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压强浮力深刻复习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第10章 压强 浮力复习教案

第10章 压强  浮力复习教案

二次备课第10章压强浮力复习教案【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1、理解压力的概念。

2、掌握压强的概念、单位和公式。

3、能应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知道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5、知道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思路和方法。

6、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会用P=ρgh解释现象,进行简单问题的计算。

7、理解大气压的存在。

8、知道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记住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9、大气压在人类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10、通过实验,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1、知道什么是浮力,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1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1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14、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

【复习重点与难点】重点:1、压强的概念单位和公式2、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及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应用及计算大气压强的测定什么是浮力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难点:1、正确理解压力的概念与压强的区别联系2、深刻理解P=F/S和P=ρgh的两个公式3、理解并正确判断物体的沉浮,掌握沉浮的条件。

4、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1、正确理解压力的概念压力跟其它力一样,都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压力区别于其它力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三点:FG 图1一是,压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一种接触力,任何彼此分离的两个物体之间是不可能产生压力的。

二是,压力总是与物体的形变相关连的一种弹力,压力是由于物体之间互相挤压,彼此引起形变而产生的,从力的性质来看,压力属于弹性力。

三是,压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接触面相垂直,且指向被作用的物体。

2、压力和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初学压力概念时,容易将压力和重力混为一谈。

重力与压力是有区别的:从力的性质上看,压力属于弹性力,而重力属于引力性质,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从施力物体来看,压力的施力物是相互挤压的物体;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第10 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10 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10 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掌握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3.能够分析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和原理;二、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物体浮沉的条件和原理;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示范实验所需材料:透明容器、水、不同材质的物体;2.教师准备板书工具和课件;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 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进行示范实验,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透明容器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同时,教师向学生解释浮力的产生原因,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3.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板书和课件,教师对浮力的概念进行详细讲解,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产生原因以及浮力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4. 计算浮力(15分钟)教师以实际例子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

通过解析示范计算过程,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计算浮力。

5. 浮沉条件和原理(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之前的学习,通过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和原理。

帮助学生理解物体浮沉的背后的科学原理,包括浮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并进行简单的概念回顾和思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浮力计算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概念讲解和计算浮力的方法,全面介绍了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并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浮沉的条件和原理。

同时,教师提供了课堂作业和预习任务,巩固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掌握,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整个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参与度较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促进学生对浮力原理的深入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习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习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4)注重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以日常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为切入点,如船只漂浮、游泳圈等,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密度、压强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与思考:
(1)为什么船只、游泳圈等能漂浮在水面上?
2.采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帮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引导学生关注物体浮沉条件的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浮力相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掌握浮力的计算和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对浮力知识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知识体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浮力现象产生兴趣,培养学习物理的热情;
2.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习题复习课教学技能
1.熟练掌握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
4.学会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分析题: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分析物体的浮沉状态;
(3)应用题: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学生练习与反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的复习。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计算、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涉及的章节为第十章第15节。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沉条件分析物体浮沉现象。

2. 能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教学重点: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物体浮沉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物体浮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浮沉现象的原因。

(2)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却沉入水底?2. 例题讲解(1)讲解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

(2)讲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3)讲解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

3. 随堂练习(1)判断物体浮沉。

(2)计算物体所受浮力。

4. 知识巩固(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

(2)教师解答学生疑问。

5. 知识拓展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轮船、热气球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

2. 物体浮沉条件。

3. 浮力计算公式。

4. 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答案:(1)略(2)略2. 作业要求:认真完成,书写工整,注重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了解浮力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2)探索浮力与物体形状、密度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
4.家长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
9.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浮力这一章节时,已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掌握了质量、密度、重力等基本概念,能够理解物体的浮沉现象。但在具体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学生对实验探究充满兴趣,善于观察现象,但在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方面尚需加强。此外,学生对浮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不足,需要通过教学引导,激发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注重知识衔接:帮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概念,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2.强化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逻辑思维:通过问题解决和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
4.拓展应用视野: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兴趣。
5.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浮力的定义,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
3.了解浮力的计算方法,能够求解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4.熟悉浮力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装备等,并能够分析其工作原理。
3.学生回答:轮船和木筏都是因为浮力才能在水中漂浮。
4.教师引导:浮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浮力的相关知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产生原因及其计算方法。

2. 熟悉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力计算题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浮力计算题单,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实践情景:在水中放入一个木块和一个铁块,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2. 复习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1)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

(2)通过浮力演示装置,展示浮力产生的原因。

3. 复习阿基米德原理。

(1)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内容。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4. 复习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1)讲解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题单,进行随堂练习。

5. 复习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1)讲解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2)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沉现象,让学生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4. 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分析题:分析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解释原因。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F浮= ρ液体gV排(2)分析题答案: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关系,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掌握较好,但在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了解浮力的应用,如轮船、热气球等。

(2)学习浮力对物体稳定性及物体运动的影响。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的复习。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的应用。

具体复习内容如下: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大小、方向以及浮力产生的原因。

2. 阿基米德原理:解释阿基米德原理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浮沉。

4.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判断物体的浮沉。

4. 了解浮力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

2.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器、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演示器展示浮力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大小和方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原理,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4. 物体的浮沉条件: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利用浮力计算器进行实例计算,引导学生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5.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应用的实际意义。

6. 随堂练习:给出浮力计算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方向:竖直向上。

阿基米德原理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新版)苏科版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复习主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型:新授总课时数:40【教学目标】1、理清本章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3、巩固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方法、过程及结论、浮力大小的判断及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大小的判断及浮沉条件。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压力: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式中p单位是:,简称:,压力F单位是:;受力面积S单位是:4.增大压强方法:(1) (2) 。

5.减小压强方法:(1) (2) (3)(4) 。

6.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7.液体压强特点:(1) (2)(3) (4) 8.*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9.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关。

10.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1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大气压强随的增大而减小。

12.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常见气压计有和。

14.标准大气压:把等于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 毫米汞柱= 帕= 米水柱。

15.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气压增大时。

(4)16.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

(5)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6)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7)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8)(1)F浮 G,下沉;(2)F浮 G,上浮(3)F浮 G,悬浮或漂浮(9)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①ρ液ρ物, 物体上浮,上浮稳定后处于漂浮状态②ρ液ρ物, 物体悬浮在液体中任何深度的地方③ρ液ρ物, 物体下沉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

新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章压强和浮力 教案

新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章压强和浮力 教案

10.1压强(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Pa)”。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起压强的定义、公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多种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分析选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及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2.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过程建立压强概念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资源铅笔,气球,用钉子做腿的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装有沙的容器。

四、教学设计五课后反思10.1压强(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上节课所学习的压强知识进行复习,让学生回忆起上节课所学习的压强概念、单位和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活动对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进行研究,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各种方法来测量面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增大压强的方法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培养规范化解决物理问题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测量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讨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且能用这一方法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其应用。

三、教学资源体重计和方格纸各若干四、教学设计五课后反思10.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1) 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5)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难点:(1)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浮力应用等。

涉及的教材章节为第十章第14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及阿基米德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难点:浮力在物体浮沉条件判断中的应用,以及浮力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沉物体模型、电子秤、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浮力演示器,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入水底?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浮力。

并通过实例分析,讲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例题:一个质量为200g的物体放入水中,物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为200cm²,物体在水中静止时,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解答: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即物体在水中静止时,浮力F浮 = G物 = m物g = 0.2kg × 10N/kg = 2N。

3. 随堂练习(15分钟)练习题:(1)一个体积为0.5m³的木块放入水中,木块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入水中,物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为500cm²,求物体在水中静止时的浮力。

4. 知识拓展(10分钟)讲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热气球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

2.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3.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质量为1.5kg的物体放入水中,物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为300cm²,求物体在水中静止时的浮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物体的沉浮条件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浮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难点:浮力的大小计算和应用,物体的沉浮条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

2. 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定义,指出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3. 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4.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5. 物体的沉浮条件: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即当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悬浮;当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下沉。

6.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浮力的概念浮力 =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 = 液体密度× 排开液体的体积× 重力加速度物体的沉浮条件浮力 > 物体的重力:上浮浮力 = 物体的重力:悬浮浮力 < 物体的重力:下沉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2)为什么石头会沉入水底?2. 计算题: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水中后,浮力为8N,求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上浮、悬浮或下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3. 浮沉条件的判定;4. 物体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5. 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其解释实际问题;3. 能够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沉条件的判定,物体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教学重点: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仪,浮沉物体(如木块、石块等);2. 学具: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相关知识;2. 复习浮力的定义及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讲解,巩固学生对浮力计算的理解;3. 复习阿基米德原理,运用浮力演示仪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4. 分析浮沉条件,通过讲解和例题,使学生掌握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5. 讲解物体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沉条件的判定;4. 物体浮力与重力的关系;5. 例题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求一个体积为0.5m³的木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2)应用题:一个质量为200g的物体在水中浮起来,求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3)拓展题:一个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水中后浮力为8N,求金属块的密度。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浮力计算和浮沉条件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浮力在船舶设计、潜水装备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附录:作业答案1. 作业题目答案:(1)浮力F浮= ρ水gV排= 1.0×10³kg/m³ × 9.8N/kg × 0.5m³ = 4.9N;(2)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F浮 = G物= 2N;(3)金属块的密度ρ = G物/(gV排) = 10N/(9.8N/kg × 0.001m³) ≈ 1.02×10³kg/m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压强浮力复习教案二次备课【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1、理解压力的概念。

2、掌握压强的概念、单位和公式。

3、能应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知道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5、知道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思路和方法。

6、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会用P=ρgh解释现象,进行简单问题的计算。

7、理解大气压的存在。

8、知道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记住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9、大气压在人类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10、通过实验,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1、知道什么是浮力,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1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1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14、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

【复习重点与难点】重点:1、压强的概念单位和公式2、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及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应用及计算二次备课大气压强的测定什么是浮力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难点:1、正确理解压力的概念与压强的区别联系2、深刻理解P=F/S和P=ρgh的两个公式3、理解并正确判断物体的沉浮,掌握沉浮的条件。

4、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1、正确理解压力的概念压力跟其它力一样,都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压力区别于其它力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三点:一是,压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一种接触力,任何彼此分离的两个物体之间是不可能产生压力的。

二是,压力总是与物体的形变相关连的一种弹力,压力是由于物体之间互相挤压,彼此引起形变而产生的,从力的性质来看,压力属于弹FG 图1性力。

三是,压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接触面相垂直,且指向被作用的物体。

2、压力和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初学压力概念时,容易将压力和重力混为一谈。

重力与压力是有区别的:从力的性质上看,压力属于弹性力,而重力属于引力性质,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从施力物体来看,压力的施力物是相互挤压的物体;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从力的作用来看,压力作用在相互发生挤压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而重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

从力的方向上看,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水平方向垂直指向地心。

从力的大小来看,重力的大小用公式G=mg 计算,当g 一定时,其大小决定于物体质量的大小,压力的大小决定相互挤压、发生形变的情况。

不一定与重力有关。

例如:用手按图钉,如图1所示,图钉尖对墙的压力的大小与其重力大小无关。

有时压力与重力有关,它可以是重力产生的,还可以不是重力产生的,下面所示各面上放置的物体,质量相同,它们受到的GN图2GN图3G N图4重力大小和方向都相同,但各面上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和方向却不相同,图2中地面所受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图3中斜面所受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图4中墙面所受压力和物体的重力毫无关系。

从这些例子中可知,支持面上受到的压力其大小等于物体二次备课的重力只是一种特殊情况,若仅以这一特殊情况就认为压力总等于重力,显然是错误的,最好的办法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怎样理解“压强”这一概念有了压力这一概念,为什么还要引入压强的概念呢?这是因为相同的压力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同一块砖,平放在松软的砂地上,和将这块砖竖放在松软的砂地上,砂地上留下的压痕的深浅是不同的。

当这块砖平放时,压痕浅些,这块砖竖放时,压痕深。

由此可以看出,压力产生的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两物体接触时的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力产生的效果是由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两个因素决定的。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则压力作用效果就大;单位面积上受的压力小,则压力作用效果就小。

仅用压力的概念就不能完全表示其作用效果了。

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来反映压力作用的效果,这就是“压强”。

我们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如何正确认识液体压强公式P=ρgh?静止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液体内部的压强之所以有以上特点,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正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在液体内部就存在着由于本身重力而引起的压强。

推理和实验都可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为P=ρgh 。

⑴公式P=ρgh 的物理意义:P=ρgh 是液体的压强公式,由公式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液体 深度有关,而与所取的面积、液体的体积、液体的总重无关。

⑵公式P=ρgh 的适用范围:这个公式只适用于计算静止液体的压强,不适用于计算固体的压强,尽管有时固体产生压强恰好也等于ρgh ,例如:将一密度均匀,高为h 的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 P=gh Sgsh S gV S G S F ρρρ==== 但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不能由此认为固体对支持物产生压强都可以用P=gh ρ来计算。

但对液体来说无论液体的形状如何,都可以用P=ρgh 计算液体内某一深度的压强。

⑶公式P=ρgh 和P=SF的区别和联系 P=SF是压强的定义式,也是压强的计算公式,无论对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适用的。

F 上1a 下F h 2h 而P=ρgh 是通过公式P=SF结合液体的具体特点推导出来的,只适合于计算液体的压强。

⑷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则液体内部的压强表现出另一特点:液体不但对容器底部有压强而且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侧壁某一点受到的压强与同深度的液体的压强是相等的,同样是用P=ρgh 可以计算出该处受到的压强。

5、浮力的概念⑴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⑵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⑶浮力产生的原因。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假设浸没物体的边长是a 的立方体,立方体的各个侧面受到液体的压 力相互抵消,但其上下底面所受到压力大小不同,上表面受到液体对其向下压力的大小为:F 下=ρ液gh 1a 2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其向上压力的大小为:F 上=ρ液gh 2a 2 两者之差就是浮力大小:F 浮=F 上―F 下=ρ液gh 2a 2 ―ρ液gh 1a 2 =ρ液g(h 2―h 1)a 2 =ρ液ga 3二次备课6、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它的数学表达式是:F 浮=ρ液gV 排=G 排液 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应注意理解以下几点: ⑴阿基米德原理阐明了浮力的三要素:浮力作用在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上,其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 浮=G 排液⑵“浸在”的含义既包括物体全部体积都没入液体里,也包括物体的一部分体积在液体里面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的情况,“浸没”指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阿基米德原理对浸没和部分体积浸在液体中都适用。

⑶“排开液体的体积”即V 排和物体的体积为V 物,它们在数值上不一定相等,当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时,V 排=V 物 ,此时,物体在这种液体中受到浮力最大。

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体积浸在液体里,则V 排<V 物 ,这时V 物=V 排+V 露。

当液体的密度ρ一定时,根据F 液=ρ液gV 排,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小,物体受到的浮力就小,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由此看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的大小无关,物体的体积再大,浸在液体里的体积很小,它也不会受到多大的浮力。

⑷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 浮=ρ液gV 排,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一定时,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成正比。

即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ρ液、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有关,而与物体自身的重力、体积、密度、形状无关。

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随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如图所示: 体积相同的铝球、铁板、木块浸没水中的深度不同,虽然它们本身的密度、形状、重力,在水中的深度各不 相同,但它们受到的浮力却是相同的,这就是因为浮力 的大小只是由ρ液、V 排决定的。

⑸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F 浮=ρ气gV 排,浸在大气里的物体,V 排=V 物。

7、物体的浮沉可分几种情况?由什么条件决定?答:放在液体中的物体平衡有三种情况。

一是物体漂浮在液面上,如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二是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既不露出液面,也不沉到容器底。

如酒精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和后,橄榄油会成球状悬浮在混和液中;三是物体沉到容器底部,如下沉到容器底部的实心铁球。

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它所受重力和浮力平衡。

若下沉,则物体所受浮力小于其重力,物体下沉到容器底部后,物体所受容器底对其弹力,浮力和它的重力平衡。

从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关系来看,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必然小于物体本身体积,V 排<V 物,而G =F 浮,则ρ物gV 物=ρ液gV 排可知ρ物<ρ液。

铁铅木二次备课当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V物,由ρ物gV物=ρ液gV排可知ρ物=ρ液当物体沉到容器底时,可知G物>F浮,而V物=V排,ρ物gV物>ρ液gV排,可知ρ物>ρ液。

由上所述,可得出结论当ρ物<ρ液时,物体漂浮当ρ物=ρ液时,物体悬浮当ρ物>ρ液时,物体下沉应该看到,上浮和下沉都是动态过程,浮力大于重力时,当物体在水二次备课中的上浮过程中,其受力情况是不变的,但当物体部分露出水面后,其所受浮力随其露出水面部分体积的增加而减小,直至浮力与重力平衡,物体飘浮在水面上。

若物体所受浮力小于重力,物体将下沉,在水中下沉过程中物体受力情况也不变,直到物体与容器底部接触,此时物体受到浮力与容器底部对物体托力之和跟物体重力平衡。

8、排水量的含义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是个专有名词,它是指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

如将上述质量算成重量也就是船满载后受到的水的浮力(即船受到的最大浮力)。

根据物体漂浮在液体的条件,可得如下的计算公式:排水量=船自身的质量+满载时货物的质量例如:某轮船的排水量是22000t,船自身质量为8000t,则它最多可装22000t—8000t=14000t的货物9、气球和飞艇气球和飞艇在空气中受力情况:向上的浮力F浮,向下的气囊壳体重力G壳和内中气体的重力G气(壳体中装的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⑴由于G气很小,使F浮>G气+G壳,气球上升;⑵高空处空气密度渐小,浮力F浮=ρ空gV排变小,当F浮=G空+G壳时,气球悬浮于一定高度;⑶要继续上升,只需减小G壳(将原来装在气囊壳体中的重物抛掉)。

使F浮>G空+G壳,当达到某一高度时,ρ空减小使F浮减小到F浮=G空+G壳,由于气球悬浮于又一高度;⑷要下降时,将气囊中气体放出一些,使气囊体积V排变小,使变小,致使F浮<G空+G壳,到某一高度,空气密度ρ空增大到使ρ空gV排=G空+G壳,再需下降,就再放出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