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建议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建议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就业竞争压力激烈、形势严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对自己步入社会工作缺乏自信心,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认为大学生造成就业心理问题除了自身因素外,更突显的是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并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就业;对策;探究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一)矛盾心理矛盾心理,是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负面心理。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的过程中,一般会遇到不同种类的心理冲突,比如,他们既愿意走入人才市场又期望政府解决就业,既渴望主动竞争又担忧遭遇竞争挫折,既想发挥专业特长又存在可能放弃专业的思想准备等。
这样的心理冲突随着时间而不断升温发酵,进而促成种种心理矛盾的出现。
现今,社会中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
作为刚刚迈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意气风发,在就业过程中,为了增加人生阅历,学习社会本领,本打算从底层做起,踏实稳定地走好事业的每一步,但是却又难以忍受别人的异议,接受不了现实的考验;他们渴求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一展才华,但是却没有勇气去迎接挑战,反而畏惧失败后的一无所有;他们理想远大,志存高远,但是却不愿承认自身存在的不足。
由上述可见,矛盾心理严重阻碍了高校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这样的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令他们难以在四年的大学生活后找到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让他们陷入了就业-辞职-再就业的恶性循环中。
(二)焦虑心理焦躁和忧虑,几乎每一位走入社会,经历过求职的大学生都曾感受过。
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日益严峻的就业择业形势,以及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不少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无措,也因此而紧张、烦躁、焦虑不安。
可以想见,外在的实际条件和自身水平的差异令他们屡屡受挫,竞争激烈、残酷的社会环境令他们备受打击,同时导致了既定的就业目标难以实现。
正是这样的求职经历让他们不断滋生出自我的挫败感和焦虑感,在心理上给了正在求职大学生们一个消极的心理暗示。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之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一直持续增长,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经济增速的放缓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一些行业就业需求下降。
加上毕业生总量的增加,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问题长期存在,因而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十八大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到了所有就业群体的首位。
就业竞争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也有一些变化。
因此,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与将来工作与生活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1.1 焦虑感强烈就业压力对大学生造成影响的情绪之一是焦虑。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一些大学生对自身的前途产生危机感、迷茫感,甚至是恐惧感。
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因而在择业的过程中,由于心理压力过大产生了“焦虑症”。
常常感到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沮丧抑郁。
1.2 择业期望值高一些大学生择业期望值很高,仍把在大城市、大公司、待遇高的工作岗位最为自己选择的目标,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而对职业的发展前景和自身的职业兴趣、能力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因而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的不良印象。
当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导致择业行为出现偏差。
甚至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时,就会产生失落感。
调查显示,2013年在校大学生中分别有15.0%、5.1%和1.7%会在求职时优先考虑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
北京作为首都,各种类型的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总部的聚集地,职业发展的广阔机遇,更加公平的就业规则,以及志趣相投的人脉圈对求职者仍然具有强劲的吸引力。
1.3 自卑与自负自卑与自负是大学生较为常见心理障碍。
一些大学生在就业中自卑与自负常存在相互交织的现象,两者有时会相互转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就业情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1. 就业压力大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且竞争激烈。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很多大学生感到压力巨大,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和焦虑。
2. 就业观念不够实际很多大学生对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观念偏差,过分追求一份较好的工作,往往忽视基础的岗位及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
由于对就业现实认识不够,难以面对现实,心理压力会不断加大。
3. 职业规划不明确由于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不够清晰,导致在面对求职和就业时举棋不定,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这也容易导致心态上的失衡和无法面对就业压力。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1. 提升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加自己的附加值。
应该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多参加一些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也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2. 调整就业观念调整就业观念,对就业现实有一定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过分追求高薪、高职位的工作。
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长,理性对待就业机会,不要放弃一些看似普通但实际蕴含机会的工作岗位。
3. 健康的心理调适健康的心态是保持稳定的就业心理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分焦虑和消极。
适当的放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在适当的时候与人分享自己的压力,也都有利于心理的调适。
4. 开展职业规划开展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在校内学习之余,注重积累各种社会资源、拓展人际关系,以便在毕业时能够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
大学生还要实现自我职业规划,制定明确的就业目标,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以便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就业挑战。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办法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一)存在“精英意识”,对工作期望值过高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实现了向“大众化”的转变,但不少大学毕业生仍存在精英意识,以“天子骄子”的身份自居,认为是“我去择业”,而不是“职业择我”,对就业单位和应聘岗位挑三拣四,特别明显的现象是在诸如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求学的学生在择业时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要求是苛刻的,都希望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作,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缺乏就业热情。
(二)不能正确认识和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当代大学生们毕业时都已意识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必须把自己放入人才市场与别人进行激烈竞争,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往往顾虑重重,具体表现有:1.恐惧:有些学生由于在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和积累经验,求职的知识、能力、心理准备不充分,在因几次求职受挫后,产生恐惧心理,一提择业就心理紧张,甚至产生绝望心理。
2.急躁:有些大学生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在求职时草率急躁,对用人单位不作详细了解,草草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大学生的这种急躁心理,常常使他们烦躁不安,缺乏自制力。
3.自卑:有些大学生因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或性格内向或有某种生理缺陷而存在强烈的自卑心理,在择业时缺乏自信心,不敢大胆地推荐自己,不敢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个性。
4.孤傲:有些自身条件比较优越的大学生自视过高,在择业过程中看不上这单位,瞧不起那职业,这山望着那山高,好高骛远。
(三)不能正确认识成功,存在侥幸投机心理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渴求走捷径成功,梦想比尔·盖茨式的成功,一夜暴富,一举成名,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地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
(四)依赖心理重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把择业希望寄托在自己父母、亲戚身上,寄希望于拉人情关系完成自己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也有一些大学生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希望学校做好“全职保姆”,表现出消极等待的心理,缺乏把握时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是焦虑情绪。
由于毕业后要找工作,很多大学生会面对前途不明、未来发展无法预测的焦虑情绪。
这样的情况会逐渐加重,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
二是低自信心。
由于就业问题困扰,很多大学生会对自己的能力充满怀疑,害怕在竞争中处于弊端,他们也不敢去尝试新的方向或者新的机遇。
三是消极心态。
由于无法找到理想工作或者受到外界压力考虑,很多大学生会选择适应周围社会氛围而形成一种“安全感”来应对就业问题,这样也使他们在就业问题上形成一种“无奈”、“无可奈何”、“随波逐流” 等消极心态。
对此应采取如下对策:
1. 提升实用能力: 大学生要在课余时间广泛开展各方面实践, 加强实用能力, 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2. 远见卓识: 大学生要关注行业前沿信息, 钻研相关行业特性, 努力将理论化装运作;
3. 精准匹配: 大学生要根据市场供需关系, 精准匹配人才供应和市场真正需要;
4. 追随风向: 大学生要勤奋好学, 抓住新机遇新方向, 追随风向去利用人才;
5. 务实作风: 大学生要勤勤俭俭、敬畏天命、不断迫使自已去利用人才。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7篇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7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1、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和原因分析1.1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分析。
事实上就业难的原因还有大学生心态的问题,认为大学毕业就是精英。
有些学生认为到了大学里不用学习,大学四年过去了,等到找工作时,发现自己除了有一张毕业证外,什么都没有。
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就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
过度在意单位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起点待遇,往往失去了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1.2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也是近年来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近几年金融市场的动荡也是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市场经过了一次大的整顿,有太多的企业倒闭,很多人失业,而事业的人群又具有极大的技能,而我们的大学生仅仅空有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要实行磨练,这个时期都是相当长的阶段对于很多的企业都是不喜欢的。
同时市场真正为我们留下的就业的岗位又是很少,这样对于就业来说更加的艰难了,这样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在未走出校园的时候就要积极的参加各类的社会的时间的工作,目的是当走入社会的时候更好的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的群体当中来。
1.3大学人才培养定位脱节分析。
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关系到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原因。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的心态有一定的问题,在他们的心里想的是如何能够做到学有所用,对于书本的知识过于依赖,对于自己未来从事工作的方向不够清晰,想的是如何管理别人的工作,而不是实行实际现场的经验的积累,绝大多数都是处于空想的阶段,如果真的顺着大学生的意愿出发,那么将来就会出现乱指挥的现象,对于实际的工作的方向上提供不了任何的协助。
所以,我们在定位的过程就要实行全面的分析,本着未来的发展前景,现阶段仅仅一个学习的阶段,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2、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及思路2.1高校大学生树立准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是就业率提升的关键动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就业与择业的认知和理解也在持续的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持续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要坚定信心,调整好心态。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急功近利心理有些同学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在择业过程中以追求金钱为第一目标,放弃了理想与道德,片面追求待遇和权力。
而有些同学由于自身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又存在眼高手低,妄自菲薄等问题,这两类同学都表现出自卑感强,对社会存在偏见,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也有少数同学出于对待遇的高期望值,并且有可能受用人单位的待遇条件的诱惑,导致他们投机取巧。
还有的同学由于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或者只看到找工作的短期行为,或者将找工作当作逃避艰苦地区就业的手段,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勇气,都易造成心理问题。
2、“重物轻人”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工作就是挣钱,挣钱多就是本事。
现代大学生只注重自己的工资收入,而忽视自己在工作中的学习和提高,从而使得自己的综合素质下降,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3、经济效益作怪某些用人单位的用人思想也不够解放,用人标准比较单一,而不注重对人才的考察,将收入、职称、户口等因素列为招聘的主要依据,过分强调专业对口,造成一些同学毕业后不愿意去新的环境中工作。
4、眼高手低的问题存在眼高手低,得陇望蜀的现象,这样的同学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社会调查,缺乏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导致错误地认为名牌大学的文凭含金量高,找工作容易,于是盲目的追求名牌大学,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对学习知识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从而失去了很多深造的机会。
5、挫折承受能力差由于我国目前的就业市场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大学生求职难的现象日益突出,而且就业机制还不够健全,相关法律和政策还不配套,加上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不善于协调好心理冲突,从而导致不能顺利就业。
二、预防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择业观是指人们对待业务和择业的根本态度和看法。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措施分析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措施分析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可能来自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多个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寻找对策,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原因分析1.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会更多的知识,完成更多的作业和实验,这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业压力。
2.人际关系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这包括老师、同学、室友等。
一些人际关系不和谐或者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大学生担心自己的专业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否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这些担忧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4.自我认知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感到迷茫,不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这种自我认知不足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5.社交网络社交网络的普及使得一些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导致心理问题的加重。
二、解决措施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该更加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课程等形式,增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培养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2.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高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释放压力,调整情绪。
学校可以举办一些人际关系沟通的培训班,帮助学生提高人际关系能力,增强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能力,从而减少因人际关系问题所导致的心理问题。
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问题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就业问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就业竞争力。
5.鼓励实践活动高校可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帮助学生扩展人际交往圈子,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从而缓解心理压力。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除了有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外,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也是重要原因。
因此,重视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利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有利于其顺利就业,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一、我国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据人事部资料统计显示:200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毕业生约有480 万,2009 年就业的大学生将高达千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 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 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毕业生人数630 万。
所以,在2011年之后的近两三年,也就是我们本届大学生面临就业的时期,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1. 自负高傲心理。
自负心理是在求职的大学生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心理问题。
持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是拥有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综合能力和个人才干都比普通劳动者高。
在求职过程中,他们总是好高骛远、自命非凡,不能清醒、切合实际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不能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这些学生择业时往往要求工作环境好、待遇高,盯着大城市、好岗位,择业目标不切实际,往往会错过很多本可以就业的时机。
2. 自卑怯懦心理。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因为就读的学校不是名牌、所学的专业不热门或自身的条件不够优秀等原因,自觉处处不如别人,低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推荐自己的勇气,不争取就业时机。
过度的自卑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在用人单位的招聘者面前畏首畏尾,过分紧张,不能适当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往往因此错失就业时机。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变,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复杂和难以解决。
许多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并且在就业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和更好地解决就业心理问题,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1. 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在毕业后需要找工作,而找工作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过程。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上升,大学生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很难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满意的工作。
2. 思想困顿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选择,他们往往难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困惑。
这一问题可能导致他们的思想困顿,难以自我觉察,不愿与他人交流。
3. 自卑感强许多大学生在面试中经常会遇到失败,这会导致他们的自卑心理更加强烈。
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社会,这一心理问题可能让他们选择放弃,失去信心并长期沉迷在自卑情绪中无法自拔。
4. 空虚和孤独感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会面对着与老师、同学和家人的分别。
工作环境的不熟悉、无法与身边的人很好地交流,使得他们深感孤独和空虚,这种心理状态能够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1. 提高自信心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大学生需要掌握一个正确的态度,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给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职业观念是必不可少的,抓住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实力,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这些都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适当调整心态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需要有适当的心态调整,科学合理地看待他们自己的职业发展。
在寻找职业时,他们应该有所了解,了解自己关心的信息并了解职业方向的前景,这样能够为自己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
3. 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与身边的朋友、同学、师长等建立联系,并积主动主动积极与他人的沟通,这将使他们的情感世界更加鲜活,心态更加平稳。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1. 引言1.1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这也导致了他们就业心态的不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只有从根源上找到问题所在,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帮助大学生顺利走向职业道路。
当前,现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社会人才需求日益多样化等方面。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这些压力往往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导致就业心态的不稳定。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
通过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体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2. 正文2.1 现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即使是大学生也很难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许多行业门槛较高,竞争激烈,大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技能和经验才能胜任。
社会的就业形势不稳定,许多企业经营不善导致裁员,大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保持就业的稳定性。
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没能获得足够的实习经验,导致毕业后找工作时面临了困难。
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生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需要有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些要求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现代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常常感到焦虑、迷茫和不安。
他们担心自己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担心自己的能力无法得到认可,担心自己的未来会变得黑暗无望。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五篇范文]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五篇范文]第一篇: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国的高等教育院校规模和生人数有了很大发展,但我国大学教学质量偏低,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特别是2008年末2009年初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状更为突出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由于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职工和退役军人等劳动力总量的增加,产能过剩和贸易摩擦等种种因素,中国面临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高峰,全社会就业的形势比较严峻。
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至于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客观的说,这是有失公允的。
我认为,总体来说,有两个大的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
一、中国大学生处在中国社会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经济在增长,为什么中国在GDP增长达到11%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出现了这么大的一个就业难的问题?据美国之音报导,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政治学教授苏黛瑞就中国大学生为什么过剩的问题发表评论说,中国经济的增长不能够创造适合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经济的结构也不适合吸收社会上的劳动力。
其实质原因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是遵循着一个畸形的模式,中国GDP增长的50%依赖出口。
国家和地方的硬件投资开发包括建桥,修路,建各种市政美容设施,修各地政府机关大楼,建各种工业旅游园区等形象工程也是GDP增长的主要原因。
大学毕业生人数从2002年的100万一步步跃升到如今的610万。
但在这些年间中国的GDP不过从10万亿增加到30万亿,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
粗放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增长所吸收的劳动力大部份是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民工。
社会就业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相关配套制度相关的户籍制度,人事档案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步伐却未能跟上这种就业机制的变化。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分析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新时期的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对其心理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探析,以及解决途径的分析方面展开讨论。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1. 压力过大新时期的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很多大学生在面临这些压力时会感到无法承受和应对,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2. 情感焦虑社交网络的普及和便捷使得大学生更容易受到情感焦虑的困扰。
爱情、友情等方面的挫折使得大学生产生困惑和焦虑,甚至出现抑郁症状。
3. 心理健康意识薄弱很多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并不重视,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1. 社会环境压力社会的竞争压力、就业压力等让很多大学生感到无法承受。
2. 学业压力大学生的学业负担重,在课业上的压力也是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3. 情感困扰由于大学生的成长阶段特点,在处理人际关系、情感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困扰,这也会导致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三、解决途径分析1. 鼓励心理咨询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中心,鼓励大学生积极寻求心理辅导和咨询,及时缓解内心的烦恼和压力。
2.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和意识。
3. 提供支持和帮助学校和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包括经济上的支持,情感上的支持等。
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减轻其心理压力。
4. 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快乐和舒适。
5. 增强心理韧性大学生应该增强心理韧性,提高心理抗压能力,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坚强自立。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5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5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大学生“就业难”具体表现(1)不同层级的学校之间毕业生就业状况喜忧参半。
现在很多大公司、事业单位甚至是国家机关,越来越看重“名牌效应”,很多单位的进人指标仅限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有的甚至限制更大,仅仅限定在全国几所重点高校,而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太乐观。
(2)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状况差别较大。
整个社会的总体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近年来明显提高,尽管目前研究生的总体就业情况较前几年有降低的趋势,但是比本科生还是相对比较容易就业,而本科生又比专科(高职)生容易就业。
(3)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文科专业毕业生由于受机关、事业单位需求缩小的影响,就业渠道变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文科专业毕业生由于受传统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的影响,目前他们的就业趋向也在发生着变化。
(4)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竣。
现在女生“就业难”现象已经成为公开的事实,说性别歧视也好,说用人单位对女生有成见也好,对于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来讲,不要女生或者优先考虑男生,也逐步成为他们选人的标准。
(5)家庭背景成为决定大学生就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靠家庭背景的“关系”就业成为近几年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攀比心理,在关系就业中,专业错位或低能高就的现象层出不穷。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1)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影晌。
结构性矛盾是造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由于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快速调整造成的。
大学生“就业难”的突出表现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人,而急需人才的地区和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疆地区很少能接受到大学毕业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这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表现以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提供一些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原因分析1.学业压力增大大学生学习压力是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考制度的改革以及就业形势的竞争,使得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他们需要在繁重的学业任务中奋斗,面对复杂的知识体系,往往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就业压力增加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很多大学生承受不住就业压力,导致自信心下降、情绪低落等情况。
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这种巨大的压力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人际关系困扰大学生时代是一个与他人交往频繁的阶段,而人际关系带来的问题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隐患。
无法融入集体、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会使大学生感到孤独、焦虑,甚至产生自卑情绪,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
二、表现分析1.情绪波动明显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之一是情绪波动较大。
他们可能时常感到烦躁、易怒,情绪无法稳定。
在面对压力时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等情况,这些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学习动力下降心理健康问题会使大学生的学习动力逐渐下降。
他们可能遭遇到学习困难时无法主动寻求帮助,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对学业的厌恶情绪。
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3.人际关系紧张心理健康问题还会导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
他们可能会对他人保持警惕,产生不信任感,导致与他人难以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这使得大学生在生活中缺乏真诚的友情和积极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解决办法1.建立心理咨询机制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这将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浅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
大 学 生 面 对 激 烈 的就 业 竞 争 ,必 须 做 好 充 足 的知 识 储 备 ,更 新 就 业 观 念 ,保 持 良好 的择 业 心 态 ,适 时 调 整
台发 挥 其 优 势 ,在 被 用 人 单位 否 定 时 提 高 心 理承 受 力 ,调 整 就 业 心 态 ,促 择 业 行 为 ,积 极 把 握 择 业 机 遇 ,从 而
不 愿 意 和 别 人 沟 通 , 说话 拘谨 、 处 事 5 冷漠 心理 .
不少 学 生在 求 职 时 只 想 成 功 ,一 忽 略 了 学 习 提 高 知 识 和 素 养 。他 们 认
优 柔 寡 断 、 心态 悲 观 失 望 , 只 是 生 活 旦 受 挫 就 像 泄 了气 的 皮 球 ,感 到 无 能 为 只 要 拿 到 毕 业 证 就 行 ,可 是 毕 业 后
大 学 生 是 我 国 特 殊 的就 业 群 体 ,
大 学 生 就 业 不 仅 关 系 到 其 自身 前 途 ,
同 时 也 关 系 到 社 会 发 展 和 稳 定 。受 我 挥 ,觉 得 用 人 单 位 都 很 挑 剔 , 自己肯 漠 、意 志 麻 木 等 心 态 。这 与 就 业 竞 争 国 劳 动 力 过 剩 的基 本 国情 所 决 定 ,现 定 不 会 被 录 用 , 面试 的 时候 不 敢 主 动 机 制和 社会 环境 是 不相 适应 的 。
会 择 业 观 ,全 面 提 高 其 综 合 素 质 ,增 方 法 进 行 自我 调 适 , 常 见 方 法 有 自我
强择业竞争力 ,使 大学生掌握扎实 的 转 化 、 适 度 宣 泄 、松 弛 练 习 、 自我 安
基 础 知 识 、精 深 的 专 业 知 识 、 现 代 管 慰 、理 性情 绪等 。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受到地域和行业的 限制,导致就业机会减少。例如,部分地区 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而一些特定行业对大 学生的需求也较为有限。
02
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完善
课程设置单一,缺乏针对性
01
当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针对不
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个性化指导。
2 深化校企合作与实践教学
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 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和实践能力。
3 提供精细化就业指导服务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如职 业测评、面试技巧培训、就业信息发布等,提高服务质 量和效率。
4 构建多元化就业支持体系
总结与展望
工作成果回顾
就业指导体系逐步完善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建立了 相对完善的体系,包括职业规划 、就业指导、实习实训等多个环 节,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就业 服务。
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通过就业指导,大学生的职业素 养和就业技能得到了有效提升, 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就业率和 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校企合作成果丰硕
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
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未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导致在求职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和 方向。
学生过于依赖学校和老师
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学校和老师的安排和指导,而忽视了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03
国内外先进经验与借鉴
国外高校就业指导模式介绍
美国高校“全程化”就业 指导模式
从入学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提 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 和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大学生面临的主要挑战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一、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与障碍1.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1)急功近利。
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
它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
大学生择业的这一心理倾向,也为近年来诸多关于大学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报告所证实。
首先,这些被大学生首选的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
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
(2)消极依赖。
指大学生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
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
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
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就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有害的。
(3)情绪波动。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在情绪上出现异常波动,较多的表现为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极的情绪状态。
一项大学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普遍存在;并且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抑郁水平则低于男生。
造成大学生择业前情绪波动和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缺乏自信和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恋爱困扰、家庭背景等。
(4)盲目攀比。
大学生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自己的专业范围、职业兴趣与事业追求、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等,在择业过程中盲目地从众与趋新。
大家都想去沿海地区,他就想去沿海;听说金融、it行业热门紧俏,就想去这些行业谋一份职。
这种缺乏全盘考虑,没有切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职业追求,往往在择业时会经受不必要的挫折,延误或丧失就业机会。
2.大学生择业时常表现的心理障碍(1)焦虑。
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等。
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的心理因素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的心理因素及解决方法在现代社会,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陷入迷茫和矛盾之中,因此对所选择的职业产生深度疑虑。
本文将探讨导致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的心理因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一、心理因素1.社会期望大学生面临来自家庭、社会和同伴的巨大期望。
家庭希望他们能够选择一份稳定且高收入的工作,社会期望他们能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而同伴则会关注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这种集体期望会使大学生感到沉重压力,产生职业选择上的不确定性和焦虑。
2.自我认同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对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建立非常重要。
职业选择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自我认同感。
当大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技能和目标抱有模糊的认知时,就会导致职业选择焦虑。
3.信息过载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各种渠道的大量职业选择信息,很难准确地了解每个职业的具体要求和前景。
信息过载使他们难以分辨哪些信息是值得信任的,导致不确定性和焦虑。
二、解决方法1.自我调适大学生应花时间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技能,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渐找到自己的职业偏好。
此外,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培训等活动,增强自我认知和心理调适能力,从而减轻职业选择焦虑。
2.理性思考大学生应树立理性思维,不要过分追求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而是注重自身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与此同时,他们可以积极寻找职业相关的资源和信息,包括研究自己所感兴趣的行业及相关职业的发展前景、要求等,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对待职业选择。
3.寻求支持网络大学生可以与身边的亲友、同学和专业人士交流,寻求他人的建议和支持。
这些人可以在职业选择上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大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减轻职业焦虑。
4.适应不确定性大学生需要认识到职业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能需要多次调整和尝试。
了解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是正常的,大学生应该学会适应这种不确定性,并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及一步扩大,但社会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为进一步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就业心理,以利于高校改进教学方式,让本专业学生更好的适应当前环境,促进就业发展。
我们北华大学级行政管理班的学生特组织本次调查,您也是我们的调查对,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问卷,谢谢您的合作。
就业形势与心理调查:
.你的性别是:
.男().女()
.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形势严峻,就业难().形势正常()
.形势较好,就业正常().不了解()
.你认为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就业期望过高().就业人数过多().其他()
.请问你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先就业,后择业()
.不就业,继续深造() .自主创业()
.当你选择工作时间,你最想进入的行业是:
.民营企业() .国营企业() .外资企业() .自主创业()
.你选择工作的首先考虑因素是:
.薪水() .地理因素() .行业前景() .个人喜好()
.如果你选择先工作的原因是:
.家庭贫困() .对考研没把握() .实现自我价值() .其他()
.你觉得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
.专业水平() .心理素质().公关能力().道德素质()
.在求职的过程中你会选择哪个途径:
.现场招聘会().上网().亲友介绍().报刊()
.请问你认为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那些证书比较重要:
.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等级证()
.各种专业人员上岗证书() .体育文艺类获奖证书()
.你希望到哪工作:
.经济文化中心().西部地区().一般的城市().出国()
.你对你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是多少:
一下()()()以上()
调查报告
随着教育大众化和经济结构深化调整,大学生就业存在着大学毕业生与社会就业岗位之间供求数量、供求结构、预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论文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近年来,经济结构转变、产业优化升级、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危机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就业形势,特别是作为新增劳动力的青年的就业形势。
据教育部估
算,每年大学毕业生未能初次就业率在左右,年约万人,年为万人,年则是万人,年为万人,年为万人,年达到万人,年仍有大约万的应届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
在面临就业和再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
也有不少人都不了解就业,还有就是教育与现实的脱节,不少人认为现在大学的证件都很重要,之所谓重要是因为能够给自己的就业增加一个砝码,调查显示的人认为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以及各种专业人员上岗证书很重要,但是这些证书在一般的大学重视程度还不够
选择职业的观念很多人都只是看重的是收入,首先我觉得这份调查表就存在问题,当一种问题被关注时候就会被提上日程,从择业观念考虑的时候,没有问及价值观。
这主要是学校不太注重的原因;我们知道,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选择行业的时候,只有选择了自主创业;选择工作地点的以上的选择了经济开发区。
仅仅上面的这些问题表明:
一、大学毕业生与就业岗位供求数量上的矛盾
从年大学扩招开始到年,高等教育总规模达万人,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 []。
从年第一批扩招专科生毕业至今,随着扩招规模加大,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攀升。
据这几年的招生数据推算: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万,年增幅;年万,年增幅达的高峰;毕业生万,年增幅;年万,年增幅,此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倍[]。
而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信息来看,年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总量达万人,但能够提供的岗位只有万个左右[],供求缺口相当大。
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整个社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态势仍会持续,对高等院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也没有显著的增加,催生大学生就业与社会岗位需求数量上的供需矛盾。
二、大学毕业生与工作岗位供求结构上的矛盾
一方面,由就业人群自身原因造成,即专业、学校、学历、性别等方面的原因。
近年来,就业形势看好的多为一些计算机、通讯、电子之类所谓的热门专业,而历史、园艺、文学等长线专业其就业形势暗淡;长期提倡的男女平等的口号在人才市场上被弃之一旁;名牌高校就业看好,一般院校就业紧张;高学历相对于低学历好找工作。
另一方面,由国家教育体制和就业体制因素造成,包括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管理模式、就业配套措施不足等原因,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流通渠道不畅,人才的区域间的不平衡等等。
三、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岗位预期与现实的矛盾
(一)预期岗位与现实环境的矛盾
这一矛盾包括工资额、工作所处区域、工作环境。
年底,教育部高等学生司对部分高等院校多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显示,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占比高达,仅有和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
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平民化”,劳动力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必然下降趋势。
毕业生对投资回报率普遍有一种博弈心理,在期望值过高而不能实现时,对于必然出现的就业难问题不能从“常态”角度承受,过分渲染严重性。
(二)就业观念与就业现实的矛盾
从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看,仍有一定的计划经济管理痕迹。
政府没有与时具进的转变就业服务观念,就很难转入到个人就业实行市场竞争、自主择业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