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学案

合集下载

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算法。

2.能够分别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二、教学重点1.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算法。

2.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三、教学难点1.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生动实例演示2.互动探究+讨论3.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在黑板或PPT上写下一个问题:“某班45名同学的语文成绩分别为88、76、92、68、90、72、91……,请问这些成绩的总体水平如何?”引导学生讨论。

学生思考后,会有不同的回答:“听起来不错”、“有几个分数比较高,有几个分数比较低”、“很难说,因为数据太多,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评价”……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怎样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2. 概念讲解1.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其数量,又称为算术平均数。

计算方法为:平均数 = 总和 ÷ 数量。

2.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有序数据的中间值,即将一组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就是中位数。

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一个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3.众数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如果一组数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数的出现次数相同,则它们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3. 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二组散布数据,详细介绍三种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展示如下:例1:{5, 3, 7, 3, 9}计算平均数平均数 = (5 + 3 + 7 + 3 + 9) ÷ 5平均数 = 5.4计算中位数(3, 3, 5, 7, 9),中间数为 5,所以中位数为 5。

计算众数该组数据中没有重复的数,所以不存在众数。

例2:{3, 7, 8, 5, 2, 1}计算平均数平均数 = (3 + 7 + 8 + 5 + 2 + 1) ÷ 6平均数 = 4.33计算中位数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1, 2, 3, 5, 7, 8}。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章 数据的分析 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案_1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章 数据的分析  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案_1

中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中位数的含义,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忧缺点
2、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特殊到一般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经历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归纳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经过探索与合作,获得内在成就感及增强凝聚力
【教学重点】
中位数的求法
【教学难点】
中位数位置确定,中位数含义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优缺点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PPT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平均数一定能反映平均水平吗?
师生总结:平均数的缺点
二、探究:
那么上述什么数据才能反映平均水平呢?
导入中位数概念
探究中位数位置确定——PPT(小组讨论合作归纳),由特殊到一般
师生归纳求中位数方法
举例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三、练习:
四、小结:
求中位数的方法;中位数含义;什么情况下用平均数(中位数)表示平均水平?
五、作业:。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案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案

6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第1课时平均数第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平均数,包括平均数概念;平均数的作用;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的缺点。

这一课是在小学学习的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中位数、众数、方差的基础,能为以后学习统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认识平均数;2.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3.会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平均数,学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2.理解统计思想对于现实生活的作用;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团队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投入学习活动中,能积极与同伴合作交流,并能进行探索的活动,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认识平均数.2.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教学难点:利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第三、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为了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这一节课我主要选用合作交流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快乐启航、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实践应用、归纳总结、快乐摘星台六个环节。

第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姚明风采,在篮球运动中球员身高是反映球队实力的重要因素,从比较球队身高导入新课——求平均数。

2.从期中考试了解两名学生七门功课的成绩谁更好?导入新课.导入语: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求平均数,那么怎样求平均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平均数.二、我会自主学习:自学P137动脑筋、P138例11. 怎样求平均数?2.怎样比较三个棉花品种较好?3. 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一个代表值,它刻画了这组数据的____________________.导入语: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平均数的方法,明白了平均数的作用,下面大家一起探究下面的问题.三、我会合作交流探究:探究:P138 动脑筋1.在一次全校歌咏比赛中,7位评委给一个班级的打分分别是9.00,8.00,9.10,9.10,9.15,9.00,9.58。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3《众数》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3《众数》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3《众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众数》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众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

众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这部分内容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均数、中位数等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对数据分析有一定的认识。

但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阶段,对于众数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逐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众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能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众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

2.难点: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到对众数的理解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和练习题,用于课堂讲解和练习。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实例,如商品销售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出销售量最多的商品?引入众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众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通过示例演示如何找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众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操练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众数解决,如统计一次考试的成绩分布,找出最高分、最低分、众数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众数的概念和应用。

湘教版七下数学第6章数据的分析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6.1.1平均数(1)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数学第6章数据的分析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6.1.1平均数(1)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数学第6章数据的分析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6.1.1平均数(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数学第6章数据的分折,主要介绍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个统计量。

本章内容是学生继小学阶段对统计量的认识后的进一步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三个统计量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学习目标。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统计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计算一些基本的统计量。

但是,对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三个统计量的含义,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它们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性质。

2.学会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3.能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性质,计算方法。

2.难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性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

2.教学案例、练习题。

3.计算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例如,某班有30名学生,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60cm、165cm、170cm……180cm,问该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对这三个统计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同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这三个统计量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某班有30名学生,他们的成绩分别是80、85、90……95分,问该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方法和性质。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学生在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它们的定义,掌握计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数据,用于导入和操练环节。

2.准备教学PPT,用于呈现和讲解。

3.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用于巩固和拓展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如某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些数据的集中趋势。

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数据表示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些统计量的含义和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计算给定数据集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学设计2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学设计2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学生在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方法,对于数据的初步分析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性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性质。

2.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

2.相关案例资料。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引发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计算给定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进行解答,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章数据的分析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案_2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章数据的分析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案_2

A 、3 B、4 C、
D、5
3、在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位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 9.5,
9.4,9.6,9.9,9.3,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
均数是( )
A 、9.2 B、9.3 C、9.4 D、 9.5
4、某班有 48 人,在一次数学测试中,全班平均分为 81 分,已知不及格人
第6章 数据的分析
第 1 课时
一、教学内容: 6.1.1 平均数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平均数的定义及其实际意义。
2、掌握平均数计算方法。
3、掌握实际生活中怎样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平均数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掌握平均数的定义和熟练计算方法。
难点是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五)课外作业:教材第 147 页第 2 题。
甲 84,79, 81,84,85,82,83, 86,87,81
乙 85,84, 89,79,81,91,79, 76,82,84
丙 83,85, 87,78,80,75,82, 83,81,86
哪个品种较好?
(老师引导,学生完成,老师评讲)
4、思考:在一次全校歌咏比赛中, 7 位评委给一个班级的打分分别是: 9.00,
9.5,9.4,9.4,9.5,9.2,则这 5 个分数的平均分为
分。
(二)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1、一组 10 名同学的身高(单位: cm)如下表所示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身高
151
156
153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求法及应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为后续的统计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对数据的初步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些概念和求法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这些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求法,能够运用这些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和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求法。

难点: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实际意义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概念讲解: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求法。

3.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实际意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分析数据。

5.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6.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课题、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求法,以及它们的应用。

通过板书,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1 第1课时 平均数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1 第1课时 平均数教案

6.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6.1.1 平均数第1课时 平均数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含义;(重点)2.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小明的爸爸体重60千克,妈妈45千克,小明15千克,小明的妹妹10千克,你知道他们一家四口的平均体重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平均数某班第一小组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86,91,100,72,93,89,90,85,75,95,则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_.解析:平均成绩为110×(86+91+100+72+93+89+90+85+75+95)=87.6(分).故答案为87.6分.方法总结:求平均数时,先求出这组数据的总和,然后用这个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探究点二:平均数的应用【类型一】 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某一个数据如果一组数据3,7,2,a ,4,6的平均数是5,则a 的值是( )A .8B .5C .4D .3解析:∵数据3,7,2,a ,4,6的平均数是5,∴(3+7+2+a +4+6)÷6=5,解得a =8.故选A.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和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求解.【类型二】 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新数据的平均数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x 5的平均数是5,则另一组新数据x 1+1、x 2+2、x 3+3、x 4+4、x 5+5的平均数是( )A .6B .8C .10D .无法计算解析:∵x 1、x 2、x 3、x 4、x 5的平均数为5,∴x 1+x 2+x 3+x 4+x 5=5×5=25,∴x 1+1、x 2+2、x 3+3、x 4+4、x 5+5的平均数为(x 1+1+x 2+2+x 3+3+x 4+4+x 5+5)÷5=(25+15)÷5=8.故选B.方法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用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表示另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类型三】 平均数的实际应用为了从甲、乙两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电脑知识竞赛,在相同条件下对他们的电脑知识进行了5次测验,成绩如下表(单位:分):(1)计算这两名同学的平均成绩?(2)哪名同学的成绩较好?解析:(1)用每人的总成绩除以5求得平均成绩;(2)比较两人的平均成绩即可.解:(1)甲的平均成绩为15×(79+84+90+86+81)=84(分),乙的平均成绩为15×(82+84+85+85+79)=83(分);(2)因为84>83,所以甲的成绩较好.方法总结:一定条件下,可以用平均数衡量成绩的优劣.三、板书设计平均数=数据总和÷数据总个数.本节课学习了如何求平均数,平均数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比较容易理解.在学习中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湘教版七下数学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数学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数学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数学6.1节选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加权平均数四个概念。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数据集中趋势的表示方法。

教材首先介绍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然后引入中位数和众数,最后讲述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这四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维空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统计学知识,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加权平均数这四个概念时,可能会混淆它们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这四个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它们分析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这四个概念分析实际问题,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它们分析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知识。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

2.制作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如“小明身高1.6米,小华身高1.5米,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用课件展示具体例子。

然后依次介绍中位数、众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这四个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概念,通过给出的练习题进行巩固。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章 数据的分析 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案_1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章 数据的分析  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案_1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6.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6.1.1 平均数(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并认识平均数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教学难点:认识平均数的优、缺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直观演绎。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问题引入:问题1 不久前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考试,我想估计我们班数学平均成绩,随机抽取了班中6名同学的分数, 83 78 65 99 54 89接下来我该怎么办?问题2 一个小组10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表所示:2、探究交流:(1)计算10名同学身高的平均数。

(2)在数轴上标出表示这些同学的身高及其平均数的点。

二、新授呈现1、思考:考察表示平均数的点与其他的点的位置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表示平均数的点在其余个点的中心位置;(2)大部分的点都集中在表示平均数的点的两侧,与其靠近;(3)这说明平均身高反映了这个小组全组身高的整体水平和集中趋势。

2、归纳总结:(1)平均数的作用和特点: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数值大小的集中代表值,它刻画了这组数据整体的平均状态,体现了这组数据的整体性质,对于这组数据的个体性质不能作出什么结论。

(2)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一个代表值,它刻画了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3、例题讲解:例1、甲乙丙三人一起参加某射击比赛,三人分别射击10次,射击完后清点他们的射击环数如下表:问:谁的成绩最好?分析:平均数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值,它刻画了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当我们要比较射击的环数时,可以计算出这些参赛人员射击环数的平均数,再通过平均数来进行比较。

例2、个体户张某经营一家餐馆,下面是该餐馆所有工作人员2001年10月份的工资: 张某:4000元;会计:700元;厨师甲:1000元;乙:900元;杂工甲:580元;乙:560元;服务员甲:620元;乙:600元;丙:580元。

湘教版七下数学第6章数据的分析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6.1.2中位数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数学第6章数据的分析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6.1.2中位数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数学第6章数据的分析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6.1.2中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数学第6章数据的选择与分析,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并学会运用这些统计量对数据进行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的含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平均数和众数,对这两种统计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中位数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理解中位数的含义。

此外,学生需要掌握中位数的求法,并能够将中位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中位数的含义,知道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2.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能够正确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3.能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含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的概念,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的含义。

2.自主探究法: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求中位数的方法。

3.巩固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学生对中位数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湘教版七下数学第6章数据的分析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6.1.2中位数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情境的数据,用于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

3.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中位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中位数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班级学生的身高、成绩等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位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并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求中位数的方法。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章 数据的分析 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案_5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章 数据的分析  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案_5

6.1.2中位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中位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2、掌握中位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一组数据6,3,5,2的平均数是______;2、有1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12,另有2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15,那么这3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A、12B、15C、13.5D、14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学一学:仔细阅读教材P142至P143的内容,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中动脑筋的问题:师问:要求:1会求平均数,说出平均数的意义;(生答:它是一组数据的代表,它刻画了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但是它受极端值影响较大)师问:1000 1000 1000 1200 1500 1800 2000 2500 15000这九个数中1500正好是中间数据,所以它比较合理地反映该餐馆员工的月收入水平。

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中位数。

生讨论后回答总结:(这组数据有9个数,所以第五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间位置。

即数据是奇数个时,处中间的一位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问:又例如:数据 1 2 3 4 5 6的中位数是_________.生回答:这有6个数,所以处中间的两位数是第三和第四位,所以是3和4 所以他们的平均数为3.5。

(数据个数是偶数个时,处中间的两位数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读课文143页中位数定义)师总结:中位数的确定要注意的事项:先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后……做一做:(个别回答)求下列两组数据的中位数:(1)7 5 4 8 5 (2) 21 45 36 12 23 30 50 (3) 21, 14, 24, 8, 9, 15, 30, 8这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例2、中央电视台在某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设置了基本知识问答题,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选手得分的中位数是多少?总结:中位数把一组数据分成相同数目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都小于或等于中位数,而另一部分都大于或等于中位数. 因此,中位数常用来描述“中间位置”或“中等水平”,但中位数没有利用数据组中所有的信息.课堂练习:填一填:1、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六位评委给3号选手的评分如下:90,96,91,96,95,9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2、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7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分别求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3、数据11,9,7,10,14,7,6,5的中位数是______ 。4、三班的5位同学在“救助贫困学生”捐款活动中,捐款数如下(单位:元):8,3,8,2,4,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合作探究——不议不讲互动探究一:请你当厂长某鞋厂生产销售了一批女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计算30双女鞋尺寸的平均数、中位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第1课时平均数
一、我会自主学习:
自学P137动脑筋、P138例1
1. 怎样求平均数?
2.怎样比较三个棉花品种哪个较好?
3. 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一个代表值,它刻画了这组数据的_________________.
二、我会合作交流探究:
探究:
1.在一次全校歌咏比赛中,7位评委给一个班级的打分分别是9.00,8.00,9.10,9.10,9.15,9.00,9.58。

怎样评分比较公正?
2. 想一想:对于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较大时,怎样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较合理?
三、我会实践应用:
1.问题1:有一口水塘,水的平均深度为1.5米,一个身高为1.7米但不会游泳的人下水后有没有危险?请说明理由。

(1)3400元能否反映餐馆加工在这个月收入的一般水平?并说明理由。

(2)不计张经理的工资,再求餐馆员工的月平均工资,这个平均工资能代表一般水平吗?
3. 平均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平均数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采用怎样的方法避免平均数的这个缺点?
四、我会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1. 平均数: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五、快乐摘星台:(今天,你可以摘到多少智慧星) 1.选择题:(每小题2个★) (1)(2012·湖北黄石)2012年5月某日我国部分城市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
A.24
B.25
C.26
D.27 (2)(2012·甘肃白银)地球的水资源越来越枯竭,全世界都提倡节约用水,小明自己家1月至6月份的用水量绘制成折线图,那么小明家这6个月的月平均用水量是( )
第6题图
月份
O
A. 10吨
B. 9吨
C. 8吨
D. 7吨
2.填空题:(每小题2个★) (1)(2012·福建泉州)某校初一年级段举行科技创新比赛活动,各班选送的学生分别为3、2、2、6、6、5,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2)一条葡萄藤上结有五串葡萄,每串葡萄的粒数如图所示(单位:粒).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
(3) (2012•义乌市)近年来,义乌市民用汽车拥有量持续增长,2007年至2011年我市民用汽车拥有量依次约为:11,13,15,19,x (单位:万辆),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16,则x 的值为 . 六、课外作业:P139 练习 1、2、3
第2课时加权平均数
学习目标
1.认识加权平均数,理解“权数”;
2.理解加权平均数的现实意义,会用加权平均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一、快乐启航
有10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
1.60 , 1.60 , 1.60 , 1.60 , 1.64 , 1.64 , 1.64 , 1.68 , 1.68 , 1.68 这10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________cm
二、我会自主学习
自学P139--140“动脑筋”
1.什么叫做加权平均数?什么叫做加权平均数的权数?
2.加权平均数是平均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吗?
三、我会合作交流
1.P141例2
(1)我会分析
在抽取的10g棉花中,长度为3cm,5cm,6cm的纤维各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也就是说该组数据中,数字3,5,6的权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计算
求出这批棉花纤维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2.某糖果商店用18元/kg的糖8kg, 15元/kg的糖12kg, 12元/kg的糖30kg混合配成一种
什锦糖,问这种什锦糖的价格应如何确定?
四、我会归纳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求平均数。

2.一组数据的所有权数之和等于___________。

3.权数越大的数,对平均数的影响也就_________。

五、快乐摘星
1.填空题(每小题3个★)
(1)下面一组数据中,数字3的权数是______
1, 2, 2, 3, 3, 3, 5
(2)求4,14,24分别以1
6,1
3
,1
2
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是平均数是_________。

2.选择题(每小题3个★)
(1)一组数据有12个数,其中数字3的权数为1
4
,则这组数据中3的个数有()
A.2个
B.3个
C.4个
D.6个
(2)一组数据4,14,24的权数分别是3
8,2
7
,19
56
,其中数字4有21个,数字14有16
个,则数字24的个数为()
A.10个
B.15 个
C.19个
D.20个
3.应用题(5个★)
课本P147第3题
第3、4课时中位数与众数
学习目标:
1. 认识中位数、众数;
2.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3.理解中位数、众数的实际意义。

一、快乐启航
P142动脑筋:详细内容见课本。

1.请计算出该餐馆全体员工的平均工资
2.这个平均工资能反映该餐馆员工这个月收入的平均水平吗?为什么?
3.若不计算张某的工资,参观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________元,这个数据能代表餐馆员工在这个月收入的一般水平吗?
二、我会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P143-144
1.中位数
(1)什么叫中位数?
(2)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要注意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4)中位数的意义
中位数常用来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位数的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数
(1)众数的概念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_________。

(众数有时不止一个)(2)众数的意义
当一组数据中某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以用众数作为这组数据的一个代表值。

注意: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而众数则有时不止一个。

三、我会探究交流
1.P144动脑筋
(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众数是________。

(2)该店店主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最关心的是那种数)? 为什么?
2.P145例4
(1)这组工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你认为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中的哪一个更能反映该公司的工资水平?
(3)在这个问题中,对于职工月工资数据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你认为该公司总经理最关注哪一个?普通员工最关注哪一个?如果作为应聘者最关注哪一个?
四、我会归纳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统计概念。

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一组数据的代表,他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数据的__________(P146总结语段)
五、快乐摘星
1.填空题(每小题3个★)
(1)数据3,4,4,5,3,5,6,5,6的中位数是_______,众数是_______。

(2)在一节体育课上,某班18名女生跳远成绩如下表所示
这组女生跳远成绩的众数是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
(1)数据3,1,2,5,0,3,1,4的众数是()
A.3
B.1
C.5
D.3和1
(2)在一组数据中,权数最大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权数
3解答题(15个★)
甲、乙、丙三个电子厂家在广告中都声称,他们的某种电子产品在正常情况下的待机时间都是12h,质量检测部门对这三家销售产品的待机时间进行了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单位:h)如下:
甲厂:8,9,9,9,9,11,13,16,17,19;
乙厂:10,10,12,12,12,13,14,16,18,19;
丙厂:8,8,8,10,11,13,17,19,20,20;
(1)分别求出以上三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2)这三个厂家的推销广告分别利用了上述那一众数来表示待机时间?
(3)如果你是顾客,宜选择哪个厂家的产品?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