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对比论文---毕加索
论毕加索立体主义与表现主义时期绘画的特点
论毕加索立体主义与表现主义时期绘画的特点
项晓乐
摘要: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绘画的特点是多重视点交织,表现主义时期绘画的特点是画中人物多为侧面与正面结合的“双面人”。其差异是,画家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主要追求抽象形式和几何形排列组合所构成的趣味,强调分量与形式的单纯化,表现主义时期作品的画法更加自由,具有感性与亲和性,色彩也更有感染力。
关键词: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绘画;表现主义时期绘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8)03-0056-04
在全世界前10名拍卖价最高的画作里,毕加索的作品占据四幅。
作为第一个生前便由卢浮宫收藏画作的画家,毕加索勤奋而高寿,他一生创作了三万多件作品,其中包括油画1885幅。在毕加索的艺术生涯中,经历了青少年时期、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原始时期、立体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变形时期和表现主义时期等,他因创作方法的多变和作品风格的多样而被誉为“永远年轻的画家”。
毕加索曾从后印象派、野兽派和古典主义中汲取营养,并受到非洲黑人雕刻和古代伊比利亚人艺术的影响,他不懈地尝试了从塞尚已经开始的对几何形结构美的追求。塞尚曾指出:“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用球形、圆锥形、圆柱形来塑造,”“必须学习画这些形体。”[1]295毕加索是博观而约取的:“就我而言,艺术之中无所谓过去或是未来,希腊人、埃及人,以及前代的大画家们的艺术,并不是过去的艺术,也许它在今日远比往昔更有生命。”[2]13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突破了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传统的利用透视明暗表现三维空间的传统,“当一个画家看到他所要画的对象的正面时,难道对象就没有侧面和背面么?这种客观的形态能不能通过某种手段,哪怕是暗示的手法表现出来呢?一个正面很美丽的女郎,她的美丽的侧面也同时客观地存在着。我们能不能‘同
中外美术发展对比史
鲍闯龙2012410302 30
孔凡静
从中外美术中寻美
鲍闯龙201241030230
摘要:中外的历史决定了两种不同的人群,生活土地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因而形成了独自特色的艺术。艺术来自于生活,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记录,是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摸索,是对真理的探讨和求证。它能反映出人们的生活,不仅仅是柴米油盐的陈述,更是对精神层面上追求。中国从古到今,祖先们一辈辈传承的水墨画,与外国大师的油画色彩,丰富美术这本艺术之书。我们从旧石器时代一步步走来,在石器,插图,兵马俑上找到美术的初步,画像石延续出现纸张逐步逐步水墨大家走向盛世。外国和我们同步起源,古埃及的插画,两河,古希腊时代的更迭,到古典时期,走向古罗马,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代逐步走向兴盛。这一些都是美的象征,使我们对美好的向往。
关键词:生活美艺术认识个性意志
从小生活在这片神奇的东方土地上,听到一件件传奇的古老神话,是这片土地孕育了如此文化。小时候知道的很少,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有多少人,现在才明白世界很大,宇宙很辽阔。我们中国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多少文化,美术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支,它能很好的向我们传递历史的工具。
浩瀚的艺术长河中,这些知识如瑰宝一般永远闪耀着它的光芒。对我而言,学习美术史的时候深深的被祖国文化的精深与宏伟所折服。远古图腾的神秘,实用且富有神秘纹样的彩陶艺术;秦兵马俑的宏伟气势和雄浑博大的美学风貌;魏晋南北朝的百家争鸣文化融合和精致细腻的线条;大唐盛世艺术题材形式多样,山水画的独立以及鲜明而富有时代特征的民族风格的石窟壁画;两宋的朴素洒脱的文人画和奇特的边角山水艺术表现形式;元清美术多元化发展及中外美术形式的融合。
毕加索名画鉴赏
毕加索《两个小孩》浅读
文章作者:奚耀艺
《两个小孩》作品原名称为《Claude et Paloma》,是毕加索1950年69岁时为其三岁的儿子克劳德和一岁的女儿帕洛玛创作的一件油画作品。作品完成后,有资料记载曾参加各类展览近二十次和出版十多
次。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正是毕加索创作旺盛时期,也处于其艺术风格成熟后最好的创作状态。美术史研究者把毕加索一生创作的风格按时间顺序整理和编排了多个时期。然而,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他的创造花样繁多,变化无常而不可捉摸。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非具象,各种表现手法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也因此,毕加索曾经是人类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绘画大师。
1946年以后都可称为毕加索创作的田园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仍然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非具象画为主,手法运用更加灵活娴熟。这件《两个小孩》画面中的人物一个坐姿,一个站姿,眼光直视画外观众,脸部表现带有明显的立体主义风格,造型虽有夸张,但在毕加索的作品中并不算是最激烈的变形,笔触运用也相对精致周到。画面没有强烈、跳跃的色彩对比,棕褐色的调子在视觉感受上统一和稳定,而画面底部的一排圆轮,又使整体宁静的气氛中产生了运动感。毕加索一生创作作品数万件,很多作品都是以其家人或情人为模特,风格也变化多样。这件《两个小孩》可以说是以其儿女为模特精心创作的代表作品,画面的线条组织、色块布局都有着事先的考量安排,而非在绘画过程中偶发或即兴的发挥,毕
美术鉴赏--毕加索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百叶窗附近睡着的女子
被钉十字架上的耶稣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雕塑家
裸体绿叶与半身像
哭泣的女子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戴帽子的女人
抱着洋娃娃的玛丽亚
女主角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戴帽子的女人
色 调: 色彩丰富、用色大胆 生活状况:
Insert Header Topic Here
《科学与仁慈》
15岁
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一位身患重病、卧床不起的母亲,一面接受医生的搭脉 诊断,一面忧伤地着着修女怀抱中的孩子。这幅画表达 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有更深层的含义:只有 科学和宗教才能将人类从病态的、绝望的生活境地解救 出来。
格 尔 尼 卡
观察这幅画,请谈谈最初的印象和感受。想一想画面中的各种形象都象征什么?
1932—1945年 蜕变时期
牛头在冷漠中蕴含着一种威 胁,其残忍的狞笑 ,代表着 法西斯的残暴。
1932—1945年 蜕变时期
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喊, 是人受苦受难的普遍象征 。
厌倦婚姻生活,与奥尔加矛盾不断,个 人生活混乱,情人无数
描绘对象: 情人为主 画面感觉:
以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 何彩块堆积抽象来表现人物。 在超现实主义时期里,毕加索的人物外形 柔和,当然是毕加索式的柔和,线条却坚 硬有力,具有希腊式面孔的女人,在他的 笔下变成了正面和侧面的缝合体。
中外美术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中外美术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哪位艺术家的代表作?
A. 达芬奇
B. 米开朗基罗
C. 拉斐尔
D. 提香
答案:A
2.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四王”是指哪四位画家?
A. 王维、王蒙、王时敏、王翚
B. 王维、王冕、王原祁、王铎
C. 王时敏、王翚、王原祁、王铎
D. 王蒙、王时敏、王原祁、王铎
答案:C
3. 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
A. 莫奈
B. 雷诺阿
C. 梵高
D. 德拉克罗瓦
答案:D
4. 中国画的“工笔”和“写意”分别指的是什么?
A. 工笔指精细描绘,写意指抽象表现
B. 工笔指抽象表现,写意指精细描绘
C. 工笔指写实风格,写意指表现主义
D. 工笔指写意风格,写意指工笔风格
答案:C
5. 以下哪个雕塑作品不是古埃及时期的?
A. 狮身人面像
B. 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头像
C. 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
D. 米洛的维纳斯
答案:D
6. 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的艺术家是?
A. 毕加索
B. 高更
C. 塞尚
D. 马蒂斯
答案:C
7. 中国画中的“六法”是哪位画家提出的?
A. 顾恺之
B. 张僧繇
C. 谢赫
D. 赵孟頫
答案:C
8. 以下哪位艺术家与“立体主义”运动无关?
A. 毕加索
B. 布拉克
C. 马列维奇
D. 格里斯
答案:C
9. 中国古代“画圣”指的是哪位画家?
A. 吴道子
B. 王维
C. 郑板桥
D. 齐白石
答案:A
10. 以下哪个建筑不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
A. 巴黎圣母院
B. 米兰大教堂
C. 圣彼得大教堂
D. 科隆大教堂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格尔尼卡》作品解读_艺术理论论文
《格尔尼卡》作品解读_艺术理论论文
摘要:根据毕加索《格尔尼卡》作品引出对绘画唯美、唯真、唯善的解析,分为美、真、善三个方面,最后结论为绘画的本质是求美、求真、求善。
关键词:唯美;唯真;唯善;生命;呐喊
一
毕加索的油画作品《格尔尼卡》349.3×776.6厘米,1937年5月1日到6月4日完成,是举世瞩目的杰作。我一直想亲眼看一下此作终未实现,读一些毕加索的画册,从中也能了解到《格尔尼卡》作品,大师创作时的心路历程。那就是唯美、唯真、唯善,向世人树起了《格尔尼卡》就是战争的警世碑。
“1937年1月,毕加索本来接受哪年夏天万国博览会的一幅壁画,但却迟迟无法动笔,只到4月26日那天,西班牙古城格尔尼卡遭受到空袭消息传来后,毕加索迅速地完成了这件著名的作品草图”(《毕加索》西洋美术家画廊·6)。毕加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从作品及风格上分析,就是绘画的观念,绘画本质的创新。是他立体主义结合浪漫主义以及现实主义一次综合性实验,把绘画的综合手法发展到唯美、唯善、唯真境地,这正是他伟大之处。
二
当我们面对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时,情不自禁地受到生命的振憾,心中只能说毕加索就是毕加索。从唯美上说他树立的丰碑只能仰望,连他的影子就不能有欲念占有,一旦有他作品风格的影子,那就成了他的重影,你永远生活在他的阴影下。人们不得不说毕加索是现代艺术的代名词。他创立的立体主义给绘画带来了新的观念,以致这种观念就像一卵石投进水中所波及整个艺术的海洋。这种唯美观念至今影响着当代艺术。我曾假定用“滤色法”去过滤他立体主义作品,其结果是,剩下的近似素描的构架图形,与西方传统绘画背道而驰,建立了新的绘画唯美视觉效果。他在立体主义1907年《亚威龙少女》开始到1937年有30多年了,这个时期属于立体主义成熟阶段。他创作《格尔尼卡》在唯美上也历经图志,苦心经营,从1937年5月1日到6月4日,一共改变他的创作形式共计7次,最后追求的形式美是我们目前看到的附图,即1937年6月4日完成的《格尔尼卡》。从图中看到,西班牙公牛形象占据画幅三分之一,图中所有细节减少,公牛的头部动势结构进行了无数次素描草图创作,依次减少到我们现在看到的画面效果。公牛的身体只剩下头胫部分,形成一种符号。从图中看到受伤的马的嘶叫,动势不断在强烈,生命力的欲望从弱到强,不断强化生命力语言的符号。一次比一次完善,狂奔嘶呜的声音,你好像能从画幅中听到这种原本野性的,对生命的呐喊声……毕加索对马及头部、嘴做了详细的草图分析,从不同的形态对马的野性嘶叫等做了唯美、唯真的表现。从图中看到左下角的妇女手中抱着在空袭中已死的爱子,悲声响彻夜空图,毕加索对其头部草图的创作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嘴形及脸型表情,一次一次升华,一次次的形式变动,使人泪下如注,妇人抱着已死的孩子与公牛的悲呜及马的嘶叫形成悲泣嘶声的呐喊曲。从图的右方向外冲出而逃的场景,有的熟睡中被夜袭炸的血肉分裂、有的不顾四处黑夜狂奔逃命,从图中的每个形式及细节也进行多次改动,渐次感到对生命求生
浅谈如何理解毕加索的作品
不是静 止的 , 而是运动 着的 , 公 牛最终要在 灯光 下灭 亡, 黑暗将被光 明取代 。
巴勃罗 ・ 毕加 索这位 2 0 世界 最具创作 精 神且享 有 巨大声誉 的艺术 家 , 他的作品对我们 的艺 术发展带 来深 远的影 响。只有仔 细 的观察 , 细心体 会 , 反复琢 磨, 用 非传统 的理念潜 心研究 , 才会对毕加 索 的作 品 及西方 许多流 派的作 品由不认识 发展到有 一定 理解 的审美观念上 的升华 。 毕加索超前 的思想影 响着全人
类的艺术与文化 , 相信有 一天当你能理解这些 作品的
美妙之处时 , 你将在艺术 的道路 上迈进一大步 。
参考文献 :
【 1 】 陈加 洛. 外国美术 史纲要. 西南 师范大 学 出版
社。 1 9 9 5 年 1 月第一版.
【 2 】 ( 法) 布拉 萨依. 毕 加 索谈话 录. 湖南文 艺 出版
社, 2 0 0 3年 3月版.
毕加索与评论家
毕加索与评论家
王晶黄永来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毕加索在世界美术史上一直都是享有极高声誉的大师之一,本文通过上世纪20-30年代评论家对毕加索当时的艺术活动的分析和定位,进而解读评论家对毕加索个人艺术的传播,从理论定位以及社会认可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潜意识拼贴图像立体主义自动主义
毕加索一定是20世纪最举世瞩目的艺术家之一,活着的时候便得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幸福:巨大的名声,庞大的财产,数目众多到令人咋舌的情人们。20世纪以来的艺术界似乎很少有人的艺术实践像毕加索那样大胆创新和抛弃偏见,以彻底的自由重新塑造这个世界。毕加索毕生致力于绘画革新,以极端变形和夸张的手法,在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渐已异化了的人类关系方面体现出独特的视角。毕加索虽然对尘世间的一切都持批判态度,却又是物欲主义者,他沉迷于奢华生活的物质享受和世人羡慕的目光中,十分擅长利用宣传来创建个人威望与光环,任由评论家们把自己归属于任意阵营而很少发表言论。
20世纪20、30年代是超现实主义和立体主义等诸多艺术形式并行的年代,评论家们难免要在自己的立场上对画家及其作品进行解说和评析。
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布列东认为是毕加索发挥幻想开启了现代艺术无规律创作的大门,最大程度的将绘画从物质手段中解放出来,由此预言“也许将来有一天生活本身不再是谋求当前的实际需要”(1)。在这里,布列东强调了毕加索的独创性,认为拼贴画超越了绘画几百年来僵硬陈腐的规则,摆脱了画面限制因素的影响。在别的画家因为要拼贴不同的材质还在考虑多少要顾及到是否符合现实逻辑时,毕加索却早已摆脱了这种束缚。毕加索一生忠于自由地创造艺术,毫无固定的程式,这就是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是从非洲黑人艺术学习借鉴得来的而非独创。这时,布列东还并没有倡导超现实主义的诞生,他评论毕加索的时候只是做为一个现代艺术的见证人、仲裁者和历史的亲历者。
齐白石与毕加索的绘画艺术比较
齐白石与毕加索的绘画艺术比较
作者:米仁尼沙·艾山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7年第12期
摘要:齐白石与毕加索的绘画艺术之间的比较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在于,首先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画家,自他的艺术风格成形诞生以来,就成为人们研究和学习中国民间艺术的读本,在国外齐白石的绘画也享有高的地位,他的绘画里简朴的画风投射出的深奥,一直令人思索,人们热爱齐白石、渴求达到齐白石的境界。论文的宗旨是了解齐白石绘画思想对中国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在近代的中国画家的理念里,我们能找到齐白石的影子,就齐白石的绘画而言,一个外国人——毕加索,对他的绘画产生了影响。齐白石出生于寒门,经历了北漂生活,面临时代政局的变迁,承受生命危机时刻内心的痛苦抑郁,而同时代的毕加索的境遇也如此。毕加索是高产的画家,他的绘画寓意深远,大巧若拙的风格从毕加索的艺术中流露,毕加索的艺术风格从诞生之日就影响着西方人们的思想,虽然齐白石本人未必认同毕加索的绘画思想,毕加索也不一定完全理解齐白石的绘画风格,但他们之间却有某种共同点。齐白石是一位大气晚成的画家,长期练习、创新到晚年的领悟,齐白石的作品淡泊、宁静、童趣,和毕加索的绘画精髓契合。毕加索参加过革命,后来云游四方学习艺术,而齐白石从木匠转型到画家,晚年开始“我行我道”,他们有可比性。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的主要结论是借中西方的思想来分析齐白石和毕加索的绘画艺术。
关键词:齐白石;毕加索;绘画艺术
一、东、西方艺术的思想精髓
西方绘画突出描绘现实世界,强调对客观现实的模仿,这和西方哲学传统有关。就柏拉图、及其门徒亚里士多德,两个人的思想观点不尽相同:柏拉图的观点更加理性一些,他认为人所处的真实世界是对一个不可见的理想国的意识反映,人的所见所描绘是就真实世界而进行的复制,这不过是复制的行为;而徒弟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没有追随老师,他认为艺术家描绘的可见的万事万物其自身具有无比真实。这师徒是有着分歧点的,然而他们都赞同所有艺术的实质是对生活的一种再现。他们重点说明的艺术是模仿真实世界的美学观点影响着西方的审美观。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不同,是特定的哲学系统主导的,与西方的《诗学》,在一同时代诞生的《乐记》中强调着“乐者,通伦理者是也”“乐者,德之华是也”。说明了中国有着与西方强调的模仿学说背道而驰的前进方向。西方的美学突出事物和“真”的一致,在中国的美学中表现在与“善”的一致,这也形成了中国绘画独特的审美观。可以看出,东方的美学观点很多时候把审美的价值和伦理价值相统一。第一个我们可以理解为“纯的理性观念”,第二个则是“实践的理性精神”。在此不得不提东方哲学思想与文人画家的联系,老子写的《道德经》可以说是中国山水画最原始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山水画研究的理论源泉。后来随着禅宗和古典美学的介入,逐步形成了中国山水画一套完整的高深莫测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从而使中国山水画高峰迭起,文脉连绵,“香火”越来越盛。可见中国山水画与老子的《道德经》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
中外美术史1
外国部分
1西方原始美术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2旧石器时代的两种艺术形式是小型雕刻品和洞穴壁画。
3旧石器时代的小型女性雕像在造型上强调女性生理特征。
4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以表现动物题材为主。
5西方巨石建筑出现在新石器时代。
1古埃及早期王朝体现国家缔造者形象的浮雕作品是纳尔迈石板。
2金字塔出现于埃及的古王国时代。
3埃及古王国时期的人像雕刻被放在坟墓中当做死者替身。
4表现盘腿而坐的文职官员的雕刻作品是书记像。
5埃及新王国时期修建神庙取代了陵墓。
6古埃及最大的宗教建筑群是卡纳克的阿蒙神庙。
7阿梅西斯二世神庙正面是4尊与山体相连的雕像。
8尼弗尔提提王后彩色雕像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杰作。
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又称美索不达米亚美术。
2古代两河流域美术主要包括苏美尔、阿卡德、亚述和巴比伦美术四部分。3苏美尔美术的主要样式是圆雕神像。
4纳拉姆辛纪念碑是两河流域中阿卡德的艺术作品。
5喜爱猎狮并在浮雕作品中表现猎狮的古代民族是亚述人。
6旧巴比伦美术的代表是汉莫拉比法典碑。
7新巴比伦美术的代表是伊什达尔女神大门。
1古希腊美术包括爱情美术和希腊美术两部分。
2爱琴美术又被称为克里特和迈锡尼美术。
3克里特岛上的宫殿壁画多表现盛装妇女形象,以线描手法为主。
4迈锡尼城的重要文化遗址是师门。
5古希腊美术的最突出成就是雕刻。
6造型僵直生硬的雕刻作品多出自希腊古风时期。
7希腊古典前期建筑装饰雕刻代表是奥林匹斯宙斯神庙。
8希腊古典时期最重要的雕刻家是菲狄亚斯和米隆。
9希腊绘画形式以陶瓶画代表。
1欧洲古典美术包括希腊美术和罗马美术。
中外美术史作品分析题
6作品分析题
1.徐悲鸿的《群马图》P187/55
2.梁楷《泼墨仙人图》P185/42
答:(1)创作背景及地位:现存最早、与画院画风决绝、独树一帜、创“减笔”画
(2)用笔与用墨:细笔勾神态、阔笔横涂竖扫、墨色淋漓(3)形象特征及寓意:夸张头额、五官很小、垂眉细眼、扁鼻撇嘴、醉态可掬、诙谐滑稽、表现了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笔简神具、自然潇洒,表现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4)总述(用墨技法及风格):没有细节刻画、淋漓水墨、浑重清秀、粗阔含蓄
3.将昭和《流民图》
4.黄公望《富春山居图》P177/5
答:总述:作者(黄公望)目的(为无用师所绘)地方(浙江富春江)手法(用墨淡雅、疏密得当、墨浓淡干湿并用)(1)取法及水墨特色:荆浩、董源。取水墨或浅绛色作画,淡墨干皴、苍润雄厚
(2)地区:苍润精炼的笔墨和优美动人的意境描绘了浙江富阳以及富春江
(3)描绘重点:没有拘泥于细微描画,把握整体风貌,以潇洒笔墨抒发意趣
(4)影响:巨作、启发和影响
5.顾恺之《洛神赋图》P179/13
答:总述(来源、场景):曹植《洛神赋》、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
(1)题材扩大
(2)情节:根据《洛神赋》创作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安排情节、哀怨缠绵的连环画图
(3)手法与效果: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漂逸,色彩典雅鲜丽,富于装饰性
(4)墨色变化:注重浓淡干湿,层次变化、远近空间感6.东汉《击鼓说唱俑》P178/10 7.王希孟《千里江山图》P182/31
答:(1)总述(作者、年龄、类属):王希孟、18岁、12米绢
中外美术史及作品鉴赏论文—浅谈达利
中外美术史及作品鉴赏论文—浅谈达利萨尔瓦多?达利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
在所有著名画家之中,达利无疑是最奇葩的一位。“我同疯子的唯一区别,在于我不是疯子”,“每天早晨醒来,我都在体验一次极度的快乐,那就是成为达利的快乐……”。不用看达利高高翘向天穹的胡子,不用观赏他充满奇思怪想的作品,单是这些不同凡响的妙语,就足使你想象得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除了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也许是最为知名的二十世纪画家。”这是道恩?艾兹在他所著的《达利》一书中的开场白。确实,在超现实主义画派中,达利比其他画家更加声名显赫,或者可以说“臭名昭著”——这不仅仅因为他的那些想象力丰富得令人震惊的画面,更因为他那古怪得让人侧目的形象和行为。我们不能不承认他是个天才,无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自我宣传的角度。他一本正经地宣称自己和疯子的区别在于他不发疯。他精心侍弄他的小胡子,使之成为其身体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他在画布上“做梦”,表现性、战争、死亡等非理性主题。他撰写《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装腔作势地进行各种活动……总之,这个西班牙人的言行举止连同他的艺术,已共同构成了超现实主义的特别景观
弗洛依德曾借着心理分析去观察达利的那双眼睛,他说,“这双西班牙人的眼睛既真诚又狂热”。他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而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他对超现实主义、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做出了严肃认真的贡献。达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他的绘画,他的文章、他的囗才、他的动作、他的相貌、他的胡须和他的宣传才能。他用所有这一切,在各种各样的语言中造就了超现实主义这一个专有名词,去表示一种无理性的、色情的、疯狂的而且是时髦的艺术。达利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十足的超现实主义者,以至其它
美术史西方艺术史与作品分析
美术史西方艺术史与作品分析美术史:西方艺术史与作品分析
一、引言
美术史是研究艺术发展和艺术作品的历史学科,西方艺术史是其中
的重要分支。通过全面了解西方艺术史,我们能够深入探讨不同时期、流派和画家的创作特点,解读其作品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本教案旨
在介绍西方艺术史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并帮助
学生通过分析作品来培养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西方艺术史概述
1. 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
-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和主题
- 古罗马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2.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 文艺复兴的发生背景和影响
- 达·芬奇、拉斐尔等文艺复兴画家的作品分析
3. 巴洛克艺术
-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 伯努奇和巴洛克雕塑的鉴赏与解析
4. 浪漫主义艺术
- 浪漫主义艺术的核心思想和表现特点
- 格里高利·沙尔图和弗朗西斯科·戈雅的作品对比分析5.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艺术
-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
- 莫奈和梵高的代表作品解读与评析
6. 现代艺术
- 抽象艺术和立体主义的发展与影响
- 毕加索和达利的艺术风格比较分析
三、作品分析与鉴赏
1. 《蒙娜丽莎》- 列奥纳多·达·芬奇
- 描述艺术品的外观特征和独特之处
- 分析画中元素和意象所传达的信息
2. 《创世纪》- 米开朗基罗
- 对作品的艺术技法进行鉴赏与评价
- 解读画中人物塑造和场景构图的意义
3. 《雄鹰》- 雅克-路易·大卫
- 分析作品所表达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寓意
- 探讨雕塑的形态和材料对作品意义的影响
4. 《自由领导人》- 弗朗西斯科·戈雅
- 解读作品中所展现的社会问题和政治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美术学”《中外美术史》网课测试题答案3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美术学”《中外美术史》网课
测试题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第1卷
一.综合考核(共15题)
1.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2.文艺复兴时期波提切利借用圣经故事创作了其代表作品《春》。()
A.正确
B.错误
3.简述拉斐尔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成就,并写出他的两件绘画作品的名称。
4.《溪山行旅图》是何人所作?()
A、范宽
B、梁楷
C、齐白石
D、米芾
5.油画《开国大典》一画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作者是:()
A、徐悲鸿
B、罗中立
C、董希文
D、卫天霖
6.文艺复兴时期三杰是()
A、米开朗琪罗
B、拉斐尔
C、扬·凡·爱克
D、达·芬奇
7.请选择不属于两河流域的艺术作品()
A.牛头竖琴
B.汉漠拉法典石碑
C.萨尔贡王青铜头像
D.狮子门
8.元代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山水画家是()
A、黄公望
B、吴镇
C、倪瓒
D、王蒙
9.吴昌硕是清代末期()的代表画家。
A.岭南画派
B.京津画派
C.四川画派
D.海上画派
10.明代的画大多画在绢上。()
A、错误
B、正确
11.山西永乐宫壁画规模宏伟壮丽,世所罕见,是属于以下哪个朝代的的壁画杰作()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12.中国山水画在宋代之后最为关注的是:()
A、用笔的技法
B、文人的趣味
C、对场景的还原
D、对色彩的运用
13.吴装画的特点不包括:()
A、颜色简淡
B、勾线为主
C、白色为主
D、都对
14.中国画与西方画比较具有参观者可以参与的特点。()
A、错误
B、正确
15.有色光或有色彩的环境中,或要求进行某种特定色彩的冥想,以达到刺激特定腺体的目的称之为“光谱疗法”。()
《中外美术史》 期末测试卷 参考试卷 附有试卷答案
考
生 答 题
不 得 过 此
线 ∶∶∶∶∶∶∶∶∶∶∶∶∶∶密∶∶∶∶∶∶∶∶∶∶∶∶∶∶∶∶∶∶∶∶∶∶∶∶封∶∶∶∶∶∶∶∶∶∶∶∶∶∶∶∶∶∶∶∶∶∶∶∶线
∶∶∶∶∶∶∶∶∶∶∶∶∶∶ 任课教师:
教学班号:
姓名:
学号:
∶∶∶∶∶∶∶∶∶∶∶∶∶∶∶∶∶∶∶装
∶∶∶∶∶∶∶∶∶∶∶∶∶∶∶∶∶∶∶
订
∶∶∶∶∶∶∶∶∶∶∶∶∶∶∶∶∶∶∶线
∶∶∶∶∶∶∶∶∶∶∶∶∶∶∶∶∶∶∶《中外美术史》
一、填空题(每空2 分,共 20 分)
1.( )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水墨大写意画家,因其离奇、心酸的身世又被后人称为“中国的梵高”。
2、“八大山人”俗名是( )。
3、石涛在理论方面最重要的著作是( )。
4、郑燮又名郑板桥以画竹著名,在书法上独创了( )。
5、展子虔的( )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山水画。
6、油画《四使徒》是德国画家( )的作品。
7、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大师普桑被誉为( )。
8、杨·凡·埃克是15世纪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还被称为( )。 9、( )因其探索对现代主义美术的多重启示性,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10、继印象主义之后(19世纪80-9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新印象主义画派,又被称为(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美术史的学习( )。 A 、能使人更为集中地注意各民族对美与艺术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的成果和历程,以及这种思考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
B 、可以使人更加懂得社会实践是认识某一历史时代的审美意识和美学理论的最终依据。
C 、可以使我们通古知今,从而找出艺术发展的轨迹和不同时代的艺术家成长的道路给我们提供借鉴。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各自的特色比较
内容摘要通过中西方绘画作品内容、形式的西方美术鉴赏论文对比,以及中西方艺术观念差别的简单描述,最终认识到中西方在差异和区别之上的共同目标。论文中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相同主题的两幅不同画的意义的分析和描述,分析西方绘画创作型思维注重的精髓,通过不同画主题和涵义却相近的两幅画的分析,分析中国绘画写意的主要手法。再通过中西方不同作品运用的不同手法,找出之间的共同点,从而深刻的认识中西方绘画的区别在哪,作品的意义在哪,当时的社会背景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人物的分析,更加深刻的了解其作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更好地了解这门课程的意义和知识。
关键词:内容,创作手法
中西方的传统观念有所不同,西方认为人是宇宙或世界的中心,是自然的主宰;东方尤其是中国则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共存。在艺术世界,西方绘画很早就开始固守焦点透视和视点固定的准则,时空概念非常强烈;中国绘画则采用散点透视或动点透视,画面常常是时空变换,景随人移,物随心动。在对自然的态度上,中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的调和,认为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人是自然中后生的一部分;而西方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为人类而存在。这种观念的差异,表现在艺术中,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主张,在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传统和风格。中西方世界观、艺术观等方面虽然有着差异,但毕竟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类,必然存在着相似或共同点。一件艺术作品,内容方面的因素有主题、题材等,不同的内容决定了作者采用不同的形式,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不同的内容也会有相类似的表达方式。美术史上的大量事实,展示了东西方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复杂关系,以及在不同的观念世界中表达方式的变化。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与丁托列托的《最后的晚餐》是两幅同样标题、同样题材、同样内容的作品,但是在表现形式上却是大不一样。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两幅画,并对其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由毕加索看中外美术
作者:杨方路指导老师:孔凡静
摘要
毕加索作为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与立体派艺术另一先驱人物勃拉克携手作画,共同为自然界的视觉形式寻求新的定义,他们从探究多面积的物质结构出发,打破传统的体积概念的坚实,根据科学和现代思想的发展,创造出一种新的造型语言。后世评论家认为:如果没有立体主义急进精神的刺激,现代艺术很难想象会有以后的演变。毕加索漫长的一生硕果累累,绘画风格多变,这无不源自他那旺盛的生命力及忘我的辛勤劳动,对毕加索而言,创造与艺术与生命同义,并且指出,真正的看,是内在的感觉,要直接面对生活,以生活入画。本文以研究毕加索及其绘画艺术为契机,探究一代宗师毕加索绘画艺术形成之根源,对其绘画语言要素及其艺术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剖析其作品之秩序的和谐完善,并围绕其伟大创造力阐述其生命潜能的挖掘与艺术表达之关系。
关键词:毕加索、立体主义、学院派
一、关于毕加索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也
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
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然而,这个伟大的天才确实已死亡的形式来到这个世界上的。”(1)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
几经变化。也许是对人世无常
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
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
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
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期间,
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
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
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
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毕加索
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2)
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魄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也正是在此时,芳华十七的奥丽薇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于是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地勾勒着自黑暗中涌现的侗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鬼魅般地流动着纤细隐约的美感。整体气氛的传达幽柔细致,使得神秘的躯体在氤氲中垂怜着病态美;拼贴艺术形成的主因,源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而神来一笔的产物。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就已经存在,
但却是毕加索将之引至画面上,而脱离工艺的地位。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
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
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
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
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
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
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
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
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毕加索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加索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 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毕加索索雕塑作品
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1973年,他静静地离去了,走完了九十二岁的漫长生涯,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二、毕加索作品
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到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在西方美术的形态流变中,美术的自律发展,往往呈现两种形态,一是在一种模式下的常规发展,欧洲古典型绘画这种模式一经形成并被规范,便作为一种相当稳固的审美标准,按其内在逻辑为以后的发展规定、预示着新的方向,直到构成它的各种要素(包括按着模仿说和透视理论发展起来的写实技巧)都要得到充分的展开并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如果可以把写实作为广义的古典形态的一个标准,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欧洲的这一主要传统是一直发展到印象派而与摄影术的发明接上头的时候才告结束的;一是打破传统模式的艺术超越,即风格转型。从大的(时代)风格形态上说,西方“现代派”绘画的出现则是明显的打破传统模式的艺术超越。这后一种形态的突兀出现往往被认为是传统的“断裂”,但实际上即使是现代美术中最极端的表现,例如以反艺术的面貌出现的“达达派”,却仍旧不过是西方现代美术发展链条上的一环,它的出现恰恰是以先前的传统作参照,是对传统的一种反拨,或贡布里希所说的对过去的东西所持的带批判性的叛离态度破坏性的达达派美术尚且如此,那么“立体派”与传统的联系(只要想到印象派—塞尚—毕加索的联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