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合集下载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重点内容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重点内容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简答)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简答)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简答)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简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简答)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简答)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简答)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简答)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简答)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单选)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简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单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简答)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单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单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单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单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单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简答)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1)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3)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简答)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单选)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单选)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单选)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单选)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简答)为什么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首先,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其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再次,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单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简答)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简答)(单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以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价值评价标准.2.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单选)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单选)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答)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单选)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单选)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简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单选)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单选)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单选)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单选)笛卡尔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他认为,物质实体是有广延性的、被动的、不能思想的.心灵是没有广延性的、能动的、能思想的.物质和心灵是各自独立的.(单选)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单选)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我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简答)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单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简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单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简答)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二是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三是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四是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单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简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简答)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构成了整个世界.(简答)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首先,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其次,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单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简答)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单选)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单选)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单选)(2)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单选)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即不是循环,更不是倒退,也就是具有不可逆性.(单选)通常说的“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等谚语,都说的是时间的一维性特点.(简答)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观点: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单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单选)(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单选)毛泽东把实践规定为“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简答)实践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三种形式.(简答)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简答)实践具有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简答)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第一,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简答)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生化,即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单选)第二,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单选)第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简答)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单选)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单选)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单选)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第三,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单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单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单选)如果只见事物之间的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孤立地把世界,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煞事物之间质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是不分彼此的混沌状态,这是相对主义的观眯.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单选)联系具有多样性.(简答)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二)世界的运动发展(单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单选)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简答)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第二,新事物优起于旧事物.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简答)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一个限难曲折的过程.这是因为: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需要经历一个由弱小到强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曲折发展过程;旧事物在一定时期内不有相当大的力量,总是对新事物加以压制和扼杀;社会历史领域内的新事物,被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理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历史过程.但是,不管经历怎样的限难和曲折,新事物必然会战胜并取代旧事物.(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论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单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单选)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单选)质量互变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单选)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则提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简答)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为: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论述)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1)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单选)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这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单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其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年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例如,福与祸、安与危、先进与落后、胜利与失败等等,无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简答)敌对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固然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面,生物体内的同化和异化的区别,社会生活当中人民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同意见的争论和商讨等等,也都属于矛盾的斗争性的表现(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单选)事物发展的动物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简答)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2)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用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3)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论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个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加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论述)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都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出正确解决某一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取得成功(单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如果割裂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就会导致“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单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的问题的精髓,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4.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简答)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简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单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二)质量互变规律(简答)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掌握事物的度对于认识和实践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单选)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单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单选)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简答)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简答)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单选)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革命的本质.马克思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单选)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量.(单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论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单选)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了二者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单选)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世界联系与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带有很大的总括性,它的作用要在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在事物的发展完成一个周期(即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时,才能完整、充分地显示出来.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三、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一)原因和结果(单选)因果联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论述)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1)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第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单选)因果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但具体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几种主要的类型是: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2)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次,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行动.(二)必然性和偶然性(论述)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1)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的过程起影响作用,加速和延缓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第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简答)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只强调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的错误观点.(2)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按必然规律办事,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其次,因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我们应当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现象背后隐藏的必然性.此外,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决不能忽视偶然性(三)可能性和现实性(四)内容和形式(单选)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五)本质和现象(单选)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单选)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简答)本质和现象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1)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第一,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首先,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深藏于事物内部,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其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是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再次,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第二,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本质不能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不表现为现象的纯粹本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不表现本质的纯粹现象也是不存在的.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于本质的.(2)掌握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对立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有必要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其次,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简答)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1)规律就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胶不能任何地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在改变规律.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第二,普遍性.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二、意识及其能动作用(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简答)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单选)社会性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单选)社会性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物质外壳形成和完善的基础,是由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类意识的决定性力量.(简答)意识的本质包括:(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2)(单选)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二)意识的能动作用(论述)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生,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单选)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的能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一章)阶段测试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一章)阶段测试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试1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在内的统一整体。

A、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得分:5.0 分【答疑编号10984341,点击提问】解析:答案选B。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参见教材P36。

2、揭开了工人运动史上的第一页的是(),标志着法国工人已经在斗争中提出国家政权问题,开始走上独立地进行政治斗争的道路。

A、里昂工人起义B、西里西亚工人起义C、“人民宪章”运动D、“巴黎公社”运动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得分:5.0 分【答疑编号10984344,点击提问】解析:里昂工人起义揭开了工人运动史上的第一页,标志着法国工人已经在斗争中提出国家政权问题,开始走上独立地进行政治斗争的道路。

参见教材P36。

3、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仅不是颂扬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对它进行了尖刻的嘲讽和无情的抨击。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圣西门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新的奴役形式”B、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一整套欺骗和伪善的制度”C、欧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复活的奴隶制”D、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三位一体”的祸害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得分:5.0 分【答疑编号10984350,点击提问】解析:答案选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仅不是颂扬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对它进行了尖刻的嘲讽和无情的抨击。

例如,圣西门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新的奴役形式”;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社会地狱”“复活的奴隶制”;欧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整套欺骗和伪善的制度”,他把私有制、宗教、婚姻形式看成是现存的资本主义的“三位一体”的祸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题库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ABCD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科学体系的内容包括(ABD)A.马克思主义哲学 B.政治经济学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1.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 B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历史观 D.自然观2.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哲学家是( D ) A.费尔巴哈 B.谢林 C.培根 D.黑格尔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B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可知论 D.认识论4.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 C )A.费希特 B.洛克 C.费尔巴哈 D.谢林5.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的伟大功绩在于 A)A.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B.把辩证法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 C.把人类历史描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过程 D.正确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6.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正确的科学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D) A.全盘否定和抛弃 B.全盘肯定和继承 C.把二者结合起来 D.批判地继承7.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BCD)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8.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BCD) A.康德 B.谢林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9.作为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英国古典经济学ABD)A.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完成于19世纪初 B.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经济理论 C.创始人是大卫·李嘉图,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威廉·配第结束 D.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10.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古典经济学存在严重缺陷和错误,表现在BCD)A.抽象人本主义及理性支配世界的唯心主义观点 B.把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看成自然规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 C.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符合人性的、永恒不变的制度的观点 D.价值理论中的矛盾和混乱11.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ABC)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揭示社会现象和规律、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它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创立的,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分析,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时期。

在当时的社会格局中,无产阶级面临着剥削和压迫,劳动条件恶劣,生活贫困。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观察和分析,并以创新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科学理论,即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

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在各自的时代和国家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他们根据实践经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重要的派别和理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它从历史的、唯物的和辩证的观点出发,研究社会现象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社会的变革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为人们认识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2.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剥削的本质。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3.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斗争推动前进的。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理论使人们意识到,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

4.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三、马克思主义与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被视为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验试题汇总

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验试题汇总

阶段测验一(绪论~第1章)一、单项选择题1、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的口号。

A.民主科学B.建立共和国C.民族独立D.自由发展【正确答案】:B2、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正确答案】:C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著作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正确答案】:D4、列宁在()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A.《国家与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C.《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论我国革命》D.《论我国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正确答案】:B5、列宁的论文()中,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A.《论欧洲联邦口号》B.《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C.《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D.以上均错【正确答案】:C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集中表现为它鲜明的政治立场B.公然申明了自己的阶级性C.坚决批判一切剥削阶级的理论观点D.整个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正确答案】:A7、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为基础的。

A.创新性B.实践性C.与时俱进D.人类劳动【正确答案】:B8、党的()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正确答案】:C9、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

A.长期理想、近期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B.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长期理想、近期理想C.生活理想、长期理想、近期理想、社会理想D.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正确答案】:D10、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为根本方向。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 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 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德国古典哲学:18 世纪下半期至19 世纪上半期。

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唯心主义形式叙述)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英国古典经济学:17 世纪后半期至19 世纪初。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最主要是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并在些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9 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2、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3、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之后,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4、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公开问世的著作: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鸿篇巨作:{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3、它的科学性表现为不带任何偏见,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理想理想就是人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力量,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还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性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1、首先在于它不带有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3、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时间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必背重点 精华

马克思主义必背重点 精华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 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导致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客观条件2 阶级基础:物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为马克思的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统一整体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 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经济学 3 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1 细胞学2 能浪守恒和转换定律3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和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 列宁在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不断继承和捍卫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阶段3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逐渐形成中国化得马克思主义这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 马克思主义是有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3 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还包括后来的继承者对其的继承和发展4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以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本质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理想?理想是关于人们的未来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好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应简言之理想是人们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最高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最高理想与权国人民共同理想的关系?1 马克思主义最高理想与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2 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之路和必要基础3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3 全面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他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义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揭示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去能动的改造世界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他的深刻性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在于他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实践的考验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和科学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靠科学性来保证二者内在结合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因此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在实践的基础上的统一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 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高瞻远署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的特点充分反映时代进步和历史发展要求3 把握规律性要求我满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工作提供规律性指导4 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的知识积累新的经验增长新的本领把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不是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的使用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是教条他并不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那种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章摘句寻找对现实问题直接答案的做法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还是十分有害的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一切原理出发只有把马克思一般原理和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作用制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路线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世界观包括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和思维知识概括和总结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哲学的基本问题?1 物质和意识那个是本源那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本体论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认为物质是本源意识是派生的属于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本源物质是派生的属于唯心主义2 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问题这是认识论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一元论和二元论?一元论是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源二元论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源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就是这种主观精神额产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源现实物质设计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形而上学具有机械性不彻底性和局限性世界统一性原理?1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2 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3 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多样统一的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现实意义?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像反映简言之物质不依赖与意识又能为我们意思反映客观存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现实意义:1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2 指出物质可以被人们认识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3 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共性同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运动和静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作为运动的特殊状态存在它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与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静止时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时间和空间?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和顺序所谓的持续性是指任何事物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的顺序性是指事物运动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的关系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间的本质?实践是主体能动的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点?1 时间具有客观性2 实践具有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解百纳形式?1 物质生产实践2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3 科学实践世界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食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切记主观随意性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不能孤立存在的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同样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复杂的体现联系的多样性认识事物的多样性对于我们了解观察和处理事物具有重大的意义1 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从各个方面把握事物的多种联系不要只看到某一方面某一部分的联系2 抓住事物中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新事物和旧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他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1 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因此新事物的迅速成长必然战胜旧事物2 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在旧事物中的母腹中孕育出来并克服了旧事的消极过时的东西又吸收了继承了旧事物积极合理的成分3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出来的产物他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们的利益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们的拥护和支持所有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1 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 发展的观点和对立的观点的对立3 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2 对立统一的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他们的钥匙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额最根本的方法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的焦点和根本的分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含着两层的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以及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连结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识时务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他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连结的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及其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原理 1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2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在一定的情况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甚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3 外因通过内因起的作用现实意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国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矛盾观点无论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敢于承认矛盾正确分析矛盾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去解决矛盾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要坚持矛盾的分析方法从矛盾的两个方面来观察问题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不同事物和不同的运动形式的矛盾各有特点2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2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分析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1 二者相互连结的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个性一点雨共性相联系存在共性一点存在于个性中2 二者相互区别3 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现实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不了决定性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和现实意义?原理: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起了制约性的作用次要矛盾解决的如何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2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现实意义: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必须始终不渝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矛盾的主要方面哈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各方面是在矛盾中处于主要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原理: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支配其次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反过来影响和制约其主要方面2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现实意义:在分析问题和形势是要分清主流和直流抓住主流认清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略支流要注意主流和支流的相互转化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内在统一的两点论中包含着重点论重点论中同样也包含着两点论重点论要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要以重点论为补充现实意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额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形式要分清主流和直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略支流这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具体表现质量度?质是指以实物区别于其他事物你在的规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的组合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数量界限他是质和量的统一体掌握事物度的意义?1 在认识上自由把握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额数量限度才能准确的认识事物的质2 在实践上自由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准确的准则来指导实践活动坚持适度的原则量变和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原理: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必然要求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现实意义:质量互变的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个字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有步骤分阶段的进行反对急于求成肯定和否定?肯定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是是物质促使其灭亡的方面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肯定和否定不仅是对立的还是辩证统一的1 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没有离开肯定的否定也没有离开否定的肯定2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辩证否定观的意义?内容:1 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自身的否定2 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其一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因此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的3 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是扬弃扬弃就是即克服有保留意义:坚持辩证的否定就是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否定什么和肯定什么批判什么和继承什么都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不加分析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事物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原理:1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保留事物积极的因素使事物得到充分的发展因而事物的总体趋势是前进的和上升的2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一方面否定之否定规律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周期性变现为螺旋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另一方面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额过程使事物的发展出现暂时的倒退现实意义:1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向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不要被暂时的挫折而动摇2 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充分的认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困难在曲折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原因和结果?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原理: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具有确定性2 原因和结果是统一的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相互转化、3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意义;1 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 只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更好的指导今后的行动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黄蓉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原理: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其表现为:1 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2 二者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促进和延缓的作用使发展过程中带有一定的偏差和特点二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表现在:1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2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表现出来的形式和补充3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意义: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大意义1 因为偶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的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有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必然性按照规律办事不要被偶然性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实践中避免盲目性取得预期的效果2 因为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有我们应当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性背后隐藏的必然性3 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绝不能忽视偶然性要注意利用一切有利的偶然去推动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的偶然因素的影响做到有备无患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预示着事物发展的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现实性是指包含在内的有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合的综合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原理及其意义?原理: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同样的关系1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两个内容不同的范畴具有明显的区别和对立2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统一的二者是紧密相连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意义:1 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一切工作都从现实出发不要从可能出发2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统一的二者是紧密相连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意义:1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从可能出发2 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使事物从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从而获得实践的成功内容和形式?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等的总和形式是指事物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形式的内容的方式内容和形式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A.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B.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C.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3.(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4.(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经济学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5.(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6.(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7.(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8.(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9.(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B: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10.(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11.(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创新
直接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亚 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 斯密和大卫·
政治经济学史的革命: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政治经济学史的革命: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最根本的生产关系; 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最根本的生产关系; 第一次明确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即 阶级关系; 阶级关系; 第一次发现了劳动的二重性, 第一次发现了劳动的二重性,建立了劳动价值论 和剩余价值论。 和剩余价值论。
1、学透理论,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学透理论,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 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3、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四 、 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反对教条 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反对教条 主义态度
四、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解放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解放无产阶级 和全人类, 和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
第三节 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 1、苏东剧变及其之后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世界 的情况 2、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何在?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何在?
二、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德国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第一、科学实践观的创立——马克思主义 第一、科学实践观的创立——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根本观点
第三、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为无产阶级 第三、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 锐利的武器” 锐利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题库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ABCD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科学体系的内容包括ABDA.马克思主义哲学 B.政治经济学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1.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 B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历史观 D.自然观2.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哲学家是 D A.费尔巴哈 B.谢林 C.培根 D.黑格尔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B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可知论 D.认识论4.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 C A.费希特 B.洛克 C.费尔巴哈 D.谢林5.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的伟大功绩在于 AA.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B.把辩证法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 C.把人类历史描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过程 D.正确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6.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正确的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D A.全盘否定和抛弃 B.全盘肯定和继承 C.把二者结合起来 D.批判地继承7.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BCD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8.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BCD A.康德 B.谢林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9.作为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英国古典经济学ABDA.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完成于19世纪初 B.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经济理论 C.创始人是大卫·李嘉图,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威廉·配第结束 D.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10.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古典经济学存在严重缺陷和错误,表现在BCDA.抽象人本主义及理性支配世界的唯心主义观点 B.把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看成自然规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 C.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符合人性的、永恒不变的制度的观点 D.价值理论中的矛盾和混乱11.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ABC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A.傅立叶B.圣西门 C.欧文 D.洛克12.下列各项属于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有BCDA.地理学的重大发现B.细胞学说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1.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着作是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2.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C 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 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 C.马克思和恩格斯 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3.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BC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4.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着作有BD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哲学的贫困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共产党宣言5.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是列宁在其哪些着作中提出的AB A.论欧洲联邦口号 B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C.国家与革命D.哲学笔记6.表现列宁扞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着作有CD A.人类学笔记 B.国家与革命 C.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D.哲学笔记1.马克思主义是 A 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 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BCDA.自然科学的具体知识 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学说3.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ABCD A.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D.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C 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D A.逻辑性 B.理论性 C.战斗性 D.实践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质来说是 B A.运动的、发展的 B.批判的、革命的 C.科学的、真理的 D.实践的、客观的4.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是A A.实践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辩证的否定观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 A.自我批判 B.与时俱进 C.不迷信权威 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D 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B.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 C.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 D.建立共产主义社会2.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D A.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 B.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 C.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D.生活理想4.理想就是人的C A.生活目标 B.职业向往 C.奋斗目标 D.社会期望5.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B.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C.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D.实现共产主义6.关于理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A.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 B.理想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自觉能动性的突出表现C.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D.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D A.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 B.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 C.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 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 A.认真阅读经典原着 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C.理论联系实际 D.善于独立思考3.下列各项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的有ABCD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C.全面提高人的素质D.掌握各种具体的知识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D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世界观是A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B.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C.人们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4.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D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 C.世界的变化发展是否有规律性的问题 D.物质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2.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CA.世界的本原是精神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C.世界是统一的 D.世界是发展的2.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D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D.世界的统一性3.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CA.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B.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宿命论和唯意志论4.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BA.自然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 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的德国唯物主义 D.物理学的唯物主义、化学的唯物主义、生物学的唯物主义5.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A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DA.简单性、机械性、教条性、僵化性 B.片面性、直观性、表面性、庸俗性 C.片面性、不彻底性、抽象性、外在性 D.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8.“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A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 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9.我国哲学家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两种观点CA.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都是主观唯心主义 D.都是客观唯心主义10.“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B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D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12.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趵有ABC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集合 C.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13.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DA.“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 C.物是感觉的复合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14.下列各项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BCDA.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C.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5.下列各项属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的有ADA.客观唯心主义 B.近代的唯心主义 C.现代的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16.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ABCD A.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B.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 C.认为天地万物由土、金、木、水、火五种基本物质构成 D.认为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17.下列各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的有ABD A.机械性 B.形而上学性 C.社会性 D.不彻底性18.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ACD 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C.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ACDA.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 B.社会生活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社会关系 C.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D.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物质力量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ABC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B.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C.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 D.认为世界是杂乱无章的,没有秩序,变化不停的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A.客观实在性 B.运动变化性 C.可知性 D.广延性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A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2.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B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3.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AA.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B.否认绝对运动的存在 C.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D.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4.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C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5.下列选项中,没有正确说明物质与运动关系的是D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D.运动是对物质的反映6.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BA.变化 B.运动 C.发展 D.前进7.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A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8.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C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9.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C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10.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运动的含义的有BCDA.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11.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静止是指BCD A.事物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B.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C.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移动 D.物质运动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1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的有ABCD A.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 B.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开不同的事物 C.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 D.只有承认目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1.时间是物质运动的A A.持续性和顺序性 B.广延性和伸张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普遍性和特殊性2.空间是物质运动的C A.无限性和绝对性 B.有限性和特殊性 C.广延性和伸张性 D.持续性和顺序性3.下列各项说明或体现时间一维性的有ABCD A.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B.失落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D.机不可失,时不再来4.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有BC A.时间和空间与人的主观感觉密切相关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C.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 D.时间和空间的性质是永恒不变的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A A.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运动 B.主观的精神活动 C.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活动 D.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B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B.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3.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C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观意识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实践是主体适应环境的活动4.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BCDA.认真看书学习B.物质生产实践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科学实验活动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实践的特点的有BCD A.实践具有思想性,是思维范围内的活动 B.实践具有客观性,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人的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6.实践客体具有三种基本类型,包括ABC A.自然客体 B.社会客体 C.精神客体 D.物质客体7.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是ABD A.客观性B.自觉能动性 C.群众性 D.社会历史性8.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ABA.工人在工厂织布 B.农民在田里插秧 C.科学家在实验室做试验 D.运动员在赛场比赛9.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ABD A.物质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教育、医疗实践 D.科学实验1.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C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宿命论观点2.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D A.手脚分工 B.直立行走C.语言的出现 D.劳动实践3.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重化,即分化为ABA.自在自然 B.人化自然 C.城市自然 D.乡村自然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D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2.人的存在方式是AA.实践 B.思想 C.精神 D.劳动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BCA.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B.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C.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可以直接产生出科学理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D.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2.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A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3.某乡村小镇自发现钒矿以来,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了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从哲学上看,这一做法违背了ACD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永恒运动的原理 C.事物联系复杂多样的原理 D.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4.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ABCD 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B.人口状况影响社会的发展变化 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5.下列各项属于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的表现的有ABC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不同 B.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不同 C.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的不同 D.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的不同1.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C A.是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B.是否具有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 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2.发展的实质是A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新社会的产生和旧社会的灭亡 C.新阶级的产生和旧阶级的灭亡 D.新制度的产生和旧制度的灭亡3.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的集合体.”CA.现象B.人类 C.过程 D.思维4.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的表现的有BCD A.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 B.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C.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D.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的有ABC 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C.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D.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6.下列各项属于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原因的有BCD A.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B.新事物中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C.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 D.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岐在于是否承认D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DA.原因和结果互相作用的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3.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CA.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趋向5.两种发展观的对立是指B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6.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唯物辩证法规律是D A.对立统一规律 B.矛盾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1.就矛盾的本质而言,它的基本属性是BA.绝对性和相对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有限性和无限性 D.普遍性和特殊性2.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C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这是因为BCD 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B.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4.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含义的有ABD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5.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表现的有ABDA.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B.离开内容没有形式,离开形式也没有内容 C.没有穷无所谓富,没有弱无所谓强 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6.下列各项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的有ABCD A.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之间的斗争 B.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人民内部的各种意见分岐 D.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争议7.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ACD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8.下列命题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BCD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9.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同一性表现的有ABCDA.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B.离开内容没有形式,离开形式没有内容 C.贫生于富,弱生于强 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1.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它的理论依据是DA.矛盾的统一性的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

202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汇总复习资料)

202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汇总复习资料)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①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②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资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 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革命性:① 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② 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科学性:① 它不带任何偏见② 它具有深刻性③ 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第一,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第二,第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第四,经济全球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第五,世界新技术革命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我国的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5.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近期的具体理想,即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思想的必须阶段和必要基础。

最高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共同理想的实现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条件。

现阶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最高理想而奋斗。

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都是以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为指引的。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1.为什么说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 一 讲 作 业
理论的运用非常到位 姚劲波的故事 ——识历史大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讨论 D
讨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讲 亮考帮
1 小 组 讨 论
形成小组亮考帮 亮:最精彩的理解 考:小组用来考考其他小组和 同学 帮:请求其他小组和同学帮助
讨论
第一讲 亮考帮
2 教 师 抽 查
注意: 1.任何同学发言都必须以“我 们小组”开头;代表小组和全 班交流 2.请起身、面向全班同学、在 自己座位发言 3.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马 克 思 主 义 基本原理概论 2017年2月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讲授过程 P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如何学习和运用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 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 立,为他们的后继者 所发展,以批判资本 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 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 类解放的科学
讨论
第一讲 亮考帮
3 自 由 发 言
任何同学或小组还有 需要表达的想法,或 者需要请教的问题
讨论
第一讲 亮考帮
4 教 师 答 疑 总 结
形成全班 亮 考 帮
二、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1.自觉学习 理解“基本原理”,行动指南 2.自觉运用 努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内化吸收 A
作业:第一讲 亮考帮
阅读教材,根据教材和老师的讲 解,写出
亮:你最精彩的理解 考:你理解了,别人可能没有理 解的,形成问题,考考别人 帮:你不懂的地方,形成问题, 请教别人
理论本身的把握非常精准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一)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 思恩格斯创立,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 展,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 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 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学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学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选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体。

3、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论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4、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

5、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6、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分离。

8、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9、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工人阶级斗争的时间经验,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做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也因此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10、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

11、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单选题

单选题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2、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3、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4、列宁的论文(《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5、通常说,(理想)是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

6、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社会风貌的期望和追求,这是(社会)理想。

7、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理想可分为(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

8、马克思主义是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马克思主义突出地表现为(实践功能)。

9、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10、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11、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2、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是(物质生产实践)。

13、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决定论)。

14、规律具有两个特点: (客观性、普遍性)。

15、在自然界各个领域起作用的规律是(自然规律),它是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6、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

17、劳动产生了语言,为(意识)的内容提供了物质外壳。

18、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19、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20、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叫做(矛盾)。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

配第,中间经济亚当。

斯密的发展,到大卫。

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马克思资料

马克思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料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

配第,中间经济亚当。

斯密的发展,到大卫。

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1.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创立唯物辩证法;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创立了唯物主义哲学。

2.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继承人的理论第三,列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必须在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价值取向本质上时一致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内在逻辑的科学体系。

哲学(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政经(理论基础)科社(核心)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1.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并没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

2. 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

3. 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4.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实践: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三个基本特点:①客观性。

②自觉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受到社会条件限制三种基本形式:①物质生产实践。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③科学实验。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是一切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第三,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思想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不彻底性,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科学地说明了社会的物质性。

唯心主义和唯物之一的基本观点及各自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解释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意识的派生的,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的派生的,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①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整个世界都是的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思想等)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的产物。

二者的本质都是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违背事实,违反科学,是根本错误的。

2.作为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辩证唯物注意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①承认世界的同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②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③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同一性的原理,是人类认识长期发展所证明。

因此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指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物质世界。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他们的钥匙。

3.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有事发发伦,它主要是教导人们学会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二者关系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

包括两方面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主要表现形式其一是矛盾双方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

其二是矛盾上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指它的条件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指它的无条件性。

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具体的同一。

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承认绝对对立也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分析和处理矛盾时,必须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一方面要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的先进成果;另一方面又要警惕资本主义的干扰和挑战。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问题,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必须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一方面,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解决得好,次要矛盾就可以比较顺利得得到解决。

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次要矛盾解决得如何,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略次要矛盾,还要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转化,不失时机地转移工作重点。

意义: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两手抓。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首先,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一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

其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方法论:在分析问题时,特别是分析形式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相互转化。

●质量互变规律——状态和形式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量的变化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姿态向另一种之态的飞跃。

质变变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首先,质变必须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

其次,质变必须由量变规定其性质和方向。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为在新质的基础上的量变开拓道路。

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意义: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的踏实干活、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躁的冒进、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

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割裂量变和质变辩证统一,就会导致激变论或庸俗进化论。

激变论——冒险主义王明(1904-1974)●否定之否定规律——趋势和道路1. 辩证的否定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体。

肯定和否定式事物内部两个相反的方面,它们又是辩证统一。

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

另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革命的本质。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主要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的环节而联系起来。

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辩证的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现实意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否定什么和肯定什么,批判什么和继承什么,都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

这种继承只能是有批判的继承,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既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对于外国文化,既不应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的借鉴和吸收的态度。

既要以博大的胸襟和开放的事业,大胆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的、没落的东西。

总之,应立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吸纳国外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建立既能体现现代世界文明水准又有自己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

●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形式是稳定,内容是易变的)●本质和现象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首先,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历史观等各个组成部分之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其次,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再次,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

最后,实事求是是中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党的根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就是要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思想主要是指从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甚至扭曲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从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中解放出来。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

其次,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