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什么是环境———————情景导入先思考———————“月宫365”实验2017年5月11日,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8名志愿者分成两组轮流进入“月宫一号”,进行为期365天的实验。

《火星救援》里,宇航员在火星上利用一切资源种植土豆得以求生的情节,现在成为了现实。

“月宫365”实验的目的就是在地面构建一个类似地球生物圈的小型生态系统,进行集成实验研究,为人类真正在太空居住提供保障。

思考探究:“月宫一号”的环境与地球环境有何异同?提示:“月宫一号”就是模拟地球环境供人类长时间生存、生活的环境,组成环境的要素相似,但是主要属于人工环境,而地球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环境的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是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二、环境的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类。

———————重点难点掌握好———————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易误辨析]天然环境并不是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几乎都留下了人类的痕迹。

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都可称为天然环境。

例如,原始森林受酸雨影响而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由于森林的原始生态功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仍然属于天然环境。

———————应用体验不可少———————《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据此完成1~4题。

1.这里所说的环境的主体是( )A.地球B.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C.人类D.生物圈2.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可把环境分为( )①天然环境②社会环境③人工环境④生物环境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3.下列不属于人工环境或人工环境因素的是( )A.城市或乡村B.卧龙自然保护区C.周口店人类遗址D.贵州梯田4.下列能降低环境质量的自然原因是( )A.地震、火山喷发B.煤炭资源的滥采乱挖C.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D.围湖造田解析:1.C 2.B 3.B 4.A 第1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的主体是人类。

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我们周围的环境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我们周围的环境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二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
辩证关系
人类与环 境的对立 性
表现
人类与 环境相 互排斥
内容Leabharlann 实质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 评价环境,力求以选择、改 造、治理等方式排斥环境中 不合需要的方面;环境则以客 观属性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 改造活动
人类活动主 观能动性与 环境发展客 观规律性的 对立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理解环境的概念,学会区别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 理观。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一、什么是环境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人类环境的组成 (1)生物要素: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 (2)非生物要素:大气、水、土地、矿藏、名胜古迹、风景游览 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 3.环境的分类 (1)根据人类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 环境两类。 (2)天然环境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 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 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受人类干预 程度
变化趋势
举例
天然环境
人工环境
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 是指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 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 需要,对天然环境进行加工
环境
改造后的环境
自人类出现后,天然环 境就成为人类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主要条件,随 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 大,其范围日益缩小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1】 下列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A.云南元阳梯田 B.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土地 C.新疆的大漠盐湖 D.新西兰的畜群牧场 解析:云南元阳梯田是人工修筑的,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导致土 地石漠化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新西兰的畜群牧场也是 人工创造的环境。新疆的大漠盐湖是自然原因形成的。 答案:C

选修6教案 1..1 我们周围的环境

选修6教案 1..1 我们周围的环境

1.1 我们周围地环境学案<人教版选修6)【学习目标】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地相互关系,形成正确地环境伦理观.一、什么是环境1.概念: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地①__________________.2.人类环境地组成(1>生物要素:森林、②________、野生动物等.(2>非生物要素:大气、水、③________、矿藏等.3.环境地分类(1>依据:人类对环境④______________.(2>类型:分为⑤________环境和⑥________环境.二、人类与环境1.人类与环境地关系:是一对⑦________地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和⑧____________地.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⑨________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地⑩__________越大. 2.关系发展:最初人类与环境是⑪____________地,但是随着⑫____________地发展和⑬____________地进步,人类对环境地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⑭__________地后果.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什么是环境1.下列选项属于天然环境地是(>①大漠盐湖②农田③工厂④极地苔原⑤岩石⑥畜群牧场A.①②④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④⑤⑥2.下列关于环境地说法,正确地是(>A.人文遗迹不属于环境,风景名胜属于环境B.早在人类出现之前,人类环境早已出现C.随着社会地发展,人工环境类型越来越少D.公园应该属于人工环境考查点2人类与环境3.人类与环境地关系为(>A.互相影响,互相制约B.环境决定人类活动C.人类决定环境地发展变化D.人类应服从环境地自身规律4.人与环境地对立性表现在(>A.环境地发展不以人地意志为转移B.环境可供给人类地物质和能量是有限地C.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地日益增多地废弃物D.人既是环境地产物,也是环境地塑造者方法技巧练图示法理解人类与环境地相互关系为了实现北京未来宜居城市地定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了要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地目标.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地合理措施有(>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控制城市化进程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地发展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⑥分散城市职能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方法技巧(1>图中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地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地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地环境.(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3>箭头③、④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地产物,以废弃物地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4>箭头⑤、⑥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地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地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地数量超过了环境地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5>箭头⑦、⑧表示环境把它所受到地人类地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馈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良性地(正反馈>,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地(负反馈>,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地生存.教材P3思考1.古人类与环境地关系处于原始地平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地特点.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微弱.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地居民与环境地关系日益紧张,造成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人类活动只顾短期经济效益. 3.可以结合教材案例,从对立统一地角度,分析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地关系.参考答案知识清单①周围事物②草原③土地④影响地程度⑤天然⑥人工⑦矛盾⑧互相制约⑨制约⑩制约力⑪互相协调⑫生产力⑬科学技术⑭生态环境基础达标练1.B[天然环境是由地球上地自然要素组成,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地、须有人类介入才能维持地环境,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因此,选B项.] 2.D[人文遗迹是古人留下地人工环境;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环境经过了漫长地演变,人类环境地概念不能等同于自然环境;随着科学地进步,人类活动地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大,人工环境地内容将不断丰富;公园是人工打造地,是人工环境.因此答案选D项.] 3.A[人类与环境地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地矛盾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4.A[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则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其本质就是人与环境地对立性.]方法技巧练A[建设生态城市一方面要搞好城市生态地建设,其中最重要地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另一方面是治理城市污染,③④⑥都属于该范畴.控制城市化进程不符合社会经济地发展,集中布置城市用地会加剧城市环境污染.]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_13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_13

我们周围的环境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选修六《环境保护》的第一章第一节,概括性地介绍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时以案例的形式讲述环境的发展和变化。

因而在本节课中,教师采用家乡芜湖为案例,搜集芜湖的发展变化,从时间的尺度让学生学会分析环境的变化,人地关系的变化等,同时切换空间尺度,从家乡芜湖缩小到城南实验中学附近的一隅变化,从而让学生理解环境这一概念。

整节课突出环保意识的培养,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高二下学期的学生已经系统地上了地理必修1、2、3,因而可以灵活地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能够全面地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工业集聚及发展的影响等。

因而教师从自然、人文两个方面分析环境的时间、空间变化。

三、教学目标1.分析家乡芜湖的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

2.以时间为轴线,认识家乡芜湖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及伴随的人地关系变化。

3.结合材料分析家乡芜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转换不同的空间尺度,认识芜湖、城南实验中学附近等的环境及变化。

5.通过案例学习,更加爱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我们的家园。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芜湖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不同发展阶段芜湖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3.为芜湖未来的环境发展提出合理的措施。

[教学难点]结合材料分析芜湖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等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八、学生学案《我们周围的环境》课堂环节一:认识芜湖现有的主要自然环境。

小组活动:分析芜湖市的自然地理特征。

第一小组:读图,描述芜湖的气候特征。

第二小组:描述芜湖的地形特征。

第三小组:分析芜湖的水文特征。

说说芜湖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回忆从哪些方面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芜湖的河流有着怎样的水文特征?第四小组:说出芜湖的土壤特征。

找出芜湖的主要土壤类型。

回忆土壤的酸碱性,判断芜湖的土壤酸碱度。

回忆必修3,芜湖现有的农业土壤大多是人工改造的土。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新人教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新人教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一、目的和意义为了保障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失,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该制度旨在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起科学、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范围和适用对象该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内部人员,包括企业管理人员、员工和临时工等。

三、责任与义务(一)企业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1.负责制定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执行;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权限;3.负责指导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4.组织开展安全检查、评估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5.负责组织应急演练和事故应对工作,保障安全事件的迅速处理;6.监督员工的工作行为,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纠正并做好记录;7.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及时传达和落实安全工作的相关要求。

(二)员工的责任与义务:1.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2.参加企业组织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3.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4.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并配合组织进行整改;5.参与安全生产检查和事故应急演练,提供必要协助;6.禁止擅自改变工艺设备和操作方法,保证生产安全。

四、奖惩措施(一)奖励措施:1.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出色的员工,可以给予口头表扬或书面表彰;2.对于安全检查工作成绩优秀的部门,可以给予奖金或职务晋升。

(二)惩罚措施:1.对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的人员,可以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2.对于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的人员,可以给予停职、降职甚至解雇处分;3.对于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导致事故的人员,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监督和评估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将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评估,确保其落实到位。

同时,也要接受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学习目的:通过对案例①“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学习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学习过程: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二、人类与环境案例1周口店这一方水土通过这个案例,思考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①表示②表示③表示④表示说出人类的下列行为分属于图中哪一箭头代表的过程?开采煤田、工业“三废”、酸雨、平整土地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互相协调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思考:进入21世纪,周口店乡是如何对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经典例题]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旅游概述教案湘教版选修3【本章学习目标】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及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认识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课时建议】本章教学时间3课时,其中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复习1课时。

第一节旅游概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旅游地理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及各要素的职能。

2.了解旅游活动按游览区域划分和按旅游目的划分的基本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图片、影像资料并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旅游的发展史,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1章第1节我们周围的环境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1章第1节我们周围的环境

境的变化哪些不是其直接造成的?( )
A.森林减少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水土流失加剧 D.土壤盐碱化严重
解析:第(1)题,原始社会中人地关系是一种严重的 依赖关系,到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人类向自然的索取 多了起来,同时排放的废弃物也多了起来。第(2)题,丘 陵地区修建梯田,是破坏当地的植被后进行耕种,造成森 林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 而土壤盐碱化则是由于降水少,蒸发强烈,加之不合理灌 溉引起的,主要发生在华北和西北灌溉农业区。
(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2)青藏铁路建设中预留野生动物通道体现了人类与 自然的什么关系?
答案:(1)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和谐相
处。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猿人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2)青藏铁路预留野生动物通道是从维护生态环境价
值出发的,体现了尊重与善待自然。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 50 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的猿人们栖息在 一个能容纳上百人休憩的宽大溶洞里,过着渔猎采集、茹 毛饮血的生活。旧石器时代的祖先们生活虽然艰苦,却为 后人留下了青山绿水依旧的环境。 材料二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 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 3 种基 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
知识点二 人类与环境 [情景导入]
2017 年 6 月 5 日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牢固树立“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自然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思考探究:你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句话?它体现了人类与环境之间怎样的辩证关系?

《第一章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一章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我们周围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我们周围的环境》这一课程,使学生能够:1. 理解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2. 掌握分析周围环境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用地理学视角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 培养环保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我们周围的环境》课程内容,了解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思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2. 观察记录: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围,观察自然环境的变化,包括植物、动物、水体和大气等方面的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

3. 环境问题分析:分析一个本地的环境问题(如水源污染、空气质量等),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可能的解决措施。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本地环境问题的现状及改善建议,并准备小组报告。

5. 作业报告:撰写一份关于“我周围的环境”的报告,包括观察记录、问题分析以及改进建议等内容。

三、作业要求为确保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果,提出以下要求:1. 观察记录要详细、真实,能够反映出环境的变化情况;2. 小组讨论要充分,每个成员都要发表意见,并能够综合小组意见形成报告;3. 报告内容要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思考;4. 报告中应适当运用地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5. 作业提交前需自行检查错别字和格式,确保作业的整洁度。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预习情况:是否认真预习课程内容;2. 观察记录:观察内容是否真实详细,记录方法是否得当;3. 问题分析:是否能够运用地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原因和影响分析是否准确;4.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否充分,报告内容是否综合了小组意见;5. 报告质量:报告内容是否条理清晰,观点是否明确,改进建议是否可行。

五、作业反馈作业提交后,教师将进行批改和评价,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反馈内容包括:1. 作业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2. 对观察记录、问题分析、报告撰写等方面的具体指导;3. 对环境保护的进一步要求和期望。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我们周围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我们周围的环境》这一课程,使学生能够:1. 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一课时内容展开,具体包括: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本课时相关内容,了解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并思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调查任务:学生需以小组形式,通过实地调查或网络调查,收集身边的环境问题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并记录问题的原因、现状及可能的解决措施。

3. 思考题:针对预习内容及调查结果,学生需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形成书面材料。

4. 制作环保宣传册:以班级为单位,结合课本内容及小组调查结果,设计一份简要的环保宣传册,内容包括环境保护的意义、当前环境问题、环保行动建议等。

三、作业要求1. 实地调查或网络调查需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2. 思考题需有明确的观点和逻辑清晰的分析;3. 环保宣传册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内容要丰富、简洁明了;4.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5. 小组内成员需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质量及完成情况进行评分;2. 对于优秀的环保宣传册,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和鼓励;3. 对于未按时提交作业或作业质量较差的学生,教师需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2. 针对共性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分享优秀的作业成果和经验;4. 作业反馈将作为学生地理学习过程的重要参考,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任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们周围的环境》这一课程的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我们周围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设计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我们周围的环境”这一主题的核心知识点,包括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区别、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以及环境资源的保护措施等。

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我们周围的环境》这一主题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在课余时间对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并记录下不同环境的特征和差异。

包括植被类型、建筑风格、交通状况等,并尝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2.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典型的当地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3. 创意设计:基于环境问题现状,提出一种合理的环境资源保护措施,可以是建议性政策、教育措施或具体的改进项目。

同时绘制一份相关图形或海报来直观表达你的想法。

4. 课堂报告:整理前述的观察记录、案例分析和创意设计成果,形成一份完整的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三、作业要求1. 实地考察:观察记录需真实、详细,并附有必要的图片或草图作为佐证。

2. 案例分析:要求使用真实可靠的资料,分析要全面、深入,对问题的描述要客观。

3. 创意设计:要求设计合理可行,既要考虑到环境的实际情况,也要注意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

图形或海报需具有直观性,色彩搭配要合理。

4. 课堂报告:报告内容要清晰明了,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在课堂展示时,要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观察记录的准确性、详细性和真实性;2. 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3. 创意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4. 课堂报告的条理性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在课堂上进行作业展示和交流,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我们周围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我们周围的环境》这一课程,使学生能够:1. 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展开,具体包括: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我们周围的环境》课程,了解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周边环境的实地考察,如校园环境、社区环境等。

考察过程中,学生需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特征、变化以及影响因素。

3. 分类记录: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对考察地点的环境进行分类记录,如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等,并简要描述各类环境的特征。

4. 影响分析:学生需分析人类活动对考察地点环境的影响,如污染、生态破坏等,并举例说明。

5. 思考题:结合实地考察和所学知识,思考如何保护和改善周边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

三、作业要求为确保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1. 实地考察需认真观察,记录详细;2. 分类记录需准确,描述特征需具体;3. 影响分析需结合实际,举例需具有代表性;4. 思考题需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措施;5. 作业需按时提交,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完成度: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按照要求完成各项任务;2. 准确性:分类记录和环境影响的描述是否准确;3. 创新性:提出的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建议和措施是否具有创新性;4. 思考深度:对环境保护的思考是否深入,提出的建议是否具有可行性。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教师批改: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2. 课堂讲解:挑选优秀作业进行课堂展示和讲解,供大家学习和借鉴;3. 个别辅导:对作业中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教师将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改正错误和提高完成质量。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实地考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我们周围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1. 了解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基本构成,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

2. 认识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将围绕《我们周围的环境》这一主题展开,具体包括: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身边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观察与记录: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观察所在社区的环境状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包括空气质量、水体状况、绿化情况等。

3. 制作PPT:学生需根据观察结果,制作一份关于社区环境的PPT,要求包含环境现状分析、问题及原因、改进建议三部分内容。

4. 撰写报告:学生需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总结自己的观察与思考,阐述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与建议。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的完成质量,特提出以下要求:1. 小组讨论要充分,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2. 观察与记录要真实客观,使用照片、数据等作为支撑。

3. PPT制作要规范,内容要详实,条理清晰。

4. 报告内容要简洁明了,语言流畅,有深度。

5.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小组讨论的活跃度与深度。

2. 观察与记录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3. PPT的制作质量与内容丰富度。

4. 报告的逻辑性与深度。

评价结果将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需努力四个等级,并给出改进建议。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通过课堂讲解与书面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 课堂讲解:选取优秀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2. 书面评价:为每位学生提供详细的评价报告,指出优点与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3. 个别辅导:对于存在较大问题的学生,教师将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提高。

通过以上的作业反馈和作业内容的设计,相信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方面的综合素质。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我们四周的环境[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环境的含义和分类。

2.能结合实例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什么是环境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①中心事物的四周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四周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

例如,以人或②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③人类生存的环境。

以生物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④生物界的环境。

2.环境的分类(1)依据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将环境分为⑤自然环境和⑥人工环境两类。

(2)自然环境:是指受人类影响较略微,仍保留着⑦自然生态特点的环境。

(3)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⑧社会劳动所制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

思维活动1.自然环境是否完全不受人类影响?答案在当今的地球环境中,保持自然特点的纯自然环境几乎是不存在了。

所谓的自然环境只是受人类的影响较略微,仍保留着自然生态特点的环境,其中物质的交换、迁移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物种的演化,基本上依据自然规律进行的环境都可以称之为自然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1.人类和环境是一对冲突的两个方面,是相互⑨影响和相互⑩制约的。

2.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⑪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⑫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3.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相互⑬协调的。

但是,随着⑭生产力的进展和⑮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⑯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日大规模破坏⑰生态环境的后果。

思维活动2.阅读教材P3案例1,说明周口店的自然环境什么时候开头遭到破坏的,现在状况如何。

你认为周口店应如何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答案从材料中可知,古人类与环境处于原始的平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

缘由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环境影响微弱。

但是从农业文明以来,由于开头了农业生产,周口店的环境开头遭到破坏,这时主要以生态破坏为主。

由于现代化工业的进展,人地关系日益紧急,除了生态破坏之外还毁灭了环境污染。

最新人教版选修6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选修6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目的:1.通过对案例①“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培养生在分析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教重难点: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过程:导入: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行动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人类要在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了解它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如图1.1)。

说明:⑴本书所说的“环境”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又称自然环境。

⑵中心事物的选取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同。

如,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以生物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生物界的环境。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①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人工环境:维持的环境。

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

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回顾必修II第五单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读右图试说明图中①②③④这些箭头所代表的含义?①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③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

高中地理选修6学案:1.1-我们周围的环境

高中地理选修6学案:1.1-我们周围的环境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学习目标】1.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说出上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

【课前预习】1.复习高一地理“人地关系发展历史”知识2.了解自己身边的一些环境问题。

【问题探究】一.环境概念和分类1.环境的概念?二、人类与环境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归纳总结】1.人类离不开环境2.环境的反馈作用。

3.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两方面,对立统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课堂反馈】读下图思考回答: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江南丘陵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怎样学好高中地理的方法技巧地理是高考文科的必考科目之一,但实质上地理是个半文半理的学科,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思维都要与其他科目不同。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首先是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于我而言几乎是整门课最难的部分,有很多计算,对于文科生来说绝对是个难点。

对于自然地理,首先要熟记书上的计算方法,平时要养成多看书的习惯。

不需要整天去死记硬背,只要在每天早起十分钟左右,看看书本知识。

其次是做题,做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做的题量不用太多,需要培养的是做题的感觉。

做题要仔细阅读题目,抓住每个信息点来解题。

碰到不会做的题目一定要主动找老师同学帮忙,不懂就问,不要因为害羞就错过学习的机会。

第二个是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的关键是看地图,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重要的经纬线一定要背得出来。

平时要多看地图,基本上要在脑中形成地图的大致轮廓。

同学之间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拿着地图册互相问问题,大家一起看地图比较有味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课前演练1.概念: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人类环境的组成。

(1)生物要素:森林、草原、野生动物等。

(2)非生物要素:大气、水、土地、矿藏等。

3.环境的分类。

(1)依据:人类对环境影响的程度。

(2)类型: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课堂探究1.环境的概念。

(1)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

本书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与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又包括人文地理环境。

(2)图解中心事物与环境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同。

与中心事物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密切联系的周围事物,构成了中心事物的环境要素。

2.环境的分类。

1.下列关于对环境的认识正确的是(D)A.人类环境即自然环境B.人类环境即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C.人类环境即人类周围的所有自然因素的总和D.人类环境即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整体解析: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人类环境是指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与人类相关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

包括自然(天然)环境和人工(社会)环境。

►课前演练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

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最初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协调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课堂探究1.图示法理解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1)内圆——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

外圆——人类社会与其周围环境构成的人地系统。

内外圆之间的空间——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代表的含义。

①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③代表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正面和负面);④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面: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或者废弃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负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2.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历史演变。

互相协调――→ 日益紧张――→互相协调 (人类社会初期) (农业文明以来) (最终发展趋势) 3.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对点演练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A ) A .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B .环境决定人类活动C .人类决定环境的发展变化D .人类应服从环境的自身规律解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教材P2 图1-1 中心事物与环境的关系图表分析:本图直观地表示了环境的基本含义。

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要素也不同。

与中心事物有物质、能量和信息联系的周围事物,构成了中心事物的环境要素。

2.教材P3 案例 1 分析通过这个案例,应掌握这则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变迁,反映了从采猎社会50万年前渔猎采集却留下青山绿水至近一万年的农业社会不断破坏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工业社会(20世纪60年代后)环境污染加剧的演变过程。

人地关系的变化不禁让人深思。

3.教材P3 思考提示思考 1.古人类与环境处于原始的平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

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环境影响微弱。

思考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出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

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只顾短期经济利益,忽视长远环境效益。

思考3.(可以结合教材案例,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分析人类与环境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人类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1.人类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是(D)A.停止社会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B.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C.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物质D.正确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力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解析: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

所以,人类必须与环境之间保持一种协调的关系。

这样人类才能和环境和谐相处。

2.下列选项属于天然环境的是(B)①大漠盐湖②农田③工厂④极地苔原⑤岩石⑥畜群牧场A.①②④⑤ B.①④⑤C.②③⑥ D.④⑤⑥解析:天然环境是由地球上的自然要素组成,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

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有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

因此,选B项。

3.在自然界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群落共同组成(C)A.非生物环境 B.生态系统C.生物环境 D.生物圈解析:在自然界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群落共同组成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是指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二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4.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最协调的时期是(A)A.50万年前 B.3000年前C.20世纪初 D.20世纪70年代解析:50万年前属于釆猎文明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微弱,人类处于完全依赖自然的阶段,人地关系协调,但属于低水平协调。

5.关于资源、生态、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A.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其实是相互联系的B.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就是自然资源C.要保护自然资源就无法保护自然环境D.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无任何关系解析: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是密切联系的,它们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自然资源可以说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自然环境的大部分要素也是自然资源,但二者不能等同;保护自然资源与保护环境是一致的;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是有关系的。

6.读以下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1)~(5)题。

(1)人口子系统通过为社会、经济子系统提供______与之发生关系。

(2)社会、经济子系统通过为人口子系统提供______与之发生联系。

(3)环境要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______,反过来生态系统变化对环境要素也会产生______。

(4)人类活动从环境中获取______和______,通过生产、消费又向______排放废弃物,而各环境要素的变化,又反过来作用于______子系统。

(5)______国家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承担更多责任,因为占世界1/5的发达国家耗资和______量占全球的3/5。

答案:(1)劳动(2)物品和服务(3)大气水土壤生物影响影响(4)物质能量环境人类(5)发达排污1.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A)①环境污染②人口增长过快③生态破坏④资源短缺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D)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解析:可持续发展中提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而我们的生态工程也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的。

所以选D。

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B)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4.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协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D)A.火山、地震 B.大气污染C.水体污染 D.海平面上升5.正确表述下图中某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关系的是(A)A.第2年后,若捕鱼量不变,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B.前4年中,鱼密度决定了捕鱼量的变化C.第5年后,出海渔船数量是影响捕鱼量的主导因素D.第8年后,鱼密度即可恢复正常水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图中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从图中可以看出,前4年的出海渔船数量和捕鱼量都小,鱼密度大,若保持这种状况可以实现持续发展;出海渔船数量多则捕鱼量大,之后则因为过度捕捞、资源匮乏,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出海渔船再多也无鱼可捕,更难以恢复原来海域中的鱼密度,影响了生产的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A)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7.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B)A.甲 B.乙 C.丙 D.丁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

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

据此完成8~9题。

8.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C)A.病虫害防治不力 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生存环境改变 D.人为破坏严重9.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A)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①②④ B.①③⑤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第8题,各种植物的生存环境不同,大树移植到城市后其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影响了成活率。

第9题,大量移植树木使得原生地树木减少,使得植被覆盖率降低,加剧了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其生态环境也发生改变。

读以下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②处所填内容应是(A)A.改善环境质量B.人类与环境统一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物质资料生产11.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D)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解析:第10题,从图中信息可知,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有效缓解资源压力,改善环境质量。

第11题,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只有人类善待自然,自然才能善待人类,才能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环境话题时说:“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

”李克强对粗放的发展方式能不能加快得到转变表示了担心。

他说:“我曾经说过,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

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

”材料二人类发展和生产生活与环境质量下降的因果联系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