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注重体验 促进学生发展论文
注重体验促进学生发展《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而且使用了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体验”来阐述数学课程的学习目标要求。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构建充满情感交流的课堂,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主动参与,体验成功的快乐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愿望,这是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正是靠着这种愿望的推动,人们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同样,“作为成功的学习者”,是每个儿童都有的共同愿望。
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愿望。
”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激发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时,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见到的物体中哪些是三角形?然后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别: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为什么?使学生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亲自动手拉动木条钉成的四边形和三角形,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获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认识;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它们的特征;通过给一组三角形起名,解决三角形的分类。
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
反复的成功体验促进学生良好的态度、稳定的情绪、情感、理想和信念的形成以及人格的生成。
二、创设情境,体验问题的生成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老师简单浅显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学生缺少探究的方向和动力。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4年版)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4年版) 2024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教育部制定了2024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二、总体目标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体验教育和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坚持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并重的发展理念,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三、课程设置1.语文-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重点: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
2.数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重点:数学思维能力、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英语-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国际交流和合作能力。
-重点:语音语调、交际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科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探索科学世界,发展创新精神。
-重点:科学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
5.社会学科(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目标: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念和社会实践能力。
6.艺术-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重点: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培养。
7.信息技术-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
-重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8.体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技能。
-重点: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和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
9.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1. 引言1.1 体验式教学的概念体验式教学,顾名思义即是以学生的体验为重心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通过实践和亲身参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探究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亲身感受,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深入和有意义。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体验过程,通过深入实践和体验,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和实践能力。
它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深度。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呼应了现代教育的要求。
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培养综合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在语文课堂中,体验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魅力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1.2 体验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意义体验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意义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语文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深入理解语文知识,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体验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经验,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实践操作和感官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最重要的是,体验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验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效果。
2. 正文2.1 体验式教学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体验,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亲身参与感知、直观体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更好地掌握语文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素养教育的兴起,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道德与法治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当今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显得尤为迫切。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模式往往存在着知识传授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效果有限。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这种教学策略能够通过实践体验和互动交流,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以期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素养教育的定义、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以及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概念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往往缺乏足够的激励和互动,学生们对其中的知识往往难以深刻理解和掌握。
研究如何通过体验式教学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还可以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这一课题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有志向、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构建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构建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1. 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在课程开始前,明确教学目标,并让学生了解目标并知道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进展。
2. 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以便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体验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3. 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演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4. 个性化教学:在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的基础上,可以将教
学内容和方法个性化,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风格设计不同的
教学方案。
5. 反馈机制:给学生及时、明确的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
和自我调整。
6. 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教师应该利用现代和创新的教学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网络课堂等,以提供更体验丰富的学习体验。
7. 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教师也应该努力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思考,并解决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情感体验教学法
情感体验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是一种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与情感发展的教育方法。
它通过创设情感体验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感受、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情感情绪与情绪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本文将从情感体验教学法的定义、特点、实施步骤以及优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情感体验教学法的定义情感体验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教育方法,其核心观点是学生的情感经验和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情感体验教学法中,教师通过情感引导、情境创设等方式,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引起情感共鸣,促使学生探索、发展和平衡自己的情感。
二、情感体验教学法的特点1.注重情感与认知的融合:情感体验教学法将情感体验与学习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美妙和魅力,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情感体验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都有所侧重,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情感需求。
3.培养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情感体验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感体验环节,促使学生主动表达内心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提高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能力。
三、情感体验教学法的实施步骤1.创设情感体验环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感体验环节,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的状态。
2.引发情感共鸣:在情感体验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有关联的话题、文学作品等,通过对情感的投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和思考。
3.展开情感探索: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情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情感品味和情感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情感的观察与理解能力。
4.引导情感转化:情感体验教学法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将情感体验转化为积极行动和情感品质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情感体验,改善自身情感状况。
四、情感体验教学法的优点1.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情感体验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使学生更加全面和健康地成长。
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之我见
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之我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正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将德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促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我看来,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是通过学习道德知识和听老师讲故事来进行,这种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对道德教育的抵触情绪。
而生活化体验式教学则是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道德的力量,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接受道德规范。
在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义工活动时,学生们可以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乐趣和快乐,从而树立起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的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也可以通过模拟情境,体验对待他人的态度和礼貌,培养出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的品质。
这种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德育的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道德规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品德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正是生活化体验式教学的优势所在。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体验式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品德素养。
在学校里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亲身参与理解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爱护环境、爱护自然的良好品质。
而在日常生活中,学校可以通过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来教育学生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种生活化体验式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道德的力量,培养出先进的品德素质,也能激发学生对美好品德的向往和追求,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成为品德高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提高班级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
提高班级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2023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之年,各高校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班级而言,班级积极性的高低,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如何提高班级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成为了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欢乐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凝聚力是班级积极性的基石,是一个班集体能够自我激励的源泉。
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营造欢乐、和谐、团结的课堂氛围,鼓励同学间自主交流,积极沟通,使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如班级运动会、文艺比赛等,既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拓展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加先进、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拓展教学手段,采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新技术,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互动、参与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标志性特征。
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是学习的核心,是知识的延伸,是终身学习的关键。
因此,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指导学生如何寻找、获取、整理、应用知识上,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提升。
四、育人之初,德育为本班级文化是班级高低积极性的关键性因素。
我们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而忽视了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做人先做好人”的道理,这是班级发展的牢固基石。
五、多样化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在学校教学之外,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空间,例如图书馆、教育机构等。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外出学习,探究世界,增加自己的见识。
这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总之,提高班级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每位教师的精心指导和贯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班级的整体性和个体特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堂。
立足学生终生发展,体验教育教学成功
使命 , 努 力 提高 自身 素质 。 为更 好 地 提 高全 民 素 质 开 创 “ 中 国 梦” 作 出 自己应 有 的贡 献 。 统 一思 想 。 端正 态度 。 德 育 为 本
一
习过 程 中 , 我们要及时抓住他 们的闪光点进 行表扬 、 肯定 . 这 有 利 于增 强 他 们 的 自信 心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教师切记不要“ 满 堂灌 ” 而 忽略了学生的感受 , 这样不但 效率低下 . 而 且 使 学 困 生 产 生 了厌 学 情 绪 , 教师教得 累 , 学 生 学 得 苦 。 要 加 强 师 生 互 动, 当 然并 不 是 课 上 讨 论 得 没 完 没 了 , 而 是 老 师设 计 几 个 开 放 性的问题( 问题 要 有延 续 性 和层 次性 ) , 让 学 生 努力 完 成 。 这 样 能 够 有 效 减 少学 生 中途 溜 号现 象 ,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缩 小 两 级 分 化 现 象 。分 层 教 学 对 教 师 的要 求 更 高 。 教 师 工 作量 更 大 . 需 要 教 师有 强烈 的责 任 心 , 求真 、 务实 、 创 新 的工 作 作 风 。 三、 顺 应 历 史使 命 . 铸 造 美 好 人 生 教 师是 人 类 灵 魂 的 工 程 师 。 这 是 对教 师职 业 最 好 的 肯定 。
教师工作计划——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工作计划——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教学目标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学科知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科知识的教学计划,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技能培养:通过课堂实践、实验、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三、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境模拟法: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4. 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实际项目,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交流、互动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反馈和调整依据。
2. 阶段性评价:在每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后,进行阶段性评价,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3. 总结性评价:在学期末进行总结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方式。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和教辅: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和教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 实验设备和场地: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场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4. 社会资源:积极联系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认知。
六、教师专业发展1. 积极参加教育培训:积极参与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体验式教学创新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文通过对体验式教学创新实践的研究,分析了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通过对体验式教学创新实践的研究,旨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借鉴。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1. 以学生为中心: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实践性:体验式教学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3. 跨学科性:体验式教学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创新性: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5. 互动性:体验式教学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体验式教学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设计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 引导参与: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4. 评价反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5. 资源整合: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四、体验式教学创新实践案例分析1. 案例一:语文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教师以《红楼梦》为例,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讨论等形式,深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2. 案例二:数学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教师以“测量长度”为例,让学生亲自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案例三:英语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角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英语口语,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完善学校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完善学校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3年,学校教学体系的全面完善已经成为教育领域最主要的议题之一。
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家长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学校如何完善教学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科和课程。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学生通常只学习必修课程,而在2023年的学校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化需求。
在学科安排中,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例如,学校可以推出电影制作、音乐创作、漫画绘制等兴趣班,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次,学校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
在2023年的学校教育中,学校应该避免教师对学生的一厢指导,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推荐课外阅读、启发式问题解决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此外,学校还可以推行团队合作项目,让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第三,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如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领导能力、信息素养等。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四,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学习。
在2023年的学校教育中,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学习。
学校可以推出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究知识;可以引入游戏化学习,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可以提供校外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知识的应用和重要作用。
这样的体验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
第五,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2023年的学校教育中,学校应该避免单一化的评价方法,例如仅仅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课堂测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口头展示、实践报告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全面展现自身才华和能力。
如何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何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2023年,是一个变革的年份。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教育变革也是不可避免的。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篇文章中,将会介绍如何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1. 多元教学法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多元教学法则是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例如,通过课程设计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这些都是多元教学法的重要应用。
2. 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实践学习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通过让学生起到主导作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这种教学法下,老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例如,通过虚拟实验室或者现场考察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3. PBL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从问题中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法中,老师通过提出具体问题,来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等过程。
这种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与众不同,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
4. 自主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给他们提供自我学习的空间,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则作为一个引导者,不再是知识的输出者。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提供资料或者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总结,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
5. 合作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和合作。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独立性。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开学第一课的体验式教学与综合素质评价方法
开学第一课的体验式教学与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开学第一课是学生们进入新学期的重要一课,而体验式教学与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则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趋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开学第一课的体验式教学与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重要性及应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体验式教学指的是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和体验,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开学第一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充满活力和趣味性的环境中学习,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开学第一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体验式教学强调合作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开学第一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学会相互倾听、相互尊重,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开学第一课可以设立自主探究的环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提高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进行综合评价,体现了多样性和全面性。
开学第一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提供更多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各项能力,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
六、丰富评价方式和手段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注重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评价,开学第一课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小组讨论、个人陈述等形式,丰富评价的方式和手段,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评价更加全面准确。
七、促进学生的反思与成长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反思,开学第一课的体验式教学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认识和反思,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非遗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非遗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与实践技艺等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实体文物、传统手工艺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部门逐渐将非遗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开展非遗教育,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非遗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以期为学校的非遗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非遗技艺的学习热情。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弘扬非遗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三、课程内容。
1. 课程设置。
(1)非遗课程设置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包括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传统音乐舞蹈、传统戏曲表演等内容。
(2)课程内容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注重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2. 教学方法。
(1)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非遗作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2)注重体验教学,组织学生参观非遗项目,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注重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学资源。
(1)建立非遗教育基地,提供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场所。
(2)邀请非遗传承人或专家学者到校进行讲学和指导,让学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
四、教学评价。
1.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评价。
2. 注重对学生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的评价。
3. 鼓励学生参与非遗作品展示和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保障。
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对非遗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2. 完善非遗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3.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丰富非遗教育的资源和渠道。
六、结语。
非遗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推动非遗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教育衍生教学总结:立足实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教育衍生教学总结:立足实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教育衍生教学总结:立足实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占主导地位的,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
但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一种名为“教育衍生教学”的教学模式渐渐火爆起来,它的特点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通过实践和体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一、什么是教育衍生教学教育衍生教学又叫衍生式教学,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学生力量的发掘和引导,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综合素质发展。
从形式上来看,教育衍生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学生为主导、过程探究、多元交互、自主创造”。
学生在教育衍生教学中需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则在指导下协助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二、教育衍生教学的实践意义教育衍生教学的实践意义在于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主角”,达到以下目的: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教育衍生教学指导学生发掘自身经验和意识,从而产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究的意识,主动掌握学习目标。
2、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发展。
教育衍生教学强调学生的自我创新和多元化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能力。
3、突破常规知识界限,增加知识创造性。
教育衍生教学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究中自己思考、总结和创新,使得学生不仅具备了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吸收知识、处理信息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三、教育衍生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教育衍生教学在应用中体现出许多特点和方法,以下是教育衍生教学的核心措施:1、触发学生的兴趣。
教育衍生教学的本质不是“教”,而是“引导”。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触发学生兴趣为目标,从学生生活和现象出发,制定活动设计。
2、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育衍生教学的核心是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思考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
小学田园课堂实施方案
小学田园课堂实施方案田园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生态环境知识、培养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
为了更好地实施田园课堂教学,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置。
1.开展田园实践课程,包括种植、养殖、采摘等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2.组织田间调查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农作物生长特点,以及农民的劳作情况,增强他们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和尊重。
3.开展环境保护主题课程,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方法。
1.注重体验教学,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自然界的美丽和生态环境的脆弱,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思考。
3.倡导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共同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三、课外拓展。
1.组织田园实践活动,邀请学生参与农耕体验、采摘果蔬等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农村生活的乐趣和劳作的辛苦。
2.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服务,清理垃圾、植树造林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建立田园课堂实践基地,与当地农民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深入了解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四、评估与反馈。
1.建立田园课堂实施的评估体系,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环保意识等方面的评估指标,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
2.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家长会议等形式,收集学生和家长对田园课堂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案。
3.组织教师交流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提高田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五、总结。
田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他们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关注体验学习,促进个体发展
关注体验学习,促进个体发展发表时间:2018-01-22T11:49:48.9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8期作者:马大山[导读] 本文从“挖掘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拓展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
”进行了论述。
马大山安徽省天长市城南小学239300 摘要:本文从“挖掘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拓展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
”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生活探究体验发展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尝试:让学生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所提倡的,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
正因如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这种体验学习。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一、挖掘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当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教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选择学生周围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1.课前关注值得体验的内容。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对有些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在教这些知识之前,应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数学提供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我在教“百分数的意义”一课之前,布置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百分数的例子,了解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们有的找实物,有的查资料,找到了许多例子,如羊毛衫含羊毛80%、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20%、氮气体积约占80%等。
学生有了这些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打开了,畅所欲言,热情高涨,轻松而深刻地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2.课上开放教学内容。
创设一种开放自由的学习情境,改变的不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给了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注重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房翠萍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中心学校255208;田学伟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第一中学255200新的课程标准对于生物学科有着明确的要求,强调生物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以体验式教学”为核心。
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活力的学习乐园,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是师生学习、讨论、交流、合作的最佳场所。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那么如何才能使生物教学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勇于质疑,激发体验式探究的热情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
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勇于尝试尤显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
教学生学会在本节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
二、主动参与,注重体验过程在平时课堂中,一些老师经常感叹一节课的时间不够用,更有一些公开课、研究课的课堂中,常常出现拖堂、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
分析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原因,主要是活动过多、环节过多造成的。
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
这就要使我们的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生物课不仅仅是简单地向我们揭穿谜底,而是将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科学现象,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
所以,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
三、注重实验,培养体验探究的能力集中探究主题,就是要突出重点,切口小,研究深,体现所谓“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思想。
对学生而言,一节课能够稍作深入细致的探索,必然是一个比较小的主题和内容,难以研究比较宽泛的探究活动。
在一节课的安排当中,如果有几个探究活动,那么就要确定本节课的核心探究活动,在教学时给予核心探究活动充足的时间,保证核心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体验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由此可见,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进行体验性学习,既是教学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数学“体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学生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数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实施体验教学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何谓“体验”呢?对“体验”这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
这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体验,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是借助过去的经历,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事物的活动;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能力、唤起潜能的基本途径。
体验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一个认识的过程;一个情感升华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社会化的过程。
实行体验学习,它强调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体参与和全力体验。
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实现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创造性学习。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教授认为:数学实质上是常识的系统化,每个人都应该而且都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因此他反复强调必须以“再创造”的方式进行数学教育活动。
因此数学学习,绝不是由外而内的接受过程,而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二、体验学习具有以下特点:体验学习有别于传统的以记忆、模仿为主的学习方式。
它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前提,又以个人体验、知识建构为终结。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取了丰富多元的个性化体验,完成对知识和意义的理解和建构。
1、主动性以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把知识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只需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
体验学习则要求学生发挥主动精神,加大情感投入,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学习数学尽管是再创造,但是对学习者本人还是处于第一次发现发明的地位,因而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语言能力都参与进去,在活动、体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这是别人是无法替代的。
2、积极体验在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丰富的情境体验。
学生自主活动的经历和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当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发现了规律,解决了问题,经历了探究、再造、创新的过程,必然会产生一种成功感,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将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下一次的数学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的态势。
3、开放性“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这是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教授的“现实数学教育”的理念。
体验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生活背景,所以学习内容应该向生活开放。
而教材是面向大众的,即使是最新的教材,所选用的题材也不一定切合我们所教的学生个体。
因此教师要不拘教材,面向生活,向生活开放,精心选取切近学生生活的题材,使学生经历生活化――数学化――生活化的过程。
少一份限制,就多一份自由;少一份预设,就多一份创造。
体验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不能做太多的预设,不能设下“圈套”“请君入瓮”,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听任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自由发展。
4、创新性。
创新教育并不是进行一些技法训练和培养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学生独特的感悟、独特的体验。
体验学习要求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自主探究,思维放飞,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失败与痛苦,经历成功与欣喜,完成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和建构。
其体验是个性化的,其策略是个性化的,其建构也是个性化的。
这一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创新学习的特征。
三、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体验教学的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体验性教学,要彰显活动,强化体验,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其关键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身临其境进入整个过程。
为此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策略: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欲小学生比较乐于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数学、学习数学,有趣的数学问题更能引起他们探索的兴趣,更易引发他们积极的思维。
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
如:在教“商不变的性质”时,就曾以一个小故事导入新课:猴山上猴王带着一群小猴子生活。
有一天,猴王分别给每个猴子8块饼,要他们平均分2天吃完。
许多小猴子都拍手来表示满意,可一名小猴子乐乐大叫着说:“8块太少,不够吃。
”猴完王说:“那好,我给你16块饼,平均分4天吃完。
”话音刚落,乐乐又叫又跳:“不够,不够。
”……,猴王最后说:“那我给你64块饼,平均分16天吃完,怎么样?”乐乐得意地说:“够了,够了。
”猴王和其它小猴子都笑了起来,而乐乐却莫名其妙。
讲完故事提问:为什么猴子和其他小猴子都笑乐乐呢?学生被这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了,于是同学们就议论开来:有人说乐乐太贪吃;有人说乐乐太笨;有人说乐乐一点也不懂数学。
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得出结论:因为每次一天吃的饼是一样多的,其实一点也没多给。
接着,就让学生猜想被除数和除数发生怎样的变化商不变,并进行验证,自主发现了商不变的性质。
整个过程几乎都没离开过学生的体验。
2、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使学生多侧面,多角度的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立足于教材,适度地再现数学家的思维过程,把“发现过程的数学”返朴归真地交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再发现的过程中,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主动的从外到内建构自己的认知和经验。
如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一课,在听完老伯从猜想到验证发现京东大溶洞地故事后,学生产生了想用从猜想到验证的方法去探索乘法是不是像加法那样也有交换律、结合律的愿望。
这时老师就可以组织成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真理的“再创造”过程:1 )组织讨论:猜想乘法有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如果有,请分别举例验证。
2 )组织汇报交流3 )揭示规律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自主的猜想、起疑、争辩,用乘法算式,乘法口诀,摆学具,生活中的实际事例等不同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最终发现乘法有交换律、结合律。
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一种学习方法,其意义远远超过获取知识的本身。
再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
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3、实践操作——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
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如:在三角形教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规律时,让学生从学具袋中取出一根塑料管,剪成三段围城一个三角形。
有的学生如愿以偿围城一个三角形,有的则抓耳挠腮,没有围城。
由没有围城三角形产生“为什么围不成的”疑问,引起学生探究的需要,再通过动态的演示两根小棒“斜摆”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围不成的原因在于“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根小棒,自然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上;接着引导学生猜测“两根小棒长度之和与第三根小棒存在什么关系时才能围成三角形”。
最后学生通过操作测量,用数据说明了“任意两根小棒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时,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事实。
这其中,区区折折,层层推进,不断“引人入胜”,因此学生的体验自然不一般。
再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
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在捏一捏中,学生体会了把圆柱捏成圆锥,体积不变,底面积不变,高增加了两倍的道理,这样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
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4、合作探索、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
尽管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次次成功的记录远比一味的失败和挫折要重要得多。
孩子更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肯定和赞赏,尤其需要获得需求的满足和成功的激励。
成功的体验将会促发一个人永远向上。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把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带给儿童,在儿童心里激起自豪和自尊,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