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考点11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中考化学备考之黄金考点聚焦(解析版).docx
九年级化学《溶液》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整理(K12教育文档)
九年级化学《溶液》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溶液》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溶液》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溶液的形成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 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本节学习溶液的形成, 对于溶液的概念及特征我们要理解, 并且要能够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
考试中,溶液的概念出现频率较高,都属于容易题。
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① 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 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各部分的密度、颜色、浓度完全一样。
② 稳定性的混合物, 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 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 CuSO 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 3为黄色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e、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且溶液时透明的。
透明但不一定无色。
f、均一、稳定、透明的未必是溶液,比如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g、溶液不一定就是液体.注: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案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
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案——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教学目标:1. 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形成过程。
2. 掌握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3. 能够运用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溶液的形成过程2. 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作用教学难点:1. 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2. 溶解度曲线的解读及应用教学准备:1.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相关知识课件2. 溶解度曲线图示3. 实际问题案例教学过程:第一章:溶液的概念及形成1.1 溶液的定义1.2 溶液的形成过程1.3 溶液的特点第二章:溶液的类型2.1 均质溶液与非均质溶液2.2 单一溶质溶液与多溶质溶液2.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第三章:溶解度3.1 溶解度的定义3.2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3.3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及特点第四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4.1 溶解度曲线的解读4.2 溶解度曲线在溶解度判断中的应用4.3 溶解度曲线在溶液制备中的应用第五章: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5.1 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5.2 溶液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分析5.3 溶液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课堂练习: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深刻理解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知识。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溶液的稀释与浓缩6.1 溶液稀释的概念与方法6.2 溶液浓缩的原理与方法6.3 溶液稀释与浓缩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第七章:溶液的沸腾与蒸馏7.1 溶液沸腾的条件与特点7.2 蒸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7.3 蒸馏在溶液纯化中的应用第八章:溶液的渗透与渗透压8.1 渗透现象的定义与条件8.2 渗透压的概念与计算8.3 渗透压在溶液中的应用与实例第九章: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9.1 酸碱性的定义与判断9.2 pH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9.3 溶液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及应用第十章:溶液的组成与浓度10.1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摩尔浓度10.2 溶液的稀释公式与浓度计算10.3 溶液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案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
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案——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形成过程。
2. 使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溶液的组成。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形成(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种类:均一性溶液、非均一性溶液。
2. 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2)溶解度曲线:表示在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3. 溶液的组成分析(1)利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溶液的组成。
(2)运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分析溶液的成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形成过程,溶解度的概念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溶解度曲线的解读,溶液组成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
2. 利用实验、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溶液的形成过程,介绍溶液的种类。
3. 知识讲解: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4. 案例分析:利用溶解度曲线分析实际问题,如判断溶液的组成。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溶液的概念、种类以及形成过程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能否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问题。
3. 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1. 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学生对溶液组成分析的准确性。
2. 学生对溶解度曲线解读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知识点的巩固程度。
中考化学总复习 溶液的组成及溶解度课件
定义
一些溶质溶解于水后,整个过 吸热
程中溶液温度降低
一些溶质溶解于水后,整个过 放热
程中溶液温度升高
热现 象不 明显
多数溶解于水后,整个过程中 溶液温度不变
举例 硝酸铵 氢氧化 钠
氯化钠
温馨提示: 物质溶解在水中有两种过程。一是溶质的分子或 离子向水分子中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吸收热量。二 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 离子的过程,这一过程放出热量。如果扩散过程吸收 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 反之溶液温度升高,如果吸热和放热量大致相等,则 溶液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 浓溶液与稀溶液
溶液
溶液是否饱和取决 溶液浓与稀取决
区 含义不 于溶质在一定温 于溶质在一定量
别同
度、一定量溶剂里 的溶液里含量的
是否达到最大限度 多少
温度影 受温度影响,必须
与温度无关
响
指明温度
关 ①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的 系 关系②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
2.溶液与浊液
项目
分散 溶解性
在水里 的物质
状态
溶液 溶
固、液、气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分子或离子
现象
透明且均一
悬浊液 不溶
固
许多分子 的集合体 浑浊、不 均一
乳浊液 不溶
液
许多分子 的集合体 浑浊、不 均一
久置现象 应用 相同点
不变(稳定) 沉淀
动植物摄 取营养一 可湿性 定通过溶 粉剂农 液才能吸 药 收 都是混合物
2.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如下图所示) 意义
图例
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点对应温度下的 溶解度 点
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化学溶液的形成是指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均匀分布的混合物。
以下是化学溶液形成的一些知识点:
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介质。
2. 溶解过程: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于或等于溶质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溶质会被溶剂分散,形成溶液。
3. 溶解过程的特征: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颗粒解离或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解体。
4. 溶解体的稳定性:溶解体的稳定性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溶解体就会稳定存在。
如果相互作用力较弱,溶解体就会分解。
5.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质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最多可以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剂性质的影响。
6.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最大溶解度时,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速度和析出速度处于动态平衡。
7. 浓度: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浓度与溶剂的体积或质量的比值。
常见的浓度单位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8. 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影响溶解过程的因素包括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力和溶液中溶质浓度等。
总而言之,溶液的形成是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结果,溶解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溶液的形成与各种化学实验、工业制造和生物过程等都有密切关系。
中考化学黄金知识点系列专题11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2019最新整理
中考化学黄金知识点系列专题11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2019最新整理聚焦考点☆温习理解考点1 溶液的概念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5、溶液的形成:明确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温馨提示】(1)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Cl3溶液为黄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2)一种溶剂里可以溶解多种溶质;(3)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放入水中,生成物为该溶液的溶质。
考点2 乳浊液与乳化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特点:许多分子的集合体,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会分层。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
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3、乳化和溶解有着本质的不同,乳化后形成的是乳浊液。
例:溶解油脂: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乳化:洗涤剂清洗油污考点3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九年级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九年级溶液的形成知识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溶液无处不在。
无论是饮料、香水、甚至是大海里的盐水,都是溶液的例子。
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能够被溶剂溶解的物质。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与溶液形成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一、溶解: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液体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的程度可以通过溶解度来衡量。
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溶剂中最多溶解溶质的量。
了解溶解度有助于我们预测在某种条件下,是否能够将某物质溶解于溶剂中。
二、溶质与溶剂:溶质是指能够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
常见的溶质有盐、糖、酒精等。
溶剂是指能够溶解溶质的物质。
常见的溶剂有水、醇类溶剂等。
溶质与溶剂的选择对于所得到的溶液的性质和用途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溶解过程:溶解过程是一个能量转化的过程。
当溶质与溶剂相互作用时,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其中包括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
吸热过程意味着吸收了热量,使溶液温度上升,而放热过程则会释放热量,使溶液温度下降。
这些能量转化的过程是溶解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四、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溶解度与温度、压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溶剂分子的动能增加,使得溶剂更容易分子间距离,从而更容易与溶质分子作用而使其溶解。
而对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情况,随着压力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气体分子越多,压力越大,溶解度也会随之增加。
五、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当溶剂中溶质的数量达到一定限度时,溶质无法再被溶解,此时溶液被称为饱和溶液。
而过饱和溶液则是指当溶质的溶解度较低时,通过增加温度或者降低溶液的温度,使得溶质的溶解度增加,从而形成的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状态,容易通过诱发结晶的方式转化为饱和溶液。
六、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溶质的含量。
常见的浓度单位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初三化学重点单元知识点讲解溶液的形成
初三化学重点单元知识点讲解溶液的形成初三化学重点单元知识点讲解溶液的形成溶液是化学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溶液的形成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可见的均匀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溶解溶质的物质。
二、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形成是通过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实现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离子溶解当溶质是离子性化合物时,当其溶解于溶剂中时,离子会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解度较高的溶液。
这是因为离子与溶剂的相互作用较强,能够克服它们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力。
2. 极性分子溶解极性分子是指其中的原子之间存在部分带电的分子。
当这些极性分子溶解于极性溶剂中时,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溶解度较高的溶液。
3. 非极性分子溶解非极性分子是指其中的原子之间没有带电的分子。
当这些非极性分子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时,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和束缚力较强,因此形成溶解度较高的溶液。
三、溶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溶解过程中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对溶解度有重要影响。
通常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高的温度下,溶剂分子的动能增加,使得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有利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压力在溶解固体溶质时,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不大。
但是在气体溶质溶解时,增加压强可以使气体溶解度增加。
这是因为增加压强可以使气体分子更容易进入溶液中。
3. 溶剂的性质不同的溶剂对于溶质的溶解度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极性溶剂更容易溶解极性溶质,而非极性溶剂更容易溶解非极性溶质。
四、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指的是单位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常见的表示方式有质量分数和摩尔浓度。
1. 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指的是单位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占整个溶液质量的比例。
它的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2.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物质的量。
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化学溶液的形成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
1. 溶质和溶剂:溶质是指被溶解在溶液中的物质,溶剂是指溶解其他物质的溶液成分。
溶质和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解过程:溶解是指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溶质和溶剂
混合在一起。
溶解过程可以是物理溶解、化学反应或结晶过程。
3. 极性溶液和非极性溶液:根据溶剂的极性与溶质的极性,溶液可以分为极性溶液和
非极性溶液。
极性溶液中的溶质通常是极性分子或离子,而非极性溶液中的溶质通常
是非极性分子。
4.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取决
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5.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的溶解度与溶液中实际溶质浓度相
等时,称为饱和溶液。
当溶液中实际溶质浓度超过溶解度时,称为过饱和溶液。
6. 扩散:扩散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之间的运动,使得溶质逐渐均匀分布在
整个溶液中。
扩散是形成溶液的重要过程之一。
7. 溶液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示,例如摩尔浓度、质量浓度、体积浓度
和百分比浓度等。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溶液的形成过程和相关概念。
中考化学知识点讲解溶液与溶解度
中考化学知识点讲解溶液与溶解度学习是一个墨守成规的进程,需求同窗们不时的学习和努力。
查字典化学网提供了中考化学知识点解说,希望能协助大家更好的温习所学的知识。
溶液与溶解度3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构成均一、动摇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在溶液里的反响,普通是溶质参与反响)3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但没有溶解的物质不是溶液的一局部,不能以为是溶质。
例:20℃时,50克食盐放入100水中,没有溶解的24克食盐不是溶质,不是溶液的一局部33.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溶剂通常是液体,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是水。
34.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 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35.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留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3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普通状况下:向饱和溶液加溶剂或降低溶液温度可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向不饱和溶液加溶质、降低溶液温度、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
37.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到达饱和形状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一定的温度 100克溶剂到达饱和形状溶质质量)38.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大局部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高而减小。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39.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罕见难溶于水的物质有:大局部金属、金属氧化物、BaSO4、AgCl、CaCO3等碳酸盐40.混合物的分别:把混合物里的各种物质分开,失掉混合物中每一组分的纯真物。
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十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
备考2020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剖析专题十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考点扫描☆聚焦中考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考查的知识点包括溶液的概念、特征、用途等;溶液的形成过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
总体来看,难度系数不高,以选择为和填空题为主。
结合2017和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我们从二个方面进行溶液问题的探讨:(1)溶液的形成;(2)溶解度;考点梳理☆温习理解一、溶液1、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2、定义的理解:一种溶液中,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而溶剂只有一种,大多数溶液是液态,但也有气态、固态。
3、溶液组成:溶质和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水;另外常用的还有酒精、汽油;4、溶解过程: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扩散过程,此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水合过程,此过程放出热量,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等物质溶于水放热,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吸热,食盐、蔗糖等物质溶于水温度不变。
5、乳化现象:洗洁精、洗发液等因为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可去油污,它们使油类物质以细小的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6、用汽油洗掉油污是溶解作用,形成溶液;用洗涤剂洗油污是乳化作用,形成乳浊液。
7、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对大多数固体物质)增加溶剂、减少溶质、改变温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减少溶溶剂、改变温度(4)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①对不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对同种溶质来说: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知识点讲解
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知识点讲解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状态,它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通过溶解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作用,形成了溶液。
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茶水、果汁、盐水等都是溶液的具体体现。
一、溶质和溶剂溶质是指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可为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是指溶解溶质的物质,通常为液体。
二、溶解的条件溶解的条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物质的性质、温度、压力等。
不同的溶质和溶剂对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有不同的敏感性。
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温度的升高通常可以促进溶解过程,因为升高温度意味着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这使得溶质分子更容易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溶液。
压力对溶解的影响:对于液态溶剂和固态溶质,压力变化对溶解过程影响很小。
但对于气体溶解于液体中的情况,增加压力将导致气体更容易溶解。
这是因为增加压力可以增加气体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从而促进气体的溶解。
三、饱和溶解度和溶解度饱和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所能溶解的最大量的溶质。
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
溶解度可以用来定量衡量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溶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溶剂分子的动能增加,使其与溶质分子相互作用更加强烈,从而促进溶解。
四、浓溶液和稀溶液浓溶液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溶质的量较多的溶液。
稀溶液则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溶质的量较少的溶液。
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或摩尔浓度。
一般用各种单位表示,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
浓溶液的制备:要得到浓溶液,可以采取加热、搅拌、加压等方法,以提高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能力,加快溶解速度,并使得单位体积内含有更多的溶质。
稀溶液的制备:要得到稀溶液,可以采取稀释的方法,即将浓溶液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体积增大,但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保持不变。
五、溶解热溶解热是指在溶解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考点细致单元复习——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考点细致单元复习——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13题)评卷人得分1.下列混合物中的物质,不能称为溶质的是( )A.碘酒中的碘B.食醋中的醋C.泥水中的泥沙D.生理盐水中的盐【答案】选C。
溶质是溶液的组成成分,泥水由于不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不属于溶液,故其中没有溶质。
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2.下列操作能得到溶液的是( )A.少量碘加入到汽油中得到的紫色液体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C.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D.冰块溶于水中【答案】选A。
汽油能溶解碘,属于溶液;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的碳酸钙不溶于水,得到的是悬浊液;洗洁精使油污以小油滴的形式分散到水里,得到的是乳浊液;冰溶于水,得到的物质属于纯净物,均不属于溶液。
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3.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A.汽油B.氢氧化钠溶液C.加洗涤剂的水D.热水【答案】选C。
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清洗油污时,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做乳化作用,故C正确。
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可以作溶质B.天然水过滤后的无色澄清液体不属于溶液C.10 mL酒精和10 mL水混合得20 mL溶液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答案】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天然水经过滤后得到的无色澄清液体中含有可溶性物质,故属于溶液;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10 mL酒精和10 mL水混合得到的溶液体积小于20 mL;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酒精、水等,故选A。
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5.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溶质碘高锰酸钾溶剂水汽油酒精水汽油溶解性不溶易溶可溶易溶不溶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答案】选D。
初中化学中考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复习——溶液的形成、溶解度(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中考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复习——溶液的形成、溶解度(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30题)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B.泥水C.蔗糖水D.油水混合物【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A、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A错;B、泥水待一段时间会沉降,所以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B错;C、蔗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D、油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D错,答案选C。
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g,则l00g 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D.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溶液都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A对;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g,说明100g+31.6g=131.6g溶液中含有31.6克硝酸钾,B错;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大了氧气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水中氧气的溶解量,C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D对。
难度:中等知识点:溶解度3.生产、生活中会用到不同的“洗涤”,下列“洗涤”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A.在水中加入洗涤剂清洗餐盘B.用汽油清洗油漆C.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排油烟机D.用食盐水清洗金属表面的铁锈【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在水中加入洗涤剂清洗餐盘,能洗去油污.故A正确;B、由于汽油能溶解油漆.所以,用汽油清洗油漆.故B正确;C、由于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排油烟机.故C正确;D、由于氯化钠不能与铁锈反应.不能用用食盐水清洗金属表面的铁锈.故D错误.故选D.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4.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一种物中可以溶解多种物质.故A说法正确;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说法正确;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溶解在汽油中.故C说法错误;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D说法正确.故选C.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5.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食盐水B.碘酒C.医用酒精D.泥水【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食盐水是食盐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B、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C、医用酒精是酒精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D、泥水是泥沙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B.溶质只能是固体物质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D.将少量泥土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B、溶质可以是固体如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可以是气体如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可以是液体如消毒酒精中溶质是酒精,故B错;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C正确;D、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D错.故选C.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泥浆B.白醋C.白酒D.糖水【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泥浆是泥沙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B、白醋是醋酸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C、白酒是酒精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D、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A.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8.将厨房里常用的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糖B.食用油C.味精D.食盐【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B、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C、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D、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B.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9.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A.夏天喝的汽水不是溶液B.蛋汤太咸,加水稀释后口味变淡C.鱼塘中放置喷水泵的作用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D.凉茶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汽水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说法错误;B、蛋汤太咸,加水稀释后,汤的浓度小了,变稀了,口味变淡,故B说法正确;C、鱼塘中放置喷水泵是为了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故C说法正确;D、凉茶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说法正确.故选A.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的形成10.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A.浓硫酸B.硝酸铵C.蔗糖D.食盐【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蔗糖等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A、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正确.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选项错误.C、蔗糖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D、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故选A.难度:容易知识点:溶解度1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蔗糖B.面粉C.食盐D.酒精【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D、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B.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1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米粥B.牛奶C.碘酒D.石灰水【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米粥是米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B、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C、碘酒是固态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D、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CD.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13.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碘C.汽油D.蔗糖【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B、碘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C、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1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蔗糖C.酒精D.花生油【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食盐加入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蔗糖加入水中,蔗糖分子会均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D正确.故选D.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1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是()A.白糖B.食用油C.面粉D.细沙【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白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B、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C、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D、细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A.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16.可以作为溶质的是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答案】【解析】l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发生乳化现象D.用酒精浸泡草药可溶解其中的有效成份【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均一、稳定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氯化钠在水中能够电离出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C、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说法正确.D、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为有机物,易溶于酒精,用酒精浸泡草药可溶解其中的有效成份,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20.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初中化学考点十一: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doc
初中化学考点十一: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l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点睛】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知识,在溶解度曲线的考查中要注意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起点、交叉点等,同时文字的叙述中要注意溶液是否饱和、及溶液的质量和体积的隐含叙述。
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3.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答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等,错误,B、水可以溶解物质,但不是任何物质,如碳酸钙,错误,C、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都是溶液,而不是液体,如:水、酒精,错误,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正确,故选D考点:溶液的说法【点睛】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有颜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才能形成溶液,物质溶于水时可以出现三种现象,温度升高、降低或变化不大.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4.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B.20 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答案】【答案】A评卷人得分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点睛】固体物质的的溶解度包括四个要素:外界因素是温度、标准是100g溶剂、状态是饱和状态、单位是质量单位克,四个方面缺一不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上要熟记相关的内容。
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5.____________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____________℃之间。
(3)向烧杯中加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为____________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形成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5、溶液的形成明确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二、乳浊液与乳化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特点:许多分子的集合体,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会分层。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
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3、乳化和溶解有着本质的不同,乳化后形成的是乳浊液。
例:溶解油脂: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乳化:洗涤剂清洗油污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1.溶解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如NH4NO3溶解2.溶解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氧化钙的化合3.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蔗糖。
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若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饱和溶液。
注:如果看有没有溶解的物质剩余,若有则是饱和溶液,若没有,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降温或蒸发溶剂或加溶质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升温或加溶剂注:(1)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2)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五:溶解度1、定义: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2、概念中的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3、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①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②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4、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溶解性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溶解度\g﹤0.01 0.01~1 1~10 ﹥105、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外在因素)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六:溶解度曲线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曲线的意义: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
③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⑤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① 查阅某温度下指定物质的溶解度② 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③ 比较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大小④ 选择适宜方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七、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四要素:①条件:压强为101kPa 一定温度 ②标准:1体积水③状态:达到饱和 ④单位:升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气体本身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名师点睛☆典例分类类型一、溶液的形成【例1】(2013北京)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B.牛奶C.白糖D.植物油类型二、溶解度曲线【例2】(2013安徽)下图表示某物质在水(a)和酒精(b)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相同B.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20℃时,其水溶液比其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D.40℃时,其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8%【点睛】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知识,在溶解度曲线的考查中要注意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起点、交叉点等,同时文字的叙述中要注意溶液是否饱和、及溶液的质量和体积的隐含叙述。
类型三、溶液【例3】(2013甘肃兰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类型四、溶解度【例4】21.(2013四川成都)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类型五、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例5】5.(2013广西百色)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时,溶解度排第二物质是(填字母);(2)要使不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办法是(请选择下列答案序号填空);a.升温b.加A物质c.加溶剂(3)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填字母)。
课时作业☆能力提升1.(2013广西柳州)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是A.白糖B.食用油C.面粉D.细沙2.(2013江苏常州)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碘酒B.白醋C.豆浆D.蔗糖水3.(2014届北京市大兴区第一学期期末)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4.(2014届上海市黄埔区一模试题)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形成饱和溶液的是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B.加热,白糖全部溶解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5.(2013广西南宁)固体物质R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R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B.t1℃时,物质R在水中和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都为2gC.将t2℃时物质R在水中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D.物质R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比较,前者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6.(2013黑龙江哈尔滨)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D.t2℃时,向60g甲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能得到105g溶液考点: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7.(2013湖南长沙)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A.夏天喝的汽水不是溶液B.蛋汤太咸,加水稀释后口味变淡C.鱼塘中放置喷水泵的作用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D.凉茶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8.(2013江苏扬州)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氯化钠B.硝酸铵C.浓硫酸D.氢氧化钠9.(2013内蒙古呼号和特)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广阔,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如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B.t1℃时,分别在100g水中溶解了等质量的MgCl2、KCl,两溶液都可达到饱和C.t2℃时,KCl和MgSO4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D.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时,均能析出晶体10.(2013浙江杭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4克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11.(2013山东滨州)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12.(2014届上海市金山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剂质量不变B.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溶质质量增加D.溶解度增加13.(2013海南)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1℃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填相等或不相等);(2)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毋序号);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3)在实验室中,用固体物质甲和水配制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药匙、胶头滴管和。
14.(2013广西柳州)向一含有盐酸的氯化铁溶液边震荡边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某同学画了如图,要表明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
请看图分析:(1)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化学式为(2)图中部分线段有误,请在答题卡的图中,重新画出溶液溶质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曲线(要求标出abc折线点)【答案】(1)NaCl、FeCl3;(2)溶液质量增加又开始明显,故其图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