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言文阅读】10次课全方位提升6【特殊用法释疑】高难度篇目实战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分专项训练专项八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八课外文言文阅读(一)严沧浪①《诗话》谓:“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②,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③,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④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有删改) 【注释】①严沧浪:南宋诗论家,所著《沧浪诗话》主张以妙语论诗,产生了较大的历史影响。
②羚羊挂角:出自《埤雅·释兽》。
“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
”比喻意境超脱,不着形迹。
③凑泊:凝合、聚合、拼凑、附着的意思。
④阮亭:清初杰出诗人王士祯的号,论诗提倡“神韵”。
1.下列选项与文中“言有尽而意无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言不由衷B.言简意赅C.余韵悠长D.理屈词穷2.揣摩文中画线句的写法及作者的心理,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作者将严沧浪的“兴趣”说、阮亭的“神韵”说与自己的“境界”说进行,强调了“境界”说触及诗词评论的根本。
通过文中“然”“犹不过”“不若”“拈”等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发表以上言论时,之情溢于言表。
(二)示弟立志说(节选)王阳明夫立志亦不易矣。
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源不濬①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②。
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
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
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
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
(有删改)【注释】①濬(jùn):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②昏:昏聩,糊涂。
【通读文本识句读】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
【联读分析明主旨】2.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对话。
小语: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与劝勉。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探究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 1. 考查内容均出自考纲所规定篇目,且考查篇目基本不重复, 备考时近几年未考查的篇目应作为复习重点,但考查年份较远 的篇目也应重视,有可能会考查到。 2. 近三年的命题形式趋于一致,题型主要为:字词解释题,句 子翻译题,综合分析选择题。备考时要注意熟悉课文,全面掌 握好这三类知识。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 A.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 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 “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 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 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 好世界。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 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 A.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 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 “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 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 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 好世界。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 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 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 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文言文阅读(纪事本末类)-十年(2014-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07文言文阅读(纪事本末类)【2023年】极帮他出主意。
C.离开曹国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国、秦国,秦穆公念在过去晋献公跟自己交好的份上,出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立重耳为晋君。
D.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讨伐曹国,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戒,但对釐负羁则给予了特别的关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2)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
【2022年】一、(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非计也。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8
常见词类活用
(一)活用作动词 1.活用为动词 (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数词活用为动词。 2.活用为使动词 (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二)活用为意动
1.名词的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三)活用为状语 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
三、特殊句式
(一)、 判断句(不加是不符合语言习惯) 一:……者,……也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二、……,……者也……,……也;……者,……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三、此……;是…… 译为“这(是)……” 1、此天子气也。2、是寡人之过也。
四、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1、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五:没有语言标志,动词从意念上表被动。 1、洎牧以谗诛。2、城之破也。3、戍卒叫,函谷举。
三、省略句(前文出现,后文省略。常见介词省略)
一:省略主语。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
人,无御之者。 二:省略谓语。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三:省略宾语。 1、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之。②屠惧,投以骨。 2、①相如闻,不肯与会。 四:省略介词(主要是“于”“以”两词)。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2、大王见臣列观,礼 节甚倨。
田通畋,打猎,如:今王田猎于此。
莫通暮,夜晚,如:至莫夜月明。 被通披,披散,穿上,如:屈原至于江
卒通猝,表示突然,如:卒然问曰,天下恶乎 滨,被发行吟泽畔。
定。 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生通性,资质,如:君子生非异也。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重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从整体上看,文言文阅读难度加深,课外文言文的比例逐步提高。
考查的文段、内容容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材料的组合形式上看,除了常见的单篇(或节选)文言文外,诗文联读、两篇(段)对比阅读以及群文阅读、试题最后一题中链接文言材料的形式逐渐增多。
从具体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断句是必考的。
实词的理解注重引导学习及解题方法,融入查字典法、语境推断法、成语助记法、课内外迁移法等;断句一般会提示断几处,降低错误率;句子翻译则给出关键词助记,提醒考生重视关键词与采分点,也有的结合文意理解、句子赏析考查;理解基本内容并归纳内容要点,或与其他篇目链接探究,或融入情境,或跨学科考查。
一些试卷还会将文言文阅读整体设置为专题任务群,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所有任务,注重问题的解决。
从题型上看,客观题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主观题成为主要考查形式,特别是开放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考点一、词语(实词、虚词)(一)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考查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活用。
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3.理解文言实词的方法(1)语境推断。
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要紧密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2)联想推断。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释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专题一 突破文言文阅读重点难点 学案1 睬准“分点”,精准落实
专题一突破文言文阅读重点难点学案1睬准“分点”,精准落实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蔡先生者,讳霁。
服除,补闽之长泰谕。
其立教依经行,而以宽栗剂之。
每出私钱具食讲艺,所拔识多显者。
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
某生持进谢,辞遣之。
先生自为孝廉至官归,二十余年,僦屋而居,瘠田十余亩,义不以贫告人。
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臵之而已。
其子借得邮符,为公归途计,匣之不用。
(节选自明·钟惺《隐秀轩集》,有删改) (1)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
译文:(2)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
译文:答案(1)郡里学校有个学生被和他有仇怨的人中伤,蔡公查访清楚他被人诬陷的事实,向督学说清楚这件事。
(采分点:“中”“廉”“白”,被动句式)(2)(蔡公)将要卸任离开时,有人贿赂他二百两银子,他没有把赃银放入口袋里,只是登记并放在那里罢了。
(采分点:“解”“赇”“污”“籍”)参考译文蔡先生,名霁。
服丧期满,补任福建长泰县教谕。
他依据经书来教学,宽严相济。
(蔡先生)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准备饭食讲学,所选拔赏识的人后来大多声名显扬。
郡里学校有个学生被和他有仇怨的人中伤,蔡公查访清楚他被人诬陷的事实,向督学说清楚这件事。
这个学生拿着财物来感谢蔡公,蔡公拒绝并打发他离开。
先生从中举人到卸任,二十多年,一直租赁房子居住,只有十几亩薄田,讲究节义,不因贫穷求人。
(蔡公)将要卸任离开时,有人贿赂他二百两银子,他没有把赃银放入口袋里,只是登记并放在那里罢了。
其子借来驿站供应食宿车马的凭证,为蔡公回去途中打算,蔡公把它放在匣子里不用。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徐锴,会稽人。
初,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游简言当国,每抑之。
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
”锴颇怏怏。
简言徐出伎佐酒,所歌词皆锴所为,锴大喜,乃起谢曰:“丞相所言,乃锴意也。
重难点05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
重难点05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解析版)(建议用时:30分钟)从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察文言文主题思想的把握、情感的体验、作者情感、全文的领悟概括能力等。
满分技巧因为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均选于课外,所以除扎扎实实教好学好教材中的文言文外,学生还要多涉猎课外材料,多读多练。
课外拓展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
首先可将教材中各篇文言文出处的作品整理好,以《初中生文言文阅读书目》的形式印发给学生,然后分学期安排阅读,如《论语》《山海经》《世说新语》《聊斋志异》《资治通鉴》《虞初新志》等等。
其次是利用好全省各地、全国各地历年中考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
这些材料都是经过命题者精挑细选的,而且又配有高质量的原创试题,最适合阅读、训练。
再次是关注测试卷中各种文言材料的出处,由点到面,由一篇到整本地推荐阅读。
限时检测一、课外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谓侍臣日:“朕思养人之道,未得其要,公等为朕陈之!''来济对日:“昔齐桓公出游,见老而饥寒者,命赐之食,老人日:'愿赐一国之饥者。
'赐之衣,日:'愿赐一国之寒者。
'公日:'寡人之康府①,安居以周一国之饥寒?‘老人日:'君不夺农时,则国人皆有馀②食矣;不夺蚕要,则国人皆有馀衣矣!'故人君之养人,在省其征役而已。
今山东役丁,岁别数万,役之则人大劳,取唐③则人大费。
臣愿陛下量公家所须外,馀悉免之。
''上从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六》)(注)□廉(lin)府:縻,米仓;府,储藏财物的地方。
口馀:余。
□取庸:雇佣工。
来济为皇上陈述的“养人之道”是什么?【答案】给百姓耕种的时间:给百姓蚕要的时间:减免征役。
(不夺农时:不夺蚕要;省征役)【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本题可依据文章中老人所说的“君不夺农时,则国人皆有馀食矣;不夺蚕耍,则国人皆有馀衣矣!” 和“故人君之养人,在省其征役而已”这些语句,从不夺农时、不夺蚕要、少征伐徭役等方面进行概括作答即可。
2022年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精讲本
方法指导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返回目录
技法四:利用文言虚词划分。文言文中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 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熟悉各类常见虚词,有助于文言句子断句:
(1)句首语气词,如“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词前应断句; 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应断句。
(节选自《夜航船》)
中考语文精讲本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返回目录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语之曰: “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舆人⑨蹑⑩新履,自灰厂历⑪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⑫ 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⑬,更不复顾惜。居⑭身之道,亦犹是 耳。傥⑮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中考语文精讲本
考点 3 节奏划分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返回目录
划分朗读节奏是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一般来说,文言 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表示一个完整 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例4 (2017·河北)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如《曹刿论战》中“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何”,是“为什么”的意思; 又如《唐雎不辱使命》中“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中的“何”,也是“为什么 ”的意思。“是”: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 是”,为“这”的意思;《大道之行也》中“是谓大同”的“是”,为“这”的 意思;《鱼我所欲也》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为“这样”的意思。 解释时根据具体语境选择虚词的正确义项即可。 答 案 (2)为什么 (4)这样
中考语文精讲本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返回目录
高考语文优选(备考练)全国通用版课时达标11文言文阅读
课时达标11(见课时达标P21)1.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把该市不同年龄段外来劳动适龄人口不同于本市户籍劳动适龄人口的特点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柱形图,要求回答该市不同年龄段外来劳动适龄人口不同于本市户籍劳动适龄人口的特点。
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分析柱形图的特点,比如外来劳动适龄人口多在20~44岁,且从20~24岁这一年龄段开始,其数量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
答案(示例)与本市户籍劳动适龄人口不同,该市外来劳动适龄人口多在20~44岁,从20~24岁年龄段开始,其数量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
2.下面的表格是对中学生崇拜偶像的相关情况的抽样调查。
请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学生崇拜偶像在性别上的差异性别著名人士影视歌明星体育明星其他总计男生14 18 16 2 50女生 4 40 4 2 50总数18 58 20 4 100(1)(2)这种差异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仔细比对图表内的数字,在概括时一般用“大、小”“多、少”表示,不要出现数字。
答案(示例)(1)崇拜影视歌明星的女生人数明显多于男生,崇拜著名人士和体育明星的男生人数明显多于女生。
(2)在偶像崇拜上,男女有别:女生更感性,重视外表;男生更崇尚权威和力量。
3.阅读下面“2016年中国互联网新闻用户统计调查”图表,请用文字表述两个图表的调查结果,并得出相关结论。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图1最近半年网民上网浏览新闻时长图2最近半年网民上网浏览新闻深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目所给的是两幅横向柱状图,通过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
语文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语文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1. 哎呀,你知道吗?读课外文言文时,首先得把每个字都认清楚呀!就像认人一样,认清了才知道是谁呀!比如《童趣》里“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你得先认识“蚊”“拟”这些字呀,不然怎么理解文意呢?所以呀,字词基础可得打牢啦!
2. 嘿,接下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翻译呀!不翻译怎么明白讲的啥呢?这不就像盖房子得有砖头一样吗?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得把它准确翻译出来,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道理呀!可别小瞧翻译哦!
3. 还有呀,要理解文章的背景呀!它为啥会出现呀?这就好比知道一个人的来历一样重要呀!像《桃花源记》,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为啥会有那样一个世外桃源呀!你说是不是?
4. 另外呢,得注意人物的言行举止呀!他们说了啥做了啥,这里面可藏着大秘密呢!比如《孙权劝学》中孙权和吕蒙的对话,那可是很关键的呀,能让我们知道好多道理呢!不关注能行吗?
5. 然后呀,要抓住关键语句呀!这不就是找到宝藏的钥匙嘛!在《陋室铭》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就是关键呀,抓住了,整篇文章的主旨就清楚啦!
6. 最后想说呀,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呀!就像练功一样,不练怎么行?多做些课外文言文的题目,你会发现越来越得心应手哦!所以呀,大家赶紧行动起来,把这些技巧用上,让自己成为课外文言文答题的高手吧!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语文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真的很重要,只要用心去掌握和运用,肯定能在答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2024年新高考解码高中文言文考点和读文方法
变化:加入词意的考查,与课文中词意作比较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陵擅长骑马射箭,受命在酒泉、张掖训练军队。李广利出击匈奴时,李陵 请求以少击众,率五千步卒深入单于王庭,王夫之认为这是“自炫其勇”。 B.李陵遭遇单于三万人马,奋力作战,单于震恐,召八万人围攻李陵,李陵率军杀 敌数千。对于李陵的战功,司马迁称赞他虽败犹荣,而王夫之则未置一词。 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马迁竭力替李陵辩白。王夫之认为,司马迁这样做 的原因,是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 D.武帝误信李陵帮助匈奴训练军队,诛杀李陵家族,其实帮助匈奴的是李绪。 王夫之认为,即便灭族之祸可以归罪于李绪,李陵的罪责也无可推卸。
所采用的游说策 表也,臣者景也”,这
略有什么不同? 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
请简要概括
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活动三 总览高考考题 明确读文方法
常考的几种史书体例
01
纪传体
02
编年体
03
纪事本 末体
04
国别体
[洞悉考向] 1.选择题 文言文的两道选择题分别为文言知识理解题、概述文本内容题。 2.主观题 三道主观题为文言文断句题、文言文翻译题和简答题。 翻译题突出了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句式和用法、古代文 化知识等的考查。 简答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并准确、简洁表述的能力。看似难度不 大,其实暗含着对思维能力的考查,需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论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虽 全国有益,非所贵也。”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 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 。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 ,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②,孟贲怒之, 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 敬,孟贲不忍犯也。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夫力少则修德,兵 强则奋威。秦以兵强,威无不胜。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 操,高魏文之礼也。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 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 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2022届高考语文 重难点06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
重难点06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1.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导向,引导考生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追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增强文化自信,在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教育导向的同时,突出了对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凸显出命题者对于国家教育发展目标的深刻领会,体现出了作为选拔性考试命题的思想性和科学性。
思想内容上“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学习内容上“将知识与能力紧密结合”,形式内容上“将鉴赏与评价紧密结合”。
2.选文来源呈多元化态势,材料选择更加广泛,由过去基本取材于二十四史,扩大到其他各类文本,尤其是纪事本末体史书。
涉及政绩、谏诤、廉洁、经济、民本、治学、读书、孝道、修身等方面,具有鲜明的重视传统文化的倾向。
3.题型注重对文本内容理解、对作者写作目的把握相关内容的考查。
满分技巧一、阅读技巧1.先通读全文,由选择题协助,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进行推导。
4.需要读懂材料,并审清题干要求,立足文本内容,从文中找出信息。
二、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
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
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5、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
限时检测一、【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
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
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
2023年全国新高考Ⅱ卷语文文言文详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
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
法曰:“用众进止。
”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
玄使谓符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
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
我众彼寡,势必万全。
”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
”融亦以为然。
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
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
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
”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
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
”此有以见秦师之乱。
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符坚之类是也。
”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
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
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
”太宗曰:“然。
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C敌D不亦难乎E臣故曰无术焉F符坚之类G是也【参考答案】D E F【解析】“为……所”表被动,A、B处都不能断,“敌”是“胜”的宾语,C处也不断,故只能断在D处;“不亦……乎?”固定句式,E处断;“焉”句末语气词,此处该断;“是”为“类”的宾语,G处不宜断。
2025年高考文言文阅读(20分或22分)一轮备考,你准备好了吗?
2025年高考文言文阅读(20分或22分)一轮备考,你准备好了吗?新教材提倡单元教学/群文教学,倡导情境化、任务驱动,这在试卷中已经呈现,或经典与诠释配合,或史述与史论结合等,社会生活类的默写情境等。
这就要求回归教材,关注教材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研习任务,仔细深挖、梳理每一项学习任务,无论是关联教材任务群/人文主题要求之下的文本研读的,还是各种文体的大小写作任务,进行任务群下的有序、有效整合,挖掘教考衔接点。
第10题文言文断句,12题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一词多义性,第13题翻译句子,综合考察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其中第11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这是近几年首次出现对文言虚词的考查。
关注课堂教学,回归语文学科本位。
试题特别强调文本细读,这就要求在备考复习中以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为载体,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透彻解读、准确筛选、提炼、概括信息并精准表达信息,“以一带三,以语言建构与运用带动思维、审美、文化”,当然这提升了阅读的精准性要求;引导学生梳理学习以及答题的方式方法,授人以“渔”,架构知识点体系,加强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
紧扣教材对文言句式的复习,要注意五个联系:a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与对词类活用的分析联系起来;b把对实词意义的理解与析特殊句式联系起来;c把理解文句与掌握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联系起来;d把课外材料与课本联系起来;e把文言中的词析句与现代汉语最基本的句法分析联系起来。
2024年文言文选材以史论为主,文本数量随文,字数750字左右,偏向人物事件论述评析。
教考衔接进一步加强。
试卷中至少有10处左右和教材显性或隐性的对应关联,可以看到教材的因素。
①显性的,如文言文第11题,与教材中《老子》《孔雀东南飞》《爱莲说》《项脊轩志》相联系。
②隐性的,如古代诗歌阅读中,选的是宋代刘克庄的《宿千岁庵听泉》,是古诗中描写声音的佳作,不仅能够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从“兰亭帖”“湍流”等词中也能看到试题与教材的勾连--考查学生能否由试题给出的诗句联想到《兰亭集序》,联想到《琵琶行》。
【初中语文】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初中语文第一轮复习第10讲文言文阅读课内、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南充专版)
文言实词 考情搜索:2012~2016·南充 1.(真题 T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D ) A.徐公来,孰.视之 孰:仔细 B.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赶得上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D.能谤.讥于市朝 谤:诽谤
【思路点拨】 所考查的四个实词中,涉及到 课内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两个实词均为课 内重点所学,难度不大;另外两个虽出自课外篇目 ,但联系上下语境,并根据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对 照推断该单个词语的意思难度也不大。A项中的“ 孰”应解释为“仔细”;B项中“及”是“赶得上 ”的意思;C项中“刺”是“指责”的意思;D项中 的“谤”是“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的意思。故选 D。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 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 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 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题技能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 间要停顿。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如“至于”“夫”“若夫 ”“盖”“且”等。 3.句首关联词语、承前的指导代词后要停顿。如“ 若”“而”“然则”“故”“是故”等。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 的,要分开读。如“今齐地/方千里”“今/天下三分”。
解题技能 1.归纳整理。将初中阶段重要的文言虚词的 用法归纳整理,识记背诵。(详见本讲附录4“文 言文必考虚词及例句集录”) 2.句意分析。结合语境、上下文和整个句子 的含义,在总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来推断虚词在 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万唯二阶-10篇文言文迁移训练-翻译
第一组(范仲淹)边、道、据、御、策【参考译文】康定元年,元昊反叛,延州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动(向朝廷)请求前往御敌。
范仲淹到延州之前,(朝廷)诏令规定将领分别统辖边境驻军:总管统辖万人,地方统兵官统辖五千人,都监统辖三千人。
遇到敌人侵略而要抵御时,官品低的将领首先出击。
范仲淹说:“(派遣)将领不选择(合适的)人,而只按照官品的高低来安排(出兵的)先后,这是自取失败的方法。
”于是(他)普遍检阅延州军队,得到一万八千人,分为六部,(每位将领)各自统领三千人,分部训练士兵。
(每次)根据敌军的多少,派遣他们轮换出战抵御敌军。
第二年正月,(皇帝)下诏命令各路军队讨伐西夏,范仲淹说:“正月塞外天气十分寒冷,我军露宿挨冻,不如等待春天深入(敌境),敌军马瘦人饥,(凭我军的)势力(很)容易制服敌军。
应该占据险要之地,开拓疆界抵御敌军,这是上等的策略。
”皇帝全都采纳了他的建议。
范仲淹逐渐招回流亡在外的百姓,修筑十二座寨子的城墙,于是羌族和汉族(流亡在外)的百姓,都先后回归家园,恢复正常生产。
范仲淹担任将领,敌人不敢轻易侵犯他(统辖)的地区。
第二组(文天祥)举、拔、故、素、语、发、屈、庶【参考译文】文天祥,二十岁被选拔为进士,在集英殿对答政事、经义等设问。
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
咸淳九年,开始担任湖南提刑。
因此见到了原来的宰相江万里。
江万里一向对文天祥的志向、气节感到惊奇,同他谈论到国事,神色忧伤地说:“我老了,观察天时人事应当有变化,我观察的人很多,(改变)社会风气的责任,大概就在你(身上)吧?你可要努力。
”德祐初年,长江上游告急,(皇帝)诏令天下起兵救援王朝。
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涕哭泣,征调郡里的英雄好汉,有民众万人,把家里的钱财作为军费。
而后,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会屈服,召见文天祥告诉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
怎么能侍奉二主?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
语文古文翻译2025年技巧与实战讲解
语文古文翻译2025年技巧与实战讲解《语文古文翻译 2025 年技巧与实战讲解》在 2025 年的今天,语文学习中的古文翻译依然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古文翻译犹如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让人望而生畏。
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并通过大量的实战练习,这座高山并非不可攀登。
首先,我们来谈谈古文翻译的基础技巧。
字词理解是关键的第一步。
古文中的字词往往有着丰富多样的含义,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进行准确的判断。
比如“走”这个字,在古代常常表示“跑”的意思,而不是现代的“行走”。
“汤”在古代指的是“热水”,而非我们现在所说的“汤菜”。
所以,积累常见字词的古代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语法规则也是不能忽视的。
古文中的语法与现代语法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需要我们能够准确识别和翻译。
像“何陋之有”,这就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古文翻译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的文化、习俗、礼仪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涵。
比如,在古代,“社稷”一词常用来代表国家,“朕”是皇帝的自称。
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就很容易翻译错误。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实战例子来具体看看如何运用这些技巧。
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里的“说”是“悦”的通假字,意思是“高兴、愉快”。
整句话翻译为“学习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再看《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按照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不以物之喜而喜,不以己之悲而悲”,这是典型的互文手法。
翻译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实战中,我们还要注意保持句子的通顺和连贯。
不能只是生硬地把每个字词的意思拼凑起来,而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调整。
同时,要避免望文生义。
有些字词看起来很熟悉,但在古文中的意思可能完全不同。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的是“妻子和子女”,而不是现代仅指“妻子”。
薛金星怎样解题高中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与技巧
薛金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和作家,对于高中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与技巧,他可能会给出以下建议:
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这是解题的基础。
你需要熟悉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句式结构和语法规则,以便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时能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意思。
2. **注意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路**:在开始阅读文言文之前,先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路。
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图。
3. **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文言文往往涉及到一些古代的文化和历史知识,因此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对于理解文章的内容非常重要。
4. **注重细节和关键词汇**: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细节和关键词汇。
这些词汇和细节往往能够揭示文章的主旨和意图,也是解题的关键。
5. **多做练习题**:通过大量的练习,你可以熟悉文言文的阅读方式和解题技巧,提高你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
以上是一些一般性的建议,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还需要结合具体的题目和文章内容来进行。
同时,你也可以参考一些专门的高中文言文阅读教材和辅导书籍,这些书籍通常会提供更详细和系统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星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分层训练
星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分层训练
随着文言文的逐渐重视,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开始学习文言文。
但是对于大部分初学者来说,文言文的学习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地阅读和训练才能有所进步。
为此,星阅读推出了初中课外文言文分层训练,旨在帮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
本文言文分层训练采用了分级阅读的方式,按照难度将文言文划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都包括了多篇经典文言文的阅读材料和相应的练习题,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又可以逐步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此外,本文言文分层训练还根据学科设置了不同的主题,如历史、文学、哲学等,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对相应的学科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本文言文分层训练还提供了在线学习和自测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测试自测自己的文言文水平,也可以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查看答案和学习更多相关知识。
总之,本文言文分层训练为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通勿,不要,或通惑,想不通,如: 无或乎王之不智。 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罢通疲,疲惫,如:仆虽罢驽,亦尝侧 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 闻长者之遗风。 之欲无厌。 趣通趋,向前走,如:趣舍异路。 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见通现,表露,如:退而论书策,以舒 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 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耳。 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不通否,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 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璧,可予不? 阖通合,全,如:每至是日,倾城阖户。 奉通捧,捧着,如:臣愿奉璧往使。 直通值,价值,如:昂其值,居为奇货。 案通按,察看,如:召有司案图。 裁通才,时间副词,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 跃。 孰通熟,仔细,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 已通以,如: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议之。 以通已,止,如:无以,则王乎? 说通悦,高兴,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乡通向,如:北乡自刭。 盖通盍,相当于 “ 何不 ” ,如:盖亦反其本矣。 衡通横,与“纵”相对,如:外连衡而 涂通途,道路,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斗诸侯。 已通矣 , 语气助词 , 表确定语气,如:放辟邪侈, 莫通暮,夜晚,如:至莫夜月明。 无不为已。 被通披,披散,穿上,如:屈原至于江 田通畋,打猎,如:今王田猎于此。 卒通猝,表示突然,如:卒然问曰,天下恶乎 滨,被发行吟泽畔。 定。 少通稍,稍微,太后之色少解。 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禽通擒,捕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 生通性,资质,如:君子生非异也。 日。 阳通佯,假装,如:皆阳应曰。 舒通抒,抒发,如:退而论书册,以舒 识通志,记住,如:汝识之乎。 属通嘱,嘱咐,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其愤。
三、省略句(前文出现,后文省略。常见介词省略) 一:省略主语。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 人,无御之者。 二:省略谓语。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三:省略宾语。 1、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之。②屠惧,投以骨。 2、①相如闻,不肯与会。 四:省略介词(主要是“于”“以”两词)。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2、大王见臣列观,礼 节甚倨。
三、特殊句式
(一)、 判断句(不加是不符合语言习惯) 一:……者,……也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二、……,……者也……,……也;……者,……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三、此……;是…… 译为“这(是)……” 1、此天子气也。2、是寡人之过也。 四、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1、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五、通过副词“乃”“即”“则”“皆”等表判断。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臣本布衣。3、梁父,即楚将项燕。 六、没有词语标志,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可以转化为 “…… 者, …… 也”句式。 1、荀卿,赵人。2、秦,虎狼之国。3、刘备天下枭雄。 七、用“非”等词语表示否定性判断。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2、人死,则曰:“非我临时改变了它的语 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 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 左右欲刃相如 ” , “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 “用刀杀”的意思。
常见词类活用
(一)活用作动词 1.活用为动词 (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数词活用为动词。 2.活用为使动词 (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二)活用为意动 1.名词的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三)活用为状语 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 (四)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五)、为动用法 1.活用为为动词
(二)被动句(不加被不符合语言习惯) 一:用介词“于”表被动。 1、不拘于时,学于余。 2、而君幸于赵王。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 郎者乎? 二:用“见”“见……于……”表被动。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三:用“为”“为……所……” 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四:用介词“被” 表被动,与今相同。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五:没有语言标志,动词从意念上表被动。 1、洎牧以谗诛。2、城之破也。3、戍卒叫,函谷举。
五步翻译法
六、特殊用法释疑
一、高中常见通假字
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
共通供,供给,如“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 阙通缺,侵损,如“若不阙秦,将焉 取之”。 说通悦,心服,如“秦伯说,与郑人 盟” 。 知通智,聪明,如 “ 失其所与,不 知” 。 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 厚而无劳。 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 亦走也。 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 暴,不复挺者。 间,不辩牛马。 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名作动) 2、六王毕,四海一。(数作动)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名词 使动) 4、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 5、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意动) 6、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形容词意动) 7、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 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容词作名词) 9、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动词为动)
相与为一。
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 余力而制其敝。 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
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
翳以将入。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如:距关,毋内诸侯。
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 项伯。
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
之不敢倍德也。 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 蚤自来谢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