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论文教学质量论文:广东某医学高等院校教师上课的课时数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探讨

合集下载

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

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

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

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教学科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围绕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探讨教师教学科研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师教学科研的重要性教师教学科研是指教师基于实践进行的对教学问题的研究。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还要通过科研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的科研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1.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育观念。

通过科研,教师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使教学与时俱进。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能力提升。

通过科研,教师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师通过科研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师教学科研对教学质量的影响1.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教学科研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科研可以使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2.促进课堂变革教师教学科研可以促进课堂变革,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改变。

教师通过科研可以引入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合作学习等,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和方式。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教师教学科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科研可以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要,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加强教师教学科研的途径和方法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情操的培养。

教师要严谨敬业,从课堂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问题和研究方向。

医学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的实践与思考
山 西 青 年
教 学探 讨
医学 院校教 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的实践与思考
李广娥
4 5 3 0 0 3 梁蒙 河南 新 乡
新 乡医学院教务处
摘 要: 课 堂教学是 学校教 学活动的 基本 形 式,教师在 课 堂教学 中处于 每 学期 第 1 6 — 1 7 周 ,每位 学 生通过 登 陆网上评 教系 统 ,对 本学 主导地位,全面负责所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学质量。教师授课质量的优劣 期任 课教 师 的教 学情 况进行 评价 。 将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 此,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对 2 . 教 师评价 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 ,提 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每 学期 由课 程所 属 学院组织 同行 教 师 ,对开课 教 师进行集 中或 关键 词 :课 堂教学;质量 ;评价 随机 听课 评价 。 3 . 督导 组评价 教师在 教学 过程 中不仅 要做 到敬 业爱生 、严 谨治学 ,而 且还要 每学期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专家通过听课、参与教学活动等 教书 育人 、为人 师表 。客观 、公 正地对 教 师的教 学工作 进行评 价 , 方式 ,结 合在督 导工 作 中发现 的问题 ,有选 择地 听部分任 课教 师的 是反 馈教学 信息 的有效 手段 。是 引导教 师更 新教 育观念 、强 化教 书 课 ,并对 其教学 情况进 行评价 。 育人 责任 、改进 教学 方法 、提高 教学质 量 的重要途 径 ,也是 进一步 4 . 领导 评价 营造 尊 师 重教 氛 围 、优 劳 优 酬 的重 要依 据 。 开展 教 学质 量 评 价 工 每学 期学 院领导 对本 学院 的任课教 师进 行听课 评价 ,学校 及有 作 ,有利于 激发 教 师工作 的积极 性和 责任心 ,加快 优秀 教 师群 体建 关职能部 门领导进行随机 听课 ,对被听课教 师的教学情 况进行评价。 设 ,提 升学 校教 育质 量 。笔 者作 为地 方 医学 院教务 工作 者 ,主要是 六 、课堂 教学质 量评价 结果 的使用 从事 教育教 学管 理工 作 ,结 合学校 教 师课堂 教学评 价工 作 的实施情 根据 教 师教 学质 量综合 评价 排名 结果确 定教 师教学质 量评 价结 况 ,来谈谈 医学 院校在 制定 教 师课 堂教 学评价 规章 制度 应该 注意 的 论为优秀、良好 、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评价结果的处理 相关 问题 。 办法: 课 堂教 学质量 评价应 遵循 的原 则 1 . 评价 结果 的处理 ( 1 )遵循 高等 教 育教 学规律 ,系统 、客 观 、真 实 、准确 地反 教 师课 堂教 学质 量评价 结果应 以学 生评价 为主 要依据 。对 于评 映教 师课 堂教学 的基本 属性 、过程 和效 果 ,重视客 观条 件与 主观能 价结 果不 合格 的或对评 价结 果争议 比较 大的 ,要把 学生 、专家 与领 动性相 结合 , 目标 、条件 、过程 和效果 相结 合 ,定 性评价 与定 量评 导干 部的评 价综合 起来 进行确 认。 价 相结 合 。 2 . 公布 的方式 ( 2) 合 理 区分 课 程 的 类 别 、评 价 的 主体 、教 师 的 职 称级 别 评价 结果于 每个 学期末 由教 务处汇 总 ,在 不 同层 面和 不 同范围 等。针 对课 程不 同的 学科性 质和 不 同的评价 主体 ,确定评 价指 标体 内公 布 。校级 领导 可 随时查 阅所 有教 师 的评价 结果 。学 院( 系) 领 导 系 ,全 面反 映教 师课 堂教学 的工作 状态 和水 平 ;充 分考 虑教 师职称 可 随时查 阅本 学 院( 系) 教 师 的评价 结果 ,对评 价结 果较 差 的教 师 , 级别 差异 ,确定评 价结 果 ,鼓励 青年教 师。促 进教 师业务 水平 的进 要认 真做好 他们 的思想 工作 ,帮助 他们分 析 出现 的问题 ,提 出改进 步和教 学能 力的提 高。 的意 见 ,并 由教 育教 学调研 咨询组 专家 跟踪 听课 ,以帮助 他们尽 快 二、课 堂教 学质量 评价 的对象 地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教师教学档案,将评价结果入档,作为教师 承 担本 科课 堂教 学任务 的全体 教 师 ,包括 所有 担任 理论 和实验 工作 业绩考 核和晋 升职务 的基 本依据 。 教学任 务 的教师 。 3 . 激励 与约束 三、课 堂教 学质量 评价 的主要 内容 教 师授 课 质 量评 价 结果 与 教 学酬 金 挂钩 。 对 于全 校 年度 授 课 课 堂教 学质 量评价 指标 体系按 课程 类型分 为理 论课 程 、实验课 质量评 价 总分排 序为前 1 0 %的教 师 ,教 学酬金 适 当增加 。排序 为后 程 、体育课程 和艺术课程评价指标 。理论课程评价指 标主要突 出理论 1 O %的教 师 ,教 学酬金 适 当减少 ;在教 师职务 评聘 中实行 教学考 核 教 学共性的课 堂教 学准则 。实验课程评价 指标主要 突出对 学生动手能 票 否决权 制 。对于课 堂教 学质量 评价 不合格 ,学 生反映 意见较 大 力培 养 的科学 性 。 体 育课程评价指标 主要突 出对学生 身体 素质和 自我 的教 师 ,不 能 申报 下一 年度 的教 师晋升职 务评 聘 ;对 于连 续两年 课 锻炼 习惯 的培 养 ,艺术课程评价指标 主要突 出对学生 艺术 素养的培养 堂教 学 质 量评 价 不合 格 的 教 师 ,取 消授 课 资格 ,并责 令 其参 加 培 和艺术技能 的提 高。在具体的评价过 程 中主要从 以下 两个 方面 : 训学 习 ;实行 “ 授课免 评 ”制度 。对于 长期教 学效果 好 ,或连续 两 ( 1) 对 教 师 的课前 准备 情况 、知识 传授 与教 学 方法 、实 践教 年 以上课堂 教学 质量评 价 为优 秀 的教 师 ,可 以实行授 课免 评制度 。 学 、辅 导答 疑 、成 绩考核 等教 学过程 进行全 面 的评 价 。 经过 学院 ( 系) 推荐 ,校 本科 教 学指 导委 员会 审批获 得授 课免 评 的荣 ( 2) 加 强对 学 生学 习过 程评 价 ,重 点对 学生 学 习态 度 、学 习 誉 ,教学酬 金适 当增加 。获 得授课 免评 荣誉 的教师 ,两年 后进行 复 质 量和 学 习纪律 进行评 价 ,了解教 师在 培养学 生能 力及 师生 关系等 审 ,合 格者 继续保 留此 荣誉 。 方面情 况。 参考 文献 : 四、课 堂教 学质量 评价 的组织 形式 [ 1 ] 周清明. 中国高校 学分制研究一一弹性学分制 的理论与实践 按 评价 主体分 为学 生评价 、同行评 价 、督 导专 家和 管理人 员评 [ M ] . 北 京:人 民 出版 社 ,2 0 0 8 . 4 价 等三 种类 型。 学生评 价侧 重课堂 教学效 果 的评价 ,同行 评价 侧重 【 2 】 刘 昕. 学分制 与 大学生 教 育管 理 [ M ] . 济 南 : 山东大 学 出版 社 , 课 堂教 学水 平的评 价 ,督导 专家和 管理人 员评 价侧 重课堂 教学 规范 2 0 O 9 .7 的评价 。教 师教学 质量 评价 由教务 处负 责组织 实施 ,学生 、教 师 、 [ 3 】 李剑萍. 校长领导与学校效能的实证研究 [ M ] . 济南:山东人民 督 导组 专家和 有关领 导共 同参 与。 出版 社 , 2 0 0 5 五 、课 堂教学 质量评 价信息 的采 集 作 者简 介 : 评 教信息 通过 教务管理 系 统进行 网上评 教采集 。 李广娥 ( 1 9 8 2 ~),河 南浚县 人 ,硕 士研 究生 ,主要 研 究方 向 : 1 学生 评价 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管理

广东省某医学高等院校教师上课时数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调查

广东省某医学高等院校教师上课时数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调查

广东省某医学高等院校教师上课时数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调查【摘要】医学院校的教师不但要承担教学工作,同时还负责大量的科研以及医务工作。

同时医学院校的大部分教师不是师范院校毕业,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教学技能培训,这些教师需要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量,从授课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随机抽取广东省某医学高等院校的部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教师上课时数的多少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的影响以及适宜的课时数。

研究中我们发现每周25节以上课时会使大部分教师感到教学任务过重,会对他们的科研工作、讲课激情等方面产生影响;同时每周的课时数少于5节课会让教师感觉课时过少,会对他们的上课技巧的提高等方面产生影响;另外,教师们认为理想的课时数为每周6到15节课。

【关键词】医学院校;上课时数;影响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为广东省某所高等院校的教师,我们在每个教研室中随机选取几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收回100份,回收率95.2%,问卷回收情况比较理想。

问卷共13个题,以选择题为主,被调查者只需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客观选项做出选择,在某些问题上设计了主观问题,被调查者以简短的文字作答。

调查内容分为个人信息、单选题和多选题三种,个人信息中包括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岗位等内容,单选题主要用于了解本学期教师平均每周上课的节数和他们期望的理想的周平均上课课时数,多选题用来调查上课节数的过多或过少对于教师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情况。

调查结果及分析一、课时过多的研究在调查的所有教师中,有33%的教师认为每周上16-20节课就是课时过多,42%的教师认为每周上21-25节课是课时过多,18%的教师认为26-30节为课时过多,7%的教师认为31节-35节为课时过多,也就是说认为每周上25节课以内为课时过多的教师占到了75%,93%的教师认为每周上30节课以内过多,因此教师每周上课的课时不宜超过25节,超过25节以上就会使大部分教师感到上课任务和教学压力过重。

构建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

构建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

构建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摘要】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笔者根据医学教育教学规律,从教师教学素养、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育,医学;教育考核;指标体系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与质量保证”即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热门话题。

近几年来,我院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努力建立符合院情、具有特色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

特别是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重点,建立了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经过近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质量意识、进取精神和危机感,也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人人关心和支持评价体系的良好氛围。

1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当前医学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医学模式的演变和医疗服务方式、范围的急剧变革,医学教育工作者应以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为契机,彻底摒弃传统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探讨与医学模式及卫生服务方式演变相适应,与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相适应的课堂模式[1]。

在教学理念方面,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应与学科发展最新内容紧密结合,并且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保持紧密联系;在教学方式方面,授课、学习和训练方法表现为较强的科学研究特色,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和探索精神。

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有意识地引导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以人为本,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归结到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上,学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直接对象,因此,从学生的直接感受来宏观评价课程及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专任教师课时量标准

专任教师课时量标准

专任教师课时量标准一、背景与目标课时量是衡量教师工作量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专任教师课时量的核定和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升,制定本标准。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学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专任教师课时量核定与管理工作。

三、课时量标准1.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含实验、上机、实训等)的周课时量标准原则上为:文科类专业10-18节/周,理工类专业15-25节/周,医学类专业20-30节/周,艺术类专业20-30节/周。

2.普通中学各学科的周课时量标准原则上为: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10-18节/周,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类学科15-25节/周,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类学科10-20节/周。

3.专任教师的年度教学工作量原则上不超过600学时/年。

对于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师,其年度教学工作量可适当增加,但最多不超过800学时/年。

4.专任教师的课时费根据所承担的课程性质、类型和级别等因素综合确定,不同学科、不同级别的教师课时费应有所区别。

5.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外,还应承担一定的课外辅导、学生管理等工作,具体工作量由所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6.学校应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对于在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应给予适当奖励。

7.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和级别的教师实行差别化课时费政策,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8.学校应对教师的课时量进行定期核定与公示,确保公正透明。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防止课时量核定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

9.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将教师的课时量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应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支持,为其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10.学校应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鼓励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如何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如何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如何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与效果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医学教育的质量与效果是保证医学教育水平与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医学人才。

本文将讨论如何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与效果,重点涉及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

一、优化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医学教育的基础,对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明确课程目标与学习要求,确保与时俱进,反映最新的医学发展。

其次,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与学习进度,保持适当的课程紧凑性与连续性。

此外,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与实践环节,如临床实践、模拟操作等,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医学教育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传统的课堂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教学者应该注重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PPT、视频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互动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此外,引入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提高医学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科学的评估方式评估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成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评估应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包括知识掌握、实践操作、临床技能等方面。

可以采用定期考试、实践操作评估、临床技能考核等方式,多角度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此外,引入360度综合评价体系,结合学生自评和同龄评价、教师评价、临床导师评价等,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估,获得更准确的评估结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医学教育中的核心力量,优秀的师资队伍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因此,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与效果的关键之一。

学校应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发展投入,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浅析如何提高《医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浅析如何提高《医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使 教 学 内容 不 能 充 分 占有 学 生 的 意 识 , 他 们 的 意 识 中 就 会 在
出现 一些 不 相 干 的意 识 , 意 力 也 就 开 始 分 散 。 师 可 以 通 过 注 教
钻 研 教 材 、 分 备 课 、 练 地 掌 握 教 材 的 完 整 体 系 、 定 充 熟 制 出科学 合理 的教学 计划是教 师提 高教学 质量 的基本保 证 。 一 名优秀教 师应该从授课初 期就在整体上安 排如重点 、 点 、 难 章 节 之 间 的关 系 及 学 时 的 分 配 等 教 学 内 容 。 每 次 要 讲 授 的 内 对
维普资讯
J u n l fM ah maia dcn o r a t e tc lMe iie o
Vo _ 9 l1
NO . 1
2 0 06
文 章 编 号 : 0 44 3 ( 0 6 0 — 1 6 0 10 —3 7 2 0 ) 10 0— 2
突 出 , 力 求 “ 短 宽 度 、 大 长 度 ” 即不 在 同 一 内容 、 一 方 并 缩 增 。 同 法 上 做 过 多 的分 析 , 某 些 章 节 不 易 横 向 过 细 展 开 讨 论 ; 在 对 要
用 , 宽学 习 思 路 , 拓 为其 今 后 医 学 科 研 打 下 良好 的数 学 基 础 。
尽 最 大 努 力 去 观 察 、 考 才 能 突 破 , 样 就 会 使 脑 力 消 耗 过 多 思 这
须 做 到 心 中 有 数 , 后 呼 应 。 如 讲 极 限 时 , 课 就 应 考 虑 到 前 例 备 和 微 分 、 分 的关 系 ; 定 积 分 时 , 要 为 讲 重 积 分 打 好 基 础 , 积 讲 就
提 高 教 师 的 教 学 能 力 和合 理 的安 排 教 学 内 容 以外 , 不 能 忽 也

高等教育质量与课程设置的关系

高等教育质量与课程设置的关系

高等教育质量与课程设置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在如今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竞争力。

而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又与课程设置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高等教育质量与课程设置的关系,以期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质量教育的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关联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课程设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程设置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来确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只有在合理设置的课程体系下,学生才能够得到全面丰富的教育。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相关。

一方面,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合理的课程设置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课程内容感到满意,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因此,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

三、课程设置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同时,课程设置也应该关注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培养人才的作用。

四、课程设置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关系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是保证教育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对课程设置的评估,可以了解教学内容是否与社会需求相符合,是否能够培养学生所需的能力。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总结起来,高等教育质量与课程设置是密不可分的。

合理的课程设置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因此,应该加强对课程设置的研究和评估,以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为国家的发展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支撑。

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

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

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在当今社会中,教师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文化的人,他们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自身的发展。

在教育领域中,教师教学科研也逐渐受到重视。

教师教学科研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和创新教学理论、方法等教育问题的行为活动。

教育科研是教育的高级形式,是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结合,因此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可以理解为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达到的有效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评价。

教师教学科研对教学质量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研究教育问题可以使教师对教学理论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创新和变革,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增强教师的授课能力教学科研需要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索和解决,让教师能够把教学所需要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因而增进了授课的能力。

三、促进教学反思和提升教育质量教学科研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发现和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并让学生能在更好的环境下学习。

四、提升教师的影响力教育科研通过发表论文、参加学术讲座、撰写教材等方式,提高了教师的声望和地位,增强了教师的影响力,也能激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人中,共同推进教育行业的发展。

但是,教师教学科研也存在着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教育科研的过度和不适当可能会对教师的教学任务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一些教师花大量时间进行科研而忽略了教学任务,或者在教学中过多的借鉴科研成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可能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

因此,教育科研和教学任务之间的平衡是必要的。

教师需要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在科研和教学任务之间取得平衡。

教师不应该把科研当做是娱乐方式来进行,而应该将教学和科研相融合,让科研为教学服务,让教学实践为科研提供样本和方法。

教学的质量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而教育科研则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

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关系之比较论文

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关系之比较论文

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关系之比较论文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关系之比较论文论文摘要: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将从是“品牌的竟争”,课程建设是教学的基木要素合格产品”到“是一项最基本用户满意”。

高午学校教学工作是永恒的主题,质童的竟争将、最主要的教学实践活动。

要处理好课程建设与教学质童辩证统一关系,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各,是学科建设的基拙,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只有搞好课程建设,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教学建设中最基本的建设,它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人才培养关键点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只有加强课程建设,才能保证教学质觉。

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与教研室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系统建设。

本文就高校课程建设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链1.搞好课程建设必须要提高认识。

质量是高等教育办学的生命线。

要提高教学质最,就要从教学的最基本建设———课程建设做起。

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建设,教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毛作。

其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了解学科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担负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

因此,应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重视课程建设;,各部门领导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尤其是政策要倾斜,经费要保证。

对课程建设卓有成效者要给子表彰和奖励,使他们自觉地参与教学改革,参与课程建设。

教研空是按专业建立起的教学、科研基层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室的建设工作,取决于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课程建设的投入。

以教研室为中心,加强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促进学科的发展。

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各课程负责人要按照合格课程与优秀课程基本条件和建设方向。

关于教学时长与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关于教学时长与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关于教学时长与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为了缓解教学时长与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教师应该怎么做呢?一是做到认真备课,心中有数。

教师只有认真备课,在教学时才能做到纲举目张,有的放矢。

教师备课备什么?学情、课标、知识、重难点、教学方法、作业等。

教师对于每节课应该完成哪些事情,应当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对于每学期的总课时,做怎样的安排更应该有宏观规划。

当然,计划应当要服从变化,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跟不上时要善于启动暂停键,及时诊断,补齐漏洞。

二是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教师可以通过上课时学生的状态,自己讲课的清晰度,完成作业的情况,捕捉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可能是学生知识层面的问题、学习态度的问题、学科方法技巧的问题、教师上课未讲透彻说清楚等方面导致,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表现出的问题,对症下药,分类施策。

三是勤于跟踪督促,给予方法。

学生始终是未定性的孩子,贪玩、松懈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和跟踪督促。

对于学习出现“阻碍”状况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矫正方法,让他们能够及时调整自我,重拾学习信心,诱发学习欲望。

四是建立师生信任,激发兴趣。

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之一。

只有师生间有默契、有信任,学生才会打心底里接受教师的学习指导、建议和安排,也才会认真学习,对学科产生学习兴趣。

建立师生的信任,教师就要平等和学生对话交流,真心帮助他们成长。

学生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他们只会接受他们认为是真的为他们好的老师的建议。

总之,经过这三年的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反思,发现教学质量不一定是靠时间战、疲劳战、持久战提升的。

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授课质量,问题的诊断治疗,学科信心兴趣的培养等。

当教学进度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反思教学计划和自己的教学准备是否符合教情和学情的实际,只有当教师找到教学过程符合教情和学情的实际的举措时,才能真正提高教师教的能力和学生学的水平。

重视课程质量,从根源上提高教学效果。

重视课程质量,从根源上提高教学效果。

重视课程质量,从根源上提高教学效果。

2023年了,教育的发展一直是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继续保持良好的教育基础和稳健的教育体制。

然而,要想使我们的学校在未来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关注和重视课程的质量。

教育课程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课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课程质量。

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源上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整体水平。

首先,我们要关注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教育水平决定了他们是否具备合格教师的资格,但教师的综合素质却影响到教学实际效果。

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将是教育的重要标志,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教育培训、研修班、学后培训、硕士和博士课程等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不断适应社会教育改革的发展。

其次,我们要注重教材的质量。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核心资源之一,拥有良好的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应该加强教材的研发和优化,更新教材内容,保证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另外,由于现代教育的内容变化越来越快,教材更新历来是追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步骤。

学校应该在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更加注重教材的实际应用,优化教材内容,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最后,我们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善。

教学方法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成效。

因此,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创造性和人性化。

教师可以通过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引入多种教学模式,采用教学技术和科学化学习方法,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未来教育已经在路上,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实现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3年广东教师职称课时要求

2023年广东教师职称课时要求

2023年广东教师职称课时要求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是对教师业务水平的一种认可和肯定。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其中,2023年广东教师职称课时要求是备受关注的一项政策。

本文将就2023年广东教师职称课时要求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这一政策。

1. 背景介绍2023年广东教师职称课时要求是指在教师职称评定中,对教师所需完成的教育培训课时的要求。

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 课时要求的具体内容根据有关文件规定,2023年广东教师职称课时要求包括两部分内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必修课程:包括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开发与评价、信息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教师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课时的学习。

(2)选修课程: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与方法、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等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选修。

3. 政策的意义和影响2023年广东教师职称课时要求的出台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另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促进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为教育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个人观点和建议在我看来,2023年广东教师职称课时要求的出台是一项非常及时和必要的举措。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我建议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培训和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对2023年广东教师职称课时要求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影响。

相信在政策的指导下,广东的教师队伍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

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

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教师教学科研与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教学质量是衡量一位优秀教师的标准之一,而教师科研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教师教学科研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本文将就教师教学科研与教学质量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提升教育质量有所启示。

一、教师教学科研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教师教学科研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提升其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教学科研可以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教学规律和教育方针政策,从而更好地贯彻实施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

其次,教师教学科研可以拓展教师的知识面和学科理解,使得教师具备更广泛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师教学科研也可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领导力,能够更好的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建立和谐的班级关系,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教学科研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升级的作用教师教学科研也可以为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升级提供重要支持。

科研团队可以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状况,针对性地开展问题的调研、分析和总结,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从而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借鉴。

同时,科研团队可以跨越学科专业领域,拓展思路和视野,让教师了解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教育思想,引导教师开拓教学思路,进一步推动教学以及教学过程的不断创新和提升。

三、教师教学科研对教学质量结构优化的作用教师教学科研对于教学质量结构的优化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科研团队可以分析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识别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帮助教师找到自身存在的短板,从教学质量结构上寻求改善。

同时,科研团队也可以对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估和提升,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监督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全职教师的“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学校发展、教育先行”的目标。

四、思考每个教师都应该注重教学科研工作,借助科研团队的力量,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方法。

医院教师课时管理规定(3篇)

医院教师课时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教师课时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医学生的教育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院所有担任临床教学工作的教师,包括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客座教师。

第三条医院教师课时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确保每位教师的教学任务合理分配,课时安排公平公正;2. 效率优先原则: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3. 保障质量原则:确保教学质量,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4. 激励与发展原则:激发教师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二章课时安排第四条医院教师课时分为基本课时和弹性课时。

第五条基本课时是指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所应承担的课时数。

基本课时包括理论教学课时和实践教学课时。

第六条弹性课时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经批准后可调整的课时。

弹性课时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 教学内容调整;2. 教学方法改革;3. 教学资源整合;4. 教师个人发展需求。

第七条教师课时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1. 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分配理论教学课时和实践教学课时;2. 结合教师专业特长和教学能力,安排适合的教学任务;3. 优先安排医学生急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任务;4.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第八条教师课时安排由教务处负责,具体操作如下:1. 教务处根据教学计划,制定教师课时安排方案;2. 教务处与教师本人沟通,征求教师意见;3. 教务处将课时安排方案报院长批准;4. 教务处将课时安排方案通知教师本人。

第三章课时调整第九条教师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课时,应提前向教务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

第十条教师课时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不影响医学生正常学习;2. 不影响教学质量;3. 尽量减少对其他教师和医学生的影响。

第十一条教师课时调整流程:1. 教师向教务处提出调整申请,说明调整原因;2. 教务处审核调整申请,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批准;3. 教务处将调整结果通知教师本人;4. 教师按照调整后的课时安排进行教学。

医学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

医学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

医学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部分。

现将医学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阐述如下。

1 现行教学评价的不公平性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有基础课、公共课和专业课之分,且所起作用各不相同,教学质量评价上却仍然采用统一标准,评价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偏颇。

消除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不公平性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实行课程分类排序法:在评价分数统计后,将可比的同类课程进行排序,并按一定比例确定这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优、良、合格名单。

因为通过同类比较,更能说明评价结果的好与差。

此方法特别适用于对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1]。

2 课堂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一刀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必须根据高职课堂教学的特点,制定适合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课堂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有意识地引导教师更加注重讲练结合。

质量标准应具有多元、柔性、个性的特点,多元要求为教师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模式,避免单一性。

柔性要求避免一刀切,标准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个性要求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允许教师个性化教学,鼓励改革和创新。

3 监控评价结果运用过于功利性课堂教学质量综合测评结果,做为教师晋职、评优的重要依据。

对于学年度内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定成绩为不合格的教师,不得评为优秀教师,不得晋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不发或少发教师奖励津贴。

连续两年评定为不合格者,调离教学工作岗位,具有很强的功利性。

目前,高职院校评价结果反馈滞后,需要到下一学期才能知道自己的评价结果,而且还只是一个笼统的分数,无法得知在哪些具体方面存在不足。

这样一来,不仅没有增强教师对评价的参与意识,反而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使被评者远离了评估,甚至激化了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是一个与多种因素相关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充分发挥其效能,必须建立全面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卫校实验课时系数

卫校实验课时系数

卫校实验课时系数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卫校实验课时的定义和重要性
2.实验课时系数的计算方法和作用
3.卫校实验课时系数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
4.卫校实验课时系数的实际应用案例
5.卫校实验课时系数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一、卫校实验课时的定义和重要性
卫校实验课时是指在卫生学校中,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学习时间。

实验课时是卫校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课时系数的计算方法和作用
实验课时系数是用来衡量卫校实验课时量的一种参数,其计算方法是将实验课时的总数除以理论课时的总数。

实验课时系数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了解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从而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

三、卫校实验课时系数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
实验课时系数对学生和教师都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学生而言,合理的实验课时系数可以保证他们获得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提高专业技能。

对于教师而言,实验课时系数可以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促使教师更加重视实验教学。

四、卫校实验课时系数的实际应用案例
在某卫校的护理专业教学中,学校通过对实验课时系数的调整,使得实验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由原来的 20% 提高到 30%,从而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卫校实验课时系数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卫生教育改革的深入,卫校实验课时系数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医疗人才的需求。

我国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我国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我国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我国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一、我国医学教学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改革计划的实施,对我国医学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单一、素质教育薄弱、教学方法落后及教学内容陈旧等一些不好的现象进行了有效改革。

注重学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医学生在能力、知识、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提高,使我国的医学教育质量有了稳步提高。

二、现阶段我国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这些年来我国的医学教育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是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医学的要求、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还是不相适应。

下面就我国医学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做具体分析。

(一)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医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例如,教学中没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将教师所讲的分散的知识点横向联系起来。

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可能比较轻松,但教师并没有发挥主导性,只是简单充当了讲解员和教书匠角色。

认为只要教案恰当、教材熟悉、在课堂上语言表达清晰,教学有逻辑条理性就是尽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

(二)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问题。

医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散乱、广博、必须强加的特点。

但是,就学生的学习特点看,只要在学习中强记的时间持续过长,就会感到枯燥无味。

现阶段,在我国大学生中存在一个问题:随着大学毕业生职业转换的频繁和普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多,这种形势使很多大学生越来越迷茫、越来越缺乏学习动力,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不浓厚。

(二)教学评价存在问题。

我国现代医学教育对学生的考试评价,依然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偶尔会出现病例分析,但是其所占分值并不高,这种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只是专注一点一点地对知识进行积累,而很少对各种症状、各种病种等相关知识进行横向联系,每当遇到一个症状时,脑海里只有对应一个疾病的较简单的思维能力。

【教学论文】新课程课时安排过少与教学内容偏多的矛盾【教师职称评定】

【教学论文】新课程课时安排过少与教学内容偏多的矛盾【教师职称评定】

新课程课时安排过少与教学内容偏多的矛盾由于学校教育活动有多样性,除教学以外学还有艺术节、体育节、节假日、考试、学生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这一系列活动必然要占有一定的课时量,同时新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只有新课学习,也有学生知识技能、学习方法辅导也要占有教学课时数。

新课程学习内容面也较广,虽然教材编写具体点文字不多,一旦涉及,教学要教到什么程度教师很难把握。

另外学校生源实际不同,学习难度也不同。

显然新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性与安排教学课时数紧张是个困扰师生教学的大问题。

以现在高二的物理学科为例,按照新课标标准课时,必修(1)必修(2)只要72课时,没有计算每章用于规律的应用、复习检测的时间,我校物理老师实际用了约80课时。

新课程把时间花在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上,留给解题操练的时间只能更少,由于进度快,反复少,特别是规律应用的课时很少,学生还是感到物理很难学。

同时高二内容比原先增加,还有5个模块,在高二阶段很难结束新课,难以与高考时间节奏合拍。

众所周知,理科的教与学离不开一定量的练习。

但在教材章节练习中我们发现,练习题量是少之又少,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巩固,何以变通与升华?难道教学的三维目标仅仅在45分钟紧张的课堂上就能落实?尽管这些章节练习大都以合作探究题为主,合作探究是目前学生中的薄弱环节,理因强化,但这是否也犯了类似于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技能的错误?新教材的练习设置难免有重过程、技能而轻知识的嫌疑。

或许有人要问,教师为何不自己收集、设计学生练习呢?为何不利用学生资料呢?试想,教师所接触的、老师头脑中所有的东西几乎都还是传统教学的产物,老师又何以能完成好这一任务?至于学生资料,教师们是很敏感的,在长期的“为学生减负”的呼声中,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下,哪怕资料再好,教师也不敢向学生推荐,更不用说统一征订。

因此,教师也就只能在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环境中尽自己的能力、良心还有耐心默默地拼搏,“能效比”很低地拼搏!教材上某些课时的内容含量偏多,师生们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但又不能把教学任务往本来就少的以后的课时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院校论文教学质量论文:广东某医学高等院校教师上课的课时数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探讨
【摘要】医学院校的本科生课业繁重,同样医学院校的教师的教学任务也非常巨大。

教师上课任务过多是否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教学任务的多少与教学质量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选取广东省某高等医科院校的教师进行研究,分析教师上课的课时数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们发现
教学任务量的大小对教学质量有影响,每周上6到10节课的教师的教学质量最高。

【关键词】医学院校课时数教学质量关系
研究方法:
(1)我们用教师每周上课的节数作为衡量教师教学任务量的标准(这里称为周平均课时数),因为周课时数能够较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工作强度;
(2)我们将教师的上课评价得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教师的上课评价得分由学生评分和督导评分两部分,学
生评价分数占总评分的30%,督导评价分数占总分的70%,然后计算出所有教师的总评分;
(3)按职称将教师分为三类,分别为:助教、讲师、教授。

然后对这三类教师做方差分析,研究这三类教师的教学得分是否有差异;
(4)按周平均课时数的多少分为四类,分别为:每周少于6节课、每周6-10节内、每周多于10节少于14节、每周14节以上。

然后对这四类教师做方差分析,研究这四类教师的教学得分有否差异;
(5)根据结果提出合理的教学改革建议。

统计结果分析:
(1)职称与教学评分的关系:
由教学评分的qq图来看,大部分点都集中在正态线旁边,所研究的103位教师的教学评分符合正态分布。

下面的所有图表中mark表示教学评分,1,2,3分别代表助教,讲师和教授三类教师。

从图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助教的平均分为81.7511,讲师的平均分为83.1055,教授的平均分为83.0186,所有教师中最低分为69.93,出现在讲师中,最高分为89.55,出现在教授中。

经检验方差齐性,p=0.381,大于0.05,方差齐性,对三类教师的教学得分做方差分析,p=0.178,大于0.05,说明所
研究的三类教师的教学评分之间不存在差异,教师职称的不同不会影响到教学评分。

从上述结果分析,教授的分数略低于讲师的分数,这是因为该校在教学评分时对教授的要求更为严格。

(2)周课时数与教学评分的关系:
下面所有图表中mark表示教学评分,1,2,3,4分别代表每周少于6节课、每周6-10节内、每周多于10节少于14节、每周14节以上这四类教师。

从图表2的统计结果来看,第1组教师,也就是每周上课少于六节的教师,他们的平均教学得分为81.3888;第2组教师,也就是每周上课在6-10节内的教师,他们的平均教学得分为84.5293;第3组教师,也就是每周上课多于10节少于14节的教师,他们的平均教学得分为82.5136;第4组教师,也就是每周上课在14节以上的教师,他们的平均教学得分为82.0823,4组教师中,第2组教师的得分最高。

对资料做方差齐性检验,得到p=0.483,方差齐性。

对资料做方差分析得到p=0.004,可知4组教师之间的教学评分有差异,然后用lsd
法对4组资料做两两比较检验,得知第2组与其它三组之间都存在差异,p值均小于0.05。

经检验,1组与3组之间,1组与4组之间,3组与4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值均大于0.05。

由上述结果,我们可以推断,每周上课在6-10节内的教师的教学评分要好于其它组的教师。

小结
通过研究职称与教学评分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职称不同的教师的教学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因而可排除职称这个因素的干扰。

通过研究教师每周平均课时数的多少与教学
评分之间的关系,我们得出不同课时数组的教师的教学评分之间存在差异。

因此,周课时数这个因素可引起教学评分之间的差异,而且每周上6到10节课内的教师的教学质量要高于其他组的教师。

教学任务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

(1)教学任务量过少不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不利于教师对教学科目知识进行深入系统的整理,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的师资队伍大量扩充,大量青年教师在没有完全实现专业化的情况下站在了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因而在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结构的优化,影响到高校的长远发展。

[1](2)教学任务量过大不利于教师的上课的积极性和科研工作以及身心健康。

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在其长期的脑力劳动和心理压力下容易形成心理疲劳,长期的心理疲劳造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容易形成心理亚健康状态[2]。

同时,高校应该控制招生规模,控制师生比,因为招生人数的增长速度如果超过了教师规模的增长速度,高校教师将不得不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

实践证明,生师比超常规地提高,不仅正常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难以维持,更为重要的是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及其由此产生的长期负面效应
[3]。

根据上述研究,笔者认为该校应当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将教师的课时数安排在每周6到10节课以内。

参考文献
[1] 周杰,孙江丽,李昌祖.基于成长性需求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9年第6期.
[2] 范存欣等.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及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j].现代预防学,2004,31(3):320 -322.
[3] 宋琪,方永恒.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况探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1期.
资料来源
本研究选取广东省某医科院校08至09年间所有上课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整理统计这一年中所有教师的上课总数和周平均上课的课时数,查阅这一年中这些教师的督导听课评分和学生评分,一共整理出103位教师的全部有关数据,其中包括37名助教,44名讲师,22名教授(包含正教授与副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