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当代文化理论中的女性思潮发展脉络

合集下载

现代哲学中的女性主义哲学思潮

现代哲学中的女性主义哲学思潮

现代哲学中的女性主义哲学思潮现代哲学是指20世纪以来涌现的一系列哲学思潮和理论,其中女性主义哲学思潮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女性主义哲学思潮旨在探讨与女性相关的哲学问题,批判传统哲学中的性别偏见,并提倡性别平等与女性利益的认可。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发展历程、核心概念与观点以及对现代哲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展历程女性主义哲学思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一波女性主义运动。

尽管女性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政治和社会权益,但在哲学领域中仍然被较为忽视。

第一波女性主义者开始对传统哲学理论进行批判,并提出了性别平等的诉求。

然而,由于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这些观点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直到20世纪60年代,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给予了女性主义哲学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女性主义哲学者开始研究性别和性别权力关系在哲学思考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概念。

如弗雷尔、德波、芙里德曼等女性主义哲学家提出了“女性经验”、“男权文化”、“性别标准”等概念,丰富了女性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二、核心概念与观点1. 性别建构:女性主义哲学认为性别是社会和文化建构的产物,超越生理性别的限制。

性别建构理论指出,社会和文化对于性别的期望和规范,限制了个体的性别自主和发展。

2. 男权文化:女性主义哲学批判了存在于社会和文化中的男权文化,认为它使得男性的利益和惯例成为主导,并导致了性别不平等的存在。

女性主义哲学呼吁消除男权文化的束缚,实现性别权利的平等。

3. 女性经验:女性主义哲学强调女性独特的经验和视角。

女性经验理论指出,传统哲学主要是由男性书写和思考产生的,无法涵盖女性的真实经验。

因此,女性主义哲学呼吁女性经验的被认可和重视。

三、对现代哲学的影响女性主义哲学思潮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传统哲学对于男性思维和经验的偏见,为哲学思考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范式。

其次,女性主义哲学批判了性别不平等的存在,倡导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的认可。

浅析十九世纪女性主义在东西方的 发展趋势

浅析十九世纪女性主义在东西方的 发展趋势

浅析十九世纪女性主义在东西方的发展趋势十九世纪是女性主义运动兴起的重要时期,不仅在西方国家,也在东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性主义运动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其中包括对社会政治权利的争取、对妇女教育和职业机会的追求以及对性别角色和权力结构的挑战。

本文将从东西方两个方面分别对十九世纪女性主义的发展趋势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女性主义运动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

一、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趋势在十九世纪,西方国家的女性主义运动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妇女的政治参与和争取政治权利。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城市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妇女意识到自己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并开始争取政治权利。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妇女参与选举权运动。

在这一时期,许多西方国家的妇女开始组织示威游行,要求获得选举权和参政权,这导致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立法措施的出台,为妇女争取了更多的政治权利。

其次是对妇女教育和职业机会的追求。

在十九世纪,妇女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机会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争取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争取有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英国女权主义者伊丽莎白·博塞特·布朗就是一位积极倡导妇女教育和职业机会的领袖人物。

她不仅主张妇女应该接受教育,还致力于争取妇女在大学和职场的平等权利。

对性别角色和权力结构的挑战也是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十九世纪,女权主义者开始批评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并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她们主张妇女应该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更加平等的角色,同时也应该有权参与决策和管理权力。

这种挑战对传统的性别观念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妇女争取了更多的权利和自由。

与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相比,东方国家的女性主义在十九世纪也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女性教育和职业机会的追求。

在许多东方国家,妇女的教育和职业机会同样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而许多女性主义者开始呼吁争取更多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

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

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

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女性主义是一种以探讨和争取女性平等权益为目标的社会运动。

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程,早期女性主义在积极争取基本权益的同时,逐渐演变为包括性别和种族在内的多元主义,强调多元化的女性体验和权益的交叉性。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的第一波女性主义起源于欧美,主要关注妇女的教育和妇女参政权。

1851年,英国女权运动代表之一的萨拉·莱特成立了伦敦女权会,提倡婚姻和财产权的改革以及妇女担任政府职务的权利。

同时,美国女性权益活动家苏珊·安东尼也积极争取妇女的选举权。

然而,妇女获得选举权直到1920年才在美国实现。

第二波女性主义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与社会运动如种族平等、和平反战运动相呼应。

这一阶段的女性主义强调妇女的经济独立和性解放。

女权运动领袖贝蒂·弗里丹、格洛丽娅·斯坦姆和凯特·米丽特等人成为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

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将家务劳动和性别角色分工视为妇女压迫的源头,并主张均等参与家庭、社会和政治生活。

此外,这一阶段的女性主义反对妇女被视为男性财产,呼吁性别平等和性自主权。

第三波女性主义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关注种族、阶级和性别在女性经验中的交集。

这一阶段的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多元性,批判前两波女性主义关注白人中产阶级女性的局限性。

通过关注女性的种族和文化差异,第三波女性主义寻求建立一个包容和多样化的女性主义。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女性主义在21世纪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和社交媒体为女性主义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宣传和组织的平台,加速了女性主义的传播和发展。

同时,全球女性主义也开始倾听和关注来自不同地区和背景的女性的声音,寻求建立更加包容和综合的女性主义运动。

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变和不断扩大的过程。

从最初的妇女权益争取到后来的性解放和多元性认可,女性主义为妇女争取了平等的权益和机会,同时也为整个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浅析十九世纪女性主义在东西方的 发展趋势

浅析十九世纪女性主义在东西方的 发展趋势

浅析十九世纪女性主义在东西方的发展趋势十九世纪是女性主义运动在东西方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女性在家庭、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地位都受到了挑战,女性们开始站出来争取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本文将着重分析十九世纪女性主义在东西方的发展趋势,探讨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和影响。

我们来看看十九世纪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趋势。

在这个时期,西方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社会结构和家庭组织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为女性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在西方国家,女性主义运动逐渐形成了三个主要趋势:第一,以赞成妇女参政权为主要诉求的政治女性主义;第二,强调女性自主权和平等权利的女性解放主义;关注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妇女权利主义。

这三股力量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

在政治女性主义方面,十九世纪西方国家的女权运动者纷纷开始争取妇女参政权。

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如英国的埃米琳·潘克斯特、美国的苏珊·安东尼等,她们通过游说、集会、请愿等手段,不断向政府和社会呼吁妇女应该有权利参与政治决策。

她们的努力最终在二十世纪初取得了重大进展,妇女开始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标志着女性在政治领域获得了重大突破。

除了政治权利外,女性解放主义者们也开始强调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自主权和平等权。

她们开始提倡婚姻自由、家庭和睦、妇女职业教育等观念,力图打破传统家庭结构中的男尊女卑观念。

她们认为,妇女应该有权选择自己的伴侣,有权参与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有权追求自己的事业和兴趣。

这种思潮为妇女争取教育、职业和社会权利打下了基础,对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十九世纪西方国家,妇女权利主义也逐渐兴起。

她们不但支持政治妇女参政权和倡导妇女自主权,还特别注重改善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

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如美国的简·艾李奇和法国的斯维亚娜·德·吉耶等,她们致力于争取妇女的经济权利,包括薪酬公平、劳动保护、家庭财产权等。

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潮评析

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潮评析

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潮评析女性主义思潮在世纪西方社会的发展与演变,反映了人类社会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认知和追求。

本文将从关键词和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对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潮进行评析。

关键词:女性主义、平等、权益、社会变革、创新性、先进性女性主义是指以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在世纪西方社会,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源于人们对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反思和对女性地位的。

女性主义追求的是一种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的社会状态,它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性主义思想在西方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最初的性别平等观念,到女性参政、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权利争取,再到后来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崛起,这一系列演变过程都表明了女性主义思想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演变,受到了家庭制度、宗教文化、政治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特点在于其创新性和先进性。

这一思潮突破了传统社会的性别观念,提出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方式,为女性争取更多的权益和机会。

例如,后现代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多元身份和差异性,反对将女性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这种思想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女性主义思潮还推动了社会观念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于当代社会,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启示在于: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从政策、法律、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切实保障女性的权益和机会;应该鼓励更多的女性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发挥她们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推动男女平等和女性权益的落实,例如在教育领域进一步扩大性别平等意识的教育,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参与度;在就业领域,应该建立健全的政策和法规,消除性别歧视,为女性提供更多的职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潮是西方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推动了社会的性别平等观念的进步,还为女性的权益争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深化对女性主义思潮的研究和实践,以推动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进步和发展。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引言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女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对于女性身份和权益的关注所形成的一种流派。

本文将探讨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背景、相关理论与代表作品,并对其在社会变革中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背景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源于对男权社会不平等待遇和剥夺的抗议,它同时也是女性争取平等权益和自由表达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就几个重要背景因素进行介绍:1.社会历史变革:20世纪初至今,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妇女参政权、教育普及和经济地位提高方面。

这些变化为女性提供了更多机会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和目标。

2.第二波 feminism 运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第二波 feminism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大量启蒙运动者开始重新思考性别和社会权力的关系,女性主义文学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峰。

3.文学批评理论的兴起:文学批评理论中的女性主义批评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指出传统文学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不公正描绘以及男权体制对于女性创作空间的压迫。

此种启发导致了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不断发展。

二、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与观点女性主义文学思潮融合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下面我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方向:1.性别建构理论:女性主义文学致力于揭示和解构社会对于性别角色和身份的刻板印象,并探索人类存在中的抑郁和奋进。

2.女性意识觉醒:这一观点认为,女性需要通过探索内心世界来找到真正的自我,并表达自己独特而有价值的声音。

3.自我故事述说:这一流派强调个人经历和亲身经历,并通过叙述个人经验来回应普遍化问题。

三、代表作品与作家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作品和作家,下面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1.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达洛维夫人》等作品,通过展示女性角色复杂而多样的内心世界,揭示了社会剥夺对于女性身份认同带来的影响。

2.阿兰娜·芒塞特(Alana Massey):代表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声音之一,《三季华尔街股市日返索引》,关注现代女性在职场、爱情和自我认同方面的挑战与反思。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发展脉络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发展脉络

试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发展脉络摘要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不断的创新、挑战、质疑与突破。

为了自身发展,女性不断推动着这种批评理论产生活力。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实质的角度出发,按时间和空间这两条主线探寻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脉络,从而比较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女性主义时间脉络空间脉络男权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了解西方女性主义发展状况并认清其本质,对正确认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许多学者对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展开大量研究,但对其实质探讨较少。

为更好地将批评理论运用于具体文学批评中,本文将通过传统文学的女性主义思想,分析女性主义批评的实质,并从时间和空间角度,研究女性主义批评发展历程。

一女性主义批评的实质从历史上讲,女性主义是法律上妇女要被承认,政治上要求享有与男人同等权利的社会运动。

文学界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是以女性主义和现代女性运动为基础,从文学领域建立关于女性及其话题的理论。

在文学中,女性主义批评常应用于社会阶层、性别、种族等具体的文化、政治领域,其反对传统文学的“宏大叙事”,提倡“微观叙事”。

然而,目前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并非是一个统一系统,它常采用多种批评视角和系统,吸收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批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其他批评理论的特殊方法,具有含义多重、形式各异、内部自相矛盾、相互斗争等特点。

女性主义批评具有不同分支,批评方法有所差异,但它并没有分化为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纷杂差异的背后体现出共同特点。

美国文学理论家艾伯拉姆斯认为女性主义批评的共同点有三个:1、西方文明是建立在父权基础之上;2、从一定程度或全部意义上讲,性别是受传统文明的父权偏见思想影响而产生;3、文学及其批评理论均受到性别偏见的影响。

这三点是各分支理论的共同基础,也是女性主义批评的实质。

二女性主义思想1790年,在男性追求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觉醒的女性开始追求平等、自由的权利。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ppt课件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ppt课件

代表人物与著作:
泰勒(Harriet Taylor),《女性的选举权》
穆勒(John Stuart Mill),《女性的屈从低位》
6
“第一波女性主义”(THE FIRST-WAVE)
实践活动包括:
法国:受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思潮的影响,18世纪 90年代出现女性俱乐部,女性活动家玛丽·戈兹发表 第一个“女权宣言”,主张自由平等的公平权利不 能限于男性;
导人,发表《为女权辩护》,为女性要求工作权、 教育权、政治权和投票权。
7
“第二波女性主义”(THE SECOND-WAVE)
时间:始于20世纪60年代
历史背景: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经历了两次世界大 战,殖民制度瓦解,各种矛盾重新排队,女权主义在这个大动荡 的时期也各树大旗,风起云涌。这个时期的女性主义分道扬镳为 “激进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还有“自由主 义女性主义”。
义”,“女性主义”比起“女权主义”含有更多平和
中庸的思想。
3
一、女性主义的概念
女性主义概念包括三个层面:政治、理论和实践。
政治层面:女性主义认为两性之间的不平等是一个 政治权力问题,因而女性主义就是一场社会意识形 态的、旨在提高女性地位的政治斗争,其最终目标 是消除性别不平等和一切不平等现象,倡导性别之 间的平等、合作与和谐。
目的: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选举、教育、就业), 追求经济上的解放。
理论特征:第一波女性主义思潮显著特征在于强调权利平 等,为女性争取政治上的平等。这一时期,女权主义还没 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他们对女性被 排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公共生活之外作出回应,争取 扩展社会契约,为女性争取政治公民权。在1920年,美国 妇女在《美国宪法》第19次修正案中被赋予选举权,这是 第一波女权主义思潮的高潮。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

(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
主要观点:
激进主义的女性主义认为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关于 妇女压迫的根源是缺少政治和公民权利的观点是肤 浅和表面的,也不赞成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关于妇 女受压迫的根源在于阶级压迫的观点。而是认为我 们需要深入检验男人和女人的性、生育权力以及责 任,以充分理解造成男性统治和女性屈从的这一持 久稳固的制度。 他们试图以性别压迫来解释许多社会压迫,认为妇 女受压迫的根本原因是以权力、统治、等级制度为 特征的父权制的存在,妇女要真正获得解放,不仅 要摧毁这一体制的法律和政治结构,也要摧毁它的 社会和文化结构,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
“第一波女性主义”(THE FIRST-WAVE)
实践活动包括: 法国:受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思潮的影响,18世纪 90年代出现女性俱乐部,女性活动家玛丽· 戈兹发表 第一个“女权宣言”,主张自由平等的公平权利不 能限于男性; 美国:组织性运动的时间是起于1848年,在纽约州 色内加瀑布市召开的第一次女权大会,通过《权利 与意见宣言》,大会主要组织者有莫特、斯坦顿和 安东尼; 英国:1859年,英国第一个女权组织“郎汉姆女士” 成立了“促进女性就业协会”;1915年英国女性协 会成立,一战期间进入高潮。 玛丽· 沃斯通克拉夫特,是第一次浪潮中最著名的领 导人,发表《为女权辩护》,为女性要求工作权、 教育权、政治权和投票权。

二、女性主义的历史进程
早期女性的声音:
15世纪:彼森(Christine de Pizan)1405年出版的 《女性之城》(the book of the city of ladies),反 对仇女的观点,讨论了神话和历史中女性的优越性, 是全世界第一位女性主义者; 16世纪:神秘哲学家安里西· 哥內留斯· 阿格里帕 (Heinrich Cornelius Agrippa)在1529年所著的 《关于女性之高贵卓越的演说》(The Declamation on the Nobility and Preeminence of the Female Sex)表达了两性平等的思想; 17世纪:英国的艾斯泰尔(Mary Austell) ,是那个 时代最激进也最系统的女性主义者,她的行动被誉 为英国第一次稍具规模的女性主义抗争。

当代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分析

当代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分析

当代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分析随着女权运动的崛起,女性主义成为了一个当代文学中的热点话题。

当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越来越多地展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特征,作家们也在不断地创作与探索女性主义。

一、女性主义思潮初探女性主义在欧美的社会文化思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是一种强调在公共生活、政治、法律和经济等方面应赋予女性同男性平等地位的观念。

女性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自然也无法避免地受到其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主张把女性从传统的男性视角中解放出来,为女性争取权利和平等的社会地位,探索女性特有的身份和价值的文学。

而当代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作品也如此,强调女性的自我认同,反对男性主导的社会准则,探索女性自由与生存的价值与意义。

二、女性主义的创作风格与特点当代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作品在创作手法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与独立意识的觉醒;对传统性别观念的批判和颠覆;强调女性与外部世界互动的方式和策略。

女性主义作品也注重展现女性的特点和独特魅力,并反思女性的历史处境与文化遗产。

而这一创作风格与特点在诸多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作品上得到了体现,例如:爱利斯特·瑞丝的《简·爱》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等。

三、女性主义在当代英美文学中的体现在当代英美文学中,一些作家以女性主义为主题发表的作品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阅读量。

这些作品涵盖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小说、诗歌和剧本,涉及了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中的女性问题。

当代英美女性作家的作品也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成为社会学、文学和艺术史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

而且,通过他们的作品,人们对现代女性的观感和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

四、女性主义在英美文学中的影响与意义女性主义思潮和观念在英美文化中开始引起越来越多地注意和认同。

英美文学作品的女性主义内涵和思想得到了不断地发扬和传递,这为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西方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及其发展

西方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及其发展

西方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及其发展【摘要】:现代意义的妇女运动是指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两次大的运动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指上个世纪中叶到本世纪20年代的妇女运动。

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和学生运动酝酿了”第二次浪潮”。

代表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贝蒂·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凯特·米利特,舒拉米史·费尔斯通等。

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在80年代后期才逐渐兴起的,在认识论上比女性主义立场论更激进。

文章试图对西方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理论进行概要式的梳理,从宏观上把握当代女性主义的发展。

【关键词】:后现代;后现代女权主义;西蒙·德·波伏娃;希克苏斯;伊里格芮;克里斯托娃一、何谓”后现代”话语“后现代”是相对于”现代性”而言的。

简单说,现代性是指大约自17世纪以来依照所谓”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那些基本原则(自由、平等、理性、进步等)而首先在西方产生和建构起来然后逐渐扩散到世界其他地方的一种社会文化模式。

而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本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学艺术和建筑设计等领域出现的一股思潮,但后来很快便波及到哲学和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领域。

主要含义在于:首先,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消解性和批判性的文化运动,它一开始就对西方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现代文明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其次,它对现代世界观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将这种世界观作为逻各斯中心主义、普遍性和元叙事来加以消解。

利奥塔看来,现代性是现代理性、启蒙、总体化思想以及历史哲学。

现代话语为了使其观点合理化而诉诸于进步与解放、历史或精神之辩证法,或者意义与真理等”元叙事”,它构成了现代性的基本内容。

然而后现代的标志就是宏大叙事的结束和现代性之希望的终结。

利奥塔所谓”元叙述”是指滥觞于启蒙运动中的涉及事物之”绝对本质”或”一般规律”的种种”叙述”--如关于精神的辩证法、关于意义的解释学、关于自然或宇宙地形而上学,关于理性主体的认识论、作为政治经济学之基础的价值论以及形形色色的生命哲学和历史哲学等。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教育思潮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教育思潮
当 代 西 方 女 性 主 义 教 育 思 潮
陈叶红
(西南大学 教育学院 , 重庆 400715)
摘 要 :20 世 纪70 年 代 由 于哲 学上 的后 现 代 主 义
(一) 富有个性的研究对象
女性 主义 教 育 的研 究 对 象 是 女 性 的 所 有 教 育 间 题 ,其核心是学校教育及 所有 教育 系统 中存在 的性别 差 异问题 。20世 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 出现 的女性 主义 教育思潮 ,其根 本特征体现 为 以女性 主义为价值 观 和
〔 月顾 明远. 教育大词典 〔 . 上海 : 上海教 育 出版 Z]
社, 1n Higher Education :Issues and Challenges in 1990s [ M]J essica Kingshey Publisher ,
1990 , 69 .
不应用美国文化来同化世界。与此同时, 面对恐怖主义 等全球问题带来的新威胁,美国的国际教育将在维护 国家利益和安全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它既要维护美 国的国家安全和领导地位 ,还要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 全球工作能力的新型人才,以应对全球化时代的多种 挑战。正在迈 向全球教育的美 国国际教育将成为一种 培养美国公 民与世界公 民并重的 , 兼具 国家性 、 国际性
的一些观点引起很大的争议 ,但同以往的女性主义教 育理论相 比,这种教育思想尝试着在学校 以性别差异
教 育来消除性别歧视。 ( 二 ) 鲜明的研 究主题 女性主义教育研究 内容广泛 ,涉及诸如女童教育 失败 问题 、 女童学业不 良问题 、 学校教育 中的性别歧视 问题 、 程教材 中的性别 问题 、 课 他人 和社 会对女性 的刻 板 印象 、 女性 就业难 、 程教材 中的性 别 问题 等一 系列 课

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

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

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
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欧洲。

在这个时期,女性开始对社会中的不平等地位提出质疑,并开始倡导女性权益的平等。

19世纪中期,女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在西方国家,女性开始争取参政权并呼吁普选权。

在美国,通过了《无产阶级妇女的解放宣言》和《妇女权憲法修正案》等法律法规,为妇女争取了一定的权益。

20世纪初,女性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

第一波女性主义运动主要关注女性的投票权和拥有产权的权益。

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妇女取得了投票权。

同时,女性主义者还开始关注妇女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呼吁社会对妇女进行平等对待。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女性主义者还开始关注战争对妇女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兴起。

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者不满足于获得投票权和拥有产权的权益,开始关注更广泛的性别平等问题。

他们呼吁消除性别歧视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争取妇女在职场、家庭和社会中的平等地位。

同时,他们还关注妇女的生殖权利和性解放。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主义运动进入第三波和第四波。

这些波次女性主义运动更加多元化,关注种族、阶级、性取向等交叉性别议题。

他们认为性别平等不能仅仅关注女性的权益,还要考虑到其他弱势群体的权益。

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和进步。

尽管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女性主义的发展进程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女性主义的目标是争取性别平等和社会正义。

女性主义者通过宣传、组织行动和政治参与,不断推动社会的变革,并为下一代的女性争取更好的权益。

当代西方文学女性形象的演变及阐释

当代西方文学女性形象的演变及阐释

当代西方文学女性形象的演变及阐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女性在西方文学中的形象也随之发生了演变。

女性的形象由古代和中世纪的“被动被动的”、被剥夺权利的、局限于家庭和私人关系的形象,逐渐向着现代女性的自由独立、拥有亲自决定自己的命运的状态转变。

本篇文章将针对当代西方文学女性形象的演变做一些探索和阐释。

一、中世纪女性形象在中世纪的西方文学中,女性仅仅被视为男性的配角,她们的生活受到许多限制。

女性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受过教育,也无法掌握过多的知识。

因此,她们在家庭和公共场合的地位非常极端。

女性被认为是弱势群体,易遭受男性的欺压和控制。

在那个时代,女性的自由和独立非常受到压制,她们的晋升和发展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因此,在当时写作中的女性形象基本上是被动、无知、温顺,每天只是在家庭中打理家务。

二、现代女性形象现代女性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与中世纪时期的形象非常不同。

现代女性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被视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

女性在现代时代中得到了更多的教育,知识和信息。

她们有着充足的资源和平等的机会,可以在任何领域追求自己的梦想。

现代女性可以拥有出色的事业、财富和独立的个人意识,她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改变家庭生活、社会风格、文化观念等。

在现代女性形象的阐释中,一个非常经典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女作家伍尔芙的《到灯塔去》中的主人公拉姆塞夫人。

作品中她是一位有过教育的女性,有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并成功构建自己的家庭。

与此同时,她拥有独立自主的性格和强烈的自我意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界展示了女性应有的风采和魅力。

这个形象在当时对女性自由独立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表现。

三、当代女性形象在当代的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和发展也同样值得关注和探讨。

当代女性的形象趋向更加多元化,这也是现代女性的努力和追求的结果。

现代女性可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她们可以创新,也可以在世界各地展示她们的能力、创造力和精神头脑。

女性主义哲学的发展

女性主义哲学的发展

女性主义哲学的发展女性主义哲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流派,旨在探讨和解决女性在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中所面临的不平等和歧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主义哲学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哲学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当代女性主义哲学的新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女性主义哲学的发展轨迹。

女性主义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

在当时,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歧视,她们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缺乏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思想家开始反思女性的处境,并提出了女性主义的理论。

其中,英国的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被认为是女性主义哲学的先驱之一,她在《关于女权的辩护》中倡导女性应当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教育和社会权利,她的思想为后来的女性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主义哲学逐渐发展壮大,并形成了多元化的流派和观点。

第二波女性主义的兴起,使女性主义哲学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波女性主义强调性别歧视和压迫是社会结构的产物,主张通过政治行动和社会改革来争取女性的权利和地位。

其中,美国的格洛丽亚·斯坦姆(Gloria Steinem)和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等女性主义者成为了该时期的代表人物,她们通过书籍、演讲等方式呼吁社会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改变。

随着女性主义哲学的不断发展,第三波女性主义逐渐兴起。

第三波女性主义强调多元文化和跨性别议题,关注性别认同、性取向等更为广泛的议题。

此外,第三波女性主义还强调个体主义和女性之间的团结,主张每个女性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轨迹。

在当代社会,第三波女性主义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第三波女性主义,当代女性主义哲学还涌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观点。

例如,后殖民女性主义强调女性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中所受到的双重压迫,主张解决性别歧视问题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和地区的特殊情况。

女权主义思潮

女权主义思潮

转女权主义思潮女权社会主义思潮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包括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两个前后相继的流派。

这一思潮作为当代西方国家中女权主义思潮与社会主义思潮结合的产物,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女权主义的影响,反映了女权主义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联系。

第一节女权社会主义的兴起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受压迫者在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受的压迫和剥削,是女权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社会历史根源。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危机和动荡,特别是西方新社会运动的兴起,是女权社会主义兴起的社会背景。

西方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第二次女权运动高潮,是女权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直接原因。

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妇女解放理论和女权运动中的妇女解放思想,是女权社会主义思潮的思想理论来源。

一、女权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㈠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现象,是女权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社会根源。

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对妇女的压迫,从而有着产生女权主义思潮和运动的根源;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从而存在着产生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的根源。

这两个方面的根源是相互联系的,比如女性工人既受着来自男性的压迫,又受着来自资本家的剥削。

因此,资本主义严酷的剥削和压迫的现实,不仅可以产生单独的女权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而且也可以产生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女权社会主义思潮。

㈡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女权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是女权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社会背景。

大规模的女权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出现在19世纪中叶。

女权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以及相互接近的趋势,为女权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社会背景。

19世纪中叶兴起的女权运动被称为第一次女权运动高潮。

它的高潮时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末。

这是妇女争取与男子同等的政治法律权力的运动。

浅析十九世纪女性主义在东西方的 发展趋势

浅析十九世纪女性主义在东西方的 发展趋势

浅析十九世纪女性主义在东西方的发展趋势十九世纪是女性主义思潮兴起的重要时期,这一思潮在东西方都有其特有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在十九世纪的西方社会中,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引起的:一是工业革命的兴起,这使得人们对于生产的需求大幅增加,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满足;二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这使得经济和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女性作为社会劳动力的地位开始发生变化。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

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主要集中在争取妇女权利的方面,包括政治、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

女性主义者希望在普选权、教育权、就业权、财产权等方面实现真正的平等,同时也关注到家庭、婚姻等方面的问题。

女性主义思潮最早在英国兴起,并逐渐传播至其他西方国家。

在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思潮出现了不同的重点和主张。

第一波女性主义强调的是教育,其代表人物是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她提倡女性应该接受更多的教育,以便能够参与到社会发展中。

第二波女性主义强调的是家庭和婚姻,其代表人物是查尔曼,她提倡婚姻应该以平等为基础,否则就是对女性的压迫。

第三波女性主义强调的是性别平等,其代表人物是纳奥米·沃尔夫,她认为性别平等应该是全社会的目标,而不是只是女性自身的问题。

在东方社会中,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主要是由西方文化的传播和本土社会结构变迁而引起的。

与西方女性主义相比,东方女性主义的发展过程尤其受到当地文化背景的影响。

东方女性主义者更强调文化认同和地方特色,同时又必须在与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中,寻求自己的发展。

在东方女性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同的发展重点和主张。

在中国,女性主义思潮最早由梁漱溟引入,主要关注女性权利和平等问题,并注重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在印度,女性主义的发展则主要关注种姓制度的问题,女性主义者认为种姓制度是对妇女的压迫和剥削。

在中东地区,女性主义则主要围绕着宗教和文化问题展开,如有些女性主义者呼吁修改伊斯兰法律以保障女性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西方当代文化理论中的女性思潮发展脉络作者:杨翊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03期
内容摘要:女性主义思想自18世纪萌芽发展以来一直不断变化,它让一路上的关注者和观望者们得到的初步印象也许是混沌不明和令人困惑的,再略加接近后又容易变成是众说纷纭的。

众多的女性主义学派和议题迭起贡献的同时却也是缠绕不清的。

本文以罗斯玛丽·帕特南·童的《女性主义思潮》一书为例系统的梳理了女性思潮的发展脉络。

关系词:《女性主义思潮》西方当代文化理论发展脉络
罗斯玛丽·帕特南·童罗斯在《女性主义思潮》再版一文中提到自己撰写此书的最迫切的希望是:“这本书可以激励读者思考自己,进入到女性主义旨在争取的存在的完整性里。


一..脉络之思:疏理与碰撞
女性主义在历史长河里构筑着自身存在的完整性。

我们考察全书八章,涉及以下女性主义思潮派别:“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自由主义的和文化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和社会性别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多元文化与全球女性主义”以及“生态女性主义”。

这样的归类和整理显示出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已足够拥有一个完整的历史和标志,意义不在于它代表女性主义各思潮的内涵,而在于它标志了女性主义思潮发展的历史脉络。

女性主义思潮发展的历史脉络在作者这八章文字的疏理下清晰地呈现,它们彼此分隔而又相互碰撞。

18、19世纪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根源于当时工业资本主义力量的兴起,随后形成的一整套社会习惯和法律限制都规定了妇女的屈从地位,妨碍妇女进入公共领域并获得成功。

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要求公正的社会性别待遇,包括平等的教育、平等的政治权力和经济机会等。

尽管态度与要求的提出是果断的,但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仍旧是属于寄望改良父权制的思潮派别。

激进的女性主义则否定任何改良的可能性,认为应该斩草除根,不仅必须推翻父权制的法律和政治结构,还必须铲除它的社会和文化制度。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一系列激进社会运动,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显得更加耀眼,她们特别关注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生育问题。

作者没有仅仅屈从于枯燥的理论论述,而是从一个个具体的议题着手,通过阐述两派分别对于性别气质、性欲、色情作品、自然生育和母职等问题的态度,让读者自行领会其中的同与别。

对于自由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讨论的妇女解放议程,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不完全信服。

她们认为妇女受压迫起源于私有财产,在以阶级为基础的社会,任何人、特别是妇女根本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至此为止,前三章涉及的这几种女性主义思潮都是聚焦在宏观世界的,对妇女受压迫的解释集中聚焦在父权制或资本主义。

本书第四、五、六章则疏理了从微观世界入手,重视妇女精神世界的几种女性主义思潮。

与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激进女性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相比较,精神分析和社会性别的女性主义者相信,根据弗洛伊德诸如俄狄浦斯阶段以及俄狄浦斯阶段这些概念,社会性别的不平等植根于一系列早期的童年经验,这些经验导致人们绝对地认为男性气质在某种程度上比女性气质更好。

精神分析的女性主义认为,应该创造一个更倾向于雌雄同体的社会,每个人都融合正面的女性特征和正面的男性特征。

与此不同,社会性别的女性主义者则认为女性气质优于男性气质,新的、女性的关怀论理学应该取代旧的、男性的公正论理学。

在对妇女精神状况的探讨上,比前两者走得更远的是西蒙娜·德·波伏娃她对妇女受压迫提供了本体论的存在主义解释。

波伏娃在《第二性》里雄辩地指出了女性的他者性质。

而后现代的女性主义这则接受了这一他者性的理解,不但不拒绝,而且以此为女性的优越地位,使得个体妇女得到摆脱。

至此,早期的重要的女性主义思潮的历史脉络已经清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二.发展之思:同一与差异
本书第七、八两章论述的“多元文化与全球女性主义”以及“生态女性主义”是第二版新赠加的内容,及时记录了女性主义的近期发展。

多元文化女性主义聚焦在美国多元文化、黑人妇女的议题上。

全球女性主义则与多元文化女性主义不同在于,它关注的中心是殖民主义和国家主义政策及其实践所造成的压迫行后果,同时它们又有共同点,都认为女性主义的定义必须扩展,突破旧时局限于妇女个体生存状态的情形,而把基于种族、阶级、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引起的一切压迫都考虑在内。

她们继承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观点,认为自我是分裂甚至破碎的,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很难找到平衡点。

早期的女性主义思潮虽在内部也存在对一些问题的分歧,但她们更多地作为“同一性”的妇女在发出声音,此时相较于早期,人们开始关注那些不同的、微弱的、甚至还未发出的女性声音——差异性问题的凸现。

作者在书中给出现有的也许是最有效的办法——致力于发展姐妹情谊。

这一结论里包括两种截然不同的内涵:以鲁宾·摩根为代表的友谊性质的姐妹情谊和以贝尔·胡克斯等人为代表的政治团体性质的姐妹情谊。

前者是个人概念,主张用最真诚的态度去努力包容差异,不论这差异对你威胁有多大。

认为多元文化和全球女性主义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励妇女,让她们乐于成为彼此的朋友。

后者是政治概念,在愿意真正面对各自的差异的前提下,多元文化和全球女性主义者不要指望成为彼此的姐妹或者朋友,因为这样的一相情愿“阻挠我们对女性主义中异质多样性的重要呼吁”。

本书涉及到的最后一种重要的女性主义思潮是生态女性主义,它对自我和他者的关系提供了最广阔也是最急迫的要求。

其认为,我们不仅彼此相关联,我们也和非人类的世界,即动物甚至植物相关联。

人们必须把妇女运动与生态运动的种种需求联合起来,积极改造和重新建构基本的社会经济,重建作为这个现代工业社会基础的价值观念。

追求多样性和差异的压力与追求整体性和同一性的压力协调在一起,这是当代最受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因而也是当代女性主义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结构之思:化繁为简与具体问题之思
罗斯玛丽·帕特南·童正是通过她对文本结构的巧妙安排将繁冗的内容化繁为简。

她对每一种女性主义思潮的阐释都大致遵循了一个精巧的有规律的文本结构:从根源、代表人物和书籍、理论根源,到各思潮关注的具体议题、行动纪录,最后是对各思潮的自我批判。

作者能够通过从具体议题与行动的阐释来剖析各女性主义思潮的内涵,除了提出对于父权制的批判外,还敢于提出和面对每一种女性主义思潮的外界批判与自我批判,这正好体现了女性主义向来不空谈理论,重视行动与敢于自我批判的优良特性,显示出作者罗斯玛丽·帕特南·童是一个踏实的真正的女性主义者。

她对女性主义思潮进行了一次冷静而温暖的疏理。

言之冷静,在于字里行间我们能明显体会到作者对女性主义各派观点的尊重,既顾及其有点,也阐释其不足,努力地使自己避免偏颇;言之温暖,在于作者不仅肯定了每一种女性主义思想的丰富而持久的贡献,还融入了具体的经验背景激励读者进行具体的思考。

女性主义者们之所以要争取存在的完整性,就是因为女性一直在历史和社会里承受着种种压迫,这些压迫来源于一个个具体的社会议题。

文本里涉及的每一个议题、每一种行动都是具体的。

女性主义思潮的分类和标志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的,思潮派别之间、各自内部充满着矛盾。

阅读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比较和记忆,而是为了解决具体社会问题,为了揭示出对于个人和政治生活的新憧憬、新结构和新关系。

我们能从作者论述“自由派-文化派激进女性主义”的几行文字中领会这一思想:“显然,就想任何对激进女性主义者的分类一样,将她们区分为自由派-嗯华派,这种区分也会招致批评……我认为,自由派-文化派女性主义者的这种区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些激进女性主义者感到性是…危险的‟,而另一些激进女性主义者又认为性是…快乐的‟。

我也认为,同样是这一区分,它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些女性主义者把自然生育看作妇女受压迫的首要原因,而另一些女性主义者则把它看作妇女力量的终极源泉。

然而,读者是不是也认为区分自由派-文化派女性主义者是有益的,我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来决定。

”秉持着这样的精神,作者最终将主动权留在读者手里,引领读者重新回到具体问题中去,因为女性主义从来就不打算在枯燥的理论衍生里求生存。

综上所述,罗斯玛丽·帕特南·童的这本《女性主义思潮导论》通过八个整洁的章节,化繁为简。

系统地揭示出了女性主义是如何存在与发展的,揭示出女性因为受到了何种的压迫而使其存在变得不完整,女性主义将如何努力去争取一直缺失的女性存在的完整性。

作者既批判性地把握了不同的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的实质,同时又给予各派以充分的尊重;既成功疏理了女性之思复杂的历史脉络,又捕捉到了女性之思可能的发展态势;既有对宏观问题的概貌呈现,又有对具体议题的深入阐释。

罗斯玛丽·帕特南·童的这一创作对于女性主义在世界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纪录。

参考文献
①罗斯玛丽·帕特南·童著《女性主义思潮导论》,艾晓明等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②南茜·卡拉韦著《被隔离的姐妹情谊:种族主义和美国女性主义的政治》,摘自《女性主义思潮导论》,P355。

③罗斯玛丽·帕特南·童著《女性主义思潮导论》,艾晓明等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P71。

(作者单位:广州星海音乐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