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二轮复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含答案(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高三数学总复习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高三数学总复习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高三数学总复习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2、利用正、余弦定理求三角形中的边、角及其面积问题是高考考查的热点.3、常与三角恒等变换相结合,综合考查三角形中的边与角、三角形形状的判断等.教学重点:①能充分应用三角形的性质及有关的三角函数公式证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式. ②能合理地选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结合三角形的性质解斜三角形.③能解决与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①根据已知条件判定解的情形,并正确求解.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斜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基础回顾1、正余弦定理正弦定理:a sinA =b sinB =c sinC=2R(其中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余弦定理a 2=b 2+c 2-2bccosA ,b 2=a 2+c 2-2accosB ;c 2=a 2+b 2-2abcosC2、变形式①a =2RsinA ,b =2RsinB ,c =2RsinC ;(其中R 是△ABC 外接圆半径)②a ∶b ∶c =sinA :sinB :sinB③cosA =b 2+c 2-a 22bc ,cosB =a 2+c 2-b 22ac ,cosC =a 2+b 2-c 22ab. 3、三角形中的常见结论(1) A +B +C =π.(2) 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A>B a>b sinA>sinB.(3)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4) △ABC 的面积公式① S =12a ·h(h 表示a 边上的高); ② S =12absinC =12acsinB =12bcsinA =abc 4R; ③ S =12r(a +b +c)(r 为内切圆半径); ④ S =P (P -a )(P -b )(P -c ),其中P =12(a +b +c). 二、基础自测1、在△ABC 中,若∠A=60°,∠B =45°,BC =32,则AC =________.2、在△ABC 中,a =3,b =1,c =2,则A =________.3、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2bcosC ,则此三角形一定是________三角形.4、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 2+b 2-c 2=ab ,则∠C=________.5、在△ABC 中,a =32,b =23,cosC =13,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三、典例分析例1 (2013·惠州模拟)△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sin A sin B +b cos 2A =2a .(1)求b a; (2)若c 2=b 2+3a 2,求B . 解:(1)由正弦定理,得asin B =bsin A ,又asin Asin B +bcos 2A =2a ,∴bsin 2A +bcos 2A =2a ,即b =2a ,因此b a = 2. (2)由c 2=b 2+3a 2及余弦定理,得cos B =a 2+c 2-b 22ac =(1+3)a 2c, (*) 又由(1)知,b =2a ,∴b 2=2a 2,因此c 2=(2+3)a 2,c =2+3a =3+12 a. 代入(*)式,得cos B =22, 又0<B <π,所以B =π4. 规律方法:1.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时,要分清条件和目标.若已知两边与夹角,则用余弦定理;若已知两角和一边,则用正弦定理.2.在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该三角形的其它边角的问题时,首先必须判断是否有解,如果有解,是一解还是两解,注意“大边对大角”在判定中的应用.例2、(2013·合肥模拟)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向量m =(4,-1),n =(cos 2A 2,cos 2A),且m ·n =72. (1)求角A 的大小; (2)若b +c =2a =23,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1)∵m =(4,-1),n =(cos 2A2,cos 2A ), ∴m ·n =4cos 2A 2-cos 2A =4·1+cos A 2-(2cos 2A -1)=-2cos 2A +2cos A +3. 又∵m ·n =72, ∴-2cos 2A +2cos A +3=72,解得cos A =12. ∵0<A <π,∴A =π3.(2)在△ABC 中,a 2=b 2+c 2-2bc cos A ,且a =3,∴(3)2=b 2+c 2-2bc ·12=b 2+c 2-bc . ① 又∵b +c =23,∴b =23-c ,代入①式整理得c 2-23c +3=0,解得c =3,∴b =3, 于是a =b =c =3,即△ABC 为等边三角形.规律方法: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应围绕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转化.无论使用哪种方法,不要随意约掉公因式;要移项提取公因式,否则会有漏掉一种形状的可能.例3、(2012·课标全国卷)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acos C +3asin C -b -c =0.(1)求A ;(2)若a =2,△ABC 的面积为3,求b ,c.解:(1)由a cos C +3a sin C -b -c =0及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C +3sin A sin C -sin B -sin C =0.因为B =π-A -C ,则sin B =sin A cos C +cos A sin C . 所以3sin A sin C -cos A sin C -sin C =0.由于sin C ≠0,所以sin(A -π6)=12. 又0<A <π,故A =π3. (2)△ABC 的面积S =12bc sin A =3,故bc =4. ① 又a 2=b 2+c 2-2bc cos A ,故b 2+c 2=8.② 由①②联立,得b =c =2.四、练习 变式练习1:(2012·浙江高考)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bsin A =3acos B.(1)求角B 的大小;(2)若b =3,sin C =2sin A ,求a ,c 的值.变式练习2: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asin A =(2b +c)sin B +(2c +b)sin C.(1)求A 的大小;(2)若sin B +sin C =1,试判断△ABC 的形状五、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1、正余弦定理2、变形式3、三角形中常用结论典例分析七、教学反思。

《正弦定理》教案(含答案)

《正弦定理》教案(含答案)

《正弦定理》教案(含答案)章节一:正弦定理的引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弦定理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正弦定理的数学表达式。

3. 让学生了解正弦定理的应用场景。

教学内容:1. 引入正弦定理的背景和意义。

2. 介绍正弦定理的数学表达式:a/sinA = b/sinB = c/sinC。

3. 解释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正弦定理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推导正弦定理的数学表达式。

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正弦定理的应用场景。

练习题:1. 解释正弦定理的概念。

2. 给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计算其各边的比例。

章节二:正弦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2. 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的三角形问题。

教学内容:1. 介绍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方法。

2. 讲解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示例。

教学活动:1. 通过示例讲解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方法。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练习题:1. 使用正弦定理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2.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

章节三:正弦定理的证明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

2. 让学生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教学内容:1. 介绍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

2. 解释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教学活动:1. 通过几何图形的分析,引导学生推导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理解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练习题:1. 解释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

2. 给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使用正弦定理进行证明。

章节四: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的三角形问题。

教学内容:1. 介绍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2. 讲解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示例。

教学活动:1. 通过示例讲解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教案模板(精选7篇)-最新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教案模板(精选7篇)-最新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教案模板(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7篇《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教案模板》,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余弦定理教案篇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余弦定理,本节内容共分3课时,今天我将就第1课时的余弦定理的证明与简单应用进行说课。

下面我分别从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这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五的第一章第2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勾股定理。

平面向量、正弦定理等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实质是学生已经学习的勾股定理的延伸和推广,它描述了三角形重要的边角关系,将三角形的“边”与“角”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边角关系的互化,为解决斜三角形中的边角求解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同时也为在日后学习中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有关的等式与不等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本节课中教学重点是余弦定理的内容和公式的掌握,余弦定理在三角形边角计算中的运用;教学难点是余弦定理的发现及证明;教学关键是余弦定理在三角形边角计算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基本理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余弦定理的内容及公式,能初步应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有关三角形边角计算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证明方法,通过探究余弦定理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与方法,提高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余弦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方式,培养用数学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基于本节课是属于新授课中的数学命题教学,根据《学记》中启发诱导的思想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我将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教学”的教学方法即从一个实际问题出发,发现无法使用刚学习的正弦定理解决,造成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产生疑惑,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之后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从而得出原理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概念,获得方法,培养能力。

高中数学 专题4.6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讲+练)(原卷版+解析版)

高中数学 专题4.6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讲+练)(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4.6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知识点一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在△ABC 中,若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则2.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2(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r .3.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知识点二 三角函数关系和射影定理1.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1)sin(A +B )=sin C ;(2)cos(A +B )=-cos C ; (3)sin A +B 2=cos C 2;(4)cos A +B 2=sin C2.2.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在△ABC 中,a =b cos C +c cos B ;b =a cos C +c cos A ;c =b cos A +a cos B . 3.在△ABC 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A >B ⇔a >b ⇔sin A > sin B ⇔cos A <cos B .考点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典例1】 【2019年高考浙江卷】在ABC △中,90ABC ∠=︒,4AB =,3BC =,点D 在线段AC 上,若45BDC ∠=︒,则BD =___________,cos ABD ∠=___________.【举一反三】(2018·全国卷Ⅱ)在△ABC 中,cos C 2=55,BC =1,AC =5,则AB =( )A .4 2 B.30 C.29D .2 5【举一反三】(2018·天津卷)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sin A =a cos ⎝⎛⎭⎫B -π6. ①求角B 的大小;②设a =2,c =3,求b 和sin(2A -B )的值. 【方法技巧】正、余弦定理的应用技巧1.三角形解的个数的判断:已知两角和一边,该三角形是确定的,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该三角形具有不唯一性,通常根据三角函数值的有界性和大边对大角定理进行判断。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优秀5篇)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优秀5篇)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优秀5篇)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篇一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余弦定理》是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以及必修4中的任意角、诱导公式以及恒等变换,为后面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解决有关斜三角形问题以及应用问题的一个重要定理,它将三角形的边和角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了边与角的互化,从而使三角与几何产生联系,为求与三角形有关的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有关等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以及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原有知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⒈知识与技能:掌握余弦定理的内容及公式;能初步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斜三角形⒈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余弦定理可以解决某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运用余弦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通过本节的运用实践,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三)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运用余弦定理探求任意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与之有关的计算问题,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与测量以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余弦定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是: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余弦定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说学情从知识层面上看,高中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余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从能力层面上看,学生初步掌握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斜三角形问题的技能;从情感层面上看,学生对教学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在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发展不够均衡。

高三数学总复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高三数学总复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第七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学目标:1、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2、利用正、余弦定理求三角形中的边、角及其面积问题是高考考查的热点.3、常与三角恒等变换相结合,综合考查三角形中的边与角、三角形形状的判断等.教学重点:①能充分应用三角形的性质及有关的三角函数公式证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式. ②能合理地选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结合三角形的性质解斜三角形. 教学难点:①根据已知条件判定解的情形,并正确求解.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斜三角形.课型及课时:复习课,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教材回顾,追根溯源1、正余弦定理正弦定理:a sinA =b sinB =c sinC=2R(其中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余弦定理 a 2=b 2+c 2-2bccosA ,b 2=a 2+c 2-2accosB ,c 2=a 2+b 2-2abcosC 变形式①a =2RsinA ,b =2RsinB ,c =2RsinC ;(其中R 是△ABC 外接圆半径)②a ∶b ∶c =sinA :sinB :sinB③cosA =b 2+c 2-a 22bc ,cosB =a 2+c 2-b 22ac ,cosC =a 2+b 2-c 22ab. 2、正、余弦定理的作用正弦定理主要解决以下两类问题:(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求解三角形; (2)已知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求解三角形。

余弦定理主要解决以下三类问题:(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解三角形; (2)已知三边求解三角形。

(3)已知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求解三角形。

3、 △ABC 的面积公式① S =12a ·h(h 表示a 边上的高); ② S =12absinC =12acsinB =12bcsinA =abc 4R; ③ S =12r(a +b +c)(r 为内切圆半径); ④ S =P (P -a )(P -b )(P -c ),其中P =12(a +b +c). 二、走进考纲,解读高考三、双基自测,夯实基础1、(教材习题改编)在△ABC 中,A =45°,C =30°,c =6,则a 等于( )A .3 2B .62C . 2 6D .3 62、(教材习题改编)在△ABC 中,已知a =5,b =7,c =8,则A +C =( )A .90°B .120°C .135°D .150°3、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若cos B =45,a =10,△ABC 的面积为42,则c =_______四、直击高考,突破考点高频考点: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都是高考的热点,三种题型在高考中时有出现,其试题为中档题.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有以下两个命题角度:(1)由已知求边、角、面积;(2)已知面积求边、角、周长等.例1 (2017高考全国乙卷)17.(12分)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sin 8sin 2B AC +=. (1)求cos B ;(2)若6a c +=,ABC △的面积为2,求b .跟踪训练 1、(2016·高考全国卷乙,T17)△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cos C (a cos B +b cos A )=c .(1)求C ;(2)若c =7,△ABC 的面积为332,求△ABC 的周长.【解】 (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2cos C (sin A cos B +sin B cos A )=sin C ,2cos C sin(A +B )=sin C ,故2sin C cos C =sin C .可得cos C =12,所以C =π3. (2)由已知,12ab sin C =332.又C =π3,所以ab =6.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a 2+b 2-2ab cos C =7,故a 2+b 2=13,从而(a +b )2=25. 所以△ABC 的周长为5+7.2、(2017·重庆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在锐角△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cos(B+C)=-33sin 2A.(1)求A;(2)设a=7,b=5,求△ABC的面积.[解] (1)由cos(B+C)=-33sin 2A可得,-cos A=-33sin 2A,所以cos A=33×2sin A cos A,因为△ABC为锐角三角形,所以cos A≠0,故sinA=32,从而A=π3.(2)因为A=π3,故cos A=12,由余弦定理可知,a2=b2+c2-2bc cos A,即49=25+c2-5c,所以c2-5c-24=0,解得c=-3(舍去),c=8,所以△ABC的面积为12bc sin A=12×5×8×32=10 3.五、归纳小结,掌握技巧解题策略(1)解三角形时,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正弦或边的一次式时,则考虑用正弦定理;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二次式时,要考虑用余弦定理;以上特征都不明显时,则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到。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教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教案

铭智教育一对一个性化教案学生姓名教师姓名授课日期授课时段课题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重难点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灵活应用教学步骤及教学内1.正弦定理:asin A=bsin B=csin C=2R,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1)a∶b∶c =sin_A∶sin_B∶sin_C;(2)a=2R sin_A,b=2R sin_B,c=2R sin_C;(3)sin A=a2R,sin B=b2R,sin C =c2R等形式,以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2.余弦定理:a2=b2+c2-2bc cos_A,b2=a2+c2-2ac cos_B,c2=a2+b2-2ab cos_C.余弦定理可以变形:cos A=b2+c2-a22bc,cos B=a2+c2-b22ac,cos C=a2+b2-c22ab.3.S△ABC=12ab sin C=12bc sin A=12ac sin B=abc4R=12(a+b+c)·r(r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r.4.在△ABC中,已知a、b和A时,解的情况如下: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容图形关系式 a =b sin A b sin A <a <b a ≥b a >b 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2. 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1)化边为角;(2)化角为边,并常用正弦(余弦)定理实施边、角转换.1. 在△ABC 中,若A =60°,a =3,则a +b +csin A +sin B +sin C=________.答案 2解析 由正弦定理及等比性质知a sin A =b sin B =csin C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2R , 而由A =60°,a =3,得a +b +c sin A +sin B +sin C=2R =a sin A =3sin 60°=2.2. (2012·福建)已知△ABC 的三边长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其最大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答案 -24解析 设三角形的三边长从小到大依次为a ,b ,c , 由题意得b =2a ,c =2a .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C =a 2+b 2-c 22ab =a 2+2a 2-4a 22×a ×2a=-24.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3. (2012·重庆)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cos A =35,cos B =513,b =3,则c=________. 答案145解析 在△ABC 中,∵cos A =35>0,∴sin A =45.∵cos B =513>0,∴sin B =1213.∴sin C =sin [π-(A +B )]=sin(A +B )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45×513+35×1213=5665. 由正弦定理知b sin B =csin C ,∴c =b sin Csin B =3×56651213=145.4. (2011·课标全国)在△ABC 中,B =60°,AC =3,则AB +2BC 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 27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AB sin C =3sin 60°=BCsin A, ∴AB =2sin C ,BC =2sin A .又A +C =120°,∴AB +2BC =2sin C +4sin(120°-C ) =2(sin C +2sin 120°cos C -2cos 120°sin C ) =2(sin C +3cos C +sin C )=2(2sin C +3cos C )=27sin(C +α), 其中tan α=32,α是第一象限角, 由于0°<C <120°,且α是第一象限角, 因此AB +2BC 有最大值27.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5. 已知圆的半径为4,a 、b 、c 为该圆的内接三角形的三边,若abc =162,则三角形的面积为( )A .2 2B .8 2 C. 2D.22答案 C解析 ∵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8,∴sin C =c8,∴S △ABC =12ab sin C =116abc =116×162= 2.题型一 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 在△ABC 中,a =3,b =2,B =45°.求角A 、C 和边c .思维启迪: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或已知两角及一边,可利用正弦定理解这个三角形,但要注意解的个数的判断.解 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3sin A =2sin 45°,∴sin A =32. ∵a >b ,∴A =60°或A =120°.当A =60°时,C =180°-45°-60°=75°,c =b sin C sin B =6+22;当A =120°时,C =180°-45°-120°=15°, c =b sin Csin B =6-22.探究提高 (1)已知两角及一边可求第三角,解这样的三角形只需直接用正弦定理代入求解即可. (2)已知两边和一边对角,解三角形时,利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时要注意讨论该角,这是解题的难点,应引起注意.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1,b =3,A +C =2B ,则角A 的大小为________. 答案 π6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解析 ∵A +C =2B 且A +B +C =π,∴B =π3.由正弦定理知:sin A =a sin B b =12,又a <b ,∴A <B ,∴A =π6.题型二 利用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例2 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cos B cos C =-b2a +c.(1)求角B 的大小;(2)若b =13,a +c =4,求△ABC 的面积.思维启迪:由cos B cos C =-b2a +c ,利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求解.解 (1)由余弦定理知: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 .将上式代入cos B cos C =-b2a +c 得:a 2+c 2-b 22ac ·2ab a 2+b 2-c 2=-b 2a +c , 整理得:a 2+c 2-b 2=-ac . ∴cos B =a 2+c 2-b 22ac =-ac 2ac =-12.∵0<B <π,∴B =23π.(2)将b =13,a +c =4,B =23π代入b 2=a 2+c 2-2ac cos B ,得b 2=(a +c )2-2ac -2ac cos B , ∴13=16-2ac ⎝⎛⎭⎫1-12,∴ac =3. ∴S △ABC =12ac sin B =334.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探究提高 (1)根据所给等式的结构特点利用余弦定理将角化边进行变形是迅速解答本题的关键. (2)熟练运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同时还要注意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运用.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个内角,其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2cos 2A2+cos A =0.(1)求角A 的值;(2)若a =23,b +c =4,求△ABC 的面积. 解 (1)由2cos 2A2+cos A =0,得1+cos A +cos A =0,即cos A =-12,∵0<A <π,∴A =2π3.(2)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A =2π3,则a 2=(b +c )2-bc ,又a =23,b +c =4,有12=42-bc ,则bc =4, 故S △ABC =12bc sin A = 3.题型三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例3 (2012·课标全国)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a cos C +3a sin C -b -c =0. (1)求A ;(2)若a =2,△ABC 的面积为3,求b ,c .思维启迪:利用正弦定理将边转化为角,再利用和差公式可求出A ;面积公式和余弦定理相结合,可求出b ,c .解 (1)由a cos C +3a sin C -b -c =0及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C +3sin A sin C -sin B -sin C =0. 因为B =π-A -C ,所以3sin A sin C -cos A sin C -sin C =0. 由于sin C ≠0,所以sin ⎝⎛⎭⎫A -π6=12.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又0<A <π,故A =π3.(2)△ABC 的面积S =12bc sin A =3,故bc =4.而a 2=b 2+c 2-2bc cos A ,故b 2+c 2=8. 解得b =c =2.探究提高 在已知关系式中,若既含有边又含有角.通常的思路是将角都化成边或将边都化成角,再结合正、余弦定理即可求角.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1)若c =2,C =π3,且△ABC 的面积为3,求a ,b 的值;(2)若sin C +sin(B -A )=sin 2A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 (1)∵c =2,C =π3,∴由余弦定理c 2=a 2+b 2-2ab cos C 得a 2+b 2-ab =4. 又∵△ABC 的面积为3,∴12ab sin C =3,ab =4.联立方程组⎩⎪⎨⎪⎧a 2+b 2-ab =4,ab =4,解得a =2,b =2.(2)由sin C +sin(B -A )=sin 2A , 得sin(A +B )+sin(B -A )=2sin A cos A ,即2sin B cos A =2sin A cos A ,∴cos A ·(sin A -sin B )=0, ∴cos A =0或sin A -sin B =0, 当cos A =0时,∵0<A <π, ∴A =π2,△ABC 为直角三角形;当sin A -sin B =0时,得sin B =sin A , 由正弦定理得a =b ,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代数化简或三角运算不当致误典例:(12分)在△ABC 中,若(a 2+b 2)sin(A -B )=(a 2-b 2)·sin(A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审题视角 (1)先对等式化简,整理成以单角的形式表示.(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可以根据边的关系判断,也可以根据角的关系判断,所以可以从以 下两种不同方式切入:一、根据余弦定理,进行角化边;二、根据正弦定理,进行边化 角.规范解答解 ∵(a 2+b 2)sin(A -B )=(a 2-b 2)sin(A +B ),∴b 2[sin(A +B )+sin(A -B )]=a 2[sin(A +B )-sin(A -B )], ∴2sin A cos B ·b 2=2cos A sin B ·a 2, 即a 2cos A sin B =b 2sin A cos B .[4分]方法一 由正弦定理知a =2R sin A ,b =2R sin B , ∴sin 2A cos A sin B =sin 2B sin A cos B , 又sin A sin B ≠0,∴sin A cos A =sin B cos B , ∴sin 2A =sin 2B .[8分]在△ABC 中,0<2A <2π,0<2B <2π,∴2A =2B 或2A =π-2B ,∴A =B 或A +B =π2.∴△ABC 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12分] 方法二 由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得: a 2bb 2+c 2-a 22bc =b 2a a 2+c 2-b 22ac,[6分] ∴a 2(b 2+c 2-a 2)=b 2(a 2+c 2-b 2),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a 2-b 2)(a 2+b 2-c 2)=0, ∴a 2-b 2=0或a 2+b 2-c 2=0.[10分] 即a =b 或a 2+b 2=c 2.∴△ABC 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12分]温馨提醒 (1)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时,对所给的边角关系式一般都要先化为纯粹的边之间的关系或纯粹的角之间的关系,再判断.(2)本题也可分析式子的结构特征,从式子看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可判断图形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3)易错分析:①方法一中由sin 2A =sin 2B 直接得到A =B ,其实学生忽略了2A 与2B 互补的情况,由于计算问题出错而结论错误.方法二中由c 2(a 2-b 2)=(a 2+b 2)(a 2-b 2)不少同学直接得到c 2=a 2+b 2,其实是学生忽略了a 2-b 2=0的情况,由于化简不当致误.②结论表述不规范.正确结论是△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而不少学生回答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高考中的解三角形问题典例:(12分)(2012·辽宁)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角A ,B ,C 成等差数列.(1)求cos B 的值;(2)边a ,b ,c 成等比数列,求sin A sin C 的值.考点分析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性质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考查转化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解题策略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直接求得B ;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转化到只含角或只含边的式子,然后求解. 规范解答解 (1)由已知2B =A +C ,A +B +C =180°,解得B =60°, 所以cos B =12.[4分](2)方法一 由已知b 2=ac ,及cos B =12,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2B =sin A sin C ,[8分] 所以sin A sin C =1-cos 2B =34.[12分]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方法二 由已知b 2=ac ,及cos B =12,根据余弦定理得cos B =a 2+c 2-b 22ac =a 2+c 2-ac 2ac =12,解得a =c ,[8分]所以A =C =B =60°,故sin A sin C =34.[12分]解后反思 (1)在解三角形的有关问题中,对所给的边角关系式一般要先化为只含边之间的关系或只含角之间的关系,再进行判断.(2)在求解时要根据式子的结构特征判断使用哪个定理以及变形的方向.方法与技巧1.应熟练掌握和运用内角和定理:A +B +C =π,A 2+B 2+C 2=π2中互补和互余的情况,结合诱导公式可以减少角的种数.2.正、余弦定理的公式应注意灵活运用,如由正、余弦定理结合得sin 2A =sin 2B +sin 2C - 2sin B ·sin C ·cos A ,可以进行化简或证明. 失误与防范1.在利用正弦定理解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求出其他的边和角时,有时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所以要进行分类讨论.2.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时,要注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角的范围的限制.A 组 专项基础训练 (时间:35分钟,满分:57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2012·广东)在△ABC 中,若∠A =60°,∠B =45°,BC =32,则AC 等于( )A .4 3B .2 3 C. 3 D.32答案 B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解析 在△ABC 中,AC sin B =BCsin A, ∴AC =BC ·sin Bsin A =32×2232=2 3.2. (2011·浙江)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cos A =b sin B ,则sin A cos A +cos 2B 等于( )A .-12B.12C .-1D .1答案 D解析 ∵a cos A =b sin B ,∴sin A cos A =sin B sin B , 即sin A cos A -sin 2B =0,∴sin A cos A -(1-cos 2B )=0, ∴sin A cos A +cos 2B =1.3.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2b cos C ,则此三角形一定是( )A .等腰直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答案 C解析 因为a =2b cos C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a =2b ·a 2+b 2-c 22ab ,整理得b 2=c 2,因此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4. (2012·湖南)△ABC 中,AC =7,BC =2,B =60°,则BC 边上的高等于( )A.32B.332C.3+62D.3+394答案 B解析 设AB =a ,则由AC 2=AB 2+BC 2-2AB ·BC cos B 知7=a 2+4-2a ,即a 2-2a -3=0,∴a =3(负值舍去).∴BC 边上的高为AB ·sin B =3×32=332.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5. (2011·北京)在△ABC 中,若b =5,∠B =π4,sin A =13,则a =________.答案523解析 根据正弦定理应有a sin A =b sin B, ∴a =b sin Asin B =5×1322=523.6. (2011·福建)若△ABC 的面积为3,BC =2,C =60°,则边AB 的长度等于________.答案 2解析 由于S △ABC =3,BC =2,C =60°, ∴3=12×2·AC ·32,∴AC =2,∴△ABC 为正三角形.∴AB =2.7. 在△ABC 中,若AB =5,AC =5,且cos C =910,则BC =________.答案 4或5解析 设BC =x ,则由余弦定理AB 2=AC 2+BC 2-2AC ·BC cos C 得5=25+x 2-2·5·x ·910,即x 2-9x+20=0,解得x =4或x =5. 三、解答题(共22分)8. (10分)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cos A 2=255,AB →·AC →=3.(1)求△ABC 的面积; (2)若b +c =6,求a 的值.解 (1)∵cos A 2=255,∴cos A =2cos 2A 2-1=35,∴sin A =45.又AB →·AC →=3,∴bc cos A =3,∴bc =5.∴S △ABC =12bc sin A =12×5×45=2.(2)由(1)知,bc =5,又b +c =6,教务处签字:日期:年月日课后评价一、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二、教师评定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好○较好○一般○差作业布置.s.5.u.根据余弦定理得a2=b2+c2-2bc cos A=(b+c)2-2bc-2bc cos A=36-10-10×35=20,∴a=2 5.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教师留言教师签字:家长意见家长签字:日期:年月日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

高中数学必修二 6 4 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2课时(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  6 4 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2课时(含答案)

6.4.3正弦定理导学案编写:廖云波 初审:孙锐 终审:孙锐 廖云波【学习目标】1.了解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掌握正弦定理及其基本应用2.能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并能判断三角形的形状3.能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综合问题【自主学习】知识点1 正弦定理的呈现形式1.a sin A =b sin B =c sin C=2R (其中R 是△ABC 外接圆的半径); 2.a =b sin A sin B =c sin A sin C=2R sin A ;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知识点2 正弦定理的常见变形1.sin A ∶sin B ∶sin C =a ∶b ∶c ;2.a sin A =b sin B =c sin C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2R ; 3.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4.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知识点3 利用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解的个数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另两边和另一角,此时有唯一解,三角形被唯一确定.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的边和角,此时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三角形不能被唯一确定.具体做法如下:由正弦定理得sin B =b sin A a, ①若b sin A a>1,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个数为0,即无解. ②若b sin A a=1,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个数为1,即一解. ③若b sin A a <1,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个数为1或2.【合作探究】探究一 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解三角形【例1】在△ABC 中,已知B =30°,C =105°,b =4,解三角形.[分析]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A 的度数.根据正弦定理可求a ,c .[解] 因为B =30°,C =105°,所以A =180°-(B +C )=180°-(30°+105°)=45°.由正弦定理,得a sin45°=4sin30°=c sin105°, 解得a =4sin45°sin30°=42,c =4sin105°sin30°=2(6+2).归纳总结:【练习1】△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A =45,cos C =513,a =1,则b = .【答案】2113解析:在△ABC 中,由cos A =45,cos C =513, 可得sin A =35,sin C =1213, sin B =sin(A +C )=sin A cos C +cos A sin C =6365, 又a =1,由正弦定理得b =a sin B sin A =2113.探究二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例2】下列三角形是否有解?有解的作出解答.(1)a =7,b =8,A =105°;(2)b =10,c =56,C =60°;(3)a =23,b =6,A =30°.[分析] 利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定理以及结合有解无解的图形来考虑.[解] (1)a =7,b =8,a <b ,A =105°>90°,本题无解.(2)b =10,c =56,b <c ,C =60°<90°,本题有一解.△sin B =b sin C c =10·sin60°56=22, △B =45°,A =180°-(B +C )=75°.△a =b sin A sin B =10×sin75°sin45°=10×6+2422=5(3+1). (3)a =23,b =6,a <b ,A =30°<90°,又△b sin A =6sin30°=3,△a >b sin A ,△本题有两解. 由正弦定理得:sin B =b sin A a =6sin30°23=32,△B =60°或120°, 当B =60°时,C =90°,c =a sin C sin A =23sin90°sin30°=43; 当B =120°时,C =30°,c =a sin C sin A =23sin30°sin30°=2 3. △B =60°,C =90°,c =43或B =120°,C =30°,c =2 3.归纳总结:【练习2】在三角形ABC 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

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二)-高考数学复习

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二)-高考数学复习
积为2 3 .
(1)若 D 是 BC 的中点,求 AD 的长度;
解:∵ AB =2, AC =4,△ ABC 的面积为2 3 ,
1
∴ S △ ABC = AB ·AC ·sin
2
∴ sin ∠ BAC =
1
∠ BAC = ×2×4×
2
3
,又∠ BAC 为钝角,
2
sin ∠ BAC =2 3 ,
目录
高中总复习·数学
A > sin B ;③ a - b < c < a + b 及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恒等变
换公式等推导证明.
目录
高中总复习·数学
△ ABC 的内角 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 c ,已知 cos
A )+
2( π +
2
5
cos A = .
4
(1)求 A ;
解:由已知得 sin
即 cos
2A-
2A+
5
cos A = ,
4
1
cos A + =0.所以(
4
1
cos A - )2=0,
2
1
cos A = .
2
π
由于0< A <π,故 A = .
3
目录
高中总复习·数学
(2)若 b - c =
3
a ,证明:△ ABC 是直角三角形.
3
解:证明:由正弦定理及已知条件可得 sin B - sin C =
又 sin
2A+
cos
2 A =1,∴
3 10
sin A =
.
10
目录
高中总复习·数学
(2)设 AB =5,求 AB 边上的高.

《正弦定理》教案(含答案)

《正弦定理》教案(含答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弦定理的定义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

3. 让学生能够运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定义、推导过程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

2.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正弦定理的应用方法。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正弦定理的应用场景。

四、教学内容1. 正弦定理的定义与推导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的长度与其对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具体来说,对于一个三角形ABC,有: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分别表示三角形ABC的边长,A、B、C分别表示三角形ABC 的对角。

2. 正弦定理的应用(1)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正弦值,求解第三边的边长。

(2)求解三角形的角度: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夹角的正弦值,求解第三个角的大小。

(3)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夹角的正弦值,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中边长和角度的关系。

2. 讲解正弦定理的定义与推导:引导学生回顾正弦函数的定义,结合三角形的特点,推导出正弦定理。

3.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巩固正弦定理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正弦定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正弦定理的应用题,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教师讲义及试卷与参考答案】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教师讲义及试卷与参考答案】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三边);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 求第三边和其它两个角 (两边夹角); (3)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求第三边和其它两 个角(两边对角). 3.在 △ABC 中,有
A B C (内角和定理);
sin A B sin C ,
2
2 2
ABC

1 xv yu . 2
第二形式:
记忆:绝对“平行”的一半 9.解三角形(按边分三类) (1)一边两角 解数: 一解 定理: 正弦定理 (2)两边一角 ①两边夹角 解数: 一解 定理: 余弦定理 ②两边对角 解数: 讨论 定理: 正、余弦定理
b2 c2 a 2 . cos A 2bc
c
ab
① a b sin A : 两解 ② a b sin A : 一解 ③ a b sin A : 无解
a b : 一解
a b : 一解
【答案】B 【解析】 ∵a、b、c 成等比数列, ∴b =ac. 又 c=2a, ∴b2=2a2. ∴cosB= = a2+c2-b2 2ac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一、高考要求 1.掌握正、余弦定理; 2.能够应用正、 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 3.能够利用正、 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抓最大 角); 4.能够利用正、余弦定理证明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 式. 二、知识与技能 1.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 等,且比值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
a b : 无解 a b : 无解 a b : 一解
(2)角 A 直角
C b A a B
12 A. 13 【解析】
B.
5 13
C.-

(完整版)高中数学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完整版)高中数学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一)复习指导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二)基础知识1. 三角形中的有关公式(1)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角和为π,这是三角形中三角函数问题的特殊性,解题可不能忘记!任意两角和与第三个角总互补,任意两半角和与第三个角的半角总互余.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2)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注意:①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a b ii A B C R R== 2c R =;()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②已知三角形两边一对角,求解三角形时,若运用正弦定理,则务必注意可能有两解.(3)余弦定理:2222222cos ,cos 2b c a a b c bc A A bc +-=+-=等,常选用余弦定理鉴定三角形的形状. (4)面积公式:111sin ()222a S ah ab C r a bc ===++(其中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如ABC ∆中,若C B A B A 22222sin sin cos cos sin =-,判断ABC ∆的形状(答:直角三角形)。

特别提醒:(1)求解三角形中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A B C π++=这个特殊性:,sin()sin ,sin cos 22A B C A B C A B C π++=-+==;(2)求解三角形中含有边角混合关系的问题时,常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实现边角互化。

2、求角的方法:先确定角的范围,再求出关于此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要注意选择,其标准有二:一是此三角函数在角的范围内具有单调性;二是根据条件易求出此三角函数值)。

《正弦定理》教案(含答案)

《正弦定理》教案(含答案)

《正弦定理》教案(含答案)第一章:正弦定理的引入1.1 实物的直观引入利用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模型,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正弦定理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正弦定理在几何图形中的普遍性。

1.2 数学定义与公式给出正弦定理的数学表达式: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 b, c分别为三角形的边长,A, B, C分别为对应的角度。

解释正弦定理的内涵,让学生理解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

1.3 例题讲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正弦定理的应用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正弦定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二章:正弦定理的应用2.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利用正弦定理推导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 + B + C = 180°。

解释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之间的关系。

2.2 三角形形状的判断利用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引导学生通过正弦定理判断给定三角形的形状。

2.3 实际问题应用选择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对正弦定理的应用意识。

第三章:正弦定理在测量中的运用3.1 角度测量讲解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角度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正弦定理进行角度测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2 距离测量讲解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距离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正弦定理进行距离测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3 实际测量案例提供实际测量案例,让学生利用正弦定理进行测量。

培养学生的实际测量能力,提高学生对正弦定理在测量中应用的理解。

第四章:正弦定理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4.1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关系讲解正弦定理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定理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4.2 三角函数图像的绘制利用正弦定理绘制三角函数图像。

培养学生的图像绘制能力,提高学生对正弦定理在三角函数中应用的理解。

4.3 三角函数问题的解决利用正弦定理解决三角函数问题。

《余弦定理》教案(含答案)

《余弦定理》教案(含答案)

《余弦定理》教案(含答案)第一章:余弦定理的定义与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余弦定理的定义及其在几何中的应用。

2. 掌握余弦定理的表达式。

3. 能够运用余弦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内容:1. 余弦定理的定义: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的长度平方等于其他两边长度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长度与它们夹角的余弦值的乘积的两倍。

2. 余弦定理的表达式:c²= a²+ b²2ab cos(C),其中c为斜边,a和b为其他两边,C为斜边与a边的夹角。

教学活动:1. 引入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2. 给出余弦定理的定义,通过示例解释余弦定理的含义和应用。

3. 推导余弦定理的表达式,并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4.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例题的计算,巩固余弦定理的应用。

作业:a. ∠A = 30°, a = 5, b = 12b. ∠B = 45°, b = 8, c = 10第二章:余弦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掌握余弦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 能够解决直角三角形中涉及边长和角度的问题。

教学内容:1. 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定理可以简化为c²= a ²+ b²(其中c为斜边,a和b为直角边)。

2. 利用余弦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问题:通过已知的边长和角度,求解其他边长和角度。

教学活动:1. 回顾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2. 给出余弦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通过示例解释余弦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简化形式。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例题的计算,巩固余弦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作业:a. ∠A = 30°, a = 3, 求解b和c的值。

b. ∠B = 45°, b = 5, 求解a和c的值。

第三章:余弦定理在非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掌握余弦定理在非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4篇

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4篇

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4篇教案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感谢您的欣赏。

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能熟练运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答有关问题,如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定理.教学难点: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写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推论等公式.2.讨论各公式所求解的三角形类型.二、讲授新课:1.教学三角形的解的讨论:①出示例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分两组练习→讨论: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②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A为锐角时)②练习: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的解的情况.2.教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活用:①出示例2:在△ABC中,已知sinA∶sinB∶sinC=6∶5∶4,求角的余弦. 分析:已知条件可以如何转化→引入参数k,设三边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角.②出示例3:在ΔABC中,已知a=7,b=10,c=6,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分析:由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可以判别→求角余弦,由符号进行判断③出示例4:已知△ABC中,,试判断△ABC的形状.分析:如何将边角关系中的边化为角→再思考:又如何将角化为边3.小结:三角形解的情况的讨论;判断三角形类型;边角关系如何互化.三、巩固练习:3.作业:教材P11B组1、2题.高中《正弦和余弦定理》数学教案2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重要性:正、余弦定理是学生学习了平面向量之后要掌握的两个重要定理,运用这两个定理可以初步解决几何及工业测量等实际问题,是解决有关三角形问题的有力工具。

(2)重点、难点。

重点:正余弦定理的证明和应用难点:利用向量知识证明定理(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要学生掌握正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和内容;②能够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③了解向量知识的应用。

(完整版)正余弦定理教案

(完整版)正余弦定理教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安勤辉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正弦、余弦定理,了解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正弦、余弦定理的内容,并从具体的实例掌握正弦、余弦定理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例的探究,体会到三角形的和谐美,学会稳定性的重要二.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正弦、余弦定理应用以及公式的变形2。

难点:运用正、余弦定理解决有关斜三角形问题。

知识梳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ABC中,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则(1)S=错误!ah(h表示边a上的高).(2)S=错误!bc sin A=错误!ab sin C=错误!ac sin B。

(3)S=错误!r(a+b+c)(r为△ABC内切圆半径)问题1:在△ABC中,a=错误!,b=错误!,A=60°求c及B C问题2在△ABC中,c=6 A=30° B=120°求a b及C问题3在△ABC中,a=5,c=4,cos A=错误!,则b=通过对上述三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指导学生总结正余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余弦定理可以解决(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我们不难发现利用正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三角形中“知三求三”知三中必须要有一边应用举例【例1】(1)(2013·湖南卷)在锐角△ABC中,角A,B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

若2a sin B=错误! b,则角A等于 ( ).A.错误! B。

错误! C。

错误! D.错误!(2)(2014·杭州模拟)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1,c=4错误!,B =45°,则sin C=______.解析(1)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及已知得2sin A·sin B=错误!sin B,∵B为△ABC的内角,∴sin B≠0。

专题20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学案)(解析版)

专题20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学案)(解析版)

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1.正、余弦定理在△ABC 中,若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则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内容a sin A =b sin B =c sin C=2R a 2=b 2+c 22bc cos__A ;b 2=c 2+a 22ca cos__B ; c 2=a 2+b 2-2ab cos__C常见 变形(1)a =2R sin A ,b =2R sin__B ,c =2R sin_C ;(2)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 ;(3)a ∶b ∶c =sin__A ∶sin__B ∶sin__C ;(4)a sin B =b sin A ,b sin C =c sin B ,a sin C =c sin A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c 2+a 2-b 22ac;cos C =a 2+b 2-c 22ab2. 三角形中常用的面积公式 (1)S =12ah(h 表示边a 上的高).(2)S =12bcsinA =12acsinB =12absinC.(3)S =12r(a +b +c)(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3.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三角形解的情况A 为锐角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 a =b sin A b sin A <a <b a ≥b a >b a ≤b 解的个一解两解一解一解无解数 4.重要结论在△ABC 中,常有以下结论 (1)∠A +∠B +∠C =π.(2)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3)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4)sin(A +B )=sin C ;cos(A +B )=-cos C ;tan(A +B )=-tan C ;sin A +B 2=cos C 2;cos A +B 2=sin C2.(5)tan A +tan B +tan C =tan A ·tan B ·tan C . (6)∠A >∠B ⇔a >b ⇔sin A >sin B ⇔cos A <cos B .高频考点一 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1)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b +c =2a,3sin A =5sin B ,则角C =________. 答案2π3解析 由3sin A =5sin B ,得3a =5b ,a =53b ,又b +c =2a ,所以c =73b .根据余弦定理的推论cos C =a 2+b 2-c 22ab,把a =53b ,c =73b 代入,化简得cos C =-12,所以C =2π3.(2)[2017·全国卷Ⅱ]△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2b cos B =a cos C +c cos A ,则B =________.答案 π3解析 解法一:由2b cos B =a cos C +c cos A 及正弦定理, 得2sin B cos B =sin A cos C +sin C cos A . ∴2sin B cos B =sin(A +C ). 又A +B +C =π,∴A +C =π-B . ∴2sin B cos B =sin(π-B )=sin B .又sin B ≠0,∴cos B =12.∴B =π3.解法二:∵在△ABC 中,a cos C +c cos A =b , ∴条件等式变为2b cos B =b ,∴cos B =12.又0<B <π,∴B =π3.【变式探究】(1)在△ABC 中,已知a =2,b =6,A =45°,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 ) A .1个 B .2个 C .0个D .无法确定(2)在△ABC 中,已知sin A ∶sin B =2∶1,c 2=b 2+2bc ,则三内角A ,B ,C 的度数依次是________. (3)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3,sin B =12,C =π6,则b =________.答案 (1)B (2)45°,30°,105° (3)1 解析 (1)∵b sin A =6×22=3,∴b sin A <a <b .∴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2个.(2)由题意知a =2b ,a 2=b 2+c 2-2bc cos A , 即2b 2=b 2+c 2-2bc cos A , 又c 2=b 2+2bc , ∴cos A =22,A =45°,sin B =12,B =30°,∴C =105°. (3)因为sin B =12且B ∈(0,π),所以B =π6或B =5π6.又C =π6,B +C <π,所以B =π6,A =π-B -C =2π3.又a =3,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即3sin 2π3=b sinπ6,解得b =1.【感悟提升】(1)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的两种方法①代数法:根据大边对大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正弦函数的值域等判断. ②几何图形法:根据条件画出图形,通过图形直观判断解的个数.(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用正弦定理时,需判断其解的个数,用余弦定理时,可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判断解的个数.【变式探究】(1)已知在△ABC 中,a =x ,b =2,B =45°,若三角形有两解,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2 B .x <2 C .2<x <2 2D .2<x <2 3(2)在△ABC 中,A =60°,AC =2,BC =3,则AB =________. 答案 (1)C (2)1解析 (1)若三角形有两解,则必有a >b ,∴x >2, 又由sin A =a b sin B =x 2×22<1,可得x <22,∴x 的取值范围是2<x <2 2. (2)∵A =60°,AC =2,BC =3, 设AB =x ,由余弦定理,得 BC 2=AC 2+AB 2-2AC ·AB cos A , 化简得x 2-2x +1=0, ∴x =1,即AB =1.高频考点二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例2、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cos C +c cos B =a sin A ,则△ABC 的形状为(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确定答案 B解析 ∵b cos C +c cos B =a sin A ,由正弦定理得sin B cos C +sin C cos B =sin 2A ,∴sin(B +C )=sin 2A ,即sin A =sin 2A .又sin A >0,∴sin A =1,∴A =π2,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方法技巧】判定三角形形状的两种常用途径(1)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化边为角,利用三角变换得出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2)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化角为边,通过代数恒等变换,求出边与边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提醒 在判断三角形形状时一定要注意解是否唯一,并注重挖掘隐含条件.另外,在变形过程中要注意角A ,B ,C 的范围对三角函数值的影响.【变式探究】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已知A =π4,b 2-a 2=12c 2.(1)求tan C 的值;(2)若△ABC 的面积为3,求b 的值. 【解析】(1)由b 2-a 2=12c 2及正弦定理得sin 2B -12=12sin 2C .所以-cos2B =sin 2C .① 又由A =π4,即B +C =34π,得-cos2B =-cos2⎝⎛⎭⎫34π-C =-cos ⎝⎛⎭⎫32π-2C =sin2C =2sin C cos C ,② 由①②解得tan C =2. (2)由tan C =2,C ∈(0,π)得 sin C =255,cos C =55,因为sin B =sin(A +C )=sin ⎝⎛⎭⎫π4+C , 所以sin B =31010,由正弦定理得c =223b ,又因为A =π4,12bc sin A =3,所以bc =62,故b =3. 【感悟提升】(1)对于面积公式S =12ab sin C =12ac sin B =12bc sin A ,一般是已知哪一个角就使用哪一个公式.(2)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一般要用到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进行边和角的转化. 【变式探究】四边形ABCD 的内角A 与C 互补,AB =1,BC =3,CD =DA =2. (1)求C 和BD ;(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析】(1)由题设A 与C 互补及余弦定理得 BD 2=BC 2+CD 2-2BC ·CD cos C =13-12cos C ,①BD 2=AB 2+DA 2-2AB ·DA cos A =5+4cos C .② 由①②得cos C =12,BD =7,因为C 为三角形内角,故C =60°. (2)四边形ABCD 的面积 S =12AB ·DA sin A +12BC ·CD sin C =⎝⎛⎭⎫12×1×2+12×3×2sin60° =2 3.高频考点三 正弦、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例3、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cos C +c cos B =a sin A ,则△ABC 的形状为(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确定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sin B cos C +sin C cos B =sin 2A , ∴sin(B +C )=sin 2A ,即sin(π-A )=sin 2A ,sin A =sin 2A .∵A ∈(0,π),∴sin A >0,∴sin A =1,即A =π2.答案 B【感悟提升】(1)判断三角形形状的方法①化边: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②化角:通过三角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A +B +C =π这个结论.(2)求解几何计算问题要注意①根据已知的边角画出图形并在图中标示; ②选择在某个三角形中运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变式探究】(1)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若c -a cos B =(2a -b )cos A ,则△ABC 的形状为(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2)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在BC 边上,AD ⊥AC ,sin ∠BAC =223,AB =32,AD =3,则BD的长为______.答案 (1)D (2) 3解析 (1)∵c -a cos B =(2a -b )cos A , C =π-(A +B ),∴由正弦定理得sin C -sin A cos B =2sin A cos A -sin B cos A ,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 A cos B =2sin A cos A -sin B cos A ∴cos A (sin B -sin A )=0, ∴cos A =0或sin B =sin A , ∴A =π2或B =A 或B =π-A (舍去),∴△ABC 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2)sin ∠BAC =sin(π2+∠BAD )=cos ∠BAD ,∴cos ∠BAD =223.BD 2=AB 2+AD 2-2AB ·AD cos ∠BAD =(32)2+32-2×32×3×223,即BD 2=3,BD = 3.高频考点三 和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例3】[2017·全国卷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BC 的面积为a 23sin A .(1)求sin B sin C ;(2)若6cos B cos C =1,a =3,求△ABC 的周长. 【解析】(1)由题设得12ac sin B =a 23sin A ,即12c sin B =a3sin A .由正弦定理得12sin C sin B =sin A3sin A .故sin B sin C =23.(2)由题设及(1)得cos B cos C -sin B sin C =-12,即cos(B +C )=-12.所以B +C =2π3,故A =π3.由题意得12bc sin A =a 23sin A ,a =3,所以bc =8.由余弦定理得b 2+c 2-bc =9,即(b +c )2-3bc =9.由bc =8,得b +c =33. 故△ABC 的周长为3+33.【变式探究】△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cos C (a cos B +b cos A )=c . (1)求C ;(2)若c =7,△ABC 的面积为332,求△ABC 的周长. 【解析】(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2cos C (sin A cos B +sin B ·cos A )=sin C ,2cos C sin(A +B )=sin C , 故2sin C cos C =sin C . 由C ∈(0,π)知sin C ≠0, 可得cos C =12,所以C =π3.(2)由已知,12ab sin C =332,又C =π3,所以ab =6,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a 2+b 2-2ab cos C =7,故a 2+b 2=13, 从而(a +b )2=25.所以△ABC 的周长为5+7. 【方法规律】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原则(1)对于面积公式S =12ab sin C =12ac sin B =12bc sin A ,一般是已知哪一个角就使用哪一个公式.(2)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一般要用到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进行边和角的转化.【变式探究】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满足(2a -b )cos C -c cos B =0. (1)求角C 的值;(2)若三边a ,b ,c 满足a +b =13,c =7,求△ABC 的面积.【解析】(1)根据正弦定理,(2a -b )cos C -c cos B =0可化为(2sin A -sin B )cos C -sin C cos B =0. 整理得2sin A cos C =sin B cos C +sin C cos B =sin(B +C )=sin A . ∵0<A <π,∴sin A ≠0,∴cos C =12.又∵0<C <π,∴C =π3.(2)由(1)知cos C =12,又a +b =13,c =7,∴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 cos C =(a +b )2-3ab =169-3ab =49,解得ab =40. ∴S △ABC =12ab sin C =12×40×sin π3=10 3.高频考点四 利用均值不等式破解三角函数最值问题例4、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tan A +tan B )=tan A cos B +tan Bcos A .(1)证明:a +b =2c ; (2)求cos C 的最小值.【解析】(1)证明:由题意知2⎝⎛⎭⎫sin A cos A +sin B cos B =sin A cos A cos B +sin Bcos A cos B,化简得2(sin A cos B +sin B cos A )=sin A +sin B ,即2sin(A +B )=sin A +sin B .因为A +B +C =π,所以sin(A +B )=sin(π-C )=sin C ,从而sin A +sin B =2sin C .由正弦定理得a +b =2c .(2)由(1)知c =a +b 2,所以cos C =a 2+b 2-c 22ab=a 2+b 2-⎝⎛⎭⎫a +b 222ab=38⎝⎛⎭⎫a b +b a -14≥34-14=12,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故cos C 的最小值为12.【变式探究】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c tan C =3(a cos B +b cos A ). (1)求角C ;(2)若c =23,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1)∵c tan C =3(a cos B +b cos A ), ∴sin C tan C =3(sin A cos B +sin B cos A ), ∴sin C tan C =3sin(A +B )=3sin C , ∵0<C <π,∴sin C ≠0, ∴tan C =3,∴C =π3.(2)∵c =23,C =π3,由余弦定理c 2=a 2+b 2-2ab cos C ,得 12=a 2+b 2-ab ≥2ab -ab , ∴ab ≤12,∴S △ABC =12ab sin C ≤33,当且仅当a =b =23时,△ABC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3 3.1. (2018年全国III 卷)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的面积为,则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题可知,所以由余弦定理,所以,,故选C.2. (2018年浙江卷)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b =2,A =60°,则sin B =___________,c =___________.【答案】(1). (2). 3【解析】由正弦定理得,所以由余弦定理得(负值舍去).3. (2018年全国I卷)△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则△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正弦定理,可得,即,结合余弦定理可得,所以A为锐角,且,从而求得,所以△的面积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课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最新考纲]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S=1
2a·h a(h a表示边a上的高);
(2)S=1
2ab sin C=
1
2ac sin B=
1
2bc sin A.
(3)S=1
2r(a+b+c)(r为内切圆半径).
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ABC 中,若A >B ,则必有sin A >sin B .( )
(2)在△ABC 中,若b 2+c 2>a 2,则△ABC 为锐角三角形.( )
(3)在△ABC 中,若A =60°,a =43,b =42,则B =45°或135°.( )
(4)在△ABC 中,a sin A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 ) [解析] (1)正确.A >B ⇔a >b ⇔sin A >sin B .
(2)错误.由cos A =b 2+c 2-a 2
2bc >0知,A 为锐角,但△ABC 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3)错误.由b <a 知,B <A .
(4)正确.利用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可知结论正确.
[答案] (1)√ (2)× (3)× (4)√
2.(教材改编)在△ABC 中,若sin 2A +sin 2B <sin 2C ,则△ABC 的形状是________.
钝角三角形 [由正弦定理,得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代入得到
a 2+
b 2<
c 2
,由余弦定理得cos C =a 2+b 2-c 2
2ab <0,所以C 为钝角,所以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3.(2016·全国卷Ⅰ改编)△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
知a =5,c =2,cos A =23,则b =________.
3 [由余弦定理得5=b 2+4-2×b ×2×23,
解得b =3或b =-13(舍去).]
4.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π6,a =1,
b =3,则B =________.
π3或2π3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代入可求得sin B =32,故B =π3或B =2π3.]
5.在△ABC中,A=60°,AC=4,BC=23,则△ABC的面积等于________.
23[由题意及余弦定理得cos A=b2+c2-a2
2bc=
c2+16-12
2×4×c

1
2,解得c=2,
所以S=1
2bc sin A=
1
2×4×2×sin 60°=2 3.]
在△ABC中,∠BAC=3π
4,AB=6,AC=32,点D在BC边上,
AD=BD,求AD的长. 【导学号:62172148】
[解]设△ABC的内角∠BAC,B,C所对边的长分别是a,b,c,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 cos∠BAC
=(32)2+62-2×32×6×cos 3π4
=18+36-(-36)=90,所以a=310.
又由正弦定理得sin B=b sin∠BAC
a=
3
310

10
10,
由题设知0<B<π
4,
所以cos B=1-sin 2B=1-1
10=
310
10.
在△ABD中,因为AD=BD,所以∠ABD=∠BAD,所以∠ADB=π-2B,故由正弦定理得
AD=AB·sin B
sin(π-2B)=
6sin B
2sin B cos B=
3
cos B=10.
[规律方法] 1.正弦定理是一个连比等式,只要知道其比值或等量关系就可以运用正弦定理通过约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1)运用余弦定理时,要注意整体思想的运用.
(2)在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该三角形的其它边角的问题时,首先必须判断是否有解,如果有解,是一解还是两解,注意“大边对大角”在判
定中的应用.
[变式训练1] (1)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 且(b -c )(sin B +sin C )=(a -3c )sin A ,则角B 的大小为________.
(2)(2016·全国卷Ⅱ)△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A =45,cos C =513,a =1,则b =________.
(1)30° (2)2113 [(1)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 及(b -c )·(sin B +sin C )=
(a -3c )sin A 得(b -c )(b +c )=(a -3c )a ,即b 2-c 2=a 2-3ac ,∴a 2+c 2-b 2=3ac .又∵cos B =a 2+c 2-b 22ac ,∴cos B =32,∴B =30°
. (2)在△ABC 中,∵cos A =45,cos C =513,
∴sin A =35,sin C =1213,∴sin B =sin(A +C )=sin A cos C +cos A sin C =35×513+45×1213=6365.
又∵a sin A =b sin B ,∴b =a sin B sin A =1×63653
5=2113.]
(1)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满足a cos A =b cos B ,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
(2)(2017·镇江期中)在△ABC 中,若cos A =12,sin B +sin C =2sin A ,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
(1)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 [(1)∵a cos A =b cos B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A =sin B cos B ,即sin 2A =sin 2B ,∴2A =2B 或2A +2B =π,
即A =B 或A +B =π2,∴△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sin B +sin C =2sin A ,∴b +c =2a ,
又cos A =12,∴b 2+c 2-a 22bc =12,
∴b 2+c 2-a 2=bc ,
又b +c =2a ,则(b +c )2-a 2=3bc =3a 2,
∴a 2=bc =⎝ ⎛⎭
⎪⎫b +c 22,∴(b -c )2=0,即b =c , ∴b =c =a ,∴△ABC 为等边三角形.]
[规律方法] 1.判定三角形形状的途径:(1)化边为角,通过三角变换找出角之间的关系.(2)化角为边,通过代数变形找出边之间的关系,正(余)弦定理是转化的桥梁.
2.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不要随意约掉公因式;要移项提取公因式,否则会有漏掉一种形状的可能.
[变式训练2] (1)设角A ,B ,C 是△ABC 的三个内角,则“A +B <C ”是“△ABC 是钝角三角形”的________条件.
(2)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2sin A cos B =sin C ,那么△ABC 一定是________三角形. 【导学号:62172148】
(1)充分不必要 (2)等腰 [(1)由A +B +C =π,A +B <C ,可得C >π2,故三角
形ABC 为钝角三角形,反之不成立.
(2)法一:由已知得2sin A cos B =sin C =sin(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即sin(A -B )=0,因为-π<A -B <π,所以A =B .
法二:由正弦定理得2a cos B =c ,再由余弦定理得2a ·a 2+c 2-b 2
2ac =c ⇒a 2=b 2⇒a =b .]
2sin A sin
C . (1)若a =b ,求cos B ;
(2)设B =90°,且a =2,求△ABC 的面积.
[解] (1)由题设及正弦定理可得b 2=2ac .
又a =b ,可得b =2c ,a =2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