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的选择和使用1
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稳中求胜》这篇2005年高考作文以如来、孔明 与项羽(今改李斯)对比,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2)不同时空事例组合。 例子5: 其实,只要我们稍加考察,就不难发现, 古今中外像贝利和谢晋这样的成大事者,可谓不 胜枚举,比比皆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字字看来皆是血”,乃成世界不朽的文学巨著 《红楼梦》;齐白石从成名及至80岁以后,五易 画风,遂为一代国画宗师;比尔· 盖茨的微软公 司继1995年推出世界软件史上最为引人瞩目的 “视窗95”后,从“视窗98”到“视窗xP”,乃至 即将上市的“视窗VISTA”,年年都有升级产品问 世;吴文俊继“拓扑学大地震”之后再创“数学 机械化”;张健挑战极限;刘翔超越梦想……所 有这些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己,超 越自己。
4、正反对比
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 接下来要对这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 析。 如: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 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 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 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 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 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 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 。
就正反设问: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
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 团。在魏国,庞涓只图私利,妒贤嫉能,魏王 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 眼光。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 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 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 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画线部分是对事例进行的对照分析,只有 这样的分析才能突出“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的观点。
5、事例宜叙议结合不宜只堆砌例子。
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作文
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作文《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作文之一:论据就像食材,得挑好再下锅》咱写作文就跟做菜似的,论据呢就像是做菜的食材。
那怎么挑食材才能做出一道美味的作文“大餐”呢?首先,论据得新鲜。
我记得上次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我就可不想老拿那种烂大街的故事,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不是说这故事不好,就是用得太多了,就像老是吃同样的菜,就算好吃也腻味。
我就想起了我和我朋友小李的事儿。
那时候刚开学不久,我在体育课跑步的时候不小心崴了脚,疼得我龇牙咧嘴的。
周围同学大多只是过来简单问问就走了,只有小李,他个子小小的,但是特别有劲儿,二话不说就把我背起来往医务室跑。
他那背虽然不宽阔,但是我觉得特别踏实。
我一路上哼哼唧唧的,他还不停地安慰我,说“没事儿,有我呢。
”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特别铁的朋友。
这个事儿发生在身边,是新鲜热乎的,用来阐释友谊就特别生动和有感觉。
其次,论据得贴切。
如果我写一篇关于努力就会成功的作文,就不能拿一个完全靠运气成功的例子。
就像是不能拿你买彩票中奖了的例子来证明努力的重要性一样。
再说说我自己选择素材的经历,我要写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我隔壁家的大哥哥就是个好例子。
他上学的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但是他就想考好大学改变命运。
每天晚上我们都能看到他那屋的灯亮到很晚。
夏天的时候,蚊子多,他也只是随便拿个扇子扇扇,继续埋头苦学。
冬天手都冻肿了,还是坚持写字。
最后啊,他真的考上了好大学。
这就是努力的成果,这种例子放在关于努力的作文里,就很贴切。
最后啊,论据要适量,别一股脑儿全往里塞。
你写作文要是堆满了论据,就像做菜放了一大堆食材,成大杂烩了。
有次看同学的作文,他为了论证一个观点,一下子列举了五六个例子,每个例子就简单地说了几句,看的我眼花缭乱,都不知道他到底想说啥主题了。
所以啊,咱得精心挑选论据,合适就成,别整太多。
就像做菜的时候,放适量的食材,精心烹饪才能做出美味,写作文用适量的论据才能论述清楚观点。
议论文读写例话3: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议论文读写例话3:论据的选择与运用一、论据的概念及其分类1.概念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这些“根据”“事实”“道理”就是我们说的论据。
2.论据的分类依据论据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事实论据,是指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它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 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担任楚国的左徒,面对强秦的威胁,屈原主张联合其他五国抵抗秦国。
但楚王听信谗言,将他罢职流放。
朋友劝屈原说:“你有才能,楚王不用你,为什么不到别国去?”屈原拒绝说:“我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
”这表现了他对祖国的一片忠心。
他在流放中,一直忧国忧民,写《离骚》以言志。
楚亡后,62岁的屈原内心悲愤交织,抱石投入汨罗江,以死殉国。
这段文字叙述了历史上伟大诗人屈原尽管遭受谗言被罢职流放,但仍然不肯离开楚国,最后抱石投江的事实作为论据,论证了文章的观点。
运用事实论据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在叙述事实时要着力突出论点(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而将其余的舍弃。
其次,在叙述了事实之后,还要紧扣论点善于分析和推理。
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涵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从而证明论点。
第三,事实论据的叙述力求简明扼要,切忌“以叙代议”。
议论文中援引事实论据目的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可信,不像记叙文以具体生动的描述过程取胜。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精要凝练,应把主要的笔墨放在说理分析上。
(2)道理论据,就是选用通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经典名言、公理、定律以及尽人皆知的道理等等来作论据,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高中作文_事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1)
反面假设
诗是诗人心灵真实感情的流露,诗的 光彩是诗人思想情操光彩的折射。试问,屈 原没有一片爱国的火热衷肠,能写出囊括宇 宙的《天问》吗?杜甫如果没有忧国忧民的 情怀,能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吗? 同样,但丁如果不参加反对教皇、要求独立 的斗争,能写出《神曲》,成为“第一位现 代诗人”吗?裴多菲如果本身不是勇士,能 够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剑与火的战歌吗?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鲜明,论证有力;不少于700字。
事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德国马普学会日前发布新闻 公告介绍说:马普学会与奥地 利格拉茨大学合作设计的两个 实验表明,在各自的学科领域 里,智力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 而且,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弥 补先天智力的缺陷.
文革时,讨论刘少奇终身开除 党籍问题,让大家举起手来,方志 敏硬是没举手。会后江青一伙人恶 狠狠地问他;你为什么不举手?他 回答:做人要有准则的,对不起良 心的事我决不干。
不真实
关于议论文的论据的 选择要注意:
A、围绕中心论点 B、典型
C、新鲜 D、பைடு நூலகம்实
练习:假如以“只有懂理又懂文,成为全面发展之才, 才能在事业上获得丰硕的成果”为论点,请在下面的 论据中选出一个最好的。( A ) A 数学巨匠华罗庚,从小喜欢文学。他写过几百首词 ,还写过散文和许多通俗、生动的科普读物。他19岁 ,还是个初中毕业生,就写出了有独到见解又颇有文 采的数学论文,引起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 来教授的注意。 B李时珍到35岁时,已读了几千种书,其中医药书籍 800多种,单摘下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个柜子。 C天文学家张衡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有极高的地位。他 的《二京赋》是汉赋名篇。另外还有23篇赋作传世。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一、论据的选择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
论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典型性原则——有代表性,有说服力。
论据要具有代表性,不要随意列举自己身边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事例材料。
2、新颖性原则——论据新鲜,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论据,必然难以驾驭。
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
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就没有一点新鲜感了。
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了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
论据求新,要注意从时间上、空间上、角度上的求新。
少用陈腐的材料,如雷锋、张海迪、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等从小学就一直常用的论据材料。
俗语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
论据新鲜,能增强文章的辩驳力和感染力。
例:论证“顽强拼搏”原文:顽强拼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取得了五连冠的佳绩;张海迪病魔缠身,高位瘫痪,但她顽强拼搏,学会了多种外语,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
可见,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克服困难,走出逆境,走向成功。
(陈旧)修改:顽强拚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华西村在村党委书记的带领下,经过近30年的顽强拼搏,把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变成了生产工业化、生活现代化的新农村,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4.5亿元,在“首届中国十佳小康村”评选活动中,位居全国第三位。
“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国人终于圆了几代人的飞天梦想,以杨利伟为代表的航天人,正是以顽强拼搏的精神,谱写出一曲火热的青春之歌。
(新鲜)新鲜材料从哪儿来?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
例如以下两个例子:(1)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不敢冒尖,不敢“木秀于林”,不敢成名成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急流勇退”,害怕“枪打出头鸟”。
然而知名改革家、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告诉我,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上述谚语中的条件,结论就两样了。
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论据的选择与使用一、选择论据的特点:1、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的材料么?为什么?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
正是这种刻苦精神,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下面是作文中使用的一些论据,你能看出有何不妥吗?倘若不是蒙哥马利将军从失败中作出反省继续努力,又怎能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败拿破仑呢?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己。
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于乌江。
3、以“挫折铸造成功”为论点,下面的论据说服力强吗?挫折铸造成功。
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
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到,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二、使用论据的要点1、观点:感情亲疏蒙蔽了双眼与对事物的认识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不理朝政,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
叛军即将攻入长安,唐玄宗听从了杨国忠的建议,逃往蜀地。
逃亡途中,随行将士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
于是他们杀死了杨国忠并要处死杨贵妃。
这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但是众怒难犯,唐玄宗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好狠了狠心,作出了痛苦的选择,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她。
于是才出现了马嵬坡上那一幕:杨贵妃泪眼涟涟,唐玄宗掩面不救,一群大雁在空中低飞……(选自高考三类文《那一滴晶莹的泪水》)2、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写一部史书,从小研读库存史书,在不幸遭受宫刑之后,他并没有因为世人的白眼与唾弃而选择放弃,更加潜心钻研经史。
他终于写出了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成为了厚实宝贵的文化遗产,千古流传。
文化英雄鲁迅用他那刀枪般锋利的文字与国民党,与黑暗社会作斗争,虽然反动派对其恨之入骨,对其进行迫害,但鲁迅毫无惧色,反而写出来的文章一篇比一篇捅得敌人心痛。
2.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③ ……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 的是居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 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 的是周恩来,就这么几个死定的例子,光荣地 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考试和比赛里的作 文高手。 这是韩寒(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三重 门》里的句子。他在这里讽刺什么呢?
讽刺学生作文材料的陈旧,缺乏新意。
小结: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基础。 缺乏论据,论点就得不到证明。 选取论据要紧扣论点,为论点 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论据要选得精,选得充分。尤 其要恰当运用事实论据。
本课学习目标
• 1、学会有效选择事实论据(选例)。 • 2、学会准确叙述事实论据(叙例)。 • 3、能够围绕论述中心有针对性地分析论 据(议例)。
一、选例
2、选例要准确、典型、新鲜 ⑴准确可靠,这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 ⑵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揭示事物的 本质; ⑶尽可能采用新鲜的,别人没有用过 或很少用过的事例,如果非得用陈旧 的材料,也要努力开掘出新的东西来。
例4:观察下面的文段,谈谈下面例子从哪些角度写的, 按照什么规律排序?
勤出成果。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 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 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 基础。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 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 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歌德花了 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 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马克思 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 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可见,任 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 莫能外。
① 、④符合论点
小结:选择的论据要紧扣中心论点,这是论 据选择最基本的要求。
专题4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一)-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论点论据训练大全
专题4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一)一、复习旧知议论文有三个基本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一篇文章一般会有一个中心论点和若干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有力的证明和补充。
论点一般出现在开头,中间和结尾也可提出论点。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包括:1.举例论证: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来阐明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加具体而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采取生活中的道理或者名人名言等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加概括深入。
3.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以强调突出论证。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以使论证通俗易懂。
二、导入新课如果说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根基,那么论据就是这篇议论文的枝叶。
根基的作用自不待言,但如果少了枝叶的陪衬和充实,那么这根基也只会是一块毫无生气的死木疙瘩。
如能适度地覆盖一些枝叶,那么这根基也就活络了,这大树也就丰茂了。
论据对于论点,作用也就在此。
因此,能围绕论点精心选择和使用论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论据的作用是为了支撑和论证论点,如能选出恰当的论据来就能更有力、有效、有质地证明论点。
选择论据的基本标准有四个:准、真、精、新。
三、训练过程1、准:具有针对性准,是指论据能紧扣论点,完全支撑论点,与论点高度统一,而不是貌合神离,似是而非。
如为“勤能补拙”这个论点选论据: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这个论据就很准确。
梅兰芳的确是“拙”——口吃,但经过“勤”——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补拙”——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代大师。
2、真:具有可靠性真实可靠,是指论据不能胡编乱造,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和事实有出入。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1)
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
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
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韩少功
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无悔。《古诗十九首》云: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每个人都只是这天地逆旅中 的暂住之客,我们的生命脆弱而又短暂,无法重新来过。 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对自我的生命心怀敬畏,不 因任何外因而失去对它的尊重。
缩,我为他顽强的精神所感动。
2、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 门,不能在挫折中坚强而自刎乌江。
3、面对我人生中的“滑铁卢”事件,我痛定思痛, 坚强奋起,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不要写我们班、我们村、我们邻居怎么样的事例, 也不要写道听途说的事例。事例一定要准确,涉及 到姓名、国籍、事件、时间等不能出错。
第 1.迁三遭组受:下宫面刑三,则忍材受料身同体时和用精好神不的好双?重多折样磨性而完 成《史记》。
2.轼命运多舛,屡次遭贬,却能乐观面对,挫折 中坚强,成就文学的大幸。
3.雪芹家道中落,举家食粥、酒常赊,而留下举 世名著《红楼梦》。
同一个角度的事例写的再多,也不能代表普遍意义。 选例在精不在多,选例范围要广,如果从古今中外选用 不同领域、或正反对比的事例,可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如屈子傲然于世者,又何止一个?文天祥、方孝孺、 钱学森,他们哪一个不是跳出利网,坚守“我心”,为 万人景仰呢?他们在功名与节操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 可谓“上无愧于天,下无怍于地”。
例文: 下面文段在使用事实论据方面有何特色?
自古以来,坚守我心,终生不渝之人比比皆是。屈
子身处浊世,抱满腹才华,风流倜傥,为人瞩目。以他 如日中天的声势、地位,要为个人谋取大利,简直易如 反掌。但他身处高位,心系国家。为了楚国的繁荣昌盛, 竭忠尽智,即使一黜再黜,此心终不改。是什么力量支 持他,直至跳江自杀的一刻?是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 视个人如无物的忘我精神,是坚持自我,不愿被挫折压 倒的不屈,能够跳出名利的奉献精神!千百年后我们读 到他“岂敢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那种高洁浩 荡的语句,不禁肃然起敬。(详例,论深论透,量力而行)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一、论据的选择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论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典型性原则——有代表性,有说服力;论据要具有代表性,不要随意列举自己身边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事例材料;2、新颖性原则——论据新鲜,有时代性和现实性;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论据,必然难以驾驭;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就没有一点新鲜感了;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了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论据求新,要注意从时间上、空间上、角度上的求新;少用陈腐的材料,如雷锋、张海迪、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等从小学就一直常用的论据材料;俗语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论据新鲜,能增强文章的辩驳力和感染力;例:论证“顽强拼搏”原文:顽强拼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取得了五连冠的佳绩;张海迪病魔缠身,高位瘫痪,但她顽强拼搏,学会了多种外语,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可见,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克服困难,走出逆境,走向成功;陈旧修改:顽强拚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华西村在村党委书记的带领下,经过近30年的顽强拼搏,把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变成了生产工业化、生活现代化的新农村,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亿元,在“首届中国十佳小康村”评选活动中,位居全国第三位;“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国人终于圆了几代人的飞天梦想,以杨利伟为代表的航天人,正是以顽强拼搏的精神,谱写出一曲火热的青春之歌;新鲜新鲜材料从哪儿来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例如以下两个例子:1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不敢冒尖,不敢“木秀于林”,不敢成名成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急流勇退”,害怕“枪打出头鸟”;然而知名改革家、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告诉我,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上述谚语中的条件,结论就两样了;比如,枪打出头鸟,只是指在枪的射程之内,出头的鸟要遭殃,假如鸟飞得再高再远一些,飞出了枪的射程之外,那又奈何得了它什么呢2一个国家必须有民族自豪感;发掘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能唤起这种伟大的感情;李燕杰在民族之魂的讲演中曾讲了这样一件事:叱咤风云的法国大军事家拿破仑,被囚禁于圣爱伦岛时,终日读书消遣;有一天他读到了孙子兵法,立刻拍案叫绝;进而叹道:“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这两例中的论据都是“听来的”,例①是听谈话,例②是听讲演;作者不愧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把听来的材料十分恰当地引进自己的文章作论据;“飞出射程之外”、“拿破仑赞叹孙子兵法”,新鲜而又贴切,选择它们来证明论点,不仅有极大的说服力,而且发人深思;3、吻合性原则——即要注意各个材料的侧重点,正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努力做到了论据与论点的一致,避免论据与论点缺少内在联系;每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义所在;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例1:请看下面三个材料:①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③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都包含了“爱国”的内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这三个材料蕴含的主旨是有着细微差别的:例①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例②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例③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报效祖国的革命献身精神;这种差别从所引的诗句和材料的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因此,同样论述爱国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论点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应用例①;如果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扞卫祖国,应用例②;如果侧重于拯救多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则应用例③;经过筛选辨析,使之最切合论点的需要,才称得上是最恰当的论据;马马虎虎地选来敷衍充数,似乎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实际上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不严密的;例2:高考作文中,要求写“诚信”结果考生用了下面的事例:恩格斯在马克思死后,没有灰心、没有丧气,毅然完成了资本论的创作;张海迪,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没有灰心,毅然自学……例3:常言道:勤能补拙论点;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在10点钟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半夜两点钟;正是她的勤奋,才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真实性原则——论据真实可靠,不道听途说,不胡编乱造,切忌张冠李戴;例一:一位考生写到:记得莎士比亚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此考生误将培根写成莎士比亚;又有一位考生写到:哥白尼曾因宣传“日心说”而被烧死在鲜花广场;又是误将布鲁诺写成哥白尼;例二:发明、成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聪明、……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汗水、勤奋、刻苦……——爱迪生爱因斯坦友情提醒:使用论据时可以“一材多用”;写议论文,我们积累的材料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观点和写作角度都准备好论据材料,即使时间允许,操作上也是不可能办到,因此要注意对论据的灵活剪裁;一个可作为论据的具体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可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例1:滥竿充数这个寓言,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分析,可说明不懂装懂、弄虚作假的可耻;从齐宣王的角度分析,可说明官僚主义"大锅饭"的弊端;例2:“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译: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为此要去求见鲁庄公;他的一位同乡对他说:“有权位的人会去谋划的,你又何必去参与”曹刿回答说:“有权位的人很浅陋,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见鲁庄公;将上述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说明三个论点,如果灵活剪裁材料,就可使论据和论点完全一致: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就是说,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光让那些"肉食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入见"鲁庄公,阐述对怎样打仗的看法;2、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曹刿论战是发生在二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平民百姓要见国君,参与商量国家大事,似乎还是很容易的;曹刿和他同乡说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对鲁国统治者的尖刻批评,但也没有遭到"穿小鞋''的打击报复;相反,鲁庄公还诚心诚意地请教曹刿,并按曹刿的正确意见发布军令,确实是很有民主气度的;可见,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恐怕不仅仅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因为当时有允许参与的民主环境;如果曹刿贸然找上门,却被一顿军棍轰出来,也就不会有什么求见论战之事了;3、位卑末敢忘忧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我们不能像春秋时代那个曹刿的同乡,面临国家遭受侵犯,却说什么"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的话;如果抱着让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己"何必去参与"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和开放,那就丢失了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资格了;上述三例都用曹刿和他同乡对话的材料作论据,但因立论角度不同,选择论据的角度也有变换,这就是对论据材料的灵活剪裁;有时候材料过于庞杂,就需要精心剪辑,决定取舍;有时候材料过于简单、就需要扩充内容,着重在证明论点上加以充实;有时对论据材料可以完整地抄录引用;有时不宜全文照抄,可用自己的语言对论据作概括引述;有时可以分析引用,即把论据材料中的原话穿插在阐述或评析之中;灵活剪裁的目的,就是为论点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善于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对选择最恰当的论据也十分重要;二、论据叙述的要求一,论据叙述要概括;议论文与记叙文不同,它不能像记叙文那样详尽、细致地叙述,否则论点会掩盖在叙述之中,而突现不出来;如下面一位同学的议论文克制中这段叙述概括性就很强:一次,由于我撞翻了一位同学端的水,我的新裙子被弄脏了,我不但不赔礼,反而还骂他,弄得那位同学反来向我道歉,这使我有些不安;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懂得克制、忍让,就不会伤害别人,也就不会伤害自己了;二,要突出侧重点;如要证明“敢于向权势挑战”这个论点,可作如下叙述:1852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挚友果戈理逝世了,他为此赶写了一篇悼文;但是沙皇统治者禁止发表任何有关果戈理的文章;正直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怕专制主义者的威胁,他避开沙皇侦探的监视,离开彼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那里还没有接到禁令,把文章在莫斯科新闻上刊登了出来;这样的叙述,侧重点就很明确,又增强了议论文的说服力;第三,引用言论,要注意叙述的简明;要看清哪些对证明论点是重要的,把它们的精华部分选出来;“生活对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都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人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玛丽·居里精华部分选出后为:居里夫人曾说过,生活中最要紧的是有信心,树立起信心,并尽自己所能地去做好每件事;第四、事实论据的叙述要有针对性病例:“勤能补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刻苦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达到理想的彼岸,事实不也正是如此吗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一种能作为灯丝的物质,经常夜以继日的工作,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仍锲而不舍的探索,终于发现了能使灯泡持续发光的物质——钨丝;”要证明“勤能补拙”这一论点,那么在叙述论据材料的时候就必须针对这一论点所限定的以下三个要素:1、要有“拙”;2、要有“勤”;3、要有“勤”补了“拙”,出了成果,取得了成功;此三要素缺一不可;分析:且不说开头对“勤能补拙”的阐释就已经出了偏差,单说用爱迪生搞发明的事例作为论据,虽然也提到了他的勤奋“夜以继日的工作”“上千次试验”和成功发明了钨丝,但由于没有提到“拙”这一要素,即没有严格针对该论点所限定的要素来叙述事例,所以就不能很好的证明论点;下面的一则事例论据就叙述的很好:“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候口吃,所以登台演讲时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毫不气馁,为了克服此弱点,他每天口含石子,面朝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都坚持演说,最后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大演说家;”这段话中的第一句叙其“拙”,第二句讲其“勤奋苦练”,第三句说其“勤”补了“拙”,取得了成功;事实论据的叙述完全针对着“勤能补拙”这一论点所限定的要素,因此能有力的证明了论点;论据的分析运用一、学生在运用论据时最大的缺点;高考作文评审组评价: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例1:以叙代议譬如要写提倡创新精神,则马上就“A 有创新精神,B有创新精神,C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例2: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病例:“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缺点:“观点+论据”格局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修改例文:“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高考经验: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实应用事实论据写作文好比用砖垒墙,事例是砖,而分析议论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开这“泥”,墙就不牢固;二、分析论据的方法论证方法一、假设说理法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使得人们信服;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所举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所举例子是反面的,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简言之,正例反说,反例正说;这是最简单易行的说理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掌握;例1: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反例正说例2: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正例反说例3: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您以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 ”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不可能,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仔细地分析,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且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也逐渐发展,如果利用互联网发展贸易,不是有很大的市场吗 于是他敏锐地从别人说“不”的事业里看到了商机;马云也成为了着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 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地说“不”,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 由此可见,有些看似不可能的事,请不要轻易对它们说“不”;有时候经过仔细分析,认真思考,所谓的不可能也是有可能的;——反例正说 ——08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例4:在这类问题上出差错,诸葛亮并非第一次;赤壁之战后,他明知关羽与曹操有知遇之恩,曹操若经华容道,关羽必然放他过去,但他在关羽一番慷慨陈词,立下军令状之后,就“留这人情”,让他移兵拦守;结果,关羽果然让曹操逃之夭夭;假如当初诸葛亮“不留人情”,而是派其他可靠的将领去拦守华容道,那么,可能曹操会被擒拿;又假如从那次吸取教训,这一次秉公办事,不管马谡怎样拍胸脯,下保证,不合适的就不用,那么就有可能避免失街亭的悲剧;而事实恰恰相反,诸葛亮并未从第一次失策中吸取经验教训,而是在重蹈覆辙后,才“深恨自己之不明”,挥泪斩了马谡;可是这只能是明乎法而已了,对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的实现,都无可奈何了;可见,与其执法如山在后,还不如任人唯贤在前;——正例反说二、因果分析法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 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修改: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例2: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 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高考优秀作文自信,但不能盲目三、对比分析法这里所说的正反对比不仅仅是指作文里一正一反的例子,也指举一个含有正反两种因素的例子;举完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重在分析,而不是例子;例1:正反两例对比:刘备之子阿斗与唐太宗李世民自古以来,一个朝代和一个国家的兴亡,首先在于为人君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和行为的好坏;论点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个国君无德无能,行为不正,他的臣子又能好到哪儿去呢如此一批人去治理国家,他们的国家还能强盛吗反之,一个国君德才兼备,则其国家之强盛就指日可待了;大家都知道,刘备之子阿斗,不仅平庸无能,而且整天不务正业,一会儿吃喝玩乐,一会儿又斗蟋蟀去了,真是枉费了他父亲白帝城托孤的一片苦心,也枉费了孔明尽力辅佐的几番汗水;后来蜀灭,阿斗难道不应该负有主要责任吗后人称之为“扶不上墙的烂泥”,此言得之;太宗李世民聪慧过人,一世英明,“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又得魏征等贤臣辅佐,如鱼得水,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正因为如此,才有后人盛赞的“贞观之治”;这一些都说明当神器之重者对于一个国家的兴亡起着重要作用;例2:一例含正反因素对比:孙膑的两种境遇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正反对照分析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四、例后解说法举例后,可能会有一个担心:对于这个事例的中心,别人的认识会不会和我的不一样例子跟观点的关系,别人会不会跟我认识不太一样或者觉得我这个例子跟我要讲的观点关系不那么密切;这个时候把这个例子解说一下,使它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例1:由所举论据里面你可能看到了一定的苗头或可能性,设想出某种结果,然后就着这个苗头朝结果引申出去;例文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并不因为他出身卑贱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让他出使秦国;蔺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走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看出苗头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个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引申结果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例2:当所举例子比较长的时候,这个例子的中心是什么,或者这个例子跟中心有什么关系,需要通过解说来过渡;从前有一种病,这种病使人食欲不振,最后导致人死亡,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有一位化学家,也得了这种病;有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子,村里的人听说他有这个病,于是乎告诉他,我们这个村里面有一种神水,一口井里的水,能治你的病;化学家听了,照办了,就去喝那个水,结果病好了;病好了以后,化学家就想:为什么这个水能救我啊结果就是这么一个村子里的人们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促使化学家去研究,最后化学家发现水里含有芒硝,芒硝救了他,因此他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作用;解说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古人的话,在别人没有产生疑问的地方,你产生疑问了,你这就是比别人前进了一步了;村里的人就知道能治病,想了没有,从来不想;。
初三语文答题模板议论文写作的论据选择与使用
初三语文答题模板议论文写作的论据选择与使用议论文是语文答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要求我们针对某个话题或问题,通过论述、分析和提供论据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写作过程中,论据的选择与使用至关重要。
本文就初三语文答题模板中议论文写作的论据选择与使用进行探讨。
一、论据的选择:1. 强有力的事实论据:在议论文中,强有力的事实论据是支撑观点的重要依据。
可以通过调查数据、科学研究、实际案例等方式,提供可信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 专家观点的引用:引用专家观点可以增强自己的论述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这些观点可以来自于权威的学者、专家、教授等,他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某个话题或问题有着较高的认知度。
3. 反面例证的运用:在选择论据时,考虑到问题的多面性是必要的。
有时,通过引用反面例证来进行对比和对立,从而更好地凸显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二、论据的使用:1. 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的论述:在写议论文时,应该按照论点的重要性和关联性进行有效组织,使文章逻辑清晰。
可以采用总分总、因果关系、比较对照等方式来组织论证,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2. 论据的针对性和一致性:在论证过程中,所选择的论据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以保证论述的逻辑合理性。
此外,要注意论据的针对性,即所提供的论据能够直接证明观点,避免离题或过于宽泛。
3. 丰富多样、充分具体的论据:在写作中,应尽量提供丰富多样、充分具体的论据来支持观点。
这样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并使读者更加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
三、总结在初三语文答题模板中,论据的选择与使用是议论文写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选择并运用论据,可以提高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注重查找和搜集相关的可信数据和专家观点,并注意论据的逻辑性和针对性。
同时,要避免论据过于宽泛或离题的情况,并在论证过程中提供充分具体的例证。
通过合理选择并运用论据,我们能够撰写出高质量的议论文作答。
初三语文答题模板议论文写作的论据选择与运用
初三语文答题模板议论文写作的论据选择与运用议论文写作是初三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写议论文时,选择合适的论据,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本文将从论据选择和论据运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帮助同学们提升议论文写作能力。
一、论据选择1. 数据统计类论据数据统计类论据是指通过各种数据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写一篇关于手机对学生学习影响的议论文,可以使用数据统计类论据来支持观点。
比如,引用某机构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指出超过80%的学生每天在手机上花费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间,致使学业成绩下降。
这样的数据可以有效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2. 专家观点类论据专家观点类论据是指引用专家的观点和研究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写一篇关于网络安全的议论文时,可以引用网络安全专家的观点。
比如,引用某专家的研究结果,指出网络安全问题在当前社会中日益严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专家观点可以提升文章的说服力。
3. 历史事件类论据历史事件类论据是指通过引用历史事件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写一篇关于环保的议论文,可以引用历史上的环境灾难事件来支持观点。
比如,引用某次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指出环保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应该重视环保问题。
这样的历史事件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二、论据运用1. 引用论据时要准确在引用论据时,要确保论据的准确性。
不可随意捏造或夸大论据的内容,否则会丧失信服力。
通过核实来源,并多参考多方观点,确保所选择的论据是可靠和准确的。
2. 运用论据要灵活在运用论据时,要注意灵活运用。
可以选择合适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选择反面论据来进行驳斥和对立。
同时,也可适当引用对比论据,以突出自己的观点。
灵活运用论据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有逻辑性。
3. 论据之间要有逻辑连接在使用多个论据时,要注意将这些论据之间进行逻辑连接。
通过使用逻辑连接词,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承接关系等,将不同的论据有机地组织起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密和有条理。
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例文展示:
(论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解释)一 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 毫无意义。 (名言)古语云:士可杀,不 可辱。(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面 对投降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 (分析)一旦投降他就会受辱,选择了死 却捍卫自己的尊严!宁愿站着死,也不愿 跪着生,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 (总结)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 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尊严。
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议论文的三要素 • 论点 • 论据 • 论证
论据类型:
• 道理论据——包括名言警句、科学道理以 及成语俗语。 •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 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
如何选择论据?
选择论据的原则
1、切合题旨,有针对性 2、真实典型,有代表性 3、角度变化,有多样性 4、新颖独特,有时代感
事实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课堂总结:
事实论据的选择和运用方法
(一)事实论据的选择原则: 1、切合题旨,有针对性 2、真实典型,有代表性 3、角度变化,有多样性 4、新颖独特,有时代感 (二) 使用方法: 1、紧扣观点合理剪裁 2 、结构:论点+论据+分析总结
与大家共勉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多积累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要勤思考 3、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 躬行。” ——要勤练笔
如果我们这样叙述: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 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 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 他毫不气馁,始终坚定一个信念:一 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 的负担,从而最终发明了威力巨大的 炸药。
牛刀小试:
以“细节体现素养”为论点对这则材料进行剪 裁: 5月29日,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员工吴 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 块铁块像炮弹一样,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 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面对肝 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危 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 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以一名 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 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 然无恙,而他自己虽经全力抢救却因伤势 过重去世,年仅48岁。
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论据陈旧
• 论据选择的标准之四: • 要新颖,不落俗套,为人熟 知的论据换一个角度用。现 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发生 在过去,较少被人引用的材 料。
• 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 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 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 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 腕。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 文段中运用了哪些事实论据? 有没有符合事实论据的基本要求?
不必拘泥于名人伟人的事例,热点时事、历
史故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名著中的事 也有众多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
涨未?股票升否?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于基层民主,不愿行使自己应有之
例等,只要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特
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提醒:选段本应针对论点,概述袁隆平如何不懈付出,挑战常识的。 修改示例: 敢于挑战常识,需要不懈的付出。当时的农业科学界 但文中“一介农夫 -----最是风流”这段看似精彩的描写,用在这里 中普遍存在着野生稻不可以杂交出优质稻的常识。但袁隆平这位敢 明显是画蛇添足,与“常识”毫无关系。而且,选段除了这段描写 于挑战常识的耕耘者,用不懈的付出,让这一常识推陈出新。他顶 文字以及题句外,其余的文字全出自“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着巨大压力,不顾个人得失,只管埋头耕耘,靠着锲而不舍的精神 如此用例,丧失了自我的思考,实不足取。 和简陋的工具,在6年间用1000多个品种作了3000多次杂交试验, 议论文中的事实是为议论服务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 进行了上万次测验,终于宣告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成功,展 运用时,应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尽量不使用描写。 现出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 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 但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 但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为话 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 题,以“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选 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挫折铸造成功。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一个女孩 在学校踢足球, 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 到老师的训斥。 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 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 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 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 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 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 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 球员相比, 与其他 球员相比 偏差,在弹跳、 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 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 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 练前, 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 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 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 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 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 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1 2 3 4
事实论据的使用
1、事例的叙述要有鲜明的指向性 、 和强烈的论证意识, 和强烈的论证意识,要使用概述的 方法, 方法,将笔墨集中在能够证明观点 的主要情节上。 的主要情节上。 2、引用事例之后,还要对事例稍作 、引用事例之后, 分析议论,使之与论点相扣。 分析议论,使之与论点相扣。
运用事例论证分析的一般思路: 运用事例论证分析的一般思路: 领例句(论点句) 引例句 领例句(论点句)→引例句 由论点到例子的过渡句) (由论点到例子的过渡句) → 叙例句 议例句 叙例句→议例句
议论文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高中语文
议论文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一、【议论文事实论据使用常见三大问题】1、论据选择偏离中心论点例:要论证“勤能补拙”的观点,对比下面两个例子,哪个适合?理由。
“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分析:仔细想想,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与补拙毫无粘边,因为王羲之并不拙“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2、叙述太细,生搬硬套合理压缩裁剪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不使用描写,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
如果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论点,下面的材料该怎样叙述?(请注意压缩裁剪)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
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
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旁人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地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我成功了。
”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了。
分析:这段材料比较长,它由下面的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①句;努力的经过:②句;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句;炸药的作用:⑤句。
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失败是成功之母”,它具有三个要素:A经历了失败、经过不懈努力,B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C最终取得了成功。
材料与论点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了炸药)。
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
修改后: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
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论据的选择和使用1(1)
使用论据
这段材料比较长,照抄显然不行,我们来分 析一下,它由这么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 目的①、努力的经过②、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 炸药的作用⑤,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它具有三个要 素:①经历了失败,②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 吸取经验教训,③最终取得了成功。材料与之相关的 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了炸 药)。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所以。我们不妨 这样叙述: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 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 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3、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 而自刎乌江。
4.李煜在唱:载不动,许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
使用论据一定要确凿 明确:张冠李戴,失去 真实性。 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 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 不真实。
2、再举例
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但不应该回避挫折, 畏惧挫折”为话题,以“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选 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 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 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 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 似乎不典型,还有体育似乎需要天资的,而女孩 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 时,仍考进了足 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 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因 此,用它做论据不典型。 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 据选择不典型。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 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王赢政,开创了大秦帝 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 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 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 “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 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 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 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 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 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 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 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 因此名 狼藉
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典型,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典型,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论据不 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就没有说服力。 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 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 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 也就不能作为论据, 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 的谬误。 的谬误。
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 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但 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为话题, 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为话题, 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 以“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选了下 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 挫折铸造成功。 踢足球, 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 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 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 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 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 进了专业球队。 进了专业球队。 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 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 论据选择不典型。
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都包含了 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 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 爱国”的内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 “爱国”的内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这三 个材料蕴含的主旨有着怎样细微的差别? 个材料蕴含的主旨有着怎样细微的差别? 例1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 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 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 例2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 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 的民族气节; 的民族气节; 例3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报效祖国的革命 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 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 献身精神。 献身精神。这种差别从所引的诗句和材料的 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 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 这些事例似乎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实 这些事例似乎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 际上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 际上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不严 密的。 密的。
事实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方法推荐1 例后剖析
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密切事例和论 点的关系,可对事例所蕴涵的意义作一番 剖析:概括行为,指出原因,揭示意义。
当堂演练1 诚信
诚信,昭示着一种责任感,一种人格魅力。 武汉鄱阳湖区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楼宇,名曰 “景明大楼”。该楼的设计单位是英国一家建筑 设计事务所。在20世纪末,也即那座楼宇度过了 漫漫80多个春秋后的某一天,设计事务所给这楼 的业主寄来了一封信函。信函告明:景明大楼为 本事务所1917年设计,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超 期服役。敬请业主关注。…… (请用例后评论的方法续写相关论证文字。)
论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李白的“铁杵磨成针”
齐白石年轻时是个篆刻爱好者。一天,他向 老篆刻家求教。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 回家,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一担石头都变成 了泥浆,那时你的印就刻好了。”齐白石真的去 挑了一担础石,夜以继日地刻呀,磨呀,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最后一担础石终于“化石为泥” 了,他的篆刻艺术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事实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 砌墙需砖,也需泥
论证:勤能补拙
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 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 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 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 奉为瑰宝。
你认为这事实论据用的好吗?为什么?
评一评:
论证:勤能补拙
理,增强说服力。
当堂演练3:勤能补拙
勤能补拙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 “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 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 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 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 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 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论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围绕中心论点 真实 典型 新颖
选择
论据
找 使用 合理裁剪 扩 舍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积累 2、“学而不思则罔”——勤思考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勤练笔
作业:
请围绕“勇于直面人生挫 折”这个观点再积累三个素材 ,并以其中的一个素材围绕观 点合理裁剪,写一个片段,字 数不限。
小结:选择论据的原则 1、围绕观点,有针对性 2、真实典型,有代表性 3、新颖独特,有时代感 4、角度变化,有多样性
剪裁论据
根据论点的需要必 须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剪 裁,突出论点的有关内 容,摒弃无用的材料。
剪裁的步骤和方法:
找 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吻合点;
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写来强化和 扩 突出这个吻合点; 对材料中与论点无关内容大 舍 胆舍弃。
欢迎光临指导!
勇于直面人生挫折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廷锴纪念中学 叶翠花
教学目标:
1、培养筛选论据的能力; 2、掌握选择和使用论据的原则和方法; 3、培养乐观面对挫折及在挫折中奋起的精神;
重点:掌握选择论据的原则; 难点:使用论据的方法:合理裁剪
事件回顾
据报道,2013年12 月3日,高中女生琪琪从 陆丰望洋河桥上跃下身 亡。前一天,因怀疑她 偷窃服装,店主将监控 视频截图发至微博求人 肉搜索。很快,琪琪的 个人隐私信息被曝光, 她成为身边同学朋友指 指点点的对象。
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会直面挫折!
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会直面挫折!
能力提升:如何漂亮地扩写材料与观点的 吻合点?
俞敏洪刚读大学时,因为方言太重,他的 俞敏洪刚读大学时,因为方言太重,他 英语没人能听懂,同学们逗笑他是从日本来的 的英语没人能听懂,同学们逗笑他是从日本来 ,让他羞得无地自容。在这样的挫折面前,俞 的,让他羞得无地自容。在这样的挫折面前, 敏洪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开始攻读英语, 俞敏洪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开始攻读英语, 当别人_______,他_______; 经常,他口袋里、书桌上到处都是单词,睡觉 当别人_______,他_______; 时,他也用手在肚皮上比划,内衣都被他写出 当别人_______,他_______。 了洞······多年后,他创办了全国规模 最大的培训机构——新东方,被誉为“留学教 多年后,他创办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培训机构— 父”。 —新东方,被誉为“留学教父”。
俞敏洪, 18岁时,他从偏远的山沟沟考进 一所著名大学。刚开学时,因为方言太重,他的 英语没人能听懂,同学们嘲笑他:“你是日本来 的吧?”他羞得无地自容。从此以后,他树立了 坚定的信念,每天都坚持练习英语。他口袋里、 书桌上出了洞······这样 坚持了一年多,他竟背完了好几本词典。周围同 学毕业后纷纷出国了,他却只留在北京一所大学 里做个普通教员。多年后,这个农村孩子发现改 革开放后的中国没有正规的英语培训机构,于是 出版了单词“红皮书”《GRE词汇精选》,创办 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培训机构——新东方,被誉为 “留学教父”。
思考:假如当时你正在陆 丰望洋河桥上,你考虑跟她说 什么来劝说她直面人生挫折?
• 道理论据:名言警句、科 学理论、成语俗语等。 • 事实论据:具体事实、中 外史实、科学数据等。
1、被流放的屈原,不能在挫折中奋起而自刎乌江。 说一说:以 “勇于直面人生挫折” 2、邻居家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遇到挫折不退缩,我为 为观点,你认为下面的论据怎么样?为 他顽强的精神所感动。 什么? 3、张海迪姐姐勇敢面对挫折,取得一番成就。 4、武汉科技学院的学生春艳因遭遇挫折而选择自杀。 5、澳大利亚青年尼克·胡哲在一连串的逆境中顽强地生 活着,成为享誉全球的励志人物。 6、当年三国纷争,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运筹帷幄,想出 草船借箭的办法,充分显示出他一代军师的智慧。 7、贝多芬:“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8、无臂钢琴师刘伟在挫折中造就顽强的自我。 9、苏轼命运多舛,屡次遭贬,却能乐观面对,挫折中奋 起,成就文学的大观。
围绕观点“勇于直面人生挫折”, 这样剪裁材料,你认为漂亮了没?
俞敏洪, 18岁时,他从偏远的山沟沟考进 一所著名大学。刚开学时,因为方言太重,他 的英语没人能听懂,同学们嘲笑他:“你是日 本来的吧?”,他羞得无地自容。从此以后, 他树立了坚定的信念,每天都坚持练习英语: 他口袋里、书桌上到处都是单词,睡觉时,他 也用手在肚皮上比划,内衣都被他写出了洞 ······多年后,这个农村孩子创办了全国规模 最大的培训机构——新东方,被誉为“留学教 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