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
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答案)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爱莲说
【乙】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①日:“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绠②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③不谬。徐舍人蒸远曾预斯役,尝为余言。此佐领可云格物④。蒸远能举其名,惜忘之矣。后乌鲁木齐筑城时,鉴伊犁之无水,乃卜地通津⑤以就流水。余作是地杂诗,有日:“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记其实也。(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这个意义的成语)
5.《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答案)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答案)(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初,权谓XXX:“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XXX:“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XXX?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XXX过寻阳,与XXX论议,XXX:“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XXX!”XXX:“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XXX之晚乎!”XXX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XXX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XXX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XXX,XXX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为XXX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XXX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XXX()(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XXX在短工夫内才略惊人上进的原因是什么?4.XXX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5.XXX、XXX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XXX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XXX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XXX:“无他,但手XXX。
”XXX忿然曰:“XXX敢轻吾射!”XXX:“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XXX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XXX笑而遣之。
【乙】XXX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XXX登之,患其塔动。
XXX:“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件: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件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一)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 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 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
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 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 务。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参考译文】【乙】 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卿言多务,孰.若孤 塾:__谁__________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_知__晓__事___情__ (3)寻.复南奔 寻:_不__久_________ (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涉猎:_广__泛___阅__读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_读___书__人__分___别__几___天__,_就__应___该__用__新___的__眼___光__看__待___他__,_长__兄 __ 知__晓__事___情__怎__么__这___么__晚__呢__?
(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译:_现__在__我___处__于__皇__上___的__高__位__, ___是__天__下___的__主__人__,___不__能__独___自_ 偏___袒__老__朋__友___。__________
七年级(部编版)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标准答案和译文1)
七年级下册新教材(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标准答案)第一课《孙权劝学》第一篇:(一)炳烛夜谈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二)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A.恐已暮.矣() B.盲臣安.敢戏君乎()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及.鲁肃过寻阳()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此独以.跛之故B.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暮而.果大亡其财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众服为.确论D.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其邻人之.父亦云3.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限画两处)(2分)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3分)第二课《木兰诗》第一篇:【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
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1)亭亭净植(2)有狱久不决(3)囚法不当死(4)将弃官去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 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4.【甲】文,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的特点。
(4分)(二)【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专题07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解析版)温馨提示经典基础题18题,优选提升题32题(2023下·山西太原·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为学(清)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②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③国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语(yù):对……说,告诉。
③恃(shì):凭借,依靠。
1.请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划出停顿节奏。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2)及.鲁肃过寻阳及:(3)吾欲之.南海之:(4)西蜀之去.南海去: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翻译:4.借助议论的句子可以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概括。
下面三句中哪一句更适合做吕蒙为学的点睛之句?为什么?A.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B.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C.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我选()【答案】1.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2.(1)推托(2)到,等到(3)去,到(4)距离 3.(1)我难道想要你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4.我选B,吕蒙在孙权提出“不可不学”时有畏难情绪,以“军中多务”为借口进行推托,在孙权诚恳劝学的情况下才就学。
专题复习11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习题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 分) (1)有仙则名. ( 出名,有名 ) (2)斯.是陋室 ( 这 )
(3)谈笑有鸿.儒. ( 博学的人 ) (4)无案.牍.之劳形 ( 官府文书 )
(5)子欲.居九夷 ( 想,想要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或曰:“陋,如之何?” 有人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放下) (2)徐.以杓酌油沥之( 慢慢地) (3)杨大年每欲作.文( 写作 )
(4)以小方纸细书.( 书写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3 分) A.尝射于.家圃 门人疲于.应命 B.但微颔之. 顷刻之.际 C.徐以.杓酌油沥之 以.小方纸细书 D.康肃笑而.遣之 而.不妨构思
(五) 【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 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 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 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 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 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 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 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七下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
(七)
1.(1)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2)只,不过(3)自夸(4)放下 2.(1)(卖油翁)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再用
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使油滴入到 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但铜钱却没有被沾湿。
(2)老人背着他的蒜慢慢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大家他 的名字。
3.B 4.这个故事启示我即使身怀绝技也不能沾沾自喜,因为
【参考译文】
各种花正在绽放的时候,只有花开的那几天,在这以前、 以后都属于不当花开的时节而无人过问的时候。芙蕖就 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就把水波点缀得一片 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后,就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一天比一天美丽好看。有风时就展示飘动摇摆的神态, 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 的时候,就先享受了无穷的悠闲情趣。等到花苞开花, 姿态娇嫩,仿佛就要滴水下来了,花儿先后相继开放, 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 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对 主人说没有对不住的地方了;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 蓬中结了莲子,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 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耸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 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 适于观赏的方面。
【乙】段文字告诉我们颜回学习“不迁怒,不贰过”, 被孔子称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参考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 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 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 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 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 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 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 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完整word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一、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子罕》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
亦指其所居之地。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有仙则名名:(2)斯是陋室斯:(3)谈笑有鸿儒鸿儒:(4)无案牍之劳形案牍: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2)或曰:“陋,如之何?”译文:17.【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和“”。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8.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
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分)答:15.(5分)(1)出名,有名(2)这(3)博学的人(4)官府文书16.(1)(2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帘中,使室内染上青色。
(2)(2分)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17.(3分)惟吾德馨君子居之18.(3分)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二、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老吏不如周敦颐,字茂叔,为分宁主簿.②不当死,①。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惊曰: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也。
比较阅读1 孙权劝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1 孙权劝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管理B.见.往事耳见:了解C.及鲁肃过.寻阳过:经过D.即更刮目相待.待:看待【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A.治:研究。
故选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刀劈狼首B.蒙乃.始就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下车引之.D.结友而.别人不知而.不愠【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义的理解。
A.两人都解释为:用、拿;B.于是、就/表示判断,是;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自立性/代词,指元方;D.表示顺承关系/表示转折关系;故选A。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第 1 页/共8 页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长进庞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该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示,他的惊叹映衬出吕蒙取得了庞大的长进。
【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述有误,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对话)描写。
故选C。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
【答案】①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孙权劝学》对比阅读 (7篇 含答案)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秉烛夜读》【注】安:哪里。
疑问代词。
戏:取笑。
安敢:怎么敢。
疑问副词。
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 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 及.鲁肃过寻阳(3) 恐已暮.矣(4)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2.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5、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参考答案:1、C(3分)2、①迟、晚②怎么③再次、重新④等到、到(共4分,每个1分)3、(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6分,每处3分,大意相近即可)4、年纪大;事务多。
(2分,每处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5、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3分,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二】【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
(完整版)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第一篇《论语》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七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乙】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1)吾日三省.吾身()(2)不逾.矩()(3)王生不说.()(4)王生惊觉,谢.曰()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吾悉能志.之处处志.之B.居.五日不可久居.C.而君变色以.去以.塞忠谏之路也D.王生益愠.人不知而不愠.3.翻译下面的句子(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期末复习专题八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二) 【甲】《卖油翁》(文略)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 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 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 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 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mò)人:能潜水的人。
因是_生_生不不识识水水(或(或不学不而学务而求其务道求)_其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道)
4.甲乙两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练习。
(三) 【甲】《陋室铭》(文略) 【乙】子猷①性爱竹,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②问:“暂住 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节选自 《世说新语》) 【注释】①子猷(yóu):即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② 或:有的人。
期末复习专题八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 【甲】《孙权劝学》(文略)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 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④,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
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
“蔡侯纸”。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①秘剑:皇室用的剑。②书契:书籍文契。③缣:双丝的细
绢。④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则以纸帖.之
每韵为一帖.
B.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
(完整)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
(完整)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一、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子罕》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
亦指其所居之地。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有仙则名名:(2)斯是陋室斯:(3)谈笑有鸿儒鸿儒:(4)无案牍之劳形案牍: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2)或曰:“陋,如之何?”译文:17.【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和“”。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8.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
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分)答:15.(5分)(1)出名,有名(2)这(3)博学的人(4)官府文书16.(1)(2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帘中,使室内染上青色。
(2)(2分)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17.(3分)惟吾德馨君子居之18.(3分)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二、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为.分宁主簿①。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惊曰:“老吏不如也。
”有囚法②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17年新教材七年级语文(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有标准答案,有译文)
17年新教材七年级语文(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有标准答案,有译文)世说新语》是一部由文人编写的书籍,作者刘义庆来自彭城(现在江苏徐州),曾担任荆州刺史,喜爱文学。
1)撒盐空中差可拟:比喻雪花像盐一样飘散在空中,非常相似。
2)相委而去:相约一起出行,却丢下对方自己离开。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道韫在寒雪天气里与家人聚会。
4)下车引之:友人惭愧后下车引导元方进门。
1)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把雪花比作柳絮随风飘舞。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太丘离开后才到达,错过了约定时间。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在约定时间内没有到达,就是不守信用。
4)相委而去:相约一起出行,却丢下对方自己离开。
5)友人惭,下车引之: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引导元方进门。
1)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思是雪花像柳絮一样随风飘舞。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的意思是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非常不道德。
3)君指的是第二人称代词,即你或您;家君是向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咏雪》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现出他的才华非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谢道韫回答的赞赏之情。
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对雪花的比喻和对友人不守信用的批评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比较简单,可以自己解决,但有些问题可能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乙)有效沟通的关键是要理解对方的观点和需求。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背景、经历和情感状态,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观点和需求。
同时,我们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以避免产生误解和冲突。
丙)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以确保沟通的有效性。
我们应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抽象的词汇,以免对方无法理解。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和表情,以便更好地传递自己的信息。
丁)总之,有效沟通是解决问题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七年级下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七年级语文(下)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注释】薛谭、秦青:传说中秦国两名善于唱歌的人。
讴(ōu):徒歌(无伴奏)歌唱。
这里指唱歌。
衢(qú):大路,四通八达的路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饯:用酒食设宴送行,设酒送行。
振:使……振动。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及.鲁肃过寻阳(等到)B. 未穷.青之技(尽、完,用完。
这里指学完。
)C. 自谓.尽之(以为,认为)D. 即更.刮目相待(更加)2. 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B.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C.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D.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3.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⑵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4. 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
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薛谭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二)《秦观劝学》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①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
旬朔之间③,把卷无几日。
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连词,表假设,如果/副 词,竟然;B.介词,在/介 词,比;C.都是介词,虽 然;D.结助词,的/用于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D.实为林处士之.功臣
性,不译。
无丝竹之.乱耳
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在 昔 西 泠 逸 老/ 高 洁 韵 同 秋 水/ 孤 清 操 比 寒 梅
【乙】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 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 苦沾衣如此?”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 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③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④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 “善哉。”乃.罢其兵。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没__有__世__俗__的__乐__曲__扰__乱__心__境__,__没__有__官__府__的__公__文__劳___神__伤__身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志竟成,无约不践。 ___有__志__向__的__人__,__所__做__的__事__终__究__会__成__功__,__没__有__做__出__的__约__定__不__践__行__的__。_____
【乙】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 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无如①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 媮衣②,玩日愒③岁。……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④.不.蠹.⑤.,.流.水.不.腐.,
七年级下文言文对比阅读(2021年整理)
七年级下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下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下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文言文阅读(一)【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注释:①书:写信。
②让:责备.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2.解释加点词语。
(3分)(1)治经为博士邪()(2)见往事耳()(3)及鲁肃过浔阳()(4)即更刮目相待()(5)肃遂拜蒙母( ) (6)唯傅修期耳()13.翻译句子。
(2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2)卿言多务,孰若孤?14.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2分)15.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1分)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1分)文言文(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一、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子罕》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
亦指其所居之地。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有仙则名名:(2)斯是陋室斯:(3)谈笑有鸿儒鸿儒:(4)无案牍之劳形案牍: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2)或曰:“陋,如之何?”译文:17.【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和“”。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8.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
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分)答:15.(5分)(1)出名,有名(2)这(3)博学的人(4)官府文书16.(1)(2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帘中,使室内染上青色。
(2)(2分)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17.(3分)惟吾德馨君子居之18.(3分)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二、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为.分宁主簿①。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惊曰:“老吏不如也。
”有囚法②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有删改) 【注释】①主簿:官名。
②法:按照法律。
③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3. 解释下列加点字。
(共2分,每小题1分)(1)陶后鲜.有闻鲜:(2)为.分宁主簿为: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共4分,每小题2分)(1)出淤泥而不染翻译:(2)逵悟,囚得免翻译:5.文章往往可以反映作者的思想,而作者的做法有时也能印证他的思想。
【甲】文中周敦颐通过描写莲的“外直”,赞美君子的①(特点);【乙】文中周敦颐与王逵争辩后“②”的做法,也印证了他的这种追求。
(第一空用自己的话回答,第二空用原文回答, 2分)3.答案:(1)少(2)担任评分标准:共2分。
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1)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2)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评分标准:共4分。
每小题2分,关键词、句式翻译有误扣1分,扣完为止。
5.答案:①正直②委手版归,将弃官去评分标准:共2分。
每空1分,第一空意思对即可,第二空有关键词即可。
6.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2分)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___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可以靠近去玩弄它啊。
___(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分)___喜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______8.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的词语是“_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3分)9.下列对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3分)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三、读诗文,完成下列各题【甲】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1)侵晓..窥檐语( ) (2)可爱者甚蕃.( )(3)芙蕖则不然.( ) (4)自夏徂.秋(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15.【乙】段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
C.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狎利用。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2)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译文:17.【甲】词是写作者见到荷塘景象,而生出思念故乡的情感。
【乙】段借对莲花形状的叙写,阐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
【丙】段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芙蕖,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分)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临近拂晓)(2) (多)(3) (这样)(4) (往,到)14. (D)15. (B)16.译文: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译文: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分内之事,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
17.【甲】思念故乡【乙】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丙】喜爱、赞美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14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河间①有游僧②,卖药于市,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
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
其难治者,则丸不跃。
举国信之。
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③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河间:地名。
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
③研:研磨。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阅.十余岁()(2)尔辈不能究物理..( )(3)佛作引.手取物状()(4)以一铜佛置.案上()14.下面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以我酌油知之.C.其反激之.力D.举国信之.15. 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2)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16.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了怎样的启示?(4分)【甲】文:【乙】文:13.(1)经过,经历(2)事物的道理、规律(3)伸(4)放评分:共4分。
14. C 评分:共2分。
15.(1)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方面,不知道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2)人们检验这种做法,确实是这样,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
评分:共4分。
16. 【甲】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
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正确分析,综合考虑,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乙】用小伎俩来骗人的人,花招最后总是会被人识破,也不会得到好结果。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五、完成15~19题。
(18分)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刘翀读书刘翀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①十万。
会②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于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③甫④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注释】①将:率领,带领。
②会:恰逢,正赶上。
③沟洫:田间水渠。
④甫:刚,才。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2)求之下流固颠()(3)自谓可将十万()(4)人几为鱼()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是非木杮 / 安能辨我是雄雌B.山门圮于河 / 使试于一村C.天下之事 / 自练乡兵与之角D.众服为确论/ 几为所擒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