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血液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指南

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指南

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指南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血液及相关组织的病理状况,包括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多种疾病。

针对这些疾病,本诊疗指南旨在提供一个全面且准确的诊疗方案,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治疗。

一、贫血的诊断与治疗贫血是血液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红细胞数量或功能的减少,导致机体供氧不足。

对于患者,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确定贫血的类型。

常见的贫血分为营养不良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1. 营养不良性贫血的诊疗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由于机体对营养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引起,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营养状况。

患者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量,并加强运动锻炼。

在治疗过程中,还可以考虑补充铁剂和其他相关药物,以促进红细胞生成。

2. 缺铁性贫血的诊疗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引起,导致体内铁储备不足。

治疗的关键在于补充铁剂和改善铁的吸收。

患者可以口服铁剂或注射铁剂,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内造血干细胞受损或功能异常导致的,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造血功能。

对于患者,可以考虑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和造血功能。

二、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或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生导致的一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对于白血病患者,早期的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1. 白血病的诊断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靠骨髓穿刺和周围血液的检查。

骨髓穿刺可以确定白血病细胞的存在及其数量,并进行细胞遗传学、免疫学等测定。

周围血液检查可以观察血细胞计数及形态学改变。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确定患者的白血病类型,并评估患者的病情。

2. 白血病的治疗白血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

血液系统疾病培训资料

血液系统疾病培训资料

第10页
血液系统疾病治疗
• 各疾病章节中将详细讲述。
血液系统疾病培训资料
第11页
谢谢!
血液系统疾病培训资料
第12页
贫血概述
赵先光
血液系统疾病培训资料
第13页
定义
•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 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 相同年纪,性别和地域正常标准。
血液系统疾病培训资料
第14页
血液系统疾病培训资料
第6页
血液系统疾病分类
• 三、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如反应 性组织细胞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 四、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如各类淋 巴瘤、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 骨髓瘤等
血液系统疾病培训资料
第7页
血液系统疾病分类
• 五、造血干细胞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 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以及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 病,真性红细胞增多征,原发性血小板 增多症以及骨髓纤维化)等。
血红蛋白异常 :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
障碍性贫血
朴啉代谢异常 :遗传性红细胞生成性朴啉病,
血液系统疾病培训资料
红细胞生成性原朴啉病
第21页
2.红细胞外原因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本身免疫性 药品性
新生儿免疫性 血型不合输血 机械性溶血性贫血 :人工心脏瓣膜 微血管病性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其它 :化学,物理,生物原因及脾功效亢进等
第19页
3.细胞生成障碍 (1)DNA合成障碍 :巨幼细胞贫血 (2)Hb合成障碍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血液系统疾病培训资料
第20页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
1.红细胞内在缺点

血液系统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功能状态铁
血红蛋白铁(占体内铁67%) 肌红蛋白铁(占体内铁15%) 转铁蛋白铁(3~4mg) 乳铁蛋白 , 酶和辅因子结合的铁
储存铁: 铁蛋白, 含铁血黄素
(二)铁的来源及吸收
• 内源性铁:衰老RBC破坏释放的铁(封闭循环) • 外源性铁:含铁丰富的食物(海带,紫菜,木
耳,香菇,动物的肝、肉、血),水果、奶类、 谷物含量低。
贫血的临床表现Ⅱ
• 1、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疲乏、软弱无力 最常见的体征:皮肤、粘膜苍白(睑结膜、口唇、甲床)
• 2、各系统表现:主要有: 心血管系统:心悸气 短,P↑,脉压差↑,ST–T 改变,心
肌肥厚,心脏扩大,收缩期杂音, 心绞痛,贫血性 心 脏病等 中枢神经系统:头晕,胀痛,记忆力↓,注意力不集中,
储存铁耗尽(ID) 红细胞内铁缺乏(IDE) 缺铁性贫血(IDA)
IDA是铁缺乏症(包括ID, IDE和IDA)的最终阶段, 表 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
流行病学
• 发展中国家, 经济不发达地区, 婴幼儿, 育龄妇 女发病率↑
• 此为一全球性多发病,是最常见的贫血 • 上海地区人群调查发病率
⑴ 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1.再障 2. 纯红再障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4. 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MDS , 白血病 , 骨髓
瘤. ◆造血调节异常: 1.骨髓基质细胞受损: 骨髓坏死, 骨髓纤维化, 骨髓硬
化症 , 转移癌. 2.淋巴细胞功能亢进 3.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甲 减 , 肾性贫血 , 肝病 , 慢
通常以Hb量来判定贫血:
♂:Hb < 120 g/L ♀: Hb < 110g/L

儿科血液系统知识点总结

儿科血液系统知识点总结

儿科血液系统知识点总结一、血液系统概述1. 血液系统的组成血液系统包括血液和造血系统两个部分。

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造血系统包括骨髓、淋巴组织和脾脏。

2. 血液系统的功能血液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携氧、排出代谢废物、维持内环境稳定、免疫防御和凝血等。

3. 血液系统的发育胚胎期,血液系统发源于胚胎早期的细胞,主要由胚胎干细胞发展而来。

在出生后,血液系统逐渐完善,直到成年后稳定发育。

二、血液系统疾病1. 儿童贫血儿童贫血是指儿童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含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疾病。

主要原因包括营养不良、遗传性疾病、慢性病、消化道出血等。

2. 儿童血小板减少症儿童血小板减少症是指儿童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病因包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感染等。

3. 儿童白血病儿童白血病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是指骨髓中非正常白细胞的增生。

常见类型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等。

4. 儿童血友病儿童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缺乏凝血因子,易出现不易止血的情况。

5. 儿童地中海贫血儿童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贫血病,主要发生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患者主要出现贫血、溶血和脾脏肿大等症状。

三、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防治1. 营养均衡饮食中应保证足够的蛋白质、铁、维生素等营养素,保持身体的营养均衡。

2. 注重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长期接触化学品和辐射源。

3. 接受疫苗接种儿童出生后应按照预防接种计划接种相应的疫苗,增强免疫力。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血液系统疾病。

5. 增强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

结语血液系统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家长和医务人员应重视儿童血液系统的健康,关注儿童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及时发现并治疗任何潜在的疾病,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科普相关知识,提高大众对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了解,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血液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与病理机制知识点

血液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与病理机制知识点

血液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与病理机制知识点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影响血液及其相关组织、器官的疾病,涵盖了血液病、免疫性血液病和血管疾病等多种类型。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特定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血液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和病理机制,以增加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一、血细胞生成异常血细胞生成异常是指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出现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的生成受到影响。

病因主要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1. 先天性病因先天性病因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遗传性疾病等。

例如,先天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MMoL)是由于骨髓干细胞的突变导致造血功能紊乱,表现为骨髓红细胞增生增多、巨核细胞增生过多等。

2. 后天性病因后天性病因包括感染、辐射、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免疫性疾病等。

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后天性血细胞生成异常,通常由免疫介导的破坏造成,如免疫介导的T细胞攻击造成造血干细胞受损。

二、血栓与出血的病理机制血液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类病理机制是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

血栓是血液中凝集物的堆积,主要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

而出血倾向则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脆弱性增加导致的。

1. 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的主要过程包括血小板活化、凝血系统激活和纤维蛋白形成等。

在疾病发生时,这一过程常常被异常激活,导致血栓在血管内形成。

例如,动脉粥样硬化症中,血管内皮受损使得血小板粘附于受伤血管内壁,从而形成血栓。

2. 出血的病理机制出血倾向的病理机制可以由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功能障碍、血管壁脆弱等多种因素引起。

例如,血友病是一种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常见于血友A病人由于缺乏凝血因子VIII而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三、免疫性血液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免疫性血液病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

这些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功能有关。

1. 免疫系统的异常免疫系统的异常是导致免疫性血液病的一个主要原因。

血液系统疾病-2_真题-无答案

血液系统疾病-2_真题-无答案

血液系统疾病-2(总分49,考试时间90分钟)二、A2型题1. 2岁男孩,消瘦,食欲差,脸色苍白,1岁半时会行走和说短语,目前不能走,不会叫爸爸和妈妈,肝右肋下4cm,脾左肋下3cm,血常规示大细胞性贫血,此小儿最可能的疾病是A.呆小病B.缺铁性贫血C.21-三体综合征D.叶酸缺乏所致营养性贫血E.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营养性贫血2. 5岁男孩,因脸色较苍白就诊。

平素饮食规律,但间断有上腹痛,有时有黑便,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口唇较苍白,心肺无异常发现,肝右肋下3.5cm,脾左肋下2cm,Hb70g/L,WBC8.5×109/ L,N 0.65,L0.37,M 0.02,RC 0.005,MCV 70fl,MCH 25pg,MCHC26%,HbF2%,此儿最可能的诊断是A.地中海贫血B.缺铁性贫血C.生理性贫血D.叶酸缺乏所致营养性贫血E.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营养性贫血3. 10个月婴儿,广西籍,母乳喂养,面色进行性苍白3个月,肝肋下2cm,脾肋下4cm。

RBC 3.0×1012/L,Hb 60g/L,MCV 56fl网织红细胞0.025,WBC和PLT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B.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C.铅中毒D.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E.地中海贫血4. 8岁男孩,平时有偏食习惯,入学后上课难以集中精神听课,学习成绩欠佳,查体面色稍苍白,浅表淋巴结及肝脾不大,RBC4.2×1012/L,Hb95g/ L,MCV70fl,网织红细胞0.010,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

最可能的诊断是A.地中海贫血B.营养性缺铁性贫血C.铅中毒D.炎症性贫血E.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5. 8个月婴儿,生后母乳加牛乳喂养,未加其他辅食,2个月来面色苍白,食欲差,易患呼吸道感染,肝肋下3cm,脾肋下1.5cm,血红蛋白68g/L,红细胞2.8×1012/L。

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直径偏大,中心浅染区明显扩大最佳诊断为A.缺铁性贫血B.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C.感染性贫血D.营养性混合性贫血E.以缺铁性贫血为主的混合性贫血6. 1岁小儿,面色蜡黄,神萎,嗜睡,不会独站,不会叫“爸妈”。

血液系统疾病-2

血液系统疾病-2

血液系统疾病-2(总分:49.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2型题(总题数:44,分数:44.00)1.2岁男孩,消瘦,食欲差,脸色苍白,1岁半时会行走和说短语,目前不能走,不会叫爸爸和妈妈,肝右肋下4cm,脾左肋下3cm,血常规示大细胞性贫血,此小儿最可能的疾病是∙A.呆小病∙B.缺铁性贫血∙C.21-三体综合征∙D.叶酸缺乏所致营养性贫血∙E.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营养性贫血(分数:1.00)A.B.C.D.E. √解析:2.5岁男孩,因脸色较苍白就诊。

平素饮食规律,但间断有上腹痛,有时有黑便,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口唇较苍白,心肺无异常发现,肝右肋下3.5cm,脾左肋下2cm,Hb70g/L,WBC8.5×109/ L,N 0.65,L0.37,M 0.02,RC 0.005,MCV 70fl, MCH 25pg,MCHC26%,HbF2%,此儿最可能的诊断是∙A.地中海贫血∙B.缺铁性贫血∙C.生理性贫血∙D.叶酸缺乏所致营养性贫血∙E.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营养性贫血(分数:1.00)A.B. √C.D.E.解析:3.10个月婴儿,广西籍,母乳喂养,面色进行性苍白3个月,肝肋下2cm,脾肋下4cm。

RBC 3.0×1012/L,Hb 60g/L,MCV 56fl网织红细胞 0.025,WBC和PLT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B.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C.铅中毒∙D.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E.地中海贫血(分数:1.00)A.B.C.D.E. √解析:4.8岁男孩,平时有偏食习惯,入学后上课难以集中精神听课,学习成绩欠佳,查体面色稍苍白,浅表淋巴结及肝脾不大,RBC4.2×1012/L,Hb95g/ L,MCV70fl,网织红细胞0.010,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

最可能的诊断是∙A.地中海贫血∙B.营养性缺铁性贫血∙C.铅中毒∙D.炎症性贫血∙E.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分数:1.00)A.B. √C.D.E.解析:5.8个月婴儿,生后母乳加牛乳喂养,未加其他辅食,2个月来面色苍白,食欲差,易患呼吸道感染,肝肋下3cm,脾肋下1.5cm,血红蛋白68g/L,红细胞2.8×1012/L。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之血液系统疾病用药考点复习(一)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之血液系统疾病用药考点复习(一)

2022西药(二)冲刺方案(8+4+1) ——8次冲刺串讲+4次阶段性刷题+1次总结性刷题1抗菌药+抗寄生虫2抗病毒+神经精神【阶段性刷题1——1+2】3心血管+利尿(与心血管有关)4内分泌+利尿(其余)【阶段性刷题2——3+4】5血液+糖盐营养6消化+呼吸【阶段性刷题3——5+6】7解热镇痛+抗肿瘤8其他(眼耳鼻、皮肤、生殖)【阶段性刷题4——7+8】 【总刷题——120道题】 2022执业西药师——药二·冲刺8场战役 ——第5场:血液+糖盐营养2021分值1抗菌药+抗寄生虫15(14+1)2抗病毒+神经精神14(5+9)3心血管+利尿(与心血管有关)14(10+4)4内分泌+泌尿(其余)15(13+2)5血液+糖盐营养16(14+2)6消化+呼吸17(11+6)7解热镇痛+抗肿瘤15(8+7)8其他(眼耳鼻、皮肤、生殖)14(6+5+3) 第一部分:血液 第一环节 【血液——2022冲刺——裸考】 1.静脉或皮下给药均可的是 A.华法林 B.达肝素钠 C.肝素钠 D.那屈肝素钙 E.贝米肝素钠 2.肝素钙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出血 B.血小板减少症 C.骨质疏松 D.胃肠道反应 E.高血压 3.硫酸鱼精蛋白可迅速逆转其作用的药物是 A.依诺肝素钠 B.达肝素钠 C.肝素钠 D.那屈肝素钙 E.贝米肝素钠 4.阿哌沙班的药理作用是 A.竞争性、不可逆地与Xa结合 B.阻止了Xa对凝血酶原的作用 C.抑制血小板聚集 D.直接抑制游离凝血酶 E.抑制已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 5.择期手术前需提前多久停用阿司匹林 A.1日 B.3~5日 C.2周 D.7~10日 E.4周 6.妊娠期抗凝药首选 A.肝素钠 B.达肝素钠 C.华法林 D.达比加群酯 E.双嘧达莫 7.联合使用会降低达比加群血药浓度的药物是 A.胺碘酮 B.苯妥英钠 C.维拉帕米 D.克拉霉素 E.伊曲康唑 8.作用最强的抗血小板药物是 A.替格瑞洛 B.替罗非班 C.双嘧达莫 D.水蛭素 E.西洛他唑 9.氯吡格雷不能与奥美拉唑合用,主要是由于其影响以下哪种代谢酶 A.CYP2C9 B.CYP3A4 C.CYP2C19 D.CYP1A2 E.CYP2B12 10.2岁以下儿童服用时可能会发生阿司匹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是 A.哮喘 B.瑞氏综合征 C.胃肠道出血 D.水杨酸反应 E.肾功能损伤 11.关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使用目的,错误的是 A.治疗实体瘤化疗后,血小板<50×109/L B.用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C.使血小板计数升至正常数值 D.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20×109/L E.ITP的辅助治疗 12.不仅能降解血凝块的纤维蛋白,也降解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使全身纤维蛋白原和纤溶酶原水平下降最多的是 A.重组链激酶 B.重组人尿激酶原 C.瑞替普酶 D.替奈普酶 E.阿替普酶 13.美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标准溶栓治疗药物,单次注射方便,不良反应少,非常适合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前在救护车上给药 A.尿激酶 B.重组人尿激酶原 C.瑞替普酶 D.替奈普酶 E.阿替普酶 1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应开始于症状发作后的 A.1小时内 B.2小时内 C.3小时内 D.4小时内 E.6小时内 15.可以与铁剂一起服用的是 A.牛奶 B.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 C.浓茶 D.咖啡 E.铝碳酸镁 16.服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巨幼细胞贫血后,需适量补充 A.钾盐 B.钠盐 C.镁盐 D.钙盐 E.磷 17.抗原性较高的溶栓药是 A.替奈普酶 B.阿替普酶 C.瑞替普酶 D.重组链激酶 E.重组人尿激酶原 18.西洛他唑最主要的抗凝作用机制是 A.抑制凝血酶 B.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降解减少 C.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生成增多 D.激活纤溶酶 E.抑制纤溶酶 19.链激酶应用过量可选用的拮抗药 A.维生素K1 B.鱼精蛋白 C.葡萄糖酸钙 D.氨甲环酸 E.叶酸 20.用于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的药物是 A.尿激酶 B. 阿司匹林,每日50mg~100mg C. 阿司匹林,每日0.3g~0.5g D.维生素K1 E.肌苷 21.每1mg硫酸鱼精蛋白可中和肝素约 A.1U B.10U C.100U D.1000U E.10000U 22.下述药物中用于拮抗达比加群酯过量的是 A.维生素K B.维生素C C.硫酸鱼精蛋白 D.氨甲苯酸 E.依达赛珠单抗 23.华法林钠治疗所需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用于人造心脏瓣膜患者预防血栓栓塞时,目标范围为 A.2.5~3.5 B.3.0~4.0 C.2.0~3.0 D.5.0~6.0 E.7.0~8.0 A.蛇毒血凝酶 B.甲萘氢醌 C.鱼精蛋白 D.卡络磺钠 E.氨基己酸 24.活化因子Ⅴ、Ⅶ和Ⅷ,并刺激血小板凝集;在血小板因子Ⅲ存在下,可促使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也可活化因子Ⅴ,并影响因子Ⅹ 25.属于促凝血因子合成的药物是 A.甲萘氢醌 B.酚磺乙胺 C.氨甲环酸 D.鱼精蛋白 E.卡络磺钠 26.降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毛细血管收缩,增强血小板的功能及黏合力,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而止血 27.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稳定血管及其周围组织中的酸性黏多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受损毛细血管端的回缩作用,缩短止血时间 28.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A.噻氯匹定 B.替格瑞洛 C.氯吡格雷 D.替罗非班 E.双嘧达莫 29.世界上第一个二磷酸腺苷P2Y12受体阻断剂是 30.属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 A.维生素B12 B.肝素 C.华法林 D.维生素K1 E.艾曲泊帕乙醇胺 31.体内体外都能防治急性血栓的药物 32.属于促血小板生成的药物是 A.替格瑞洛 B.比伐卢定 C.双嘧达莫 D.贝曲沙班 E.达比加群 33.凝血因子Xa抑制剂 34.可口服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35.须注射给药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A.替格瑞洛 B.阿司匹林 C.西洛他唑 D.依替巴肽 E.噻氯匹定 36.抑制环氧化酶(COX-1),从而抑制血栓素A2(TXA2) 37.非噻吩并吡啶类二磷酸腺苷(ADP)P2Y12受体阻断剂 38.血小板糖蛋白GPⅡb/ Ⅲa受体阻断剂 39.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AMP)增多 A.阿昔单抗 B.阿替普酶 C.长白山白眉腹蛇毒血凝酶 D.替奈普酶 E.尿激酶 40.属于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是 41.属于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是 42.属于t-PA改构体或修饰体的是 A.0.4mg B.1~5mg C.5~15mg D.15~20mg E.15~30mg 43.为预防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育龄妇女从计划怀孕起至怀孕后3个月,应口服叶酸的每日剂量为 44.治疗巨幼红细胞贫血,成人口服叶酸每日剂量为 A.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B.司坦唑醇 C.鲨肝醇 D.维生素B4 E.利可君 45.能分解为半胱氨酸和醛,具有促进骨髓内粒细胞生长和成熟的作用,可促进白细胞增生 46.与雄激素结构相似,但雄性化作用甚弱,蛋白同化作用很强,可作为升白药物使用 47.又称为腺嘌呤,是生物体内辅酶与核酸的组成和活性成分,具有刺激骨髓白细胞增生作用 48.在动物骨髓造血组织中含量较多,有促进白细胞增生及抗放射线作用 【多项选择题】 49.氯吡格雷部分通过CYP2C19代谢为活性代谢产物才能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儿科学 血液系统疾病 相关知识点整理

儿科学 血液系统疾病 相关知识点整理

儿科学最后一个大板块内容——血液系统疾病,主要是贫血。

一、概述小儿造血可分为两个阶段。

1. 胚胎期造血血细胞的生成始于胚外中胚层组织卵黄囊的血岛,然后迁往胚内的肝、脾等髓外造血器官,最后至骨髓。

①胚胎第3周出现卵黄囊壁造血;②6~8周后肝出现造血组织;③胚胎4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④出生2~5周后骨髓为唯一造血场所。

2. 生后造血生后前几年所有骨髓均为红髓,全部参与造血;5~7岁,长骨干中开始出现脂肪细胞(黄髓),无造血功能。

至18岁时,红髓仅存在于椎骨、肋骨、胸骨、颅骨等扁平骨以及股骨、肱骨的近端。

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及淋巴结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骨髓外造血”。

3. 小儿血象及特点正常足月儿出生时红细胞数为(5.0~7.0)×10^12/L,血红蛋白为150~220g/L;生后2~3个月可分别降至3.0×10^12/L和100g/L左右,称为生理性贫血;后逐渐上升,12岁时达成人水平。

不同时期血红蛋白的种类不同。

出生时HbF(胎儿血红蛋白)占70%,HbA(成人血红蛋白)占30%;1岁时HbF不超过5%,2岁时不超过2%。

如果出生后HbF依然多,则可能是地中海贫血。

白细胞初生时为(15~20)×10^9/L,之后渐降,1周时平均12×10^9/L,婴儿期维持在10×10^9/L左右,8岁以后接近成人水平。

白细胞分类主要有一个“双五交叉”,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的相对变化。

初生时中性粒细胞占比0.65,淋巴细胞占比0.30;生后4~6天,两者比例相等,婴儿期淋巴细胞始终占多数;4~6岁时,两者再次相等。

为方便起见,可记为“双五”。

年龄越小,血容量占体重的比例越高,出生时可占10%(300ml),儿童约8%~10%,成人约6%~8%。

二、贫血概述贫血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

血液与淋巴系统疾病

血液与淋巴系统疾病

血液与淋巴系统疾病血液和淋巴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起着运输养分、维持免疫功能和排除废物等重要作用。

然而,这两个系统也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疾病的困扰,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本文将就血液与淋巴系统疾病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血液系统疾病1. 血液循环系统疾病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

心脏病是指心脏发生异常结构或功能,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压力过高,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及脑血栓等疾病。

而动脉硬化则是由于血管内壁脂肪沉积和血管壁弹性减退,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液循环不畅,最终引发心脏病和中风等。

2. 血液凝固系统疾病血液凝固系统疾病主要涉及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如血友病、凝血因子缺乏等。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缺乏,容易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凝固,出血不易停止。

凝血因子缺乏则是由于体内凝血因子的合成或功能受损而导致凝血功能减弱,同样会引发出血问题。

3. 血液造血系统疾病血液造血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贫血、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

贫血是指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质量不足,造成组织和器官供氧不足。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由白血球过度繁衍而引起,易导致感染和出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则是指骨髓内造血细胞的异常增生,从而产生大量异常细胞,对血液功能造成影响。

二、淋巴系统疾病1. 淋巴结疾病淋巴结疾病主要包括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和淋巴结恶性肿瘤等。

淋巴结炎是淋巴结组织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于扁桃体周围淋巴结和腋窝的淋巴结。

淋巴结结核则是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可导致淋巴结肿大和破溃。

淋巴结恶性肿瘤主要包括淋巴瘤和恶性肿瘤转移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2. 脾脏疾病脾脏是淋巴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在人体的免疫反应和血液储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脾脏疾病主要包括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低下和脾梗死等。

脾功能亢进是指脾脏过度活跃导致其过度增大和功能紊乱,易出现贫血和感染等问题。

脾功能低下则是脾脏功能受损,影响免疫功能,容易导致感染。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考点串讲人体血液系统中存在着凝血和抗凝血两种对立而又统一的机制,以保持着血液的流动性。

第一节抗血栓药(1)维生素K拮抗剂:双香豆素、华法林。

(2)肝素与低分子肝素:肝素钠、依诺肝素、那屈肝素、达肝素。

(3)直接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

(4)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双嘧达莫。

(5)溶栓药: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瑞替普酶。

第一亚类维生素K拮抗剂目前国内有3个香豆素类抗凝药:华法林、双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

一、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1.香豆素类影响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羧化作用,对已生成的凝血因子无抑制作用,因此VKA 起效较慢,需要几天才能达到所需药效。

2.使用华法林前,基因检测仍有争议。

CYP2C9或VKORC1的活力不足,都预示可能需要降低华法林的剂量。

记忆:华法林KOC9华法林钠【适应证】预防及治疗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心肌梗死后血栓栓塞并发症;预防房颤等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

【用法用量】华法林使用前,应拟定治疗所需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目标范围:人造心脏瓣膜患者预防血栓2.5~3.5,其他适应证的目标范围是2.0~3.0。

【临床应用注意】1.妊娠期禁用华法林钠。

华法林钠不排入乳汁,哺乳期可继续使用华法林钠治疗。

2.常见的不良反应:出血并发症。

3.禁忌证:怀孕;出血倾向;严重肝功能不全及肝硬化;未经治疗或不能控制的高血压;最近颅内出血;情况倾向于胃肠道或泌尿道出血。

4.择期手术者应停药7日。

严重出血可静脉注射维生素K110~20mg,用以控制出血,必要时可输全血、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

第二亚类肝素(三)肝素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1)出血较常见。

(2)偶见轻度血小板减少症。

(3)骨质疏松。

(4)①华法林有致畸性②肝素在妊娠中可作为安全而重要的替代品③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给药相对容易且不会通过胎盘,因此为妊娠期首选的抗凝药。

第三亚类直接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1.达比加群目前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中唯一可口服的。

血液系统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影响血液和造血系统正常功能的一类疾病。

这些疾病可以影响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进而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免疫和内分泌等多个方面,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血液系统疾病分类根据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不同,血液系统疾病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1. 红细胞疾病:包括贫血、溶血性贫血、载铁蛋白缺乏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贫血等,临床表现为乏力、厌食、头晕、四肢乏力等。

2. 白细胞疾病:包括白血病、类白血病和白细胞减少症等,主要症状为发热、出血、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3. 血小板疾病:包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出血、嗜睡、头晕、视物模糊等。

4. 凝血因子疾病:包括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血友病等,临床表现为皮下淤血、关节疼痛、出血等。

5. 干细胞和造血系统疾病:包括造血干细胞异常增生综合征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等。

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对于不同类型的血液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些治疗手段包括:1. 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对于白血病,可以采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等,则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3. 免疫治疗:通过干细胞移植、白细胞介导的免疫治疗等手段进行治疗。

4. 救命输血:在一些预防和治疗急危重症方面,输注符合血型和临床需要的血液成分可以拯救无数生命。

血液系统疾病的预防血液系统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一些预防措施包括:1. 坚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有益于维持身体健康,有助于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2. 积极控制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疾病,可以降低罹患血液系统疾病的风险。

3.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尽早发现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是预防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总而言之,血液系统疾病是一类非常严重的疾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之血液系统疾病用药考点复习(二)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之血液系统疾病用药考点复习(二)

第五亚类 溶栓药(溶栓酶) ①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重组链激酶; ②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 ——阿替普酶; ③t-PA改构体或修饰体 ——瑞替普酶、替奈普酶、拉诺替普酶。

④重组尿激酶原。

【机制】 1.尿激酶——激活纤溶酶原。

2.链激酶、“重组链激酶”(减少了致敏性)。

链激酶和尿激酶——非选择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无特异性——增加出血风险。

3.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只有在血栓表面,激活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使血栓纤维蛋白部分溶解。

4.阿替普酶——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只溶栓,不出血。

与血栓中的纤维蛋白结合后,转为活性状态,有效的诱导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

而在循环(无纤维蛋白)中表现出相对非活性状态,降低了全身活化作用。

瑞替普酶(rPA)——纤维蛋白特异性。

亲和力较rt-PA弱。

5.替奈普酶(TNK-tPA):半衰期更长,单次注射给药即可。

美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标准溶栓治疗药物; 单次注射方便,不良反应少,非常适合心肌梗死入院前在救护车上给药。

溶栓药(简化TANG)纤维蛋白特异性抗原性及变态反应尿激酶否无重组链激酶有重组人尿激酶原是无阿、瑞替普酶;替奈普酶 第三节 抗贫血药+升白细胞药 【细节考点】 一、铁剂——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妊娠、儿童发育期。

  1.口服铁剂——无机铁(硫酸亚铁)和有机铁(葡萄糖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右旋糖酐铁、蛋白琥珀酸铁和多糖铁复合物)。

二价铁(亚铁)盐,以亚铁离子形式在肠道吸收,以三价铁的形式起作用。

口服铁剂——胃肠道吸收有自限现象,即铁的吸收与体内储存量有关。

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以补充缺失的贮存铁量。

【口服铁剂典型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减少肠蠕动,引起便秘,并排黑便。

饭前空腹服用有利于铁吸收,若不能耐受,可改为饭后,并将每日用量分3次服用。

2.静注——蔗糖铁、右旋糖酐铁、山梨醇铁。

血液科疾病的早期症状与体征识别

血液科疾病的早期症状与体征识别

血液科疾病的早期症状与体征识别血液科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涉及到了人体血液系统的疾病诊断与治疗。

早期症状与体征的准确识别对于及早发现疾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血液科疾病的早期症状与体征识别的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对血液科疾病的发展。

一、血液科疾病的概述血液科疾病是指影响血液系统运作的疾病,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多种病症。

这些疾病的早期症状与体征往往不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或认为是其他常见疾病引起的。

因此,及早了解和识别这些症状与体征是保障早期诊断的关键。

二、血液科疾病的早期症状1. 贫血:贫血是最常见的血液科疾病之一,其早期症状包括乏力、疲劳、头晕、心悸等。

由于贫血导致身体缺氧,容易出现皮肤苍白、口唇发绀等现象。

2.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早期症状主要是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

如皮肤出现点状出血、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3.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以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为特征的血液科疾病。

早期症状常表现为衰弱、无力、乏力、食欲减退等,还可能出现发热、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等。

三、血液科疾病的早期体征1. 贫血:贫血的早期体征主要是皮肤苍白、口唇发绀。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现象。

2.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的早期体征包括皮肤紫癜、鼻、牙龈出血等。

医生在体格检查时可以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皮肤和黏膜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现象。

3. 白血病:白血病的早期体征可能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医生通过仔细触诊和听诊等方法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白血病的体征。

四、血液科疾病早期识别的方法与技巧1.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早期识别血液科疾病的有效手段。

通过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查等方法,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

2. 注意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血液科疾病起到积极作用。

规律作息、科学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患病风险。

血液系统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血液系统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血液系统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影响血液及相关组织和器官的各种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其病因可由多个方面引起。

本文将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这三个方向来探讨血液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具有家族性病例的特点,表明这些疾病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一些遗传突变或基因突变会导致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

例如,白血病可能由于遗传突变引起造血细胞恶性增生,而血友病则与凝血因子基因的突变有关。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物质、重金属、放射线等可能导致造血细胞受损,引发不同类型的贫血或造血功能障碍。

此外,某些感染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也可诱发血液系统疾病。

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功能异常,从而对血液产生负面影响,引发贫血等。

三、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也是影响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高盐高油饮食等可能导致体内微量元素缺乏,从而影响造血功能,增加发生贫血的风险。

同时,长期暴露于高压工作、精神压力过大等压力因素也可使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增加患血液系统疾病的风险。

四、疾病发病机制-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差异,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疾病发病机制。

1. 贫血的发病机制-贫血是指体内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血红蛋白合成或输送障碍,使氧运输减少,从而导致组织缺氧等情况。

贫血的常见病因包括铁缺乏、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遗传性贫血等。

这些因素影响了体内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重要物质的吸收、代谢和利用过程,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或异常。

2.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主要特征是骨髓异常增生和成熟障碍。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包括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病毒感染等。

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及预防措施

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及预防措施

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及预防措施血液系统是人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负责携带氧气、营养物质和体内废物的运输,保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然而,血液系统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一、贫血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功能不足,导致氧气运输能力下降。

贫血的主要症状包括乏力、虚弱、头晕、心慌、皮肤苍白等。

贫血的主要原因包括营养不良、慢性出血、遗传因素等。

预防措施:1. 合理膳食:摄取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营养素的食物,如肉类、禽类、鱼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2. 避免过度出血:注意预防和及时治疗导致贫血的原因,如胃溃疡、痔疮等。

3. 接种疫苗:接种适当的疫苗,如乙肝疫苗,以预防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贫血。

二、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指血液中凝固物质在血管内形成血块,阻塞或减少了血液流动,导致组织缺血或坏死。

这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严重时可引发心梗、中风等严重后果。

预防措施:1. 科学饮食:心血管健康与饮食密切相关,应限制高脂、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2. 适度运动:定期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行走、游泳等,有助于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3. 避免长时间坐着:长时间的久坐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应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避免长时间静坐。

三、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髓或淋巴系统产生异常白细胞,抑制了正常血细胞的生长。

白血病的症状包括疲劳、反复感染、出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措施:1. 避免暴露于致癌物:尽量避免长期接触致癌物,如有害化学品、放射线等。

2. 合理用药: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滥用或滥用抗生素。

3. 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睡眠、科学饮食、适度运动等,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四、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点是血浆中某些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导致出血时间延长。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神经肌肉系统表现,头痛、头晕、晕厥、 失眠、记忆力衰退、思想不集中,严重 贫血可发生昏迷。
实用文档
14
贫血的症状
消化系统,恶心、腹胀、腹部不适、便秘。食 欲不振和厌食是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早期表现。
泌尿生殖系统表现,多尿、尿比重低、蛋白尿 及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功能 障碍。性功能减退,女性月经紊乱。
接触史、服药史
实用文档
31
血深皮疱部肤、组鼻织粘衄出膜、血齿:出衄血的伴随出血症状
血肿、关节出血、浆膜腔出血、眼底出血
内脏出血:
咯血、呕血、便血、血尿、阴道出血、颅内出 血
出血相关症状与体征:
晕厥、休克、心肺功能不全、压迫性症状、关 节畸形、肌肉萎缩
实用文档
32
各类出血性疾病的特点
类型
皮肤粘膜出血 其他部位出血 特点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
实用文档
1
病史采集
血液病的常见症状有贫血、出血倾向, 发热或易感染,肿块、肝、脾、淋巴 结肿大,骨痛等。对每一患者应了解 这些症状的有无及特点。还应询问有 无药物及毒物接触史,营养及饮食习 惯,手术史,月经孕产史及家族史。
实用文档
2
体格检查
皮肤粘膜颜色、出血点,皮肤结 节或斑块,黄疸,舌乳头、浅表淋巴 结,胸骨压痛,肝脾有无肿大,腹部 有无肿块等。
实用文档
8
诊断贫血的注意点
性别差异、居住地(高海拔和低海拔)、血液 稀释状态(妊娠中后期、低白蛋白血症)、血 液浓缩状态(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
平原地区的诊断标准:血红蛋白成年男性低于 120g/L(正常值120~160g/L),成年女性 低于110g/L(正常值110~150g/L),妊娠 低于100g/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贫血(Anemia)概 论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贫血。

其中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成年男性低于120g/L(12.0g/dl),成年女性低于110g/L(11.0/dl),一般可认为贫血。

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可能是一种基础的或有时是较复杂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一旦发现贫血,必须查明其发生原因。

根据国内调查资料表明正常成人血液内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的正常范围如下:表5-2-1 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正常范围红细胞(×1012/L)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压积男4.0-5.5(400 550万/mm3) 120-160(12-16g/dl)0.4-0.5(40-50容积%)女3.5-5.0(350-500万/mm3) 110-150(11-15g/dl)0.37-0.45(37-45容积)%上述正常范围存在着地区与个体间差别。

例如高原的居民正常值较高。

急性失血的早期,红细胞与血浆同时成比例减少,因此血红蛋白值相对正常,出血停止数小时后,血浆容量增加,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才下降。

肺气肿患者红细胞增多。

高血容量时,总血容量增加,主要是由于血浆容量增加,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减低,红细胞的绝对量并未改变。

因此在临床工种中确定有无贫血,降了上述数字外,还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根据血红蛋白降低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将贫血分为下列4级。

表5-2-2 贫血的临床分级分级 血红蛋白(g/L) 临床表现轻度 120~91(12~9.1g/dl) 症状轻微中度 90~61(9~6.1g/dl) 体力劳动后感到心慌、气短重度 60~31(6~3.1g/dl) 卧床休息时也感心慌、气短极度 <30(3.0以下g/dl) 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贫血的病理生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正常血液一克血红蛋白能携带1.34ml氧,贫血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血液携氧能力减低,组织缺氧。

机体对缺氧进行代偿和适应机制如下:一、心脏搏出量增加贫血患者因红细胞减少,血液粘度减低和和选择性的周围血管扩张,周围血管阻力减低,心率加速,循环速度加快,为防止对机体供氧量减少,心脏排血量增加。

二、增加组织的灌注贫血时血液供应重新分配,供血减少区域为皮肤组织和肾脏,故皮肤苍白,对缺氧敏感的心肌、脑和肌肉供血量增加。

三、肺的代偿机能贫血时呼吸加快、加深、呼吸增强,但这并不能得到更多的氧,这可能是对组织缺氧的一种反应。

四、红细胞生成亢进贫血患者除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几乎都有红细胞生成亢进,且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也增加,一般红细胞生成素的释放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成反比。

五、氧解离曲线右移在缓慢发生的贫血、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合成增加,2、3-DPG 有与脱氧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使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减低,促进HbO2解离曲线右移,使组织在氧分压降低的情况下能摄取更多的氧。

六、Bohr效应贫血时缺氧引起肌肉和其它组织无氧糖酵解,致乳酸产生堆积,因组织酸中毒,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减低,氧的释放增多,结果使组织供氧改善。

贫血分类贫血可以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或发生的原因和发病机理加以分类。

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浓度(MCHC)。

贫血可分为三类:一、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MCV>95fI。

此类贫血大多为正常色素型,如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和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多时。

二、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MCV=80~95fI,MCHC=0.32~0.36(32~36%)。

属此类贫血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数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后贫血及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炎症、感染、尿毒症、肝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等。

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MCV<80fI,MCHC<0.31(31%)。

属于此类贫血者有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采用形态分类法,除计算红细胞指数外,尚应强调血片的观察,因为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在血片中最为分明,正细胞性贫血并不意味着所有红细胞都是正常大小,并且红细胞大小不匀可能很明显,但其平均体积在正常范围内。

大细胞性贫血中也可有不少小细胞出现。

此外,形态改变的异形细胞也只有在血片中能观察到。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理的分类,贫血可分类如表5-2-3。

以上两种贫血分类法各有局限性。

形态分类法对缺铁性贫血和叶酸缺乏或维生素B12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能提供重要线索,但对正细胞型贫血提不出确切诊断的线索。

病因分类法的优点是对贫血发生的机理有所说明。

但是某些贫血的发生机理比较复杂,不能用一种原因阐明发生贫血的全部机理。

表5-2-3 贫血的病因分类一、主要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一)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障碍1、再生障碍性贫血;2、骨髓增生异常性贫血(二)红系祖细胞或前体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发的贫血3、内分泌疾病伴发的贫血;4、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的贫血(三)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缺乏;2、叶酸缺乏;3、先天性或获得性嘌呤和嘧啶代谢紊乱(四)血红蛋白合成障碍(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先天性转铁蛋白缺乏性贫血和特发性肺含铁黄素沉积症 地中海贫血(五)多种机制或原因未明 慢性病贫血 骨髓浸润伴发的贫血(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 营养缺乏伴发的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二、主要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或丢失所致的贫血(一)红细胞内部异常1、膜缺陷(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3)遗传性棘形红细胞增多症和口形红细胞增多症2、酶缺乏(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2)丙酮酸激酶缺乏和其它酶缺乏(3)卟啉症3、珠蛋白异常(血红蛋白病)(1)镰状细胞病和有关疾病(2)不稳定血红蛋白(3)低氧亲和力血红蛋白病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二)红细胞外部异常1、机械的(1)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和运动性贫血(2)心脏创伤性溶血性贫血(3)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2、化学或物理的(1)由于化学或物理因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感染(1)由于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溶血性贫血4、抗体介导的(1)由于温反应自身抗体所致获得性溶血性贫血(2)冷凝集素综合征(3)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4)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新生儿同种[异体] 免疫性溶血性疾病5、单核巨噬细胞机能亢进 脾机能亢进6、失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临床表现贫血症状的有无或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贫血发生的速度、循环血量有无改变、病人的年龄以及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等。

贫血发生缓慢,机体能逐渐适应,即使贫血较重,尚可维持生理功能;反之,如短期内发生贫血,即使贫血程度不重,也可出现明显症状。

年老体弱或心、肺功能减退者,症状较明显。

贫血的一般症状,体征如下:一、软弱无力疲乏、困倦,是因肌肉缺氧所致。

为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二、皮肤、粘膜苍白皮肤、粘膜、结膜以及皮肤毛细血管的分布和舒缩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认为睑结合膜、手掌大小鱼际及甲床的颜色比较可靠。

三、心血管系统心悸为最突出的症状之一,有心动过速,在心尖或肺动脉瓣区可听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称为贫血性杂音(hemic murmur),严重贫血可听到舒张期杂音。

严重贫血或原有冠心病,可引起心绞痛、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四、呼吸系统气急或呼吸困难,大都是由于呼吸中枢低氧或高碳酸血症所致。

五、中枢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均为常见症状。

晕厥甚至神志模糊可出现于贫血严重或发生急骤者,特别是老年患者。

六、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腹部胀气、恶心、便秘等为最多见的症状。

七、生殖系统妇女患者中常有月经失调,如闭经或月经过多。

在男女两性中性欲减退均多见。

八、泌尿系统贫血严重者可有轻度蛋白尿及尿浓缩功能减低。

九、其它贫血严重时由于体表循环不良而致皮肤散热能力减退,可有低热。

诊断贫血本身,仅用血红蛋白测定即可确诊,但查明贫血的原因,既十分重要也不容易,切忌将贫血当作病因或视为一独立的疾病。

在诊断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一、病史详细询问有无疲乏、肌肉无力、头痛、眩晕、晕厥、心悸、呼吸困难;有无出血史、呕血、黑便、深咖啡色尿;在妇女中有无月经过多,妊娠、生育(或流产)和哺乳情况;有无营养缺乏或偏食情况;工种和生活环境中有无与化学毒物或放射物质接触;起病前有无服用能引起贫血的药物;有无提示有慢性炎症、感染、肾病、肝病、恶性肿瘤、胶原性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疾病的症状;家族中有无地中海贫血、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遗传性疾病患者。

二、体格检查除全面检查外,须注意有无皮肤苍白,结膜苍白,黄疸,淋巴结、肝、脾肿大、骨骼压痛,心脏的异常等。

反甲和舌炎出现于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舌乳头萎缩和脊髓后索及侧索体征出现于维生素B12缺乏;骨骼畸形,出现于溶血性贫血。

三、实验室检查除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外,最基本的血液学检查应包括:(一)网积红细胞计数,校正网织红细胞计数=患者的红细胞压积/0.45/L×网织红细胞(%)。

(二)MCV及MCHC 的测定。

(三)外周血涂片,观察红细胞有无异形红细胞,如球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裂殖细胞,有无红细胞大小不均,低色素和多染性红细胞,嗜硷性点彩、卡伯特氏球、豪一周氏小体等。

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形态学方面的改变,有无异常细胞。

(四)骨髓穿刺作骨髓涂片检查,对诊断不可缺乏,必要时应作骨髓活检。

骨髓检查必须包括染色,以确诊或排除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在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有目的地选择某些特殊检查,例如各种溶血性疾病的试验,以确定诊断。

四、其它检查尿常规、大便隐血及寄生虫卵、血液尿素氮、血肌酐以及肺部X线检查等均不容忽视。

治疗一、病因治疗治疗贫血的原则着重采取适当措施以消除病因。

很多时候,原发病比贫血本身的危害严重得多(例如胃肠道癌肿),其治疗也比贫血更为重要。

在病因诊断未明确时,不应乱投药物使情况复杂,增加诊断上的困难。

二、药物治疗切忌滥用补血药,必须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症。

例如维生素B12及叶酸适用于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铁剂仅用于缺铁性贫血,不能用于非缺铁性贫血,因会引起铁负荷过重,影响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维生素B6用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睾丸酮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三、输血输血主要的优点是能迅速减轻或纠正贫血。

急性大量失血时,输血对恢复正常血量和成分极为重要。

任何严重贫血对药物或其他措施预计不可能有良好效应或一时不易见效者,为了迅速减轻缺氧症状亦常需要输血,但输血并非绝对完全无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