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世界史序说 201212月

合集下载

【免费】世界史时间线索(高考实用)

【免费】世界史时间线索(高考实用)
世界史:
古代史:
国家
政治
经济
文化
雅典
前2000-前1400年:克里特文明
前1400-前12世纪:迈锡尼文明
前12世纪后300年:“黑暗时代”
前8-前6世纪:古希腊城邦逐渐形成
前8-前7世纪:贵族制取代君主制
前7世纪末:雅典贵族与平民尖锐对立
前594:梭伦改革
前509: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确立民主制
前461-429:雅典民主制达到全盛时期
20世纪50-70年代初:发达国家进入“黄金时代”
1964-1982:勃列日涅夫(1906-1982)改革
1967:①欧洲共同体形成;②东盟成立
1968:关税同盟建成;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基本得到实施
1969:阿波罗号登月
1973:①石油危机,“黄金时代”结束,出现经济“滞胀”现象;②英,爱尔兰,丹麦加入欧共体
前5-前2世纪:古希腊,古罗马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前7世纪:最早哲学诞生
前624-前547:泰勒斯
前5世纪: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前427-前347:柏拉图
前384-前322:亚里士多德
罗马
前6世纪末:罗马人建立共和国,实行贵族共和制
前6世纪-6世纪:罗马法
前452-前450:《十二铜表法》
前445: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1924:列宁去世
1929.10.24:“黑色星期四”
1929-1933: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②凯恩斯主义提出
1933:罗斯福上台,实施新政
1936:苏联颁布新宪法,斯大林模式确立
1944: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世界近代史序言

世界近代史序言

序言同学好,这学期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近代史1。

这门课我们学校选用的教材是吴齐本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主要讲述1500年之后到19世纪上半期世界历史的发展。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并且在全世界获得胜利的历史。

在世界近代史1这门课中,我们将主要讲授资本主义在欧洲的产生与发展。

1.世界历史分期关于世界历史的分期,至今还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就有了把历史分为Ancient History, Medieval History和Modern History的说法。

这种主要基于欧洲历史的分期,在西方史学界长期沿用。

国内学者倾向于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界将Modern History分为“近代史”和“现代史”或“当代史”,从而形成四阶段分期法。

马克思主义史学也采用四阶段分期法,其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理论,与政治兴替或其他“重大事件”为分析标准有本质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对世界史的分期,一般都以“古代”相当于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阶段,“中世纪”相当于封建社会阶段,“近代”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现代”则是指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开端的一个新的时期。

这种分期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

但是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不平衡,世界各地区进入某一社会经济形态有早有迟,在某一社会经济形态中经历的时间也有长有短。

特别是自历史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很少看到绝对纯粹属于这一阶段或那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也很少看到绝对整齐的、单一发展的由低级社会经济形态逐层向高级社会经济形态的过渡。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国内大致存在三种主流观点。

一种是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一种是以新航路开辟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还有一种以欧洲文艺复兴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

我们的教材采用的是吴于廑先生的观点,即新航路的开辟为开端。

因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基本上处于一个闭塞的状态,新旧大陆之间是互相隔绝的,只有到了1500年左右地理上的一系列发现——达伽马发现了绕过非洲南端到印度的新航线,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麦哲伦绕世界一周,这种状态才被打破,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各地区才开始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同时也是因为从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人才真正的开始走向海外,对非洲、亚洲等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殖民扩张与征服,欧洲贸易从地中海的狭小范围内走出来而扩大到世界,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从而促使欧洲传统的以手工工厂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迅速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进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玛雅历法和2012年预言

玛雅历法和2012年预言
图二祭祀历(数字l—13和20日名的循环;Coe2005)
设置闰月,各地区在一定的时
期内根据情况自己进行调整。 循环历是把祭祀历和太阳历重合在一起共同循环,即让260天和365天并列循环,就此又得到一 个52年(太阳年)的周期(图三)。 在大多数玛雅纪念碑上,日期都是由2
至3种历记录的:长数历,祭祀历,和太阳
154587年11月22日:1.0.0.0.0.0.0 但是这个长数历并不仅仅起始于公元前31 14年8月14日。这个日期之前已经经过了无数的大小
循环。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寇巴Koba地区的一座纪念碑记录了这个日期的“完整序列”(可能还有 更多的)。它运用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天文数字”记录了新时期的创始日:
205年 长 数 历
1600000年
鳓 掏瑶
Kinchiltun
德◎ 固 囝 躺 园 圃 刚 h了
I≤Z烈望7
Uinal

Piottm
8000焦
400年
20年



心一

Calabtun
Baktua
Kattm
Tun
Kin
金其尔桐
卡拉巴桐
皮克桐
巴卡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卡桐

维纳尔

图一玛雅长数历日、月、年等名称(张禾整理翻译2012)
图五德累斯颁手抄本选页46_47页:金星历和金
(Dl'L捌en Codex;Thompson
1972)
神(依嚓木纳)立了莲花座石。这时天和地还混沌一片,不分上下。 在此之前7年多,即12.19.11.13.0,l阿华,8姆安(前3122年6月16日),先祖胡纳耶出世 12.19.13.4.0,8阿华,18载克这天(前3121年2月7日),先祖母出世。胡纳耶出世542天后,在

2023年河北省级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3年河北省级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考生姓名: 准考证编号: 1 / 142023年河北省省级机关遴选公务员 考试笔试试题 《综合知识》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说明】 1.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公正; 2.请严格按照规定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编号;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答题;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将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收取并清点完毕后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2023年5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64项文献遗产列入其《世界记忆名录》。

我国申报的藏医药学奠基之作( )成功入选,标志着藏医药学走上了国际舞台。

A.《四部医典》 B.《藏医杂病》 C.《金匮要略》 D.《晶珠本草》 【答案】:A 2.北京冬奥组委委托“双奥”遗产机构——北京奥促中心,发布了( )。

A.《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资产再利用报告(赛后)》 B.《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 C.《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用报告(赛后)》 D.《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赛后)》 【答案】:D 3.5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

《报告》指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元,总量稳居世界( )。

A.40.2万亿B.40.2万亿考生姓名: 准考证编号: 2 / 14C.50.2万亿D.50.2万亿【答案】:C 4.按照密级划分规则,含有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的文件属于( )。

A.秘密的公文 B.机密的公文 C.限国内公开的公文 D.内部使用的公文 【答案】:A 5.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哥白尼“日心说”——舍勒“燃素说”——爱因斯坦“相对论”——达尔文“进化论” B.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欧洲联盟成立 C.“珍妮纺纱机”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内燃机得到广泛应用——“阿波罗”号飞船进入太空 D.巴黎圣母院建成——罗马大角斗场建成——白金汉宫建成——印度泰姬陵建成 【答案】:C 6.关于探测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呐主要用于在陆地上及空中探测距离 B.热像仪可以在黑夜之中使用 C.地下金属探测仪器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 D.雷达测距利用了无线电波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答案】:A 7.下列关于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思想表述错误的是( )。

玛雅古国的五大预言

玛雅古国的五大预言

玛雅古国的预言1:玛雅文明的终结。

也就是他自己的末日,自己预测到了。

却改变不了。

(已实现)2:汽车,飞机,火箭的出现时期。

(已实现)3:大魔头(希特勒)的出生和死亡的大致时期。

(已实现)4:毁灭性战争的爆发时期(一二战)(已实现)5:2012年12月21日太阳落下以后。

第五个预言可以理解成3个意思;1:人类在精神和灵魂上脱离了物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人类因为地球太阳磁极的同时颠倒所造成的灾难而灭亡。

3:在2012年12月中旬,将有一颗小行星按逆时针方向朝地球大气摩擦而来,经美国专家科学预测,在玛雅人预言的2012年12月21日那天与地球最为接近,彼此之间的巨大的万有引力将使地球的自转时间大大增加,从而造成地球上部分地区3天之内没有太阳升起)(目前第二种可能性最高。

)这才是真正的5个预言。

关于第五个预言:磁力危机2012年地球与太阳的磁极将会同时颠倒。

--大部分科学家的解读电脑模拟显示:2012年地球与太阳的磁极同时颠倒,可能引发系列混乱———磁力危机威胁地球,据印度报业托拉斯3月1日消息,一项电脑模拟预测显示,地球与太阳的磁极将于2 012年发生颠倒,所引发的地球磁力混乱可能对人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磁极颠倒,天体和物理学家与计算机科学家共同研究发现,地球与太阳在2012年都会进入一个磁极颠倒的过程。

而上次发生同等现象的时间是在恐龙消失时。

印度一个研究公司最近发布了这一预测。

北极与南极磁场发生颠倒的过程即为磁极颠倒。

这一现象导致的最坏结果将让地球磁场的磁力为零高斯(高斯为磁感应单位)。

如果此时再遇上周期为11年的太阳两极磁场颠倒,地球上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混乱事件。

在现代人类历史中,还没有此类现象发生时的场景记载。

零磁力的后果, 根据电脑模型预测,地球和太阳的磁极颠倒将会引起电子故障,鸟类迁徙时也会迷路。

如果当地球磁力为零时,所造成的后果就更为严重。

电脑模拟结果显示:地球零磁力下的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免疫系统将大为降低;地球的外壳会发生更多的火山喷发,地震,泥石流等现象;地球磁气圈将被减弱,来自太阳的宇宙辐射就会增大,最终可能对人类造成辐射灾难;一些小行星将朝地球方向飞来;地球的重力也会发生变化。

吴于廑世界史总序读后感

吴于廑世界史总序读后感

吴于廑世界史总序读后感《世界史总序》是吴于廑先生所著的一本历史读本,通过对世界历史的梳理和总结,展示出了历史的丰富与多样性。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以下是我的读后感和相关参考内容。

首先,本书以“总论”为名,逐步展开了对世界历史的梳理。

作者通过对文明与历史、古代社会和经济、人口与农业、技术与文化等主题的论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和法则。

阅读本书使我对历史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以及对世界历史的不同社会和文明的发展有了更为全面的把握。

其次,本书突出了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作者以系统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视角展现了各个历史时期和区域的差异。

通过对大陆漂移、冰川时代、公元纪年的起源等问题的探讨,使我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多维性和多变性。

对于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也使我更加珍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贡献。

此外,本书还强调了历史对现实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历史是我们前人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的结晶,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并对历史中的决策和事件进行评价和解读。

这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和把握现实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本书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简洁的叙述,使历史成为一部“活的”故事。

作者运用一系列的历史案例和人物的生动描写,使我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复杂性和内涵。

同时,作者也对历史学家的观点和解释进行了补充和评论,使读者能够更加理性和全面地看待历史。

总的来说,《世界史总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通过分析历史的原动力和发展规律,展示了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各国文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世界史总序》不仅是一本历史读本,更是一本思辨与启迪的读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参考内容:1. 吴于廑. 世界史总序.中华书局, 2009.2. 陈寅恪. 〈经世之笔端--《世界史总序》校订背后的“寅恪经济学”〉.《文艺研究》,2008(5).3. 武状元. 〈世界史总序〉.《新华每日电讯》,2009(7).4. 赵鹏. 〈读《世界史总序》我有感〉.《人民日报》,2009(2).5. 张斌斌. 〈从《世界史总序》中窥见文化多样性〉.《历史档案》,2010(3).。

2012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12月

2012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12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防治艾滋有治无类王琦 2012年12月03日04:51彻底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让他们获得走进医院的勇气和条件,这是对他们的保护,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保护在第二十五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由于社会歧视存在,有高危行为的人不主动寻求或不愿接受检测,导致我国有近一半的艾滋病感染者没有被发现,增加了传播的风险。

这沉重的事实,令人难以释怀。

近半感染者未被发现,折射出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就医率低下的严峻形势。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名艾滋病感染者因手术输血感染病毒,却一直不敢正视病情。

服用偏方之后,在未经检查的情况下竟然“自以为治愈”,如果不是后来因病就医期间被再次确认艾滋病感染,他恐怕还将继续自欺欺人下去。

“自欺欺人”的背后,是感染者心理上背负的巨大社会压力。

尽管多年来的知识普及始终提醒人们,艾滋病的感染渠道较多,不能把艾滋病感染跟吸毒、滥性、生活不检点画等号,但很多人一提及“艾滋病”,仍然难以摆脱恐惧、憎恶、歧视等负面情绪,存在这种心态的甚至不乏医务人员。

就在不久前,天津一名肺癌患者因在手术前被查出携带艾滋病病毒,求医屡遭拒绝,最终他私改病历隐瞒病情,才得以接受手术。

医院尚且如此,艾滋病感染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境遇可想而知。

社会的歧视,让许多高危性行为者不愿接受病毒检测,增加了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风险。

长期缺乏治疗和孤独,折磨着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身心。

在生命质量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他们中有的人迫于生计从事着可能传播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极个别人甚至产生仇视社会的心理,不惜以身试法,报复社会。

“艾滋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偏见,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看望艾滋病患者时所强调的那样,防治艾滋,有治无类。

不论艾滋病感染者是从什么渠道感染病毒的,他们都是弱者、是受害者,我们都不应该抛弃他们,对他们的歧视是社会的耻辱。

艾滋病感染者有尊严生活的权利,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让他们找到治疗的途径和合适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权益保护水平,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治疗的信心。

关于世界历史的11本好书

关于世界历史的11本好书

关于世界历史的11本好书关于世界历史的11本好书商务印书馆2015-10-09 16:16人类历史实际上是一部人类尊严获得史。

人类文明史既有宏大叙事,也充满了生动细节;既见证着民族国家的兴盛与衰败,也反映了英雄个人的梦想和血泪。

但,真正决定文明发展的,是那些恒常存在的日常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和文化心理等。

它波澜不惊却暗流涌动,彼此关联而又催生变化,并裹挟一切外部因素,使之转变成自身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生态、交往、和平、安全、人口、疾病、食品、能源、犯罪等问题,凡此种种,既是不同信仰、不同制度和不同文化的文明发展需要直面的,又是它们之间彼此交流、进行合作乃至相互促进的基础。

这11本书,让我们了解它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世界历史上的消费主义》我们生活在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里,但却罕有追问这意味着什么。

领会消费主义意味着什么,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诸多国际争议,还能让我们中的一些人重新审视自己。

有些人们“不得不拥有”的某件物品,客观地说根本不需要;有些寻求情感慰藉和个性表达的人们通过购物获得满足。

消费主义描述了这样一种社会,其中许多人一定程度上通过获取商品来制定人生目标,而这些商品决非他们生存所需,也非为传统的炫耀。

他们沉迷于获取的过程——购物,并从购买和展示新物品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消费主义是现代历史中最令人惊奇、最出乎意料的发展之一,因为它与先前传统的价值观有着最尖锐的冲突。

假如某人从17世纪穿越而来,会不会觉得我们的消费期望和行为比我们的工业运行系统或政治生活更陌生呢?——历史学家迈克尔·米勒购买奢侈品和休闲服务的欲望,是人类在在现代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动力。

本书吸收了有关西方和日本消费主义经验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审视了对于消费主义研究来说不太有名的社会如非洲。

本书注重关注以下中心议题:(1)拉丁美洲消费主义的新发展;(2)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和中国消费主义的发展;(3)扩大内需加强消费作为对最近的国际威胁回应;(4)消费主义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世界史讲义

世界史讲义

世界史一、世界古代史时间:15世纪之前(一)古代亚非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大河文明)1.古埃及-尼罗河流域文字:象形文字历法:太阳历(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古埃及人据此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建筑:金字塔(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2.古巴比伦-两河流域法典:古巴比伦王国在第六代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成为古代世界的大国,《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文字:楔形文字(苏美尔文字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当笔)3.古印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佛教: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创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压迫的低级种姓要求平等的愿望)数字:创造了0-9数字(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所以叫阿拉伯数字)4.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二)古代欧洲文明(海洋文明)1.古希腊希腊城邦特点:小国寡民雅典的民主:①梭伦改革背景:公元6世纪初,雅典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不满贵族独掌政治权利的现状,要求推翻贵族统治,实行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改革。

内容:按财产的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级;设立400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陪审法庭意义:奠定了雅典繁荣的基础②克利斯提尼改革内容:设立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

意义:标志着雅典国家的形成,使雅典所有的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最高级的政治事务,雅典民主政治建设基本完成。

③伯利克里改革时间:公元5世纪中后期内容: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建立津贴制度,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

意义: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雅典民主的实质:奴隶制民主(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民主)雅典民主的特点:直接民主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并征服了希腊城邦。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公共基础知识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公共基础知识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公共基础知识精选试题及答案二单选题(共45题)1、XX县XX村是著名的冬枣生产加工基地,冬枣产业是该村的重要经济支柱。

该村村口的一座水泥桥是运输冬枣的主要通道。

2012年12月8日,该桥大梁出现裂痕,桥面随时有塌落的危险,现已不能通行机动车辆,不仅影响冬枣运输,而且危及过往行人的安全,必须立即对该桥梁进行加固维修。

经测算,加固维修工程资金需50万元。

该县交通局由于现有资金不足,于2012年12月13日召开局办公会议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会上作出了发文请县里拨款支持30万元工程资金、余款自筹的决定。

2012年12月14日,县交通局制发了一份标注“秘密”的文件。

A.县交通局的文件应同时抄送县公安局B.县交通局的文件可派人送到收文机关C.县交通局应采用与局党委联合发文形式D.县交通局不应在文件中写具体申请拨款数量【答案】 B2、2013年3月19日,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提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

以下最接近这种治国理念的是( )A.尊重国情,尊重民心,尊重规律B.强化理论,强化技术,强化创新C.坚持改革,坚持开放,坚持发展D.维护稳定,维护传统,维护成规【答案】 A3、李某为公司仓库保管员。

某日,两歹徒为逼李某交出仓库钥匙而持刀追打李某,李某被打成重伤,无奈之中李某抢了路边正在停车的黄某的摩托车逃走。

李某抢走摩托车的行为()。

A.应负刑事责任。

李某抢走他人车辆,属于抢劫行为,侵犯他人利益B.应负刑事责任。

李某抢走他人车辆,属于盗窃行为,侵犯他人利益C.不应负刑事责任。

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正当防卫,保护了公司和个人的合法权益D.不应负刑事责任。

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紧急避险,损害了他人合法权益但保全了更大的合法权益【答案】 D4、下列不属于县市级以上行政机关政务公开的内容的是()。

A.主要领导成员的履历、分工B.政府以监督为目的的监督对象的调查信息C.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过程中形成的记录、报告、咨询意见等D.政务公开服务机构的名称、办公地点、办公时间及联系方式【答案】 C5、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危害越来越大。

思维导图:世界通史

思维导图:世界通史

阶段
பைடு நூலகம்
时间
第一阶段 14世纪一16世纪末
第二阶段 17—18世纪末
第三阶段
18世纪中期—19世 纪中后期
第四阶段
19世纪晚期—20世 纪初
特征
农业文明向工业文 明迈进
开启工业文明大门 的政治革命
工业文明时代的确 立与扩展
工业文明时代的纵 深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基与督教发神展权示统治意图
A
C
中世纪(476—1453)
19世纪中期 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义 最终形成
——20世纪初
电气时代
的殖民扩张 (世界一体化)
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示意图
资 本主 义 萌芽
手工 工场
工业 革命
第 二次 工 业革命

新航路

的开辟
14 世纪
15 世纪
荷英法等 殖民扩张
工业资本 主义扩张
垄断资本 主义扩张
16 世纪
17 世纪
世界通史
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分期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1840年
1949年
1640年
1917年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一、世界通史(古代)
古代希腊 民主政治
古代罗马 法律体系
前8世纪
前509年 前323年
前27年
359年 476年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罗马帝 国分裂
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末初
纪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序列意识与大东亚共荣圈-对二战时期日本国家行为的心理文化学解读

序列意识与大东亚共荣圈-对二战时期日本国家行为的心理文化学解读

: 《 “大东亚共荣圈 ” 的 西伯利亚、印度、新西兰,澳洲未被日本染指。参见张跃斌
,第 226 页。 迷梦》 : 《 “大东亚共荣圈” 源流》 ,第 382 页。 ③ 林庆元 、杨齐福 ④ 企院研究仝编 ? 大 东 亜建 设 の基本 纲领 ? 、 同盟 通信社 、1943 年、14 ~ 17 頁。 八 纮—宇 ? 八绂を掩ひて宇と為むこと? 。
① 日本在战败投降前 , 实际控制了伪满洲国 、 ” 亚、新西兰及印度等。
中国、菲律宾、关岛、 香港、 英属马来亚、 缅甸、 俾斯麦群岛、 爪哇、
② 根据日本的说法 ( 第二次近 苏门答腊、婆罗洲、西里伯斯、帝汶等。
) ,“帝国所期求者,即建设确保东亚永久和平的新秩序 ” 。 换言 卫声明 之,日本对中国侵略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领土或者其他资源,而在于建 立新秩序。这个新秩序是相对于欧美的旧秩序 ( 相当于温特所谓的霍 布斯文化或洛克文化 ) 而言。 它表明了日本企图用新秩序取代欧美在
投射是心理学的概念。弗洛伊德认为,所谓投射,是自我将本身所
① ②
文部省教育调 查部编 ? 大东亜新秩序建设の意义? 、目黑书店、1942 年、58 頁。 增田知子 ? 天皇制と国家—近代日本の立宪君主制—? 、青木书店、1999 年、263 頁。
: 《日本国体论研究— — —以现代国家建构为核心的考察 》 ,北京大学博士论 ③ 参见庄娜 文,2010 年,第 190 ~ 191 页。
④ 事 ” 满、支大东亚共荣圈, 为树立公正的世界和平颁布皇道作贡献。
, 实上,大东亚共荣圈与 19 世纪 70 年代日本鼓吹的 “大亚细亚主义 ”
⑤ ,在本质上都没有根本的差别。 或者 20 世纪 30 年代的 “东亚联盟论”
① ②

世界古代史导论

世界古代史导论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
世界历史分期的标准
• 以那些对世界历史发展有重大意义并导致 世界历史出现质变的事件为界,把人类的 历史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彼此衔接但又不 同的段落,借以说明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 多样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以深化人们对 漫长历史过程的认识。
从人类的产生到15-17世纪为世界古代史, 其中以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为上古史 和中古史的分界线,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的结束 和封建制的开始。 从15-17世纪的文艺复兴或地理大发现或英国 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的十月革命或一战结束为 近代史的时间断限。
• 从内容来讲主要有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
六、世界上古史的体系问题
• 1、分区叙述,注重地区性发展线索
• 2、全球史体系 • 3、城邦-帝国体系 • 4、文明史体系
七、中国世界古代史学发展简况
(一)新中国成立前上古史学概况 (二)新中国成立后上古史学的发展历程
1、50—60年代中期 快速发展期 衰微期 2、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3、70年代末-80年代末
二、世界历史的分期和特点
• (一)世界历史的分期 • (二)世界历史的特点
世界历史的分期
• 分期的标准 • 以社会形态演进为依据的分期法:前苏联十
卷本《世界通史》
• 以人类文明形态演进为依据的分期法:
《剑桥史》、 威尔斯的《世界史纲》
• 以全人类一体化历史进程的阶段性为依 据的分期法: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10年文革 衰微期 顾准 • 78年-80年代末 复兴繁荣期
• 教材、专著、论文、研究组织
• 80年代末--
稳定发展期
• 部分学者改行转业 研究队伍有所萎缩 研究水平 提高
八、讲授体例和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一单元世界历史的分期(马克思主义史观)

九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一单元世界历史的分期(马克思主义史观)

统一、强大的奴 隶制王国——古
巴比伦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制定者:汉谟拉比
3.内容: ①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 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③商品经济活跃。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
置两河
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
范围
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新月沃地
《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
2.发展历程
兴起 统一
强盛
衰亡
公元前 公元前 3500年 24世纪
公元前 公元前539年( 18世纪 新巴比伦王国)
研读材料,概括种姓制度的特点,据此谈谈种姓制度的实质。
【材料一】瓦尔那制度(种姓制度)原是部落社会的组织方式,它拖
着一条氏族血界缘关限系森的严尾巴:。各各等个级瓦尔世那代的相社会袭等级地位取特决于治其实家庭出
身,严格按照血统关系世袭相传。
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子的200倍。普林尼说,一
年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棕榈树繁茂,水果种类众多;至于
建筑材料,美索不达米亚有一种可以制成砖的粘土。
——H·G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四大文明古国都源于 北纬30度左右的大河流 域。这些大河流域气候 湿润,光热充足,地势 平坦,土地肥沃,水源 充足,交通便利,为文 明起源提供了物质基 础,从而形成了各自的 文明。属于大河农耕文 明。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世界古代史(世界历史分支)

世界古代史(世界历史分支)
大家知道,划分历史阶段主要是依据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形态的演进,而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形态的演 进是一个过程。因此,不能以某一年作为一个时代结束或开始的标志。此外,划分世界历史阶段的依据还应当是 具有世界全局性影响的历史事件:不仅应当尽可能是对世界范围内社会形态的变化有大的促进的历史事件,而且 还应当尽可能是对世界各地区各文明间的横向联系有大的促进的历史事件。而上述几种说法,第二、三种都是以 一具体年份作为分界,显然很机械,容易让人觉得社会形态的变化是一蹴而就的。不仅如此,上述三种说法,都 是以一局部影响的历史事件作为世界历史分期的依据:无论是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还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抑或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都不可能引起世界全局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形态的演进;而且,不会也不可能 造成世界各地区各文明间横向联系的加强。
关于上古和中世纪的分界,传统上主要有几种说法。第一种:330年罗马迁都拜占廷说;第二种:476年西罗 马灭亡说;第三种:中国进入封建社会说(西周说、春秋战国说、西晋说等);第四种:罗马奴隶制危机,封建 制生产关系产生说。在这些说法中,第一种和第二种说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其一,不应某一年作为两个历史阶 段的分界;其二,罗马迁都拜占廷、西罗马灭亡都是局部性的历史事件,并不具备对亚欧大陆历史发展的全局性 的影响,更不用说对世界历史的全局性影响了;其三,罗马迁都拜占廷和西罗马灭亡,对于世界各地区各文明间 的横向联系也没有什么大的促进。至于第三种和第四种说法,其虽然是以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形态的演进作为 分期依据的,但“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或“罗马奴隶制危机”仍然是局部性的历史事件,且对世界历史的横向发 展并无甚大的促进。
世界古代史(世界历史分支)
世界历史分支
01 概念
目录
02 世界历史的分期

世界史推荐书目

世界史推荐书目

世界史推荐书目推荐书目世界史:通史、地区史、国别史陈启能编一,通史类:1,《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上下卷),〖英〗赫·乔·韦尔斯著,第15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世界史便览--公元前9000年-公元1975年的世界》,《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中文翻译组,1983年。

3,《世界通史》,苏联科学院主编,三联书店。

a,第一卷(上下册),1961年。

b,第二卷(上下册),1960年。

c,第三卷(上下册),1961年。

d,第四卷(上下册),1962年。

e,第五卷(上下册),1963年。

f,第六卷(上下册),1965年。

g,第七卷(上下册),1975年。

h,第八卷(上下册),1978年。

i,第九卷(上下册),1975年。

j,第十卷(上下册),1978年。

k,第十一卷(上册)。

l,第十一卷(下册),1984年。

m,第十二卷(上下册),1987年。

n,第十三卷(上下册),1990年。

4,《世界通史讲义》(上中下册),〖苏〗弗·尼·尼基弗洛夫著,1956年。

5,《世界通史》(上古部分),齐思和主编,1962年。

6,《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册),杨生茂、张芝联、程秋原主编,1962年。

7,《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下册),张芝联、杨生茂、程秋原主编,1962年。

8,《世界通史》(古代卷),崔连仲主编,1997年。

9,《世界通史》(中世纪卷),刘明翰主编,1997年。

10,《世界通史》(近代卷,上下册),刘祚昌、光仁洪、韩承文、艾周昌主编,1997年。

11,《世界通史》(现代卷),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1997年。

12,《世界通史》(当代卷),徐天新、梁志明主编,1997年。

13,《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

14,《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世界历史提要1-170306

世界历史提要1-170306

世界历史提要世界历史提要1:人类的起源1、《圣经》的创世纪提出,上帝在公园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和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

2、1809年,法国的拉马克提出进化论的假说。

3、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完整的人类进化学说。

4、英国的古人类学家利基夫妇,在1961坦桑尼亚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能人”,活动在公园前170万-190万年前。

随后的1976年,又发现了活动在500万年-1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的遗迹。

5、180-20万年前,进入旧石器时代,那个时代的人还有猿的特征,即猿人。

也就是这个时代,古人类掌握了用火的能力。

6、50-5万年前,人类随着直立行走、火的使用,身体结构逐步进化成为“智人”,并产生了语言,同时也移居到了欧美等地区。

世界历史提要2:文明的诞生1、人类三大基础技术:石器打造技术、人工取火技术、有声语言技术。

三大基础技术的诞生,推动了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并进入了文明人类社会。

2、1万5千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

3、约在9000年前,由西亚的伊拉克北部开始,人类逐步脱离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出现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并逐步向东亚地区传播。

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使人类进入了定居社会。

同时期,产生了畜牧业。

4、世界上最早的村落遗址是伊拉克的耶莫遗址,约为公元前7000年。

5、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城镇是土耳其的沙塔尔,约为公元前5400-6500年。

而中心城市的出现约为公元前3500年前。

6、最早的铜器发现于土耳其,约公元前7500年。

7、公元前4000-5500 年开始出现文字,最早的文字是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以后陆续产生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印度的印章文字、古中国的甲骨文。

8、公元前4000年左右,西亚地区开始出现国家的雏形。

随后西亚、东亚,包括印度河、黄河流域都产生了国家。

9、最早的冶铁术诞生于公元前1400年的赫悌王国。

世界历史提要3:文字的起源1、两河地区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均出现在公元前5500年前,楔形文字稍早,是最早的文字。

2024长孙博世界史名词解释

2024长孙博世界史名词解释

2024长孙博世界史名词解释摘要:1.引言:介绍2024长孙博世界史名词解释的背景和意义2.世界史名词解释概述:概括世界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3.2024长孙博世界史名词解释的具体内容:详细解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史名词4.2024长孙博世界史名词解释的意义:阐述对现实世界的启示和影响5.结论:总结2024长孙博世界史名词解释的价值和作用正文:随着历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世界史名词解释在学术界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受到关注。

2024长孙博世界史名词解释,旨在梳理和阐述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史名词,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历史提供参考。

世界史的发展脉络错综复杂,涉及到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事件。

从史前时期到现代社会,人类社会经历了数次重大变革。

2024长孙博世界史名词解释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对这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史名词进行了详细解释。

2024长孙博世界史名词解释的具体内容包括:史前时期的人类文明、古代东方文明、希腊罗马古典文明、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等。

这些名词解释不仅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也凸显了各个时期的关键事件和人物。

2024长孙博世界史名词解释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幅世界历史的全景图,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世界各文明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通过对这些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历史的演变过程,认识到当今国际格局的形成原因,从而为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提供历史智慧。

总之,2024长孙博世界史名词解释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书籍。

它不仅梳理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还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名词进行了详细解释。

这部著作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了解世界历史对于我们拓宽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和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史序说1时间和地域为了研究历史学而把世界史分为若干地域,这是自然产生的方便之计。

把世界史划分为东洋史(亚细亚史)和西洋史(欧罗巴史)是不够的。

至少,应该把东洋史一分为二,东亚史和西亚史。

东亚又称东洋或远东,西亚又称近东或波斯•伊斯兰。

东亚史的中心是中国,西亚史的中心是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他们的分界线以中亚东南部帕米尔高原为界。

东亚和西亚之间还有一个印度,印度虽是一个巨大社会,但由于它过去没有处在世界交通大道上,在世界史上的作用并不那么大,所以为了方便,通常把印度附属于西亚史内。

在历史上,古希腊文明和古西亚文明在许多情况下,是在互相敌视、互相对抗中发展起来的,但这种互相抗衡的对立,反而在很大程度上起了刺激双方觉醒、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与此相反,东亚的中心距离西亚的中心很远,对抗几乎是没有的,政治上的往来也微不足道,它们之间只有和平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值得重视。

这三个文明中心,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期间,陆续出现了控制广袤疆域的帝国。

波斯•伊斯兰文明居交通的中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居于优越地位,所以成长最早,东亚次之,欧洲最晚。

具体而言,以大流士王为代表的西亚波斯帝国,在前500年达到极盛,前330年被马其顿所灭亡,随后陷于分裂。

在东亚中国,前221年被秦始皇帝统一,前100年在汉武帝时达到鼎盛,220年开始陷于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在欧洲,公元前后罗马帝国建立,至三世纪末也陷于分裂之中。

古代东亚和西亚的交通,主要是通过天山南路沙漠之间而进行的。

沿着散在大戈壁边缘的绿洲,以骆驼为唯一交通工具的商队穿梭其中。

在很长的历史年代里,这条丝绸之路发挥了平衡东西文化的作用。

2古代史概述历史学所能追溯的最古老的文明,发祥于西亚“肥沃的新月形地带”,其两端分别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和尼罗河的埃及文明。

在美索不达米亚,当时一个城市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如果它因战争获得了新领土,它就在那里建设跟本国一模一样的殖民城市,并和它缔结特殊的同盟关系,把它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在尼罗河三角洲,这里则完全不同。

埃及北面和东面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西面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入侵,所以埃及是帝国文明。

从前3100年统一到前525年被波斯征服,一直处于相对和平中。

介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之间的交通要塞是东地中海的叙利亚,它长期成为两个势力的角逐场所。

当东方的阿卡德帝国和继承它的巴比伦王国衰落时,西方埃及王朝就急剧地扩张起来,先占领叙利亚,后侵入巴比伦。

当亚述王国兴起以后,东方文明又反过来占领叙利亚,后侵入埃及领土,呈现王国交替崛起的景象。

随着历史演绎,在同盟的名义下统治和与服从关系便产生了,帝国逐渐形成。

从城市国家的兴起到大帝国的建设,从地方割据到大一统的形成,这大概就是古代史的发展核心。

3.西亚古代史波斯大帝国(Persian Empire),又称阿契美尼德王朝,兴起于伊朗高原。

在建成者大流士一世的统治下,波斯帝国疆土东抵印度河,西迄巴尔干,北及中欧,南至埃及,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鼎盛期。

它延续两百年的繁荣之后,经过希(腊)波(斯)一役就衰落起来,逐渐被马其顿城邦所取代(Macedonia)。

马其顿帝国是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大帝,将原本希腊北部边陲一个默默无闻,地处偏远的城邦发展成一个西抵意大利、东抵阿富汗、北至中亚细亚、里海和黑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今日的苏丹边境的帝国,不可谓不是奇迹。

但亚历山大的治世没超过十年,在他逝世后,他的广大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从此以后,西亚趋于大一统的历史逆转过来,转而呈现出分裂割据的倾向。

巴尔干地区的马其顿王国、以叙利亚为中心的塞琉古王国和统治埃及和周围地区托勒密王国,并足而立,分庭抗礼,拉开了中世纪发展的序幕。

同向心发展的古代史倾向相反,离心分裂的倾向正是中世纪发展最显著的特征。

4.欧洲古代史同西亚相对立,不断反抗西亚而发展起来的欧罗巴地域,本来是从西亚地域分裂出来而产生的。

完成这种分离独立的中心力量是古代希腊城市国家群,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欧洲古代史的发展,其最初的国家形式也是城市国家。

而且这种城市国家,由于它邻接西亚地域的先进文明,不断受到强烈的刺激,致使其发展速度相当快。

这就是古代希腊文明比其他地域的古代文明卓越得多的原因。

然而,作为希腊城市国家群的领导者,雅典(Athens)或斯巴达(Sparta),在世界史中的任务,只是把欧罗巴从西亚的统治中分离出来。

欧洲古代史发展的完成还须有待于更西方的,承袭希腊文明余波的罗马民族的兴起。

公元前9世纪初,古罗马作为一个原始社会性质的王国从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

通过军事征服,它战胜了迦太基人,平定了西地中海,形成了强大的罗马共和国。

后来,又通过征服希腊诸国、叙利亚和埃及,完成了东西地中海沿岸的大一统。

欧洲地域古代史的发展是始于希腊而由罗马完成的。

然后罗马在完成了这样大一统的时候,它已经不是以前的城市国家,也不是人民共和国,而是宛如西亚古代波斯王朝那样的大帝国。

它越扩张,掠夺的金银越多,贸易就越繁荣,经济就越发达,以至步入中世纪的中亚地域被这股力量分裂得加厉害。

但是,靠抢夺致富的模式不能长久,当它扩张停止时,金银的流入便大幅减少,帝国就难以为继了。

在凯撒出现后三百年左右罗马帝国实行了东西分治,落入西亚分裂的后尘。

这个倾向再经一百年,在日耳曼民族侵入下而达到极点。

公元500年西罗马灭亡,东罗马以拜占庭的名义存活下来,欧洲进入四分五裂的中世纪时代。

西亚和欧洲的力量对比开始出现发转。

5.东亚古代史东亚的古代史毫不例外,也是从城市国家开始的。

春秋诸国无论哪一个都曾经是同希腊相似的城市国家。

只不过这些国家不是独立的,而是拥护出自周王室的君主联合统一在一起的。

春秋时代多达十国之多的城市国家,同希腊霸权争夺战相似,弱肉强食的结果是,到战国时只剩下七个强国称雄。

从那时起,城市逐渐丧失了它的政治生命,代之出现的是强有力的集权国家,最后出现一统天下的秦朝。

公元221年,始皇帝的大一统比西亚大流士大王的大一统晚了三百年。

三百年的岁月,对于克服丝绸之路交通困难,把西亚的进步文化带到东亚来,恐怕是足够用了。

始皇帝的事业,经过他死后短短的混乱时代,由汉高祖继承下来。

当其全胜时,汉朝无不努力向西方扩展,企图囊括新疆省的沙漠地带,确保同西亚交流的畅通。

然而汉的领土向西方扩张,意味着西亚领域的压迫,加速西亚的分裂。

后汉政治衰败,内乱迭起,蒙古游牧民族出身的、雇佣兵的统领董卓、吕布等将军们相互争权夺势,这使人回想起它宛如罗马帝政末期日耳曼雇佣兵的蠢动。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东亚古代史在秦汉与隋唐之间终结了。

6中世纪概述中世纪在外貌上呈现分裂割据的格局,就其本身来说,意味着一种退步。

然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退步呢?其原因主要在于,古代文明的发展只顾表面上向大一统迈进,其内部却包藏着很多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又始终无法解决,以致破绽暴露到表面上来。

而来自外部的异族压迫,使得这种破绽的暴露愈益加剧。

领土的政治分裂,不外是对于急于追求表面统一,不考虑各地特殊情况的一种反作用;而这种分裂所产生的土地庄园化,则是因地制宜,更具弹性的政治形式的复活。

因为它使个人向土地投下资本,使分散的劳动力聚集起来,使原先没有想到的偏僻土地得到了开发,为一般社会打下了不可动摇的基础。

总之,中世纪是古代史发展的中断,也是为完成更大发展做的准备,它是充实内容的时期,是反省的时期。

分裂的、封建的、农奴的中世纪社会,表面看来可能给人以黑暗的感觉,但考虑到这个时代宗教传播如此广泛,其实际内容却未必如此。

7西亚中世纪比任何地域早一步进入中世纪社会的,依旧是西亚地域。

前面提到,公元前323年马其顿由于未明确他的接班人,在他突然殒没以后,导致王权争夺激烈,中亚出现了群雄混战的局面。

由于忙于战争的帝王们无暇巩固中央集权,使得许多领土和权利落入大贵族和寺庙手中,这为从伊朗高原兴起的安息帝国(The Parthian Empire)提供了取而代之的机会。

安息帝国是一个与汉朝接触,商业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但由于同罗马帝国持久的抗争,严重削弱了国力,内部亦起纠纷,于226年灭亡。

在安息帝国帝国庇护下兴起的是萨珊波斯帝国,它是古波斯文明的一次“强劲反弹”,亦继承了安息与罗马抗衡的传统,是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后的第二次大统一。

公元3至7世纪,它与中亚的印度贵霜王朝、欧洲拜占庭帝国共存了超过400年,成为伊斯兰教流行之前最后一个伊朗大帝国。

在这一时期,西亚的经济比起两个邻居来说强劲得多。

当时作为货币的金银,都从中国和罗马流了进来,使西亚聚集了迈向近代社会发展的动力,金银不足的东亚和欧洲,则在慢性经济萧条中,迈向分列的中世纪。

不过,西亚在迈向近代发展的道路上,军事不敌罗马为代表的欧洲,一度失去了北非-埃及,甚至两河流域文明的叙利亚;宗教文化不敌罗马教廷,尚未形成团结人心的宗教思想武器。

西亚向近代的发展,还需要等待阿拉伯穆斯林文明“文艺复兴”的洗礼。

8东亚中世纪以后汉灭亡为开端的三国鼎立为代表,东亚进入了中世纪的分裂,接着南北朝的对立使这种形势达到了决定性的阶段。

中国中世纪的特征,也是以内部土地的庄园化、人民多为豪族所分割、所私有为代表。

站在豪族之上的天子,由于土地人民被豪族从旁夺走,感到情况不妙,便划定了天子私有的土地,召集人民在那里进行耕种。

带有天子私有性质的屯田和均田,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

天子与其说他是君临于万民之上的统治者,莫如说是和贵族豪族并列的大土地所有者之一更为恰当。

以分裂为特色的中世纪,出现像唐朝(7世纪—10世纪初期)那样的大一统,实属例外。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大一统仅仅从建国之初到玄宗治世之末,前后约一百二十年而已。

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的五代十国意味着东亚又回到中世纪大分裂的轨道上。

9欧洲中世纪罗马帝国分裂后,原先被罗马人称为匈奴人、哥特人、西哥特人、盎格鲁人和法兰克人的世界边缘者,现在成了“西方”和“欧洲”的主人。

日耳曼诸国在拜占庭帝国的保护下,开始在四分五裂的西欧建立封建制度,享受安定的发展环境,到公元8世纪,便出现愿意继承罗马帝国遗风,再现“大一统”景象的国家。

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在教皇的支持下,废黜墨洛温王朝的末代君王,以加洛林王朝创立者身份南征北战,将古罗马帝国在西欧的领土全数占领,建立了一个西起大西洋,东临多瑙河,北至北海和波罗的海,南抵地中海,与拜占庭、阿拉伯、印度、唐朝比肩而立的文化帝国。

814年查理大帝死后,其后人通过凡尔登条将欧洲一分为三:西边是西法兰克王国,后来被称为法兰西王国;中部是中法兰克王国,即今后的意大利;东边是东法兰克王国,即神圣罗马帝国的前身,而神圣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又被认为是德国作为独立封建国家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