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节 日本(1)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2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2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

本节课内容是对日本的基本了解,为学生深入学习日本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日本,了解日本。

在教材编写上,注重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强调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仪的使用、地图的阅读等基本地理技能,对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日本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加对日本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好奇心较强,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学会使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周边国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

2.难点:对日本地理特征的分析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日本的风光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日本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掌握日本的地理特征。

3.讨论法:分组讨论日本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地图教学法: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日本的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美丽风光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山东省省级优课)

《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山东省省级优课)

教学设计一、【课程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认识国家的课程内容有9条,“日本”可以承载以下5条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5、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说明】地理复习旨在使学生能将有代表性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效整合,在整合中发现异同,总结规律,掌握区域整合的复习方法。

因此本节课重点完成2.3.4.5的拓展与整合。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能分析出日本和台湾在自然地理方面的异同。

2.能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日本台湾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它们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3.通过材料分析日本和台湾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共性,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

三、教学过程问题2:当飞机飞到日本上空时,透过窗户向下俯视,惊奇的发现日本和台湾的自然地理有很多相似之处,请你来总结一下吧!归纳小结:两地区在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方面有相同点,并总结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过渡:两地气候的共性是都有亚热带季风气候,你能找出这种气候类型吗?问题3:朋友说可以到日本享受北海道的滑雪,看大型的机械化耕作,你认为纪实中有不实之处吗?说说你的理由过渡:在日本看不到大型的机械化耕作,在哪些地区可以看到呢?小结:日本是岛国面平原面积小不能大型的机械化,美国和中国东北平原因为平原面积大耕地多,能够用大型机械化耕作。

小组合作交流找出两个地区自然地理方面的相似之处。

生进行慧眼识气候环节,辨认候类型,归纳气候特点。

个别学生交流分析原因。

学生快速回顾所学到的地区并交流原因。

让学生明确利用经纬网地图判别方向的方法。

设计开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并通过组间相互补从多方面总结自然地理的相同点。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强弱电解质(36张PPT)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强弱电解质(36张PPT)
栏 目 链 接
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 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 动的离子,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 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1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CH3COOH C.NH4HCO3 B.Cl2 D.SO2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解析:选项中的四种物质的水溶液都能导电,但原因有 所不同。CH3COOH和NH4HCO3均为电解质,水溶液理应 能导电;Cl2和SO2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反应的生
成物均为电解质,故溶液也导电(Cl2+H2O
SO2+H2O 为非电解质。 答案:D
HCl+HClO,
H2SO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栏 目 链 接
♨ 特别提示: 1. 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 强电解质:强 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 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 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 解质;如:BaSO4、BaCO3等。
栏 目 链 接
Cl2是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因此只有SO2
要点二
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 子的过程。电离不需要通电,且一般为吸热的。电离方程式 的书写如下: 1.强电解质 完全 电离,符号用“________” ,如 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2++2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一节 日本 (共24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一节 日本 (共24张PPT)

——
日 本 国 花 樱 花
日本想侵占钓鱼岛图
日本
日本
岛国多山多港湾,火山密布地震繁。 季风气候海洋性,仅有森林水资源。 关东平原东京美,富士山高樱花艳。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的岛国
2、领土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3、主要城市:(7个)东横名大神,长期(崎)居九州
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海
亚洲
太 东海 平

•说出日本濒临 的海洋,描述 它在亚洲的位 置.
日本位于亚洲的 东部、太平洋的 西 部,隔日本海、 东 海与亚洲相望。
纬度位置
45°
zxxkw
23.5 °
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 到北纬45°的北温带。
日 本
岛国
的 海岸线 曲折

北 海 道





九 州
四国
日本的重要城市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B
A
(2)
(3) (4)
(⊙5)
1.海洋: A_太_平__洋_B_日__本_海_ 2.岛屿:(1)北—海—道 (2)—本—州 (3)—四—国 (4)—九—州
3.首都:
(5) 东__京___
1.当我们常常以为自己顶不住的时候 ,并不 是最后 的时刻 ,而是 我们的 精神崩 溃了。 那你只 要坚持 精神的 重整, 坚持精 神的出 发,其 实当我 们觉得 ,那是 万劫不 复的情 景,也 依然可 以去找 到它的 出口, 也依然 可以坚 持过来 2.所以如果你有愿望,如果你真的还 有力量 去实行 它,我 觉得我 一定要 即刻就 出发, 去完成 自己的 愿望, 让自己 更少的 遗憾。 人生是 一个漫 长的过 程,年 轻是多 么的好 ,但是 请你们 记得, 记得有 很多的 东西, 当你不 懂的时 候,你 年轻, 当你懂 得了以 后,你 已年老 。 3.抒情往 往不会 单独出 现在文 中,它 常与记 叙、描 写、议 论等结 合在一 起。一 般来说 ,直接 抒情一 般要与 议论结 合在一 起,而 间接抒 情一般 与叙述 、描写 结合在 一起。 4.借景抒 情又称 寓情于 景,是 指作者 带着强 烈的主 观情感 去描写 客观景 物,通 过景物 来抒情 。 5.融情于 事,指 通过叙 述事件 来抒发 感情, 让感情 从具体 事件的 叙述中 自然地 流露出 来,感 染读者 。这种 渗透着 感情的 叙述, 读者品 味起来 就更觉 得真诚 可亲。 6.通过对 客观事 物的描 写或刻 画,间 接表现 出作者 的志向 、意愿 。采用 托物言 志,关 键是志 与物要 有某种 相同点 或相似 点,使 物能达 意而志 为物核 。托物 言志常 借用比 拟、象 征等手 法。 7.要写好 一篇记 叙文, 首先必 须确定 自己的 情感, 然后根 据自己 的情感 选择提 炼材料 ,再加 以细致 的描写 ,在必 要的地 方画龙 点睛地 穿插一 点议论 。 8.对任何 一篇记 叙文而 言,叙 述是骨 架,描 写是血 肉,而 抒情与 议论则 是灵魂 ,这四 者是缺 一不可 的。总 之,我 们要学 会综合 运用多 种表现 手法, 使我们 笔下的 文字显 得生动 活泼、 形象可 感、醒 人耳目 、启人 深思。

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知识点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汇报者:小白兔的胡萝卜hiahபைடு நூலகம்a
一、细胞膜的成分及制备: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边界是细胞膜。 (一)细胞膜的成分 1、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另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2、细胞膜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脂质(含量最丰富的是磷脂,动物细胞膜还含有少 量的胆固醇)。 (二)磷脂分子及其性质 1、组成磷脂分子的元素有:C,H,O,N,P 2、磷脂分子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极性头部有亲水性,非极性尾部有拍水性。 (三)与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有关的是蛋白质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生物膜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根据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膜是 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荷兰科学家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 的两层。 4、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蛋白质。 5、1959年,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6、1970年,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7、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 所接受。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一)基本内容: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 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
可以运动的。 3、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可以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以和脂质结合形 成糖脂。 (二)结构特点:流动性 1、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2、表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 转运等。 3、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 流动性增强,但温度高出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 (三)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1、表现:植物根对矿物元素的选择性吸收,神经细胞对钾离子的吸收和对 钠离子的排出,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小肠的吸收等。 2、原因:遗传性决定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从而也决定了选择性。

区域地理 第三章 亚非拉地区 第一节 东亚和日本(共31张PPT)

区域地理 第三章 亚非拉地区 第一节 东亚和日本(共31张PPT)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信息可知,日本水能资 源比较丰富,落差大,利于发电,D正确。第(2)题,“硅岛”即电子工业比 较发达的地区,影响电子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是技术、交通运输条件 和环境,故①③⑤正确,④错误;电子产品不适合海运,故②错误。 答案:(1)D (2)B
教材图解
4.“三湾一海”工业带 (1)分布: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 和濑户内海沿岸。 (2)原因: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且多港湾,适合建设大港口;在海边, 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节省了陆上运输和储存的时间和费用, 降低成本;且日本所需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 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即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4.东亚的季风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季节 风向 源地
东亚季风 冬季
西北风 亚洲内陆
夏季 东南风 太平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性质
比较
分布
气候类型
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寒冷、干燥
炎热、湿润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低温、旱涝等灾害
要点整合 1.东亚范围、位置
范围
临海国:中国 半岛国:朝鲜、韩国
内陆国:蒙古 岛国:日本
经纬度位置 4°N~53°N,73°E~145°E
海陆位置 地理位置
相对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北部邻北亚、西部邻中亚、南部邻东南亚,西 南部邻南亚
2.东亚地区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自然和经济差异
范围
自 然 海陆位置
探究二 日本 情景导学 下面左图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 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日本经济入门-第三章第一节

日本经济入门-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安定经济成长期【课文翻译】日本经济从1970年代开始迎来了巨大的转换期。

长期以来的高增长率因为第一次石油危机而迅速下降。

石油危机给已经转换成为对石油依存度高的产业结构的日本带来了很大的损害。

然而,对于第一次经验的石油危机,日本企业根据减量经营和ME技术的利用等积极应对,很快地突破了困境。

因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以及出口剧增伴随的贸易黑字(贸易逆差)的积累,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债权国。

与此同时,与美国发生了激烈的摩擦,对此该如何应对,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大问题。

第一节第一次石油危机1.1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发生1973年11月,在第4次中东战争中,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采取了把原油价格上涨到原来的4倍,并且供给大幅度减产了25%这种果断的手段。

这个利用石油作为外交王牌的政治性的决定,使得世界各国一起陷入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即所谓的滞胀危机。

像表3-1所示的那样,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下,美国、英国、西德国等都哪个国家都是低的经济增长率,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上升率很高。

1960年开始到1973年领先的国家的实际GDP增长率平均是5.0%,1973年到1975年下降到了1.6%。

其他的国家,1973年到1975年的通货膨胀率较1964年到1973年平均的3.7%上升到了10.5%。

1.2 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由于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的能源大多依赖进口,从而使得刚转换成高度依赖石油的产业结构的日本经济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以石油危机为转机,日本经济10%左右的高增长率到此为止,并在1974年成为和战后初期一样的负增长,从此,日本经济进入了安定经济成长期。

针对于石油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从一下的4个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交易条件的恶化。

交易条件是用出口资金量一单位和进口资金量交换,以进口资金测出的出口资金一单位的价值来表示。

如果和出口价格相比,进口价格更贵的话,就意味着交易条件的恶化。

在1972年,日本的汽车的平均价格是每台1460美元,因此,相当于买了770桶石油。

毛概_第三章第一节__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毛概_第三章第一节__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毛泽东
毛泽东的经典论述 (二):
现时中国的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革命,已不是旧式 的一般的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的革命, 这种革命已经过时 了,而是新式的特 殊的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革命。我们称 这种革命为新民主 主义的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革命的经验总结:
工人阶级运动的 经验 1927年大革命时 期的经验
土地革命时期的 经验
抗日战争时期的 经验
解放战争时期的 经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革命的经验总结:
(1)工人运动的经验 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以 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 (中经:安源路矿(江西省萍乡县 的安源煤矿和由煤矿通到株洲的铁 路)工人罢工;开滦煤矿(在河北 省唐山—带)工人罢工),1923学2 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
这个时期的斗争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第一,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 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 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第二,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不能享受起码的民主权利, 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工人斗争都受到反动军警的镇压, 因此,为了争取革命的胜利,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 仅仅依靠罢工这个武器,主要进行合法斗争,是不行 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的社会条件:近代中国 国情(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落后的农业 国);社会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 主义和人民大众)。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的时代特征:帝国主义 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 主主义革命转化。
五四时期的毛泽东

八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一节笔记

八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一节笔记

八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一节笔记
一、地理位置与疆域
1. 中国的地理位置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

2. 中国的疆域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

海岸线长约万多千米。

二、行政区划
1. 三级行政区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市、自治县)
乡(镇、民族乡)
2.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3.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三、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1. 人口
人口总数约14亿,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目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有: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等。

2. 民族
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

各民族在长期共同发展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教案植物生长调整剂对植物插条的生根状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影响程度不同。

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一起看看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教案!欢迎查阅!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教案1【教材回放】1.画出达尔文试验的示意图、写出试验现象和结论2.画出詹森试验的示意图、写出试验现象和结论3.画出拜尔试验的示意图、写出试验现象和结论4.画出温特试验的示意图,并补充画出对比试验图,写出试验现象和结论5.右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育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将是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6.如右图,在燕麦胚芽鞘顶端的下部插入一云母片,从右侧用光照耀,胚芽鞘的生长状况是A.直立生长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D.不生长7.2,4-D(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可作为除草剂。

在麦田中喷洒肯定浓度的2,4-D,可以抑制或杀死杂草(双子叶植物),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

请依据所学内容分析缘由。

8.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种激素的浓度不同可能会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B.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受生长素的调整C.用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效果可能不同D.无子番茄的获得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9.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试验方案。

(1)、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

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试验处理。

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看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

(2)、试验结果猜测①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装置。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知识点在高一生物的复习过程中,由于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这部分内容所包含的重点知识点较多,需要重点复习,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知识点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3、细胞膜功能: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选择透过性膜)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内分泌细胞产生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方式二:相邻的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例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方式三:相邻的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

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细胞壁植物: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结构特性:流动性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五、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六、细胞膜其它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分泌、吸收、识别、免疫。

高一生物第三章必背知识点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二、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三、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

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

由于艾弗里提取的DNA纯度最高还有 0.02%蛋白质 ,人们对实验人表示怀疑 是否是0.02%的蛋白质在起遗传作用呢, 如何获取单独的DNA或者蛋白质进行实 验?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三: 更具说服力的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52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 (M.Chase)
思考: 你认为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是
1928年,英国的格里菲思用一种细 菌——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实验。
积 两种肺炎球菌的特点:


它的菌体有荚膜,菌

落光滑(Smooth),能
够使人患肺炎或使小
鼠患败血病,是有毒
性的球型菌。
它的菌体无荚膜,菌落 粗糙(Rough),是无毒 性的球型菌。
分析实验:
1、将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 内,小鼠不死亡。
(3)与大肠杆菌的关系: 寄生关系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
吸附 噬菌体借尾丝吸附在细菌表面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把DNA注入到细菌细胞
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和酶系统合成出噬菌 体的DNA、蛋白质 新合成的DNA、蛋白质组装成很多噬菌体
细菌解体,释放出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 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
转化 (有毒有荚膜)
推论: 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 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 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 将无毒性的R型活呢?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二: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在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 的同事,把S型细菌的组成物质全部分 离,并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 目前,已有充分的科学研究资料证明, 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的。少数只含有RNA和蛋白质的病毒以 RNA做为遗传物质

中图版(钟作慈主编)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一节 日本》(一等奖课件)

中图版(钟作慈主编)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一节 日本》(一等奖课件)
樱花之旅
•寻樱花
日本大部分领土位于 25°N—45°N
130°E—145°E 之间
日本的经纬度位置
145° 45°
35° 130°
日本大部分领土 位于温带和亚热 带地区
25°
1.日本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鄂霍茨克海
东半球 北半球
朝 鲜
韩 国
(2)纬度位置:
25°N~45°N, 温带和亚热带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 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 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海下1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 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 核泄漏事故。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此次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
北海道
樱花之旅
•思樱花
北京
3.气候
北京、东京分别是什 0° 么气候类型,气候特
征有什么差异?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东京
东京比北京降水多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4、河流
日本地形对河流有 什么影响?
由于日本的地 形多山地,少平 原,所以河流短 小而湍急,水资 源丰富,水能资 源较丰富。
5、多火山和地震
3 日本位于_环__太__平__洋__火山、地震带,是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多发国, 有 “__地__震__国____”之称
4 ___富_士__山__是日本第一高峰(海拔3776米),也是一座著名的火山.是日本的 象征。
5 日本的气候类型是____亚__热_带__季__风___气候和__温__带__季__风____气候; 但日本与 同纬度的亚洲大陆相比, 冬季较温__和_____, 夏季较凉__爽_____降, _水__较__多___, 因此, 日本气候具有_海__洋_性_____特征.

日本的质量经营学习笔记1-4章

日本的质量经营学习笔记1-4章

日本的质量经营第一章日本的质量经营第一节日本质量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日本质量管理是二战后从日本引进,,对日本质量管理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二战期间戴明博士来日讲学和统计质量管理的引进2、1950年日版开始实施工业标准化法,工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互相促进,同时得到了加强3、1954年朱兰博士强调质量管理是经营手段,使日本由统计质量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转变4、1960年日本政府制定了贸易自由化政策5、1962年QC小组开始在日本发展SQC 统计质量管理、JIS 日本工业标准、TQM 全面质量管理第二节质量经营时企业搞好经营的最佳途·径1、TQM的有效性体现在要能解决经营中的难题2、经营、产品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关系3、经营的目的和手段第三节日本质量管理的特点1、1969年提出的日本质量管理的6个特点:全公司的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质量管理的诊断、统计方法的运用、质量管理的教育和培训、全国有组织的质量管理2、1987年提出的日本质量管理的10大特点:经营者领导的全部门、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活动经营中质量彻底优先方针展开及其管理质量管理诊断从计划、开发到销售、服务的质量保证活动QC小组活动质量管理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方法的开发和运用从制造业向其他行业扩大全国的质量管理推进活动第四节日本质量管理专家关于质量和TQM的一些观点1、质量管理的目的:石川馨观点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大量出口,增强日本的经济实力;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实现技术出口,以确立日本将来的经济基础。

最终使企业和相关方获益,对于国家,国民的生活水平将得到提高。

2、什么是全公司的质量管理,石川馨观点全部门参加、全员参加、实行综合管理3、顾客满意的质量是什么:石川馨观点,顾客所满意的质量,必须包括Q\C\D\S四个方面,即质量、成本、交货期、售后问题。

4、理所当然的质量和有魅力的质量:狩野纪昭观点,即产品的基本性能和顾客潜在的质量需求,对性能无影响、未明示的潜在需求。

新中国70年代改革篇第三章第一节主要内容(一)

新中国70年代改革篇第三章第一节主要内容(一)

新中国70年代改革篇第三章第一节主要内容(一)新中国70年代改革篇第三章第一节主要内容1.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建立与普及•引入九年制义务教育,实现了基本教育的普及。

•全面推进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解决了农村教育落后的问题。

•提高了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机会,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2. 农村改革与农业生产发展•实行包产到户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废除人民公社,恢复家庭经济,提高农村生产效率。

•推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大中小型水库,提高农田灌溉条件。

3.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开放•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引入外资,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发展经济特区,吸引外商投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4. 科技创新与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科技水平。

•建立高等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

•提升科技教育水平,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5. 宏观调控与金融改革•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加强金融改革,建立健全金融机构体系。

•推进货币金融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发展条件。

6. 社会保障与福利改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

•推行医疗卫生改革,提供人民健康保障。

•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这些是新中国70年代改革篇第三章第一节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中国在70年代实现了教育普及、农村发展、城市经济改革、科技创新、金融改革、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的重大进步和发展。

这些改革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持续影响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第一节 日本
(第1课时 自然环境特点和文化)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

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
2.日本的文化特点
【知识储备】
1.知识链接
(1).阅读第66页到第68页的内容。

2.预习检测
根据课本P66 3-1图,完成下列填空。

(1).日本在五带中位于 带,四面临海。

(2).日本领土由 、 、 和 四个大岛及附近数千
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其中 ________岛面积最大。

在课本图中标出四个大岛名称。

(3).日本的居民主要是 族,通用 语
(4).请在课本图3-1中标注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湾、濑沪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
和日本海,并将其填注到下面空白图中
【学习过程】
一.日本的位置、概况
1.日本位于 的东部,东部濒临 洋,西北部隔 海与 、
、 及韩国相望。

2.日本面积 万平方千米,人口 亿人,是一个典型的地狭人
纬度位置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东京36 °N 3.7°25.1°21.4°1610mm 北京40 ° N -4.7°26.1°30.8°636mm 稠的国家,海岸线 ,形成很多优良港湾。

二.日本地形特征1.日本的地形以 、 为主,沿海平原 , 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2.日本最高山峰是 山,它是一座 火山。

3.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提示:日本位于____板块和_____板块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 ,隆起成山,
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

三.日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1.日本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拥有 带和 带 气候。

2.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
(1).
气温:冬
季,东京比北京 (冷还是暖),夏季呢? (2).降水量:东京比北京 (多还是少)。

总结:日本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的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较为 夏季较为 ,降水比较
3.思考:日本多山,降水又较多,河流会有什么特点?
从上述几方面看,日本有哪些突出特征?归纳总结:日本是一个四多( 多、 多、 多、 多)、三少( 少、 少、 少)、一海( 季风气候)的岛国。

四.日本东西融合的文化
阅读该标题下的课文内容,结合图片资料思考:日本文化有什么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课堂练习】
1.接亚洲的地理区位划分,日本届( )
A.东亚地区
B.东南亚地区
C.南亚地区
D.中亚地区
2.日本地形3/4以上是( )
A.平原、高原
B.山地、丘陵
C.盆地、山地
D.山地、高原
3.下列关于日本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深受海洋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B.首都东京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
C.与亚洲大陆同纬度位置相比,冬季温暖,夏季凉爽
D.全国都处在东南亚季风区范围内
4.日本太平洋沿岸夏秋季节常见的天气现象是()
A.台风
B.梅雨
C.寒潮
D.伏旱
5.下列属于日本传统服装的是 ( )
A.旗袍
B.唐装
C.礼服
D.和服【当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