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_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姓名:付东所在学院:中医药学院所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年级:2015级学号:2015223790一、前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简称EEDs,又称环境激素、内分泌活性化合物、内分泌干扰化合物,所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系指一种外源性物质,该物质会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发生逆向健康影响,或使有机体后代的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
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则是一种可能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内分泌紊乱的物质。
如今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开展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基础研究是科学与医学共同面对的课题。
在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中,化学污染占70%左右,其中以EEDs对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影响最广,危害最大。
EEDs表现出拟天然激素或抗天然激素的作用,通过干扰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引起中毒或在比较低的接触水平即对心、肺、肝、肾、性腺等器官产生危害,即通过内分泌系统改变人的内环境而致病.人和脊椎动物具有相同的内分泌系统,如脑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性腺等.这些腺体分泌的物质仅在体内起作用,不排除体外,故称之为内分泌腺体,其分泌物称为激素,能调节生物体的成长、代谢、和正常的生理功能。
激素在体内的水平非常低,但有极大的功效,如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发生糖尿病,分泌过多则会发生低血糖。
EEDs正是通过改变激素在体内的正常水平而对人体产生影响和危害的。
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相比,EED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以下显著特点:1.低剂量长期作用,具有慢性毒性效应;2.对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产生影响,对后代影响影响巨大;;3.与人体各系统重大疾病有密切,危害巨大;4.采用常规的方法不易被筛选和检测。
因此,开展EEDs与人类健康的基础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类型1.干扰雌激素作用的类群:1)多氯联苯类化合物(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CBs)2)烷基酚类(Alkylphenol ,APs)3)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s ,PAEs)4)二苯烷烃类(Diphenylkanes)5)双酚化合物(Biphenols,BPs)6)有机氯杀虫剂7)除草剂8)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s, PEs)、真菌雌激素9)某些重金属(铅、镍、汞)2.干扰睾酮作用的类群:1)氟他胺(Flutamide)2)利谷隆(Linuron)3)苯乙烯(Styrene)4)二硫化碳(Carbonsulfide)5)邻苯二甲酸酯(PAEs)6)林丹(lindane)7)铅3.干扰甲状腺素作用的类群:1)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Dithiocarbamate, DCs)2)多卤芳烃类(Polyhalogenocarbons,PHAHs)4.干扰内源性激素代谢酶及激素转运功能的类群:有研究表明多卤芳烃类和多溴联苯能够影响血清中甲状腺素(T3、T4)水平,并降低大鼠促甲状腺素对T3、T4的调节作用.5.干扰其他内分泌功能的类群:如铅、可卡因、二硫化碳等可以干扰儿茶酚胺的作用,升高动物或人血清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植物雌激素还能刺激催乳素合成与分泌等。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危害及其降解途径的研究进展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危害及其降解途径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桂香郎茜浦亚清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6年第02期【摘要】邻苯二甲酸酯类是工业生产重要的增塑剂,通常用作油漆的溶剂、涂料与合成橡胶的增塑剂及农药、驱虫药以及化妆品的载体;此外,在家具生产、服装、电缆制造等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对工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大量使用,其带来的危害日益突出。
邻苯二甲酸酯类具有较强的致畸、致癌和环境激素样作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地迁移,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主要就邻苯二甲酸酯类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以及其降解的途径进行综述,以期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合理利用及其降解途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污染;人体危害;降解途径【中图分类号】R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3-0039-02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邻苯二甲酸的衍生物之一,在工业生产中一般作为塑料的软化剂和增塑剂使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塑料产品的强度与可塑性[1]。
在塑料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通常在20%~30%之间,有的甚至高达50%,而且邻苯二甲酸酯并没有完全和塑料基质发生聚合,仍然保留着较为独立的性质[2],因此随着时间的发展会进行迁移,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中普遍都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已经引发全球广泛关注。
1 邻苯二甲酸酯类对环境的污染1.1 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大气中检出的邻苯二甲酸酯主要来源于工厂排放的废气、塑料垃圾的焚烧、涂料的喷涂以及农业生产中塑料薄膜的应用等[3],主要的污染物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研究显示,相对于清洁的郊区和森林等地,商业区域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含量显著增高,可见与人类活动过程中大量应用塑料制品密切相关。
同样,对城市的大气以及塑料大棚区域的大气进行检测,发现后者的浓度高很多,提示农业生产中应用的薄膜含有大量的DBP与DEHP,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挥发,进入到大气环境中[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Poisoning Control,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ijing
100050,China
were
of detection and analysis
were
reviewed,and the future’S
prospect
on
the study of
detec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talked about also.
Key words:endocrine disrupting
Abstract:EDCs effect mainly
to
are
new generation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 which
nervous
are
globally
concemed.They
to
mayLeabharlann causeadverse
the endocrine
and
2.2液相色谱法(LC)和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
固体样品
从固体样品中提取内分泌干扰物常用的方法有溶剂萃 取、索氏提取等,这些萃取技术比较简单而且便宜,不论极性 溶剂还是非极性溶剂都能使用,然而这需要消耗大量的萃取 溶剂和时间。近年来一些先进的样品提取方法如超声波萃取 技术、压力流体萃取(PLE)和微波辅助萃取技术(MAE)等得到 发展,并逐渐应用于固体样品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检测。 超声波萃取技术是利用超声空氏原理,通过改变超声温 度和时间,对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进行提取。该技术简单快 速,而且可以减少溶剂用量。容慧等选择二氯甲烷作为溶剂, 利用超声波萃取的方法提取PVC塑料中的5种增塑剂,得到 良好的效果,并与索氏提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提取效率 接近,但超声波提取操作简单快速№1。 压力流体萃取(PLE)是利用在高温、高压下保持萃取溶 剂的液体状态而对样品进行提取和净化,从而可以减少溶剂 用量和萃取时间,而且提取效率较高。Ding等应用压力流体 萃取技术提取了河流底质中的4一NP,通过系统地研究影响压 力流体萃取的因素(温度、压力、溶剂流速、静态/动态萃取时 间等),发现用甲醇做溶剂,在100℃、100arm压力下采用静态 (10min)/动态(15min)步骤,4-NP可以几乎达到完全萃取,回收 率可达到98%…。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MAE)就是利用微波加热的特性对物 质中的目标成分进行选择性萃取的方法。通过调节微波加热 的参数,可有效加热目标成分,以利于目标化合物的萃取和分 离。“u等采用微波辅助萃取技术成功地对河流底质中的17. 0雌二醇、雌激素酮、4.壬基酚、双酚A等7种内分泌干扰物同 时萃取,通过对影响萃取效果的微波参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用甲醇作为溶剂,萃取温度为110“(2,保持15min的条件下,目 标化合物回收率较高(>74%),而且重现性较好旧1。
邻苯二甲酸酯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菌 农杆菌、 产碱菌、属链胞菌、酵母、不动杆菌、黄单胞菌、固氮单胞 产碱菌、属链胞菌、酵母、不动杆菌、黄单胞菌、 菌、紫红色球菌。 好氧生物降解途径 在PAEs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中,首先由微生物分泌的水解酶将双酯转化 PAEs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中,首先由微生物分泌的水解酶将双酯转化 为单酯与相应的醇,再进一步将单酯转化为邻苯二甲酸与相应的醇。在 好氧条件下,醇可通过β 氧化途径和三羧酸循环,彻底分解成CO2和水; 好氧条件下,醇可通过β-氧化途径和三羧酸循环,彻底分解成CO2和水; 邻苯二甲酸则可由微生物合成的单加氧酶或双加氧酶作用继续降解。一 般情况下,多数细菌合成双加氧酶,而多数真菌合成单加氧酶。从能量 上看,双加氧酶可使微生物获得更多的能量。在进一步的降解过程中, 邻苯二甲酸形成3 邻苯二甲酸形成3,4-2羟基邻苯二甲酸和4,5-2羟基邻苯二甲酸,再形 羟基邻苯二甲酸和4 成3,4-2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并通过邻位途径和间位途径使芳香 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并通过邻位途径和间位途径使芳香 环裂解,前者形成丙酮酸和草酰乙酸,后者形成β 环裂解,前者形成丙酮酸和草酰乙酸,后者形成β-酮己二酸,进一步降 解为乙酰CoA和琥珀酸。最后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2和水。 解为乙酰CoA和琥珀酸。最后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2和水。
• 活性污泥法降解处理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使用频度最高的废水生物处理方法。研究活性污泥 对PAEs的好氧生物降解性状,可为含PAEs的废水的生物处理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主要是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细菌,并研究细菌降解的动力学过 程。筛选高效专性或兼性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有机污染物降解菌 及各种特定酶在好氧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均已成为了研究热点。
邻苯二甲酸酯的厌氧生物降解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致病研究进展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致病研究进展作者:拜思琼何俊霞肖文媛郭淼夏溪郭忠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2年第02期摘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逐渐引起人们关注,导致生命质量下降威胁着人群健康。
人类不可避免地暴露在环境污染物中,这些污染物具有非直接性干预机体生长和功能的作用。
研究证实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殖系统有不良影响,许多破坏性活动都与雌激素、雄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作用有关。
近年发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存在对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大脑发育或功能障碍)、肿瘤以及癌症发生也有潜在风险。
本文就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不同物质对机体产生影响的最新研究进行阐述。
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疾病;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志码:A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也称为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EH),是一類能损害内分泌系统的外源性物质[1]。
它们类似雌激素对生物体起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能让生物体的内分泌失衡而出现种种异常现象,EDCs 是对公众健康的严重和紧迫的威胁,有可能成为全球主要的环境风险之一。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一项检查发现,超过1800种化学物质会扰乱至少三种内分泌通路中的一种(雌激素、雄激素和甲状腺),如食品添加剂、水果/蔬菜中的杀虫剂、肉类中的抗生素(和其他兽药)、化妆品中的不同类型的防腐剂等。
根据欧洲委员会的指示筛选的575种化学品中,有320种显示了内分泌紊乱的证据或潜在证据[2]。
本文就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中不同物质对机体产生影响的最新研究进行总结。
1EDCs与生殖系统近年女性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发病率增加,研究表明EDCs对生殖系统具有毒性作用与此有关。
目前具有内分泌干扰活性的化学物质有70余种,已证实或疑似具有致生殖系统异常的EDCs主要有以下几类:1.1女性生殖系统EH1.1.1双酚A双酚A(BPA)是一种用于聚碳酸酯生产的单体,其雌激素效应早在80年前就被首次描述。
测定化妆品中邻苯二甲酸酯(一)- 国家标准物质商城
测定化妆品中邻苯二甲酸酯(一)--国家标准物质商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类具有干扰人类和其它动物内分泌的有毒有机污染物,也称为环境激素。
邻苯二甲酸酯作为环境激素中的一类,主要作为增塑剂、软化剂、载体等应用在化妆品、洗涤剂、建筑材料和润滑油中。
化妆品中邻苯二甲酸酯应用较多的产品有香水、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波、洗涤用品等,其功效主要在于使指甲油能降低指甲的脆性而避免碎裂;使发胶在头发表层形成柔韧的膜而避免头发僵硬等。
女性过多使用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化妆品,会增加患乳腺癌的概率,而且容易引起孕妇流产及胎儿畸形;对男性而言,邻苯二甲酸酯可干扰内分泌,使男子精液量和精子数量减少,造成男性不育或后代畸形等。
因此,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化妆品中邻苯二甲酸酯均有严格的限制标准,欧盟及美日等国均已将此类化合物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欧盟规定化妆品中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邻苯二甲酸二 (2- 乙基已 ) 酯 (DEHP) 不得添加,3 项总和小于等于 100 mg/kg ;东盟规定化妆品中 DBP,BBP,DEHP 不得添加,3 项总和小于等于 100 mg/kg ;韩国规定化妆品中 DBP、BBP 和 DEHP 不得添加,3 项总和不得超过 0.01% ;加拿大规定护理产品 DINP, DIDP,DNOP,DEHP,DBP 和 BBP 的含量不超过 0.1% ;我国规定化妆品中 DBP,BBP 和 DEHP 不得添加,3 项总和小于等于 100 mg/kg。
因此建立一种化妆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简单、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对政府部门的监管有重要的意义。
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1,2]、液相色谱法[3–5]、气质联用法[6,7]、液质联用法[8]。
笔者建立了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成本低、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等特点,为化妆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
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生物降解
未见大的变化。
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降解
污水处理过程中内分泌干扰物的降解和去除,取决于 其生物化学性质和处理过程的特点。 由于大部分EDCs具有 非极性和憎水性, 易于分离和吸附在微粒上, 因此通过污 水的物化处理, 很多EDCs会在活性污泥中富集, 出水中 EDCs含量相对较低. 二级好氧处理通过有氧菌和混合液中的微生物将有机 化合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通常在活性污泥或滴滤池中 进行. 二级生物处理中有机污染物去除途径包括吸附到微 生物絮凝体、随剩余污泥排除、生物化学降解. 硝化作用有助于EDCs的去除。 硝化菌成长很慢, 因此 硝化需要大量的氧和较长的泥龄。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机 理和生物转化途径都不同, 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物理化学特
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 及其生物降解
主要内容
• • • • 1.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种类及特点 2.内分泌干扰物生物处理研究现状 3.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降解 4.总结
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种类及特点
1.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 内分泌干扰物( Endocrine Disrupt ing Chemicals, EDCs) 是指环境中存在的、干扰人类或动物内分泌系统导 致异常反应的物质, 也称环境激素( Environmental Hormone) 。 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主要来源是降水径 流带来的农药以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医院污水对水源 的污染、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等。 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 还不能完全去除内分泌干扰物, 即使在发达国家, 污水处 理厂的排出水与污泥中也常可监测到微量内分泌干扰物, 因此加强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降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及特点: 美国环保局在1998 年8 月公布了从86000种商用和化 学品中筛选出的67 种危及人体和动物的内分泌干扰物。 1998 年日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
邻苯二甲酸酯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邻苯二甲酸酯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作者:陈朝琼严平李茂全魏敏陈卫中【摘要】本文介绍了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大气、水体、土壤、植物、食品和塑料产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的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作了综述,并提出了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样品前处理;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Abstract:The analysis methods of phthalate esters in environment were reviewed.The pre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different samples in water,soil,air and so on were compared in this paper.Furthermore,the problems in determination and research prospect were mention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phthalate esters;sample pretreatment;gas chromatography;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1 前言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简称PAEs,别名酞酸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质,常见的有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
PAEs主要用作塑料的增塑剂,增大产品的可塑性和提高产品的强度,也可用作农药载体,驱虫剂、化妆品、香味品、润滑剂和去泡剂的生产原料。
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和塑料制品的使用,邻苯二甲酸酯不断进入环境,普遍存在于土壤、底泥、水体、生物、空气及大气降尘物等环境样品中,成为环境中无所不在的污染物。
邻苯二甲酸酯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邻苯二甲酸酯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近年来,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食品包装和个人护理用品等领域的化学物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虽然邻苯二甲酸酯在某些方面提供了便利,但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却令人担忧。
尤其是邻苯二甲酸酯对内分泌系统的潜在影响,引发了广泛的研究和争议。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体内一个复杂的调节系统,它通过产生激素进而调节身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重要生理过程。
然而,邻苯二甲酸酯具有一定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即干扰激素的正常分泌和作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邻苯二甲酸酯与雄性激素的干扰作用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早期的动物研究发现,暴露于邻苯二甲酸酯后,雄性动物会出现生殖发育异常、精子质量降低以及性激素水平改变等现象。
这些发现提示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具有雄激素样的作用,干扰雄性激素的正常功能。
此外,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与邻苯二甲酸酯接触的男性会出现睾丸功能下降和生育能力降低等问题。
虽然人类与动物之间存在差异,但这些研究结果提醒我们对邻苯二甲酸酯的潜在影响保持警惕。
除了雄激素干扰作用,邻苯二甲酸酯还可能对雌性激素系统产生影响。
雌性激素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调节和维持生理平衡的作用。
但邻苯二甲酯被认为具有雌激素样的活性,这意味着它可能与雌性激素受体结合,干扰正常的雌激素信号传递。
实验证据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雌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并与女性乳腺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除了对生殖系统的影响,邻苯二甲酸酯被怀疑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与邻苯二甲酸酯暴露相关的儿童和青少年可能出现神经行为异常、代谢综合征等问题。
此外,邻苯二甲酸酯还被发现与慢性炎症、肥胖等健康问题有关。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存在大量的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对内分泌系统具有潜在的影响,但目前的证据仍然不够充分和一致。
许多研究仅仅是基于动物实验或流行病学调查得出的观察结果,缺乏直接的因果关系证明。
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14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4年
参数 Parameters DMP
mp/℃
-1
bp/℃
282 (101.30kPa)
表 1 PAEs的主要环境参数 Tab.1 MajorenvironmentalparametersofPAEs
化合物 Chemical
DEP
DBP
BBP
-4
-35
—
296
182
2014年 8月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Aug.2014
第 4卷 第 4期
ChineseFisheryQualityandStandards
成年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暴露对女性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成年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暴露对女性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摘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是在环境中普通存在的具有干扰人类及动物内分泌功能的一类化学物,本文使用PubMed,Google Scholar和Web of Science进行文献检索后共选择48篇文章对成年期EDCs暴露对女性生殖系统影响进行详细综述。
根据纳入文献的证据强度进行如下分类。
有充分证据表明:1.成年期农药暴露可以导致性类固醇激素分泌减少,降低生育能力,并与女性更年期提前相关。
2.重金属暴露与卵泡质量不佳,生育能力下降以及女性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
3.邻苯二甲酸酯暴露会降低模型动物的生育能力4.成年期多氯联苯暴露影响卵巢类固醇的生成和卵母细胞健康,增加了子宫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
有限的证据表明:1.成年期农药暴露会影响下丘脑及垂体功能。
2.成年期的重金属暴露会降低模型动物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水平。
3.多氯联苯暴露改变了下丘脑细胞中GnRH的mRNA和肽水平。
综上所述,年期女性EDCs暴露对女性生殖系统具有内分泌干扰能力,可导致人和动物的生育异常。
关键词:成年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女性生殖系统;我国是人口大国,生殖健康事关国计民生。
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国家计生委2010年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目前12.5%-15%左右[1]。
不孕不育症患病率的逐年上升,使其已成为继癌症及心血管疾病之外的第三大疾病[2]。
此外,二胎新政实施更是对生殖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
影响生殖的危险因素众多,其中由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推进导致的环境污染因素正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
目前多项研究发现某些污染物可以持续残留于环境中并具有与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的功能,因而被统称为“内分泌干扰物(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生殖毒性研究进展
4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生殖毒性研究进展刘学慧综述,孙增荣审校(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天津300070)[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生殖毒性;进展[中图分类号]R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147(2004)SO -0043-03畸形青蛙的发现以及水生生物雄性雌性化、同一个体兼具卵巢和精巢等现象引起了野生动物学家的高度重视。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也发现生殖系统肿瘤发病率以及男性生殖功能障碍发病率增加。
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环境化学性污染物是引起上述生殖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并将这类化学性污染物归属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 2r upte r Chemicals ,EDCs )。
EDCs 具有亲脂性、不易降解、易挥发、残留期长等特点,可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的放大作用引起生物体内蓄积。
已被证实或疑似为EDCs 的达数百种之多,包括多氯联苯类、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氯杀虫剂和除草剂、烷基酚类、双酚类、金属类等。
国际上已经将EDCs 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
现就环境中常见内分泌干扰物的生殖毒性作一综述。
1EDCs 对实验动物的生殖毒性1.1对雌性生殖系统及其后代的影响有研究发现有机氯农药甲氧滴滴涕(M XC)可致成年雌蛙产卵延迟,卵母细胞体积增大,数量下降,并且不能受孕的增多,卵黄蛋白原浓度显著降低[1]。
Ankle y 等人研究发现MXC 可使雌鱼血浆中β-雌二醇浓度显著降低,卵黄蛋白原浓度显著增加[2]。
M XC 对卵黄蛋白原影响结果的不同是由于剂量或是物种差异引起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Pocar 等人采用体外实验研究多氯联苯(P CBs )对牛卵母细胞的作用,发现0.01mg/ml 组中期Ⅱ相卵母细胞率降低,0.001m g/ml 及以上各组受精率减少,多精入卵显著增加[3]。
可见低浓度的PCB s 可以干扰牛卵母细胞的成熟以及受精。
体外实验还发现PCBs 可以影响猪黄体细胞孕酮的分泌,从而推测PCB s 可能影响受孕。
邻苯二甲酸酯的光降解研究
邻苯二甲酸酯的光降解研究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作塑料增塑剂、涂料、胶粘剂和化妆品等材料的添加剂。
然而,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和可能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邻苯二甲酸酯的光降解机理和方法。
邻苯二甲酸酯的光降解是利用光照条件下通过光生活性氧的存在产生自由基,使邻苯二甲酸酯发生氧化分解的过程。
这主要是通过紫外光线照射邻苯二甲酸酯溶液或固体晶体,使其分子发生光激发,从而打破一些键和产生自由基。
在此过程中,自由基通过一系列反应逐渐降解邻苯二甲酸酯分子结构,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毒的物质。
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开展了很多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的光降解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其中,主要包括对光降解条件的探索和优化,光降解机理的解析以及光降解产物的分析。
在光降解条件的探索和优化方面,研究者们主要考虑了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溶液浓度等因素对邻苯二甲酸酯光降解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可以明显提高邻苯二甲酸酯的光降解效果,但过高的光照强度和时间可能会导致反应产物的进一步降解和环境分子的紫外照射。
在光降解机理的解析方面,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包括光谱分析、动力学模型和计算化学等方法。
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邻苯二甲酸酯分子中的一些键会发生断裂和重组,从而形成自由基。
通过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可以定量分析光降解过程中产生自由基的速率和反应的速率常数,并进一步探索反应的动力学机制。
计算化学方法则可以从微观层面解析光降解的分子机理和反应途径。
在光降解产物的分析方面,研究者们主要采用质谱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结果显示,邻苯二甲酸酯的光降解反应主要产生苯酸、丁醇、苯甲醇等简单有机物和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
这些产物的生成量和比例与光照条件、邻苯二甲酸酯结构以及溶液环境因素有关。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可以考虑邻苯二甲酸酯光降解的环境效应、降解产物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光降解工艺的实际应用等问题。
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环境下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环境下的危害与防治研究一、引言“内分泌干扰物”(ERCs)是指能够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包括一类环境化学物质和天然植物激素。
ERCs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如塑料、染料、草甘膦等,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ERCs的危害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ERCs的形成原因、危害机理和防治方案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地探讨。
二、ERCs的形成原因ERCs来源于许多物质,其中包括人工合成和天然物质。
ERCs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塑料制品:大量生产和使用的塑料制品,会释放出一种叫做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的ERCs。
Phthalates是一种增塑剂,主要用于增加塑料的柔韧性和强度。
Phthalates会从塑料制品中渗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释放到环境中。
2、人工合成化学物质:人们使用的许多化学物质和产品都含有ERCs,如清洁剂、染料、涂料等。
这些化学物质在使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挥发、泄漏、排放等情况,导致ERCs释放到环境中。
3、天然物质:一些天然植物激素也可以成为ERCs,如萘乙酸(NA)和萘酚衍生物(PAs)等。
这些物质可能会在植物生长环境中,受到污染物质的污染而生成。
4、药物:一些药物中含有ERCs,如雌激素等。
三、ERCs的危害机理ERCs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引起人和动物的生殖、免疫和代谢等方面的问题。
ERCs的危害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素水平异常:ERCs可以缓慢地、持续地影响内分泌系统中各种激素水平,从而导致代谢异常。
例如,高浓度的Phthalates 会干扰胎儿的睾丸变异(undifferentiation),从而导致男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受到影响。
2、影响细胞信号传导:ERCs有可能影响细胞内多种信号传导通路,修改细胞表面受体的构象及其相应功能,导致细胞发育和分化异常。
例如,高浓度的雄性激素受体拮抗剂(anti-androgen)可以干扰雄性激素的作用,从而对雄性性征产生影响。
我国农药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使用现状和对策
我国农药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使用现状和对策 *
Present Application Status and Control Policy of Endocrine Disrupting Farm Chemicals in China
* 基 金 项 目 : 国 家 “ 十 五 ” 科 技 攻 关 项 目 ( 2 0 0 3 B A 6 1 4 A)。
立了由环保局(EPA)领导 14 个政府部门组成的内 分泌干扰工作组,其研究列为最优选项目之一,并 建立了食品中的 EDs 筛选方法。1996 年 EPA 提出对 年产 45 t 以上的化学物质(约 15 000种)要优先进 行筛选有无 EDs 作用。日本也于 1996 年相继发表、 发布了有关 EDs 的报告书及计划。EDs 种类繁多, 研究起步晚,美日等发达国家也是近10年才开始重 视这方面的研究,我国必须根据其毒性、持久性和 可替代性等进行分类分级研究,确定解决的步骤和 优先级。
林丹及多数邻苯二甲酸酯使血清睾酮降低。研 究表明,有林丹暴露史的小鼠成年后表现性行为异 常。 3.1.3 干扰甲状腺素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DCs) 即代森铵、代森 锌、代森锰、代森联等杀菌剂,主要包括烷基二硫 代氨基甲酸酯类(ADTCs)和乙烯二硫代氨基甲酸 酯(EBDCs)。口服 EBDCs 可使大鼠血清 T3、T4 降 低,并反射性地升高促甲状腺素水平,导致甲状腺 增生和小节结状肿。
胺类除草剂,主要用于玉米、大豆、花生、棉花、马 铃薯等作物的除草,是我国当前使用量最大的除草 剂,每年使用过万吨,2002年使用量为14 500 t [9]。
乙草胺影响甲状腺,降低甲状腺素水平,导致 TSH 升高。1994年美国环保局批准乙草胺有条件注 册,使用量也较大。 3.2.2 莠去津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有一种“隐形的威胁”正在悄然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态平衡,这就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也许您之前从未听说过这个名词,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并且可能对我们的身体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究竟什么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呢?简单来说,它们是一类能够干扰人体或动物体内正常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模拟、阻断或改变体内天然激素的作用,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非常广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中的双酚 A、邻苯二甲酸盐,食品包装中的某些防腐剂和增塑剂,农药中的有机氯、有机磷等,以及工业废水和废气中的一些化学物质,都可能属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范畴。
让我们先来看看塑料制品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如今,塑料制品已经无处不在,从我们喝水的杯子、储存食物的容器,到儿童的玩具,都可能含有双酚 A 和邻苯二甲酸盐。
双酚 A 被广泛用于制造聚碳酸酯塑料,这种塑料常用于生产水瓶、婴儿奶瓶等。
研究发现,双酚 A 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长期接触可能会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增加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风险。
邻苯二甲酸盐则常用于增加塑料的柔韧性,它可以干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影响生殖发育,尤其是对于儿童的影响更为显著。
食品包装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也不容忽视。
一些食品包装材料中含有的防腐剂和增塑剂,在与食品接触的过程中,可能会迁移到食品中,进而被我们摄入体内。
例如,某些罐头食品的内壁涂层中可能含有双酚 A,一些保鲜膜中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盐。
这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干扰激素的正常分泌,影响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农药也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防治病虫害,大量的农药被广泛使用。
然而,许多农药,如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在生物体内积累,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长期接触这些农药可能会导致生殖障碍、免疫系统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等。
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分布特征、来源及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e
chn
i
so
fPAEsi
ns
o
i
l
s,
we
r
ea
l
s
op
r
opo
s
edi
nt
h
i
spape
r.
que
Ke
r
d
s: PAEs;s
o
i
l
s;d
i
s
t
r
i
bu
t
i
on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s
ou
r
c
e
s;r
i
ska
s
s
e
s
smen
t
ywo
邻苯二甲 酸 酯 (
PAEs)作 为 典 型 的 增 塑 剂 每 年
环境溯源技术的发展将是今后土壤中 PAEs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土壤 分布特征 来源 风险评价
DOI:
10.
15985/
cnk
i.
1001
G
3865.
2019.
12.
021
j.
Di
s
t
r
i
bu
t
i
on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s
ou
r
c
e
sandr
积物中普遍存在 的 一 类 污 染 物.PAEs 具 有 一 定 的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对男性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1-5914(2009)10-0934-04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对男性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陈晨,孙增荣,汤乃军摘要: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高速发展,被广泛应用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hthalate esters ,PAEs )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造成了严重损害,同时,对人类也可能产生类似的影响。
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对雄性激素影响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男性生殖系统;雄性激素中图分类号:R994.6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n Effects of Phthalate Esters on Male Reproduction Health CHEN Chen ,SUN Zeng -rong ,TANG Nai -jun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70,ChinaAbstract: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phthalate esters were used wildly in industry and it was found thatphthalate esters can cause severe damages in animals growth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system.Even similar adverse effects might occur in human.On the basis of brief introduction for environment pollution situation about these compounds and the level of human exposure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research advance made by scientist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on phthalate esters affecting male reproduction health ,and discussed the mechanism by which phthalate esters affect androgen.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 ;Phthalate esters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Androgen 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09ZCGYSF01700)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教研室(天津300070)作者简介:陈晨(1985-),女,硕士研究生,从事环境流行病学研究。
生物降解实验
邻苯二甲酸酯的微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引起有机污染物分解的最重要的环境过程之一。
微生物把各种有机物作为营养物,将其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从中摄取构成自身细胞的材料和活动所需的能量,借以进行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其他微生物如藻类和原生动物也参与这一过程,但由于它们的繁殖速率比细菌慢得多,所以作用也小得多。
邻苯二甲酸酯是自然水体中广泛存在的人工合成有机物,已被国际上许多国家列为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本实验选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作为待降解的有机物。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微生物对有机化合物降解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研究有机物微生物降解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在一定的天然水体中投加一定数量的DMP,利用磁力搅拌器使水旋转以模拟水体流动,并达到使水中颗粒物成悬浮态和复氧的目的。
反应器置于无光的可控温环境内。
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取样分析DMP的浓度。
DMP室内生物降解过程与实际水体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相一致,其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三、仪器与试剂1. 高效液相色谱仪2. 玻璃反应器3. 可控温磁力搅拌器4.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5. 分析纯石油醚四、实验步骤1. 向反应器中加入少量DMP,反应进行1d后,取样20mL,并用分析纯石油醚萃取3次,每次5mL,萃取相混合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浓度。
2. 色谱条件:ODS柱,流动相为甲醇,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10μL。
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1℃。
五、实验结果DMP的保留时间为,峰高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8,14 ( 6 ): 890~897Chin J Appl Environ Biol=ISSN 1006-687X2008-12-25DOI: 10.3724/SP.J.1145.2008.00890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 esters, PAEs)是一类重要的合成有机物(表1),主要作为增塑剂,即塑料生产中的改性添加剂,用于增大产品的可塑性和提高产品的强度[1]. 近年来,由于全球范围的广泛使用、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以及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干扰毒性,PAEs 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2, 3].1 邻苯二甲酸酯的环境污染PAEs 主要用作塑料工业生产中的增塑剂,用来提高一些塑料制品(如家具、日用容器、食品包装、医疗设备和儿童玩具等)的弹性和柔韧性[1]. 其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全球用量最大的PAE 类增塑剂,广泛应用在儿童玩具、牙刷和服装的生产上. 作为增塑剂,PAEs 在塑料制品中的含量占20%~30%左右,有时可高达50%[5]. 自上世纪50年代聚氯乙烯(PVC)面世以来,PAEs 就得到大规模的生产. 目前,它占了全球增塑剂市场的80%以上[6]. 除了作为增塑剂外,PAEs 还广泛应用于油漆、粘合剂、驱虫剂、化妆品、香料和润滑剂的生产原料[1]. 在德国,每年的PAEs 的消耗达到4×105吨,其中DEHP 的消耗占60%[7].作为增塑剂,为了提供塑料产品必要的可塑性,PAEs 并非共价聚合到塑料产品的基质中,而是与聚烯烃类塑料分子之间由氢键或范德华力连接,彼此保留各自相对独立的化学性质.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PAEs 可由塑料中迁移到外环境,造成对环境的污染[1, 8]. 塑料制品的全球性大量应用导致PAEs 在环境中无处不在. 目前, PAEs 在全球主要工业国的生态环境中已达到了普遍检出的程度. 在土壤、河流、湖泊、海洋底质、饮用水、垃圾场乃至食品中都有检测到PAEs的存在[9, 10],PAEs 已成为全球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表2).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骆祝华1, 2 黄翔玲1, 2 叶德赞1, 2**(国家海洋局1第三海洋研究所, 2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 厦门 361005)Advances in Research of Biodegradation of Environmental EndocrineDisruptors-Phthalate Esters *LUO Zhuhua 1, 2, HUANG Xiangling 1, 2 & YE Dezan 1, 2**(1The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 2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Biogenic Resource,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 Xiamen 361005, Fujian, China)Abstract Phthalate esters (PAEs) are synthetic compounds used as plasticizers to impro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plastic resin, particularly its fl exibility and softness. In recent years, they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owing to their extensive use, ubiquity in the environment and endocrine-disrupting activity. Microbial degradation is the principal way for completely mineralization of phthalat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s and pathways of phthalates have been consolidated by using bacteria while those using fungi have rarely been reported. 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s the pollution status of phthalates, introduces the health hazard of phthalates to humans and animals, and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phthalates, including species of phthalate-degrading bacteria, degradation pathways and related molecular bases, and fungal degradation of phthalates. Fig 3, Tab 6, Ref 62Keywords phthalate ester; endocrine disruptor; biodegradation; plasticiz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LC X172收稿日期: 2007-09-25 接受日期: 2007-12-2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资助项目(No. Z0516050) 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Fujian Province, China (No. Z051650)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yedezan@)摘 要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重要的合成有机物,主要用作增塑剂来提高塑料树脂的机械性能尤其是柔韧性. 近年来,由于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在环境中的普遍存在,以及其内分泌干扰毒性,邻苯二甲酸酯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邻苯二甲酸酯完全矿化的主要途径. 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机制与途径已经在细菌中得到广泛的研究,但是在真菌领域的报道还很少见. 本文主要概述了邻苯二甲酸酯的环境污染现状,介绍了其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危害,并且综述了邻苯二甲酸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包括降解菌的种类、降解的代谢途径及相应的分子机制,以及真菌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研究等. 图3 表6 参62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内分泌干扰物;生物降解;增塑剂;环境污染CLC X172891 6 期骆祝华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2 邻苯二甲酸酯的健康危害PAEs共约30 多种,大多是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属中等极性物质,可通过呼吸、饮食和皮肤接触进入人和动物体内. PAE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一个慢性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出现,而且可能通过胎盘和授乳产生跨代影响,目前对其毒性的研究主要通过动物实验进行[16].PA Es对生物体的急性毒性不大,小鼠口服LD50值为800~1 600 mg kg-1,Ames试验呈阴性[17]. 但在大剂量下,PAEs 对动物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18]. 例如,Agarwal等研究了DEHP对成年小白鼠的致畸与致突变影响,发现经DEHP处理后的小白鼠表现有显性致死和致突变作用[19]. 1982年,美国国家毒理规划署的实验报告(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确证了大白鼠和小白鼠长期吸收DEHP可引发肝癌[20]. 此外,动物实验还表明某些邻苯二甲酸酯还会引起动物的肝、肾损伤[21].近来的研究指出,PAEs主要的危害在于环境激素作用,可在极低的浓度下干扰人和动物的内分泌系统[10]. 其对内分泌系统的扰乱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介导的反应,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作用于DNA中雌激素反应元件(Estrogen responsive element)激活基因的转录,产生雌激素效应[22]. 动物实验表明,作为内分泌干扰物,PAEs的生化效应表现为过氧化酶体增生、足细胞毒性、肝脏促进作用、抗雄激素、体外雌激素活性等[23]. 对动物生殖方面的扰乱主要是使精囊萎缩、精子数量减少以至于精子形成中止、生殖能力下降、后代数量减少、体重下降、子宫粘膜组织增生等[24] .由于PAEs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一些环境监控组织,包括美国环保署和中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都把它列为优先污染物加以控制[25]. 目前被认为有环境激素作用的邻苯二甲酸酯有10种,其名称与用途见表1.表1 具有环境激素作用的PAEs化合物Table 1 PAEs with endocrine-disrupting activities中文名称Chinese name英文名称English name用途[4]Uses[4]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I、II)Dimethyl phthalate(DMP)塑料增塑剂;驱蚊剂Plastic plasticizer; anti-mosquito complex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I、II)Diethyl phthalate(DEP)塑料和合成橡胶等的增塑剂;清漆的溶剂Plasticizer for plastic and synthetic rubber; varnish solvent邻苯二甲酸二丙酯 (I)Di-n-propyl phthalate(DPP)塑料增塑剂Plastic plasticizer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I)Di-n-butyl phthalate(DBP)塑料、合成橡胶、人造革等的常用增塑剂;香料的溶剂;卫生害虫驱避剂Plasticizer for plastic, synthetic rubber, and artificial leather; perfume solvent;insect repellent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i-n-pentyl phthalate(DDP)塑料增塑剂Plastic plasticizer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ihexyl phthalate(DHP)塑料增塑剂Plastic plasticizer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I、II)Di-n-octyl phthalate(DOP)塑料增塑剂Plastic plasticizer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utylbenzyl phthalate(BBP)塑料增塑剂;涂料;人造革材料Plastic plasticizer; dope; artifi cial leather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I)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聚氯乙烯和氯乙烯共聚物的优良增塑剂;硝酸纤维的软化剂Plasticizer for PVC, chloroethylene polymer; softener of cellulose nitrate邻苯二甲酸二环己烷酯Dicyclohexyl phthalate(DCHP)丙烯酸稀释剂;热粘合剂的可塑剂Diluent for acrylic acid; plasticizer for hot-setting adhesiveI. 美国环保局的优先污染物; II. 中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的优先污染物I. Priority pollutants lis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II. Priority pollutants listed by China N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表2一些PAEs在环境中的检出与浓度Table 2 Existence and concentration of several PAEs in the environment邻苯二甲酸酯PAEs检出环境Existence in environment浓度Concentration文献ReferencesDMP河流 River10 mg L-111DBP 井水 Well water0.19~9.26 μg L-112食物 Foodstuffs0.09~0.19 mg kg-19BBP食物 Foodstuffs0.017~0.019 mg kg-19DEP 海洋底质 Sea sediment 0.049 μg L-113生活垃圾 Household waste18.2 mg kg-18DEHP 河流 River 1.3~2.6 mg L-114海洋底质 Sea sediment0.18 μg L-113生活垃圾 Household waste16820.6 mg kg-18垃圾渗滤液 Landfi ll leachate346 μg L-115食物 Foodstuffs0.11~0.18 mg kg-1989214 卷应 用 与 环 境 生 物 学 报 Chin J Appl Environ Biol3 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降解PAEs在环境中的水解、光解的速率非常缓慢,属于难降解物质. 因此,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自然环境中PAEs完全矿化的主要过程[1].3.1 邻苯二甲酸酯的细菌降解近年来,PAEs的细菌降解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大量高效降解PAEs的菌株已经从各类环境中分离得到,包括红树林、土壤、海洋、河流与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等(表3). 但是,并非所有的菌株都能完全矿化PAEs,部分菌株只能将PAEs转化成单酯,或者进一步转化成邻苯二甲酸. 利用各种各样的PAEs降解菌构建成的细菌菌群显示出更好的PAEs 的降解能力,可以通过不同菌株的协同作用完全矿化PAEs (表4). Vega 和 Bastide等[26]研究了一个由Arthrobacter sp.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两种细菌构建的菌群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降解能力,发现Arthrobacter sp.能够将DMP转化为邻苯二甲酸单甲酯(MMP),但不能将MMP进一步转化为邻苯二甲酸(PA),但是这个菌株却有PA的降解能力. 而另一个菌株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能够将MMP转化为PA,并且能完全降解PA,但是却不能完成DMP到MMP 的转化. 因此,利用由这个两个菌株构建成的菌群能够很好的完全矿化DMP.同时,细菌对PAEs的代谢途径也得到深入的研究(图1,2). 对大多数细菌菌株来说,在PAEs的好氧降解过程中,酯键的水解是一个共同的起始步骤. 在微生物酯酶作用下,PAEs水解形成邻苯二甲酸单酯,再生成邻苯二甲酸. 而邻苯二甲酸的降解是完成整个降解过程的关键步骤. 细菌对邻苯二甲酸的降解通常有两条途径,革兰氏阴性菌通过邻苯二甲酸4,5双加氧酶的作用氧化邻苯二甲酸生成顺式-4,5-二羟基-4,5-二氢邻苯二甲酸,然后脱氢生成4,5-二羟基邻苯二甲酸,后者再通过脱羧生成原儿茶酚[48]. 而革兰氏阳性菌则是在邻苯二甲酸的碳3-4位氧化和脱氢生成3,4-二羟基邻苯二甲酸,最后再通过脱羧形成原儿茶酚[49, 50]. 原儿茶酚这一许多芳香族化合物代谢途径中的重要中间代谢物可通过正位或偏位开环形成相应的有机酸,进而转化成丙酮酸、琥珀酸、草酰乙酸等进入三羧酸循环,最终转化为CO2和H2O. 如Pseudomonads fluorescens和P. putida通过原儿茶酚3,4双加氧酶的作用正位开环氧化原儿茶酚生成3-羧基-顺,顺-粘康表3 降解PAEs的细菌菌株Table 3 Bacterial species capable of degrading PAEs分离环境Isolation sources细菌菌株Bacterial species降解底物Degradation substrates文献References红树林Mangrove Pseudomonas fl uorescens DBP, BBP27, 28 Rhodococcus ruber DMP, DMIP, DMTP29 Pasturella multocida DMTP21, 30 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 DMTP21 Klebsiella oxytoca DMTP31土壤Soil Bacillus sp.DMP32 Rhodococcus rhodochrous DEHP33 Gordonia sp.BBP34 Arthrobacter sp.DMP26海洋Marine Viarovorax paradoxus DMIP, DMTP35, 36 Sphingonmonas yanoikuyae DMTP36河流River Corynebacterium sp.DEP, DPrP, DBP, BBP, DPP37 Acinetobacter sp.DEHP, DBP38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 from waste treatment plant Sphingomonas sp.DEP, DPrP, DBP, BBP, DPP37, 39 Comamonas acidovorans DMTP40 Pseudomonas fl uorescens DMP, DEP, DnBP, DIBP, DnOP, DEHP41 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DMIP42 Rhodococcus ruber DMIP42 Pseudomonas fl uorescens DMP, DnBP43, 44 Pseudomonas aeruginasa DMP43 Brevibacterium sp.DMP43表4 降解PAEs的细菌菌群Table 4 Bacterial consortia capable of degrading PAEs分离环境Isolation sources细菌菌群Bacterial consortia降解底物Degradation substrates文献References土壤 Soil Arthrobacter sp. and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DMP26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 from waste treatment plant Pseudomonas sp.,Aeromonas sp.,Arthrobacter sp. andBacillus sp.DMTP45Pseudomonas fl uorescens,Pseudomonas aureofaciens andSphingomonas pacuimobilisDMP46, 47 Xanthomonas maltophilia andSphingomonas pacuimobilisDMP46, 478936 期骆祝华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酸.后者再经由β-酮己二酸途径转化为琥珀酸与乙酰辅酶A 进入三羧酸循环代谢. 而对于P. testosterone 和 Arthrobacter keyseri ,它们通过原儿茶酚4,5双加氧酶的催化氧化原儿茶酚生成2-羟基-4-羧基粘康半醛,后者再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最后转化为草酰乙酸与丙酮酸从而进入三羧酸循环[51, 52].而PA E s 在厌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途径研究较少. Kleerebezem 等[53]研究了产烷细菌菌群对PAEs 的厌氧降解过程,发现至少有3类细菌参加了PAEs 的降解过程. 首先是通过发酵细菌(Fermentative organisms)将PAEs 转化为乙酸盐与氢,然后由嗜乙酸甲烷产生菌(Acetoclastic methanogens)转化乙酸盐为甲烷和碳酸氢盐,最后通过氢利用产甲烷菌(Hydrogenotrophic methanogens)的作用下还原碳酸氢盐产生甲烷.此外,邻苯二甲酸酯细菌降解的遗传机制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参与从邻苯二甲酸到原儿茶酚降解的酶基因进行克隆和鉴定. 其中Arthrobacter keyseri 12B 与Burkholderia cepacia DBO1分别是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株中遗传机制研究得最为透彻的两株邻苯二甲酸降解菌.在A. keyseri 12B 中,确认了一个130 kb 的质粒编码邻苯二甲酸的完全代谢[49].在这个质粒中确定了5个遗传单位:pht 操纵子编码邻苯二甲酸到原儿茶酚的转化;pcm 操纵子编码从原儿茶酚到丙酮酸和草酰乙酸的进一步代谢;一个推测的 ptr 操纵子编码一个可能是邻苯二甲酸,或原儿茶酚,或邻苯二甲酸酯的转运蛋白;pehA 基因,一个可能的邻苯二甲酸酯水解酶基因;tnpR 基因,转座子解离酶基因. 其中pht 操纵子(phtBAaAbAcAdCR)是革兰氏阳性菌中报道的第一个邻苯二甲酸催化基因操纵子. 在这个操纵子中,phtAaAbAcAd 基因簇 (氧化酶大亚基,氧化酶小亚基, 铁氧还蛋白, 和铁氧化蛋白还原酶) 编码一个三组分的双加氧酶,邻苯二甲酸3,4-双加氧酶. 编码顺式-3,4-二氢-3,4-二羟基邻苯二甲酸脱氢酶(phtB )和3,4-二羟基邻苯二甲酸脱羧酶的基因(phtC )分别位于phtAaAbAcAd 基因簇的上下游. 调控基因(phtR )位于操纵子的后面. 此外,pht 操纵子在Terrabacter sp. DBF63中也得到克隆与描述[55]. 该操纵子(phtA1A2BA3A4CR )与A. keyseri 12B 中的pht 操纵子高度相似,除了phtB 基因所在的位置有所不同. 此外,Stingley 等在Mycobacterium vanbaalenii PYR-1也克隆了一个pht 操纵子(phtRAaAbBAcAd )[50]. 然而,该操纵子无论在基因排布与核酸序列上都与前面两株菌有很大的不同. 其编码调控蛋白的基因(phtR )的位置与转录方向都与另两株菌完全不同. 此外,该操纵子没有脱羧酶基因,所以M. vanbaalenii图1 PAEs 的细菌好氧降解途径——从邻苯二甲酸酯到原儿茶酚[54](A. 革兰氏阴性菌转化途径[48]; B. 革兰氏阳性菌转化途径[49])Fig. 1 Transformation pathway of PAEs to protocatechateby aerobic bacteria [54](A. Transformation pathway by Gram-negative bacteria [48]; B. Transformationpathway by Gram-positive bacteria [49])I. ortho -phthalate ester; II. Monophthalate ester; III. Phthalic acid; IV. cis-3,4-dihydroxy-3,4-dihydrophthalate; V. 3,4-dihydroxyphthalate; VI. cis-4,5-dihydroxy-4,5-dihydrophthalate; VII. 4,5-dihydroxyphthalate; VIII. Protocatechuate图2 PAEs 的细菌好氧降解途径——原儿茶酚的降解[54](A. 偏位开环途径[49, 51]; B. 正位开环途径[51])Fig. 2 Degradation pathway of protocatechuate by aerobic bacteria [54](A. meta -cleavage pathway [49, 51]; B. ortho -cleavage pathway [51])I. Protocatechuate; II. 2-hydroxy-4-carboxymuconic semialdehyde; III. 2-hydroxy-4-carboxymuconic semialdehyde-hemiacetal; IV. 2-pyrone-4,6-dicarboxylate; V. 4-oxalomesaconate; VI. 4-oxalocitramalate; VII. Oxaloacetate; VIII. Pyruvate; IX. 3-carboxy-cis, cis-muconate; X. β-ketoadipate.89414 卷应 用 与 环 境 生 物 学 报 Chin J Appl Environ BiolPYR-1只能将邻苯二甲酸转化为3,4-二羟基邻苯二甲酸.由于革兰氏阴性菌中参与最初的邻苯二甲酸双加氧过程的酶不同于革兰氏阳性菌,因此,编码这些酶的基因也完全不同. Burkholderia cepacia DBO1是研究最为透彻的革兰氏阴性邻苯二甲酸降解菌,参与催化过程的酶和基因已经得到深入的研究. Chang和Zylstra克隆并测序了DBO1中参与从邻苯二甲酸到原儿茶酚转化的基因[48]. 有趣的是,其它细菌中的邻苯二甲酸代谢基因都是组成一个功能单位的操纵子,而该菌的5个与邻苯二甲酸降解相关的基因是分散组织并基于转录方向排列成3个转录单位:分别是ophA1 (邻苯二甲酸加氧酶还原酶)、ophDC (转录蛋白和4,5-二羟基邻苯二甲酸脱羧酶)和ophA2B (邻苯二甲酸加氧酶和顺式-二氢邻苯二甲酸脱氢酶). 编码邻苯二甲酸双加氧酶的氧化酶和还原酶两个组分的基因ophA1和ophA2分别位于序列对应的两端,中间间隔了7 kb. 与之相比,Pseudomonas putida NMH102-2的邻苯二甲酸降解基因(pht12345)则是串成一个操纵结构并以同一方向转录的[52]. 各菌株的邻苯二甲酸降解基因的排布和功能见图3和表5. 这些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补充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的生化机制,并且为进一步研究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打下基础.3.2邻苯二甲酸酯的真菌降解与细菌相比,邻苯二甲酸酯降解在真菌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见. 现在对于真菌降解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利用真菌产生的纯酶试剂进行降解研究,另一方面是用纯培养菌株进行降解研究.韩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做了大量的邻苯二甲酸酯的纯酶降解研究(表6). 他们选择了Fusarium oxysporum f. sp. pisi产生的几丁质酶(Cutinase)和Candida cylindracea产生的酯酶(Esterase)来对各类的邻苯二甲酸酯进行纯酶降解的比较研究. 发现与酯酶相比,几丁质酶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有2个优点:1) 几丁质酶对PAEs的降解开始的更早,速率更快,而且酯水解的活性更加稳定;2) 几丁质酶产生的降解产物是无毒的,而酯酶产生的降解产物对细菌细胞却有氧化毒性,并能破坏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这两种酶的PAEs降解产物毒性的不同与其降解产物的组成有关.纯培养真菌菌株对邻苯二甲酸酯降解的研究极少. 最早的报道始于1991年,Sclerotium rolfsii可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P)经由对苯二甲酸单甲酯(MMTP)转化为对苯二甲酸(TPA),但是TPA是其代谢终产物,进一步的降解没有发生[60]. 与之相比,Ganji等报道Aspergillus niger可以完全降解DMTP,它可将DMTP转化成MMTP、TPA和原儿茶酚,最后原儿茶酚偏位开环完全降解为CO2和H2O[61]. 邻苯二甲酸酯酶的活性在两个菌株的菌丝体中都有检测到,而原儿茶酚双加氧酶的活性还在A. niger的菌丝体中检测到.此外,Pa rdeepk u ma r等报道A. niger也能完全矿化图3 若干细菌菌株的邻苯二甲酸降解操纵子的比较[50]Fig. 3 Comparison of operons containing phthalate-degrading genesfrom several bacterial strains[50]表5 若干细菌菌株中的邻苯二甲酸酯降解相关基因及其功能Table 5 Phthalate-degrading gen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functions in several bacterial strains基因 Genes基因功能 Gene functions 革兰氏阳性菌 Gram-positive bacteriaArthrobacter keyseri 12B Terrabacter sp. DBF63Mycobacterium vanbaalenii PYR-1phtAa phtAa phtAa Phthalate dioxygenase large subunit phtAb phtAb phtAb Phthalate dioxygenase small subunit phtAc phtAc phtAc Ferredoxin subunitphtAd phtAd phtAd Ferredoxin reductasephtB phtB phtB c i s-3,4-d i h y d r o-3,4-d i h y d r o x y p h t h a l a t e dehydrogenasephtC phtC3,4-dihydroxyphthalate decarboxylasephtR phtR phtR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革兰氏阴性菌 Gram-negative bacteriaBurkholderia cepacia DBO1Pseudomonas putida NMH102-2ophA1pht2Phthalate dioxygenase reductaseophA2pht3Phthalate dioxygenaseophB pht44,5-dihydro-4,5-dihydroxyphthalate dehydrogenase ophC pht54,5-dihydroxyphthalate decarboxylaseorf1, ophD pht3Putative phthalate transporter895 6 期骆祝华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DMP[62]. 它可经由MMP、PA和原儿茶酚将DMP完全降解.特别要指出的是,在这个报道中原儿茶酚通过正位开环完全降解为CO2和H2O. 这一结果不同于A. niger对DMTP降解的报道[61],在该报道中,原儿茶酚通过偏位开环途径降解. 同时,与Ganji等的报道一样[61],邻苯二甲酸酯酶和原儿茶酚双加氧酶的活性也都有在A. niger的菌丝中检测到.4 结 语邻苯二甲酸酯是人们长期大量生产、使用塑料制品所造成的一种环境有机污染物. 虽然人们目前已经认识到它的危害,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仍离不开它. 因此,当前的研究重点一方面应放在如何使其与塑料结合更加紧密,使其不易从塑料中分离出来,进入环境;另一方面应研究如何降解进入环境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减少环境污染. 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消除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的有效途径 . 但是,现阶段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的研究主要还是在实验室内,如何将实验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实环境中,解决目前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References1 Staples CA, Peterson DR, Parkerton TF, Adams WJ. The environmentalfate of phthalate esters: A literature review. Chemosphere, 1997, 35: 667~7492 Fatoki OS, Ogunfowokan AO. Determination of phthalate esterplasticizer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of southwestern Nigeria. Environ Int, 1993, 19: 619~6233 Wang YY, Fan YZ, Gu JD. Dimethyl phthalate ester degradation by twoplanktonic and immobilized bacterial consortia. Int Biodeter & Biodegr, 2004, 53: 93~1014 Ren R (任仁). 警惕邻苯二甲酸酯污染. Univ Chem (大学化学), 2003, 6:33~365 Mersiowsky I, Weller M, Ejlertsson J. Fate of plasticized PVC productsunder landfi ll conditions: a laboratory-scale landfi ll simulation reactorstudy. Water Res, 2001, 35: 3063~30706 Baikova SV, Samsonova AS, Aleshchenkova ZM, Shcherbina, AN. Theintensifi cation of dimethylphthalate destruction in soil. Eurasian Soil Sci, 1999, 32: 701~7047 Fromme H, Küchler T, Otto T, Pilz K, Müller J, Wenzel A. Occurrence ofphthalates and bisphenol A and F in the environment. Water Res, 2002, 36: 1429~14388 Bauer MJ, Herrmann R. Estim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by phthalic acid esters leaching from household wastes. Sci Total Environ, 1997, 208: 49~579 Petersen JH, Breindahl T. Plasticizers in total diet samples, baby foodand infant formulae. Food Addit & Contam, 2000, 17: 133~14110 Gu JD, Li JX, Wang YY. Biochemical pathway and degradation ofphthalate ester isomers by bacteria. Water Sci & Technol, 2005, 52: 241~24811 Fajardo C, Guyot JP, Macarie H, Monroy O. Inhibition of anaerobicdigestion by terephthalic acid and its aromatic by products. Water Sci & Technol, 1997, 36: 83~9012 Hashizume K, Nanya J, Toda C, Yasui T, Nagano H, Kojima N.Phthalate esters detected in various water samples and biodegradation of the phthalates by microbes isolated from river water. Biol & Pharm Bull, 2002, 25: 209~21413 Peterson JC. Freeman DH. Phthalate ester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indated sediment cores from Chesapeake Bay. Environ Sci & Technol, 1982, 16: 464~46914 Fawell JK, Sheahan D, James HA, Hurst M, Scott S. Oestrogens andoestrogenic activity in raw and treated water in severn trent water.Water Res, 2001, 35: 1240~124415 Paxéus N. Organic compounds in municipal landfi ll leachates. Water Sci& Technol, 2000, 42: 323~33316 Lin, XT (林兴桃), Wang XY (王小逸), Ren R (任仁). Environmentalendocrine disruptors—a study of phthalate esters. Environ Pollut &表6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pisi的几丁质酶(cutinase)和Candida cylindracea 的酯酶(esterase)对PAEs的酶降解Table 6 Enzymatic degradation of several PAEs by two purifi ed fungal enzymes,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pisi cutinase andCandida cylindracea esterase底物Substrates酶Enzymes降解速率Degradationrate降解产物Degradation products降解产物毒性Toxic effects of degradation products文献References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DEHP) 几丁质酶Cutinase快Fast邻苯二甲酐IBF无毒Non-toxic56酯酶Esterase慢Slow邻苯二甲酐, 未确定的化合物IBF, unidentifi ed compound有毒,对细菌细胞造成氧化压力并损害蛋白合成Toxic hazard, caus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damage toprotein synthesis in bacterial cells邻苯二甲酸二丙酯(DPrP) 几丁质酶Cutinase快Fast邻苯二甲酐IBF无毒Non-toxic57酯酶Esterase慢Slow邻苯二甲酐, 邻苯二甲酸单丙酯IBF, PrMP有毒,对细菌细胞造成氧化压力并损害蛋白合成Toxic hazard, caus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damage toprotein synthesis in bacterial cells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eP) 几丁质酶Cutinase快Fast邻苯二甲酐IBF无毒Non-toxic58酯酶Esterase慢Slow邻苯二甲酐, 邻苯二甲酸单戊酯IBF, PeMP有毒,对细菌细胞造成氧化压力并损害蛋白合成Toxic hazard, caus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damage toprotein synthesis in bacterial cells邻苯二甲酸丁基苯甲基酯(BBP)几丁质酶Cutinase快Fast邻苯二甲酐, 未确定的化合物IBF, unidentifi ed compound无毒Non-toxic59酯酶Esterase慢Slow邻苯二甲酐,邻苯二甲酸丁基甲基酯IBF, BMP有毒,对细菌细胞造成氧化压力并损害蛋白合成Toxic hazard, caus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damage toprotein synthesis in bacterial cells89614 卷应 用 与 环 境 生 物 学 报 Chin J Appl Environ BiolControl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3, 25: 286~28817 Ding, P (丁鹏), Zhao XS (赵晓松), Liu JF (刘剑峰). Advances in theresearch of phthalate esters. J Jilin Agri Univ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1: 119~12318 Piersma AH, Verhoefa A, Biesebeeka J, Pietersa MN, Sloba W.Developmental toxicity of butyl benzyl phthalate in the rat using a multiple dose study design. Reprod Toxicol, 2000, 14: 417~42519 Agarwal DK, Lawrence WH, Autian J. Antifertility and mutageniceffects in mice from 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 of di-2-ethylhexyl phthalate (DEHP). J Toxicol Environ Health, 1985, 16: 71~8420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Carcinogenesis Bioassay of di(2-ethylhexyl)phthalate (CAS No. 117-81-7) in F344 Rats and B6C3F1Mice (feed study).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Research Triangle Park, NC, 198221 Li JX, Gu JD, Yao JH. Degradation of dimethyl terephthalate byPasteurella multocida Sa and 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 Sy isolated from mangrove sediment. Int Biodeter & Biodegr, 2005, 56: 158~16522 Nakai M, Tabira Y, Asai D, Yakabe Y, Shimyozu T, Noguchi M,Takatsuki M, Shimohigashi Y. Bi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alkyl phthalates for the estrogen receptor. Biochem Bioph Res Co, 1999, 254: 311~31423 Qiu DR (邱东茹), Wu ZB (吴振斌), He F (贺锋). Effects of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on animals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Res Environ Sci (环境科学研究), 2000, 13:52~5524 Jiang YG (姜远光), Fei XN (费学宁), Zhang TY (张天永). Review ofdegradation of environmental hormone (phthalic acid esters). Urban Environ & Urban Ecol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 16: 7~925 Wang JL, Liu P, Qian Y.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di-n-butyl phthalate.Chemosphere, 1995, 31:4051~405626 Vega D, Bastide J. Dimethylphthalate hydrolysis by specifi c microbialesterase. Chemosphere, 2003, 51: 663~66827 Xu XR, Li HB, Gu JD. Biodegradation of an 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 di-n-butyl phthalate ester by Pseudomonas fl uorescens B-1. Int Biodeter & Biodegr, 2005, 55: 9~1528 Xu XR, Li HB, Gu JD. Elucidation of n-butyl benzyl phthalatebiodegradation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al Bioanal Chem, 2006, 386: 370~37529 Li JX, Gu JD, Pan L. Transformation of dimethyl phthalate, dimethylisophthalate and dimethyl terephthalate by Rhodococcus rubber Sa and modeling the processes using the modified Gompertz model. Int Biodeter & Biodegr, 2005, 55: 223~23230 Li JX, Gu JD. Biodegradation of dimethyl terephthalate by Pasteurellamultocida Sa follows an alternative biochemical pathway. Ecotoxicology, 2006, 15: 391~39731 Li JX (李佳喜), Gu JD(顾继东). Degradation of dimethyl terephthalateester and its isomer by mangrove microorganisms. Chin J Appl Environ Biol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 10: 782~78532 Mashet t y SB, Ma noha r S, K a regoud a r, T B. Deg r a d at ion of3-hydroxybenzoic acid by Bacillus species. Indian J Biochem &Biophys, 1996,33: 145~14833 Nalli S, Cooper DG, Nicell JA. Metabolites from the biodegradation ofdi-ester plasticizers by Rhodococcus rhodochrous. Sci Total Environ, 2005, 366: 286~29434 Chatterjee S, Dutta TK. Metabolism of butyl benzyl phthalate byGordonia sp. strain MTCC 4818. Biochem Bioph Res Commun, 2003, 309: 36~4335 Wang YP, Gu JD. Degradation of dimethyl isophthalate by Viarovoraxparadoxus strain T4 isolated from deep-ocean sedimen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Hum Ecol Risk Assess, 2006, 12: 236~24736 Wang YP, Gu JD. Degradability of dimethyl terephthalate by Variovoraxparadoxus T4 and Sphingomonas yanoikuyae DOS01 isolated from deep-ocean sediments. Ecotoxicology, 2006, 15: 549~55737 Chang BV, Yang CM, Cheng CH, Yuan SY. Biodegradation of phthalateesters by two bacteria strains. Chemosphere, 2004,55: 533~53838 Hashizume K, Nanya J, Toda C, Yasui T, Nagano H, Kojima N.Phthalate esters detected in various water samples and biodegradation of the phthalates by microbes isolated from river water. Biol & Pharm Bull, 2002, 25: 209~21439 Fang HHP, Liang D, Zhang T. Aerobic degradation of diethyl phthalateby Sphingomonas sp. Bioresource Technol, 2007, 98: 717~72040 Patel DS, Desai AJ, Desai JD. Biodegradation of dimethylterephthalateby Comamonas acidovorans D-4. Indian J Exp Biol, 1998, 36: 321~324 41 Zeng F, Cui K, Li X, Fu J, Sheng G. Biodegradation kinetics ofphthalate esters by Pseudomonas fluoresences FS1. Proc Biochem, 2004, 39: 1125~112942 Aleshchenkova ZM, Smsonova AS, Semochkina NF, Baikova SV,Tolstolutskaya LI, Begel’man MM. Utilization of isophthalic acid esters by Rhodococci. Microbiology, 1997, 66: 515~51843 Zeng F (曾锋), Fu JM(傅家谟), Sheng GY (盛国英), Yang HF (杨惠芳) . Comparative study on biodegradability of phthalate esters by microorganisms from different sources-dimethyl phthalate. Chin J Appl Environ Biol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9, 5: 102~10444 Zeng F (曾锋), Fu JM(傅家谟), Sheng GY (盛国英), Yang HF (杨惠芳),Zhang ZX (张展霞) . Study on enzymatic degradability of di-n-butyl phthalate. Chin J Appl Environ Biol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0, 6: 477~48245 Goud HD, Parekh LJ, Ramakrishnan CV. Treatment of DMT (Dimethylterephthalate) industry waste water using mixed culture of bacteria and evaluation of treatment. J Environ Biol, 1990, 11: 15~2646 Wang YY, Fan YZ, Gu JD. Aerobic degradation of phthalic acid byComamonas acidovorans Fy-1 and dimethyl phthalate ester by two reconstituted consortia from sewage sludge at high concentrations.World J Microb & Biot, 2003, 19: 811~81547 Shen PP (沈萍萍), Wang YY (王莹莹), Gu JD (顾继东). Degradationof phthalic acid and ortho-dimetheyl phthalate ester by bacteria isolate from sewage sludge and its biochemical pathway. Chin J Appl Environ Biol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 10: 643~64648 Chang HK, Zylstra GJ. Novel organization of the genes for phthalatedegradation from Burkholderia cepacia DBO1. J Bacteriol, 1998, 180:897 6 期骆祝华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6529~653749 Eaton RW. Plasmid-encoded phthalate cat abolic pathway i nArthrobacter keyseri 12B. J Bacteriol, 2001, 183: 3689~370350 Stingley RL, Brezna B, Khan AA, Cerniglia CE. Novel organization ofgenes in a phthalate degradation operon of Mycobacterium vanbaalenii PYR-1. Microbiology, 2004,150: 2749~376151 Keyser P, Pujar BG, Eaton RW. Biodegradation of the phthalates andtheir esters by bacteria. Environ Health Persp, 1976, 18: 159~16652 Williams SE, Woolridge EM, Ransom SC, Landro JA, Babbitt PC,Kozarich JW. 3-Carboxy-cis,cis-muconate lactonizing enzyme from Pseudomonas putida is homologous to the class II fumarase family:A new reaction in the evolution of a mechanistic motif. Biochemistry,1992, 31: 9786~977653 Kleerebezem R, Pol LWH, Lettinga G. Anaerobic degradation ofphthalate isomers by methanogenic consortia. Appl Environ Microbiol, 1999, 65: 1152~116054 Wang YP. Degradation of dimethyl phthalate, dimethyl isophthalate anddimethyl terephthalate by bacteria from deep-ocean sediment: [M.Phil.Thesis].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555 Habe H, Miyakoshi M, Chung J, Kasuga K, Yoshida T, Nojiri H, OmoriT. Phthalate catabolic gene cluster is linked to the angular dioxygenase gene in Terrabacter sp. strain DBF63. Appl Microbiol Biot, 2003, 61: 44~5456 Kim YH, Lee J, Moon SH. Degradation of an endocrine disruptingchemical, DEHP [di-(2-ethylhexyl)-phthalate], by Fusarium oxysporumf. sp. pisi cutinase. Appl Microbiol Biot, 2003, 63: 75~5057 Kim YH, Min J, Bae KD, Gu MB, Lee J. Biodegradation of dipropylphthalate and toxicity of its degradation products: A comparison of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pisi cutinase and Candida cylindracea esterase. Arch Microbiol, 2005,184: 25~3158 Ahn JY, Kim YH, Min J, Lee J. Accelerated degradation of dipentylphthalate by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pisi cutinase and toxicity evaluation of its degradation products using bioluminescent bacteria.Curr Microbiol, 2006, 52: 340~34459 Kim YH, Lee J, Ahn JY, Gu MB, Moon SH. Enhanced degradation ofan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 butyl benzyl phthalate, by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pisi cutinase.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2, 68: 4684~468860 S i v a m u r t h y K,S w a m y B M,P u j a r B G.Tr a n s f o r m a t i n ofdimethylterephthalate by the fungus Sclerotium rolfsii. FEMS Microbiol Lett, 1991, 79: 37~4061 Ganji SH, Karigar CS, Pujar BG. Metabolism of dimethylterephthalateby Aspergillus niger. Biodegradation, 1995, 6: 61~6662 Pradeepkumar, Sharanagouda, Karegoudar TB. Metabolism ofdimethylphthalate by Aspergillus niger. J Microbiol Biotechn, 2000,10: 518~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