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鉴赏咏物类诗歌形象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认识诗歌形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3. 能够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作用2.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3.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三、教学重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作用2.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3.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四、教学难点1. 诗歌形象的具体分析与理解2. 不同类型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形象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好奇心。

2.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作用:介绍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教授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描写、感受情感、分析象征等。

4.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练习完成情况、课后阅读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案例,如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等,以丰富学生的鉴赏经验。

2. 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从形象描写、情感表达、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相互学习。

七、诗歌形象类型讲解1. 人物形象:介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以及通过人物形象传达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2. 景物形象:解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探讨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3. 事物形象:探讨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如器物、动植物等,理解事物形象所蕴含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学案 人教版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学案 人教版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学案教学目标:1、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规律3、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诗歌形象的归纳和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基本常识:1、问:诗歌有哪两大传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各时期)?特征是什么?要鉴赏诗歌就应该了解有关诗歌的一些常识,如:古诗的不同传统、风格、流派等1、问:诗歌有哪两大传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各时期)?特征是什么?《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

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特征:善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2、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潜诗风——恬淡自如,王维诗风——诗中有画,李白诗风——清新飘逸,杜甫诗风——沉郁顿挫3、流派:文学创作中的派别。

如宋豪放派、婉约派等。

豪放派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气魄大而无拘束。

如:苏辛之作。

婉约派委婉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格遵守音律。

如: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姜夔之作。

总结:了解诗作属何种传统、何种风格、何种流派有助于我们整体上把握诗歌内涵。

二、考点要求: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思想内容等一般不单独考查。

古代诗歌鉴赏出现在第II卷,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分值8分。

诗歌的形象,包括三个方面:(一)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前者如曹植《白马篇》中“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复习教案新人教版【xx高考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要求: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E级,即鉴赏评价。

【高考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xx高考考点预测】xx年高考,诗歌鉴赏仍是重点,考查形式不会有大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比较阅读鉴赏题可能有所增加,像xx年湖南卷那样,把两首在某一点有相通之处的诗词放在一起比较异同;选材范围会有所扩大,不仅有大师级诗人的作品,也会有不知名诗人的作品,不仅有唐诗宋词,还会有清诗甚至是近代诗等非主流的作品。

总体上看,xx年高考仍以"稳"为主。

【教学目标】:1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解答古诗词歌鉴赏形象类题型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鉴赏人物(景物、事物)形象及解答相应题型的方法与技巧【课前预习阅读】: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一、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另一类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

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二、诗歌中的物象诗歌中的物象既可以是事物形象,又可以是景物形象。

前者指那些托物言志诗中描绘的事物形象,例如于谦《石灰吟》中所咏叹的石灰。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形象教学案 新人教版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形象教学案 新人教版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形象教学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分类;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步骤及内容:一、导入考点与考纲阐释——认识形象分类,熟悉常规答题方法(一)人物形象类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年事已高、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词形象的鉴赏能力。

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形象或画面识别其特征,在理解涛歌思想情感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这首词中塑造的形象显然就是诗人自己,前两句回忆当年驰骋疆场的战斗生活;下两句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自己已经身离战场。

下片描绘了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形象;“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不难看出,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作品刻画的第三人称人物形象相关作品: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蜀相》等【知识小结】对诗歌中形象的分析,答案一般应该有三部分构成:①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③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是什么。

(二)事物形象类——读王冕的诗歌《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问题:请具体分析“墨梅”这一形象。

答:表面上是写画中梅花的高洁、清秀、淡雅、素朴,其实是借梅花这一形象来抒发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高三语文咏物诗鉴赏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咏物诗鉴赏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咏物诗鉴赏复习教案咏物诗鉴赏复习教案执教:黎军红一、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把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二、学习重点把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三、学习过程一.课题引入世间万物纷繁芜杂,各具外形,各有性情,有些与人情相近、相像或相通。

看着辽远无际的蓝天,我们时常感叹宇宙的恒常;看到莲花,我们会想起了出于污泥而不染的高洁的品情;看到杨柳,少不了轻吟杨柳岸晓风残月,顿生绵绵惜别之情;看到天空高悬的一轮明月,我们或许会不由想起了跨越千古的思念。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出示学习重点四、.考点扫描《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这一考点的要求是:鉴赏诗歌的笼统言语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得思想内容和得观点态度。

近几年得高考对咏物诗考查频率较高。

五. 示例感悟,归纳咏物诗的情感类型1、骆宾王的《咏鹅》2、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季节动京城3、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4、子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1)描摹事物的情态,表达宠爱之情2)托物言志(对某种精神品德的赞誉或追求)3)借物讽喻,针砭时弊六、师生归纳鉴赏咏物诗的方法画眉鸟欧阳修百转千声任凭移,山花红紫树凹凸。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拘束啼。

(1)“百啭千声任凭移”写出了画眉鸟的什么特点?(2)本诗三、四句次要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说明?以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百啭千声任凭移”写出了画眉鸟歌声美丽、自在拘束的特点。

(2)本诗三、四句次要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受羁绊的“笼中鸟”与自在的“林间鸟”作对比。

表达了期望摆脱羁绊以及对自在生活的憧憬、追求。

写画眉实是写本人,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

高中语文咏物抒怀诗鉴赏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咏物抒怀诗鉴赏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

语文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课题咏物抒怀诗编写:审核:时间:目标引领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重点难点1、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学法指导学习过程个人补充一、前置性补偿(2010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注]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二、合作探究(一)考点解析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这种描写对象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所以常用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

(二)特点介绍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高三语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三语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三语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

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

《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二.例题分析1、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中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歌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出牧童天真顽皮、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

作品在前两句的写景,突出了傍晚乡村静谧的特点,为牧童的出场作了铺垫。

“横牛背”、“信口吹”等牧童的动作神态,活画出调皮天真的个性特征。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咏物诗鉴赏教案人教版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咏物诗鉴赏教案人教版

咏物诗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1、2【教学方法】探究、赏析与练习相结合【教学步骤】一、导入郑板桥有一首画竹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

二、青灯有味似儿时——回顾与感悟回顾与感悟自己熟悉的以自然景物为引用对象的诗。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

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赏析】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

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

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点拨: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题竹石画(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专业. 鉴赏诗歌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包括诗中的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和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1、怎样把握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在课本中出现过的作者,我们是熟悉的。

课本中没有出现过的,在高考试题中常常会在注释中进行介绍,并说明背景。

这往往是命题者为了减少阅读障碍所给的提示,要仔细阅读,这对把握人物形象是很重要的。

.专业.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大明大白地去见的那种复杂、微妙的心理。

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轻视的一面。

2、答案的构成答案应有三部分构成,即(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2)分析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格等)。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在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什么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的意义)3 人物形象分类:(1)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中,诗人也常常塑造个体或群体的人物形象,借助他(们)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

鉴赏此类诗时,要从形象本身入手,就事知人。

如下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解析】: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吴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他和皎然是好友,此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指导-诗歌的形象鉴赏复习教案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指导-诗歌的形象鉴赏复习教案新人教版.docx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7)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彖包括意彖、人物形彖。

诗歌的形彖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止了 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彖(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客观事物形 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彖是诗人 情感显现的载体。

1. 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

山景物的物象可以 探知诗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 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

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來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白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

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颔联,天色 己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 条洁口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 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 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诗人极力渲染一 幅纯洁美好的图呆,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而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 的厌恶。

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

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 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2. 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而或雄浑壮丽,如“人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 刀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刀近人”;或和谐静谧,如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 如“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教案【课前预习】1、什么是景物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2 、意象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

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

3 意境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

“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教学目标】通过讲评,进一步明确诗歌鉴赏题中景物形象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巩固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明确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语文 鉴赏咏物类诗歌形象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 鉴赏咏物类诗歌形象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鉴赏咏物类诗歌形象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特点,掌握鉴赏步骤和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阅读】鉴赏事物形象诗歌的事物形象是被诗人人格化的描写对象〔如松、梅、竹等〕。

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物象的描写来曲折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所以多为咏物诗,即托物言志。

这类诗歌需要注意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深入其里,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找到物与志的“契合点〞。

体悟诗人所托之情和所言之志〔要联系是人的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鉴赏诗歌形象,主要应注意:1. 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1〕望月怀远。

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

〔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

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

〔3〕见流水那么思年华易逝。

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

〔4〕折柳送别。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闻雁思归。

如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听梧桐而心悲凉。

如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2. 明确意象的作用〔1〕营造气氛。

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气氛。

〔2〕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抒情作用。

〔3〕塑造背景或环境。

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成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参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

〔4〕塑造意境。

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

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用雪、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衬托人物品行的高洁、性格的坚毅、情感的纯洁等。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诗歌是用来抒情言志的。

诗歌的范围很宽泛,源远流长。

我们主要说说唐诗宋词,因为它是高考诗歌鉴赏设题的重要内容。

诗歌鉴赏主要考查诗歌形象、诗歌语言、诗歌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几个方面。

我将以专题形式逐一讲解。

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一、形象分类及鉴赏方法人有自己的形象,诗也有自己的形象。

诗的形象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或诗中人物形象。

前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李白的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

考点:对人物身份类别的判断、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语言特点及对该形象的评价(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鉴赏方法:关注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及所处环境。

例题1 贾岛《题李凝幽居》闲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诗中人物是什么身份?作者对她持何态度?[解析]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环境的描写,暗示出李凝的--身份。

从环境上来看,李凝的居处“少邻”(邻居不多),少人来(“草径”“荒园”),清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即云根动像是石也在移动)),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了他对李凝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因此可以说,李凝是-位隐者。

二是蕴涵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也称物象或意象)。

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意象。

考点:意象的特点、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情感、作者的评价、塑造的方法、语言特点等。

鉴赏方法:积累常见意象的寓意。

例题2 虞世南《蝉》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矮:蝉。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高二语文(咏物诗鉴赏提纲)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高二语文(咏物诗鉴赏提纲)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辽宁省海城市牛庄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咏物诗鉴赏提纲》教案新人教版一、示例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诵读解意2、形象分析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环境烘托)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

(正面描写)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5、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2、环境烘托。

二、特点归纳: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三、练习1、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2、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断肠天是指令人销魂的春天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画眉鸟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4、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5、浪花(宋)王寀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考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复习目标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分类;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教学设想:每块“诗歌例析〞都由学生课前预习,“课外作业〞于课后完成,“实战演练〞课前完成当堂展示并由学生评析老师再指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复习步骤及内容:第一课时一、明考点〔见考试说明〕二、形象的含义和分类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

它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

三、对诗中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步骤〔一〕切入点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诗歌例析: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明〕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

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二〕答案组织步骤〔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什么形象〕〔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

〔形象的特征〕〔步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形象的意义〕〔三〕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出塞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 咏物诗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诗歌) 学案

高中语文 咏物诗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诗歌) 学案

某某省某某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咏物诗学案新人教版选修《诗歌》【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重点难点】1、分析诗词的特点和写作技巧2、掌握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学习内容】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一、预习任务1、咏物诗中常见意象植物:松、竹、梅、菊、莲、杨花、兰;动物:蝉、蜂、雁、杜鹃、凤凰等此外还有山泉、瀑布、石灰等。

2、咏物诗常见的思想感情(1)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尚的节操;(2)不慕富贵、淡泊闲适的情怀;(3)抒发自己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4)表达坚贞高洁,不怕打击挫折的情操。

……3、咏物诗中常见表现手法(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二、设问导学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本诗写了什么样的环境?表现梅花什么品质?2、作者用什么手法?表现作者对什么品质的追求?三、小结归纳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寄寓的感情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3、掌握咏物诗的表现手法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咏物类诗歌形象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特点,掌握鉴赏步骤和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阅读】鉴赏事物形象诗歌的事物形象是被诗人人格化的描写对象(如松、梅、竹等)。

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物象的描写来曲折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所以多为咏物诗,即托物言志。

这类诗歌需要注意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深入其里,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找到物与志的“契合点”。

体悟诗人所托之情和所言之志(要联系是人的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鉴赏诗歌形象,主要应注意:1. 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1)望月怀远。

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

(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

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

(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

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

(4)折柳送别。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闻雁思归。

如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听梧桐而心悲凉。

如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2. 明确意象的作用(1)营造氛围。

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2)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抒情作用。

(3)塑造背景或环境。

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成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

(4)塑造意境。

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

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用雪、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衬托人物品行的高洁、性格的坚毅、情感的纯洁等。

(6)奠定情感基调。

如柳永的《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7)以景衬境。

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以闹景衬静境,如“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如“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如“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如“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如“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

(8)以景衬情。

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

如李白的《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句,就是用桑草之“碧”、“绿”衬托相思情浓,“丝”、“枝”分别与“思”、“知”谐音。

还有用悲景衬悲情、用喜景衬喜情或用喜景衬悲情,如杜甫的《登高》一诗,是用悲景衬悲情,而其《绝句•江碧鸟逾白》则是用喜景衬悲情。

3.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分析景与情的关系,首先找出诗歌中的个体意象或是意象群,再进行揣摩感知。

如是个体意象,须赋予意象以人文情感。

如刘禹锡《石头城》中的“潮水”,它总是一来一回,来时似乎很激越、狂野,充满着一股激情,返回时,却显得平和,似乎有些瘫软或者懊丧、失落。

结合后面的“寂寞回”便可知晓,原来作者是用潮水反衬“故国”的荒凉冷落;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是情景交融。

如是意象群,须进入多个意象组合构造的画面以各种感官加以感知。

如杜甫《登高》一诗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句,诗人调动听觉、视觉组织了“秋风”、“高天”、“猿啸”、“沙渚”、“江鸟”这些意象构筑了一幅精美的图画。

“临其境”,便有视觉开阔、听觉凄婉之感,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情感基调;同时,视觉的恢廓,又衬托出了作者颠沛流离的孤苦,是以景衬情。

【设题类型】:1 描述对象有什么特点?2、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品思想内容是什么?)【例题分析】【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3-4题。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蝉虞世南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4.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解析:3.咏物诗不直接表露诗人的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这是常识。

根据诗中对这个物象描述的一些特征,分析诗人的真正用意,这是方法。

4.咏物诗常常运用自况、自喻、自比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特征。

答案:3.两首诗虽然分别冠以“菊花”、“蝉”,但均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

《菊花》中,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高贵无瑕的品行。

《蝉》中,作者借“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

4.作者的形象是借“菊花”、“蝉”的形象描绘而自喻出来。

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清高的节操来。

【例2】(2009•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

②箨(tuò):笋壳。

③帙:包书的布套。

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

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答案: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斋即事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1刘一止:宋微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2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答:作者写琴棋二物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

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

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曹组①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①曹组:字元庞,北宋后期词人。

早年屡试不中,至宜和三年中进士。

这首咏物词勾勒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兰花形象?寄寓了词人的什么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幽兰的形象——生于幽径,淡雅清绝,因芳馨无人领略而寂寞自守,其幽香可以让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

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寄寓了词人对其高洁芬芳节操的崇敬,抒写出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

【鉴赏思路】:(1)、读诗,诠释出诗句的字面意义;(关注有效信息:诗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抓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妙处。

【牛刀小试】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前两句是如何写紫牡丹的?这跟写白牡丹有什么关系?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

诗的前两句写紫牡丹的盛开,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豪贵争赏”,因而是侧面描写。

三、四句由“别”引入白牡丹的形象,另外要结合诗歌的主旨。

[答案]通过写长安豪贵争赏紫牡丹侧面描写出紫牡丹花开之盛、之美。

写紫牡丹之盛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

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及裴给事的高洁形象的赞美和对其处境的同情。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你认为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答案(1)答案一:“窥”。

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每点2分)答案二:“动”。

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答案三:“深”。

深树本谓茂密的树林,从水中倒影能看出树林茂密扶苏的深浅层次,更突出了水之深、之清。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

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

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