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18-2019年上学期高一年级9月下旬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年上学期山西省浑源中学高三年级9月下旬考试物理试题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山西省浑源中学高三年级9月下旬考试物理试题命题教师:贾培清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 贾培清说明:本试题共18道题,请各位考生将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将非选择题的解答或者答案写在答卷纸上规定的地方,否则不能得分,谢谢同学们合作,并祝愿每一位同学均考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一、选择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不选或错选的不得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牛顿认为质量一定的物体其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B .亚里士多德认为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相同C .笛卡尔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 .伽利略认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所有物体将下落的同样快2.如图所示,物体A 、B 、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 作用于C 物体上,使A 、B 、C 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
那么关于物体受几个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A 受6个,B 受2个,C 受4个 B .A 受5个,B 受3个,C 受3个C .A 受5个,B 受2个,C 受4个D .A 受6个,B 受3个,C 受4个3.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的一对平衡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其中一个力逐渐减小到零后,又逐渐恢复到原值,则该物体的 A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某个定值 B .速度一直增大,直到某个定值 C .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到零 D .加速度一直增大到某个定值4.如图所示,水平面上,质量为10kg 的物块A 拴在一个被水平拉伸的弹簧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正在以v =2m/s 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对物块的弹力大小为10N ,物块相对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若小车突然以a =2m/s 2的加速度刹车,则A .物块A 相对小车仍静止B .物块A 受到的摩擦力将减小C .物块A 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D .物块A 受到的弹簧弹力将增大5.一个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5个恒定的共点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为10N 和15N 的两个力,其余的力均保持不变,关于此后该物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vB .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大小是5m/s 2C .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5m/s 2D .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15m/s 26.将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在距水平地面同一高度处,分别以v 和2v 的速度水平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则A .甲、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一定相同B .甲运动的位移一定是乙运动位移的2倍C .甲落地时速率一定是乙落地时速率的2倍D .甲落地时动能一定是乙落地时动能的2倍7.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A 、B ,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 1、F 2的作用下运动。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9月物理试题

(1)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_____ ,应记作_______cm. (2)该同学用重锤在OB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他用AC段的平均速度作为跟B点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 度,则该段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而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重锤质量用m表示).这样验证的系统误差总 是使重力势能的减少量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原因________.
山⻄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9月物理试题
8. 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若一带电粒子恰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 此过程中,该粒子( )
A.所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 C.动能逐渐增加
B.电势能逐渐增加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山⻄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9月物理试题
4. 两个半径为R的带电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当两球心相距3R时,相互作用的静电力大小为( )
A.
B.
C.
D.无法确定
5. 如图所示,两根细线拴着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上下两根细线中的拉力分别是
别为
,则 ( )
,现在使A、B带同种电荷,此时上下细线受力分
2. 关于点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作为点电荷 C.点电荷一定是电量很小的电荷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作点电荷 D.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不存在
3. 人造地球卫星以地心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小 B.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C.所有卫星的速度均是相同的,与半径无关 D.所有卫星的角速度均是相同的,与半径无关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山西省浑源县高中学校第二次联合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卷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山西省浑源县高中学校第二次联合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长木板不能倾斜,也不能一端高一端低B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近打点计时器C .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D .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 2.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变速运动,通过A 点时,物体甲的速度是6 m/s ,加速度是1 m/s 2;物体乙的速度是2 m/s ,加速度是6 m/s 2;物体丙的速度是-4 m/s ,加速度是2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过A 点时,物体甲最快,乙最慢B .通过A 点前1 s 时,物体丙最快,乙最慢C .通过A 点后1 s 时,物体乙最快,丙最慢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根据图作如下分析,(分别用v 1、a 1表示物体在0~t 1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v 2、a 2 表示物体在t 1~t 2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正确的是 ( )A .v 1与v 2方向相同,a 1与a 2方向相反B .v 1与v 2方向相反,a 1与a 2方向相同C .v 1与v 2方向相反,a 1与a 2方向相反D .v 1与v 2方向相同,a 1与a 2方向相同 4.小球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在第1 s 内通过的位移是1 m ,在第2 s 内通过的位移是2 m ,在第3 s 内通过的位移是3 m ,在第4 s 内通过的位移是4 m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这4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5 m/sB .小球在3 s 末的瞬时速度是3 m/sC .小球在前3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D .小球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5.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 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Ⅰ、Ⅱ两个物体的加速度都在不断减小B .Ⅰ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Ⅱ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C .Ⅰ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Ⅱ物体的位移不断减小D .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v 1+v 2)/26.一人从雪坡上匀加速下滑,他依次通过a 、b 、c 三个标志旗,已知ab = 6 m ,bc = 10 m ,人通过ab 和bc 所用时间都等于2 s ,则人过a 、b 、c 三个标志旗的速度分别是 ( )A .v A = 2 m/s ,vB = 3 m/s ,vC = 4 m/s B .v A = 2 m/s ,v B = 4 m/s ,v C = 6 m/s C .v A = 3 m/s ,v B = 4 m/s ,v C = 5 m/sD .v A = 3 m/s ,v B = 5 m/s ,v C = 7 m/s 7.物体在直线上做加速运动,从开始计时起,第1s 内的位移是1m ,第2s 内的位移是2m ……第n s 内的位移是n m ,由此可知 ( )A .物体肯定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物体的初速度为01 2 v v 0 tC .物体的加速度是1m/s 2D .物体在前5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8.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 0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B .位移大小之比为1∶2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9.汽车关闭油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最后三段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 )A .1∶1∶1B .5∶3∶1C .9∶4∶1D .3∶2∶110.甲车以加速度a 1=5m/s 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过1s 后乙车从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2=6m/s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者间的最大距离是 ( )A .15mB .10mC .24mD .60m 11.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 )A .位移大小可能小于4mB .位移大小可能大于10mC .加速度大小可能小于4m/s 2D .加速度大小可能大于10m/s 212.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其运动时间顺次分成1∶2∶3的三段,则每段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 )A .1∶3∶5B .1∶4∶9C .1∶8∶27D .1∶16∶8113.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块石头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则关于两块石头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的石头落得快,先着地B .轻的石头落得快,先着地C .在着地前的任一时刻,两块石头具有相同的速度、相同的位移、相同的加速度D .两块石头在下落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14.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开飞机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5 m / s 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落,则运动员减速下降的任一秒内 ( )A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5 m / s 2B .这一秒末的速度是前一秒末的速度的0.2倍C .这一秒内的位移比前一秒内的位移小5 mD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10 m / s15.汽车的加速性能是反映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
山西省浑源县高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第五次联合考试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1. 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木块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max =8 N .从某时刻开始,一个水平向右的外力F 作用在木块上,F 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直到木块向右运动.设木块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此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A .始终等于8 NB .始终等于FC .木块静止时随F 的增大而增大,木块运动时大小不变D .木块静止时大小不变,木块运动时随F 的增大而增大2. 自由下落的物体,它开始下落全程的高度所用的时间和下落全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为A .1:2B .C .:D .1: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 和斜面的支持力为F N 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3.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做匀山西省浑源县高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第五次联合考试物理试题A.T=m(g sinθ+a cosθ),F N=m(g cosθ-a sinθ)B.T=m(g cosθ+a sinθ),F N=m(g sinθ-a cosθ)C.T=m(a cosθ-g sinθ),F N=m(g cosθ+a sinθ)D.T=m(a sinθ-g cosθ),F N=m(g sinθ+a cosθ)4. 如图所示,小球靠在竖直固定挡板上与斜面保持静止,不计摩擦,当缓慢增大斜面的倾角时,小球对挡板的压力F N1和小球对斜面的压力F N2)的变化情况是(A.F N1变大,F N2变大B.F N1变大,F N2变小C.F N1变小,F N2变小D.F N1变小,F N2变大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坐标的5.②甲比乙早出发时间①甲、乙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③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④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A.①②③B.①④C.②③D.②③④6.如图所示,甲运动员在球场上得到篮球之后,甲、乙以相同的速度并排向同一方向奔跑,甲运动员要将球传给乙运动员,不计空气阻力,问他应将球向什么方向抛出( )二、多选题A .抛出方向与奔跑方向相同,如图中箭头1所指的方向B .抛出方向指向乙的前方,如图中箭头2所指的方向C .抛出方向指向乙,如图中箭头3所指的方向D .抛出方向指向乙的后方,如图中箭头4所指的方向7. 下列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压力一定有滑动摩擦力B .有滑动摩擦力一定有压力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上的压力的方向垂直D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滑动摩擦力8. 在离地面30 m 高处,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到达最大高度h 的时,速度为10 m/s ,则小球抛出5 s 末的速度大小、方向和5 s 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是(取g =10 m/s 2)( )A .v =30 m/s ,方向竖直向上B .v =30 m/s ,方向竖直向下C .x =45 m ,方向竖直向下D .x =25 m ,方向竖直向下9. 如图所示,物块a 、b 的质量均为m ,水平地面和竖直墙面均光滑,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两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C .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mg2mgB .b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A .b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mgD.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2mg10. 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三、实验题11. 在暗室中用图示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管、尖嘴玻璃管、螺丝夹接水铝盒、一根荧光刻度的米尺、频闪仪.具体实验步骤如下:①在漏斗内盛满清水,旋松螺丝夹子,水滴会以一定的频率一滴滴的落下.②用频闪仪发出的白闪光将水滴流照亮,由大到小逐渐调节频闪仪的频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③用竖直放置的米尺测得各个水滴所对应的刻度.④采集数据进行处理.(1)实验中看到空间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时,频闪仪的闪光频率满足的条件是:.(2)实验中观察到水滴“固定不动”时的闪光频率为30Hz,某同学读出其中比较圆的水滴到第一个水滴的距离如图,根据数据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 =m/s2;第8个水滴此时的速度v8=m/s(结果都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四、解答题(3)该实验存在的系统误差可能有(答出一条即可): .12.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 与物体所受合力F 及质量m 关系的实验,图(a)所示为实验装置简图.(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1)图(b)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m/s 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 ,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 与质量m 及对应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12345678小车加速度a /m·s -2 1.90 1.72 1.49 1.25 1.00 0.75 0.50 0.30 小车质量m /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1.67 /kg -1 4.003.453.032.502.001.411.000.60请在下图所示的坐标纸中画出a -图线______,并由图线求出小车加速度a 与质量倒数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干所用的时间为0.2s ,重力加速度取10m/s 2,则:13.如图所示,某同学测出一棵苹果树树干部分的高度约为1.6m ,一个苹果从树冠顶端的树梢上由于受到扰动而自由下落,该同学测出苹果经过(1)苹果树树冠部分的高度约为多少?(2)苹果落地时的速度为多大?14. 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启动加速度a1 4m/s2制动加速度a2 8m/s2直道最大速度v1 40m/s弯道最大速度v2 20m/s直道长度s 218m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1=40m/s,然后再减速到v2=20m/s,t1==…; t2==…; t=t1+t2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15. 滑板运动是一项陆地上的“冲浪运动”,如图甲所示,OAB是同一竖直平面上的滑行轨道,其中OA段是长27 m的水平轨道,AB段是倾角θ=3 7°足够长的斜直轨道,OA与AB在A点平滑连接.已知滑板及运动员总质量为60 kg,运动员从水平轨道向左滑向斜直轨道,滑到O点开始计时,其后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将滑板及运动员视为质点,滑过拐角时速度大小不变,在水平和斜直轨道上滑板和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取g=10 m/s2,sin37°=0.6,cos37°=0.8,忽略空气阻力)求:(1)滑板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运动员到达坡底A点时速度大小;(3)运动员沿坡上滑的最大距离(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6. 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18年在俄罗斯境内举行,也是世界杯首次在东欧国家举行.在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即攻方队员带球沿边线前进,到底线附近进行传中.某足球场长90 m、宽60 m,如图所示.攻方前锋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在地面上做初速度为12 m/s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试求:(1)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停下来的位移为多大?(2)足球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同时,该前锋队员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他的启动过程可以视为初速度为0 ,加速度为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他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8 m/s.该前锋队员至少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足球?(3)若该前锋队员追上足球后,又将足球以10m/s的速度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仍视为加速度大小为2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与此同时,由于体力的原因,该前锋队员以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向前追赶足球,通过计算判断该前锋队员能否在足球出底线前追上.。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山西省浑源县第七中学校高三物理总复习-单元测试卷-恒定电流

A B C D6. 为探究小灯泡 L 的伏安特性,连好如图 4所示的电路后闭合开关,通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中的电流由零开始逐渐增大,直到小灯泡正常发光,由电流表和电压表得到的多组 读数描绘出2018-2019学年上学期山西省浑源县第七中学校高三物理总复习 --- 单元测试卷 --- 恒定电流命题教师:贾培清(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 .两个小灯泡,分别标有“ 1 A 4W ”和“2A 1W ”的字样,则它们均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阻值之比为( ) A . 2 : 1 B . 16 : 1 C . 4 : 1 D . 1 : 16 2.如图1所示为两电阻R 1和R 2的伏安特性曲线•若在两电阻两端加相同的电压,关于它们的 电阻值及发热功率比较正确的是 A .电阻R 1的阻值较大 C .电阻R 1的发热功率较大 ) B .电阻R 2的阻值较大D .电阻R 2的发热功率较大图13 •如图2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左移时, A .都变亮 B .都变暗C . L 1、L 2变亮,L 3变暗D . L" L 3变亮,L 2变暗灯泡 L 1、L 2' L 3的亮度将() 4 .神经系统中,把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和无髓鞘两大类,现代生物学认为,髓鞘是由多层类 脂物质一一髓质累积而成,具有很大的电阻,经实验测得髓质的电阻率为 尸8X106某生物体 中某段髓质神经纤维可看作高 20 cm 、半径为4 cm 的圆柱体,当在其两端加上电压 U = 100 V 时, 该神经发生反应,则引起神经纤维产生感觉的最小电流为 ( ) A . 0.31 [1 A B . 0.62 卩 A C . 0.15 卩 A D . 0.43 (iA 5 .图3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 U — I 图线,用此电源与三个阻值均为 3Q 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测得路端电压为 4.8 V .则该电路可能为下图中的( ) tt//V 65的U —I图象应是()2B .电动机的发热功率为I R甲 图610. 仪器中常用两个阻值不同的可变电阻来调节电路的电流,一个作粗调,一个作细调,这 两个变阻器可以按图6甲串联起来或按图乙并联起来再接入电路•已知 R i 阻值较大,R 2阻值较小, 则()A .图甲中R i 作粗调D7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上的电子仪器及各种动作的控制都是靠太阳能电池供电的.由于光 照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光伏效应•“神舟”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就是依靠光伏效应设计的单 晶硅太阳能电池.在正常照射下,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可达 产生0.6 V 的电动势,可获得 0.1 A( )A . 0.24 JB . 0.25 J8•如图5所示,因线路故障,接通 U cd = 4 V .因此可知开路处为( A .灯泡L 1 B .灯泡L 29 .一个直流电动机所加电压为 是()23%.单片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可 的电流,则每秒照射到这种太阳能电池上的太阳光的能量是 C . 0.26 J D . 0.28 J S 时,灯泡L 1和L 2均不亮,用电压表测得 U ab = 0, U bc = 0,C •变阻器D •不能确定电流为I ,线圈内阻为R ,当它工作时,下述说法中错误的D .电动机的功率可写作IU = I 2R =皆B C 图4VA .电动机的C.图乙中R2作粗调二、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满分14分)11. (6分)表格中所列数据是测量小灯泡U - I关系的实验数据:(1)分析上表内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用的实验电路图是图7中的________ (填“甲”或“乙”).B .图甲中R i作细调D .图乙中R2作细调甲 乙 丙图7(2)在如图8所示的方格纸内画出小灯泡的 U — I 曲线.分析曲线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 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如图7丙所示,用一个定值电阻 电动势为3V 的电源上.已知流过电阻 约为A.12. (8分)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其刻度的位置 如图9所示. (1) 从图中可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 _________ m m.(2) 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 (金属丝的电阻约为20 Q),除被测金属丝外,还有如下实验器材供选择:A .直流电源:电动势约12 V ,内阻很小;B .电流表A i :量程0〜0.6 A ,内阻约为0.5幼C .电流表A 2:量程0〜3.0 A ,内阻约为0.1幼D .电压表V :量程0〜3 V ,内阻约为10 k 幼 E.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20 Q F. 开关、导线若干.为了提高实验的测量精度,在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 ______ (填A 1或A 2). (3) 根据所选的器材,在虚线框中画出完整的实验电路图(要求电阻丝上的电压从零开始变 化).I 变大而R 和两个上述小灯泡组成串并联电路,连接到内阻不计、 R 的电流是流过灯泡 b 的电流的两倍,则流过灯泡 b 的电流图8三、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满分36分)13. (8分)如图10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 = 12 V,内电阻r = 1.0切电阻R i= 9.0 Q R2= 15 Q,电流表A的示数为0.4 A,求电阻R3的阻值和它消耗的电功率.图1014. (8分)在如图11所示的电路中,R1是由某金属氧化物制成的导体棒,实验证明通过它的电流I和它两端电压U遵循1= kU3的规律(式中k= 0.02 A/V3) ;R2是普通电阻,阻值为24 Q,遵循欧姆定律,电源电动势E= 6 V .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16 A .求:图11(1) R1两端的电压;(2) 电源的内电阻r;(3) R「R和r消耗的电功率P2和P r.15. (10分)如图1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10 V , R1 = 4 Q, R2= 6 Q电容C = 30小电源内阻忽略不计.求:图12(1) 闭合开关S,稳定后通过电阻R1的电流;(2) 将开关S断开,再次稳定后,求通过R1的总电荷量.16. (10分)一台电风扇,内阻为20 Q接上220 V电压后,消耗功率66 W.求:(1) 电风扇正常工作时通过风扇电动机的电流强度;(2) 电风扇工作时,转化为机械能的功率和内能的功率,电动机的效率.(3) 若接上电源后,扇叶被卡住,不能转动,则此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多大?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和发热功率各是多大?答案2P 4 11 . B [由P= I R 知:R=『,所以R1 : R2= 1 : 4=16 : 1]2. BC [从图线可知,I —U 图线中图线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电阻R2的阻值大,又P= UI,且电压相同时,通过R1的电流大,故R1的发热功率较大.]3. C [触头左移,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故L1变亮,且并联电路电压减小,故L3变暗,通过L2的电流变大,L2变亮.]4. AE —U5. B [由U —I图象可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 6 V,内电阻r= 0.5 R当U= 4.8 V时,1=一=2.4 A, R= U/I = 2 Q, B 正确.]6. C [小灯泡中的电流逐渐增大时其温度升高,其电阻率增大,导致电阻R增大•只有C选项对.]7. C [根据W = UIt可得每秒太阳能电池产生的能量为W = 0.6 01 X J= 0.06 J,设太阳能每秒照射的能量为Q,则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得QX23% = W,所以Q = 0.26 J.]8. C [U ab= 0说明ab之外有位置断开,同样U bc= 0说明bc之外有位置断开,而U cd= 4 V , 说明cd之外均连通,故是变阻器开路. ]9. AD [电动机输入功率为P= UI,输出功率P出=UI —I2R,故A错误,C正确;发热功率即线圈发热功率为I2R, B正确;又电动机并非纯电阻元件,故IU M I R H R,D错误.]10. AC [在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配电压越大,调节大电阻会使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配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用来做粗调,而在并联电路中,通过大电阻的电流小,调节大电阻对电路中的电学量影响不大,属细调. ]11. (1)甲(2)小灯泡的U —I曲线如下图所示变大(3) 0.0712. (1)0.520(0.520 〜0.522) (2)A i (3)见解析图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先读固定刻度值 0.5 mm ,再加上可动刻度(2.0为.01 mm)为0.520 mm ;U 3(2)因为电压表量程为 3 V ,所以通过电流表的最大电流 I m = U =不A = 0.15 A ,故电流表选R 20A 1.⑶滑动变阻器应选择分压式接法,因为如果限流式接法会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因为所以电流表选择外接法,实验电路图如右图所示. 13. 30 Q 1.2 W解析 并联电路的电压 U 2=丨2只2= 6 V ,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E = U 2+ l(R 1 + r)得 流过电源的电流为1 = 0.6 A , 流过R 3的电流13= I - l 2= 0.2A , R 3的阻值为R 3= 7^=严=30 Q,丨3 丨3消耗的功率是 P 3= U 3l 3= 1.2 W.+tz/vR VR x=500R x R X =200r= E—U —IR2IE—UI—R?= 1 Q14. (1)2 V (2)1 Q(3)0.32 W 0.61 W 0.026 W 解析⑴由I = kU3得3173 /076 U= 一注=10^V=2 V⑵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 E = U + IR2 + lr⑶卩尸IU = 0.16 >2 W = 0.32 W2 2P2= I R2= 0.16 > 24 W~ 0.61 W2 2P r= I r= 0.16 > 1 W〜0.026 W—415. (1)1 A (2)1.2 1> CE 10解析(1)I = R7+R;=4T6 A = 1 A.(2) 闭合S时,电容两端的电压U c = 6=収2= 6 V,断开S后,电容两端电压U c'= E = 10 V , 所以断开S后,电容器有一个短时间的继续充电过程,通过R1的电荷量即为AQ=A U- C (10 ——6 —46) >0 >0 C= 1.2 >0 C.16. (1)0.3 A (2)1.8 W 64.2 W 97.3%(3) 11 A 2 420 W 2 420 W解析(1)因为P 入= IU 所以1= Uj = 22- A = 0.3 A(2)电风扇正常工作时转化为内能的功率2 2P 热=I R= 0.3 X20 W = 1.8 W电风扇正常工作时转化为机械能的功率P 机=P 入一P 内=66 W —1.8 W = 64.2 W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的效率P 机64.2n= ~= > 100%~ 97.3%' P入66(3)电风扇风叶被卡住后通过电风扇的电流U 2201= R= 20 A = 11 A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P= IU = 11 >220 W = 2 420 W电动机发热功率2 2P 热=I R= 11 X20 W = 2 420 W.。
山西省上学期浑源县高中学校第五次联合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卷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山西省浑源县高中学校第五次联合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6为单选每小题4分,7~10为多选每小题5分,共44分)1.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木块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max =8 N .从某时刻开始,一个水平向右的外力F 作用在木块上,F 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直到木块向右运动.设木块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此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A .始终等于8 NB .始终等于FC .木块静止时随F 的增大而增大,木块运动时大小不变D .木块静止时大小不变,木块运动时随F 的增大而增大2.自由下落的物体,它开始下落全程34的高度所用的时间和下落全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为( )A .1∶2B .1∶(3-2)C .(2-1)∶(3-2)D .3∶23.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 和斜面的支持力为F N 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 .T =m (g sin θ+a cos θ),F N =m (g cos θ-a sin θ)B .T =m (g cos θ+a sin θ),F N =m (g sin θ-a cos θ)C .T =m (a cos θ-g sin θ),F N =m (g cos θ+a sin θ)D .T =m (a sin θ-g cos θ),F N =m (g sin θ+a cos θ)4.如图所示,小球靠在竖直固定挡板上与斜面保持静止,不计摩擦,当缓慢增大斜面的倾角时,小球对挡板的压力F N1和小球对斜面的压力F N2的变化情况是( )A .F N1变大,F N2变大B .F N1变大,F N2变小C .F N1变小,F N2变小D .F N1变小,F N2变大5.下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坐标的x -t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甲、乙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甲比乙早出发时间t 0③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x 0 ④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③④6.如图所示,甲运动员在球场上得到篮球之后,甲、乙以相同的速度并排向同一方向奔跑,甲运动员要将球传给乙运动员,不计空气阻力,问他应将球向什么方向抛出( )A .抛出方向与奔跑方向相同,如图中箭头1所指的方向B .抛出方向指向乙的前方,如图中箭头2所指的方向C .抛出方向指向乙,如图中箭头3所指的方向D .抛出方向指向乙的后方,如图中箭头4所指的方向 7.有关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正压力一定有滑动摩擦力 B .有滑动摩擦力一定有正压力C .滑动摩擦力总是与接触面上的正压力垂直D .只有运动物体才受滑动摩擦力8.在离地面30 m 高处,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到达最大高度h 的34时,速度为10 m/s ,则小球抛出5 s 末的速度大小、方向和5 s 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是(取g =10 m/s 2)( )A .v =30 m/s ,方向竖直向上B .v =30 m/s ,方向竖直向下C .x =45 m ,方向竖直向下D .x =25 m ,方向竖直向下9.如图所示,物块A 、B 的质量均为m ,水平地面和竖直墙面均光滑,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两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A .B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mg B .B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mgC .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mgD .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2mg10.t =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 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第1 h 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 .在第2 h 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 .在前4 h 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 .在第4 h 末,甲、乙两车相遇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1.在暗室中用图示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管、尖嘴玻璃管、螺丝夹子、铝盒、一根荧光刻度的米尺、频闪仪.具体实验步骤如下:①在漏斗内盛满清水,旋松螺丝夹子,水滴会以一定的频率一滴滴地落下.②用频闪仪发出的白闪光将水滴照亮,由大到小逐渐调节频闪仪的频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③用竖直放置的米尺测得各个水滴所对应的刻度.④收集数据进行处理.(1)实验中看到空间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时,频闪仪的闪光频率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水滴“固定不动”时的闪光频率为30 Hz,某同学读出其中比较远的水滴到第一个水滴的距离如图,根据数据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第8个水滴此时的速度v8=________m/s(结果都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该实验存在的系统误差可能有(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1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合外力F及质量m的关系的实验,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1)图乙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2)保持小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小车质量m及对应的1m的数据如下表:请在如下图所示的坐标纸中画出a-1m的图象,并由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的倒数1m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三、计算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13.如图所示,某同学测出一棵苹果树树干部分的高度约为1.6 m ,一个苹果从树冠顶端的树梢上由于受到扰动而自由下落,该同学测出苹果经过树干所用的时间为0.2 s ,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则:(1)苹果树树冠部分的高度约为多少? (2)苹果落地时的速度为多大?14.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v 1=40 m/s ,然后再减速到v 2=20 m/s ,t 1=v 1a 1=…,t 2=v 1-v 2a 2=…;t =t 1+t 2=…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15.滑板运动是一项陆地上的“冲浪运动”,如图甲所示,OAB是同一竖直平面上的滑行轨道,其中OA段是长27 m的水平轨道,AB段是倾角θ=37°足够长的斜直轨道,OA与AB在A点平滑连接.已知滑板及运动员总质量为60 kg,运动员从水平轨道向左滑向斜直轨道,滑到O点开始计时,其后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将滑板及运动员视为质点,滑过拐角时速度大小不变,在水平和斜直轨道上滑板和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取g=10 m/s2,sin37°=0.6,cos37°=0.8,忽略空气阻力)求:(1)滑板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运动员到达坡底A点时速度大小;(3)运动员沿坡上滑的最大距离(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6.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即攻方队员带球沿边线前进,到底线附近进行传中.某足球场长90 m、宽60 m.攻方前锋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在地面上做初速度为12 m/s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试求:(1)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停下来的位移为多大?(2)足球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同时,该前锋队员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他的启动过程可以视为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他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8 m/s.该前锋队员至少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足球?(3)若该前锋队员追上足球后,又将足球以10 m/s 的速度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仍视为加速度大小为2 m/s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与此同时,由于体力的原因,该前锋队员以6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向前追赶足球,通过计算判断该前锋队员能否在足球出底线前追上.答案1.C 当外力F 小于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木块水平方向受到外力F 和静摩擦力,二力平衡,静摩擦力随F 的增大而增大;当外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木块开始运动,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由摩擦力公式F f =μmg 可知,此时滑动摩擦力不变,故选项C 正确.2.D 由h =12gt 2,它落到34h 时所用时间t 1=3h 2g ,下落全程所用时间t =2hg.所以t 1∶t =3∶2,D 项正确.3.A 选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受重力mg 、拉力T 和支持力F N 三个力作用,将加速度a 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两个方向分解,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 -mg sin θ=ma cos θ, mg cos θ-F N =ma sin θ,得T =m (g sin θ+a cos θ),F N =m (g cos θ-a sin θ).故选项A 正确.4.A 按照力的分解原则,将小球的重力G 沿垂直于挡板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分解为F 1和F 2,则F N1=F 1,F N2=F 2,如图所示,由于斜面倾角α在缓慢变大,故力F 2在缓慢地改变大小和方向,而F 1方向不变,大小缓慢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F 1与F 2、F ′1与F ′2、F ″1与F ″2……的合力始终为重力G (即对角线一定),由图可知,倾角α增大时,F N1、F N2均是增大,故选项A 正确.5.C 图象是x -t 图线,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与横坐标的交点表示甲比乙早出发时间t 0,甲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x 0;甲、乙运动的速率用图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由图知甲的速率小于乙的速率,故C 正确.6.C 由于球在甲手中时与甲的速度相同,球抛出后由于惯性其水平速度方向仍与甲、乙奔跑的方向相同,因此甲只要垂直奔跑方向扔出球,就能被乙接住,选项C 正确.7.BC 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有三个:互相挤压、接触面粗糙、发生相对滑动,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由滑动摩擦力的条件知,A 选项错,B 选项正确.滑动摩擦力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而正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所以滑动摩擦力方向跟接触面所受正压力方向垂直,C 选项正确.如擦黑板时,黑板是静止的,但相对黑板擦是运动的,黑板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所以关键要理解“运动”和“相对运动”的含义.8.BD 根据上抛运动的特点知,物体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下落距离14h 时,速度大小也为10m/s ,由v 2=2g ×14h 得h =20 m .由h =v 22g得初速度v 0=20 m/s.抛出5 s 后的速度v =v 0-gt =20 m/s-10×5 m/s =-30 m/s ,负号说明方向竖直向下;位移x =v 0t -12gt 2=20×5 m -12×10×52 m =-25m ,负号说明方向竖直向下.9.AD 分析A 、B 整体的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F N B =2mg ,即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2mg ,选项D 正确;再隔离物块A ,对其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F f BA =m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 对B 的摩擦力大小也等于mg ,选项A 正确.10.BC 速度图象在t 轴下的均为反方向运动,故2 h 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A 错;2 h 末从图象围成的面积可知乙车运动位移大小为30 km ,甲车位移大小为30 km ,相向运动,此时两车相距70 km -30 km -30 km =10 km ,B 对;从图象的斜率看,斜率大加速度大,故乙车加速度在前4 h 内一直比甲车加速度大,C 对;4 h 末,甲车运动位移大小为120 km ,乙车运动位移大小为30 km ,两车原来相距70 km ,故此时两车还相距20 km ,D 错.11.(1)频闪仪的闪光频率等于水滴滴落的频率 (2)9.72 2.28(3)存在空气阻力(或水滴滴落的频率变化等)解析:(1)实验中看到空间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时,频闪仪的闪光频率满足的条件是:频闪仪的闪光频率等于水滴滴落的频率;(2)由Δx =gT 2和逐差法解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 =9.72m/s 2,第8个水滴此时的速度v 8=--22×130m/s =2.28 m/s ;(3)该实验存在的系统误差可能有:存在空气阻力,水滴滴落的频率变化等.12.(1)3.19 (2)见解析解析:(1)由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可得,图乙中两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T =0.02 s .由逐差法得加速度a =a =x 3+x 4-x 1+x 2T 2=+- 6.19+-216×0.022m/s 2 ≈3.19 m/s 2.(2)如下图所示,由图线得所求关系式为a =12m.13.(1)2.45 m (2)9 m/s解析:(1)设树冠高度为h 1,树干高度为h 2,苹果从顶部下落到树干顶部的速度为v 0,则h 2=v 0t +12gt 2解得v 0=7 m/s 又v 20=2gh 1,得h 1=2.45 m.(2)设树的总高度为H ,苹果落地的速度为v 1,则 v 21=2gHH =h 1+h 2=4.05 m 解得v 1=9 m/s. 14.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最值问题,必须在充分理解题目所给条件、弄清运动的物理过程后,经过辨析才能正确解答.要使在直道上所用时间最短就要使摩托车在直道上的平均速度最大,同时又要进入弯道时摩托车的速度不超过v 2.题目中给定的解法没有考虑到直道长度对解题的限制,该同学认为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达到最大速度v 1也是错误的,我们通过计算:若摩托车从静止加速达到v 1=40 m/s ,此阶段位移x =v 212a 1=200 m ,然后从v 1匀减速至v 2,此阶段位移:x ′=v 21-v 222a 2=75 mx +x ′=275 m>218 m ,故摩托车不可能加速到v 1,只可能是加速到某一速度v 3(v 3<v 1)然后再匀减速至v 2进入半圆形弯道.正确的解:设摩托车在直道上加速t 1位移为x 1,减速t 2位移为x 2.由运动学公式:x 1=v 232a 1①x 2=v 23-v 222a 2②x 1+x 2=x ,③代入数据①②③联立得:v 3=36 m/s ,t 1=v 3a 1=9 s ,t 2=v 3-v 2a 2=2 s ,t =t 1+t 2=11 s 即为所求.15.(1)0.2 (2)6 m/s (3)2.37 m解析:(1)由运动图象知a =ΔvΔt=-2 m/s 2在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ma 解得μ=0.2.(2)设人运动到A 点时速度为v ,由运动学公式v 2-v 20=2ax 解得v =6 m/s.(3)运动员冲上斜坡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减速过程的加速度为a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F N =ma ′ F N =mg cos θ解得a ′=-7.6 m/s 2设沿坡上滑的最大距离为x ,由运动学公式有: 0-v 2=2a ′x 解得x =2.37 m即沿坡上滑的最大距离为2.37 m. 16.(1)36 m (2)6.5 s (3)不能解析:(1)已知足球的初速度为v 1=12 m/s ,加速度大小为a 1=2 m/s 2足球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 1=v 1a 1=6 s运动位移大小为:x 1=v 12t 1=36 m.(2)已知前锋队员的加速度为a 2=2 m/s 2,最大速度为v 2=8 m/s ,前锋队员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和位移分别为:t 2=v 2a 2=4 s x 2=v 22t 2=16 m之后前锋队员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足球停止运动时,其位移为:x 3=v 2(t 1-t 2)=16 m由于x 2+x 3<x 1,故足球停止运动时,前锋队员没有追上足球,然后前锋队员继续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追赶足球,利用公式x 1-(x 2+x 3)=v 2t 3,得:t 3=0.5 s前锋队员追上足球的时间t =t 1+t 3=6.5 s. (3)此时足球距底线的距离为:x 4=45 m -x 1=9 m ,初速度为v 3=10 m/s足球运动到停止的位移为:x 5=v 232a 1=25 m>x 4所以,足球运动到底线时没停止由公式x 4=v 3t 4-12a 1t 24足球运动到底线的时间为:t 4=1 s前锋队员在这段时间内匀速运动的位移: x 6=vt 4=6 m<9 m所以前锋队员不能在足球出底线前追上足球.。
2018-2019年下学期山西省浑源中学高三年级-第二轮复习-物理试题及答案-静电场及带电粒子的运动

2018-2019 学年放学期山西省浑源中学高三年级-第二轮复习 -物理试题及答案静电场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单项选择题1.对于静电场的等势面,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两个电势不一样的等势面可能订交B.电场线与等势面到处互相垂直C.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场强度必定相等D.将一负的尝试电荷从电势较高的等势面移至电势较低的等势面,电场力做正功2.如图,匀强电场中的点A、 B、 C、 D 、 E、F 、 G、 H 为立方体的8 个顶点.已知G、F、 B、 D 点的电势分别为8 V 、 3 V 、2 V 、 4 V ,则 A 点的电势为 ()A.1V B.-1VC.2 V D.3 V3.如下图,实线表示某电场的电场线(方向未标出 ),虚线是一带负电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设M点和 N点的电势分别为φ 、φ,粒子在M 和 N 时加快度大小分别为 a 、 a ,M N M N速度大小分别为v M、v N,电势能分别为E pM、 E pN.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v M <v N,a M <a NB . v <v ,φ <φM N M NC.φM <φN,E pM <E pND .a M <a N,E pM <E pN4.如图为静电除尘机原理表示图,废气先经过一个机械过滤装置再进入静电除尘区,带负电的尘埃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徙并堆积,以达到除尘目的,图中虚线为电场线( 方向未标 ).不考虑灰尘在迁徙过程中的互相作用和电荷量的变化,则()A.电场线方向由放电极指向集尘极B.图中 A 点电势高于 B 点电势C.灰尘在迁徙过程中做匀变速运动D.灰尘在迁徙过程中电势能减小5.如下图,三条平行等间距的虚线表示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电势值分别为10 V 、 20 V 、 30 V ,实线是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 )在该地区内的运动轨迹,a、 b、c 是轨迹上的三个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粒子在三点的电势能大小关系为E pc<E pa<E pbB.粒子在三点所受的电场力不相等C.粒子必先过a,再到 b,而后到 cD .粒子在三点所拥有的动能大小关系为E kb>E ka>E kc6.如下图,无穷大平均带正电的薄板竖直搁置,其四周空间的电场可以为是匀强电场.圆滑绝缘细管垂直穿过板中间小孔,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带负电小球在细管内运动.以小孔为原点成立x 轴,规定x 轴正方向为加速度 a 和速度 v 的正方向,以下图分别表示x 轴上各点的电势φ、小球的加快度 a、速度 v 和动能 E k随 x 变化的图象,此中正确的选项是()二、多项选择题7.图中虚线a、 b、c、d、 f 代表匀强电场内间距相等的一组等势面,已知平面 b 上的电势为 2 V .一电子经过 a 时的动能为10 eV,从 a 到 d 的过程中战胜电场力所做的功为 6 eV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平面 c 上的电势为零B .该电子可能抵达不了平面 fC.该电子经过平面 d 时,其电势能为 4 eVD .该电子经过平面 b 时的速率是经过 d 时的 2 倍8.如下图,空间某地区存在着非匀强电场,实线表示该电场的电场线,过O 点的虚线MN 表示该电场的一个等势面,两个同样的带正电的粒子 P、 Q 分别从 A、 B 两点以同样的初速度开始运动,速度方向垂直于 MN , A、B 连线与 MN 平行,且都能从MN 左边经过 O 点.设粒子 P、 Q 在 A、B 两点的电势能分别为E p1和 E p2,经过 O 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v1和 v2.粒子的重力不计,则( )A .v1>v2B . v1<v2C.E p1<E p2 D. E p1>E p29.现有两个点电荷 A 和 B,它们电荷量分别为+Q 和- Q, a 为 AB 连线的中点,b与 a 对于 B 对称,它们都在一条直线上,如下图.把一个带正电的尝试电荷从 a 沿直线移到 b 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电场力对尝试电荷向来做正功B.电场力对尝试电荷先做正功后做负功C.尝试电荷遇到的电场力向来增大D.尝试电荷遇到的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10.如下图,水平搁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上板带负电,下板带正电,断开电源后一带电小球以速度v0水平射入电场,且沿下板边沿飞出.若下板不动,将上板上移一小段距离,小球仍以同样的速度v0从原处飞入,则带电小球()A.将打在下板中央B.仍沿原轨迹由下板边沿飞出C.不发生偏转,沿直线运动D.若上板不动,将下板上移一段距离,小球可能打在下板的中央三、非选择题11.如下图,竖直平行正对搁置的带电金属板A、B, B 板中心的小孔(未画出 )正好位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的 O 点, y 轴沿竖直方向,在x>0 的地区内存在沿y 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 E=4× 103 V /m ,比荷为×105 C/kg 的带正电的粒子P 从 A 板中心 O′处由静止开释,其运3动轨迹恰巧经过M ( 3 m, 1 m)点.粒子P 的重力不计.(1)求金属板A、B 之间的电势差U AB;(2)若在粒子P 经过 O 点的同时,在y 轴右边匀强电场中某点由静止开释另一带电粒子Q,使P、Q 恰能在运动中相碰.假定Q 的质量是 P 的质量的 2 倍,带电状况与P 同样, Q 的重力及P、 Q 之间的互相作使劲均忽视不计,求粒子Q 全部开释点的会合.12.如下图,开有小孔的平行板水平搁置,两极板接在电压大小可调的电源上,用喷雾器将油滴喷注在小孔上方.已知两极板间距为d,油滴密度为ρ,电子电荷量为e,重力加快度为g,油滴视为球体,油滴运动时所受空气的粘滞阻力大小 F f= 6πηr v(r 为油滴半径、η为粘滞系数,且均为已知量 ),油滴所带电荷量是电子电荷量的整数倍,喷出的油滴均同样,不考虑油滴间的互相作用.(1)当电压调到 U 时,能够使带电的油滴在板间悬浮;当电压调到U时,油滴能在板间以速度v 2匀速竖直下行.求油滴所带电子的个数n 及油滴匀速下行的速度v;(2)当油滴进入小孔时与另一油滴粘连在一同形成一个大油滴,以速度v1( 已知 )竖直向下进入小孔,为防备遇到下极板,需调整电压,使其减速运转,若将电压调到2U ,大油滴运动到下极板处恰巧速度为零,求大油滴运动到下极板处时的加快度及这一过程粘滞阻力对大油滴所做的功.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分析:在静电场中,两个电势不一样的等势面不会订交,选项 A 错误;电场线与等势面必定互相垂直,选项 B 正确;同一等势面上的电场强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选项 C 错误;电场线老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挪动负尝试电荷时,电场力做负功,选项 D 错误.答案: B2.分析:在匀强电场中,由公式U = Ed 知,沿着随意两平行方向行进同样距离,电势差必然相2018-2019 年放学期山西省浑源中学高三年级-第二轮复习 -物理试题及答案 -静电场及带电粒子的运动等,因为GF ∥ CB ,且 GF = CB ,则有 φ - φ= φ - φ,代入数据解得 φ = φ - φ+ φ = 8 V - 3VGFC B C G F B+ 2 V = 7 V ,同理, φ-φ= φ - φ ,解得 φ= φ+ φ - φ = 2 V + 4 V - 7 V =- 1 V ,故 B 正确.ABDCABDC答案: B3.分析:由粒子的轨迹知电场力的方向倾向右,因粒子带负电,故电场线方向倾向左,由沿电场 线方向电势降低,可知φ,EpM <E pN .N 点电场线比M 点密,故场强,由加快度 a =Eq知N <φME M <E Nma M <a N .粒子若从 N 点运动到 M 点,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添,故 v M >v N .综上所述,选项 D 正确.答案: D4.分析:依据题意可知带负电的灰尘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徙,则知集尘极带正电荷,是正极,因此电场线方向由集尘极指向放电极,故A 错误;集尘极带正电荷, A 点更凑近放电极,所 以图中 A 点电势低于B 点电势,故 B 错误;由图可知放电极与集尘极间为非匀强电场,因此灰尘所 受的电场力是变化的,灰尘不行能做匀变速运动,故C 错误;带电灰尘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与位移方 向同样,电场力做正功,因此在迁徙过程中电势能减小,故D 正确. 答案: D5.分析:由题图可知,电场的方向是向上的,而粒子受力是向下的,故粒子带负电,而带负电的粒子不论是挨次沿 a 、 b 、 c 运动,仍是挨次沿 c 、 b 、 a 运动,都会获得如图的轨迹,故 C 错误.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只有电场力做功,故电势能与动能之和是恒定不变的,带负电的粒子在b 点时 的电势能最大,在c 点的电势能最小,则可判断带电粒子在 c 点的动能最大,在 b 点的动能最小, 故 A 正确, D 错误.因表示电场中三个等势面的三条虚线是平行且等间距的,由此可判断电场是匀强电场,因此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各点遇到的电场力相等,故 B 错误.答案: A 6. 分析:在 x<0 范围内,当 x 增大时,由电场是匀强电场,且 U = Ed ,可知电势差平均增大, φ-x图线应为向上倾斜的直线;在 x>0 范围内,当 x 增大时,同理可知电势差平均减小, φ-x 图线应为 向下倾斜的直线,选项A 错误.在 x<0 范围内,电场力向右,加快度向右,为正当;在x>0 范围 内,电场力向左,加快度向左,为负值,选项 B 错误.在 x<0 范围内,依据动能定理得qEx =1mv 2, v -x 图象中的图线应是曲线;同理,在2x>0 范围内,图线也为曲线,选项C 错误.在 x<0 范围 内,依据动能定理得 qEx = E k , E k -x 图象中的图线应是倾斜的直线;同理,在 x>0 范围内,图线也为倾斜的直线,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7.分析:因等势面间距相等,由U =Ed 得相邻虚线之间电势差相等,由 a 到 d , eU ad =- 6 eV ,故 = 6 V ,各虚线电势如下图,因电场力做负功,故电场方向向右,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 φU adc=0,A 对.因电子的速度方向未知,若不垂直于等势面,如图中实线所示,电子可能抵达不了平面 f , B 对.经过 d 时,电势能 E = e φ=2 eV ,C 错.pd由 a 到 b ,W ab = E kb -E ka =- 2 eV ,因此 E k b =8 eV ,由 a 到 d ,W ad = E kd -E ka =- 6 eV ,因此 E kd = 4 eV ,则 E k b =2E kd ,依据 E k =12mv 2 知 v b =2v d ,D 错.6 / 8动8.分析:由题意知两个同样的带正电粒子 P 、Q 分别从 A 、B 两点以同样的初速度运动,且都能从MN 左边经过 O 点,电场力对两个粒子都做正功,再由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垂直关系以及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渐渐降低,可知B 点的电势 φB 高于 A 点的电势 φ,A B 点与 O 点的电势差大于 A 点与 O 点 的电势差,对两个粒子分别运用动能定理有qU = 1m(v 2- v 02),而 U BO >U AO ,可知两个粒子经过 O 点 2时的速度 v 1<v 2,则选项 A 错误, B 正确;再由电势能公式 E p =q φ,知 E p1<E p2,则选项 C 正确, D 错误.答案: BC9.分析:等量异号电荷的电场线散布如下图,正电荷由 a 移到 b 的过程中受力沿电场线方向,则由图可知,由 a 向 B 电荷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向右,故电场力做正功;而在由 B 向 b 方向运动时,电场力向左,故电场力做负功,故A 错误,B 正 确.由图可知,由 a 到 b 过程中,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故尝试电荷遇到的电场力先增大后减 小,故C 错误,D 正确. 答案: BD10.分析:将电容器上板向上挪动一段距离,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 Q 不变,因为 E =U = Q= 4πkQ εd Cd r S 可知,当 d 增大时,场强 E 不变,以同样的速度入射的小球仍按本来的轨迹运动,故 B 正确, A 、C错误.若上板不动,将下板上移一段距离时,板间电场强度不变,粒子所受的电场力不变,粒子轨迹不变,小球可能打在下板的中央,故 D 正确.答案: BD三、非选择题11.分析: (1) 设粒子 P 的质量为 m 、带电荷量为 q ,从 O 点进入匀强电场时的速度大小为 v 0 .由题意 可知,粒子 P 在 y 轴右边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该粒子从 O 点运动到 M( 3 m,1m)点所用1 qE 2时间为 t 0,由类平抛运动规律可得 x M = v 0t 0,y M = 2 m t 0 , 解得 v 0= 2×104 m/s.在金属板 A 、B 之间,由动能定理得qU AB = 1mv 02,2解得 U AB = 1 000 V.(2)设 P 、 Q 在右边电场中运动的加快度分别为a 1、 a 2,粒子 Q 从坐标 N( x 、y)点开释后,经时间 t 与 粒子 P 相遇.由牛顿运动定律及类平抛运动的规律和几何关系可得 对于 P 有 Eq = ma 1 对于 Q 有 Eq = 2ma 2 x = v 0t1 2 1 2a 1t= y + a 2t2 2 1x 2,此中 x>0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y =动即粒子 Q 的开释点 N( x, y)的坐标知足方程1 2y=6x (x>0).1答案: (1)1 000 V 2(2) y=x (x>0)612.分析: (1)油滴静止时,电场力与重力均衡,有qUd= mg匀速降落时,有qU2d+6πηrv=mg此中质量4 3m=πρr3 3 2联立可得 n=q=4πρgdr, v=gρre 3eU 9η.2U- 2mg=(2)①大油滴质量为2m,所带电荷量为2q,当它运动到下极板时速度恰巧为零,故2q d 2ma联立解得a= g,方向竖直向上②油滴从上极板到下极板由动能定理可得1 2 4 32mgd- 2q·2U+ W f= 0-·2mv1 ,m=πρr2 3联立解得=8 3- 4 2 3= 4 3 2W f πρ gdr πρvπρr.3 3 1r 3 (2gd- v1)3 24 3答案: (1)4πρ gdr gρr 23eU 9η(2)g,方向竖直向上3πρr(2gd- v1)。
山西省浑源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物理试题

山西省浑源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物理试题一、多选题)1. 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把一个绝缘导体向带负电的球慢慢靠近,关于绝缘导体两端的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B.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同种电荷C.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异种电荷D.两端的感应电荷电荷量相等2. 如图所示,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电荷q1、q2、q3,恰好都处在平衡状态,除相互作用的静电力外不受其他外力作用.已知q1、q2间的距离是q2、q3间( )距离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q1、q2为正电荷,则q3为负电荷B.若q1、q3为负电荷,则q2为正电荷C.q1︰q2︰q3=36︰4︰9D.q1︰q2︰q3=9︰4︰36)3. 如图所示,导体球A与导体球壳B同心,原来都不带电,也不接地,设M、N两点的场强大小为E M和E 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使A带电,则E M≠0,E N=0B.若使B带电,则E M=0,E N≠0C.若使A、B两球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则E M≠0,E N=0D.若使A球带电,B球接地,则E M=0,E N=04.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两个极板为A、B,B板接地,A板带有电荷量+Q.板间电场有一固定点P.若将B板固定,A板下移一些,或者将A板固定,B板上移一些.在这两种情况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板下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不变,P点电势不变B.A板下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不变,P点电势升高C.B板上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不变,P点电势降低D.B板上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减小,P点电势降低5.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不计重力),从两平行板左侧中点沿垂直场强方向射入,当入射速度为v时,恰好穿过电场而不碰金属板.要使粒子的入射速度变为,仍能恰好穿过电场,则必须再使()A .粒子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B .两板间电压减为原来的C.两板间距离增为原来的4倍D.两板间距离增为原来的2倍二、单选题6.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点电荷的场强公式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中的场强E是电荷q产生的B.中的场强E是电荷Q生的C.中的F表示单位正电荷的受力D.和都只对点电荷适用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电场中,电场强度大的点,电势必定高B.电荷置于电势越高的点,其所具有的电势能也越大C.电场中电场强度大的地方,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落快D.一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在电场中运动时,电势能一定变化8. 如图所示,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微粒,以初速度从A点竖直向上射入空气中的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粒子通过电场中B点时,速率,方向与电场的方向一致,则A、B两点的电势差为()A.B.C.D.9. 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与电源E相连,在距离两板等距离的M点有一个带电液滴处于静止状态.若将b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但仍在M点下方,稳定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液滴将加速向下运动②M点电势升高③带电液滴在M点的电势能增大④在b板移动前后两种情况下,若将液滴从a板移到b板,电场力做功相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三、填空题四、解答题10. 电场中某一电场线为一直线,线上有A 、B 、C 三个点,把电荷q 1=10﹣8C 从B 点移到A 点时电场力做了10﹣7J 的功;电荷q 2=﹣10﹣8C ,在B 点的电势能比在C 点时大10﹣7J ,那么:(1)比较A 、B 、C 三点的电势高低,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2)A 、C 两点间的电势差是 V ;(3)若设B 点的电势为零,电荷q 2在A 点的电势能是 J .11. 如图所示,E 板上发射的电子初速度为零,两电源的电压分别为45 V 、30 V ,A 、B 两板上有小孔O A 、O B ,则电子经过O A 、O B 孔以及到达C 板的动能分别为:E kA =________eV ,E kB =________eV ,E kC =________eV.12. 完全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 、B 带有等量电荷,相隔一定的距离,现让第三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C 先后与A 、B 接触后移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山西省浑源县第七中学校高一年级9月下旬考试物理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贾培清说明:本试题共22道小题,请各位考生将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将非选择题的解答或者答案写在答卷纸上规定的地方,否则不能得分,谢谢同学们合作,并祝愿每一位同学均考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一、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3分。
且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指的是时刻B.转动的物体其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故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当做质点C.停泊在港湾中随风摇摆的小船不能被视为质点D.当物体沿直线朝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就是路程2、(多选)发射到地球上空的人造地球通讯卫星,定点后总是在地球赤道上某一位置的上空,关于人造地球通讯卫星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地面卫星接收站为参考系,卫星是静止的B.以太阳为参考系,卫星是运动的C.以地面卫星接收站为参考系,卫星是运动的D.以太阳为参考系,卫星是静止的3、(多选)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C.指挥部通过卫星搜索小分队深入敌方阵地的具体位置涉及的是位移D.高速公路路牌标示“上海80 km” 涉及的是位移4、下列事例中有关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速度计上显示8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B.某高速公路上限速为11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C.火车从济南到北京的速度约为22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D.子弹以900km/h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指的是瞬时速度5、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6.(多选)一架超音速战斗机以2.5马赫的速度(音速的2.5倍)沿直线从空中掠过,下边的人们都看呆了,一会儿众说纷纭,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这架飞机的加速度真大B.这架飞机飞得真快C.这架飞机的加速度不大D.这架飞机的速度变化真大7、(多选)甲、乙两小分队进行代号为“猎狐”的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讯设备,在荧屏上观察到两个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
两小分队同时由O 点出发,最后同时捕“狐”于A 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分队行军路程S 甲>S 乙B .小分队平均速度V 甲=V 乙C .小分队的平均速率相等D .图像表示的是位移—时间图像 8.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在第7s 内的初速度是2.6m/s ,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 .0.4m/s 2B .0.37m/s 2C .2.6m/s 2D .0.43m/s 29、(多选)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6 m/s ,经过10 s 速度的大小变为20 m/s ,则加速度大小可能是(BD)A .0.8 m/s 2B .1.4 m/s 2C .2.0 m/s 2D .2.6 m/s 210、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m/s 2,那么在任意1秒内 ( )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B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1m/sC .物体这一秒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1m/sD .物体这一秒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1m/s1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坐标的t x 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甲比乙早出发时间0t③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0x ④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A 、①②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③④1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 -t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 .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C .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D .甲、乙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13、(多选)在如图所示的v -t 图中,A 、B 两质点同时从同一点在一条直线上开始运动,运动规律用A 、B 两图线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t =1s 时,B 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 .t =2s 时,A 、B 两质点间距离一定等于2mC .A 、B 同时从静止出发,朝相反的方向运动D .在t =4s 时,A 、B 相遇 14.(多选)下列说法中的“快”,哪些是指加速度较大 ( ) A .从高速公路走,很快就能到 B .刘翔的起跑是比赛选手中最快的C .运用ABS 新技术,汽车能很快停下来D .协和式客机能在20000m 高空飞行得很快15.(多选)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 .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 ,以790m/s 的速度击中目标B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C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D .小球第3s 内的速度是6m/s16.(多选)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 甲=+3m/s 2,a 乙=﹣5m/s 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B .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D .甲、乙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可能相同二、实验题(共2道小题,其中第17题4分,第18题4分,共8分)17.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电源的_____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______V 。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 时,它每隔______s 打一次点.18.某次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 ,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O 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 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图中的A 、B 、C 、D 、E 、F 、G 是计数点,A 、B 之间还有四个打下的点未画出),图中记录的数据中有误的是 两点间的数据,B 点的瞬时速度约为:V B = m/s (保留三位小数)。
三、计算题(共4道小题,满分44分。
解答时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主要的步骤,只写最终答案的不能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9.(11分)有一辆汽车沿笔直公路行驶,第1 s 内通过5 m 的距离,第2 s 内和第3 s 内各通过20 m 的距离,第4 s 内通过15 m 的距离,第5 s 内反向通过10 m 的距离,求这5 s 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及后2 s 内的平均速度。
20.(11分)一辆汽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以72km / h 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41,接着以30m/ s 的速度行驶完其余的43,求汽车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21.(11分)NBA球赛中,篮球以v0=10m/s的速度水平撞击篮板,撞击后以v=8m/s的速度反向弹回,球与篮板接触的时间△t=0.1s,求:(1)篮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变化量;(2)篮球与篮板撞击过程中水平方向的平均加速度.22.(11分)一质点在x轴上并只朝着x轴的正方向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1)质点在前10s内的位移、路程各为多大?(2)质点在8s末和16s末的瞬时速度各为多大?2018-2019学年上学期山西省浑源县第七中学校高一年级9月下旬考试物理答案一、选择题(共52分。
1—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3分×12=36分;12—16题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4分×4=16分。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AC 2AB 3AC 4D 5A 6BC 7AB 8D 9BD 10B11C 12A 13BC 14BC 15BD 16AB二、实验题(共2道小题,其中第17题4分,第18题4分,共8分)17、交流 计时 220 0.02 18、O 、E 0.252 m/s三、计算题(共4道小题,满分40分。
解答时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主要的步骤,只写最终答案的不能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9、解:在5 s 内的位移为Δx 1=5 m +20 m +20 m +15 m -10 m =50 m平均速度为v 1=Δx 1t 1=505m/s =10 m/s 在5 s 内的路程为l 1=5 m +20 m +20 m +15 m +10 m =70 m.平均速率为v 1′=l 1t 1=705m/s =14 m/s. 在后2 s 内的位移为:Δx 2=15 m -10 m =5 m ,在后2 s 内的平均速度v 2=Δx 2t 2=52m/s =2.5 m/s. 20、解:设全程长为x ,平均速度为v ,则214341v x v x v x += 而v 1=72km/h v 2=30m/s=108km/h 可得12214341v v v v v +==472410810872+⨯km/h = 96km/h (26.67m/s 也可以) 21、解:(1)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 0=10m/s v =-8m/s△v =v -v 0=(-8-10)m/s=-18 m/s (3分)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2分)(2)1.018-=∆∆=t v a m/s 2=-180 m/s 2 (3分)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2分)22、(1)10s 内的位移x =8m (3分)10s 内的路程l =8m (3分)(2)6s-10s 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则8s 末的瞬时速度为0m /s 212s -18s 16m -m 24==∆∆=t x v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