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知识导引】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专题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专题复习【单元综述】本单元讲述的是隋唐五代时期的历史。
起于581年,止于960年。
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繁荣与开放是其时代特征。
课文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中外交往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盛况。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经济上,精耕细作的农耕继续发展,新出现的耕作工具曲辕犁和灌漑工具筒车,推动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手工业方面,丝织技术高超,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出现新的陶器品种唐三彩;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频繁,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文化上,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与进步。
民族交往上,唐朝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友好往来,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外交上,开放的外交政策和社会风气,使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
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国家。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知识梳理】一、政治方面(一)朝代更迭1.隋朝:(1)隋文帝: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9年,隋文帝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
(2)隋炀帝: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2.唐朝:(1)唐高祖: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唐太宗: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3)唐高宗:略(4)武则天:唐高宗的皇后,后登基为帝,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5)唐玄宗:武则天的孙子,在他统治前期,唐朝进入鼎盛,因此时年号“开元”,故称“开元盛世”。
历史初一下人教新资料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案
历史初一下人教新资料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4)第2课“贞观之治” (7)第3课“开元盛世” (10)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3)第5课“和同为一家” (16)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19)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22)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22)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8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隋朝相关多媒体、大运河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设计(精品).doc
4.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学习目标1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促使“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2.唐玄宗统治前期,形成“开元盛世”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3.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度。
4.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5.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促进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6.《金刚经》;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隋朝大运河;赵州桥;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甘肃敦煌莫高窟。
二、活动方案识梳理。
(一)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1)时间:唐太宗在位期间。
(2)措施:汲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减轻;注意和。
(3)结果:政治,经济,国力的局面。
(4)得名:因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因此被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1)时间:统治前期。
(2)盛况:清明,空前繁荣,充实,增加。
(3)得名: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是“开元”,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意义: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三)科举制度(1)诞生: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完善:即位后,扩充国学规模,严格控制录取率;创立殿试和武举;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
(1)目的:为加强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2)时间:唐太宗时。
(3)措施:将嫁给吐蕃赞普。
后来唐朝又将嫁到吐蕃。
(4)意义: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五)遣唐使(1)时间:从唐贞观年间开始。
(2)批次:日本先后派批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
(3)结果: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
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还参照汉字创制了。
(六)鉴真东渡在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
他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到第次才成功。
他在日本年,。
他精心设计的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七)玄奘西行(1)时间:唐朝贞观年间。
(部编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总结
七下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1课隋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被称为隋文帝;⑵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朝大运河:⑴时间:605年起,隋炀帝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⑵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⑶概况:①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②四段:由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③五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⑷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⑸影响 | 作用: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科举制⑴创立:①隋文帝时,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⑵作用: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2)推动教育发展。
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4. 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推行暴政,618年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
定都长安。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⑴名臣: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房谋杜断)⑵措施: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3)贡献|措施的作用: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3.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经济繁荣农业先进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手工业闻名中外的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商业长安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民族关系友好1、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促进吐蕃经济发展,增进汉藏友好关系。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族尊为“天可汗”。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统一: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了全国。
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巩固统一的措施:a.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b.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2、开通大运河: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从605年起三个中心: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四个分段:永济渠(北方)、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南方)五个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能够开通大运河的原因:a.隋朝的经济实力强大b.国家的统一使得可以调动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c.有前几代开凿运河的基础3、科举取士制度(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名称:九品中正制特点:只重门第,不重才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2)隋朝的选官制度:创立者:隋文帝过程:a.隋文帝时期,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b.隋炀帝时期,建立进士科科举制确立的标志:进士科的确立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战争频繁)结果: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所杀,隋朝灭亡二、唐朝的历史1、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建立者: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2、“贞观之治”(1)人物: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即位)(2)辅助人物: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3)统治措施:A.政治上: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其决策程序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成绩B.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4)影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单元集体备课-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魏晋南北朝,下启经济中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宋元时期的过渡史。
从公元581年隋朝的建立,到907年唐朝的灭亡,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高度发展、繁荣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本单元从政治、经济、民族、对外交往、科技文化等几个方面全面建构了这一时期出现的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从逻辑上建立了知识的系统性。
二、单元整体理解:1、如何理解“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为唐朝的特点?隋唐时期也有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武功辉煌的成就,但它与其他历史时期区别最大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繁荣和开放这两个方面。
《标准》选择这两点,可谓擒住了要害。
2、什么是“繁荣”?如果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比作一棵大树,唐朝就是它的鲜花繁盛的时期,也是它上升的顶点(当然暗含着由最高点转向下降的转折意味)。
转变虽然已经开始,但表现在文化上,仍然让人感到它的繁盛和强大。
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有充分表现。
阅读这部分内容要充分体会“繁荣” 的含义。
3、什么是“开放”?“开放”与“繁荣”是一体的,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文学艺术,莫不如此。
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三、学习目标:1、如何理解“科举制”这项内容标准与“开放”的学习主题的关系?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事实”。
5、如何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6、了解辉煌的隋唐文化的重要体现,懂得这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与当时的繁荣分不开。
四、教学重点:(1) 隋唐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2) 隋唐的民族关系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教学难点:(1) 对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2) 对开通大运河、科举制等事件历史作用的评价;(3) 懂得隋唐的统一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隋唐的繁荣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知识导引(一)表解知识点1.隋唐的政治与经济2.合同为一家(民族关系)3.对外友好往来(外交关系)4.辉煌的隋唐文化(二)剖析重难点1.隋朝为什么能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他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与边疆少数民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注重节俭;他虚心纳谏,任用贤才;发展科举。
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在唐太宗统治期间,唐朝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国力加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为盛世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盛世最重要的反映是在经济繁荣方面。
唐朝开元年间,农业方面,共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四十多处,农耕技术有了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新品种传入中国,茶叶在江南广泛种植。
改进农具,制成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等。
手工业方面,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有重要发展。
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有名。
2019年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归纳(pdf)新人教版
{
{
{
{
{
{
{
{
{
{
{
{
{
{ {
{
{{ {{3 2第一单元㊀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一单元复习
㊀ 单元知识归纳
5 8 1年杨坚建立隋朝,5 8 9年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时间:从 6 0 5年开始 开通大运河 在位皇帝:隋炀帝 贯通南北,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隋朝的统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一与灭亡 开创科举 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取士制度 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选官范围, 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时间:6 1 8年 隋朝的灭亡 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统治 6 1 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 2 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年号 “ 贞观” 贞观之治 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 虚心纳谏,善于用人 贞观之治” 原因 从 “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开元盛世” 到 “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女皇帝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 “ 开元” 开元盛世 繁 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荣 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创新、如曲辕犁和筒车 隋 与 开 唐 经济的繁荣 手工业:制瓷业发达,如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 — — — 时 放 商业: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期 的 盛唐气象 民族交往 唐与吐蕃的交往,如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时 代 与交融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他被各族尊奉为 “ 天可汗” 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多彩的文 诗歌 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书法:颜真卿和欧阳询 学艺术 绘画:阎立本和吴道子 遣唐使:日本派遣来华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使节 中日文化交流 目的:到日本传授佛学等 鉴真东渡 唐朝的中外 先后 6次东渡,第 6次成功 文化交流 目的:到印度学习佛学 中印文化交流:玄奘西行 《 大唐西域记》 原因:唐玄宗后期,朝政腐败,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 5 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 安史之乱 7 影响:唐朝由盛转衰, 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黄巢起义和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安史之乱与 9 0 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唐朝衰亡 唐朝灭亡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五代十国 十国: 南方九个政权和北方的北汉 五代十国的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更迭与分立 特征 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隋的统一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全)
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2、隋的统一:统一时间:589年影响: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3、隋文帝改革措施的核心:提倡节俭4、隋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处死,不久隋灭亡5、大运河:(隋炀帝时期开凿)开凿目的:为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控制,便于江南财物向洛阳和长安运输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影响:适应了统一后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对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6、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位于赵县,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列举“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1、节用戒奢,生活上提倡节俭,政治上精简机构、裁撤冗官,沿袭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把君民关系比喻成舟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招贤用能,知人善任,沿用并完善科举制。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3、虚心纳谏,择善而从。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二、三省六部制:1、内容: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职能: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科举制:1、目的:为了培养和选拔更多的贤能之才。
2、创立: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科举制诞生。
3、内容:明经、进士(策问、经史、杂文)“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4、影响:改变了过去官员选拔主要由世家大族把持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唐朝诗歌的繁荣;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学术风气也产生深远影响。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的社会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为加强对东方和江南地区的统治,方便从南方运输粮食和
布帛,隋炀帝开通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这是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3.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两族之间的交往。
√11.▲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口述见闻,由弟子整理成
书《大唐西域记》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的使者。唐玄宗时,鉴
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注
重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勤于政事,任用贤才,善于纳谏(魏征)。唐太宗统
治时期,唐朝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了祥和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气象,国力
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史上说她的统治大
有贞观遗风。
5.▲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
科目有明经和进士等。影响及作用。
9.唐朝太宗以开明政策对待周边少数民族,赢得各民族的拥戴,被
尊称为天可汗。
10.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
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
称,与唐和同为一家),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汉藏
展,唐朝达到鼎盛阶段,史称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6.唐朝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唐朝陶器以唐三彩最为着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年代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知识梳理:(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隋炀帝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长达2700多千米的大运河。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一个中心,两个端点,五大水系)(4)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科举制的建立:①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场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4.隋朝的灭亡(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暴政体现为: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②隋炀帝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教材问题解答: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教材P5“课后活动”)参考答案:(1)打破了世家大族把持仕途的状况,打击了腐朽的士族势力。
(2)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有机会通过考试参政,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3)把读书、考试、选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4)把选オ和任官的权力从地方豪强收归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开放性设问:1、大运河的开凿是好事还是坏事?参考答案:我们要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
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即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也有消极的一面,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2、大运河在今天仍有很重要的价值,我们该如何保护它?参考答案: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保护好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维护沿河名胜古迹,防止建设性破坏。
人教七下历史知识点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即隋文帝)都城:长安2、隋朝统一全国: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全国。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励精图治,在位时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1)人口大幅度增长。
(2)长安洛阳修建了许多仓库,储积了大量粮食布匹。
三、隋朝大运河1、开凿目的:①游玩江都;②加强南北交通;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人物及时间:隋炀帝在位时期从605年开凿。
3、“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段”: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意义:它旳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四、隋朝与秦朝的相同点(1)都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短期统一的朝代。
(秦:公元前221-207年,15年;隋朝:581-618年,38年)(2)都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
(3)都修建了许多浩大的工程。
(4)都是因为统治残暴而亡。
第2课 "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唐高祖退位传位给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吸取隋亡教训;(2)注重发展生产,轻徭薄赋;(3)提倡节俭;(4)整顿吏治,合并州县;(5)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房谋杜断”:唐太宗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于断大事的杜如晦。
“以人为镜”:人指敢于直言的魏征,说明唐太宗善于纳谏。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总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时代特征】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唐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既是对秦汉的继承,也是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表现。
也是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表现。
1.繁荣表现繁荣表现(1)工具革新,经济繁荣经济繁荣①交通运输: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②农业技术:兴修水利,工具革新(曲辕犁、筒车);③手工业发展:丝织工艺水平高,陶瓷业发展;④商业都市: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⑤盛世: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科技发展,文化繁荣文化繁荣①科技领先: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火药;②唐诗繁荣: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③书法绘画:隋唐书法、绘画辉煌,著名的有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吴道子。
立本、吴道子。
2.开放表现开放表现(1)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创立、完善,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
(2)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开明。
设机构、和亲、册封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合和发展。
民族政策开明。
设机构、和亲、册封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合和发展。
(3)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开放,充满活力,人们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人们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4)对外关系:开放的对外政策,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日本派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先进制度;唐都长安,世界性大都会。
世界性大都会。
【知识网络】【知识要点】1.隋唐时期的历史特征是繁荣与开放。
2.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同时大量征发劳役,加速了隋朝灭亡。
了隋朝灭亡。
3.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科举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人教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
玄奘西游: 贞观 年间,前往 天竺 (今印度)。
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其《大唐西域记》 是 研究 中亚、印度半岛 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一、识图并回答问题
⑴ 图中向西和 向东行的路线分 别反映哪两位历 史人物的事迹? 两位人物为唐朝 作出的共同的贡 献是什么?他们 具有哪些共同的 精神值得我们学 习? 事迹:玄奘西游,鉴真东渡贡献: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发展
2)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 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有充分的体现。
3)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 文学艺术都是如此。
基础梳理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结构图示归纳法
考点扫描
建立
朝代
隋朝 唐朝
建立者 都城
杨坚(隋文帝) 长安 李渊(唐高宗) 长安
起止时间
581--618 618--907
中国历史七年级 下
第一单元复习 三班到科技
主题复习 第一单元
1、繁荣一时的隋朝 2、“贞观之治” 3、“开元盛世”
4、科举制的创立
5、“和同为一家” 6、对外外友好交往 7、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8、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主题内涵解析:
1)隋唐时期与中国古代其他历史时期区别最大的 地方,就是它的“繁荣与开放”.
政治
概念:通过 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的制度。
科
隋文帝 时,通过分科考试选举人才
举p17隋 隋炀帝 时,创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制 唐 长设科目: 明经科、、进士科 两科
唐太宗
“贞观之治”
武则天
“贞观遗风”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知识导引
(一)表解知识点
1.隋唐的政治与经济
2.合同为一家(民族关系)
3.对外友好往来(外交关系)
4.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剖析重难点
1.隋朝为什么能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之治”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他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与边疆少数民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注重节俭;他虚心纳谏,任用贤才;发展科举。
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在唐太宗统治期间,唐朝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国力加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为盛世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盛世最重要的反映是在经济繁荣方面。
古代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
唐朝开元年间,农业方面,共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四十多处,农耕技术有了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新品种传入中国,茶叶在江南广泛种植。
改进农具,制成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等。
手工业方面,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有重要发展。
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有名。
商业方面,商业繁荣,大都市长安城宏伟富丽,热闹非凡,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什么是科举制?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皇朝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长期以来被不少读书人视为追求功名利禄、光宗耀祖的出路。
隋朝开皇七年(578年),隋文帝下令废除了魏晋以来按门第高低选用官员的九品中正制,开始设科取士。
隋炀帝开设进士科,并把这种考试办法定为制度,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所谓“科举”,就是分科取士的意思。
唐代科举有常举和制举两种。
常举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投考明经、进士两科的人数较多。
明经着重考对儒家的经典能不能记诵,比较死板;进士科着重考诗赋。
因为重要官员中大多是通过进士科发迹的,一旦考中进士就荣耀非凡,被看做是“登龙门”。
进士科着重以诗赋取士,这也是唐代大诗人辈出,唐诗在诗歌领域内登峰造极的重要原因。
制举是由皇帝视需要定下名目下令进行的考选。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还开创了由皇帝亲自殿试之风,并增设了选拔武将的武举一科。
科举制沿袭到明清,显得更加完备。
到了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于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除。
5.唐朝时期与边疆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原因
原因是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使唐朝能够友好地对待少数民族。
如唐朝与吐蕃和亲、唐玄宗册封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等少数民族首领的政策都是开明政策的体现。
正因为如此,唐朝政府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信任和尊敬,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和西域尊奉为“天可汗”,各少数民族与唐朝“合同为一家”。
6.唐朝时期外交活跃的原因有哪些?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原因是多方面的:唐朝时期对外交通便利,这是对外交往的必要条件;其次是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
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长安居住。
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这对亚非欧各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7.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通过中日两国的不断交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
这次改革,日本仿照中国的隋唐制度,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还仿隋唐科举制,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等。
公元709年,日本迁都平城京(今奈良),都城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
8世纪后期,日本又迁都平安京(今京都),仍仿长安建都城。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
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8.唐朝时期文化繁盛的原因
唐朝时期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政治稳定,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保障;唐朝时期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吐蕃、回纥、靺鞨、南诏等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注意吸收国外的科技文化,如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在民间广为流传等;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对外交往频繁,这些都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三)学法指导
1.利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
历史地图是历史知识的有效载体,它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信息。
识读历史地图时要对地图进行细致的观察,运用地理方位来建立历史空间感,读出历史信息,得出相关结论。
如识读大运河示意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页),要注意大运河的“三点四段”,即:涿郡、余杭、洛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抓住了重要信息,就能顺利地识读历史地图,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历史。
2.比较法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比较历史事件往往从事件的六要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来比较;比较历史人物则往往从人物所生活的时代、国别、主要事迹、对历史的影响等方面来比较。
当然比较的栏目及内容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确定。
比较的方法,可以用表格法,也可以用叙述法。
例:设计表格,比较唐太宗与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3.搜集史料,分析历史问题
搜集史料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通过搜集资料以及对资料的分析,能很好地帮助自己理解历史问题,得出自己的历史结论。
收集历史资料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查找史书中的记载,可以上网查阅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还可以探寻古人的遗址和遗物等。
如搜集有关唐代衣食住行方面的资料,探究唐代的繁荣与开放;搜集唐代民族关系的资料,明确唐朝的民族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