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种群和群落(公开课)
种群和群落上课 2
(1)“J”型增长曲 线 理想条件:
•食物(养料) •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
第二年的数量 第一年的数量
Nt=N0t
增长率= -1 保持不变
有限 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_____的, 种内斗争不断_____,捕食者数量不断_____。 加剧 增加
项目 前提条件 “J”型曲线 “S”型曲线 受空间、食物、天 敌等制约的有限的 自然状态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 下降;0和K时的增 长率为0,K/2时增 长率最大
食物和空间条 件充裕、气候 适宜、没有敌 害等理想状态
增长率为常数 (无限增长)
种群增长率
K值的有无
曲线形成的原因
无K值
无种内斗争, 缺少天敌
种群的数量是 经常变化的。 种群数量的变 化包括增长、 波动、稳定和 下降、消亡等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 迁出率 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人为控制(家禽,畜牧) 捕杀野生动物 滥砍乱阀 环境破坏影响生物生存
三、“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
五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研究方法:
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是记名计算法 二是目测估计法
问题: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 分析→讨论
五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利用昆虫的避光性 和趋湿性来收集
a
b
5、不同类型生物的存活率
I型:接近于生理寿命时死亡率升高。如:人等大型哺乳动物 II型:种群各年龄期死亡率基本相似。如:鸟类,啮齿动物 III型:幼体死亡率很高。如:鱼类、两栖类等
种群和群落_教案
种群和群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能区别种群和群落;2.理解群落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群落垂直分层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量种群和群落事例,学生分析和判断种群和群落;2.通过在引导学生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对种群和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使学生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结构。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
T:展示一幅一群狮子捕食一头水牛的图片和一头狮子捕食水牛反被牛群杀死的视频,引出个体和群体的概念(通过对个体与群体的比较,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种群的概念。
)那么在自然界中,生物不仅可以以个体的形式单独存在,而且往往以群体的形式出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生活在不同区域的生物群体。
二、新知学T:很多时候,生物还是过着“群居”生活的,个体聚集成一个群体,例如我们现在就是一个由老师和同学组成的班集体。
目前较为珍稀的赤麻鸭,也是喜欢群居的生物,请你看图片思考:图中有几个赤麻鸭?这个群体中每个生物个体有哪些共同点吗?S:外形相似,同种生物,生活在水边。
这张图片中赤麻鸭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群赤麻鸭生活在水塘边,也就是说它们这个群体占据一定的地域或空间。
我们再来看一种生物——睡莲,我们水塘中的睡莲往往是几支甚至是一片一起生活在水中。
图中有几支睡莲?那么这些睡莲又有什么共同点呢?S:水中生活,同种生物。
这两个群体有什么相似点?S:是同一物种,占据一定空间,群体。
我们把占据一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群体称为种群。
而种群的三要素就是:同一种物种,占据一定的空间,群体。
这三要素也是我们判断种群的重要标准。
例如我们把这群赤麻鸭称为赤麻鸭种群,睡莲群体称为睡莲种群。
想一想:五磊山上的所有树木是一个种群吗?一个蜂巢里的所有蜜蜂是一个种群吗?种群概念讨论:(1)杜湖里的一条鲫鱼是鲫鱼种群(×)。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
针 叶 林
林
草 原
荒
沼
漠
泽
各种群落及其特点
群落名称 热带雨林
分布区域
特点
主要生物种群
种类最丰富,层次多, 乔木、灌木、藤本、附生、寄生
热带地区
结构最复杂
植物,以及各种动物种群
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地区 种类多,结构复杂
常绿乔木,各种动物种群
针叶林
寒温带地区 种类较少,结构简单
松属和杉属
草原 荒漠
草原 干旱地区
种类少,层次少 草本植物为主,主要有羊、马种 群。
种类稀少,结构简单 超旱生灌木占优势,植物稀疏
沼泽
低洼地和排水 种类稀少,结构简单 典型植物水葱、花蔺,有珍稀鸟
不良地带
类种群。
植被: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 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构成了不同的植被。
D 5.水池群落不包括水池中的( )
A、细菌和真菌
B、所有植物
C、所有动物
D、落叶和土壤
D 6.下列可看成一个群落的是( )
A.一个蜂箱里的蜜蜂
B.山上的所有植物
C.池塘里的所有动物
D.一竹林中的所有生物
B 7.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和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分别属于( )
A.种群和种群
B.种群和群落
C.群落和群落
三者缺一不可!
【思考和讨论】
1.个体之间有差异吗? 2.它们属于同一物种吗? 3.它们占据的地域是什么? 4.从以上三条考虑,图中是燕子种群吗?
说一说:
以下描述是种群吗?
1、此时此刻教室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是) 2、学校植物园中所有的植物 (否) 3、桔树林里的一棵桔树(否) 4、池塘中所有的鱼 (否) 5、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是) 6、一条河流中的所有食人鲳 (是)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1s=20min
y=2n
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模式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数学形式。 如:曲线图、数学方程式
一般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做出合理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 ④检验或修正。
y=2n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自然界的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 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 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 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特别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提醒
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讨论:
1.为什么先在裸岩上定居的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 2.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什么条件?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四、群落的
1、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光照、温度 决定因素
动物:食物、空间/栖息地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生物分布于不
同地段,呈镶嵌分布的现象。
决定因素:地形的变化、光照的强度、土壤 的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环境因素影响。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捕食
种 群
个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体 数
1、蚂蝗吸食动物血液 寄生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共生
时间
竞争
3、菟丝子与大豆 寄生 4、噬菌体和细菌 寄生 5、鸟与羽虱 寄生
单元整体教学《种群和群落》
单元整体教学《种群和群落》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种群和群落的基本概念、特征和相互关系。
2. 掌握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 理解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过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过程。
2. 难点: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群体的图片,引入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学
(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讲解种群的定义、基本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种群的概念。
(2)种群数量的变化
讲解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通过数学模型让学生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
(3)群落的概念和特征
讲解群落的定义、基本特征和结构,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
(4)群落的演替
讲解群落的演替过程和类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原因和过程。
3. 实验教学
让学生进行种群数量调查的实验,通过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4. 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种群和群落的基本概念、特征和相互关系,以及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5. 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种群和群落 教案
种群和群落教案教案标题:种群和群落教学目标:1. 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种群和群落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3.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种群和群落的变化和演替。
教学重点:1. 种群和群落的定义和特征。
2. 种群和群落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3. 种群和群落的变化和演替。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实例图片和图表。
3. 学生小组讨论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并与他们讨论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种群和群落的关系,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种群的定义和特征(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种群的定义和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种群分布和种群增长等。
2. 通过实例图片和图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种群的特征,并与他们讨论。
步骤三:群落的定义和特征(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群落的定义和特征,包括群落结构、群落组成和群落演替等。
2. 通过实例图片和图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群落的特征,并与他们讨论。
步骤四:种群和群落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20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种群和群落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包括种群对群落的影响和群落对种群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种群和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并汇报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步骤五:种群和群落的变化和演替(20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种群和群落的变化和演替,包括种群数量的波动和群落结构的变化。
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种群和群落的变化和演替,并讨论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种群和群落的重要性。
2. 让学生自评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并提供必要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进一步加深对种群和群落的理解。
高中生物种群与群落教案
高中生物种群与群落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及其特点,能够区分不同种群和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教学重点:种群和群落的定义、特点和区别;不同种群和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教学难点:种群和群落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教学准备:教材、PPT、实验材料、板书。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PPT展示一些物种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这些物种之间的关系,并引入种群和群落的概念。
二、讲解种群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1. 介绍种群的定义:指生态环境中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
2. 讲解种群的特点:包括生长、繁殖、死亡和迁徙等过程,以及群体数量、密度和分布等属性。
三、讲解群落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1. 介绍群落的定义: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由多个不同种类物种组成的生态群体。
2. 讲解群落的特点:包括物种组成多样,数量相对稳定,种类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等特点。
四、讨论种群与群落的关系(2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种群和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总结不同种群和群落之间的作用。
2. 展示讨论成果:学生代表向全班展示各自小组的讨论成果,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实验操作(20分钟)1. 设置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种群和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记录观察数据和结果。
六、总结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种群和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馈: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种群和群落第节种群的特征
(2007广东生物)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 的是( C)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
B. 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人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2007江苏生物) 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 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 是( D)
➢标志重捕法:在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
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处,一段时间后再重捕, 根据重捕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来估计种群密度。
※使用范围:动物
依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
N:M=n:m
M×n N= m
N:种群数量 M: 标记个体数 n: 重捕个体数 m: 重捕中被标记数量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怎样估算种群密度。
种群有哪些数量特征。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本节聚焦
一、种群的概念
•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 部个体的总和。
要点: 1 一定地域内,
2 同种生物构成, 3 全部个体的总和。
C
例: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一.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二.校园内的所有乔木 三.棉田中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成的
1
1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特点:
一.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例:在我国某地的草原上,大象、狮子、 土狼和斑马的种群密度个不相同。
2.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 有差异。
种群和群落
(一)易混淆概念比较
1.与种群和群落有关的概念
种群水平的研究
群落水平的研究
种群数量和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种群的空间特征:
群落的空间结构:
集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种群的基因频率、种群的基因库。
(8)血细胞计数板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10
10
11
9
8
大方格Ⅰ (0. 1mm3)
大方格Ⅱ (0. 1mm3)
25×16
16×25
若酵母菌样品稀释100倍后,统计计数板的大方格
内5个中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如上图所示,则样品中酵
母菌数量为 2.4×108 个/ml。
注意:显微计数法统计了所有的活菌和死亡的菌体。
酵母菌在封闭环境 下的种群增长曲线
O
迁入时间
形成 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 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
条件 没有敌害等。
天敌数量增多等。
λ值
λ为某一定值。
λ的值是变化的。
K值
无K值。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有对应的K值。
增长率 增长 速率
等于λ-1。 逐渐增大。
一般来说逐渐减小。 种群数量在K/2时达到最大。
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所以不能用样方法, 同时由于个体较小,所以也不能用标志重捕法。
(2)血细胞计数板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振荡试管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稍待片刻后,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 部时,计数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若酵母菌数量 过多,则应稀释后再进行计数操作。
高中生物第4章 种群和群落整合课件
-* -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
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因子影响或调节着种群数量
影响或调节种群数量的因子大致可以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 约因子两大类。前者相当于生物因子如捕食、寄生、流行病和食物等。后 者则相当于气候等非生物因子。 密度制约因子的作用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加 大而增强,而且种群受影响个体的百分比也与种群密度的大小有关。 非密度 制约因子对种群的影响则不受种群密度本身的制约,在任何密度下种群总 是有一固定的百分数受到影响或被杀死。 因此对种群密度无法起调节作用。
植物、野兔和狼在密度制约因子调节下的种群数量动态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专题一
专题二
种群的密度制约调节是一个内稳定过程,当种群上升到一定水平时,某 些密度制约因子就会发生作用,并借助于降低出生率和增加死亡率而调节 种群的增长。 一旦种群数量降到了一定水平以下,这些因子的作用就会减弱, 使种群出生率增加和死亡率下降。这样一种反馈调节机制将会导致种群数 量的上下波动。上图是植物、野兔和狼 3 个物种种群在密度制约因子(食 物和捕食)调节下的数量动态,一般说来,种群波动将发生在种群平衡密度 的附近,对种群平衡密度的任何偏离都会引发调节作用,由于时滞效应的存 在,种群很难刚好保持在平衡密度的水平上。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专题一
专题二
(3)从研究特征上看,种群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一个种群的发展 趋势如何,就是要看种群密度的大小,种群的其他特征都和种群密度有关系。 而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是分析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的不同群 落大小以及群落的分布差异。 (4)从辩证的观点来看,种群和群落都是“动”与“静”的统一体。 种群是在 一个较为稳定的区域内,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维持一种动态平衡,这种相对 稳定主要是通过种群的自我调节来实现的。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 结果。
5.1种群和群落 课时训练(含答案) (1)
5.1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1.右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B.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C.甲与乙、乙与丙为捕食关系D.甲与丙为竞争关系2.在上塘龙山上,生长着许多草、树木、鸟、昆虫、蛇等生物,这些生物统称为()A.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3.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指示,强调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其中“青山”上的所有植物构成了一个()A.种群B.植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4.右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B.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C.甲与乙、乙与丙为捕食关系D.甲与丙为竞争关系5.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B.图甲中ABC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C.图甲中能量沿着食物链A→B→C流动,其中图乙中的b对应的是图甲中的A D.若图乙中b数量大量减少,则最初一段时间内a数量增加、c数量减少6.三月下旬, 春暖花开, 油菜田里花儿盛开, 一片金黄, 蜜蜂在忙碌。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片田里的全部油菜可构成一个群落B.油菜花花冠鲜艳,花蜜鲜美,可吸引昆虫,这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适应现象C.在这片田里,油菜是自养生物,是该农田发展方向的决定性生物D.照射在这片田里的全部太阳光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7.某同学为了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把整个学校的生物作为研究对象,他研究的群体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自然环境8.蚊川书院校内河面上铺设了生态浮床(如图),种植水生美人蕉、铜钱草等观赏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
这些水生植物构成了一个()A.种群B.植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9.下列选项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生率B.性别比例C.分层结构D.年龄结构10.杭州西湖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新高二生物教研:必修种群和群落教学课件〔完美版〕
盖玻片
计数板平面图
计数板侧面图
放 大
12345
计数室深 0.1mm
ABC DEF
放大
6 7 8 9 10 放大
G
H
I
11 12 13 14 15 计数区容积?
16 17 18 19 20
1mm
0.1mm3 21 22 23 24 25
1234 567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浮游动物、被捕食者) 捕食者/天敌 (捕食者和竞争者;天敌和竞争者;下一
营养级/高一营养级、后一营养级)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 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 动物为食。由右图可知,将鲢、鳙鱼苗 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 生物积累量 ,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演绎与推理-3
科学探究
社会责任
实验设计-2 方案实施-3 交流与研讨-3
生态意识-4 环境保护-4 关注社会议题-3 科学实践-3
一、种群
个体 同时、同地、同种 ——种内关系
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
同时、同地、不同种 ——种间关系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 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个体被捕机会相同; • 种群内无出生死亡、无迁入迁出
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具有 趋光性,对紫外线敏感。
人们常在夜间用黑光灯诱 捕这类农业害虫。
监控、生物防治
对于开阔地带的大型动物,如草原上的有蹄类等, 用航拍的方法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则更少。
• 随机取样、定期取样 • 使用 “血细胞计数板” • 芽体超过母体体积1/2时,计为1个; • 压线算法--“上左(或下右)”; • 稀释浓度至5-10个/小格较合适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复习课件
3.一个动物种群,从其侵入新栖息地,经过种群增长 到建立种群后,一般有几种情况,如下图中的A、B、 C所示,说明各曲线的意义。 A: 说明能够很好的适应新栖息地,在新 ; 栖息地生存下来并稳定发展;
能在新栖息地生存下来; B: 但种群数量波动较大,表 ; 明生存斗争比较激烈,还 没有完全适应新的栖息地;
三、群落的结构
1、理解群落的内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 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 由于种间关系而形成了生物群落。 • 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功能类群是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彼此之间以物质和能量为纽带 紧密地联系知识一起,组成了生物群落。
结构
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 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镶嵌分布
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 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群 落 的 演 替
演替 类型
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 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 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 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群落的物种组成
•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 征 •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种间关系
关系类型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物种 A B
关系一般特征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彼此抑制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实例
地衣、根瘤 菌和豆科植 物 蛔虫和人 水稻和稗草 羊与草
4.当一条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迅速分泌 一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钓钩中,使钓鱼人长时间钓 不到鲤鱼。鲤鱼的这种习性是一种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种间斗争 D.种间互助 5.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热带雨林, 中层常绿阔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山植 被分布的生态因素是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能量
种群和群落
衰退型
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
4、性别比率
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比例(多数为1﹕1) 目前我国新生婴儿男女比例达到120﹕100,对种群密度将 产生什么影响?
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
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②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 雄性个体。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 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3、年龄结构
印度人口 ♂ ♀ 生殖后期 生殖期 生殖前期
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美国人口 日本人口 ♂ ♀
♂
♀
增长型
出生率>死亡率 越来越大
稳定型
出生率=死亡率 保持稳定
衰退型
出生率<死亡率
越来越小
① : 特点是幼年个体大 量成长为成年产生 后代,老年个体死 亡的少,出生的比 死亡的多,种群的 个体数越来越多。
N = M X n / m = 80 X 100 /5 = 1600(只)
3.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C.同一种群内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
4.在对某农田中的田鼠的种群密度调查时,第一次捕获 并作标记20只,一个月后捕获田鼠20只,其中有标记的 田鼠8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数量约为
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 出生率: 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 比率。 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 死亡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 度改变的直接表现。物种的内部和外 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 来体现。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种群和群落
1、鲢鱼 2、鳙鱼
3、草鱼
4、鳊鱼
根据群落垂直结构的关系, 充分利用不同水层的空间和条 件来获得高产的。 6、鲤鱼
5、青鱼 7、鲫鱼
主 要 淡 水 鱼 类 的 混 合 放 养
(2)水平结构 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
地形起伏、
光线明暗、 温度高低
我国 南方
北方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苔原
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鸟吃虫
捕 食
瓢虫捕食蚜虫
狮子捕食斑马
种间斗争(竞争):是一种生物为 了生存与另一种生物展开斗争的现 象。 哥
们 , 且 分 一 杯 羹 !
(一只大象为了草原中唯一的 水源而驱走斑马群)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
适应的“普遍性”
每一种生物都是具有与环境 相适应的能力
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与 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生物个体数
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一只0.5米3的玻璃缸里养了5条金鱼,那么金鱼 的种群密度为:
生物个体数 种群密度= 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5条/0.5米3=10条/米3
一个种群的种群密度会发生变化吗?
迁入
出生
种群 数量 迁出
死亡
2.出生率和死亡率 (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出生率
出生率是指某一年内,平均每千个 个体中活产的新个体数
女性人数
联合国设定人口的正常性别比范围 是103-----107% 1、算算我班同学的性别比。
• 3、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 下降。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
⑴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种群和群落上课
造血 及球 其计 基数 本板 使的 用构
基 本 使 用
back
二 . 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 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 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 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 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 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 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图示为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 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得出( )
A.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t4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 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的环境中呈“J”型增长 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t2时该种鱼数量的两倍 【解析】 此曲线的纵坐标为“种群增长速率”,其种群为“S”型 增长,t2时刻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故C错误。t3时刻年龄结构应 为增长型,A错误。t4时刻种群数量达到K值,并非在新环境中逐 渐消失,B错误。 【答案】 D
第二年的数量 第一年的数量
Nt=N0t
增长率= -1 保持不变
有限 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_____的, 种内斗争不断_____,捕食者数量不断_____。 加剧 增加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600 400 200 0
种群数量/个
环境容纳量
K=375
00
2
4
6
t/d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
K K/2 b e
d
c
K值和K/2值的应用
注意事项 灭鼠 捕鱼
捕捞后,使鱼的种 K/2 群数量维持在_____, 这样鱼的种群数量 会迅速恢复。 保护_____,保证鱼 K值 生存的环境条件, 尽量提升_____ K值 K/2(最大 灭鼠后,防止鼠 增长速率) 的种群在_____附 K/2 近,这样鼠的数 量会迅速增加, 灭鼠效果不好 K(环境容 降低_____,改变 K值 纳量) 环境,使之不适 合鼠生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类最丰富,层 次多,结构最复 杂
种类多,结构复 杂 种类较少,结构 简单 种类少,层次少 种类稀少,结构 简单 种类稀少,结构 简单
乔木、灌木、藤本、附生、 寄生植物,以及各种动物种 群
常绿乔木,各种动物种群 松属和杉属 草本植物为主,主要有羊、 马种群。 超旱生灌木占优势,植物稀 疏 典型植物水葱、花蔺,有珍 稀鸟类种群。
D
)
A、细菌和真菌
C、所有动物
B、所有植物
D、落叶和土壤
森林有那些功能?
涵养水分 防风固沙 净化空气 美化环境 调节气候 防洪保土 消灭污染
第1节 种群和群落
一个物种可以以个体的形 式单独存在,同一个物种 也可以在一定空间内集合 在一起,形成 种群
eg.一片田野中所有的向日葵
种群:在一定的地
域或空间内,同一物种 个体的集合体。
?在刚刚的蜜蜂种群中,所
有的蜜蜂都一样吗?
以下描述是种群吗?
1、所有的青蛙和蝌蚪 (否) (否) (是) 2、一个池塘中的青蛙和蝌蚪
3、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青蛙和蝌蚪
4、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否)
5、西坞中学所有的男生和女生 (是)
6、世界上所有的男人和女人 (是)
请举出一些你所认识的种群
群落:
生活在一定环境 内,各种生物种 群的总和叫做生 物群落,简称群 落。
eg.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互相依存、互相联系
意义:保证群落在单位空间内充分 利用自然条件。
群落的主要类型
根据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其生活的环境, 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陆生生物群落和水生生物群落。 陆生生物群落中,根据不同环境下生物种类组成与个 体数量的区别,主要有六种类型: 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沼泽
各种群落及其特点
群落名称 分布区域 特点 主要生物种群
热带雨林
热带地区
常绿阔叶 林 针叶林 草原 荒漠 沼泽
亚热带地区 寒温带地区 草原 干旱地区 低洼地和排 水不良地带
阅读P128,回答森林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一个稳定的天然森 林 出现乔木 出现灌木群 落
多年生草本植 物
沙丘上出现先锋植物:一年生草本 植物
练习
(1)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 C ) a.一座山上的全部昆虫 b.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类
c.一块稻田里的所有青蛙和蝌蚪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浮游植物
(2)下列事例中,属于生物 群落的是( D ) A.在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 成虫 B.一片朽木上的全部细菌 C.一棵枯木和其上的细菌、真菌、 昆虫、蜗牛等生物
D.一块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 虾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他生物。
3、水池群落不包括水池中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