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材,主要介绍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教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并理解气候现象的复杂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候的概念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并理解气候现象的复杂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难点: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气候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材料。

2.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3.相关气候实例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候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影响气候因素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气候实例,分析并说明影响该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和教辅材料,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表和实例,介绍了影响气候的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因素等。

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候的概念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能够将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同时,学生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的了解还不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难点: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机制及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影响气候的因素。

2.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气候影响因素的作用。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候影响因素的案例材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准备网络资源,如气候数据、地图等。

4.划分学习小组,分配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气候多样性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形成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呈现影响气候的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因素等概念,并用PPT或视频资料进行详细解释。

3.操练(15分钟)各小组根据所分配的任务,分析具体案例,如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特点、青藏高原气候特点等,探讨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地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介绍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可以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进一步认识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等。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原因,理解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综合影响,分析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图表等方式进行讲解和说明。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热带雨林、沙漠、温带草原等,引发学生对气候差异的思考。

2. 提问:你认为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第二环节:知识讲解1. 讲解纬度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形状,解释赤道附近气候较热,极地地区气候较冷的原因。

-举例说明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如北极和南极地区的气温极低。

2. 讲解海洋和陆地分布对气候的影响:-通过世界地图,展示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解释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如海洋的温度相对稳定,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热量,使沿海地区的气候较为温和。

-对比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变化,解释陆地与海洋的温度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3. 讲解地形和地势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山脉、高原和平原等地形特点。

-解释不同地形的高低差异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阻挡了气流的流动,导致山脉背风面气候干燥,而山脉风ward面气候湿润。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目标问题化,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和相关图片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统一,培养其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具准备板图、课本插图、地球仪、手电筒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气温与降水的千差万别。

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板书)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是怎样?(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2.设问: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呢?(早晨、晚上和中午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3.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明亮程度的不同。

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墙面上光照明暗程度不同: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4.有谁观察到或能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手电筒照射的角度不同)5.读太阳光照图,学生自主探索纬度、太阳辐射、气温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此引出并简单介绍什么是“太阳高度角”。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历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历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对气候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原因。

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和环保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

(2)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3)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2、难点(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三、知识梳理(一)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热量的主要来源,它的分布不均导致了气候的差异。

1、纬度差异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因此,从赤道向两极,气候呈现出逐渐变冷的趋势。

2、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和气温的季节变化。

(二)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对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1、低纬环流赤道附近受热上升的空气,在高空向南北分流。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北流的气流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向南流的气流向左偏转形成东南风。

在南北纬 30°附近,气流被迫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气流在近地面向赤道和两极分流,形成低纬环流。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赤道方向流动,形成低纬环流;另一部分向北流动,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在北纬 60°附近,来自极地的冷空气与来自副热带的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上升的气流在高空分别向南北分流,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3、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形成了季风环流。

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气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气压,海洋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候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和人类活动等;(3)能够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程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气候现象的感知能力;(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手段,展示气候分布和变化规律;(3)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2)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增强责任感;(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程度;(3)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气候系统及其复杂性;(2)气候变化的规律及预测。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气候案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及其作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4.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气候分布和变化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资料等;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3. 学习任务单: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出本课主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 讲授新课:分别讲解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和人类活动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3.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气候分布和变化规律;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5. 课后作业: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教学延伸1.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气候调查,了解当地气候特点及变化趋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 项目研究:让学生选取一个气候问题,如全球变暖、干旱等,进行项目研究,深入了解其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3. 参观气象站:安排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及气象观测设备,增进对气候科学的认识。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案例教学(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案例教学(教案)

案例教学一、教材地位本节课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影响气候主要因素中的纬度因素,即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因素。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2.学生通过图片、动画和教师讲解了解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差异。

能力目标:1.学生能简单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2.学生能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地球的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四个重要位置的时间及其相应太阳直射情况、昼夜长短情况和南北极极昼极夜情况。

五、教具多媒体、幻灯片、黑板。

六、教学过程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板书课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展示投影】【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圣诞节吗?圣诞节在哪个月?12月份我们这里大家都穿上了羽绒服或毛线衣了,大家印象当中的圣诞节是不是这样的?(左图1)下着雪,圣诞老人穿着棉衣。

可是在澳大利亚过圣诞节却是这样的穿着。

(右图2、3)他们穿着薄衣服,在沙滩上冲浪,过着夏天。

同样是12月,我们这里是冬天,澳大利亚是夏天,两个地方季节相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引子】我们一起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

【展示投影】首先,气候的差异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差异导致的。

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表的起伏都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这些都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最后,这里还有一个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状况产生深刻影响。

我们今天要学习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这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也可以合并为纬度因素。

【板书】一、纬度因素我们先来学习地球形状与气候。

【板书】1.地球形状看活动题,探究太阳直射与斜射下的温度差异。

【展示投影】问题:如下图,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插入甲、乙两个盒子中的沙土,同时在阳光下照射20分钟后,两个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会一样吗?为什么?答:不一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引言1.1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因素。

1.2 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地理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

1.3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进行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地形、纬度、海洋、大气环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2 能力目标:掌握分析气候形成的基本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探究影响气候的因素。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3.1 影响气候的地理因素:地形、纬度、海洋。

3.2 影响气候的大气环流: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3.3 气候变化的案例分析:例如青藏高原、亚马逊雨林等。

3.4 气候变化的实验探究: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其差异。

4.1 阶段一:导入4.1.1 利用图书、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介绍气候的概念。

4.1.2 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气候为何各不相同?为何有的地区气候湿润,有的地区干燥?4.2 阶段二:学习地理因素4.2.1 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高原、平原、山地等。

4.2.2 学习纬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中纬度、极地等。

4.2.3 探讨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大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等。

4.3 阶段三:学习大气环流4.3.1 学习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3.2 分析气候带的分布规律。

4.4 阶段四:案例分析4.4.1 分析青藏高原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4.2 探讨亚马逊雨林的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

4.5 阶段五:实验探究4.5.1 设计模拟实验: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其差异。

4.5.2 进行实验,并观察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蒸发等的影响。

5.1 多媒体讲授法:利用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

5.3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差异,加深对气候影响因素的理解。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6)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6)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的关系。

2、了解太阳高度角与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3、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二、自学指导1、根据生活经验思考: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气温的不同?(1)由于地球是个不规那么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______获得的太阳辐射__________,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___________获得的太阳辐射________因而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2、思考: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1〕地球自转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转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于地球自转,从早到晚,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天气变化?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的交替使太阳高度角一天中不断变化,使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

3、海陆分布与气候:性质差异对气温的影响对降水的影响夏季冬季年温差海洋受热慢、散热慢升温慢、降温慢→偏____ 偏___ 近海地区降水陆地受热快、散热快升温快、降温快→内陆地区降水三、合作探究1、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A时,此时是__________(日期),是___________(节气),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

〔2〕当地球公转到B时,此时是___________(日期),是_________(节气)。

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天气的主要要素教课方案教材剖析:《影响天气的主要要素》从影响全世界天气的基本要素——太阳辐射下手,总结出了,因为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一样,从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天气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办理上,主要采纳地图和思虑题相联合的形式,侧重培育学生的思虑与剖析能力,防止供应给学生乏味的结论。

设计理念:挣脱往常的教课模式,不再是纯真的地理课,而是在学科中穿插了物理、化学课中才有的实验,综合了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充足表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系。

从学生身旁的环境切入,把抽象的问题变为详细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觉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培育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虑问题的能力。

讲堂设计以实验、小组议论为主,经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学习兴趣,在知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 1、学会剖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地点、海陆散布、地形地势等要素对天气的影响。

2、认识地球运动对天气、天气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联合实质生活剖析影响天气的各样要素。

在教师的演示中培育察看能力和研究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一致。

2、认识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建立天气变化的全世界观点及关怀环境从我做起的感情、态度、价值观教课要点:学会剖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地点、海陆散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天气的影响。

认识地球运动对天气、天气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教课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天气的影响。

教课时间: 5 课时1---3课时教课方案导入新课,出示“世界年均匀气温散布图” 、“世界年均匀降水量散布图” ,说出赤道和两极气平和降水方面的不一样。

(赤道地域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域气温低降水少。

)设问:大家想想,是什么原由造成了世界天气的千差万别呢?一、地球的形状与天气目标要求:让学生理解正是因为地球的形状致使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一样,从而造成了纬度地点不一样的地方获取太阳辐射的不一样,则天气条件不一样,假如地球为一平面则否则。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教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78-P86。

主要涉及到“地球形状与气候”、“地球运动与气候”、“海陆分布与气候”、“地形地势与气候”、“人类活动与气候”等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能够用实例说明各因素对气候的具体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动手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运用图表、模型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气候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及责任。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地球形状、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气候。

难点: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以及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具体影响及防治措施。

【教学准备】地球仪、教学挂图(温度带、干湿区、海陆分布图等)、PPT课件、视频资料(如地球运动动画、气候现象实例等)、实验材料(如手电筒模拟太阳辐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着不同的气候,从春暖到夏热,从秋凉到冬冷,这些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新课讲授(30分钟)1. 地球形状与气候(5分钟)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说明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赤道略鼓,两极稍扁。

讲解:由于地球的形状,赤道附近的地区更接近太阳,因此气候较为炎热;而两极地区则因远离太阳而气候寒冷。

活动:分组讨论并总结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具体影响,每组派代表分享。

2. 地球运动与气候(10分钟)自转:通过动画演示地球自转,讲解昼夜更替和天气的变化。

公转:利用PPT展示地球公转动画,解释四季和五带的形成,重点讲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讨论其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教学内容与分析(一)教学内容1.地球形状与气候2.地球运动与气候3.海陆分布与气候4.地形地势与气候5.人类活动与气候(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更替、五带的形成,能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3.能简要分析海陆分布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4.能举例说明地形地势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5.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状况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正确的环境观念。

6.学会综合分析影响一个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目标分析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问题诊断分析本节内容较抽象,由于学生的空间概念意识不强,对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及影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借助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来突破难点、建立空间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对于气候的影响。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地球自转对天气的影响和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空间思维太强,利用课件动画展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现象,地球公转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形成四季,便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法)通过PPT展示各地不同的景观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不同地区景观的差异。

问题一:地球形状与气候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问题1:什么是太阳高度?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明确:(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案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案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及决定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2、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及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3、掌握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以及地球上的五带。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球的公转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现在是冬天,我们感觉很冷,但由于气候不同,远在我国北方的黑龙江早已经下雪了,而我国南部的海南岛还是风和日丽。

这是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候不同,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气候也不同,比如今天早上很冷,中午温暖了一些,晚上又将会很热。

一年中气候不同,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

那么是哪些因素引起了气候的不同呢?(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表的起伏等。

)过渡: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3分钟)过渡:请同学们认真的预习教材P78—P82,并完成导学案预习反馈部分。

(5分钟)检查预习情况(2min)过渡:那么地球的形状与地球运动到底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呢?请同学们看到导学案探究展示部分,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第一组讨论一,第二组讨论二…第七组讨论七。

(8分钟)展示、质疑、点评(18~20分钟)教师补充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

课堂小结随堂演练板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地球的形状为不规则球体,使各纬度的太阳高度不同,从而影响气候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1、地球的公转a 四季的变化b 昼夜长短的变化c 五带的划分2 地球自转昼夜交替——一天天气的变化过渡:这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请同学们带着探究展示部分的问题阅读教材P78-81。

预习(5分钟)分任务,讨论(8分钟)1、什么是太阳高度?读右图,A、B、C三点中,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点太阳高度最小,太阳辐射最弱。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历案-初中地理湘教七上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历案-初中地理湘教七上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初中地理课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地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让学生掌握影响气候的多个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通过学习这一主题,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基本规律,掌握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季风等,并能够分析这些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气候分布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气候的重要性,培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作业的完成质量、正确性等方面。

3.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讲解知识:讲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季风等,分析这些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 地图观察:通过地图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分析影响因素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气候的形成与变化,加深学生对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

5.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的形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等,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书写规范、答案准确。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同学的交流合作等方面。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2)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2)

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2.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难点: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评价任务】1.举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2.举例说明地形、地势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附:板书设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海陆分布 二、地形地势 三、人类活动【教学反思】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

2.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把课程标准分四步细化分解,找到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即: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3.核心目标的分解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举例说明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句型结构:行为条件(学习环境)+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行为条件是“举例”;行为动词为“说明”;核心概念(关键词)为:“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属于概念性知识。

第二步:分析关键词,构建概念图。

知识地位 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核心概念)概念体系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

说出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它要求了解、熟悉并加以运用知识. 同义词:领会、知晓 、了解 、学会、 把握、熟悉第五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程度。

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叙写出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明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2.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价值观。

附件2:评价任务设计解读1.举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评价实施:对桌互相检查,分别举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2.举例说明地形、地势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评价实施:对桌互相检查,分别举例地形、地势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湘教版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影响气候的因素。

2、了解地球的运动状况。

3、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及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中各种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重点难点】1、地球的形状对气候的影响2、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1、创设情景:问题情景:气候在不断地变化,你知道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吗?2、自探目标:(1)你能找出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吗?(2)地球的形状如何影响气候的变化?(3)地球是如何运动的?(4)地球上分几个温度带?(5)海陆分布和地形地势又是如何影响气候的?(6)人类的活动对气候有影响吗?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一)合作内容:AYSLAEZ 1 JIAOXUEAN合作一:阅读课本,了解气候的影响因素。

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

地球的形状、____________、海陆分布、____________等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

合作二:阅读课本,并结合图4-19、4-20了解地球的形状对气候的影响1、地球具有球状的表面,在同一天,南北方不同的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________,太阳辐射的强度也_____________。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3、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_________,太阳辐射_______。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时,随着纬度的 ________,太阳辐射的强度_____________。

合作三:阅读课本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1、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_____。

它引起__________2、读图4-21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①、地球的公转引起了________的变化。

②、春分日____________夏至日_____________秋分日________冬至日___________③、春分、秋分日太阳直射__________,夏至日太阳直射___________ ,冬至日太阳直射___________④、夏至日会出现(极昼或极夜)________冬至日会出现(极昼或极夜)______。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新部编本2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新部编本2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第三节影响天气的主要要素》教课设计(第 1 课时)教课目的:1、明确地球的形状对太阳辐射散布的影响,从而对气温的影响。

2、培育学生的研究、小组合作精神,成立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课重难点:1、太阳高度的变化对气温的影响。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对天气的影响。

3、地球公转与四时的形成。

教课方法:亲密联系生活,自主合作,对照剖析。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请三位同学分别代表赤道地域的小学生,南极的科考员,中国学生来介绍当地的气平和降水的状况,而后总结:“世界各地的天气为何会千差万别呢?今日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影响天气的主要要素。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究:(一)学习任务(一)地球的形状与天气1、自主学习:(仔细阅读课本这一框题,解决以下问题。

)( 1)什么是太阳高度角?( 2)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一天中间,太阳的高度角能否同样,一年中间,中午太阳的高度角能否同样,有什么变化规律?( 3)世界不一样纬度的地域,中午太阳的高度角能否同样,有什么变化规律。

2、小组沟通:以小组为单位,沟通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研究:【研究问题】研究纬度地点对气温的影响。

【研究结论】纬度越低中午太阳高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强气温越高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二)学习任务(二)地球的运动与天气公转演示:电脑多媒体课件——“地球的公转”师: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生:近似圆形的椭圆。

师:地球在公转时是直着身子仍是斜着身子?生:斜着身子。

察看:“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正是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因此同一地址在一年中太阳照耀角度发生了变化,气温也发生了季节性的变化。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知识与能力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知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统一。

重点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前自主预习案1、同纬度地区,夏季海洋上气温较,陆地上气温较,冬季相反。

2、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是全球气温变暖。

3、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和人类活动都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4、一般说,坡降水多,坡降水少。

5、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旱,其影响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点拨新疆身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

活动一海陆分布与气候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是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升温慢,降温慢读本83页黑体字,并完成活动。

读图4-24,填写相关内容。

活动二地形地势与气候小组探究1、读图4-27,看安第斯东西联测景观有什么不同?东侧西侧2、为什么景观会有如此的的差异?提示分析原因时,可以画图表示哦!活动三人类活动与气候1、小组组织分析全球性的人类活动对气候的负面影响2、学生自主学习“地球在变暖”。

后练兵1、海南岛比黑龙江省温暖的主要原因()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人类活动因素2、防止全球变暖的的最好措施是()A、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矿产资B、大力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C、通过科技手段大量投放制冷物质调节气温D、开发新能或者减少能使用量3、“前桃花后雪”主要反映了()A、地形因素的影响B、纬度因素的影响C、海陆因素的影响D、洋流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及决定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2、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及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3、掌握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以及地球上的五带。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地球的公转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现在是冬天,我们感觉很冷,但由于气候不同,远在我国北方的黑龙江早已经下雪了,而我国南部的海南岛还是风和日丽。

这是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候不同,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气候也不同,比如今天早上很冷,中午温暖了一些,晚上又将会很热。

一年中气候不同,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

那么是哪些因素引起了气候的不同呢?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表的起伏等。


过渡: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3分钟)
过渡:请同学们认真的预习教材P78—P82,并完成导学案预习反馈部分。

(5分钟)
检查预习情况(2min)
过渡:那么地球的形状与地球运动到底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呢?请同学们看到导学案探究展示部分,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第一组讨论一,第二组讨论二…第七组讨论七。

(8分钟)
展示、质疑、点评(18~20分钟)
教师补充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

课堂小结
随堂演练
板书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地球的形状为不规则球体,使各纬度的太阳高度不同,从而影响气候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地球的公转
a 四季的变化
b 昼夜长短的变化
c 五带的划分
2 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一天天气的变化
过渡:这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请同学们带着探究展示部分的问题阅读教材P78-81。

预习(5分钟)
分任务,讨论(8分钟)
1、什么是太阳高度?读右图,A、B、C三点中,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点太阳高度最小,太阳辐射最弱。

说说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对比地球是平的的情况,突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学会看公转示意图,步骤如下:第一步:找出太阳直射的位置。

如右图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第二步:判断节气。

如右图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第三步:判断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

思考: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北极圈内出现什么现象(极昼或极夜)?
过渡:地球的形状是如何影响气候的呢,请一组同学展示(3分钟)
学生展示一(师注意提示地球的形状是影响气温)
过渡:不仅地球的形状会影响气候,地球的运动也会影响气候,比如说今天清早的气温和现在的气温不一样,现在的气温和晚上的又将不一样,这是地球的哪种运动引起的呢?(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是如何影响气候的呢,先请一组同学教我们怎么看地球公转示意图。

学生展示二
过渡:一般来说,一个地方受日照时间长,也就是白昼长,那么该地气候更温暖。

请下一组同学给我们展示地球公转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学生展示三
过渡: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形成了五带,五带是根据什么划分的,每个温度带有什么特色,请下一组同学为我们展示
学生展示四
师总结,随堂检测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地球的形状导致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则气候条件不同,如果地球为一平面则不然。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是怎样?(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2.设问: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呢?(早晨、晚上和中午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
3.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明亮程度的不同。

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墙面上光照明暗程度不同: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
4.有谁观察到或能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手电筒照射的角度不同)
5.让学生读图比较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对地面所获得的热量的影响。

6.教师在此引出并简单介绍什么是“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7.活动:做相关活动。

8.总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

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内各地太阳高度角不同,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承转:不仅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候有差异,而且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候也有差异。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造成了各地一天当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气温的变化;地球的公转似的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气候发生变化,四季更替.
1.出示表格如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讨论“地球自转运动”和“地球公转运动”
2.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①做活动题“演示昼夜更替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是关键。

②完成该题。

③设问:地球自转对气候造成什么影响?
④提问:大家每天都要经历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其中能感受怎样的天气变化?
3.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根据教材“地球公转示意图”,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①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近似圆的椭圆)
②地球在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转?(斜着身子转)
③设问: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多少?读图得出结论。

(66.5°)
④设问:太阳直射点是在什么范围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之间)
板图: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简图
⑤出示讨论提纲: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简图”,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春分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夏至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秋分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冬至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⑥讲解:地球公转对气候造成的影响: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但必须强调:除赤道地区外),使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使中纬度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

⑦再引导学生观察:夏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地区,全为昼,南极圈以南地区,全为夜;到冬至日恰好相反。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极昼、极夜现象,这也是地球公转造成的。

⑧学生讨论完成活动题。

A.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指出:太阳光线直射赤道的节气是春分日和秋分日,直射在北回归线的节气是夏至日,直射在南回归线的节气是冬至日。

B.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的这一天是6月22日。

C.联系家乡所在地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的情况怎样?
(在我国范围内,5月1日昼长夜短,10月1日昼短夜长)
4.“地球上的五带”,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图示与课文中的文字提供的文字性练习题自主讨论完成。

①确定五带的范围。

②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的是热带,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南北寒带。

③连线。

热带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北温带和南温带气候终年炎热
北寒带和南寒带气候终年寒冷
④在地球的五带中,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七大洲中主要位
于南寒带的是南极洲。

⑤联系家乡所在地的纬度位置,判断位于五带中的哪个带?具有哪种现象?哪个季节
昼长夜短。

5.小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从而
导致了各地气候的有规律变化。

课后作业:
自绘“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标注上四条分界线、度数。

列表比较五带的范围,获得热量的差异,各自具有的特殊现象。

板书设计
第四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高度不同。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自转
昼夜交替——天气的变化
2.公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
斜着身子四季更替
五带的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