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
第一大题第1~3题新题大仓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题共3小题,9分)“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
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
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汩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
《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
《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
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
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
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
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
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完整版)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高考语文二轮导学案第5章1论述类文本阅读Word版含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目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期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期’”,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制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这一讽喻时事、有感而发的观点竟在传播中异化。
有人提出魏晋有所谓“人的觉醒”,并把魏晋时期“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结合起来,“魏晋文学自觉说”在学界阻碍越发普遍。
实则不同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流行的“纯文学”观念,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并非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进展历程。
正如程水金教授所说,“文学的自觉”成立的前提是有一个亘古不变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学”概念,事实上这一概念并非存在。
尽管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进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
”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转变是“末”,全然点并无发生过动摇。
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要紧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高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阻碍,以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
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最多含有文学因素。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偏重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
这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
探讨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
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高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以为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重视表现个人情感,对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追求。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年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掌握解题技法二、应用解题技法(对应学生用书P1~P3)[典例](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题目。
①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②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③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
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最新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年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文档:第01部分 专题01 论述类文章阅读(含答案)
专题一论述类文章阅读提升1养成4种读文习惯——读得准、读得快一、逆向阅读——从试题到文本,考查点决定了读文的关注点选文的篇幅一般都超过1 000字,涉及的内容往往超出学生的知识面,如果先读文章,读了也记不住,读了也不懂,做题的时候还得回过头来再读,很耽误时间。
所以不能再按常规去阅读,而应先从题目入手,边读边分析,然后带着题目去阅读文本,阅读就会很有针对性,能够很快达到目的。
这就是逆向阅读的好处。
所以考生必须适应应试阅读的特殊情况,养成“从试题到文本”的逆向阅读习惯。
因此,下面我们的设题都是按照先选项后文本的方式进行的。
二、勾画筛选——勾画关键词句,筛选文本信息具有“勾画筛选意识”就是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根据试题题干中的关键词,边阅读边勾画关键词句,进而筛选文本信息。
1.关键词(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词(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词(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4)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5)表示举例子的词(例如、如)(6)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表明前后意思相同。
(7)文章重点阐述的概念、术语、人名,指代词等。
2.关键句(1)从内容上来看,能体现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2)从表达上来看,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可见”“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作为语言标志的语句;(3)从结构上来看,揭示行文脉络的句子,如起始句、过渡句、收束句、指代句等。
勾画出的这些关键词句,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把握文意,甚至会出现某个选项的内容刚好与我们勾画的词句相对应的情况,加快我们判断选项正误的速度。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doc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18 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 题;共54 分)1. (2018?卷I)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 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论述类文本阅读(附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案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本练案共4页,共12题,共36分,训练时间36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儒家“情理结构”的哲学价值儒家所关心的“情”始终不离生活,而生活本身也是情理合一的。
需要强调的是,儒家情感哲学从未走向唯情论或泛情论,动物性的欲与社会性的理被交融为一,这就是所谓的“情理结构”。
回归到人类情感的角度,儒家哲学给人们带来的最新启示在于:在人性结构当中,“情”到底会扮演何种角色?儒家的“情理结构”来自孔子的仁学,但“仁”究竟是怎么来的?在孔子那里起码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将外在的“礼”归于内在的“仁”。
周公制礼作乐,规范了外在的礼乐,而孔子则释礼归仁。
但孔子更希望“人者仁也”,也就是每个人要“依仁”而行。
另一个则是仁的“巫史传统”之源头,“巫”被理性化为“礼”,而礼乐当中仍包蕴巫的感性要素。
巫传统不仅可以被视为天人合一的始基,也可以被看作人与仁相交通的基座。
所以,从“巫”到“礼”再到“仁”,更不用说“乐”本身,皆含深情。
孔子之“仁”是一种合“礼”之情,也是一种“理”化之情,在儒学那里,情理始终是合一的。
情理结构的生理根基并不是源自单纯生理的食色情欲,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生发的、向善而生成的深层情感,但这种情感又是被社会化的,是通过人文教化与濡化而成的。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意即每个人从己出发,所要达仁,仁就会来。
孔子重在先有求仁、达仁之心、之志,进而付诸践行,所谓“仁道不远,行之即是”。
这样一来,所欲、所求与所行达至合一,仁自然而然就会来。
而仁之所以能来的前提便是“性相近也”,人人皆有感通而近似的仁之心,而此心就是有“情”的,亦是可以感同身受的。
所以,孔子认为,“克己复礼”、复归于仁,仁就来临,仁与人才合体为一。
孔子的“成己之学”,心理动力就在于“欲仁”,而欲本身也是一种道德的情感动力。
仁并不是从“先验结构”中来的,西方哲学所追寻的理念、天国与物自体是高蹈于虚处的,而仁则是实实在在就在“践履”当中的。
这种中西差异的根本在于,西方哲学走的是理性主义的道路,而中国哲学恰恰由于重情而另辟一条智慧之途。
仁就来自人自己,无须外求于纯理,这是孔子儒学的大智慧。
在儒家看来,“情”在人性结构中扮演的角色是亦始亦终的,既是发端又是终端。
所谓“始”,就是“道始于情”,这是人性结构的根基所本。
此处之“情”,不仅是人类普遍源发的情状,而且也是人类根基共有的情感。
所谓“终”,则为“孔颜乐处”,这是人性结构的境界追求。
所以说,儒家情感哲学的“执两用中”就在于:从现实出发是“道始于情”,在生存境界上为“孔颜乐处”,所谓“执两”(一始一终)而“用中”(度的把握),这才是当今儒家创造性转化出来的当代智慧之一。
(摘自《光明日报》,作者刘悦笛,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儒家的“情理结构”来自孔子的仁学,其源头一是将外在的“礼”归于内在的“仁”,二是仁的“巫史传统”。
B.“巫”“礼”“仁”“乐”皆含深情,巫传统不仅可以被视为天人合一的基座,也可以被看作人与仁相交通的始基。
C.孔子之“仁”是一种合“礼”之情、“理”化之情,这种情感又被社会化,是通过人文教化与濡化而成的。
D.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欲仁”是孔子“成己之学”的心理动力,而欲本身也是一种道德的情感动力。
[解析]本题答案在第2段,应将“基座”与“始基”调换位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文章首段提出的“情理结构”,是指儒家情感哲学从未走向唯情论或泛情论,动物性的欲与社会性的理被交融为一。
B.第二段阐明“情理结构”的由来,指出孔子强调释礼归仁,希望“人者仁也”,即大力宣传礼乐,“依仁”而行。
C.第三段阐明儒学“情理结构”始终维持情理合一的道理,其生理根基是自然而然生发的、向善而生成的深层情感。
D.孔子认为先要有求仁、达仁之心、之志,进而付诸践行,使所欲、所求与所行达至合一,这样,仁自然而然就会来到。
[解析]“释礼”不是大力宣传的意思,而是放下礼乐的意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人人皆有感通而近似的仁之心,而此心就是有“情”的,亦是可以感同身受的,这“性相近也”是仁之所以能来的前提。
B.西方哲学追求的是一种虚幻,走的是理性主义的道路,而中国哲学由于重情而另辟一条无须外求于纯理的智慧之途。
C.回归到人类情感的角度,儒家哲学告诉人们,在人性结构中,“情”所扮演的角色是亦始亦终的,既是发端又是终端。
D.儒家情感哲学具体表述为“执两用中”,意思是说从现实出发讲究“道始于情”,在生存境界上追求“孔颜乐处”。
[解析]本题答案信息在第5段,“道始于情”“孔颜乐处”只能界说“执两”,“用中”应为度的把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9分,每小题3分)导学号 00774008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
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
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事实确乎如此。
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
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
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
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
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
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
“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
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
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
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
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
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
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
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养民”“爱民”,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
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
随之而来者,则是官员为官意识、习气的三大转变:一是从“养德”转变为“养态”,士大夫不再为可怒、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果毅的德容,而是追求宽厚浑涵,不再任事敢言、忧国济时的俗状;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营营于富贵身家,将社稷苍生委质于自己,不再认真做事;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乾旋坤,继往开来,转而变为追求富贵。
(选自《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新华文摘》,有删改) 4.对“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按照原始儒家的观点,其核心内容是兼善天下。
B.是原始儒家的理想,外在表现为依附国家体系。
C.是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即怀抱“孔颜之乐”。
D.后期发生了异化,出仕的目的转向了个人私利。
[解析]C结合文本内容“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
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
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可知,“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并非等同于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更不能和“孔颜之乐”划等号。
5.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前两段从中国文化源头说起,通过分析仕与隐的不同,明确本文的讨论重点,即为何有人“居朝廷”有人“处江湖”。
B.第三段承上启下,分析“士人必须出仕做官”的原因,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任职是士人实践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C.第四段进一步阐述士人出仕做官体现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强调士人阶级的这种依附主要不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
D.第五段着重剖析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异化的情况,即做官目的、依附国家体系的性质、为官意识与习气等的转变。
[解析]A结合文本内容“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可知,“通过分析仕与隐的不同明确本文的讨论重点,即为何有人‘居朝廷’有人‘处江湖’”与原文意思不符。
6.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仕与隐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服务天下百姓,后者是为了成就自我。
B.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开始异化并逐渐衰退。
C.儒家的忧乐观既包括“孔颜之乐”又含万民之忧,主要是为兼济天下。
D.为了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积极入仕成为士人的必然选择。
[解析]B结合文本内容“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
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可知,“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开始异化并逐渐衰退”不合文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每小题3分)导学号 00774009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
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
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
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
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