农户对土地投入,应鼓励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进行农业活动,引导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
第二,在完善农村基础教育条件的同时,鼓励农民接受更好的文化教育,吸引高素质农业人才投身农村建设。
本研究仅仅是冰山一角,希望更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真正促进中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