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散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宋元文人画的审美思想

浅谈宋元文人画的审美思想

浅谈宋元⽂⼈画的审美思想浅谈宋元⽂⼈画的审美思想 宋元⽂⼈画在中国美术史⼏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直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下⾯是⼩编搜集整理的⼀篇探究宋元⽂⼈画审美思想的论⽂范⽂,供⼤家阅读参考。

摘要:宋元时期作为中国绘画史上开宗⽴派艺术变⾰时代,他的⽂⼈画在绘画史中更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可以说,宋元⽂⼈画艺术对⽂⼈画的发展具有⾥程碑式的意义。

关键词:宋元⽂⼈画⽂⼈诗书画印审美思想 中国传统⽂化在宋元达到了⼀定的⾼度,不管是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思想学术、⽂学艺术等,⼏乎在每⼀个⽂化领域都占有⼀席之地,绘画创作表现出时代的许多新特⾊。

从⽽宋元⽂⼈画在中国美术史⼏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直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

较于⽂⼈画在整段中国美术史中的继承与演变中,本⽂更加关注在宋元这⼀特定时期内⽂⼈画及⽂⼈画家所呈现出的审美认识。

⼀、⽂⼈画的概念以及发展 ⽂⼈画,亦称“⼠⼈画”,宋代⽂⼈⼠⼤夫把绘画进⼀步视为⽂化修养和风雅⽣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更注重精神的⽂化修养和书法造诣,强调⼈品、学问、才情和思想等要素,以别于宫廷画和民间绘画。

宋元⽂⼈画多取材⽔墨⼭⽔和花鸟⽵⽯等,借以抒发内⼼的主观感受或个⼈抱负。

⽂⼈画在宋时发展⽴派⾄元代昌盛,不仅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次艺术变⾰,⽽且在中国绘画史上产⽣深远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姚最“不学为⼈,⾃娱⽽已”成为⽂⼈画的中⼼论调。

使历代⽂⼈将其尊为绘画的宗旨。

唐代诗⼈王维以诗⼊画,被奉为⽂⼈画的⿐祖,其绘画作品成为后⽂⼈画家的范本。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代相传。

这时期⽂⼈画的主要代表有⽂同、苏轼、⽶芾、李公麟、“元四家”等,宋元成为后世⽂⼈画家追随学习的典范,他们⼀系列美学观念对后世影响很⼤,其画风影响到明清及近现代⽂⼈绘画,使⽂⼈画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画坛主流。

⼆、宋元⽂⼈画兴起的原因 北宋时期科技⽂化艺术都有⾼度发展,但封建专制达到空前,为了摆脱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统治者在政治体制、经济⽂化各⽅⾯进⾏了⼀系列改⾰,但结果事与愿违,在此社会之下,知识分⼦感觉到空有⼀⾝才学却⽆处施展,⽂⼈志⼠在诗书画中寻求解脱,以纯净空疏之⼼去解悟⼈⽣,获得⼼灵的主观思想的表达与解放并且促使了⽂⼈画的.发展,所以⽂⼈画的出现是中国历史情况下艺术发展的必然,是绘画艺术发展到⼀定⾼度的再现。

中国画论论文分析

中国画论论文分析

文人画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叫文人画。

说明当时画家把绘画进一步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

它包含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并列,不在技法上与工或写有所区分。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文人画一词很晚才出现,而苏轼称之为“士人画”。

苏轼开创了文人画的先河,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首先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

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后发,看数尺许便倦。

汉杰真士人画也。

”其次,他抬高了画家王维的历史地位,将文人画家与画工、俗士分开来。

再次,他倡导诗情画意的文人画风格,反对完全追求形似的画工风格。

他讲究评画又要有常形,常理之论。

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而达到形神俱似的,具有诗意的境界,苏轼对表现手法不受程式拘束,这同样是苏轼文人画最根本的艺术主张。

由于苏轼的努力提倡,在北宋初年兴起的这种新画风很快在士大夫中流行开来。

苏轼把强调文人画的思想性,把诗歌和绘画都看作是一种抒发个人情感的艺术,这样便将绘画艺术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来看待,从一种完全是技术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成为文人们的一种自觉的表达手段。

他认为,绘画作为艺术,应当是与作为而是画家个人修养品德的承载体,而文人画绘画的过程,也被认作为画者情感心绪的表露,更多的成了文人雅士的心灵事业。

纵观文人画的发展历程,苏轼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以其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社会地位,给当时及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正是这种对意气的推崇,所以他对文同等文人画家十分欣赏,他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矣。

”从元代倪云林的“墨池挹涓滴,寓我无边春”的山水,到明代徐青藤“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萧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墨葡萄,再到清代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竹子,无不受到苏轼的这种影响。

国画论文范文3篇

国画论文范文3篇

国画论⽂范⽂3篇略论近世国画⽂章⼤家楼笙华⼜名楼森华,现为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画⼤讲堂》主讲,中国开放⼤学中国画教程副主编,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品鉴赏与修复学术主持,浙江⼤学艺术鉴赏与收藏投资⾼级研修班主讲,浙江省收藏协会理事,《浙江收藏》副主编,黄宾虹国画院院长。

现任职于中国美术学院,曾在浙江⼤学、厦门⼤学、宁波师范学院执教中外美术史和艺术概论。

个展:2014 《秋⼭问道》⼭⽔画个展2013 《听此太古⾳》楼森华⼭⽔画展(中国美术学院)2012 《古雅之道》楼森华⽔墨画个展(宁波)2012 《钱塘时代》楼森华油画个展(中国美术学院)2011 《⼗⼆⽉》楼森华油画个展(中国美术学院)2008 《澄怀观道》楼森华⼭⽔画个展(中国美术学院)2000 《楼森华⽔墨与油画》个展(台湾⼤学)1997 《回望传统》中国画个展(宁波展览馆)等近世国画⽂章⼤家,五百年间名世者黄宾虹有云:上古书画同源,仰观俯察,以造六书,取乎象形,⾃有丹青之画,书与画分,后世因重⽂⽽轻艺,有⼠夫之画,画与图分……⼜云:⾃来书画同源,书是⽂字,单体为⽂,孳⽣为字,以加偏旁。

⽂字所不能形容者,有图画以形容之,尤易明晓。

故图画者,⽂字之馀,百⼯之母也。

今求画学之途径,⾮讨论⽂字,⽆以明画之理,⾮研究习字,⽆以得画之法……学画之⽤笔,⽤墨,章法,皆源于书法。

舍⽂字书法,⽽徒沾沾于缣墨朱粉中以寻⽣活,适成其为拙⽽已,未可以语国画者也。

其语何出!六朝谢赫著画有“六法”,所谓⼀⽓韵、⽣动是也;⼆⾻法,⽤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

元初赵孟\⾔书画同体(即后世曲解为“书画同源”),明季董其昌借禅宗以分画有“南北宗”。

⾄于后世影响甚巨,此后史学家竞相引证。

赵孟\有诗证⽈:《题柯九思画⽵》“⽯如飞⽩⽊如籀,写⽵还应⼋法通,若也有⼈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此论以理论⾼度指明了绘画的技术要旨。

⽆论这“本来同”的是源、是体、还是法。

试论董其昌的文人画

试论董其昌的文人画

2018·05笔者个人对董其昌比较感兴趣,众所周知,董其昌是中国书画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

他既是身居庙堂,同时又是一位书画家。

晚明至清代无数的王侯将相、文人墨客都对他和他的字画艺术有着不同程度的收藏兴趣,人们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从“民抄董宦”来看,他是一位颇有争议、鱼肉乡里的显贵,但从艺术领域看,他又是一位对书画艺术有着巨大贡献的人物:引禅入画、提出“南北宗论”等。

在此,笔者就想简单谈一谈董其昌的艺术,主要是漫谈一下他的创作风格以及其和当时政局环境的关系。

在中国绘画史上,董其昌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的艺术思想和实践在后世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特别是在他“南北分宗”以及“文人画论”的理论标志下所推行的艺术实践及审美观照方式对明末至清近三百年的书画艺术风格的定型起了一种决定性的作用。

在董其昌所处的晚明之前,中国的绘画艺术实践已达到高峰,但直到晚明在董其昌的整理下,才有了在书画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高度上对文人画做了系统又成熟的总结。

董其昌在继承古人绘画传统的基础上,一方面用抽象性的山水去代替写实性的山水,在作品中强调表现自然的内在美和形式美,一反古人善画自然丘壑并以此为审美标准的美学观;另一方面,将书法的笔法融入到绘画创作之中,传统作品中刻板、受拘束的线条被书法化自由的线条所替代,他可以说是把画中书写性的特点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董其昌强调抽象的山水画笔墨形式,极大地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对后世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以“娄东派”“虞山派”为代表的四王院体画风影响极大。

文人画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的雏形在魏晋六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文人画”这个名称的正式提出却是出自元代的赵子昂,晚明董其昌则是文人画的集大成者。

明代嘉靖以后,资本主义商品化经济的萌芽在江浙一带迅速萌生,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

商品经济的市场化和思想上的百花齐放导致明末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保守的绘画风格开始在苏杭这些较为传统的绘画中心呈现出了衰败的迹象。

文人画“逸笔草草”鉴赏论文

文人画“逸笔草草”鉴赏论文

文人画“逸笔草草”鉴赏论文摘要:何为文人画?古往今来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大多人简单的以为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形制,含有文人之气味,而于艺术功夫上必有欠缺,以丑怪为能,以荒帅为美,失画家之规矩,任意涂抹,而以画外之物为弥补掩饰之计是也。

这一度使文人成为流俗之物。

然而,纵观古今之文人画,我们发现,文人乃思想之高尚者也,学养深醇者也,其平日之修养品格迥出于庸众之上,故其艺术并不是恣意妄为之作,他们多是在心灵的驱动下使“世界”根据自己的意念重新构建,脱离物质之束缚,发挥自由之情致,以“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之理念,用抽象的笔墨抒写其淡泊宁静之志,使文人画具有一种古朴淡雅的美。

关键词:文人画;笔墨;写心;写意文人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善书法又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再加上“书画同源”的缘故,涉足绘画也是平常之事。

中国绘画配以文字,以说明绘画的内容,自汉代就有了,至于元,遂为“书绘并工,富丽成观”,而书法与绘画的交融,共同构成文人画的特殊画面样式。

当文人画家把书法这一“外戚”引进绘画造型语言中之后,对点线本身的重视和对“水墨为上”的黑白意境的审美追求几乎摒弃了色彩语言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人画已经超越了汉唐勾勒敷彩的技法范畴,以墨代色,即使使用色彩,也以“不伤墨骨”为原则,在皴、擦、点、染的用笔过程中呈现出笔、墨、点、线结构形式的审美效应。

在造型方面,由于书法的点线笔墨形态,与西方绘画的色彩语言相比,既不能真实真实模仿光线下的物体的色彩变化,也不能如实地再现明暗和物象之间的透视空间关系,它只能表现形状和经验性结构关系。

这种客观上的不足,却为主观上的表现提供了自由。

同时也为笔墨更加深入地表现物象本身和笔墨本身的审美价值提供了契机和可能。

一、从以墨代色的文人画中感受由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的美笔墨是中国绘画民族身份的标志,有了笔墨才有中国绘画。

在中国画中,笔墨不是单纯的操作技法和意象构成的工具,而是以“造化”为根基,具有主客体统一特征的艺术概念。

文人山水画分析论文

文人山水画分析论文

文人山水画分析论文文人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画家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文学性,描绘了山水景观的同时,还表达了画家的文化情感和理念。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对文人山水画进行分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和风格。

一、概念与历史文人山水画源于唐代,发展于宋代,直至元代达到高峰。

它是古代文人雅士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现了他们对山水风景的热爱和追求。

文人山水画更注重画家的个人表达和审美观念,而不是物象的写实性。

二、题材表现在文人山水画中,画家将自己的文学情感和审美观念通过山水景观的表现手法进行体现。

画家以自己的思想感悟为线索,将山水景象描绘出来,使画面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从内容上看,文人山水画主要表现的是山、水、林、石等景象,但它更多的是表现了画家的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理解。

因此,在画家的笔下,山水变得更加具有灵性和人文意义。

三、艺术特点和风格文人山水画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是画面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文人山水画善于运用周遭环境的光影、色彩和构图技巧,创造出多层次的画面效果。

其次是笔墨的运用。

文人山水画多以淡墨为主,有时也运用温暖而明亮的颜色,以体现画家对自然景物的真实感受和表现。

再有就是表现山水意蕴的能力。

文人山水画常常通过一个小小的细节或某个角度的特殊构图,表现出深厚的人文情感和自然的含义。

四、代表作文人山水画中的代表作有很多,其中“六君子”是比较著名的代表。

它是由宋代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如米芾、苏轼、黄庭坚等六位文人,联名创作的一组山水画轴。

六君子的山水画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反映了文人画家的精神世界和审美风格。

五、结论文人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画家在自然景色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

它通过对山水景象的表现和个人的情感与思想,展现了中国文人的文化内涵以及对自然界的崇敬和热爱。

因此,文人山水画作品在艺术史的长河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文人画发展参考文献汇总

文人画发展参考文献汇总

文人画发展参考文献汇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文人画是一种古老而精致的绘画风格,源自中国唐宋时期,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文人画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各种时代的变迁和影响,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本文将就文人画发展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与其他绘画风格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便对文人画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1. 文人画的历史背景文人画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士人文化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士人们对于诗词歌赋以及书画艺术有着深厚的情怀和热情。

他们常常以自然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通过书法和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文人画的风格质朴、含蓄,注重表达内心情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人画逐渐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和绘画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明清时期,文人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画家们开始更加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塑造,作品更加具有抒情和意境,表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

近代以来,文人画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被视为中国绘画的精髓和代表。

2. 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文人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笔墨情趣:文人画的绘画技法注重墨色的表现和笔墨的运用。

画家们常常运用淡墨轻笔、流畅勾勒、点染浓淡等手法,来表现墨色的轻重和情感的起伏。

这种笔墨情趣使得文人画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意蕴,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

(2)意境抒情:文人画主张画家通过笔墨的表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强调画家的内心感受和审美情趣。

画家们常常以自然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墨来表现其内在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加具有抒情和意境。

(3)隐逸超脱:文人画的题材多以山水、鸟虫、花草等为主,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画家们喜欢将自然景物融入作品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

这种隐逸超脱的艺术理念,使文人画更加富有哲理和内涵。

美术学毕业论文浅谈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选择

美术学毕业论文浅谈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选择

浅谈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选择论文关键词:文人书画选择意形论文摘要: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集、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素养多方面的集中体现。

它崇尚“意似”贬斥“形似”,追求笔墨意蕴,讲究诗书画印结合,并要求画者的学养深厚方能言之有物,画面格调才能高雅。

传统文人书画以不同于院体画的另一种典范意义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文人画及中国传统文人书画中的审美倾向进行正确研究和批判的继承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人画”是中国画里的一类,也称为“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时文人、士大夫们的书画。

随着时代和艺术的发展,我国现代理论家、画家陈师曾指出:文人画是带有一定文人情趣,其中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作品。

在传统绘画中,文人画强调以形传,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它与工匠画与院体画风格都有所区别,独树一帜。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艺术发展阶段,它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表现风格一度成为我国后世书画教育中长期追逐的方向。

一、传统文人画的发展文人画的发展可追溯至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名。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设立有专门的机构来培养能工巧匠,那时的一些画家就已经有了文人自娱的心态,如姚最认为“不学为人,自娱而已”,王徽的“画乃吾自画”等思想,这些都可称是文人画的雏形。

唐代诗歌盛行,其中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他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更加具了文人书画的特色,后人尊称王维是“文人画的鼻祖”。

南北宋时期,中国建立了制度明确的画院,用来专门的培养画家。

一些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画家首次提出了一些关于文人画的看法,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他提出的“士人画”概念使文人书画更加趋向于成熟。

此后,文人画开始正式从院体画之中分离出来。

文人画的鼎盛时期是在元代,由于当时社会动荡,许多的文人士大夫产生了厌世和遁世的,绘画成为了抒发个人精神与情绪的自我调节手段。

以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为代表的四大家,又把文人画的创作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峰。

中国油画艺术文人画倾向探究【论文】

中国油画艺术文人画倾向探究【论文】

中国油画艺术文人画倾向探究【内容摘要】中国油画艺术文人画倾向是指西方油画在传入中国后,被中国文人、知识分子的情怀逐渐影响、改造而形成的倾向。

而这种倾向在当代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却逐渐演变为一种模式,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后果,背后的动因是传统文人的软弱、避世,以及缺少当代的批判精神。

文章论述了中国油画文人画倾向的源起,介绍了具有油画文人画倾向的代表画家,并对中国油画文人画倾向的正反面进行分析,以期引发人们对于问题意识以及背后社会性的思考。

【关键词】油画;文人画;倾向;代表画家油画传入中国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而这一段时间对于传统的文人画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文人画的传统以及所形成的民间审美,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古老的中国。

因此,中国文人崇尚的道德标准并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自给自足的社会形态相对完整。

一、中国油画文人画倾向的源起油画从明代传教士利玛窦传入中国大概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早先多限于皇家、贵族的肖像描绘。

19世纪末,西方打开了古老中国的门户,传统的私塾被现代教育的大学所替代,一批中国留学生到西方去接受新式教育。

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在《中国艺术的贡献及其趋向》一文中提到:“许多文人画家过分注重绘画的意境和神韵,而忘记了基本的造型,结果画中的风景成为不合理的东西,毫无新鲜感觉的东西。

”①表面上看,是两种绘画形式之间的不同,实质上是两种文化观念之间的差异。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文人画的特色——一个比较的观点》一文中举了一个中西诗人比较的例子,笔者觉得十分生动透彻,他说:“巴洛克的诗人要表达视觉的强度,往往集中五色粲然的要素,然后再不遗余力幻化出无限的光彩,他们的绘画也是这样。

然而中国画的用色却有别趣,黄庭坚写李公麟的诗,用的也是一色笔墨:‘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

句中可堪玩味者,有三,首先是淡墨,中国传统绘画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

其次是‘写’,由于毛笔是中国文人最重要的抒情言志的工具,这就透露出书法和绘画在中国何以成为艺术。

文人画与民间艺术间的联系探析论文

文人画与民间艺术间的联系探析论文

文人画与民间艺术间的联系探析论文一、文人画对民间艺术的影响在封建社会中繁华的商品经济到达鼎盛时期是明代中叶之后。

在这种状态下,市民的生活也随之更好,对于艺术界所造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表达在绘画的商品化上。

在明清代的文人中,绝大多数的都是卖画,还有人将此作为维持生计的方法。

从绘画开头渐渐走向商品化,不仅仅是商品经济的发达,社会生活中对商品绘画的需要。

明清初,有大批的暴富商人为了追求风雅,开头大量的结交名士,导致民间也开头消失这种风气,追求名画,将名画悬挂在家中作为一种装饰。

促进了艺术的进展,尤其在当时的江南地区,画家人数最多,所以江南是文化中心和美术中心。

让艺术渐渐走向群众化,促进文人画家和民间艺术家开头了借鉴学习之路。

究竟在明清文人画家中绝大部分都是属于穷文人。

而且在当时的商品经济社会的进展中,顺应时代的要求,也诞生了一大批平民画家。

究竟他们在底层生活,所以与民间艺人具有相同的地方,所以和过去的文人有很大的不同,明清画家都很重视民间艺术的学习。

例如郑板桥,他是一个非常宠爱民间文化的文人画家,他的创作非常淳朴,但是又符合传统文人的画意。

这类的作家多得数不胜数,在这笔者就不一一说明。

二、民间艺术对文人画的影响民间艺术渗透到了文人画中,这是不能够否认的,从版画等绘画的形式具有属于自己独特魅力,在文人画中,起到了特别深远的影响。

在和民间艺人的合作中,将风格和民间审美结合在一起,将带有木版韵味的话谱开头流行,促使文人画家也受到了绘画的影响,开头与民间艺术结合。

在明清木刻版画中,文人画非常具有艺术魅力,其影响最大的是民间艺术的刻板画、瓷器绘画等。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进展,市民阶级不断进步,所以,小说等俗文学开头消失,在明代中晚期的江南一带,印刻非常兴盛,戏曲小说连官府都在大量的进行印刻。

由于大量的插图类书籍开头进入,所以许多商人开头请文人画家进行插图创作,陈老莲、萧云从等人非常知名。

老莲曾经创作的《水浒叶子》等插图是当时最流行的作品,这也是典型的文人画家和民间刻工一起完成的艺术作品,是中国版画史上的珍贵财宝。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倾向论文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倾向论文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倾向论文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倾向论文摘要:中国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在北宋时期兴起了一场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文人画运动。

与民间绘画的创作相比较,文人画的创作形式更加强调绘画作者在所属阶层的文化品味,带有浓厚的南派文化色彩。

文人画多为士大夫,当时背景下的士大夫不同于其他画工,他们更喜欢用绘画来展现自身的情趣和志向,把绘画作为一种高度表达心灵的艺术形式。

文人画对绘画作者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除要求作者具有超高的绘画技术之外,还要有高深的文学修养,可以将绘画与文学进行结合,在绘画创作中将个人的情趣与胸怀肆意地表达出来。

关键词:文人画;审美倾向;书法1 文人画产生的背景文人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形式发展过程中的自然产物,是在符合艺术发展规律条件下产生的。

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发展的原始阶段。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统治者养士的这种现象才刚刚开始,到了东汉晚年,这种现象逐渐发展起来,文人学士逐渐增多。

士人专注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在文化艺术上有很好的影响,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学士已经逐渐壮大,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画家,带领着院体画艺术发展壮大,成为绘画艺术的主体。

院体画逐渐走向主流,让绘画风格向着细腻华丽的方向发展。

随着隋朝的开科取士,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逐渐发挥了作用,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绘画艺术风格向着文学方面发展。

宋代出现了一大批文人雅士,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苏轼,文人画的概念也是苏轼提出来的。

他倡导诗情画意般的文人画特色,反对对画工技巧的纯粹追求。

这种绘画风格的形成为文人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苏轼等人的积极倡导下,文人画的艺术形式基本确立。

文人画形式的出现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丰富了绘画艺术形式,促进了绘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文人画创造注重作者的文化品味及文学修养,画家在创作文人画作品时更多是在自我消遣,通过绘画作品直观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多为即兴发挥,绘画手法更加丰富多样,取材范围广泛,充实了我国民族文化和精神世界,为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分布格局。

工笔人物画中的写意情结散谈的论文

工笔人物画中的写意情结散谈的论文

工笔人物画中的写意情结散谈的论文内容摘要:工笔人物画的精工细作与鲜明的样式是它特有的手段,但并非追求的目标。

它的目的在于抒写性情意趣,表达人物内心本质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用笔精工细作传情达意工笔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是成熟较早的一个学科,经历了千余年的风雨沉浮。

特别是上个世纪改革开放至今,工笔人物画已成为中国艺术百花园中一枝鲜艳的花朵,并逐渐受到重视。

工笔画精微细致的刻画是其独特的样式与手段,但不是它的终极目的。

工笔画不是因工而工,而是以“工”传情达意、舒展怀抱、抒写心性,以精微细致的描绘传达出无限的遐想。

工笔画“意趣”的显现,在于画面境界的营造、勾勒与渲染的控制把握及表现力等多方面因素。

这些因素又依托在作者的学识修养和阅历积累的基础之上,并非“九朽一罢”“三矾九染”的结果。

而今在工笔人物画的教学中,大多注重精细的描绘而忽略了对意的表现。

工笔画界识“意”者寡,“众工之事”者多,岂知“愈工愈远”也。

工笔画对物象形貌的刻画能达到无微不至、如真似幻的程度,这是它的长处。

但长处用过了头就为“短”了,以“短”取胜者从古至今有之,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物象表面,只“留意于物”其品格自然在下。

把情思注入物象并以其传达情意,虽不甚详备而画格亦能自高。

工笔画以能曲尽形神及精妙的刻画著称于世,在于中国人含蓄典雅的审美需求,于恬淡静谧中体味人生妙理。

细致精微的工笔人物画当然与最初发生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分不开,更和其初期的功能性分不开。

唐以前的绘画大都为政治服务,统治阶级对于美术的要求主要在于辅佐政教,“成教化,助人伦”。

所以,表现内容往往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或颂扬统治者的美德和宗教神权等方面内容为主。

作为治国安邦的宣传工具,不可能只求形似,而是形神兼备,刻画入微,这样才会打动人。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评张墨时说:“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奥;若取其蒽外,则方厌膏腴。

可与知音说,难与俗人道”;“顾恺之运思精微,襟灵莫测。

浅谈中国文人画

浅谈中国文人画

浅谈中国文人画浅谈中国文人画文修:2021年1月2日美术欣赏期末论文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___提交时间:__________浅谈中国“文人画”的题材、内涵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风格流派,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

它是我国具有较深厚、较全面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重视笔墨趣味,体现文人情趣,诗书画印结合,以诗入画、以书法入画。

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所区别,独树一帜。

的确,它与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和专业画家的绘画都有明显的不同,所体现的审美追求,最为充分地表现出了我国绘画重主观意念、重表现、重写意的美学思想。

文人画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写心灵感受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

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他们眼中的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

梅,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兰,清雅幽香,芳草自怜,洁身自好;竹,虚心劲节,直竿凌云,高风亮节;菊,凌霜而荣,孤标傲骨;山水、渔隐则不问世事,淡漠名利。

借此,文人抒发他们内心当中或豪迈或抑郁的情绪。

表达其自身的清高文雅,因公因私,因国因家。

郑板桥尤善画竹石,其画中之竹石,尽管形态上与现实中的竹石并没什么区别,但很显然这些自然客观之物已被人格化,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人文化正是如此,画客观事物,却不是单纯的状物描摹,更多的是表达主观感受,基于现实,却由现实中超脱升华。

我们不禁会问,人文画的题材为何仅局限在山水、花鸟这类自然之物上而又赋予这样的内涵呢?我们且从王维说起。

唐代大诗人王维,同时也是一个大画家,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文人的绘画艺论文

文人的绘画艺论文

文人的绘画艺论文文人的绘画艺论文文人的绘画艺论文【1】摘要:中国绘画的主体自唐以后以朝野文人士大夫占主导地位,文人画的主力队伍是由在野文人构成,文人画的哲学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文人画用水墨表现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追求“道”与“意”结合的“平淡天真”境界。

关键词:文人画发展特色画家一、文人画的代表画家文人画的代表画家有王维、苏轼、李公麟、米芾。

唐·王维(701-761),字摩诘。

善画人物、山水,作品诗意赫然,被后人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开创文人画以佛理禅趣入画的先锋,把画意和禅心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禅意画,这种禅意画后称为墨戏,到明代又称作画禅。

王维的泼墨山水可以说是开一代绘画先锋,并且从此以后扭转了中国画的绘画风格,并最终推向中国绘画的最高峰。

为文人画找到了最恰当的表达语言——水、墨,王维虽然没有在理论上明确的提出文人画,但是他以自己的作品明确的表达了文人画的形式。

宋·苏轼(1037-1107)第一个在理论上明确提出“士人画”,也就是后来的“文人画”概念。

如果说王维文人画的实践上先行一步,那么苏轼就是提出了文人画的内在追求。

他提出“写形传神,形理两全,然后可以言晓画”,“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他使绘画从实用功能中脱离出来,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将绘画作为一种自我消遣的载体,即在笔情墨趣中融入自己的心境。

在艺术创作上他主张“画以适意”,是性之所发,笔之随之,无法无派,不拘泥古法。

在观察描绘对象时、进行艺术构思时,强调画家主观情感与客观对象合二为一,融合成为审美意象,再通过艺术手段将审美意象物态化,从而更好的表达情思,达到“适意”的目的。

所以说不管以后文人画如何衍变,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苏轼提出的“意”。

宋·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能诗善文,绘画技巧全面而且娴熟。

李公麟对绘画史的重要意义是,他在总结吸收前人的笔墨语言的基础上,创造了不着彩色,以单线勾勒来表现对象的形体、质感、量感、动感和空间感,完全以笔墨线条塑造形象的画法---“白描”。

浅析元代文人画的艺术表现论文

浅析元代文人画的艺术表现论文

浅析元代文人画的艺术表现论文文人画也称“士大夫甲意画”、“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就出现了,但是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是由元代画家赵孟頫提出的。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元代文人画的艺术表现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析元代文人画的艺术表现全文如下:自从北宋苏东坡开始推崇文人画以来,文人画到元代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主导了绘画的主流。

俞剑华先生在《中国绘画史》中说:“所谓文人画者,以气韵为主,以写意为法,以笔墨情趣为高逸,以简逸幽淡为神妙”。

所以文人画重写意,重气韵,重视笔墨在画中的运用。

1 元代文人画的兴起文人画自北宋以欧阳修、苏轼、文同、米芾等文人士大夫提倡以来,得到了后世文人的重视,并且亲身参与和体验。

到元代时,文人画已经成为绘画的主流,文人画重意境轻形式,追求平淡自然的审美趣味得到文人的倡导,确立了文人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追求。

水墨写意这一表现形式成为绘画的正宗,文人通过水墨写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自己的人生境界,书如其人,画如其人,书画表现的不是客观物象,不是自然中的山水、花鸟,它表现的是作者主观的心境,是文人对世界,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这一体验和感悟通过绘画,通过感性思维把自然物人格化,以达到与自然、精神、人格相契合的愿望。

文人画的种种审美价值观到元代得到了普及,成为文人画的审美标准,使文人画大兴于后世。

2 元代文人画中的“诗、书、画一律”艺术表现元代文人画注重写意,文人画家提出把书法归结到画法上,元初画家赵孟?在享有极高的画名外,他的书法艺术亦为历代所重。

他非常强调书画的相互关系,并明确提出“书画本来同”的说法,竭力主张把书法用到画法上。

元代文人画家在重视绘画的同时也重视书法,往往文人画家在书法上也有一定的造诣,元代还流行着一种“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1]的说法。

中国古代人物画论文800字

中国古代人物画论文800字

中国古代人物画创作浅谈政治论文正文摘要:精神文化中的艺术与我们的各种文化现象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与渗透,“艺术”交友广阔,在古代,我们的艺术从不嫌贫爱富,在上层建筑的统治阶级中穿梭身影,是统治阶级手中的玩物,也引导着他们的精神思想。

在底层社会中,同时也赋予了底层人民美好社会生活的一种心灵寄托,一份娱乐价值,一份能生存下来的保障。

艺术种类丰富,随着时代的变更,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与创造也出现了很多的新的审美要求的变化。

我们的艺术作品,无论从艺术语言上还是从艺术创作者身上都产生了不一样的反映。

中国人物画,研究创作的主题、题材是社会中的人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创作者也身在其中,做出自己的评判,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与影响更是深远关键字:图腾:修仙问道礼教神态道释人物画;风俗画;小品画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生活在自然中,与自然万物相接触,我们的先民对于自然现象,自然灾害,由于智慧相对稚嫩,生产力低下,对于自然的恐惧感,产生了原始的“自然宗教”,出现了图腾的艺术,题材以自然界中拥有不同自然力量的动植物为主。

对于自我人类的认识和肯定比较弱,艺术随着巫术、礼仪、生产力等的产生而出现,产生了一些实用艺术、造型艺术,对于人类自己的研究的人物艺术也开启了,只是整体的社会生活的状态,导致了人物画在这个时期主要以壁画、岩画、器物上的装饰性绘画等形式出现,是以仪式中的人群动态为主,如舞蹈、生产劳动中的形象为主。

整个艺术形象效果以表现动感的节奏效果为主,人物造型以平面、二维等为主。

人物形象有以侧面、正侧面,表现技法以单色平涂、勾线、勾线填色。

色彩表现以矿物质粉末、植物颜色、动物血液等。

以朱色、红色、赭色、黑色等,单色表现、混色很少。

线条表现相对古朴、厚重。

构图,主要有人物场景的组图,组图以水平式、圆圈式、垂直式等形式最为常见。

先秦时期,从氏族部落走来,艺术思想上的变化也发生了很多样化,整体社会环境比较重视生前的修仙问道,死后的飞升上仙。

宋代人文绘画艺术继承与运用论文

宋代人文绘画艺术继承与运用论文
3.空灵之美宋代绘画艺术中推崇空灵飘逸的美,走进宋代绘画艺术的世界如同走进了一个空灵廓落的世界,一个灵气往来的世界。空灵是中国画艺术中追求的崇高境界。现藏于日本德川美术馆的玉涧《远浦归帆图》用淡淡的墨迹染出山影,用浓墨点出参差的树木,细笔轻勾小舟,此幅作品初看混沌,细观却别有意味,幽淡、空灵,只留下世界之影。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当代设计的研究大多在对中国传统艺术品造型的感性特征上的引用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价值的探索与研究不能仅停留在造型的感性特征上当代艺术设计应体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神内涵不仅是一种表象的设计更是一种从外在形式而达成内求的设计从而体现深刻的中国绘画艺术精髓与美学境界探索符合中国人心灵属性的设计探索现代造型语言与东方文化造型语义的融合
(一)宋代人文绘画中的美学意境
1.听香之美香,具有超越有形世界的特点,氤氲流荡,若有似无,它是无影无形境界的象征。宋代人文绘画艺术中推崇神形合一的美学观念,“香”正是隐喻了神的概念,在绘画中着重形神兼备,既不抽象也不具象,达到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宋代赵佶的《腊梅山禽图》色彩幽淡,格调迷离,白色的小花传递出幽幽的神韵,使人似乎体会到暗香浮动的感觉。南宋马麟的《层叠冰绡图》是以冷香为基调的作品,画上有一首诗:“浑如冷蝶宿花房,拥抱檀心忆旧香。开到寒梢尤可爱,此般必是汉宫妆。”此画背景几乎空白,显得幽冷清艳,虽画是花,但心中似有影,有露,有烟,更有诗,体现生命深层之真。以冷香体现画家一颗高逸的心灵,成就妙意天香。中国画的意境,不仅在画得生动,如活的一样,还要传达出一种境界、一种诗意、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平静中的寂寞。中国画不在于外在的热闹,更在于平静之中生命世界的绽放。
二、结语
中国艺术设计产业在。努力探索中国文化本质上的设计与新生,通过设计来唤回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髓的青春。因此,将最能体现中国古典艺术的精神本质与内涵的宋代人文绘画美学作为本文探索的方向,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只有在传承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融合,才能达成真正的文化创新,创造其真正的和更丰硕的社会与市场价值。

这一篇徐渭字画论文,颠覆了很多人的看法

这一篇徐渭字画论文,颠覆了很多人的看法

这一篇徐渭字画论文,颠覆了很多人的看法徐渭生活的年代,正是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和王世贞、李攀龙等“后七子”引领文坛的时代。

前后七子为扫荡明初“台阁体”的萎靡文风,而树起“复古”的旗帜,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

这个复古运动声势浩大,“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

”(《明史·李梦阳传》)但是他们盲目复古,以形式主义的模拟代替对文学遗产的合理继承,给文学带来了更深刻的危机。

徐渭的人生遭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空有满身的才华却不能适合当时迂腐刻板的科考制度。

他的志向无法实现,他的才华无处施展。

这就注定了他的人生之路不会平坦。

他敏感又自负的性格,又使他不擅阿谀手段。

他性格上的这些弱点,使他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能正确面对,往往走向极端,这就导致他一个个的人生悲剧。

徐渭死前写有《畸谱》,记述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正如徐渭在自己诗中所说:"天下事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

"徐渭(1521年—1593年)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72岁的徐渭在自己破旧的小屋中离开人世,身下是杂乱无章的稻草。

门外,是那副流传千古的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徐渭只好跟着同父异母的大哥徐淮生活。

徐淮是嫡出,又年长徐渭37岁。

此刻见徐渭无父无母,还要成为自己的拖油瓶,不禁怨声载道,常常联合老二徐潞欺凌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人生起伏,狂狷依旧。

晚年的徐渭,生活贫苦,只能靠鬻字卖画为生。

但他宁愿吃不饱肚子,也不肯卖给权贵。

他不是不懂才华变现,而是再也不屑与之为伍。

相反,左邻右舍,一箪食一豆羹,一把青菜,却能换来一幅字画。

当时有一县令慕名而来,随从前呼后拥。

徐渭通过控制笔墨浓淡、虚实的方式,来抒发强烈的思想情感,体现生命意识的喜怒哀乐,最终开创了我国大写意画的先河,把写意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写意画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同时,他也为文人画的探索方向,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文人画发展参考文献汇总

文人画发展参考文献汇总

文人画发展参考文献汇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流派之一,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元明清时期。

在文人画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作品,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文人画的发展历程、代表性画家及作品进行汇总,以期为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一、文人画的发展历程文人画最早起源于唐代,当时的画家们主要是诗人、文人,他们将诗情和画意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独具个性的作品。

随着宋代绘画理论的兴起,文人画开始成为主流流派之一。

宋代文人画家多以山水为主题,力求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清高。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进入了巅峰期。

明代著名画家文征明和唐寅等人对文人画有重要影响。

他们通过描绘山水、花鸟等题材,构建了独特的审美观念。

清代乾隆时期,文人画在绘画技法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中国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

二、代表性画家1. 文征明(1282年-1350年),明代文人画家,擅长山水画。

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点,注重表现内心情感,被誉为“文人画的鼻祖”。

2. 唐寅(1470年-1524年),明代文人画家,擅长花鸟画。

他的作品风格秀丽清新,以自然界的生命力为题材,深受后人推崇。

3. 文徵明(1739年-1806年),清代画家,以山水画见长。

他的作品气势恢宏,笔墨极富变化,是清代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4. 董源(1483年-1555年),元代画家,被誉为“董源四宝”之一。

他的作品多以山水为主题,形式新颖,影响深远。

三、代表性作品1.《寒山拾得图》(文征明作),这幅作品描绘了山水之美,气势宏伟,寓意深远。

2. 《牡丹图》(唐寅作),这幅花鸟画以牡丹为题材,花瓣如火,生气盎然,展现了唐寅独特的绘画风格。

3. 《秋江破霜图》(文徵明作),这幅山水画表现出了山水之间的和谐气象,气息清爽自然。

4. 《溪山行旅图》(董源作),这幅作品描绘了溪山之间的景色,富有诗意和情绪,展现了董源独特的绘画技巧。

5. 《巨石图》(钱谦益作),这幅山水画描绘了山石之间的景色,气势宏大,笔墨流畅自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人画散论文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画。

陈衡恪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工夫,必须在画里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文人画。

其建立于唐代,王维、郑虚被国人视为代表,但并未冠以"文人画"之名。

到了宋代,文同,苏轼诸家之作,无论写竹画梅,还是图绘山水,都带有浓郁的文人气息,这才被明清及近人直呼之为"文人画"。

元代的文人画非常兴盛,名家辈出。

如果说苏轼是文人画的积极提倡者,那么赵孟�就是元代文人画的领袖。

明清时代的绘画题材更为广泛,它标志着绘画与书法、绘画与文学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这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文人画的审美需要与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有"士气"为上品;以"超自然于物外"为处世之道;以"万壑在胸"为画源;以"书画同源"为要旨;以所作"合幽寂人之心"为快事。

这也是文人画的实质,现在分别述之。

文人画能够标榜"士气"就是当时士大夫的道德人品和阅历的
体现,其中也包含着作者在文艺方面的文采与涵养。

所谓"士气",正式画家道德、人品和学养的体现。

文人画以"超然于物外"为处世之道。

所谓"超然于物外",表面上似乎与世无争,事实上在特定的社会生活中,则是士大夫用以与世相争的另一种手段。

他们清高、孤傲,以山林隐逸而自娱。

这种想法有时能贯穿于画家的一生。

例如赵孟�在朝时存在着;王蒙在
仁和时更是存在着,他在黄鹤山一住就是三十年,不是卧青山,便是望白云。

在尘世中过着"不堪冷热情"的生活。

儒家讲"实际",积极处事,即以积极态度解决生活中的矛盾。

道教和佛教则讲"虚空",他们则是以消极的态度去解决社会矛盾,而文人画却受后者的影响更深。

文人画以"万壑在胸"为画源,以写意为手段,所以有"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之说。

但是优秀的文人画仍以写实为基础,提倡"以形写神"。

所以山水画家都要求自己"胸中有真山真水"。

赵孟�便说:"到处云山是我师"。

在这个时期的文人画,并非"信笔涂鸦",也不是"落笔长短曲直"的"不求形似"。

只是后来文人画随着写意的发展,显得简略,或有几分怪气。

文人画以"书画同源"为要旨:在艺术表现上,文人画强调书法入画,作画要象写字那样见笔力,甚至主张"书与画一身"。

以书法通画法,也正是士大夫把自己的艺术区别于民间工匠画的重要特点。

在元代,中国的绘画艺术,诗书画印合一的形式获得了进一步完善。

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之所以形成"诗书画印"四者合一,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文人画家竭力提倡"书画同源。

以"合幽寂人之心"为快事,也反映了文人画家已了解了自己的读者,所谓"幽寂人",根据一些士大夫的说法,便是闲居沉默者,这当然是指在野的文人。

绘画必须以生活为源泉,如果违反这个规律,不论哪种艺术,必将成为不可雕琢的朽木,文人画之所以能立足于中国画坛,其原
因也在于此。

文人画的三要素即可分为:"文";"人";"画"。

"文"、"人",与"画"三者内在统一,核心在于人"。

在文与画的结合过程中,"人"的主体意识,自我高扬的精神,个性的崇高,对画家自身的肯定,也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文人画的基本之点:1、尚"意气",内在的充实与压抑,皆透出笔端,散发于画。

2、"不着意"不自知画而画,率意而为,偶然涉趣一任自然。

3、重笔意内炼,追求书意、书卷气,一"写"胸中丘壑万千,不外露,注重藉之美;4、求墨趣,内之萧散淡泊,发为渲淡水墨,泼处见情,任其丑朴,5、弥弧傲赏,个性孤高,无求与世,不沾营利,寄情草木,啸傲山水,自适,自赏,自傲。

笔墨连通了主题与客体,画出物我往来的生命境界,笔墨本身也就成了生命的本体。

特别是在墨法的创新上,文人画从中国画中脱胎而出,由墨法的宣淡开始,继则结合笔法的弃逸和内炼,将笔墨升华到妙绝的新境,元代以后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实际上也就是文人画的发展历程。

文人画代表着中国画发展的主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断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的变革,今天的"文人"已不是封建社会的"高人逸士"。

在五十年代以前,徐悲鸿先生曾说过:他主张画画(指专业画手)文学,不主张文人学画。

"在今天,画工的社会地位和过去已大不相同,画工和专业画家一样,都需要 "文学"并学得一切必需的知识和技巧。

今天的画家即使是学习徐渭,八大山人、石浔或齐白石等的技法风格
并有所创新,也不再是什么"文人画家",而应努力以各个角度,向各个方面辨明并继承中国画的优秀传统,用以反映崭新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

在学习、继承文人画的优秀传统时,不应再盲目崇拜某一画家或某一形式,如一味模仿,以古人之心境代替自己的感受,就谈不上创新。

技法上的新创造不过是新的笔墨游戏,无的放矢的"惊人之笔",恰象是"无稽之谈"。

现代西方绘画的某些流派,或追求形式上的新奇而不重视内容、意境、或完全抛弃"形似"。

使人对其描绘的形象不能理解;这如果和中国文人画的"不似之似"及既含蓄而又明确地表现作者的
个性感情相比,后者则更适合我国(甚至世界)人民的欣赏要求。

石鲁是在革命战争时代成长起来的革命知识分子,他的生活道路、思想和艺术主张,是与时代同步的。

石鲁不是为文而造情的辞人,而是为情而造文的诗人。

要想以画家的主观感受打动观众,还应该有独特的、足以表现自己心声的形式。

石鲁采用了传统文人画的题材和形式,他的思想感情和士大夫文人的内容是有联系的,也是有区别的。

如果说徐渭、朱耷等扬州画派的文人画家及作品对石鲁的影响,与现实中的恶势力的不协调这方面有某种程度的相似,封建士大夫的孤芳自赏和悲观消极思想,在石鲁的作品里是难以找到的。

古人是把山水花鸟画视为一种益寿养神的观赏品;而石鲁是把书画当作言志的特殊武器使用的。

他偏重开掘生活美,具有抒情诗人的气质,对艺术规律也有比较深的思考。

他能把生活美酿成艺术美。

石鲁作品中的自我,实际上概
括了十年浩劫中成千上万被迫害、被践踏着的心情和命运,具有不容否认的典型意义。

但这种个性,是采取了传统文人画的形式,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是旧的形式。

这在石鲁,似乎也有不得已的理由。

但从客观效果看,新时代人的思想感情和旧形式的矛盾,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的。

石鲁还有一些使用比喻手法的作品,既寓意鲜明,又不失自然美。

中国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它独特的表现力和形式意味--主要是笔墨的表现力与情趣。

石鲁的字和画,在力、峭、冷、逸方面独树一帜。

石鲁的艺术实践表明,文人画的形式技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现代人的感情,但这种表现也是很受限制的。

今天的作者只可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现在,某些对自然没有真是理解,总是信手挥毫的人,是永远也不会创作出好作品的。

好的作品,应该让读者在欣赏自然风物的过程中似听画家的心声。

我们可以从很多画里找出画家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的痕迹。

画家在思考自己感受的同时,不能忽视作品的笔墨情趣。

苦心经营来自生活的艺术形象,使画面符合形式美的规律,产生新颖耐看的艺术效果。

不但要画出对象的表情,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性格气质与质朴、粗犷的山川保持着一种隐秘的联系。

强烈的渲染也会产生变形的形象。

从根本上说,夸张变形,无论从形式美的规律还是从表达情感的规律考察,都是艺术心理学的要求,是美术创作中思想和幻想的结合。

有些又过分外露,缺乏内
涵,个别作品过分夸大幻觉,缺乏对形象美规律的考究,破坏了形象的完整性和可辨性。

这种情况的产生,一方面是画家特殊的创作环境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艺术变革过程难免的。

现代更强调批判地接受文人画。

如果不批判地接受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有些作品只是模仿文人画的形式,玩弄笔墨技巧,追求些皮毛的东西。

文人画讲究修养,设想没有修养也去追求寥寥数笔,那会是什么效果呢?
作画宜力求题材新,造型新,构图新,笔墨新。

尤以笔墨新为难。

延伸传统精神,要立足于本民族现代意识的研究。

在新与旧,东方与西方的碰撞、交融中产生新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