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国际化发展对策研究
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武术研究2018年5月第3卷 第5期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李 竞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70摘 要:形意拳历经400多年的发展,我们有义务将它的传承与发展更好地继续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形意拳,使之走向世界。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剖析了形意拳传承与发展的历史及现状,认为当今形意拳的发展应该从竞赛、健身养生、国际化的理念趋势下发展,从而使形意拳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形意拳 传承 发展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5—0063—03形意拳是我国优秀的武术项目之一,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集哲学、养生、健身、医学于一体,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娴熟的攻防技击技术,也是我国优秀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形意拳遍布我国多个省市地区,习练群体众多,普及较广,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因此形意拳也在民间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形意拳在武术竞赛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每年的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传统项目)中单独作为竞赛项目之一,2016年9月,在俄罗斯,莫斯科举办的世界传统武术比赛中,形意拳也同样被单独作为竞赛项目之一,这足以说明形意拳正在逐渐走向国际化。
本研究旨在探讨形意拳在当今社会下的传承问题以及形意拳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为更好地发展形意拳项目提出个人拙见。
1 形意拳的历史1.1 形意拳的起源形意拳“取其以心行气之义”,又称“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此拳讲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内义与外义高度统一,故名形意拳。
[1]据专家考证,形意拳为明末清初山西蒲州诸冯里北评议村(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县尊村)姬际可(1602—1680)所创。
依据为:在雍正十三年期间(1735年),由王自诚(河南进士)编著的《拳论质疑序》为证据,从著作的时间上推断,《拳论质疑序》的时间与姬际可去世的时间比较,相差55年,由于从时间的间隔推断,形意拳是由姬际可所创的考证具有一定的信服度。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重要拳法流派,它以模仿动物形态为基础,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太极、五行、易学等元素,注重内外兼修,强调“形意相随,动静相济”的原则。
形意拳自诞生以来,在中国武术界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武术中的“内家拳法”代表之一,被认为是武术界的珍品。
形意拳源于陕西省,其创立者为明朝末年的伊氏。
伊氏形意拳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形意拳的特色,并且分化为众多的分支流派。
形意拳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对于中国武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形意拳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形意拳的传统传承、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传统传承形意拳是中国武术中的珍品,其传统传承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要。
传统传承不仅仅是指技术的传承,更包括着形意拳文化的传承。
传统传承是指从师傅到徒弟,师传徒授,代代相传。
从一个个师傅的教导,形成了一个形意拳技艺的完整传承体系。
这不但是一种技艺传承,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由于社会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冲击,形意拳的传统传承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年轻人对于传统武术的兴趣逐渐降低,很少有人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形意拳。
传统传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是现代人很难接受的。
一些形意拳师傅并没有资格证书,传授的内容也不够系统,如果形意拳的传统传承得不到保障,新一代的形意拳传承人员将难以培养出来。
所以,如何保护和传承好形意拳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当务之急。
二、研究现状形意拳作为中国武术的珍品,其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
目前,形意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意拳的技术研究,主要是研究形意拳的拳法套路、技术要领等;二是形意拳的历史渊源研究,主要是研究形意拳的发展历程、流派传承等;三是形意拳的理论研究,主要是运用中医养生理论、易学等对形意拳进行分析论证;四是形意拳的实践研究,主要是通过实战与实践检验形意拳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探究对中华传统武术拳种形意拳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探究对中华传统武术拳种形意拳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作者:陈建华来源:《体育风尚》2023年第20期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形意拳于明朝创立,至今已有300多年传承发展历史。
基于此,为使形意拳在传承中发展,本文简单阐述形意拳这一中华武术分支,从多个方面思考中华传统武术拳种形意拳的传承思路,结合实例深化研究,最后从教育、社区、宣传、创新等方面给出这一拳种的发展建议,以期推动形意拳更好发展。
关键词:武术;拳种;形意拳;传承与发展形意拳作为我国优秀的武术项目之一,集哲学、养生、健身和医学为一体,其所拥有的浓厚文化底蕴与娴熟攻防技术使得这一拳种在民间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但是当前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多元文化冲突,为使形意拳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探索更多的、新的传承发展路径是必要的。
1.形意拳相关概述形意拳来源于心意拳,此拳讲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要求内义与外义高度统一,因此被称为形意拳[1]。
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清代初期的山西姬际可,如今的形意拳主要是由河北深州的李洛能、车毅斋,在山西戴氏心意拳的基础上,创编而来。
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础,扩展十大形为十二形,增加了新的套路“杂式捶”和“安身炮”,由此更名为形意拳,进而得到广泛流传[2]。
2.中华传统武术拳种形意拳传承思路形意拳发展至今,几百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促使形意拳不断改进、创新,传承方式呈丰富多彩的态势。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这一拳种的传承思路可总结如下:2.1基于社会组织传承武术所谓社会传承方式,主要是指通过社会传播,令更多的社会群众广泛认知形意拳这一中华传统武术拳种。
作为我国传统武术拳种之一,其发展与其他民俗事项的发展轨迹相同,均离不开传承活动。
目前,形意拳的传承形式多样,其中社会传承形式,通过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的加入与参与,以及不断的对形意拳这一中华传统武术拳种进行研究、推广、发展,能够加深社会大众认知、理解的同时,促使形意拳汲取传统文化精髓,进行扎实的继承和发展。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意拳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身需求的增加,形意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本文将对形意拳研究的现状和分析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形意拳的发展动向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形意拳研究的现状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内家拳,具有独特的拳法和内功,以及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自古以来,形意拳就备受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成为了中国武术中的一大宝藏。
对于形意拳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形意拳的历史渊源并不十分明确。
形意拳据传始于明代,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由于历史的变迁和资料的不全,形意拳的历史渊源仍然存在一些疑点和争议,需要更多的学者和专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形意拳的技术特点和理论内涵亦存在着一些模糊和不清晰的地方。
形意拳以其特有的彭拳、拟形、三力结合等拳法而著称,但对于这些拳法的内在含义和实际运用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困惑。
对于形意拳的技术特点和理论内涵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解读。
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生活的压力,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很多学生更加倾向于学习外家拳法,而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对形意拳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更好地促进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需要加强对形意拳历史的研究和挖掘。
形意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其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形意拳历史的深入研究和挖掘,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形意拳的发展脉络和精髓,从而更好地推动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
武术国际化发展历程回顾及建议
武术国际化发展历程回顾及建议武术是中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吸引了全球数以亿计的人们。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国际化发展也成为了当前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
在这里,我们将回顾武术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武术在国际舞台上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来回顾一下武术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中国武术开始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当时的中国武术大师,如李小龙、宫宝林等,通过各种途径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武术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士学习和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武术不仅仅是一种对抗技术,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随着武术国际化的推进,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武术在国际上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很多人对武术仍停留在影视作品中的印象,认为武术只是一种战斗技能。
国际间的武术规范还不够统一,导致了武术套路、规则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了武术在国际上的竞技水平和观赏性。
武术国际化的传播渠道相对狭窄,导致了一些优秀的武术资源无法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认可。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
我们应该加强武术在国际上的宣传与推广。
通过举办国际武术比赛、世界武术节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武术,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我们应该加强武术规范的统一与规范。
对武术的套路、规则等方面进行统一标准的制定,以确保武术在国际上的竞技水平和观赏性。
我们应该加强武术资源的国际化传播。
可以通过举办武术交流活动、开设国际武术课程等方式,把中国的武术资源推广至世界各地。
为了推动武术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还需要在国内方面做好一些工作。
我们应该加强对武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培养更多的优秀武术人才,使他们成为国际武术的使者,向世界展示中国武术的魅力。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拓展武术的传播渠道。
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把中国的武术资源推广至全世界。
我们应该加强对武术的研究与传承。
推动中国武术在国际上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武术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试论形意拳的发展和推广
【 关键 词】 形意拳 ; 发展 ; 广 推
O 前 言
分 析 其原 因有 :
பைடு நூலகம்
231 形 意 拳 后 备 力 量不 足 .. 通 过 加 强 对形 意拳 的深 入 研 究 、 深入 挖 掘 和 系 统 整 理 。对 挖 掘 整 通 过 查 阅 文 献得 知 , 山西 省 太 原 辛 村 、 格 这 些 曾在 上 世 纪 六 、 北 七 理 出来 的文 献 和 资 料 进 行 科 学 的分 析 , 证 和 全 面系 统 的研 究 , 重 论 注 十 年 代 形 意 拳 盛行 的地 方 时 发 现 ,如今 当地 练 习形 意 拳 的多 为 老 者 , 吸 收现 代 化 科学 和养 分 , 鉴 其 他 拳 派 的发 展 经 验 。使 形 意 拳 进 一 步 借 而 青 少 年 基 本 上 没有 联 系 着 。 一位 老者 说 :现 代 的 青少 年 对 形 意 拳 据 “ 向科 学 化 、 统 化 、 范 化 方 向 发 展 。 放 思 想 . 系 规 解 以创 新 思想 为 指 导 . 敢 缺 乏 兴 趣 ,也 许 再 过 多少 年 。我 们 这 个 地 方 就 不会 有 形 意 拳 练 习 者 于 打 破 旧 的 条条 框 框 .敢 于 摒 弃 不符 合 现 代 化 发 展 的 技 术 和 理 论 . 对 了 。” 很 多 地 方 也 存 在着 这 样 的 问题 。因此 , 传 统 形意 拳 经 行 加 工 在 对 原 有 的 资 料 文献 进 行 再 加 工 , 整理 出一 批 能 体 现 形 意 拳 特 色 的 有 代 表 润 色 , 丰 富其 技 术 内容 , 青少 年对 它 产 生 浓 厚 的 兴 趣 , 形 意 拳 发 以 使 是 性 的 技术 、 理 和 训 练 等 方 面 的新 理 论 。 文 展 的 一 个 重要 环 节 。 把 对 形 意 拳 的 继 承 和 发 展 相 结 合 , 健 身 为 目的 , 传 统形 意 拳 以 走 23 形 意拳 宣 传 方 向 有偏 斜 .. 2 现 代 化 和社 会 化 的 大 众 健 身模 式 , 足 现 代 青 少 年 的 健 身 、 美 需求 。 满 审 在 调查 资 料 时 发 现 , 很多 形 意拳 的 宣 传 夸 大 其 词 , 真失 实 、 弄 失 故 并 将 其纳 入 正 规 教 育 体 制 . 受 教 育 者 建 立 形 意 拳 乃 至其 它 传统 武 术 使 玄 虚 , 意渲 染 形 意 拳 的 实 战技 击 能 力 , 初 学 者 很 难辨 别 真伪 好 坏 。 肆 让 项 目终 身 教 育 的 观 念 。 意 加 强 各 地 的联 系 和 经 验 交 流 , 同探 讨 发 注 共 将 形 意拳 引 向神 秘 主 义误 区 和惟 我 独 尊 的 歧 途 。 别 是 有 些 人 为 了商 特 展大计。 业 目的 , 谈 形 意 实 战技 击 时 , 扬 什 么 “ 大 宣 一击 必 杀 , 隔空 打 人 , 口气 吹 就把 人 打倒 在 地 ” 等严 重 违 背 科 学 , 背形 意拳 以强 身 健 体 的 原 则 , 等 违 1 研 究 对 象 与研 究 方法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起源于明代,历经数百年的发展,至今仍然有广泛的影响力。
形意拳注重以意行气,以气运动身体,以身体配合意志,形成了独特的拳法体系。
在中国武术界,形意拳一直被视为武术中的精髓之一,因其独特的理论和实战效果而备受重视。
本文将对形意拳的研究现状与分析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传统武术。
形意拳的研究现状形意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一些武林高手开始将形意拳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并传授给后人。
20世纪初,形意拳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发展,很多武术家开始对形意拳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形意拳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传统武术一直以来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而形意拳则更加注重以意行气,以气运动身体。
许多武术家对形意拳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拳法内涵、传统文化内涵以及运动规律等方面的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
一些武术专家还对形意拳的实战应用进行了探讨,为形意拳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形意拳的文化价值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形意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其文化价值也备受重视。
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形意拳的文化渊源、历史变迁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探讨了形意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些研究者还将形意拳纳入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为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文化保护的支持。
形意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拳法套路到理论研究,再到文化价值的探讨,形意拳的研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离不开多学科的参与和多角度的分析。
在形意拳的研究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形意拳的技术特点需要深入剖析。
形意拳以拳法起家,其套路繁多,包括单人套路、对练套路、器械套路等多种形式。
这些套路蕴涵了深刻的技术内涵,需要对其技术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
形意拳的技术特点还包括其运动规律、动作要领以及实战应用等内容,需要系统地梳理和总结。
太谷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发展现状与策略探究
192当代体育太谷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发展现状与策略探究郝晋嘉发源于山西太谷的形意拳,一直作为中国武术优秀拳术之一来传承与发扬,其讲究内意与外形的高度统一,动作刚柔相济,技击性强,基本表现形式为三体式桩功、五行拳、十二形拳。
其中三体式是形意拳特有的动作方法和功法训练形式,有“万法源于三体式”之称。
并在1996年,山西省太谷县受国家重视被授予全国“武术之乡”的称号,又称太谷为“形意拳之乡”。
在2011年,形意拳通过中国国务院批准后被纳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1.1 研究对象本文以太谷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以“山西太谷、形意拳、赛事发展研究”等为主题词,通过天津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等论文数据库,搜集相关文献46篇;在经过阅读筛选确定15篇作为本文的参考文献,同时为本论文的完成提供了学术性、理论性教导。
1.2.2 录像观察法为了本文的需要,对太谷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进行有关视频搜索、对赛事发展现状等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获得相应数据。
1.2.3 逻辑分析法通过搜集与形意拳、武术赛事发展策略与现状分析的相关资料,运用分析等逻辑分析方法对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思考与分析,并最终得出本文的结论与建议。
1.2.4 对比分析法通过查询查看相关的资料与数据,对比其他成功赛事案例以达到了解事物的表象形式和自然现象。
在对比分析中进行客观的评价。
2 研究结果与分析2.1 太谷国际交流大会发展现状及分析太谷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至今已举办了六届,竞赛项目共分为三大项形意拳拳术类、形意拳器械类、形意拳对练类。
通过归纳整理下列图表可以看出太谷形意拳国际交流大会在形意拳的项目设定上主要以形意拳的各类拳术为主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其他项目的结构,促进各门各派武术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吸引更多的武术者加入其中。
2.2 太谷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对山西武术发展的积极影响2.2.1 弘扬山西传统武术文化我国历史渊源,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山西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山西是炎黄子孙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源远流长,人文荟萃,拥有着丰富的矿场资源其中以煤炭闻名全国,被称为“乌金之乡”,更拥有者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新时代形意拳发展策略研究
武术研究2020年6月第5卷 第6期新时代形意拳发展策略研究陈 煜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0摘 要:形意拳——中华传统武术,2011年正式被国家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形意拳至今已有将近四百年的发展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意拳并没有被埋没。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形意拳等传统武术的发展也应紧跟时代的潮流,改进形意拳文化的传统发展模式,以积极改进拳法的传承与创新理念,将形意拳发扬光大。
关键词:新时代 形意拳 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20)6—0038—03作为我国著名的三大内家拳拳法之一,形意拳未来的传承与发展不容乐观。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现代化速度明显加快,关注形意拳等传统武术的人越来越少,如果不对现有的形意拳发展模式加以改革,只怕传统文化将会一步一步走向落寞。
本研究重点探讨形意拳应该如何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
1 形意拳的起源与发展简述如今,形意拳的起源主要有三种主流说法。
第一种:该拳法由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创;第二种:该拳法由南印度禅师菩提达摩所创;第三种:该拳法由明末武将姬际可所创;其中,如今被普遍认可的说法是姬际可是形意拳的创始人。
而现在流行的形意拳是清朝道光年间河北省深县人李洛能在原始形意拳的基础上创立而成。
至于到底谁才是形意拳的最初创始人,当今世人的说法不一,而事实也需要更多的历史材料进行考证。
到了乾隆年间,该拳法在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到民国时期更是出了很多形意拳宗师。
直到2004年11月14日,“国际形意拳道联盟发展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形意拳已经从中国走向了国际。
[1]随着政府的积极发扬政策与一系列基金会的成立,形意拳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
但无奈传统文化始终抵挡不住现代流行因素的冲击,想主动了解形意拳的无疑在一天天变少。
但毫无疑问的是形意拳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研究价值极深的拳法,拳法中不仅包含了实战技巧,也蕴含了极深的历史渊源与古代的道家、儒家哲学思想。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
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形意拳最早出现在明代,由
明朝武术家王宗岳所创,后经多代传人传承发展。
在明、清时期,形意拳达到了非常高的
水准,成为当时武术领域中的佼佼者。
目前,形意拳已经传入了世界各个角落,成为国际武术界中备受瞩目的一股力量。
尽
管形意拳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很多坎坷,包括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压、传承受阻等问题,
但形意拳依然能够继续传承下来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研究。
当前,形意拳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技术的研究。
传统形意拳的技术非常丰富,包括拳法、器械和八卦掌等多个
方面。
这些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巧,需要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来发掘和传承。
当前,一些形意拳大师和研究者正致力于传统技术的继承和创新研究。
二、形意拳的理论研究。
形意拳不仅是一种武术技术,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
思想。
形意拳的理论涉及中国古代哲学、医学、气功等多个方面,对于探寻中华文明的深
层次内涵和人类生命的本质意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当前,一些形意拳研究者正从理
论和哲学层面对形意拳进行探讨和解读。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的水平的提高,形意拳在我国乃至整个世界中的地
位也在不断提高。
形意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之一,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我
们期待更多的研究和探索者能够投入到形意拳的研究中来,推动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形意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传统拳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以模仿动物的形态和特性为基础,结合中医的理论,旨在求得身心合一的境界。
形意拳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严谨的练习方法,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
随着社会对武术的重视和研究的深入,形意拳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和独特的风格,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形意拳作为中国武术中的一种传统拳术,其研究现状与分析已成为当前武术研究的焦点之一。
下面从历史渊源、理论体系、技术特点、传承发展等方面对形意拳的研究现状与分析进行具体探讨。
一、历史渊源形意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明成祖朱棣时期。
在民间武术书中,形意拳是源自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武术大师孙禄堂所创。
孙禄堂是明朝建立之初参加抵抗元朝侵略的将领,他在战争中总结了实战经验,结合中医的理论,创立了形意拳。
后经过世代相传,形意拳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形意拳逐渐传入北京,并在北京一带广泛流传。
到了民国时期,形意拳已经成为中国武术界的一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二、理论体系形意拳以五行理论和易经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的理论,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五行理论是古代中国哲学的核心之一,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形意拳通过模仿这五种元素的特性和形态,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拳术技法。
易经理论则是古代中国哲学的另一核心,通过易经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来理解武术动作的含义和修炼的方法。
形意拳在理论体系上的建构,为其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通过对形意拳的理论体系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内在的含义和修炼的方法,深入挖掘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形意拳的理论体系也为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研究范式,为武术理论的深化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技术特点形意拳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动作简洁、力量集中、灵活多变等。
形意拳的动作简洁利落,力量集中在主攻方向,不拖泥带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形意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传统拳法,曾经在中国武术界享有盛誉。
形意拳的主要特点是注重意念、身法和力量的协调运用,强调依靠意念来调动身体的协调力和爆发力,通过独特的身法和拳法技术来攻击和防御。
形意拳的拳谱纷繁复杂,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拳法和练习方法,每个派别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形意拳起源于明代朱炜琛创立的形意截拳门派,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拳法流派。
形意拳的创始人朱炜琛将自己学习到的拳法与道家的哲学思想相结合,创立了以意念调动身体的拳法理论,形成了独特的拳法技术和训练方法。
他注重观察自然运动的规律,通过具体的拳法动作和姿势来模仿动物和自然界的形态和动作,达到身体的练习和磨炼,培养出强大的身体力量和灵活性。
形意拳的研究在近年来得到了不少的关注和发展。
形意拳已经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和保护。
形意拳的各个派别和流派的传承人也开设了不少的培训班和教学机构,培养了一大批形意拳的爱好者和实践者。
形意拳的研究已经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
科学家们通过运用现代的运动生理学、力学、心理学等科学方法,对形意拳的拳法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形意拳的身体力量和意念运动的原理。
许多研究结果显示,形意拳的练习能够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爆发力,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对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有一定的益处。
形意拳的国际传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形意拳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传播,不少外国人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形意拳的国际比赛和交流活动也陆续举办,为拳友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切磋的平台。
形意拳的国际传播不仅有助于促进中国武术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形意拳的研究和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
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练习形意拳。
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也受到了年龄结构的制约,年轻一代对形意拳的兴趣和学习意愿不高,导致形意拳人才的培养和传承困难。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探索
29当代体育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探索武曹莹1 形意拳传承方式分析形意拳从明朝创立起,至今已经有300多年传承发展历史,经过不断的实践经验总结,促使形意拳不断改进、创新,如今已经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传承方式。
1.1 校园传承现代社会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而通过学校教学进行传承无疑是一条可行性道路。
借助学校系统化方式进行传承,有助于进一步扩宽传承领域,可以使得学生更多的认知形意拳,了解中国武术,逐步产生热爱之前,进而传承,依托于学校教育,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形意拳传承者。
开设形意拳课程,在传播中国武术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有效锻炼学生意志,促使学生身心更加健康,为继承和发展中国形意拳文化打好坚实基础。
1.2 师徒传承从我国古代武术发展历史看,师徒制传承方式居多,当然,也有家族传承,而此种墨守成规的思想以及方式,对中国武术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其中家族继承方式,主要就是指在家族内部进行传承,目的在于代代进行文化传承,家族传承方式规定必须存在血缘关系或者师生关系。
在这一背景下,导致中国武术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局限性,阻碍了各种拳术的普及和发展。
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形意拳在理论以及技术方面更加深入发展。
1.3 社会传承社会传承方式,具体就是指在形意拳通过社会的传播,促使更多的人广泛认知这一拳术。
在社会成员的参与下,通过不断的研究、推广、发展,促使形意拳可以汲取传统文化精髓,进行继承和发展。
自形意拳创立后,无论是拳术基础理论还是实践技术,都在不断发展。
社会各阶层人士见证了形意拳的发展,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形意拳的发展。
2 促进形意拳传承与发展的实践路径中华文化博大精神,武术文化更是历久弥新,处于当今时代下,如何继往开来,是形意拳传承与发展途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能遗忘先人历史,自满自大,而是需要在先人成就基础上,融合当代发展局势,树立国际发展理念,不失根源的构建丰富多彩的武术交流形式,促使更多的人了解、认知形意拳文化,进而有效促使形意拳以及中国武术文化不断壮大、发展。
关于中国武术国际化的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现状2022
关于中国武术国际化的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现状2022一、武术走向世界的必要性1、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武术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人按照当时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模式,从生产和生存的斗争中,逐步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健身与养生方法。
人们喜欢它、运用它、发展它,逐渐形成了徒手套路、器械套路和技击散手的运动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武术特有的价值功能,已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武术爱好者纷纷涌入中国学习武术,这反映了中国武术已经向国际化迈进。
因此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武术,尽快地将中国武术推进奥运会以丰富奥林匹克精神,就成为我们武术界的奋斗目标,这不仅是中国武术的需要,更是世界人民的需要。
2、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相融合,会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加完美和谐。
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伟大的社会实践,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而在现代的奥运会大舞台上,还没有一个中国奉献的运动项目,这与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以及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是极不相称的。
在中国近代社会一系列剧烈的变革中,奥林匹克运动传入了古老的中国大地,与中国体育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经历了激烈的冲突、碰撞和交流后逐渐融合,并形成了当代中国体育的主流。
这一变化也给中国武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使竞技武术登上了体育舞台,这是中国传统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相互融合的结果。
中国武术进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舞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年代,1936年柏林第十一届奥运会上,中国武术队就做过精彩的表演,博得了世界各国代表团和德国观众的好评,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融合将是世界体育发展的必然。
二、中国武术进入世界的必要条件中国武术的传统性、竞技性和文化性,不仅反映了武术自身博大精深的文化特征,而且也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基础。
多年来,随着中国武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和社会化方面发展,已经具备了走向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李竞【摘要】Xingyi Chuan has experienced more than 400 years, and we have the obligation to continu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it, to let more people learn about it and make it go to the world. Using documentary,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status quo of Xingyi Chuan, thinks today we should from the compet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Xingyi Chuan fitness regimen, 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rend of development, to have Xingyi Chuan better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形意拳历经400多年的发展,我们有义务将它的传承与发展更好地继续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形意拳,使之走向世界.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剖析了形意拳传承与发展的历史及现状,认为当今形意拳的发展应该从竞赛、健身养生、国际化的理念趋势下发展,从而使形意拳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期刊名称】《搏击·武术科学》【年(卷),期】2018(003)005【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形意拳;传承;发展【作者】李竞【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湖北武汉 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5形意拳是我国优秀的武术项目之一,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集哲学、养生、健身、医学于一体,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娴熟的攻防技击技术,也是我国优秀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形意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影响深远。
形意拳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武术技巧,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战技能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形意拳的研究现状与分析进行详细探讨。
形意拳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间。
其创始人为大悲严静,他从少林寺学习武术,并在其基础上创立了形意拳这一独特的武术流派。
形意拳强调以意为主,通过形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练习,以达到锻炼身体和实战技能的目的。
形意拳注重内外兼修,内功修炼方面主要包括气的调息、精神的集中和意的运用,外功方面则包括拳法的练习和实战技能的训练。
形意拳在中国武术界的地位非常重要,其对中国武术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当代社会,形意拳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由于社会变迁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形意拳的传统传承模式受到了挑战。
形意拳的理论体系和实战技能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形意拳在新时代需要更加积极地推广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其中。
在形意拳研究方面,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和爱好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他们通过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为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形意拳的研究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形意拳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许多学者对形意拳的源流、发展过程和传承渊源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梳理,为形意拳的传统文化价值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形意拳的历史渊源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形意拳在中国武术传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形意拳的理论体系得到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形意拳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内外兼修的特点而闻名,对于其理论体系的研究尤为重要。
许多学者通过对形意拳的理论体系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分析,揭示了形意拳的理论内涵和特点,为形意拳的实践运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对形意拳的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形意拳的优秀传统文化。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术,源于明代,创始人为张三丰。
形意拳以其刚健有力的招式和注重内外兼修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自20世纪以来,形意拳在中国武术界逐渐兴起,并得到了许多武术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就形意拳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形意拳研究的发展趋势。
形意拳的研究现状。
目前,对形意拳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许多学者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形意拳的历史渊源、传承流派、拳谱典籍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形意拳的传统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学术资料。
也有一些学者通过对形意拳理论的分析和阐释,为形意拳的理论体系梳理了逻辑框架。
在实践研究方面,许多武术爱好者通过实际练习和比武交流,不断探索形意拳的拳法套路和应用技法,为形意拳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形意拳研究的不足之处。
尽管形意拳在中国武术界备受推崇,但其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形意拳的传承流派较多,各派之间的传统技艺传承受限,导致形意拳的学术研究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形意拳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尚未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对形意拳的内涵和精髓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形意拳的实践研究多注重技法的表演和应用,缺乏对形意拳的内功修炼和心法修养的深入探讨。
形意拳研究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缺乏对形意拳的运动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形意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门派之一,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当前形意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未来,我们需要致力于深化理论研究、加强实践探索、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形意拳研究朝着更加系统、完善和创新的方向发展,为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信在各界学者和武术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形意拳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
形意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传统拳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武术中重要的一支。
近年来,形意拳在传承、研究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形意拳的传承得到了重视。
形意拳传承者通过口传心授、师徒传承等方式将其技艺传
递给下一代。
许多形意拳传承人通过举办形意拳培训班、开设形意拳馆等方式培养更多的
拳友,推动形意拳在社会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形意拳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实践探索等方式,对形
意拳的起源、演变、技法以及内外功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研究形意拳的理论与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形意拳的本质和特点,促进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形意拳在发展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形意拳发展出了一些
新型的形意拳衍生拳种。
这些形意拳衍生拳种在技法上保留了传统形意拳的精髓,同时加
入了现代科学训练方法和理念,使得形意拳更加适合现代人的需求。
在形意拳研究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形意拳的起源和历史演变,目前
尚无定论。
各种说法不一,存在较大的争议。
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传
承人较少,培养拳友需要较长时间。
形意拳在现代社会中的推广仍然不够广泛,很多人对
形意拳的了解和认识仍然有限。
形意拳在传承、研究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形意拳的精髓,使其在现代社会中
得到更广泛的认知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意拳国际化发展对策研究作者:王文清来源:《武术研究》2016年第10期摘要:形意拳,中国传统武术优秀拳种之一,集哲学、医学、养生及民族文化于一体,积淀了中华武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章从形意拳的国际化发展视角出发,通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形意拳在国内外发展的现实处境,回顾古老形意拳的发展历史,并探索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策略,并在将二者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形意拳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旨在现代社会全球化大融合的趋势下,促进形意拳的可持续性和创新性发展,完善武术基本理论及形意拳相关领域的研究,并为推动以形意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武术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传播传播学民族传统体育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10—0001—05形意拳,中国传统武术优秀拳种之一,集哲学、医学、养生及民族文化于一体,积淀了中华武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形意拳传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主要流传于我国山西、河北、河南、云南、北京等省市,尤其在山西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它是中华武术形意拳理论、技术和发展体系研究的“活化石”,在国内外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使中国武术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为其国际化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目前,中国武术“走向世界”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国际武术联合会会员国已达到149个国家,中华武术特有的东方神韵和良好的运动竞技效果,赢得了国际武术友人的广泛关注。
形意拳在国外的发展,也如同中国武术一样,遍及世界五大洲,受到了国外武术爱好者的青睐,来我国学习研究形意拳者也明显增多,特别是2014年国际传统武术锦标赛新增了形意拳比赛项目,形意拳所具有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特有的运动风格和技击特色以及健身养生的魅力,深深激发了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学习热情,使其在国外传承的人群日趋壮大,传承的内容日渐丰富,习练者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但总体来看,形意拳在国外的普及面还远不及太极拳、少林拳等拳种,习练群体的人群数量和整体水平都亟待提高。
由此可见,形意拳国际化发展无论从发展策略还是发展对策上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
1 古老形意拳发展对策回眸十九世纪是形意拳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山西一脉形意拳发展过程为例,形意拳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了使形意拳发扬光大,形意前辈门人在形意拳的发展历程中进行了多次尝试,在我们希望将形意拳推向国际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尝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古老形意拳不同阶段的发展对策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1 广为传播打破门户之见,择德授艺。
门户之见、传内不传外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形意拳的发展。
形意门人牢记先师的教导,打破门户世俗之见,只要品行端正,不论门派,不论种族,不论男女,均可拜师学艺,以师徒相称。
其后,响应党的号召,遵循党的教育方针,视形意拳为民族文化,取消了传统收徒“拜帖磕头”之礼,以师生相称授受形意拳,在授艺的同时,注重品行的培养。
成立站、馆,拓宽辅导。
1918年,太谷县成立了体育会,布学宽负责武术工作。
1935年,太谷县成立了国术馆,宋铁麟任馆长。
至1937年,太谷城乡建起了75个武术推广站,共计40多个村庄、约1500余人练习形意拳,使形意拳传播到农村普通到百姓,拓宽了形意拳传拳的人群,练习形意拳的人数猛增。
1964年,国家体委黄中副主任视察山西省太谷县武术活动时,太谷县曾有5000余人的表演活动。
推入学校,授课健身。
1918年太谷县体育会成立后,将形意拳推入学校,进了体育课的课堂。
据“太谷武术史”记载“在县城一高、商业、文昌宫等校增设了武术课,聘请布学宽担任教师”,又据《形意拳探微》记载“城乡一些学校开设国术课,布学宽任城内八所学校国术教员。
刘俭等一批拳师也去农村学校任教[1]”。
1934年,太谷铭贤中学开设了国术课,布学宽受聘为国术教员,据1935年6月“山西私立铭贤学校一贤”记载:“布学宽:山西太谷,国术教员,到校民国廿三年八月。
……国术(徒手)(春秋二季)……”。
形意拳进入课堂,不仅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而且对形意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巴西宗师武朝相、危地马拉宗师李英昂均为铭贤学生,均是在校期间由布学宽先生培养的形意拳新秀。
1.2 竞技交流形意门人在广为传播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普及形意拳,提高学习形意拳的积极性,经常进行形意拳套路演练和技击(太谷县称撕扒)的交流活动,其形式多种多样,师徒之间、师兄弟之间、村与村之间等等,形意拳在民间有“顽皮拳”之称,意思是练武不怕人看,喜欢人看。
特别是将形意拳列入太谷县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表演活动后,几十年从未间断,一直延续到现在。
表演者自愿参加,成为太谷形意门人一件大事,每逢此节,各村、各站、各点均选好手,一展其技。
观者也甚多,少则百人,多则上千人。
元宵节武术表演为形意门人交流学习提供了良机,对形意拳的普及和演练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3 理论研究随着形意拳的发展,人们学习形意拳的需要与理论滞后的矛盾越来越引起形意门人的关注。
形意拳老前辈们多数传艺是靠口传,其过程不系统、凌乱、易出错,更关键的是不便于后人学习、理解、应用。
因此,不少文人志士对此进行了归纳整理,并结合现代理论进行了研究。
在太谷县民间流传的有“李广亨笔录”“刘俭形意拳谱”“布学宽笔录”“高宝东形意拳谱”等,出版的有《形意拳精义》《山西车派形意拳》《形意拳术探微》《形意拳术大全》《鸳鸯脚制敌绝技》《宋氏形意拳》等。
同时,有不少门人在不同刊物、报纸等文献资料上发表研究性文章几十余篇,均对形意拳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4 充实内容1914年之后,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形意拳门人不断吸收其他拳种的长处,补形意拳之不足。
在功法、拳械套路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
如形意拳增加了洗髓经、腿功练习内容、长短器械内容、器械对练内容,均比以前丰富了许多,特别是创编了符合国家武术套路比赛规则要求的“综合形意拳”套路,为形意拳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2 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传统武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同样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过程中。
要想使传统武术获得可持续性和创新性发展,我们必须换一种思路去重新审视与反思传统武术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寻求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中国传统武术包含的套路复杂不等,流派和以形意拳为代表的拳种众多,且近些年来在民间“产出率”较高,如何使传统武术得到全面的继承和科学的推广,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本研究认为,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对策研究主要应从建立传统武术科学理论体系、加强媒体的推广和宣传力度、促进传统武术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寻求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加强其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几个方面入手,全面促进传统武术的长远发展。
2.1 建立系统的传统武术科学理论体系,大力开展理论研究传统武术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明确一点,中国传统武术要想发展,必须要在保证其自身民族特色的前提下进行[2],应在继承武术本质特征的同时,努力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营养,取精去粕,在原有基础上,使自身各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
进入现代社会后,人们对传统武术的思考开始变得系统和深刻,人们对其思维方式并非只是传统武术理论的简单继承和补充,还极大地受到了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并伴随着武术的科学化进程而不断形成[3]。
随着学科间交叉和综合越来越多,当前武术理论的研究领域已经广泛扩展到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学科,由此可见,传统武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建立系统的武术学科理论体系,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深入、透彻地了解武术文化,而且能使人们清晰、准确把握学科发展脉络,明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学科路径[4]。
理论研究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内驱力。
刘宝禄在《中国传统武术发展战略探析》一文中曾指出:“要增进理论建设,以理论指导实践,加大武术在体育学科中所占的比重,树立武术教育的长远目标[5]。
”庄昔聪在《武术国际化和进入奥运的对策研究》中也指出:“应加速武术科学化发展进程;加强武术学术交流;提高武术理论和技法水平[6]。
”由此可见,科学理论的研究至关重要,我国近年来在传统武术的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明显问题,如果不及时更正和克服,会严重阻碍传统武术的发展进程。
首先,科学理论研究要扭转重实践轻学术的态度。
我国传统武术更偏重于实践领悟的作用,而忽略了理论研究应强调的评价规范。
“术”固然重要,但“学”与“术”相结合才更能科学地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
其次,要改变陈旧的研究方法。
有些研究仅仅停滞于旧式的思维模式和理论基点,如太极阴阳八卦等,这样的模式存在巨大的历史惰性,我们当前的研究更应该强调现实价值及对未来产生的作用,应突破旧式思维的束缚,陈旧的研究方法很难突破传统武术发展的瓶颈。
第三,应形成严肃活泼的批评风气。
科学研究不应只讲一家之长,学术研究应该是一个“鼓励—批评—回应—再批评“不断往复的过程,只有这种良性的动态循环才能使观点得到交汇,学术得到提升。
2.2 加强传统武术的推广力度,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在当今时代,电话、手机、网络、广播等媒体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更多的人接触传统武术,参与到传统武术中,各组织部门必须做好传统武术的推广和宣传工作。
传统武术的宣传首先要立足于国内,充分利用网络、电视、传统武术表演和比赛等形式,使人们欣赏武术,了解武术,对练武产生兴趣,从而自觉加入到传统武术的推广道路上来。
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电视剧、电影或小说题材的推广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神化”“臆造”或“过于夸大”武术功夫的负面影响,做到真实、理性地为观众展示传统武术的魅力[7]。
另外,传统武术的国际推广也至关重要。
传统武术要想持续健康发展下去,就要大胆地走出中国大门,将传统武术文化推广到全世界,使其尽快普及与发展。
事实上,无论国内的传统武术爱好者还是国外的传统武术爱好者,他们痴迷的都是真正的“中国武术”[8]。
国际推广的道路有很多,例如:我国可以培养一些优秀的传统武术家到国外进行宣传和传授运动技术;还可以充分依托国际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一些“传统武术之乡”之类的纪实报道[9];我国还应该把国内优秀的传统武术拳谱书籍翻译成多国语言,这样便于一些热爱中国武术却很难看懂中国书籍的外国朋友进行阅读等。
2.3 从学生入手,积极促进传统武术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同样也是传统武术发展的接班人。
我们应对他们从小进行传统武术教育,使他们在传统武术氛围的熏染下健康成长。
自从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将武术列为必修教学内容之后,就打开了学校武术教育的新局面[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