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论文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讨
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 L
中国高, 技 术企 业 }
新会计准则 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 文 ,王莠
【 要】 摘 本 文 首 先 讲 了新 会 计 准 则 对 企 业 盈 余 管 理 的 影 响 , 然 后 谈 了 新 会 计 准 则 下 规 范 我 国 上 市 公实 质 上 的 “ 制 ” 而 不 再 是 股 权 比 例 。 母 公 司 控 续 几 个 年 度 都 是 非 标 准 的 审 计 报 告 。 有 理 由 怀 疑 公 司 可 能 有 盈 余 控 , 就 必 制 的 所 有 子 公 司 都 应 纳 入 合 并 范 围 , 括 小 规 模 公 司 、 务 性 质 特 管 理 的 行 为 。 须 予 以 充 分 关 注 。 如 果 公 司 更 换 了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和 包 业
部 分 是 同 一 控 制 下 的 企 业 合 并 。 然 合 并 计 价 形 式 是 以 双 方 确 认 的 虽
公 允 价 值 为 基 础 的 . 操 作 过 程 中 往 往 因 人 为 因 素 的 过 多 干 预 而 使 盈 余 管 理 . 一 个 十 分 重 要 的 线 索 。 其 关 键 是 要 看 其 变 更 的 理 由 是 但 是 得 公 允 价 值 难 以 实 现 , 致 一 些 上 市 公 司 通 过 合 并 重 组 一 夜 暴 富 的 否 充 分 。 关 这 方 面 的 情 况 都 要 在 财 务 报 告 中 予 以 说 明 。 过 对 这 以 有 通 事 例 屡 次 出 现 。新 合 并 财 务 报 表 准 则 关 于 企 业 合 并 计 价 以 账 面 价 值 为 基 础 的 规 定 充 分 考 虑 了 我 国 会 计 信 息 质 量 的 现 状 和 资 本 市 场 发 展 的程 度 , 利 于 规 范企 业 盈 余 管 理 行 为 和 提 高 企 业 利 润 的 可 信 度 。 有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问题研究
之 外 , 企 业 订 立 契 约 的外 部 人 也 往 往 需 要 借 助 盈 余 数 字 决 定 是 否 与
签订契约。 因此 , 会计盈余等信 息不 仅影响着对管理 当局 的经 营业 绩评价 , 也影响着企业契 约的订 立。
二 、 会计准 则限制 了上市公 司对会 计盈余 的调节 新
( ) 一 资产减值 不得转 回
旧会计 准则对资产减值转回没有特别 的限制 , 只是规 定如果有
迹象表 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减值 的各种 因素发 生变化 , 得资产的 使 可收 回金额 大于其账面价值时 , 以前期 间已计提 的减值损 失应 当 则
转 回 。 此 , 些 上 市 公 司 往 往 在 某一 年 大额 计 提 资 产 减值 准 备 , 因 有 使
得 当年大幅 亏损 , 然后再在以后年度冲 回, 借此调节利润 。 新资产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值会计 准则规定 , 资产减 值损失一 经确认 , 以后会 计期 间不得 转 在
一
、
回。这种规定将使得 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 , 利用 这种计提手法调节利 润越 来越困难。 这条规定给某些上市公 司通过 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 润划上了句号。 ( ) 二 合并范围扩大 合并财务报 表的合并 范围扩 大。新合并财 务报表会计 准则规 定,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 围应 当以控 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所谓控 制, 是指一个企业 能够决定 另一个企业 的财务和 经营政策 , 并能据 以从 另~个企业的经营活动 中获取 利益 的权力。 当母公司能够控制 被投 资单位 , 就应 当将被投 资单位认定 为子公 司 , 纳入合 并财务报 表 的合并范 围。与《 合并会 计报表 暂行规定》 1 9 ( 9 5年 2月 9日颁 布 ) 比, 相 新会计准 则合并财务 报表对合 并范 围的确 定更 关注实质 性控 制 , 母公司对所 有能控制 的子公司均应 纳入合 并范 围, 无论 是 小规模 的子公 司还 是经营业务 性质特殊 的子公司 均应纳入 合并范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向及其应对策略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向及其应对策略盈余管理作为上市公司提高经营业绩的管理办法,在我国和其他国家都存在着一定的应用,其最新动向的研究对于政府、企业和投资者都由一定参考价值。
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后,盈余管理受到一定影响。
本位通过会计准则的新旧对比,分析盈余管理的最新方向,并针对最新情况提出审计识别方法和治理策略。
标签:新会计制度盈余管理审计政府补助借款费用资本化1 盈余管理在学术界,对于盈余管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公认的定义。
不同定义的分歧主要包括三点:第一,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一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应定义为局限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呢,但也有学者认为,盈余管理也包括会计准则不允许的行为。
第二,盈余管理手段;一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手段主要为会计方法,也有学者认为盈余管理包括非会计手段如时间安排等;第三,盈余管理合法性问题。
有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应与舞弊等同,但同样有学者反对这样的意见。
本文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为了更好实现管理当局的经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和股東财富最大化,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方法(如控制应计项目)及非会计方法(如游说)的应用,使得盈余水平达到预期水平的行为。
2 盈余管理动因浅析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分为内外两部分。
外部环境造成盈余管理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会计准则的漏洞。
会计准则的制定有一定的主观性,这直接导致会计准则对于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有一定的漏洞可钻。
第二,外部审计独立性的缺乏。
外部审计作为连接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一条纽带,其经营情况在我国与上市公司、政府都有密切关系,又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大部分为大型国有公司,直接导致外部审审计工作一定的限制。
第三,投资者盈余预期。
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盈余预期普遍较大,为避免“用脚投票”情况的发生,上市公司有意愿通过盈余管理达到自身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
内部环境造成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许多公司存在“一言堂”或实质上的“一言堂”现象,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代理关系实质上较为脆弱,当实际权利拥有者有盈余管理动机时,极易造成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
二、 研究设计
论 文 以规范研 究方法 构建盈余管理 的理论框架 , 通过界定
目标 , 然后逐级递进 。 o e R nn和 Y a (0 8 在 《 af 2 0) 盈余管理: i 理论、 盈余管理的 内涵 , 从盈余管理产生 的动机出发着重从经济学的 实践 与研究 的新观 点》 一文 中, 他们认 为盈余管理 可能是有益 角度对 盈余管理进行研究; 以收集到的上市公司案例和信息披
理者 之间对盈余 管理的不 同理 解 , 指 出, 他 会计盈余 的某些特 常重要 。因此 , 论文在此基础上采用规范研 究和实证研究相结 定值可 能对企业具有非 常重要 的影响, 这些特定值被称为会计 合 的方法展 开分析。
盈余 的监界点 , 盈余临界点之间有着先后顺序 的: 免亏损—— 避
0 1 .
0 0 .5
0
捧资产嫂益军
图 1 2 0  ̄2 1 年 A C公司净 资产收益率 0 6 0 0 B AB c股份有 限公司 ( 以下简称 AB c公 司) A c集 团有 由 B
弈关系 , 他认 为新会计准 则限制 了企 业利用资产减 值、 货的 存
94年。公司的主 营业 务为高新 实用 技术 计价方法和 企业合并调节盈余。但是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 限公司投 资创建 于 19 固
以寻求有利于 自己的财 务结果 。分析表 明很 大一部份盈余管理 等 。A C公司于 20 年上市 , B 03 其控股股东为 A C控股有 限公 B
B 08 则 的发生与 公允价值 计价有关 , 而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 人员 司 。经调查 A C公司在 20 年 以后才实行新会计准则的 ,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资、 委托贷款等的减值准备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仍然 可
以转 回。上 市公司可能会利用存货跌价准备 、 个别特殊 坏账准备 的计提和转 回来调节年度利润 , 以往相 比虽 与 然影 响力有所减小 , 但实施手段更 加隐蔽 。 4利用借款 费用资本化的新规定进行盈余管理 . 新准则下可 以资本化的资产不仅包括 固定资产 , 还
一
旧来调节利润。如今 , 新准则关于调整 固定资产 的折旧 年限等规定 ,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打开了方便之门。 上市公司只要有证据证 明其 固定 资产使用 寿命 预计数 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或者 与固定 资产有 关的经济利益 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时就可 以进行会计估计 变更 ,
对利润进行调整 , 而达到盈余管理的 目的。 从 3 . 利用资产减值准则进行盈余管理 首先 , 资产发生减值 的情况 千差 万别 , 准则 不可能 列 出判断资产减值 的所有迹象 , 以对于准则所列举出 所
企业合并 、 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引入了公允 价值计量属性 。 公允价值 的实质是基于主观判断的定性
的若干迹象来要求上市公 司根据 这些迹 象综合 考虑各 方面因素 , 做出职业判断 , 这就要 求会计人员应 具备很 高的职业判断能力 。从这些迹象的本身看 , 有的过于笼 统, 这为上市公 司利用 “ 职业判断” 进行盈余管理提供 了 机会 ; 其次 , 条件只是列举 出可能发生减值 的若干 确认 迹象 , 最终判断资产是否减值要根据其可收 回金额是否 低于账 面价值 , 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计提 减值准备 。 新准则规定可收 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 的公允
空 间; 第三 , 新准则规定 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 回的范 围 仅 限于 固定资产 、 无形 资产 和对子公 司 、 联营公司和合 营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 而对于存货 、 消耗性生物资产 、 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归人金融资产 的应收账款 、 短期投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讨
如何在完善外部机 制的情况下 ,促使董 事会在公司运 行 中发挥积 极 作用是提 高我国公司绩效的关键。随着信息披露 的充分 性, 公司 关于对财务和财务指 标的数据会越来越 多 ,利用修订 后的平衡计 分 卡体 系 , 以对我 国公 司的董事会集 团的绩效进行评估 , 可 促使董 事 会更好地 完善自身 , 而提升公司绩效。● 从
. 址
MA) 平衡计 分卡 的使 用情况进 行了调查 , 显示 8 %的公司经 营绩 8 效有 所提 高 ,6 6 %的公 司利润在提 高。~个 K MG 的管理 咨询 师 P ,发现 7 %的失败公司存在共 同的原 因, 存 在交流障碍 和战略 无法付 0 即: 诸实施。针对董事会与 CE 来说 , O 透明地公开衡量结果 , 使各方能 够 明确其所承担 的责任与义务是计分 卡体系成功 的关键 ,也是 提 高公司绩效的关键。
据会计准则规定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 , 计入“ 营业外收入 ” 反映在利润
表 中, 这部 分 债 务 重 组 收益 占浪 莎 当 年利 润 总 额 的 8 8 06 %。浪 莎 最
大限度地利用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 , 迅速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 经营成果 , 提升 了企业业绩。 无独有偶 ,T宝硕 2 0 S 0 7年 1月 2 5日进入破 产清算 程序 后 , 为避 免 公 司破 产清 算 , 极进 行债 务 重组 工作 。 其 中保定 投 资 积 发展 有 限公 司豁 免 了宝硕债务 重组额 8 %的应付账款 , 0 使宝硕 获 得 了 5 0 80 3 5万 元 的 债 务 重 组 利 得 . 占 当 年 利 润 总 额 的
公
司
FRI ND S 0 F E
A () f
理
UN TI NG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案例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案例研究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案例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和盈余管理成为了广大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和盈余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针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这一热门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并通过案例研究来剖析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新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更加注重真实和公允的财务报告,强调对收入和费用的准确界定和分配。
这意味着上市公司不能再通过手段来美化财务数据,而必须按照规定的原则和方法来反映交易的实质。
新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更加重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
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实践中要更加审慎和规范,避免不当操作和误导性披露。
二、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为了更深入地探讨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施情况和问题,我们选取了几个案例进行研究。
第一个案例是某上市公司在净利润的确认和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上市公司应该根据实质处理交易中的收入和费用,而不是仅仅按照法律形式来确认和披露净利润。
然而,我们发现该上市公司在披露财务报告时存在故意模糊交易实质的行为,将一些费用转化为资本支出以提升净利润。
这种行为不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公平性。
第二个案例是某上市公司在关联交易的处理上存在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对关联交易的披露和公允性要求更加严格,限制了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然而,我们发现该上市公司在与关联方进行交易时存在隐瞒和谋取私利的行为,将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关联方手中,以达到扭曲净利润的目的。
对于这种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和投资者的利益。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析
J u a fS ut 0 m lo 0 hwetAg iulu a nv r iy S ca ce c iin) s rc t rlU ie st ( o ilS in eEdto
Vo . , . 1 7 No 1
ar ort o p ny’ ar ng a ge e ta 0s i e w a s oft a n n a g m e dsf he c m a s e ni s m na m n nd p sbI y he e r i gs m na e ntund r t w c 0u i g s a — e he ne a c ntn t nd ar . ds Ke r s:e r i gs m a ag m e ; n w c ou i g s a da d y wo d a n n n e nt e a c ntn t n r s;pr v s0 f s e m pam e o i in ora s ti i nt
Ab ta t sr c :Ch n e i e 9 n w c o n i g s a d r so b u r 5 o O 6 i a r v s d 3 e a c u tn t n a d n Fe r a y 1 f2 O .Ta i g i t o sd r t n t e n w t e d o a n k n n o c n i e a i h e r n fe r — o i g n g me ti h u r n o e tc l t d c mp n e 。t i a e t d e h e a t r o s r i i g t e e 1 i g n g — n s ma a e n t e c r e td m si i e o a is h sp p r s u is t ek y f c o sc n t an n h a 。 n s ma a e n s n me ti h c o n i g sa d r s a t r i g p i t Ea n n s ma a e n x s swi e y i i e else o a i s n r 一 n t e a c u tn t n a d sa s a t o n . n n r i g n g me te it d l Ch n s it d c mp ne 。a d p 0 n t c i g t e c p t 1ma k t h n u a c h r s a d t e p o i i t e m an mo ie f r t e i p e e t to fe r i g n g — e tn h a i r e .t ei s r n e s a e n h r f s h i tv o h m lm n a in o a n s ma a e a t n
新准则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研究
新准则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研究摘要:为检验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变化问题,笔者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一方面降低了上市公司管理者运用会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另一方面又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允价值计量模式。
关键词:会计变更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盈余管理理论界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变化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一部分研究结论认为新准则提高了对财务报表附注等方面的要求,企业管理者运用会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减少,另有部分研究则认为新准则环境下,利用会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同时新的盈余管理方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越来越“受宠”,更有甚者认为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盈余管理方式依然没变。
为解争议,本文进行了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一)研究假设的提出新准则的实施规范了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减少了管理者运用旧准则的漏洞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据此,本文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设:1、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有所减小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认定方法的主观性,使其可能成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新手段。
特别是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各界人士更是认为公允价值是公司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罪魁祸首。
因此,本文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2、新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计量与公司盈余管理正相关虽说新准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管理者运用会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但是它并不能完全消除管理者以此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3、新准则实施后会计变更仍然与公司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新准则的实施一方面减少了管理者运用会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又为管理者带来了新的盈余管理方法。
在这种新旧方法更替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者更愿意用新方法进行盈余管理。
据此,本文提出了第四个研究假设:新准则实施后管理者更愿意利用公允价值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二)实证模型的设计在本研究中,笔者选择了观察样本企业净利润指标在2007年前后的变化情况(即净利润标准差)来判断新准则在防控盈余管理方面的实施效果,具体计算模型如下:△ni=■(1)为衡量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笔者选择了学术界众多公认的修正jones模型[5],具体模型表述如下:tat/at=al(1/at)+a2△revt/at+a3(ppet/at)+ εt (2)ndat=al(1/at—1)+a2(△revt-△rect) +a3(ppet)(3)dat=tat-ndat (4)其中:tat为第t年总的应计利润,at为第t年平均总资产,△revt为第t年的主营业务收入相对于第t-1年的变化程度,ppet 为第t年的固定资产平均水平,ndat为第t年的非操控应计利润项目,△rect为第t年的应收账款净额相对于第t-1年的变化水平,dat 为第t年企业的可操控应计利润,即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
新 会 计 准 则 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市 公 司 的 盈 余 管 理 研 究
何 昌云
( 州大 学 。江 苏 扬 扬州 2 50 ) 2 09
【 摘 要 】盈余管理指在公认会计准 则规定的范围内,企业管理层有 目的的采用各种会计方法达到期望报告盈余的行为 。盈余管理是 目 前国内外财务会计研究 领域的热门课题。本文具体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各项新规定对上市公 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 出规范盈余管理的建议。 【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
会计 学界对盈余 管理 的概念存在 着诸多不 同意见 。美 国会 计学家 接 计 入 当 期 损 益 , 只 需 进 行 价 值 重 估 便 可 确 认 收 益 了 , 这 在 一 定 斯 考特 ( i i a . . c t ,1 9 ) 其 《 务会计 理论 》 ( i a c a 程 度 上 给 上 市 公 司 的 盈 余 管 理 辟 出 新 径 。 w 1im KS o t 9 7在 财 F nn i l A c u t n T e r ) 书 中 做 出解 释 : 盈 余 管 理 是 指 “ G A 允 许 的 co n ig ho y一 在 AP ( )无 形资 产 资本 化新 规 定给 盈余 管理 另开 一 片蓝 天 三 范 围 内,通过对 会计政 策的选择 使经营者 自身利 益或企业 市场价 值达 原 准 则将无 形 资产 研发 支 出全部 费用 化 ,而新 《 形 资产 》则 无 到 最 大 化 的 行 为 , 盈 余 管 理 是 会 计 政 策 的 选 择 具有 经 济 后 果 的 一 种 具 将 企 业 的研 发 划 分 成 两 个 阶 段 ,其 中 研 究 阶 段 支 出应 当 于 发 生 时 计 人 体表 现 ”。国 内学者陆 建桥 (0 2 认为 其是企业 管理人 员在会计 准则 当 期 损 益 , 数 据 进 入 利 润 表 : 开 发 阶 段 支 出符 合 一 定 条 件 时 计 入 无 形 20 ) 允许 的范 围之 内,为 了实现 自身 效用 的最 大化或 企业价值 的最大 化作 资产成本 ,数据进 入资产 负债表 。虽然新准 则对公司 的研究阶段和 发 出 的会计 选择 。当然 也有 些 专家 学者 对 “ 会计 准 则允 许 的范 围之 阶段 的定 义进行 了区分 ,但 在实 际操作 中明确 区分仍有 一定 的难度 。 在 内 ”的前 提不 以为然 ,但 是在我 国学术 界还是 比较 偏 向于认为盈 余管 公司管理 层完全可 以利用好 这个模 糊区间 隙,采取一 些方法 比如 提供 理 以遵循 会计准 则为前提 , 以私 人利益最 大化或组 织 目标 实现程度 最 虚 假证 明资料将其 调整为 自己满意 的结果 :当企业需提 高业绩时 ,提 大 化为主要 动机 。 高资本化 支 出,当需 降低业 绩时 ,就增加 费用 化支 出。另外 ,新准 则 财 政 部于 2 0 年2 1 日全 面推 出 了由一 项 基本 准 则和 3 项 具 对 无形资产 的摊销 方法和摊 销年 限都给予 了更 多的宽 限,因此 ,上 市 06 月 5 8 体 准 则 组 成 的新 的 企业 会计 准 则 体 系 ,这 对 上 市 公 司 的盈 余 管 理 公司有可 能通过 调节这两 者来进行 盈余管理 。同时新准 则明确规 定 了 产 生 了 重 大 影 响 不确 定使 用寿命 无 形资 产不 再采 用摊 销的 办法 ,而是 采用 减 值测 试 新 准 则 下 可 能 存 在 的 盈 余 管 理 空 间 的办 法 ,这 也可 能 改变 公 司的 资产 和损 益状 况 。 ( )公 允价 值 的 引入极 有 可 能成 为利 润调 节 的工 具 一 ( )利 用 资产评 估 的主 观判 断进 行 盈余 管理 四 我 国 旧准 则对 计量 属性 强 调历 史成 本为 基础 ,修 订 后 的新准 则 在 证券 市场 中 ,类似 非 货 币性 资产交 换 、资产 重组 、 以实物 资 则全面 引入了公 允价值计量 属性 并不 同程 度的应 用在存货 、长期 股权 产参与配 股和增 发等都涉及 一个对 相关资产作 价的 问题 ,新会计准 则 投 资 、投 资性房地 产 、固定资产 、生物 资产、无形 资产非 货 币资产 交 公允价值 的 引入 ,使得盈余 管理有进 一步 的发 展空 间。虽说资产评 估 换 、 资 产 减 值 、 股 份 支 付 、 债 务 重 组 、 收 入 、建 造 合 同 、 政 府 补 助 、 的业务是 由资产 评估机构 来完成 ,专业性强 ,但是资产 评估过程 中还 企业 合并 、金融 工具 的确 认和计量 、金融 资产转移 、套期 保值 1 个具 是会 受到 一些 如 管理 者 的动机 、 利益集 团的既 得利 益等 人为 的 因素 7 体 准 则 中 。会 计报 表 存在 的 目的是为 了反 映 真实 、准 确 的财 务状 况 的不 利影 响 。事 实上 ,在 公 司与 主管 部 门、证 券承 销商 、会 计师 事 和经 营成 果,用 公允价值计 量是最 准确 的,但是使 用公允 价值 的前提 务 所 、资产 评估机 构、律师 事务所 等利益集 团不断博弈 ,资产评估 结 是 要 有 活 跃 的 市 场 , 公 允 价 值 能 够 取 得 并 且 能 够 可 靠 地 计 量 。然 而 , 果 已经不 是纯粹 的公正 的评 估结果 ,而是 具有 明显利益 倾向 的数据 集 公 允 价 值 的 实 质 是 基 于 主 观 判 断 的 定 性 因 素 大 于 具 有 量 化 标 准 的 定 量 合 。 同时 资产评估 方法有 收益现值法 、重置成 本法 、市场法等 ,每 种 因素 ,公 允价值本 身是 否公允其 实很难证 明 ;我 国的市场 体系还 不够 方法都有 适用条件 和不可避 免 的缺 陷,方法 不同得 出的评估结果 也可 完善 , “ 悉市场情 况 的买卖双方 在公平 交易 的条 件下和 自愿 的情况 能 大 相 径 庭 。不 规 范 的 环 境 决 定 了评 估 方 法 选 取 上 的 随 意 性 ,这 时 评 熟 下 ”的条件 难 以形 成 ;我 国关联 方交易 的情况普遍 存在 ;在市场 执法 估 方 就 可 以 按 照 企 业 要 求 的 评 估 价 值 灵 活 选 取 评 估 方 法 , 且 可 以找 出 和管 理不严 环境 下资产评估 作假现 象严重 ;企业 的会 计人 员往往会 运 无 数 个 理 由 来 解 释 自 己所 选 用 方 法 的 合 理 性 。 用会 计职业 判断 ,在 没有条 件的情 况下创 造出符合 运用公 允价值模 式 ( )债 务重 组 为企 业盈 余管 理 提供 的新 空 间 五 的 条件 ,这 些都为 公允价值 的主观操 纵性 提供 了机 会 ,公司管理层 很 新 《 务 重组 》准 则 规 定 : 债务 人 以现 金清 偿债 务 的 ,债 务 债 可 能 把 公 允 价 值 变 成 为 利 润 调 节 的工 具 。 人 应 当将 债 务 重 组 的账 面 价 值 与 实 际支 付 现 金 之 间 的差 额 ,确 认 ( )投 资性 房地 产 准则 为上 市 公 司盈 余管 理辟 出新径 二 为债 务 重 组 利 得 , 计入 当期 损 益 。从某 种 程 度 上 讲 ,修 订 后 的新 新 《 资 性房 地 产 》准 则 规 定 ,在 有 确 凿 证 据 表 明 投 资 性房 准 则 决 定 将 债 权 人 让 步 而 导 致 债 务 人 被 豁 免 或 少 偿 还 的 负 债 计 入 投 地 产 的 公 允 价 值 能够 持 续 可 靠 取 得 的 情况 下 ,可 以对 投 资 性 房地 营 业 外 收 入 , 而 不 再 计 入 资 本 公 积 , 客 观 上 为 上 市 公 司 增 加 了 调 产 采 用 公 允 价值 模 式 进 行 后 续 计 量 。采 用 公允 价 值 模 式 计量 的 , 节 利 润 的 手 段 。 因 为 这 对 上 市 公 司 , 特 别 是 一 些 无 力 清 偿 债 务 的 不 对 投 资 性 房 地产 计 提 折 旧或 进 行摊 销 ,应 当 以资 产 负 债表 日投 公 司来 说 ,一 旦 获 得债 务 全 部 或 部 分豁 免 ,其 收 益将 直 接 反 映在 资 性 房 地 产 的 公允 价 值 为 基 础 调 整其 账 面 价 值 ,公 允 价 值 与 原账 当期 利润 表 中 ,可能 极大 地 提升 其每 股 收益 水平 。 面 价 值 之 间 的 差额 计 入 当期 损 益 。在 现在 物 价 房 价 上 涨 飞 快 的 时 可 见, 正是 新 的债 务重 组 准则 挽救 了该 上 市公 司 的命运 。 代 背 景 下 ,这 两者 的人 调 账 差 额 一般 会 计 入 “ 业 外 收 入 ” ,这 营 ( )借 款费 用 资本化 的新规 定有 利 于上 市公 司盈 余管 理 六 就 改 变 利 润表 的数 据 ,成 功 的 实 现盈 余 管理 的 目的 。在 我 国 目前 新 准 则 规 定 : “ 合 资 本 化 条 件 的 资 产 , 是 指 需 要 经 过 相 符 的 市 场 环 境 里 , 上 市公 司 投 资 性 房地 产物 业 往 往 都 以历 史 成 本计 当长 时 间 的 购 建 或 者生 产 活 动 才 能达 到预 定 可使 用或 者 可 销售 状 价 ,上 市 公 司有 可 能 出于 操 纵 利 润 等 目的而 将 成 本 计 量 模 式 随 意 态 的 固定 资 产 、 投 资性 房 地 产 和 存 货等 资 产 ” , 这从 范 围 上拓 展 变 更 为 公 允 价 值计 量 模 式 :另 一 方面 是投 资性 房 地 产 的 定 义 为为 了 盈 余 管 理 的 手 段 。 同 时 , 如 果 相 关 资 产 的 构 建 或 生 产 占 用 了 除 赚 取 租 金 或实 现 资本 增 值 ,或 两 者兼 有 而 持 有 的房 地 产 ,少 数 公 专 门借 款 的一 般借 款 , 累计 支 出 加�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学士学位论文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目录前言 (1)1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概述 (2)1.1盈余管理的定义 (2)1.2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3)1.2.1突出了公允价值 (3)1.2.2存货准则的变更 (3)1.2.3资产减值准备的新规定 (4)1.2.4债务重组准则的调整 (4)1.2.5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处理变革 (4)1.3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4)1.3.1会计准则的缺陷是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土壤 (5)1.3.2会计准则的颁布源于企业盈余管理活动 (5)1.3.3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起制约作用 (6)2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6)2.1新会计准则缩小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6)2.1.1制约上市公司利用存货计价方法选择调节盈余 (6)2.1.2制约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 (7)2.1.3制约上市公司利用合并报表围变动调节盈余 (7)2.1.4制约上市公司利用企业合并调节盈余 (8)2.1.5制约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调节盈余 (8)2.2新会计准则扩大了盈余管理空间 (9)2.2.1利用公允价值扩大盈余管理空间 (9)2.2.2利用债务重组扩大了盈余管理空间 (9)2.2.3利用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扩大盈余管理空间 (10)2.2.4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扩大盈余管理空间 (10)3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原因的分析 (11)3.1新会计准则缩小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的原因分析 (11)3.1.1存货计价方法的改进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原因分析 (11)3.1.2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原因分析 (12)3.1.3合并报表围的变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原因分析 (12)3.1.4企业合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原因分析 (13)3.1.5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原因分析 (13)3.2新会计准则扩大了盈余管理空间的原因分析 (15)3.2.1新公允价值准则扩大了盈余管理空间的原因分析 (15)3.2.2新债务重组准则扩大了盈余管理空间的原因分析 (16)3.2.3研究和开发费用资本化扩大了盈余管理空间的原因分析 (16)3.2.4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扩大了调节盈余空间的原因分析 (18)4克服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具体对策 (19)4.1完善和修订会计准则容 (19)4.1.1关于债务重组准则 (19)4.1.2关于非货币性交易准则 (19)4.1.3关于无形资产准则 (19)4.2推行会计准则的制定与执行并重机制 (19)4.3.1建立信息披露多层次的监管体制 (20)4.3.2加强信息披露的法制建设 (21)4.3.3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21)4.4规政府行为 (21)结束语 (23)致 (24)参考文献 (25)附录 (26)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前言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通过运用会计准则存在的弹性空间,修正会计盈余以其影响其传达的信息,最终达到自身目的的行为。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析
2o 0 9年 3月
通 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0UR NAL OF T ONGHUA OR N MAL U VE I NI RSTY
Vo. 0 T 3 1 b 3 、 Ma . 0 9 r2o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析
许 巧 治
( 福建 工 程学 院 经 济 管理 系 , 建 福 州 3 0 1 ) 福 5 0 4
一
市额度 有 限 ,使得 上市 公 司已经成 为一种 非常珍 贵
的壳 资源力 , 产
生亏损 时 , 司就 会想方 设法 维持其 上市资 格 , 公 以取
、
上 市公 司盈 余管理 动机分 析
1 . 资本市 场动 机 其一 , 现股票 的发行 和上市 。 国上 市公 司 的 实 我 融 资 是 以外源 融 资为 主, 首选 股 权 融资 。 公 开发 并 行股 票可 以快 速 吸 收主权 资本 进 行融 资, 发 行公 与
后 的年度减 少会计 净 收益 、 享受税 收优 惠的政 策 。 多
情况下 , 想要获 得最 大 限度 的资 金量 , 只有提 高股 票 的发行 价格 。因此 , 企业 在提 出上市 申请 时 , 一部 分 公 司会 有意 的通过盈 余 管理 提高每股 收益 。以获 得 较高 的股票发 行 价格定 价 , 募集 到更 多 的资 金 。 最终 同时除 了初 始上 市 的融资外 。股票 已上市 交易 的上 市 公司融 资的一 个重 要途径 就是配 股 .配 股融 资将 影 响到 上市公 司后续 资金 的注入 。投资项 目的规模 扩展 等 。 但并非 所有 的上 市公 司都 能获得 配股 资格 ,
中图 分 类 号 :2 66 F7 .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_毕业论文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姓名学号专业会计学指导教师2008年4月30日摘要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对企业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进行控制或调整,以实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在实际中,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在进行着盈余管理行为。
正常的盈余管理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给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则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性和中立性,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误导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起着“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高质量的企业会计准则可以制约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不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又为盈余管理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较大地压缩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能够进一步规范企业的会计处理行为。
但是,新会计准则不可能完全消除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而分析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措施和手段,最后对如何防范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AbstractEarnings management is the behavior that makes use of its information superiority, controls or adjustments the data of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accounting report to come out to maximize their own interests in the range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ccounting systems. In fact, enterprises have different level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In fact, every enterprise has different level behavior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normal earnings management can reflect 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really and accurately, and provide basis to the relevant stakeholders for their decisions-making, while the excessive earnings managemen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disrupts the market economic order. China'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issued in 2006 play a “double-edged sword” role on earning management: one hand, the high-quality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can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imperfect system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can promote listed companies to operate earning management possib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presses the space of the enterprise earning management greatly, and standardizes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behavior for further. However,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can’t completely eliminate the phenomenon of earning management i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So my thesis mainly analyses how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ffect earning management and why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desires to operate earning management i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And further my article analyses the means and measures which could be made full use of in listed companies, and raise several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o guard against earning management in listed companies at last.Key Word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目录引言 (1)一、盈余管理概述 (2)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 (2)(一)上市公司为迎合资本市场而进行的盈余管理 (3)(二)避税的动机 (3)(三)债务契约 (4)(四)高级管理人员的压力 (4)三、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4)(一)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 (4)(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 (5)(三)限制上市公司利用编制合并报表范围的变动调节盈余 (5)(四)限制上市公司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调节盈余 (5)四、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空间及手段分析 (6)(一)利用新债务重组准则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盈余管理 (6)(二)利用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处理及摊销期限进行盈余管理 (6)(三)利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的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6)(四)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进行盈余管理 (7)(五)继续利用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 (7)(六)运用公允价值自由度进行盈余管理 (7)(七)利用新引入的弃置费用 (8)(八)将债务转为权益 (8)五、新会计准则下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措施 (8)(一)完善会计准则及相关证券法规,加快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 (8)(二)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 (9)(三)建立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并积极监督实施 (9)(四)健全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9)(五)加强外部审计监管力度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引言盈余管理行为在国际上普遍存在,由于盈余管理行为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性和中立性,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误导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盈余管理成为会计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新会计准则对其的影响【范本模板】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新会计准则对其的影响[摘要]本文从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双向影响的关系入手,首先阐述了盈余管理的涵义,再简析了旧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和手段,最后论述了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始终存在着双向影响的关系,盈余管理应用的空间以及其适度程度对会计准则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Paul M. Healy & James M。
Wahlen在其《盈余管理研究回顾及其对会计准则建设的启示》(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 andard Setting)一文中称:“财务报告被用来传递公司管理当局关于公司经营业绩的信息,准则必将允许管理当局在财务报告中采用职业判断。
管理当局于是可以凭借其对经济活动及其机会的了解,来选择符合该公司经济情形的会计方法、会计估计和批露方式…而会计准则制定者则关心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告时有多大程度的职业判断……”.一、什么是盈余管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盈余管理从它出现开始便成为西方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直到今天,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现下不乏有两种较为权威的描述:1。
“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Paul M。
Healy & James M。
Wahlen) 2。
“盈余管理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批露管理’”(Katherine Schipper).财务理论界对于盈余管理定义的多元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盈余管理所具有的几个普遍性的特征;盈余管理发生在对外报告领域;盈余管理的会计选择是建立在公认会计准则(GAAP)基础之上的;盈余管理旨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且在证券市场、银行信贷等方面获取既定利益。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问题探究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问题探究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和规范了企业操纵利润行为。
但同时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会计方法选择范围的扩大等原因,使企业盈余管理出现新的问题。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盈余管理公允价值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内容上作了很大的修订。
有效遏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
然而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等原因,使企业盈余管理出现新的问题。
1 新会计准则中有关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变革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充分考虑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的基础上,在内容上着重修订了若干业务核算准则。
具体来讲,与企业盈余管理相关的会计准则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调整中。
1.1 存货管理计价方法的变革《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1.2 公允价值的应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
其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新突破。
1.3 债务重组方法的变化《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中规定,将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的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确认为债务人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即计入“营业外收入”,不再计入资本公积。
1.4 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方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曾经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
原来的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转回没有特别的限制,只是规定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使得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
但是,从2007年开始,《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七条明确规定了这一概念。
1.5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明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一章第十条规定,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例分析
价值计 量模式 的引入 、 会计方法选择范 围的扩大又为盈余 管理
提供了可乘 之机 。随着会计准则的实施 , 盈余管理的手段越来
越隐蔽 , 为保证财务信息质量 , 保障投资者权益 , 有必要对上市 公司盈余管理的新 动向予 以关注。
二、 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新动向 ( 利 用债务 重组的非正常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 一) 债务重 组》准则规定债 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 让资产 、 资
则。
金融资产金额分别为8 . 万 元和4 7 3 .4 18 9 6 2 38 万元 ,可供出售金 融资产是交易性金融资产 的5 9 .6 2 0 年交易性金融资产 693 - 0 9  ̄;
入当期损益 。即债务人应将所获得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 收入 , 映在利润表 中, 反 不再计人资本公积。这样处 理 , 一方面 有利于减轻债务人 的财务负担 , 具有发展潜力 的企业轻松上 使 阵 ;另一方面会 造成一些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获得营业外 收人 , 使企业亏损减少甚 至扭亏为盈 ,这对 s 企业业绩影 响尤为显 T 著。
避免 由于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企业利润 的影响 ( 持有期间公允价
值 的变动计入 “ 资本公 积” 不计入 当期损 益 )另一方面 , , ; 当企 业利润下 滑时 , 以通 过出售可供 出售金 融资产 , 可 达到调节利
润 的 目的( 处置时将原计入 “ 资本 公积” 的金额转 出计人 “ 投资 收益” 。这样可供 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 )
管理埋下了伏笔 。 根据雅戈尔年报 显示 ,0 8 2 0 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 出售
加, 利润大幅度提高 , 显著改善了公司业绩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准则论文: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讨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文章通过揭示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间的关系,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规范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准则;上市公司
一、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间的“博弈”
美国会计学家斯可特(Scott,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准则(GAAP)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从上述定义可知,盈余管理通常是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范围内进行的,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表现。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博弈”关系:一方面会计准则能够从源头上对盈余管理进行防范;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准则、制度的不完善又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一些企业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操作会计数据。
二、我国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
(一)利用债务重组的非正常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资产、资本或重组后债务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即债务人应将所获得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反映在利润表中,不再计入资本公积。
这样处理,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债务人的财务负担,使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轻松上阵;另一方面会造成一些企业利用债务
重组获得营业外收入,使企业亏损减少甚至扭亏为盈,会计报表丧失真实性和可靠性,这对ST企业业绩影响尤为显著。
2007年ST浪莎利润总额比2006年同比增长了2 688.67%,究其原因主要是获得了债务重组收益。
据年报附注显示,2007年1月至3月浪莎与中国长城管理公司、宜宾市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宜宾中元造纸有限责任公司等进行了债务重组,豁免其2.85亿元债务,根据会计准则规定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反映在利润表中,这部分债务重组收益占浪莎当年利润总额的80.68%。
浪莎最大限度地利用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迅速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升了企业业绩。
无独有偶,ST宝硕2007年1月25日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后,为避免公司破产清算,积极进行债务重组工作。
其中保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豁免了宝硕债务重组额80%的应付账款,使宝硕获得了5 038.05万元的债务重组利得,占当年利润总额的577.56%。
正是这部分债务重组利得使得宝硕在2007年度盈利,避免了暂停上市的风险。
另外,ST金化和ST源发2007年的债务重组损益分别占到了利润总额的206.7%和738.68%,扣除债务重组损益后,利润总额由正数变为负数。
可见,债务重组损益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可小觑。
(二)利用金融工具的分类进行盈余管理
《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对金融资产进行了定义并将金融资产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
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准则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界定模糊,看作了“其他类”,这就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当企业购入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和债券时,可以根据管理者的目的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种划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而持有金融资产较多的企业,倾向于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不计入当期损益);另一方面当企业利润下滑时,可以通过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处置时将原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转出计入“投资收益”)。
这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就被掩盖起来,形成了利润蓄水池,管理当局可以根据企业的盈利状况,决定是否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进行盈余管理。
可见,企业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就为盈余管理埋下了伏笔。
根据雅戈尔年报显示,2008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额分别为81.98万元和467 233.84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5 699.36倍;2009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别为89 324.98万元和1 124 702.17万元,可供出售金融
资产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12.59倍,有主观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明显倾向。
2009年度雅戈尔总资产较上年同期增长30.12%,所有者权益较上年同期增长52.62%,究其原因主要是报告期末公司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致使资本公积增加242 747.21万元。
另外,2008年和2009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损益分别为210 934.76万元和185 956.88万元,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将这部分损益应计入“投资收益”,分别占当年利润总额的88.81%和45.38%,扣除处置损益后利润明显下滑。
可见,雅戈尔公司存在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权进行盈余管理的嫌疑,以平滑利润。
(三)利用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进行盈余管理
《投资性房地产》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可按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摊销,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确认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利润表。
在实务中,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的企业还很少,大部分企业对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持观望态度,但并不能排除企业管理层利用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权进行盈余管理,特别是在投资性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将公允价值的变动额计入当期损益,势必会对企业业绩产生提升作用。
《中航地产:关于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公告》中指出公司目前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位于深圳的核心区域,有活跃
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可以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具有可操作性。
因此董事会决定从2009年1月1日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
对于转换日公允价值金额大于账面净值的差额33 654.6万元,期初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6 730.92万元,其余26 923.68万元追溯调整留存收益。
2009年中航地产利润总额为14 876.02万元,其中由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上升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为3 169.13万元,占利润总额的21.3%。
中航地产对投资性房地产改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期初所有者权益增加,利润大幅度提高,显著改善了公司业绩。
三、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
会计准则实施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出现了新动向,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盈余管理进行规范具有现实性。
(一)从源头上堵塞盈余管理的漏洞———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
1.减少会计准则中模糊性概念,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权。
准则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概念界定模糊,出现了因划分为不同类别金融资产而造成会计数据明显差异的现象,为此可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划分为一类,共用一个科目,并把公允价值变动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避免企业利用金融资产分类进行盈余管理。
2.规范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准则在债务重组、金融工具、投资性
房地产和企业合并等方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尚不完善以及对公允价值缺乏必要的技术监督,使得公允价值的运用存在很大的主观判断性和人为操纵性,出现了公允价值不“公允”的现象。
为保障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可以聘请独立第三方———资产评估师对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使评估师成为公允价值的发现者,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3.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准则应要求企业对非正常损益产生的原因、金额、时间以及对财务状况的影响等情况进行详细披露。
特别是对债务重组产生的损益,一方面要在利润表中单独披露扣除债务重组收益后的利润总额,另一方面要在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中,单独设置债务重组损益项目,在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将其从净利润中扣除,以反映企业真实经营活动现金流,便于投资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作出正确投资决策。
(二)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企业除了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能够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作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外,还要加强对管理层和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在对经济业务处理时做到实事求是,避免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权进行盈余管理。
(三)改进上市公司考核方式,加强监管力度
管理部门要改进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单一财务指标考核制度,从多方面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从根本上消除盈余管理的动机。
同时要
加强监管力度,尤其要对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合理性进行【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仲娜.上市公司利用新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实例研究[J].财会月刊,2008(5).
[3]喻立勇.徐明磊.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影响有限[N].证券时报,2008(6).
[4]叶建芳,周兰,李丹蒙等.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