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剖析

合集下载

中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的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探究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我们进行了一项详尽的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介绍所调查到的土壤污染情况,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改善土壤质量,保障人民健康。

一、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涉及全国各地的农田、城市居民区、工业园区以及采矿区等地的土壤样本。

我们采用了标准化的采样方法,并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室分析,以获得土壤样本的有关数据。

调查时间涵盖了过去五年,以全面了解土壤污染的状况。

二、调查结果1. 农田土壤调查显示,农田土壤中普遍存在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土壤持续积累农药残留物和化肥残留物。

此外,农田附近的工业和采矿区也对农田土壤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污染负荷。

2. 城市土壤城市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

交通污染、工业排放和垃圾填埋等因素导致了城市土壤的广泛污染。

特别是,工业园区附近的土壤受到工业废水和废弃物的严重影响,其污染程度高于其他城市土壤。

3. 工业园区土壤工业园区是土壤污染的重灾区之一。

金属加工、电子制造和化学品生产等行业的工业废物对土壤造成严重破坏。

调查表明,工业园区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和毒性物质的浓度均超过安全标准。

4. 采矿区土壤采矿活动对土壤污染贡献巨大。

煤矿、铜矿和铁矿等矿山的尾矿、废渣和废水直接排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的重金属和人工有机物含量显著升高。

这些污染物会通过土壤进入地下水和农作物,威胁到周边居民的健康。

三、解决方案针对土壤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持续加强监测和调查:加强土壤污染的监测和调查工作,及时了解土壤污染的程度和范围。

2. 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使用: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管理,合理使用,避免过度施用。

3. 推行农田环保种植技术:广泛推广生物有机肥料和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减少农业对土壤的污染。

4. 加大工业园区污染治理力度:厂家应采取更加严格的废物处理措施,避免工业废水、废气和废物对土壤造成更大的破坏。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探析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探析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探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全面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特点、成因及其潜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

文章首先概述了公报发布的重要性,强调了土壤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随后,文章回顾了公报发布的历史背景,梳理了我国土壤污染调查的发展历程。

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公报中的关键数据和信息进行了详细解读,包括污染范围、污染程度、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分布等。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土壤污染的差异性和共性,文章揭示了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文章探讨了土壤污染问题的成因,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城市扩张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自然因素如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的作用。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分析,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决策参考。

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概述《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是由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一份重要报告,全面反映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和趋势。

这份公报基于大规模的土壤污染调查,覆盖了全国范围内的各类土壤类型和主要农业区、工业区、城市等区域。

公报中详细列出了各类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同时也对污染程度进行了科学评估。

公报显示,我国土壤污染问题依然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公报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土壤污染源头控制、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提高土壤环境保护意识等。

这些对策和建议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和行动指南。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为我们全面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状况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信息,同时也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贯彻公报中的各项建议,加强土壤环境保护,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三、土壤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为我们揭示了我国土壤污染的严峻现状。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全国土壤污染问题也日趋突出。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我国土壤污染的状况,国家环境保护部于近期完成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如下:一、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覆盖我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共调查了150个城市和1000个农村地区。

调查方法采用了多种手段,包括野外调研、样品采集、化验分析等,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二、主要调查结果(一)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

调查发现,全国范围内有约30%的土壤样品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在城市地区,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问题相对较为严重,主要源于工业和交通排放。

而在农村地区,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不合理使用也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土壤有机污染土壤有机污染主要表现为农药、化肥、工业废弃物等有机物的过度积累。

调查表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严重不足,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限。

此外,工业废物的不合理处理和排放,也使得一些城市地区土壤的有机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三)土地退化土壤退化是指土壤质量和功能因各种因素而受到破坏和损害的过程。

调查显示,全国范围内有12%的土地面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

特别是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和压实,导致了土壤结构松散、透水性差等问题。

三、影响和意义土壤污染的严重程度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首先,土壤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进而对粮食安全产生威胁。

其次,土壤污染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土壤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作用进入人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环保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方案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方案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重视,土壤污染问题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在我国,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工业化进程、农业化进程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土壤污染问题尤其严峻。

为了全面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及时进行相应处理,需要对各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

二、目的本文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进行规划和设计,以达到对土壤污染状况全面了解的目的。

三、工作方案1.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包括城市、工业园区、农业用地以及生态用地,共计涉及面积1000平方公里。

2.调查内容:(1)历史污染情况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各地历史上可能存在的土壤环境问题。

(2)现场取样分析在调查范围内的地区,随机抽取少量土样进行分析,对其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指标进行测试分析。

(3)人工调查通过对各地农业生产情况、工业化程度、废弃物处理方式等综合因素进行人工调查,对土壤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

3.调查方法:(1)现场实地考察组织专业人员进入调查范围,实地考察当地的环境情况。

(2)实验室测试将现场采集的土样送往实验室进行测试分析,为土壤保障提供依据。

(3)网络调查通过网络等渠道,查询和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以帮助全面了解土壤污染情况。

4.调查人员:(1)调查专家:由专业机构选派,主要负责现场实地考察和指导实验室测试等工作。

(2)调查人员:由科技人员、环保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实验室测试和人工调查等工作。

5.调查数据管理:调查数据主要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实时记录调查进程、调查范围、调查人员等信息,并及时发布调查结果和分析报告。

四、总结针对当下土壤污染问题问题,进行普查和调查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档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进行了系统规划和设计,为全面了解土壤污染状况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方向。

希望全社会共同关注、重视土壤污染问题,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更大的努力。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报告分析今天,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一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却让我们对赖以生存的地球担忧起来:我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物超标率为19.4%,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和多环芳烃成为罪魁祸首。

作为百姓“米袋子”、“菜篮子”的耕地土壤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甚至威胁到我们每天食用的蔬菜、水果、粮食这些“舌尖上的安全”。

或许这些污染并不像烟囱中冒的黑烟、河流里淌的污水那么直观,但它们的确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土壤现状上周,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10.4%。

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

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1.6%、2.7%、2.1%、1.5%、1.1%、0.9%、4.8%;六六六(六氯环己烷)、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据了解,这是首次进行的全国性土壤污染普查,环保部自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开展了历时8年的调查。

以下几组数据特别值得关注: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目录
1. 背景介绍
1.1 土壤污染的定义
1.2 形成原因
2. 污染影响
2.1 农作物生长
2.2 土壤生态系统
3. 污染治理
3.1 生物修复方法
3.2 土壤修复技术
4. 污染防治
4.1 农业生产管理
4.2 工业污染排放管控
5. 结语
1. 背景介绍
1.1 土壤污染的定义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造成潜在或实际危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或其他各类污染物质的过程。

1.2 形成原因
土壤污染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工业排放、农业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生活废弃物排放等。

2. 污染影响
2.1 农作物生长
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作物吸收有害物质,影响农作物生长和质量,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2 土壤生态系统
土壤污染会扰乱土壤中微生物和生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对土壤生态系
统造成损害。

3. 污染治理
3.1 生物修复方法
通过引入适当的微生物和植物,利用它们的代谢能力将污染物降解成
对生态环境无害的物质。

3.2 土壤修复技术
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如土壤热解、化学溶解等技术手段进行土壤修复。

4. 污染防治
4.1 农业生产管理
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合理安排农作物轮作,减少对土壤的农业污染。

4.2 工业污染排放管控
严格监管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防
止土壤污染的发生和扩散。

5. 结语
土壤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采取有效的治理和防控措施,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可
持续发展。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我们展示了我国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对于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土壤样品测试和数据分析,以全面揭示土壤污染的程度、污染源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土壤污染的程度经过全国性调查,我们对于土壤污染的状况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结果显示,我国土壤污染面积广泛,受到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的土壤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20%、30%和10%左右。

其中,重度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工业区、采矿区以及农业密集地区。

二、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本调查中对污染源进行了综合排查,结果表明,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弃物排放、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采矿活动以及城镇化进程中的建设废弃物。

工业废弃物排放是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而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则贡献了土壤农残的污染。

三、土壤污染的影响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土壤污染阻碍了农田的正常利用和农作物的生长,严重影响了粮食和蔬菜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污染的土壤还可能引发地下水污染,进而对饮用水和水生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威胁。

另外,土壤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也有潜在风险,例如土壤中的重金属会通过农田和蔬菜进入人体,长期积累可引发慢性病。

四、治理措施面对土壤污染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以达到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目标。

首先,应加强立法和政策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促进企业和个人自觉保护环境。

其次,强化监测和评估体系建设,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不断提高治理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再次,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

此外,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区域,应采取合适的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技术,恢复土壤的健康状态。

总结:土壤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引言:土壤作为大自然的底层之一,对人类生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旨在对当前土壤污染的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土壤污染的定义和成因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超出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长的安全范围的现象。

污染源包括工业排放、农业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废弃物的不当处理等。

二、土壤污染的影响1.农作物安全问题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会进入农作物,进而影响食品安全。

人们摄入受污染的农产品后可能引发健康问题,如慢性中毒、免疫系统受损等。

2.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土壤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土壤污染会破坏土壤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影响生态平衡。

3.环境质量恶化污染土壤对地下水和河流造成威胁,导致水资源的污染。

同时,有机污染物的挥发会导致大气污染,进一步影响环境质量。

三、土壤污染现状调查1.工业污染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对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

特别是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区域,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物浓度超标的问题突出。

2.农业活动农业中的化学农药和化肥使用不当,导致土壤污染。

一些地区因排水灌溉不善而出现盐碱地,严重限制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3.废弃物处理不合理的废弃物处理方式,如垃圾填埋和焚烧,会导致有害物质渗入土壤,从而引发土壤污染。

四、解决土壤污染的对策1.加强立法和监管加强土壤污染的管理,建立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履行环境责任。

2.发展环保技术推动绿色工业化进程,研发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量。

在农业方面,鼓励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加强废弃物处理推动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对土壤的影响。

加强危险废物处理,确保废弃物的处置符合环保标准。

结论: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

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

2003 年12 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

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

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

环保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全国生态现状调查、全国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探查、菜篮子种植基地、污灌区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

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报告

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报告

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报告土壤,是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状况,我们进行了此次全国土壤污染调查。

一、调查背景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带来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土壤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保障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

二、调查范围与方法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遥感监测、问卷调查等。

现场采样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实验室分析采用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农药残留等污染物进行了定量检测。

遥感监测则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大面积的土地进行快速监测,获取土壤污染的宏观信息。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当地居民和企业,了解他们对土壤污染的认知和相关活动情况。

三、调查结果1、土壤污染总体状况通过对大量样品的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

部分地区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含量超标,其中以镉、汞、铅、砷等重金属污染较为突出。

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情况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但部分耕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工业发达地区和城市周边的耕地污染相对较重,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和农药残留。

林地:林地的土壤污染相对较轻,但在一些矿区和化工企业周边的林地,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草地:草地的污染情况总体较好,但在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开发的地区,土壤出现了退化和污染现象。

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工业用地和废弃场地污染较为严重,存在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复合污染。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和分布情况,本次调查对某地区进行了全面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二、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选择了某市区作为研究对象,该地区工业发达,土地利用频繁,是典型的土壤污染易发区。

调查范围包括工业区、农田、居民区等不同类型的土地。

三、调查方法。

1. 采样点选择,根据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和工业分布情况,选择了50个不同类型的采样点。

2. 采样方法,采用方格法和随机取样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个采样点进行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的采样,保证了样品的代表性。

3. 检测项目,对土壤样品进行了pH值、重金属含量、有机物含量等指标的检测分析。

四、调查结果。

经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得出以下结论:1. 土壤污染现状,在调查范围内,发现了多个土壤污染点,主要集中在工业区和农田周边地区。

重金属超标、有机物含量偏高等问题较为突出。

2. 污染原因分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

工业区和农田的土壤污染程度较为严重。

3. 污染影响评价,土壤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农产品和水产品超标现象较为普遍。

五、建议措施。

1. 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的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废气和废水排放,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2. 土壤修复技术,对已经污染的土地进行修复,采用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技术手段,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3. 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和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度。

六、结论。

本次调查全面了解了某地区土壤污染的现状和分布情况,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土壤污染问题,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保护好我们的土地资源。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土壤污染是现代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以及人类活动无节制地释放化学物质而产生的一个严重问题。

它不仅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健康,更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了解当前土壤污染状况,本文对某县城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1.了解污染物种类和污染区域范围;2.掌握土壤污染程度;3.提出解决方案。

二、调查方案1.调查方法采用“区域性调查+分布式采样”的方法。

将城区的土地划分为8个区域,对每个区域内的土壤进行系统性采样,然后进行分析测试。

2.采样时间在适宜的月份(春季或秋季),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进行采样。

每个区域需要采样20个点。

3.样品检测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宏观观察,以颜色、土壤质地、杂质数量等方面来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估。

同时,采用ICP-MS等仪器技术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了解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含量。

三、调查结果1.污染物种类调查显示,常见的土壤污染物主要有:六价铬、铅、镍、铜、锌、汞、砷等重金属物质,以及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

其中重金属物质含量较高。

2.污染区域范围通过采样检测,发现全区8个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

最为严重的是1号区域和2号区域,其次是5号区域和8号区域,其他区域污染程度稍轻。

3.土壤污染程度通过对采样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化学分析,发现土壤中重金属物质、有机物质、氮、磷等污染物的平均含量较高,并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三级或以上。

四、解决方案1.治理污染源头要治理土壤污染,必须着重从源头入手,减少化工企业和农业养殖行业的污染排放。

同时,要完善相关行业的监管和管理,加强对生产和排放环节的严格管理和监督。

2.生态修复针对严重污染区域,要采用生态修复技术,例如植被修复、固氮菌种抑制等,以加速土壤污染物的去除,在修复工作结束后,重新建植植被,保持土地的长期生态稳定。

3.土地综合利用要增强土地综合利用,重视生态农业和沼气发电等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发展。

土壤污染调查方案

土壤污染调查方案

土壤污染调查方案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有害物质超过一定浓度的情况,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了解土壤污染的分布和程度,制定科学的土壤污染调查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个针对土壤污染的综合性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和背景1.调查目的:了解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类型、分布和浓度,评估土壤污染的程度,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调查背景:指明土壤污染调查的原因和重要性,例如工业活动、农药使用、废弃物处理等与土壤污染相关的活动。

二、调查区域选择1.确定调查范围: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区域的边界,包括行政区划或地理范围。

2.考虑特殊因素:考虑与土壤污染相关的特殊因素,如工厂、化工厂、垃圾填埋场、农田等。

三、调查指标和方法1.确定调查指标:根据调查目的和已有资料,选择适合本次调查的化学物质指标、生物学指标和物理指标。

3.采样深度:根据调查目的和土壤污染的可能深度,确定采样的垂直深度。

4.采样工具和容器:选择适当的采样工具和容器,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采样频率:根据调查目的和工作量,确定采样的频率,如每公顷采样点数量或每个采样点取样次数。

四、采样和分析1.采样操作:按照预定的采样方法和流程进行采样,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样品保存:采样完毕后,将样品保存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防止样品污染和变质。

3.检测方法:根据调查指标,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检测。

4.样品分析: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化学分析、生物学分析和物理分析,获得土壤污染的数据。

五、数据分析和评估1.数据处理:对获得的土壤污染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包括数据的归一化、合并和计算。

2.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土壤污染的程度、分布和影响范围等信息。

3.评估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评估土壤污染的程度和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六、调查报告和应对措施2.应对措施:根据报告提出的建议,制定相应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土壤修复、废弃物处理措施和污染源控制措施等。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1. 技术背景和目的由于工业和农业发展,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状况,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本文提出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调查,获取全国土壤污染的分布、来源和危害程度等关键信息,为制定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 调查方法和数据采集2.1 选择调查区域本次调查将涵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重点污染地区,以确保全面了解全国土壤污染状况。

2.2 土壤采样方案根据土壤类别、土地利用方式和污染源分布,制定土壤采样方案。

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各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内随机选择采样点进行土壤采样。

2.3 数据采集采用标准的土壤采样工具,按照既定的采样方法和采样密度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

通过现场观察和测量,采集土壤样品的相关信息,包括土壤质地、颜色、质地等。

同时,还需收集与土壤污染相关的环境因素,如降雨量、温度等。

2.4 数据分析通过实验室对土壤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包括重金属含量、有机物含量等。

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土壤污染程度,并制作相应的土壤污染分布图。

3. 调查周期和组织安排3.1 调查周期本次调查以3年为周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主要是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方案设计、人员培训等;第二阶段进行土壤采样和数据采集;第三阶段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

3.2 组织安排(1)中央组织机构由国土资源部和环境保护部共同组织协调该调查工作,负责统筹规划、监督和指导工作进展。

(2)地方组织机构各省级行政区应组织成立调查小组,负责调查区域的具体实施和数据采集工作,并全力配合中央组织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4. 成果与应用4.1 成果展示根据调查结果编制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报告,并制作相应的数据图表和污染分布图。

并在相关会议和论坛上宣传和展示调查成果。

4.2 报告目标用户调查报告主要面向环境保护部门、农业部门、科研机构等相关单位,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科学依据,支持制定和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政策。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目录1. 调查背景1.1 调查目的1.2 调查范围1.3 调查方法2. 调查结果分析2.1 发现的主要污染物2.2 污染程度评估2.3 污染源推测3. 潜在风险评估3.1 对周边环境影响3.2 对人体健康影响3.3 可能的解决方案4. 结论和建议4.1 污染治理建议4.2 预防控制措施4.3 未来研究方向调查背景调查目的对土壤污染现状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污染物种类和分布情况,为未来的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调查范围调查范围覆盖城市工业区及周边农村地区,主要关注工业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调查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实地取样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以确定土壤污染状况。

调查结果分析发现的主要污染物调查结果显示,土壤中主要含有重金属、有机物及农药等污染物质,其中铅、汞、六六六等较为常见。

污染程度评估通过对样品进行分析,发现部分地区土壤污染程度严重,超过环境保护标准规定的限值,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污染源推测根据调查结果和周边环境状况,推测土壤污染主要源于工业废水、废弃物排放以及农药施用等活动。

潜在风险评估对周边环境影响土壤污染可能导致周边植被凋零、水体受污染、生态系统失衡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进一步影响生态平衡。

对人体健康影响居民长期接触受污染土壤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变以及慢性中毒等,需要引起关注。

可能的解决方案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可以采取加强监测、科学治理、推行节能环保政策等综合措施,以减少潜在风险。

结论和建议污染治理建议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制定相应政策法规,促进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绿色发展。

预防控制措施倡导绿色生产理念,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源排放,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未来研究方向建议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开展长期跟踪研究,探索更有效的土壤环境治理技术和方法。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规模和分布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保护农田质量和生态环境,国家环境保护部决定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

一、工作目标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目标是全面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情况,包括研究土壤污染的来源、类型、程度等因素,并绘制全国土壤污染图谱,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二、工作内容1. 调查范围: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范围包括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壤样本。

调查样本的数量将根据各地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合理划分。

2. 调查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和污染风险程度,选取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浓度等相关指标。

3. 数据处理:收集和整理全国土壤样本数据,建立土壤污染数据库,并利用GIS技术将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插值处理,生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分布图。

4. 专家评估: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和措施。

5. 成果发布: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编制详细的报告,并通过官方渠道向社会公布,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三、工作进度1. 制定调查方案:年月日至年月日,研究制定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调查方案和技术规范。

2. 土壤样本采集:年月日至年月日,根据调查方案,各地开展土壤样本的采集工作,并按要求将样本送至指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年月日至年月日,对采集到的土壤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建立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数据库。

4. 专家评估和建议:年月日至年月日,召开评估会议,邀请专家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治理建议和技术措施。

5. 成果发布:年月日至年月日,编制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报告,并通过官方媒体和网站向社会公布。

关于土壤污染调查项目的难点剖析及应对方案

关于土壤污染调查项目的难点剖析及应对方案

关于土壤污染调查项目的难点剖析及应对方案引言本文旨在剖析土壤污染调查项目中的难点,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方案。

土壤污染调查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获取准确的数据。

以下是我们对于该项目中可能遇到的难点的分析及解决方案:难点一:土壤样品收集土壤样品收集是土壤污染调查中的关键步骤。

然而,由于土壤分布广泛且地理环境多变,样品收集难度较大。

以下是应对该难点的方案:- 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在采样前,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点的选择、采样深度和采样方法等。

确保采样点的选择具有代表性,以获取准确的结果。

- 使用标准采样工具:选择合适的土壤采样工具,如土壤钻和土壤铲等。

确保采样工具的质量和准确性,以避免样品受到其他因素的污染。

难点二:土壤污染分析土壤污染分析是土壤污染调查中的关键环节。

然而,土壤样品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分析过程繁琐,需要使用合适的仪器和方法。

以下是应对该难点的方案:-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根据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范围,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确保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 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采用先进的土壤分析仪器,如气相色谱质谱仪和液相色谱质谱仪等。

这些仪器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分析结果,并加快分析过程。

难点三:数据分析和解释土壤污染调查所得到的数据量庞大,需要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以下是应对该难点的方案:- 使用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如均值、方差和相关性分析等。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 结合现场调查和历史资料:将土壤污染数据与现场调查和历史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土壤污染的来源和程度。

结论土壤污染调查项目中存在一些难点,但通过制定合理的计划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这些难点。

在土壤污染调查中,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确保独立决策,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关于土壤污染调查项目的难点剖析及应对方案

关于土壤污染调查项目的难点剖析及应对方案

关于土壤污染调查项目的难点剖析及应对方案1. 引言本文将分析土壤污染调查项目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案。

土壤污染调查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法律硕士的优势,采用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保证独立决策。

2. 难点剖析在进行土壤污染调查时,可能会遇到以下难点:2.1 数据获取难题- 难点描述:获取准确、全面的土壤污染数据可能会面临困难,包括数据不完整、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

- 应对方案:建立合理的数据采集计划,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确保数据来源可靠,并对数据进行严格验证和分析。

2.2 污染源溯源困难- 难点描述:确定土壤污染的具体源头可能会十分复杂,涉及多个潜在的污染源。

- 应对方案:综合利用环境调查、相关法律法规和科学方法,进行污染源溯源分析,借助调查专家提供的意见和专业知识,寻找可能的污染源。

2.3 法律风险考量- 难点描述:土壤污染调查涉及的法律法规繁多,法律风险较高,需要确保项目符合相关法律要求。

- 应对方案:仔细研究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法律顾问合作,确保所采取的调查方法和结果符合法律要求,避免法律风险。

2.4 资金和时间限制- 难点描述:土壤污染调查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可能会受到限制。

- 应对方案:制定合理的调查计划,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在有限的资金和时间内完成调查任务。

同时,寻求可能的资金支持和合作,以减轻负担。

3. 结论在进行土壤污染调查项目时,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可能遇到的难点,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案。

通过合理的数据获取、污染源溯源分析,法律风险考量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土壤污染调查项目中的挑战,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

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

2003年12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

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

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

环保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全国生态现状调查、全国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探查、菜篮子种植基地、污灌区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

2005年,环保总局在沈阳、南京、广州等三市组织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试点工作,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环保系统拥有覆盖全国的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全国共有2289个环境监测站、46984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型仪器设备,加上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力量,完全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查明我国重点地区土壤污染状况及其成因,扩大了解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状况,评估土壤污染风险,确定土壤环境安全级别,筛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

三、项目主要内容(一)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1.目标通过开展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阐明区域土壤污染的特征,为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2.调查范围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外的全部陆地国土。

3.主要内容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地开展土壤现状调查,分析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及土壤理化性质,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建立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和土壤样品库,绘制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图集。

4.技术要求(1)布点与采样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布点要求和编码规则进行网格法布点,并将采样点位标注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25万的数字地图的底图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并对点位密度进行适当调整,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粮食主产区开展加密布点调查。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布点一般网格密度及采样要求见表1。

表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布点一般网格密度及采样要求样品采集一般网格密度土地利用类型(2)调查监测项目调查监测项目分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详见表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需要在必测和选测项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适当增加特征污染物测试项目。

特征污染物主要包括土壤环境中存在的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有毒污染物(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所带来的化学污染物,以及农产品的生物性污染物等。

表2 全国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项目一览表必测项目选测项目1.土壤理化性质:pH值、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颗粒组成1.多氯联苯(PCBs)、石油烃;等。

2. 稀土元素总量;2.无机污染物:砷、镉、钴、铬、铜、氟、汞、锰、镍、铅、硒、3. 砷、镉、钴、铬、铜、氟、汞、锰、镍、铅、硒、钒、钒、锌等。

锌等的有效态等。

3.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PAHs)、酞酸酯等。

(3)分析测试方法各监测项目的分析测试方法详见《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

(4)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有关方法和现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

(5)报告和制图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监测基本情况;调查监测结果分析评价;主要结论;问题及原因分析;对策与建议等。

各类图件的编制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进行。

(6)土壤样品库按照统一技术要求,将全国土壤环境现状调查所有样品建立档案、集中保存,建立全国土壤调查样品库。

同时,各省建立省级土壤调查样品库。

全国土壤样品库以省为单位进行分区。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样品采用不同颜色的标签。

样品容器统一采用500ml棕色玻璃磨口广口瓶,石蜡封口,内外标签。

样品量为500克(过2mm筛的风干土)。

(7)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将全国土壤调查数据和土壤样品测试数据全部归档,建立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

同时,各省相应建立省级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

(8)质量保证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要求,对布点、现场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环节进行全程序质量控制。

5.预期成果(1)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报告(2)全国土壤样品库(3)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4)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图集(5)土壤调查技术指南(二)全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调查与对比分析.目标1通过对“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监测点的回顾性调查,对比分析20年来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扩大了解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状况,扩充全国土壤环境背景点样品库。

2.调查范围“七五”期间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的全部点位。

3.主要内容(1)全国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根据“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中4095个土壤典型剖面和862个主剖面的点位坐标,在原调查点位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并对比分析有关监测结果。

同时,取全国土壤环境背景样品库中20%的样品进行同步分析测定。

各省要在保证调查可比性的基础上,对本地区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的点位重新进行勘查,详细记录其周边环境状况,建立新的调查点位卡片,绘制1:10万比例尺的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点位分布图。

在对比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点位档案,绘制1:200万比例尺的全国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点位分布图。

各省“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剖面数量及分布情况见表3。

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土壤监测项目见表4。

(2)扩充土壤环境背景点样品库本次对比调查中采集的样品一并作为土壤环境样品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土壤环境质量对比调查土壤样品库实行统一管理,独立编码,单独建库。

4.技术要求对比调查样品采集、分析测试、质量保证的有关要求同(一)。

5.预期成果(1)全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状况及其20年变化分析评价报告)扩充全国土壤环境背景点样品库2((3)扩充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数据库表3 各省“七五”全国土壤背景值调查剖面数量及分布情况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土壤监测项目一览表4 表.土壤典型剖面监测项目土壤主剖面监测项目1. 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有机质含量、颗粒组1.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有机质含量、颗粒组成;(三)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安全性划分1.目标结合全国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专题,在重点区域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查明土壤污染类型、分布、范围、程度和污染物种类、来源,分析污染成因,提出土壤污染物优先控制清单,建立污染土壤国家档案,评估土壤污染风险,确定土壤环境安全级别。

2.调查范围各省在制定调查方案时,应将下列有可能受到污染的场地作为土壤污染调查的重点,以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造成的污染。

(1)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地区土壤;(2)工业企业遗留或遗弃场地土壤;(3)固体废物集中填埋、堆放、焚烧处理处置等场地及其周边地区土壤;(4)工业(园)区及周边土壤;(5)油田、采矿区及周边地区土壤;)污灌区土壤;6((7)主要蔬菜基地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8)大型交通干线两侧土壤;(9)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区域土壤;(10)其他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场地。

3.国家重点调查地区国家重点调查的地区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京津冀、山东半岛、成都平原、渭河平原、闽东南、海南岛以及主要矿产资源型城市。

有关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应按照各重点调查区专题组的要求,认真收集相关区域的有关信息、资料,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及自然背景状况;产业结构与工业布局,生态与环境质量状况,主要污染源及排放等情况。

各重点调查地区的范围如下:(1)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2)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顺德、佛山、中山、珠海、东莞、深圳、肇庆、惠州、江门等城市;(3)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大连、抚顺、鞍山、本溪、盘锦等辽中南城市群,吉林、长春、哈尔滨等城市;(4)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唐山、保定、沧州等城市;(5)山东半岛: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等城市;(6)成都平原:成都、德阳、绵阳;(7)渭河平原:西安、咸阳、渭南、宝鸡等城市;(8)闽东南地区: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城市;(9)海南岛:海南省全部陆地国土。

(10)主要矿产资源型城市。

4.主要内容(1)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和统一表格,收集重点调查区域有关污染源的基础信息和相关资料。

.(2)调查、监测分析重点区土壤污染的类型、范围、程度及土壤重污染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分析污染成因。

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对土壤样品、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同步采样并进行分析测试。

(3)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将全国重点地区土壤污染调查分析数据及有关资料全部归档,建立重点地区污染土壤数据库和国家档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