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内省艺术(中外美术专题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自古以来就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既来自于各自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不同的视角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进行浅析。

一、历史传统的影响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的根源之一来自于不同的历史传统。

西方绘画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受到古希腊文艺复兴的影响,追求表现个体形象和客观真实,重视透视和光影的表现,强调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

而中国绘画起源于古代壁画和甲骨文,受到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追求表现内在意境和情感境界,强调对心灵世界的表达和抒发。

这种深刻的历史传统对中西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绘画表现方式上,西方绘画强调透视和光影,追求客观真实和形象的表现,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意境和空间感,追求内在情感和神韵的表达。

在审美观念上,西方绘画强调个体表现和理性思维,注重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分析,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情感共鸣和心灵交流,注重对内在世界的体验和领悟。

二、题材和题材的不同中西方绘画在题材和题材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绘画中,人物、风景、静物等是常见的题材,而中国绘画中,山水、花鸟、人物等则是常见的题材。

在西方绘画中,人物和风景的表现往往更加具体和写实,注重个体形象和外在景物的表达,而中国绘画中,山水和花鸟的表现往往更加抽象和意境,注重自然景物和物象的意蕴。

三、艺术表达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对中西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绘画的艺术表达方式更注重色彩和造型的表现,追求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描绘,而中国绘画的艺术表达方式更注重墨彩和笔墨的表现,追求对内在世界的体验和领悟。

四、审美观念的不同中西方绘画在审美观念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绘画中,理性和实用主义是常见的审美观念,追求客观真实和形象的表现,而中国绘画中,情感和意境主义则是常见的审美观念,追求内在意蕴和情感的表达。

五、当代艺术的发展和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西方绘画在当代艺术中已经逐渐融合和交融。

异域绘画 探索世界各地的绘画艺术

异域绘画 探索世界各地的绘画艺术

异域绘画探索世界各地的绘画艺术绘画是一门语言,通过色彩与线条表达思想和情感。

世界各地的绘画艺术因文化、历史和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一些异域的绘画艺术形式,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一、中国水墨画中国水墨画作为东方美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形式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它以黑、白、灰为主色调,通过墨、水、纸的调和以及线、点、面的构建,创造出虚实结合、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

中国水墨画注重表达情境和意境,往往以山水、花鸟等自然元素为主题,通过极简的线条和明暗对比,传达出内敛而深远的美感。

二、印度尼西亚巴厘画印度尼西亚巴厘画是巴厘岛上的一种绘画艺术,被誉为“爱之岛上的绘画”。

这种艺术形式融合了巴厘文化、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以浓郁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描绘出充满活力和神秘感的场景。

巴厘画常常以故事和神话为题材,通过具象的表现方式和富有装饰性的细节,为观者呈现出一个个充满魅力且富有异域风情的世界。

三、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是澳洲土著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被视为世界艺术的瑰宝之一。

这种艺术以点、线、面的几何图形和强烈的色彩对比为特色,以表达土著民族对自然、神话和人类起源等主题的理解。

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既是一种创作形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展示了土著民族独特而深邃的艺术世界。

四、美国现代派绘画美国现代派绘画是20世纪初美国的一种艺术运动,旨在寻求形式的革新和艺术表现的新颖。

该运动凭借其对色彩和线条的大胆运用,创造出了一种抽象、非现实的画面效果。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包括杰克逊·波洛克的行动绘画和马克·罗斯科的色块绘画。

这种艺术形式以自由和个性为基础,追求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极致,使观者体验到独特而引人注目的艺术感受。

五、日本浮世绘日本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以描绘日常生活、歌舞伎和名胜风景为主题。

中外美术教育比较研究

中外美术教育比较研究

中外美术教育比较研究讲义石庆秘第一章中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开端与变迁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美术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目的:了解和认识中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开端与变迁的内容教学重点: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美术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校美术教育教学难点: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美术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校美术教育课时安排:课内4学时。

教学过程一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1、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一席之地。

2、宫廷画家和在野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习画大都从临摹入手,选择优秀的临本进行临摹,掌握笔法、墨法,并通过师傅徒弟的方式进行。

3、北宋设立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在招收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已趋于完善,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

4、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版画得到空前发展,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发亮出现,成为我国古代习画的教材。

二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美术教育清末的学校美术教育(1)京师同文馆标志模仿西洋式学校教育的开端。

课程设置了“画法”科目,是中国新式学堂开设最早的“绘画课”。

(2)《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全盘模仿日本。

在高等小学和中学堂的课程中设图画课。

(3)《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初小图画课教学目的:“练习手眼,以养成其见物留心,记其实象之性情”手工课教学目的:“练习手眼,使能制作简易之物品,以养成好勤耐劳之习”高等小学图画课教学目的:“观察实物形体及临本”,“练成可应实用之技能,并令其心思于精细,助其愉悦”手工课教学目的:“能制作简易之物品,养成其用心思耐劳烦之习”中等学堂图画教学目的“习画者,就实物模型图谱,教自在画,俾得练习意匠,兼讲用器画之大要,以备他日绘画地图、机器图,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4)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近代最早的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以教育、图画、手工为主课,音乐、文化为副科。

图画包括:中西绘画及几何、投影手工包括:细工、黏土细工、石膏、竹、木等工艺美术民国初期的学校美术教育《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手工课的要旨:使儿童制作简易物品,养成勤劳之习惯时间:4个学年每周均为1课时内容:简易细工图画课的要旨:使儿童观察物体,具摹写之技能,兼以养其美感学习时间:第2、3学年每周1学时;第4学年每周为2课时,女生为1课时。

美术作品中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研究

美术作品中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研究

美术作品中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研究一、引言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是美术作品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独特风俗和文化传统。

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反映出民族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对于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1. 地域文化的呈现不同地域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和生活方式,这些元素都会被艺术家视为灵感来源,融入其作品中。

例如,中国的山水画以山川河流为主题,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而北欧的油画作品则常常描绘极具北欧风情的风景和人物,体现出北欧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民族特色的表现不同民族拥有各自独特的信仰、风俗和审美标准,这些文化元素也会在其美术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

比如,印度的宗教画反映了印度教、印度尼泊尔教和锡克教的特色;而日本的浮世绘则展现了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体现出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在美术作品中的传承与创新1. 传承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作为美术作品的重要元素,需要通过不断的传承和发展才能得以保持。

许多艺术家通过研究传统文化和技艺,将其融入当代艺术创作中,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

例如,中国的绘画家徐悲鸿通过吸收西方艺术的影响,创造了具有中国传统意蕴的现代绘画风格,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创新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艺术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许多艺术家通过对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的深入思考,创造出符合时代和民族特色的新作品。

例如,墨西哥画家弗里达·卡罗通过对墨西哥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创作出充满独特风格和色彩的作品,展现出墨西哥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四、结语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是美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3000字

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3000字

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3000字绘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表现主题、构图手法、色彩运用、艺术观念等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详细探讨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一、表现主题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表现主题上有很大的差异。

中方绘画艺术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强调意境与气韵。

中国古代绘画中常见的主题有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尤其以山水画最为著名。

中国山水画追求“山无际涯、天作之合”的境界,强调画家的意境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而西方绘画艺术则更加注重对人物的描绘和人类生活的表现。

西方绘画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有历史题材、宗教题材、肖像画等。

西方绘画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和环境的描绘来表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构图手法中西方绘画艺术在构图手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方绘画注重整体的平衡和谐,追求画面的空灵和变化。

中国古代绘画常采用的构图手法有“三分法”和“三点透视法”。

三分法是指画面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通常描绘天空或远山,中部描绘山水或人物,下部描绘水面或地面。

三点透视法是指在画面中设置三个关键点,通过这三个点的透视关系来表现画面的深度和空间感。

而西方绘画注重画面的逼真和透视效果,追求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西方绘画常采用的构图手法有“黄金分割法”和“透视法”。

黄金分割法是指画面按照一定比例划分成两个部分,比例通常为1:1.618,以达到画面的平衡和谐。

透视法是指通过线条的收敛和消失点的设置来表现画面的深度和空间感。

三、色彩运用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色彩运用上也存在差异。

中方绘画注重墨色的运用和水墨的表现力,强调以黑白灰的色调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

中国古代绘画中常采用的色彩有“五色”和“彩色”。

五色是指红、黄、蓝、黑、白五种颜色,通常用来描绘天空、山水和花鸟等。

彩色是指除了五色之外的其他颜色,通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服饰和道具等。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一、艺术表现方式的差异1.透视与非透视:中西方绘画在透视的处理上有所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法的运用,追求空间的逼真和立体感,使画面产生一种线性的深度。

而中式绘画则多采用非透视的手法,通过山水、花鸟的形象和构图,表现出静寂、静谧的美感。

2.色彩运用:中西方绘画中色彩也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追求色彩的鲜明和对比,注重色彩的暖与冷、亮与暗的变化,以营造不同的气氛。

而中国绘画则以水墨为主要材料,追求淡泊、克制的审美情趣,通过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物象。

二、创作风格的差异1.对现实主义的追求:西方绘画多强调现实主义创作,追求真实感和精细描绘,致力于对现实主题和现实生活的深入研究。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审美情趣的表达,更加注重表达个人内心的感受,体现思想性和寓意性。

2.对绘画技法的使用:西方绘画以油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其技法更为细腻和精细,画面贴近视觉感知的真实效果。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用笔的质感和节奏感,追求笔法的灵动、意态的神韵。

在用笔技法上,中国绘画注重笔墨点染,追求韵味的表现,而西方绘画更注重线的把握和线条的构造。

三、主题内容的差异1.文化传承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主题内容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以文人雅士的情怀和境界为主题,强调对大自然和人文情感的表达。

而西方绘画更多地从宗教、历史、神话等方面寻找创作素材,注重表现人类对于宗教和文化的追求与探索。

2.艺术观念与价值体系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审美观念和价值体系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创作,倾向于强调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独立性。

而中国绘画则更强调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传承,强调对传统技法和形式的传承与创新。

总结起来,中西方绘画在艺术表现方式、创作风格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绘画追求非透视的构图和水墨的意境表达,强调意境和寓意的传达。

而西方绘画则注重透视的运用和色彩的对比,着重于真实性和现实主义的表现。

论中西方绘画的艺术差异

论中西方绘画的艺术差异

论中西方绘画的艺术差异摘要:由于中西方地理位置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历史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绘画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中西方的文化哲学审美,以及中西方绘画技法等各方面,阐述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三远;六法;诗书画印;散点透视;定点透视谈论中西方绘画的艺术差异,首先要分析的是中西方哲学和审美都不同。

是这种文化属性的差异造就了艺术追求上的差异。

中国的哲学追求的是天人合一,这是受传统道家思想影响的结果。

而传统的中国绘画都是植根于这个哲学思想之上的,所以中国画追求的是和谐之美。

所有的优秀画作,必定是宇宙本体、自然之道的体现,其终极表现目标是进于道、达于道。

《乐记,礼论篇》有云:“大乐与天地同和”,即艺术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圆满具足而又与宇宙相感、相调和的状态。

西方哲学是以数理起源的,他们认为数是万物的质。

西方的宇宙本体论,就是一种合乎数学形体的理想图形。

因此,西方绘画重模仿、重形体、重比例、重结构,追求数理上的准确性。

他们对物体的描述必须是科学的、严谨的。

而中国画的特点是追求意境,不拘泥于标准的形成,寻求的是和谐之美。

从审美上来说,中国的审美学是真、善、美。

任何一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绘画作品,描述的必定是清新隽永,美好安详的氛围。

西方哲学是宗教哲学,他们的宗教强调忏悔,认为人生来是恶的。

这和中国“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

所以西方的绘画更像是一种忏悔仪式,表达的是人性中的恶、丑、痛。

他们认为把人性中的这些不好的东西拿出来忏悔,得到了上帝的宽恕,人性就会变得美好。

由于出发点的不同,就造成了审美的不同。

除了哲学、审美都不同,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生活方式都不同,绘画使用的工具和表达方式也不同。

一、绘画工具和载体的不同中国画用的是柔软、可千变万化的毛笔。

毛笔的特点可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或点或线、或粗或细、或大或小,一气呵成,随心所欲。

重墨色轻色彩,画于宣纸或绢帛之上为多。

西方绘画以硬排笔着油彩画于麻布之上,一笔一笔重复修改,发到想要表达的效果。

中西方传统美术的审美特点和表现形式的共性和不同

中西方传统美术的审美特点和表现形式的共性和不同

中西方传统美术的审美特点和表现形式的共性和不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班级:经济163 姓名:林颖学号:201610710082内容提要:中西方文化发展历程可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使得作为文化表现形式之一的中西传统美术在审美特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亦存在着共性和不同。

关键词:中西方传统美术审美特点表现形式共性和不同传神和谐表现语言苏东坡有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于美术而言,此理亦通。

中国与西方的艺术家以自己置身抑或是想象中的世界作为的描绘对象,赋以其各自独特的风格,将大千世界的美通过他们的妙手得以表现、定格、留存。

而西方美术之“浓”、中国美术之“淡”以及两者的浓淡相交却又是一个复杂包容的概念。

下面我仅从两者的审美特点和表现形式浅谈一下它们的共性和不同。

一、中西方传统美术之审美特点(一) 共性今日,无论是中国人参观西方的美术馆,还是西方游客阅赏中国的古代画作、雕塑等,双方都深为对方美术的精妙所折服。

这点在现代美术的中西借鉴融合上也可见一斑。

为中西方各自审美观所影响的人们能由衷发出一声赞叹,由此可以想见在交流尚少的古代,中国同西方的美术在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上也应具有“心有灵犀”般的共通点。

1.中西方美术对传神的推崇有些人认为中国美术的写意重在写神,而西方美术的写实在于摹形。

但其实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对美术的传神,即表现所绘对象的内在精神与风采神韵极为注重。

在描绘客观对象,尤其是人物、动物这类活物时,中国历来讲求“气韵生动”。

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序》中提出的“六法”其一便是“气韵生动是也。

”元代美术史论家杨维桢亦在《图绘宝鉴序》中写道:“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

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写人者即能传其精神。

”举其画例便如马远之《秋江渔隐图》,绘一老翁怀桨酣睡之态。

画家在老渔翁的眼窝、鼻唇处巧以墨色晕染,更借清淡两弧墨线勾勒其睡梦中的瞑目,加之嘴角的一抹微勾,似有笑意。

将一以隐逸为乐,怡然安睡的老者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论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论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论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方式。

中方绘画看重的是神韵、气象、风体,注重写意与意境;而西方绘画则注重细节、透视和色彩,追求写实主义和自由表达。

在审美感受上,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进行探讨。

一、绘画主题各异中方绘画艺术主题历来是人文主义,注重体现大自然的神韵,紧贴生活与情感,以传统文化的神秘与哲学思考为主要主题。

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中,则表达的是社会现实及个人的主观情感。

另外,西方绘画更多地运用抽象表现来表现主题,强调个性和独立性。

当然,这不代表中方绘画艺术就只有传统文化的表现,而西方绘画艺术就只有当代现实主义画。

艺术作品看重的是表现手法与表达能力。

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这些细节与个人特色能与文化意识结合体现。

二、绘画技巧不同两种文化背景下,艺术家运用的绘画技巧各异。

中国绘画注重的是写意与意境,不在乎细节的准确性。

而西方绘画则注重细节和透视,追求写实主义和自由表达。

在中方绘画中,笔墨是起到效果的一种方法,艺术家的用笔常常是方便达到画面上的某些效果,如渲染“气势”,表现“神态”等组成转化。

而西方绘画的笔触更多的聚焦在细节上,例如《蒙娜丽莎》的细致饰纹等。

这些细节将构成整个画作,可以更好地传达技法的细节知识。

三、色彩表现不同中西方绘画的色彩表现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灰暗,色彩单一。

这种色调表现通常是表现出感性和意境的不同。

而西方绘画通常会运用各种色彩,特别是明亮的颜色来表达画家的感情和意境。

对色调及色彩的使用法,可以代表文化特色的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清新淡雅”的特点,而西方绘画则更多地将色彩作为表现的一种手段。

综上所述,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艺术创作的审美观、艺术表现方式、艺术表达手法、色彩表现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由文化背景和审美观的不同所致。

当然,真正的艺术,应该具备自己的文化特色与个人鲜明的表现风格。

无论是中方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在艺术表达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去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中外艺术作品赏析

中外艺术作品赏析

中外艺术作品赏析摘要:一、引言1.艺术作品的定义与作用2.中外艺术作品的多样性二、中外艺术作品赏析方法1.历史文化背景分析2.艺术风格与技巧鉴赏3.主题思想解读三、具体赏析实例1.中国古代绘画作品a.作品简介b.艺术风格与技巧c.主题思想及其时代背景2.西方古典音乐作品a.作品简介b.音乐风格与创新之处c.作曲家及其时代背景3.现代中国电影a.作品简介b.导演风格与创新尝试c.社会现象及主题思想分析四、总结与启示1.中外艺术作品的共性与差异2.赏析艺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3.提高艺术素养的方法与建议正文:中外艺术作品赏析是一种深入了解和欣赏各类艺术形式的方式。

通过对作品进行历史文化背景、艺术风格与技巧以及主题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们的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外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并分析具体的赏析方法,以古代绘画、西方古典音乐和现代中国电影为例,进行具体赏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艺术作品的定义和作用。

艺术作品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产物,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

艺术作品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涵。

中外艺术作品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地域、民族、历史时期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

在赏析中外艺术作品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文化背景分析: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艺术风格与技巧鉴赏:分析作品的艺术风格,如色彩、构图、线条等,以及运用的技巧,如写实、抽象等,可以评价作品的审美价值。

3.主题思想解读:探究作品传达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对社会、人生、自然等问题的看法,有助于我们深入领会作品的寓意。

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赏析。

1.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以唐代画家吴道子的《观音图》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作品中的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和谐。

吴道子运用了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观音的形象。

这幅作品反映了唐代宗教文化的繁荣,也展现了画家对观音信仰的虔诚。

国内外关于原生态创意美术的研究

国内外关于原生态创意美术的研究

国内外关于原生态创意美术的研究原生态创意美术是一种融合了自然与艺术的独特艺术形式。

它注重将自然元素与创意思维相结合,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赞美。

在国内外的艺术界,对原生态创意美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着重介绍国内外关于原生态创意美术的研究,并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原生态创意美术的定义和特点1.1 定义原生态创意美术是一种将自然元素与艺术创意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它强调对自然的尊重与关怀,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将自然中的材料、形态、颜色等元素融入到艺术作品中,使作品本身具有自然的气息和灵性。

1.2 特点原生态创意美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自然材料的运用。

原生态创意美术倡导使用天然的、可持续的材料,如木材、竹子、石头等,通过对材料的处理和组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追求自然的形态和流动感。

原生态创意美术作品往往具有流畅的线条和柔和的曲线,追求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自然现象的形态美和动态美。

再次,注重自然色彩的运用。

原生态创意美术中常常运用大自然中的颜色,如绿色代表生命和希望,蓝色代表宁静和宽广等,通过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追求作品的实用性和环境友好性。

原生态创意美术作品常常被设计成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如原生态家具、装饰品等,同时也注重作品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合理设计和选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二、国内对原生态创意美术的研究在国内,对原生态创意美术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艺术创作实践国内一些艺术家通过实际创作,将原生态创意美术理念融入到艺术作品中。

艺术家王铁男在他的雕塑作品中大量运用了自然材料,如木材、石头等,赋予作品以自然的气息和质感。

他的作品还通过形态和色彩的运用,展现出自然界的美与生机。

2.2 学术研究和讨论国内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始对原生态创意美术进行学术研究和讨论。

研究者们主要从艺术理论、实践技巧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原生态创意美术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趋势。

比较中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的异同探究

比较中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的异同探究

比较中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的异同探究中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的异同探究艺术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抒发方式,是文化和传统的延续。

中西方艺术,作为两个迥然不同的文化领域,具有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对中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的异同进行探究。

一、绘画艺术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表现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写实技法,追求形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

而中国传统绘画则重视笔墨的运用,强调意境的抒发和精神的表达。

西方绘画注重人物、风景等具象画面的描绘,而中国传统绘画则更加注重意象的提炼和气韵的表现。

二、雕塑艺术西方雕塑更加注重材质的选择和雕塑形象的真实感。

西方雕塑师倾向于使用大理石、铜等材料,并以人物雕像为主要表现形式。

而中国雕塑注重以器物雕刻、石刻等形式表现,倾向于使用陶瓷、玉石等材料,并注重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三、音乐艺术中西方音乐在表现手法和音乐理念上呈现出显著差异。

西方音乐注重和声和对位法,追求协调和谐的声音组合。

而中国音乐注重旋律和节奏的变化,强调音乐与文学、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四、舞蹈艺术西方舞蹈重视肢体的表达和舞者个体的技巧展示。

西方舞蹈注重舞蹈者的身体柔韧性和舞蹈技术的完美呈现。

而中国舞蹈则更注重肢体的协调性和整体感,强调以舞蹈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

五、戏剧艺术中西方戏剧在表现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戏剧注重舞台效果的制造和对话的展示,追求剧情的连续性和情感的真实性。

而中国戏剧注重身段的变化和腔调的运用,强调舞台化的效果和意境的表达。

六、文学艺术中西方文学在表现手法和思想理念上呈现出独特的差异。

西方文学注重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强调情节的悬念和冲突的处理。

而中国文学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追求文字的精炼和意蕴的深远。

综上所述,中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的异同主要体现在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和文学等方面。

中西方的艺术形式在表现手法、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上都存在差异,但都是人类情感、思想和文化的抒发方式。

地域文化美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地域文化美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地域文化美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美国社会化艺术教育意识较强:美国社会化艺术教育意识很强,加之众多艺术教育场所,使美国艺术教育发展居世界前茅。

美国中小学老师常带学生观看世界名画,在艺术展览馆上课,师生可在博物馆、美术馆电脑查阅资料。

很多美术学院位于美术馆附近,美术史论、美术教育、艺术欣赏课程可在美术馆进行,学生有条件面对来自不同文化的艺术精品的原作。

感官经验是创造性地表达和理解艺术家作品的基础,面对原作可真正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开放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为美国学生真切接受艺术教育提供极大便利。

艺术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对美国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被美国民众越来越重视。

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发展,也为艺术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中国家庭化艺术教育意识较强:近年来,我国艺术展览馆、美术馆加大力度向社会开放,促进广大民众接受艺术文化的教育。

各种展览馆丰富的美术、艺术展览,极大提高了人们对文化艺术重要性的认识,在中国城市,家庭化艺术教育意识较强,约80%的家庭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艺术教育曾另辟蹊径,寻找学校以外的教育。

在中国中等以上城市,小学校艺术教育可得到保障,中学阶段艺术教育时段稍短,在贫困区域,从小学到中学艺术教育有待加强,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艺术教育师资。

近十年,我国艺术教育在教育目标、形式、内容发生巨变,人们对艺术教育的内涵有了深入认识。

相对于美国艺术教育,我国对艺术的社会化建设仍需加强,在社会公共艺术设施建设方面仍需投入人力、财力,以满足民众对艺术文化的需求。

( 3)中外艺术教育异同成因:美国高度发达的经济、是美国艺术教育高度发展的成因之一。

经济基础导致艺术教育目的、艺术教育师资等存在差异。

美国学校艺术教育目标是高校艺术教育专业设立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以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为目的,以毕业的学生能服务社会为宗旨。

相比之下,众多中国家庭主动为学生寻求艺术教育,具有艺术天赋与艺术兴趣的学生除在学校接受艺术教育外,在家庭的资助下还接受学校以外的艺术教育和培调,直至成为艺术领域佼佼者、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学生的艺术教育,家庭的前期投入与家庭熏陶的因素大于学校艺术教育的因素。

美术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特色研究

美术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特色研究

美术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特色研究美术作品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其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

在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特色,这些特色既是历史的遗产,也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寄托。

本文从美术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特色入手,探究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

一、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国家,在美术领域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传统。

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性,表达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其中,山水画是中国画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自然景观为素材,表现出中国人对山水的博爱情怀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山水画中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山水画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表达出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其次,山水画多用线条勾勒形象,重视笔墨的姿态、气质和情趣,体现了中国文人对书画艺术的崇尚和追求。

再次,山水画把描绘景物当作描绘情感、意境的手段,具有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最后,山水画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美学风格。

另一个代表中国传统美术的艺术形式是陶瓷。

中国陶瓷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精美的造型、独特的纹饰和精湛的工艺被誉为“东方艺术的巅峰”。

中国陶瓷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融合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次,中国陶瓷注重意境,以虚实、动静、曲直等手法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传达出中国人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的理念。

最后,中国陶瓷的制作工艺也是其独特之处,中国古代陶瓷技术十分先进,烧制技术和器形设计也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二、日本传统美术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特色日本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艺术氛围浓厚的国家,在传统美术领域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传统。

日本传统美术作品以浮世绘、陶瓷、茶道、盆栽等为代表,具有明显的日本文化特色。

美术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特色研究

美术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特色研究

美术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特色研究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有文化传承,是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

而美术作品则是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和情感的载体。

美术作品中融入了民族文化特色,深度研究这些特色对于理解、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美术作品中,民族文化特色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题材选择上表现出了民族文化的特色。

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宗教信仰、传统习俗、历史传说等,美术作品可以选择这些特色来进行表达。

例如,在中国的美术作品中,常常能看到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传统题材,这些题材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人物的独特理解。

其次,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色。

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和表现手法会体现在美术作品中。

例如,在日本的美术作品中,常常能看到浓重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这体现了日本人对于细节和形式的追求。

民族文化特色还体现在作品的符号和象征上。

不同的民族拥有自己的符号和象征,这些符号和象征在美术作品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印度的美术作品中,常常能看到莲花、佛像等象征着印度文化精神的符号,这些符号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深入研究美术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特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

通过深入分析作品中的题材、风格和符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而对于艺术家来说,研究民族文化特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并为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此外,深入研究美术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特色还可以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沟通提供重要参考。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通过研究不同民族美术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特色,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总之,美术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特色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作品的题材、风格和符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了解不同国家的美术风格

了解不同国家的美术风格

了解不同国家的美术风格美术是一种语言,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不同国家的美术风格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艺术传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几个国家的美术风格,了解它们的独特之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的美术风格。

中国美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美术风格注重表现意境和气韵,强调传统的笔墨技法。

中国画以水墨为主要材料,注重线条和墨色的表现力。

传统的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都是中国美术的代表作品。

中国美术强调平和和谐的美感,追求“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的美术风格。

日本美术受到中国的影响,但也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

日本美术注重细节和精确的表现,追求简洁和秩序。

日本的传统绘画以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和细腻的色彩画闻名。

日本的美术作品常常展现出对自然和季节变化的敏感,以及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关注。

不仅如此,日本的美术还表现出对日本传统文化和神话故事的热爱。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印度的美术风格。

印度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印度的美术作品通常以鲜艳的色彩和复杂的图案为特点。

印度的绘画和雕塑常常表现出宗教信仰和神话故事。

印度的美术作品充满了神秘和宗教意义,展现了印度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印度的美术风格也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如波斯、阿拉伯和欧洲等。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西方的美术风格。

西方美术是现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力。

西方的美术风格多样,包括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印象派、立体派等。

西方的美术作品注重透视和光影效果,追求真实和写实的表现。

西方美术强调个体的表达和创新,充满了对自由和个人权利的追求。

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美术风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艺术表达。

每个国家的美术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反映了不同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对比和交流,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艺术视野,拓宽自己的审美观念。

无论是中国的水墨画、日本的浓墨重彩、印度的复杂图案还是西方的写实绘画,它们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欣赏。

文化之美赏析独特艺术

文化之美赏析独特艺术

文化之美赏析独特艺术人类的文化多元而丰富,每一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美学特点。

在这个多元世界中,我们有幸能欣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作品,体验着不同文化所传递的独特美感。

本文将以欣赏独特艺术为主题,深入探讨文化之美。

独特艺术是一种折射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欣赏各个文化的独特之处。

来自不同国家的独特艺术,如中国的中国画、古典音乐,日本的浮世绘、茶道,印度的印度舞、印度音乐,都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艺术品味和审美观念。

首先,中国的独特艺术以中国画和古典音乐为代表。

中国画是一种墨水为主要绘画材料,以线条和层次感的表现手法为特点的艺术形式。

它注重画家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通过墨水的浓淡、线条的粗细、色彩的运用等技法,传达出独特的美感和意境。

古典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它以琵琶、古琴、笛子等乐器为主要演奏对象,以民间故事和传说为音乐主题。

它以其独特的曲调和音符,能够将听众带入另一个时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日本的独特艺术以浮世绘和茶道为代表。

浮世绘是一种以木刻板为基础,主要描绘日本风俗与生活场景的绘画形式。

它以鲜明的色彩、独特的画风和细腻的描绘,给人一种活力和生动的感觉。

茶道则是一种日本传统的礼仪文化,它强调内敛、沉静和平和的生活态度。

茶道的核心是品茶,借助精致的茶具和独特的茶道流程,人们可以在享受茶品的同时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放松。

最后,印度的独特艺术以印度舞和印度音乐为代表。

印度舞是一种以手势、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讲述故事和表达情感为目的的舞蹈形式。

在印度舞中,舞者通过精致的动作和华丽的服饰,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魅力和神秘的世界。

印度音乐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曲调的复杂性和声音的多样性为特点。

印度音乐通过奇特的音阶和韵律,传达出鲜明的印度文化特色和情感。

总而言之,独特艺术是各个文化所独有的宝贵财富,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和传递着各自文化的美学观念和情感内涵。

中外美术史 思政 设计

中外美术史 思政 设计

中外美术史思政设计中外美术史:探索艺术的无尽魅力引言:美术史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艺术创作和发展变迁的学科。

它不仅仅是一种纪录,更是一种对人类文明的审视和思考。

通过对中外美术史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和思想,也能够从中汲取灵感,推动我们自身的创作。

一、中外美术史的异同:中外美术史在艺术表现形式、主题内容以及创作方式上存在着一些差异。

中华民族的美术历史悠久,以山水、人物和花鸟等为主题,强调气韵生动、意境深远。

而西方美术史则更加注重个体的表现,强调对现实的观察和表达。

然而,不论中外,美术史都承载着人类的情感和思想,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思政与美术创作:思政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理论。

艺术创作作为一种思想的表达方式,也应该与思政相结合。

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着自己对社会现实、人生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艺术创作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更是思想的碰撞和思政的体现。

通过对思政的思考,艺术家的创作能够更加深入人心,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设计与美术创作:设计是一门关于如何创造和改造人类生活环境的学科。

美术创作则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设计与美术创作在实践中常常相互交融。

设计师通过对美术史的学习和借鉴,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表现形式,从而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入更多的艺术元素,使作品更加有灵魂和生命力。

结语:中外美术史、思政和设计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精华。

通过对中外美术史的学习和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思政和设计,作为美术创作的重要因素,能够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让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用心去感受艺术的魅力,用创作去传递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注:本文旨在介绍中外美术史、思政和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讨,旨在激发读者对美术的兴趣,并且使读者对创作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力求用准确的中文描述,并以人类的视角进行叙述,使读者感到仿佛是真人在叙述,而不是机器生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论文本科毕业论文独特的内省艺术---忧郁的天才画家莫迪利阿尼学生姓名尹斐斐学号 1012180128 学院美术学院专业 10级油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指导老师李新生教授2011年12月独特的内省艺术---忧郁的天才画家莫迪利阿尼【摘要】:莫迪利阿尼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巴黎画派的代表人物。

在新的艺术流派层出不穷的二十世纪,莫迪利阿尼的绘画和雕塑作品独树一帜, 耐人寻味, 有非常好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创造了自己独特而内省的艺术风格。

他的绘画作品中尤其以肖像画和女性人体画最为出色, 总是给人以淡淡的哀伤和沉沉的思索,夸张的造型和表现手法更能打动观众, 使他的绘画充满美感和灵动。

他是一位忧郁的天才画家,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莫迪里阿尼留下了众多的作品,他的探索使现代艺术家获得了表现的自由, 使艺术语言获得了独立自主的价值和新的生命。

【关键字】:莫迪利阿尼独特内省忧郁聚天地之灵气,绘人生之妙想。

莫迪利阿尼一个传奇的画家,一个聪明的犹太人,一个带给20世纪一种新的语言,给绘画界带来了一种“新的战栗”。

他和他的绘画中有着某种隐晦的,不合常理的,复杂的东西,而这就是这位脆弱、文雅、忧郁、高贵的艺术家沁人心脾、唯心为主的艺术。

他的作品是那样的美,那样的富有艺术灵魂,那样的别具特色,画中的人物都如中国古代仕女般生长着细长的脖子、溜肩膀和杏仁眼,而且,他的某些作品被誉为“20世纪早期艺术中最美的肖像画。

”一、人物生平与艺术造诣阿梅代奥·莫迪利阿尼(1884-1920)出生在意大利利沃尔纳,逝于巴黎。

父亲是经营交易所的犹太人,母亲是西班牙血统的犹太人的名门闺秀。

莫迪利阿尼14岁时到风景画家格列尔默·米克里画室学画,两年后因患肺结核而中断。

1906年,莫迪利阿尼移居巴黎,进入科拉罗西美术研究所学习,由于当画家的梦幻被破灭,很快的就染上酗酒和吸毒的恶习,加之疾病与贫困,使得他气息奄奄,但他仍着迷似的从事绘画和雕塑创作。

1916年,他的画被画商佐伯罗斯看重,次年他与也曾在科拉罗西美术研究所学习过的让娜·爱比代尔纳结为夫妻,颠沛流离了十多年的莫迪利阿尼终于避入了一个安宁温暖的港口。

他的许多女人体画便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他的性格古怪,沉默寡言,游手好闲,是蒙马特画家圈中最不安分的青年,与酒鬼画家郁特里罗是挚友。

人们说这位游荡的可怜人身上除充满酒精、毒品外还充满天分,他在挥霍金钱的同时也挥霍自己的天分。

他所有的画都是他的自画像和他灵魂的象征。

他创造了发泄自己情感的方法,在他的画中包含着,甚至隐藏着一种欲望的满足。

他的绘画风格源于意大利,并在巴黎这个艺术家的温室中得到发展,题材多为肖像画和人体画。

他的早期作品反映出立体派的倾向,用线条表现面部特征,将侧面像中的鼻子置入正面肖像;晚期作品具有古典风格,画法技巧更加有力、流畅,人物造型更加自然,人物头部前倾,姿态优雅,从中散发出宁静成熟和满足的美感。

其作品显露出两个特点:圆柱型的颈部和富有表情的眼睛。

莫迪格利阿尼是个自相矛盾的人,在他身上,既有意大利艺术传统的深刻烙印,又有巴黎画派的前卫精神;他既将埃及、黑非洲和东方古代雕刻视为自己的指路明星,又像波希米亚人一样在内心中苦苦流浪;他既执著地追求艺术,生活在贫困之中,又沉迷于女人、酒精和毒品,过早摧毁了自己的健康;他既有丰富的精神与感情生活,又处在绝望的孤独里。

正是这些矛盾,造就了他这样一位忧郁的艺术家。

二、莫迪利阿尼的绘画作品分析在莫迪格利阿尼的短短一生中,其绘画题材和样式非常集中,他只画人物。

他现存的全部绘画里,只有两幅风景画,除了这两幅风景,除了布朗库西式和非洲式的雕塑外,莫迪格利阿尼的全部作品都集中为两大类:肖像和人体,他没有群像和叙事性作品。

2.1 、肖像画就肖像画而言,他早期的作品比较传统,但很快就发展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即肖像的背景变得抽象。

按理说,最能展现内心世界的是人的双眼,但奇怪的是,莫迪格利阿尼的许多肖像画,却没有画眼睛,留为一个平面将双眼涂以单一颜色。

其实,用我们今天的批评术语来说,莫迪利阿尼画的是凝视,一种内向的自我凝视。

他笔下的人物,像画家本人一样孤独、忧郁,只进行自我交流。

《坐在桌旁的苏丁》这幅画,画的是苏丁,他的朋友,把苏丁的特点准确的表现了出来。

其中人物的面部特点和表情是画家对苏丁的了解,脖子一样的被拉长了,肩膀显得很浑厚,线条的表现是一种力度,圆中带方,组织方面充满活力。

脸部肤色从额头到下额富有变化,额头有部分浅黄色显示出这位画家的智慧和敏锐。

鼻子的造型敦实,把画家苏丁的善良、厚道表现出来。

画面右边的桌子打破了构图的呆板,从色彩上丰富了周围的对比。

桌子上的茶杯很生动的表现了生活气息。

不同的是这幅画眼睛里面画了瞳仁,眼神有些忧郁,表现出了画家的内心世界,大面积的深色衣服和背景的直线条加强了人物的阳刚之气。

他的肖像画,其实是他对人的理解,也是他自己内心世界的写照。

2.2 、人体画与肖像画相似,莫迪利阿尼的裸体人物,也在抽象的外在形式中追求内在的精神世界。

除一些作品的抽象背景和一些人物有目无珠外,装饰性用色的单纯和空间造型的平面化,以及即兴的用笔用色,也是画家专注于人物本身的一种方法。

但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方法,却是画家的构图设计。

莫迪利阿尼的女裸体,大多是斜躺的全身画。

在构图时,画家有意用画布的边沿,将人物的腿部切掉,有的甚至将双手和头顶也切掉。

《坐着的裸女》是莫迪利阿尼重返意大利的胜利女神,裸女疲乏地坐着,扭转过来的头无力地歪斜着,使整个人体形成一个S形的疲软构图,弯弯的柳眉挂在两颗大而无神的橄榄形的眼睛上面,细长的鼻梁和棱角分明的红嘴唇也不十分规矩地摆放在鹅蛋形的脸盘上,整个人体显露出一种困倦的神态,有点单调,也有点病态美。

她置身于一个深暗狭窄的空间里,用一条短小的白毛巾盖住她的腹部,并非是为了遮羞,而仅仅是给予画家在他最喜欢的白色与深威尼斯红形成的色彩对比中得到一番满足。

一个处于社会生活最底层的对美好前途失去希望的贫民女子便活生生地显露在我们面前。

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她的悲哀,也体味到画家以同情的笔调所寄予的相怜的感情。

莫迪利阿尼的人体画,几乎多为单独一个人。

他用纤细流畅的深色线条极其简练地勾描出女人的形体,省略了许多烦人的细节,随之用细小的而又浑然天成的笔触把皮肤的色彩涂抹得既无限丰富又极为单纯。

被拉长了比例的身体,以及椭圆形的脸、长脖颈和消瘦的肩膀上,闪耀着他在雕塑艺术上的光辉。

莫迪利阿尼在完成了二十多件杰出的雕塑作品之后,突然放弃了雕塑,回归到油画中来,因为他从雕塑中找到了自己的油画表现语言,虽然人体被变形,但是结构仍然十分准确,这是一种十分合理的艺术夸张。

同样,脸部的五官被移位了,但是依然十分协调,没有丝毫怪诞的视觉感受。

莫迪利阿尼以他最好的作品来描写女人的忧郁,这种忧郁不是对未来的疑虑和迷茫,而是在内心冲突中不胜重负的自我体验与自我怜悯。

忧郁,固然是一种消极的自我封闭的情绪,但它却是人逃避并把自己撕得粉碎的文明的这一种办法。

在失去信仰的时代,精神需要逃避。

而莫迪利阿尼笔下的那些忧郁的女人,即使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人与人同样需要亲和、友善和友情。

同时,莫迪利阿尼借助于女性的柔弱、忧伤来表达自己痛苦、压抑的心情,而这些女性形象已经成为自己郁郁愁闷的载体和象征。

她们的伤感落寂,美丽而柔弱,既隐含了莫迪利阿尼高傲自负而知音难遇的苦恼,又宣泄了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的感愤。

当遭到一系列生活与疾病的打击之后,莫迪利阿尼只有从这些女性人物形象那充满诱惑的吸引力,落寂无言的意境与情感中找到一种深沉的抚慰。

三、莫迪利阿尼的绘画表现形式的独特性3.1、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莫迪里阿尼的绘画作品基本全是写生而来, 但是画家在处理画面对象时,不管是人物还是风景他都有一套自己的独特的处理方法, 这就是夸张变形的手法。

在《戴宽沿帽的珍妮·赫伯特恩》一画中,珍妮倾斜的头部、椭圆形瘦削的脸面、杏仁状的小眼睛、流畅的弧形眉、呈曲线的瘦削鼻子和那极小的嘴唇; 离奇的削肩、长长的颈项、以及纤细修长的手指等, 都进行了有意识的处理, 表现出人物优雅、文静的个性和朴素、纤细、柔美的气质。

类似以上的变形, 形成了莫迪利阿尼肖像作品的独特风格。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 他在变形的使用上, 有其独到的手法, 在抓住对象特征的基础上, 以自己惯用的美感形式加以改造变形, 使画面生动、自然, 富有韵律。

他喜欢将形体拉长, 尤其是拉长人物的颈部及脸部。

他笔下的妇女, 往往拥有纤细的长脖子、杏仁状的小眼睛、挺直的鼻子与樱桃般的小嘴。

可以讲, 在油画人物变形美的探索方面, 莫迪利阿尼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他通过对人物的变形, 达到神似的境界。

这种充满诗意的肖像, 是画家从生命的火花中迸发出来的艺术结晶。

3.2、独特的造型手法夸张拉长的变形手法是莫迪里阿尼独特的造型手法。

无论是雕塑还是肖像画、裸体画,他都以这种独特的方法进行造型。

他的人物形象脸部多为椭圆形或蛋形;眼睛忽高忽低;细长而直的稍稍扭曲的鼻子;嘴巴娇小;脖子被极度的拉长;特别是女性的手指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变的更加修长纤细等。

这些都说明莫迪利阿尼总是采用夸张拉长的变形手法。

在马蒂斯的《美丽女子》中,马蒂斯对人物的造型进行了大胆的变形,女子的面部被概括成圆形,肩膀变宽,双臂用曲线直接概括在衣服里。

从这一角度看,马蒂斯的变形手法与莫迪利阿尼的夸张拉长的变形手法截然不同。

此外,莫迪利阿尼在对人物的变形抽象提炼的同时也提炼出了对象的精神气质,这与中国画中的“写意”精髓有异曲同工之妙。

3.3、单纯的装饰性用色莫迪利阿尼作品中的绘画色彩单纯,简练,近似于平涂。

画面人物的皮肤、衣着、背景等都采用大的色块造型,用色单纯,色彩变化微妙,而这种微妙又不是以刻意追求画面中的空间感和体积感为目的的。

《横卧的裸妇》中,除了人物的脸部是红色部分外,人体上的颜色大致是平面的,简单的概括为橙色,忽略了中间复杂的色彩和体积的变化,深褐色的背景有力的衬托出人体的动势,人体的橙黄色与褥垫的蓝绿色形成强烈的对比,追求二维空间的色彩效果。

既不失画面的整体感,又体现了强烈的装饰性。

这是莫迪利阿尼绘画风格独特性中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3.4、富有韵律的线条在莫迪利阿尼的肖像画中,线条看似不事雕琢,实际却充满经营。

他用线柔和,含蓄内敛,人物面部五官的线形勾勒,尤其是眼部的勾线极具特色。

莫迪利阿尼晚期的作品具有古典风格,线条更加流畅,使人物造型更加姿态优雅,更加清新自然。

在他的作品《露背的裸女》中,这幅画最先抓住我们的一点就是其纤柔、绵长而又雅致的线条,把女性的曲线美展现的淋漓尽致,再配以他特有的装饰性的色彩,使整个画面充满优雅柔美的氛围。

莫迪利阿尼这种富有韵律的线条不仅仅是人物外部轮廓的描绘,而且是他通过线条的曲与直来体现对内部结构的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