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文化思潮

合集下载

现当代西方思潮

现当代西方思潮

现当代西方思潮西方思潮是指在西方世界中出现和影响深远的一系列思想、学说和文化运动。

这些思潮不仅在欧洲大陆的哲学、政治和文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世界各地的社会和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现当代西方思潮的一些主要内容。

文艺复兴思潮文艺复兴思潮于15世纪至17世纪在欧洲兴起,对欧洲文化和知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尊严和个体的自由,鼓励人们追求知识、艺术和科学。

这一思潮带来了人文主义运动,推动了欧洲的艺术、文学和科学的繁荣。

启蒙思潮启蒙思潮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在欧洲兴起,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

启蒙思潮主张推翻迷信和专制,提倡科学、理性和人权。

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和洛克。

这一思潮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西方社会和政治思想带来了重大变革。

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情感和想象力。

浪漫主义追求自然、热情和独特性,反对理性主义和工业社会的机械性。

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歌德、雪莱和拜伦。

浪漫主义影响了诗歌、绘画、音乐和哲学等艺术形式。

实用主义思潮实用主义思潮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强调实际经验和实际效果。

实用主义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重视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詹姆斯和杜威。

实用主义对教育、社会政策和科学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存在主义思潮存在主义思潮于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关注人的存在和人对于生活的意义的思考,反对制度化和规范化。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索特、加缪和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影响了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于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世界兴起,抨击现代理性、线性思维和权力结构。

后现代主义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否定固有真理和客观现实。

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福柯、达尔库和巴特。

后现代主义影响了哲学、文学、社会学和建筑等领域。

现当代西方思潮(概述)

现当代西方思潮(概述)

(1)唯意志主义:以“重估一切价值,打倒偶像”为出发点,以高扬意志,贬抑理性为内容。(叔本华、 尼采为代表人物) (2)存在主义:以“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为主要内容。(海德格尔、萨特) (3)科学哲学流派:以科学本身作为哲学的反思对象,以“证伪理论”、“范式理论”、“科学研究纲 领”为主要内容。(波普、库恩、拉卡托斯) (4)精神分析学说:以具体个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以“利比多”、“无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自我、 本我、超我)为主要内容。(弗洛伊德) (5)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早年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力图用黑格尔改造马克思。 (6)西方人权理论:以人权思想在西方的历史演变和当代的最新发展为研究对象。 (7)凯恩斯主义:以强调政府调节经济,超前消费和膨胀性金融政策为内容。 (8)新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强调经济私有化、鼓吹自由市场经济。 (9)未来主义:以当代新技术革命为背景,探讨全球问题以及社会发展阶段,预测人类未来为内容。 (10)新功利主义: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利益,如何追求幸福和快乐。 (11)后现代主义:以崇尚多元,相对主义,不确定性为方法,强调否定、摧毁、解构一切。 (12)文艺心理学说:以心理分析方式从事文艺创作,文艺批判和研究的思潮。 (13)市场社会主义:西方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 想理论, 等等。
2、社会思潮的发展阶段
社会思潮从产生到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启蒙阶段、兴起阶段、全盛阶段、衰落 阶段。 启蒙阶段:各种思想观点初学术理论相互竞争比较,逐步地位人们接受其中能够 反映阶层心声的观点和主张。思潮的理论体系在群体和社会成员中初步传播开采,并 为其成员所知觉、所认知。
兴起阶段:新的社会思潮的具体信息和情报逐步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为更多的人所 察觉、接触、了解和确认。人们对其态度由观望走向评价,并参照一定标准与价值观 对其进行选择和追随,其认可和认同程度不断提高。 全盛阶段,对新的社会思潮接受和追随的人明显增多,更多有相同心理感受的人 作出从众反应,社会思潮得到本群体绝大多数人思想上的共鸣,其拓展速度异常迅猛 ,往往在较短时间内就能突破单位、地区、省区,甚至超出国界。

20世纪以来的西方社会与文化思潮

20世纪以来的西方社会与文化思潮

一、西方社会的变革:从大冲突到大融合
(一)暴力冲突 (二)东西对立
(三)走向融合
(四)科学与技术
(一)暴力冲突
进入20世纪后,以欧洲为主体的西方是充满自豪和优越感的。欧洲俨然以世 界中心自居。当时的欧洲也确实是世界的中心:科学的中心、技术的中心、工 业的中心、学术的中心,包括时尚的中心。 已经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欧洲局势却变得日益紧张,西方列强之间的政治、经 济和日益增长的殖民对抗越来越加剧这一结果应该归结于西方民族主义的恶性 膨胀。西方列强之间的危机加剧了民族主义的激化。
(二)东西对立
20世纪还见证了东西方(从东西欧洲开 始)的严重对立。这主要是因为俄国社会 制度的巨大变化所致。 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欧洲正式分裂成了东西两方:以美国为 首的西方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东西方的对立和争夺使得 世界出现了两大阵营对立的冷战局面。 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和第三世界民族解放 运动的兴起为20世纪后半叶西方文化的变化和发 展提供了一个大的国际背景。 随着冷战气氛越演越烈和对可能爆发原子弹大 战的担心,东西方在加剧军备竞赛的同时建立起 了各自的军事同盟 。
意大利电影《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1945)在罗西里尼的导演下,首次体 现了新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即强调电 影的照相功能和形象的真实,而对影片 的情节发展和性格塑造却相对地淡化。 米·安东尼奥尼的影片《迷情》(1960 )则把情节几乎完全抛弃,让影片随着 人物的情绪的变化而发展。 在这之后,法国新浪潮电影,如戈达尔的《喘息》(1959)、雷乃的 《广岛之恋》(1959)和《去年在马里安巴》(1961)等,将电影的新 理念带入影视界。 这派理论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电影应当突出导演的 个人创造性,一个成功的导演应当在一系列的影片中表达出一贯的、有 鲜明个人风格的特色来。

浅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浅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浅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摘要】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消极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心态和行为上。

这些思潮造成了大学生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导致了浮躁、功利主义的风气;大学生的消极行为和人际关系也受到了影响,社交能力下降、孤独感加剧。

在未来,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西方社会思潮带来的消极影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自我认知,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和自我价值的塑造,以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挑战。

【关键词】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消极影响、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心态、行为、总结、未来应对措施、人文关怀、自我价值塑造。

1. 引言1.1 介绍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指当今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思想潮流和价值取向。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科技的发展,西方社会的思潮也在不断演变和变化。

这些思潮包括但不限于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

自由主义强调个体权利和自由,个人主义注重个人利益和发展,消费主义追求物质享受和追求。

这些价值观在当代西方社会影响深远,不仅影响着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途径多样,通过媒体、教育、文化输出等渠道不断向外传播。

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加速了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许多年轻人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接受了其中的一些观念和价值观。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和后果。

1.2 概述影响我国大学生的情况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中不乏一些消极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这些思潮不仅影响了西方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也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价值观、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心态以及行为等方面来看,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往往更加追求物质享受和个人利益,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也影响到了我国大学生。

当代西方社会文化思潮 唯意志主义

当代西方社会文化思潮 唯意志主义

2、反理性主义的认识论 认为理性是意志客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但他却 极力贬低理性的作用。 首先,他认为理性不是目的,而是满足人欲望的工 具。 理性由意志产生并服从意志。意志是主人, 理性是奴仆。 其次,理性思维只能认识表象世界。要认识作为世 界本质的意志,只能依靠非理性的直觉。
3、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人生充满着痛苦。“相信幸福就是生命的目的,乃是 最大的谬误”。痛苦对生命来说才是本质的。 把人生比喻成悲剧。每个人都是这场悲剧中的命运注 定的悲剧演员。 人生比喻成一场恶梦。认为夜梦史短梦,人生是长梦。 解除人生痛苦的方法: 哲学、艺术、宗教、自杀、发疯、消灭生殖意志
他论证说,世界上一切存在物都必须和知觉到 这些存在物的人相联系,都是作为这个人的表 象而存在,所以“世界是我的表象”。 ------世界不但依赖于我们这个认识者,而且仅仅存 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没有我们的意识也就没 有我们所意识到的世界。
“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意志:一种无始、无终、盲目的、不可遏止的 欲望冲动。在人的所有欲望中,最基本的求生 存——延续生命。 首先,意志是人的本质。人的躯体是生存意志的 创造物受生存意志的支配。 其次,意志是整个世界的本质,世界的万事万物 都是意志的表现和客观化。 最后,当然意志客观化有等级之分。意志客观化 最低级的表现为最普遍的自然力、、、、意志客 观化最高级的表现就是人。
产生于19世纪初,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 上半叶之间流行)
代表人物:叔本华、尼采 含义:把人的情感、欲望、冲动等非理性因素 的作用过分夸大,并奉为世界和人生本原的 哲学思潮。
一、唯意志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拿破仑发动的战争给西欧带来灾难——叔本 华的生存唯意志主义 俾斯麦的铁血统治、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尼采的权力意志主义

当代西方思潮及其影响

当代西方思潮及其影响

当代西方思潮及其影响当代西方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在学术界和哲学思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当代西方思潮,并分析其具体影响。

一、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最重要的思潮之一。

它对现代主义的一系列观点进行了批判,并强调不确定性、多样性和相对主义的概念。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体现在多个领域,特别是艺术、文化和文学方面。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带来了美学的革新,鼓励艺术家们突破传统的表达方式,以更加自由和个性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

二、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是对结构主义思潮的反思和批判。

后结构主义认为真理是相对的、语言是不稳定的,并关注个体的身份和权力关系。

后结构主义对社会科学和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科学领域,后结构主义推动了研究范式的变革,强调了权力关系和认同形成的重要性。

在文学研究方面,后结构主义倡导了对文本的解构和重新解读,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野。

三、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是为了争取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而产生的一种思潮。

在当代西方社会,女性主义对性别意识的唤醒和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女性主义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也渗透到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女性主义运动促使社会开始重视女性的独立性和声音,并推动了性别平等的法律和政策的制定。

女性主义还拓展了艺术和文学的视野,呼吁关注女性的体验和价值。

四、环境主义环境主义思潮的兴起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刻认识和担忧密切相关。

环境主义倡导保护自然和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当代西方社会的环境主义运动推动了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并激发了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此外,环境主义思潮还影响了文化和艺术领域,启发了艺术家们创作与环境问题相关的作品,呼吁人们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生态问题。

综上所述,当代西方思潮对全球范围内的学术、文化、社会和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和环境主义等思潮的兴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也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当代西方哲学文化思潮

当代西方哲学文化思潮

在全国50个城市竞争力排名中 南京
政府创新能力指数第34位 创业精神指数第7位 创新氛围指数第16位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3》
(2)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Scientism)一词包括两层含义: 作为科学家特征的方法、精神态度或教义 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一切研究领域的主张
基本内涵 ——尊重科学 ——坚持唯物主义 ——科学万能论
为什么文明差异引起冲突?
第一,差异引发战争。 第二,文化摩擦越来越深。 第三,人们从传统中解脱出来。 第四,对西方思想的价值观日益剧烈的反对。 第五,文化差异不容易协商和解决”。 第六,地区主义使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
文明冲突将在两个层次上发生
微观层次:沿着文明地理分界线上,为了控制领土 和主宰对方;
(2)、社会建设理论
——社会福利理论
社会福利的观念在理论层面是伴随近代国家体制的 确立以及公民权利、福利国家与福利权运动的扩展 而在19 ~20 世纪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
包括退休金、伤病津贴、产妇津贴、失业
社 会
货币津贴
津贴、各种补助性津贴、儿童津贴与低收 入家庭补助等


医疗卫生服务、文化教育服务、劳动就业
唯科学论
中医存废之争
2006年4月,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 管理学院张功耀教授在《医学与哲学》 杂志上发表了《告别中医中药》一文, 提出“以文化进步的名义、以科学的名 义、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名义、以人道 的名义,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告别中医中 药”。10月6日,张功耀再次发出倡议, 要求支持告别中医中药的人士进行签名, 让中医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使其真正 回归民间。
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江泽民
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 西方的科学理性精神导致了西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西方文化概论-第一节当代西方文化思潮专题

西方文化概论-第一节当代西方文化思潮专题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专题
(一)“后工业化”社会与实用主义的知识 观 1、后工业化社会
这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对于当代美国社会的 一个定性用语。他认为,美国已经经历了所谓“与自然 较量”的“前工业化”和“工业化”两个阶段,而自60 年代以后进入了一个所谓以“服务”——“人的服务, 职业和技术服务”——为基本属性的“后工业化”阶段。
总之,在“后工业化”的实用主义知识观的影响 之下,大学培养专业化的人文精英的功能日益淡化, 学校越来越被纳入一条与未来技术和工艺相接的轨 道。
此外,大学知识的传授方式也将产生很大变化。法 国哲学家、后现代理论研究者利奥塔指出,后现代社会 中知识合理性的解体和实用第一的准则,“敲响了教授 时代的丧钟:在传递现有知识方面,一个教授与家詹明信指出后工业 化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有三条:科技优先地位的确立;科技 官僚的产生;以及传统工业科技向更新的信息科技的过渡。
2、后工业化社会中的实用主义知识观
在后工业化社会中,知识不仅是一种生产力,而且它 将越来越以一种信息商品的形式存在。决定“知识”是否 合理的标准越来越从“哲学—思辨”的一极倒向“政治— 实用”的另一极,即一切以是否“有用”为准。
其根本原因在于,“后工业化”社会是一个科学技 术占主宰地位的时代,而科学技术的衡量标准归根结底 是“有效性”,也称“运作可行性”,即投入和产出的 最大效益比。
3、实用主义知识观对于大学教育的影响
从“实用”的目的出发,西方传统大学教育的两 大使命——“批判、思辨”与“培养、训练人才”越来 越由前者向后者倾斜。也即,“后工业”社会的知识 传授,主要已不再是训练和培养引导国家走向解放的 社会精英,而是提供完成各种社会具体职能的工作者。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当代西方文学思潮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在这个时代,文学作品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形式和主题,而是涌现出各种新的文体和写作方式。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角度对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进行评析。

首先,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思潮。

后现代主义作品通常以碎片化、多声部、模糊不清的叙事方式呈现,突破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强调文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复杂的文本结构和模糊的主题,挑战读者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例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威廉·布鲁赫的《城市》等作品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特点。

其次,女性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学中的重要思潮之一。

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探讨了女性在社会、家庭和个人层面上的权利和角色。

这些作品揭示了性别不平等的问题,并探讨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的文化中的生存与自我实现的方法。

例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至灯自鸣》等作品都是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第三,后殖民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思潮。

后殖民主义文学作品关注了殖民主义对于原住民和后来者造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

这些作品通过重新审视和重构历史,表达了对旧权力体系的批判和对被压迫者的声援。

例如,奥尔兰多·弗斯的《宽容》、阿赫迈德·萨义德的《国度与生死》等作品都是后殖民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品。

尽管当代西方文学思潮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关注个人的内在世界和情感体验。

当代西方文学作品强调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追求表达个体的独特视角和情感体验。

这也是当代西方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区别。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多样性。

它们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吸引了广大读者,并对他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的出现不仅充实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思考的视角。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研究课件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研究课件

展望
未来文化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包容性, 人们将更加关注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 时积极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跨学科研究方法
跨学科研究方法是一种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理论、方法和知识来研究文化思潮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突 破单一学科的限制,更全面地理解文化思潮的内涵和影响。
跨学科研究方法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资源,提供更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证材料,有助于深入挖掘文 化思潮的本质和规律。
实验与探索
鼓励艺术家和创作者进行实验和探索,挑战传统艺 术形式和审美观念,开拓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观众 体验。
批判与反思
对文化艺术进行深入的批判和反思,挖掘文 化现象背后的社会问题和价值取向,推动文 化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对教育领域的启示
培养创造力与批判思维
01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启示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
特点
多元化、跨学科性、反思性、批判性、 全球化视野等。
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
现代主义
代表人物包括萨特、卡缪等,主 张通过个人选择和行动来改变世界。
后现代主义
代表人物包括德里达、福柯等,强 调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解构,主张 多元性和相对主义。
后殖民主义
代表人物包括赛义德、霍米·巴巴等, 关注文化帝国主义和民族认同问题, 主张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
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
形成背景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形成与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如资本主义的危机、冷战格局 的形成、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等。
发展历程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现代主义的兴起,到后现代主义的盛行,再到后殖民主义的崛起, 这些思潮在相互影响和演变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

西方文化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

西方文化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

西方文化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多元化是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必然会带来诸如传统与现代、世界与本土、批判与继承等关系的变化。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忽视这种变化,必须作出及时的回应。

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日趋深入,西方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因此,加强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时代挑战和崭新课题。

一、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受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的影响,各种新思潮、新流派层出不穷,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发展变化的动力,呈现出一种活跃的文化景观。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主要特点:1.彰显宽容的文化氛围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方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和空前的灾难。

战后,面对废墟和混乱,西方传统的思想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反思、探索的氛围中,西方文化思潮出现了一次较大的发展和演变:力图在痛苦的反思中,寻求使西方社会摆脱精神苦闷的新的价值观、人生观等。

客观上看,新的文化思潮是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的真实反映,也成为大众精神新的寄托。

当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不但促成了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更带来了价值观念的更新。

权威可以被挑战,正统可以被颠覆。

大量的非理性思潮对传统的理性文化模式提出了抗议,否定传统成了文化思潮中司空见惯的事。

2.学科交流的互融共生社会的变革、科学的实证、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观念的解放、思想的革新。

学科之间的新成果、新观点,可以互相影响、相互促进。

借他者而反观自身,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对话的语境里,在不同的参照系里汲取新的营养。

这种跨学科的集成、互文性的对比,给单一领域带来了质的重组,如结构主义的哲学思想源自语言学的分析、考古学的发幽;存在主义哲学带来了文学写作的实践与探索;后现代主义美学引发了戏剧、绘画、文学等艺术的革新。

跨学科视野下的互文性,于陌生中带来另一维度的诠释,使得各种思潮在各类文化中互融共生,同息相契。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起源和发展(转载)••发帖者1983•1楼一、多元文化主义的特征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最初作为一种文化政策出现在70年代以来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以后逐渐遍及美国和其他一些移民国家。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以及民族主义浪潮的发展,多元文化主义越出了政策领域,而成为一种政治思潮,在西方移民国家发展起来。

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并没有统一的派别,内部有激进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保守的多元文化主义、温和的多元文化主义等。

从国别上说,多元文化主义也应各国的情况不同而各有不同,如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和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就存在很大差别等。

由于不同思想家身处不同国家,所处语境各异,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就五彩缤纷、多姿多彩。

因此,对于什么是多元文化主义也就不存在一个共同的定义。

不过,总体上看,多元文化主义在政治思想上的主要特征有下列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性。

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主张少数民族和边缘群体的独立价值,主张文化认同和民族个性,要求主流文化或国家对其文化认同给予公共的承认。

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人是深受其所生长的特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的,在他们独特的文化环境中,人们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认同,这种独特的文化认同对他来讲是生存之本。

文化少数民族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认同,所以不应忽视或泯灭文化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

其次,主张少数民族的权利维护,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主张各民族和种族之间的平等,反对民族歧视以及同质化的文化霸权,反对文化帝国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文化之间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不同的文化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及对好生活的不同理解,所以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完美的,都不能把自己的认同强加于其他文化之上,把任何一种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也不能用一种同质的文化来代替多元社会中多种文化共存的现实。

再次,主张各民族都有权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同时发展和享用自己的文化传统;要求主流社会采取差异原则,赋予文化少数民族以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消费主义思潮等西方的主要社会思潮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观念影响越来越大,并且影响途径较以往已经有了明显变化。

高校要从构建大德育课程、加强新理论研究、重视大学生利益诉求和发挥新媒介作用等方面积极引导西方思潮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各种纷繁复杂、良莠互见的社会思潮,这些思潮中既有积极向上的社会思潮,如爱国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生态主义思潮等;也有消极反动的社会思潮,如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消费主义思潮等。

它们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并且渗透到各个领域,已对我国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冲击和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种文化加速撞击、交融,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审视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影响,使其在横向的文化开拓与纵向的文明承传中,分辨是非,把握方向,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课题。

也是发展传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保证。

多元化是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必然会带来诸如传统与现代、世界与本土、批判与继承等关系的变化。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忽视这种变化,必须作出及时的回应。

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日趋深入,西方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伴随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西方各类思潮和意识观念开始大量涌入中国,高等学校是西方敌对势力向我们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目标,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向我国大学生传播西方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企图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青年一代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观。

因此,全球化趋势中的西方思潮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正在产生并且还会持续产生深刻影响,多种思想意识形态并存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常态性环境。

当代西方思潮是资本主义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精神折射。

现当代西方思潮(概述)

现当代西方思潮(概述)

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主要特点: (一)非理性主义倾向 (二)相对主义倾向 (三)人本主义倾向 (四)注重全球问题,关注人类未来发展
(一)非理性主义倾向
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古代的苏格拉底— —“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反对近代的黑格尔的绝对理 性主义哲学,将人的意志、情感、冲动、欲望当作世界的本原,可 以产生和决定一切。认为人的本质在于意志,贬低理性。 受唯意志主义影响,作为后起之秀的弗洛伊德主义(泛性论) 、存在主义(强调个人情绪体验、人的绝对自由)、法兰克福(鼓 吹性解放、性自由)。
(1)这些思潮都不讲外界的客观存在,将人的情感、意志、本能看成是决 定性的; (2)否定理性和科学在认识中的作用;夸大本能、欲望、直觉、情绪在认 识中的作用;
(3)倡导人生观、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将他人和社会看成是个人发展的 障碍,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成地狱的关系(克尔凯郭尔 、萨特 )。 (4)否定传统道德价值体系;宣传意志自由、选择自由,自己做自己的上 帝(尼采)
第二, 以一定的社会心理活动为基础(一般诱导于社会心理)
第三,以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表现为意识形态) 第四,是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思潮一 般具有阶级性)
(二)社会思潮与相关概念解读
1、社会思潮与主流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中占 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在观念上的反映,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集团为维 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秩序而由国家建构并由国家公共权力推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规 范体系,是诸多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与核心,在该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居统治地位和主导 地位;社会思潮的理论完备程度,不如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且其融合力、传播范围和稳 定性,都不如主流意识形态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经过长期的反映过程才 逐步形成的,具有浓厚的理性色彩和稳同程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是持久而深刻的。 一般来说一个社会形态中在具体的社会历史阶段,有一种主流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多 种社会思潮。

现代西方文化思潮(最新)

现代西方文化思潮(最新)

解脱之道:“解脱之道存于出世而不存于自 杀。出世者,拒绝一切生活之欲者也。”
解脱之途:“一存于观他人之苦痛,一存于 觉自己之苦痛。”
(前者如惜春、紫鹃的出家;后者如宝玉的出家)
●尼采(1844-1900)
叔本华与尼采比较:
本体论:生存意志→权力意志 人生观:消极悲观→积极悲观 时代背景: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下半

●“在”的迷失
——西方传统本体论

“在”在古希腊文中写作on,它是系词“是”(einai) 的现在分词。依希腊文法,任何描述事物(存在者) 的句子,都必须与“是”相联。而on既可指某物存在 ,又可指各种存在者本身。 然而,on在德文里却写作动名词Das Sein(英译 being),而不是动词不定式Sein(英译To Be)。 这样,on作为现在分词原本兼有动词和名词的双重性 质,在德文中却只有名词化,失去了变化的功能。
●王国维关于苦痛的解脱
王国维说:“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 “欲之为性无厌,而其原生于不足。不足之状 态,苦痛是也。既偿一欲,则此欲以终。然欲 之被偿者一,而不偿者什佰。一欲既终,他欲 随之。故究竟之慰藉,终不可得也。……故人 生者,如钟表之摆,实往复于苦痛于倦厌之间 者也。……故欲与生活、与苦痛,三者一而已 矣。”“吾人之堕落,由吾人之所欲,而意志 自由之罪恶也” 。
绝对精神的三个环节:艺术、宗教、哲学
●两种权力意志
哲人——“最精神化的权力意志”:一种统治
的权力意志,为哲人所有,表现为勇于承负 ,追求真理,规定善恶,制定法则。
民众——“精神的基本意志”:一种服从的权
力意志,为民众所有,表现为软弱妥协,追 求自保,善恶难分,服从法则。
在尼采看来,世上最能诚实、勇敢地面对世

研一人文学科解读当代西方文化与文学思潮

研一人文学科解读当代西方文化与文学思潮

研一人文学科解读当代西方文化与文学思潮当代西方文化与文学思潮在研究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对于研究人文学科的研究生而言,对其进行解读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当代西方文化与文学思潮的关键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研究方法。

一、关键概念1. 文化多元性当代西方文化的一个核心特点是多元性。

由于全球化的进程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国家、社区和个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导致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更加丰富多样。

这种文化多元性的特点使得当代西方文化与文学思潮在思想、艺术和审美观念上呈现出突破传统边界的趋势。

2.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化与文学思潮的一个重要方向。

后现代主义质疑现代主义的理性中心主义,突出对个体体验、语言游戏和多样性的关注。

文学中出现了自由联想、模糊边界和故事解构的手法,表达出对权威和传统的怀疑态度,以及对语言和符号的异化处理。

3. 后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关注殖民主义历史对文化和社会形态的持续影响。

当代西方文化与文学思潮中的后殖民主义批判式反思来自欧洲扩张以及殖民地遗留下来的种族、性别和文化问题,探讨了殖民主义的后果以及如何消除或改变这些后果。

二、影响因素1. 全球化全球化是当代西方文化与文学思潮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全球化将不同文化、思想和艺术形式纳入同一平台,提供了跨文化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这种跨文化的接触和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文化多元性的产生和发展。

2. 技术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传播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互通更加容易。

技术创新对于当代西方文化与文学思潮的形成和演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社会变革当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革,这些变革对当代西方文化与文学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性别平等、种族平等和人权意识的提高,推动了文学与文化的多元发展和批判性的反思。

社会变革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当代西方文化与文学思潮的多样性与变革。

20世纪以来的西方社会与文化思潮

20世纪以来的西方社会与文化思潮

独裁者希特勒执政后,实行的是国家社会主义专政。希特勒 对内也采取了行动: 在意识形态方面,清除异己,迫害持不同政见者,使成 千上万的知识分子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流亡国外。 另一方面,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德国在种族论的影响下 ,试图建立一个被认为“血统高贵”的雅利安人社会,为 此开始执行反犹太人计划,对生活在德国的犹太人进行大 肆迫害、驱逐、抓捕、关押、杀害。 纳粹对犹太人无法消解的仇恨可以通过他们持有的将历史看成是一 种种族斗争的扭曲的世界观进行解释。 一些其他因素对纳粹仇视犹太人的思想,以及纳粹对犹太民族的偏 见观的形成也有所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千百年来基督教的反犹主义传统和19世纪后半叶以及 20世纪初出现的政治反犹主义和种族主义运动。
从50年代开始,“电影不再只是一种娱乐商品,而被认真 地当作一门崭新的艺术来严肃对待。电影文化终于也成为衡 量一个知识分子文化修养程度的项目之一。”
所有这些因素的加在一起致使犹太人成为纳粹迫害和 试图彻底消灭的对象。
最终被杀害的犹太人达600万之众造成人类历史上一 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进行绝灭性屠杀的最暴烈事件。
到1939年,发动大战的一切条件均已成熟,战争狂人希特勒 终于铤而走险,于9月1日进攻波兰,开始实施他的罪恶征服计 划,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持续五年半的二战给西方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它不仅使欧 洲许多美丽的城乡变为焦土,文明成就毁于一旦,除了有600万 无辜犹太人惨遭杀害,更有5000万以上的人被夺走了生命。 欧洲历史上各大国的实力均被大战严重削弱,德国被美、英 、法、苏分区占领,最终分为两个国家。 英法两国不仅自身政治、经济等实力遭到了严重削弱,而且 由于战后兴起的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它们在世界各地的殖 民地纷纷独立,影响力一落千丈。 西方阵营中唯一实力没有受到削弱的大国是美国,不仅如此 ,二战后美国的影响力开始不断上升,因此,它自然成为20世 纪后半叶西方社会的领头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比较中西文化中的宗教精神。

宗教精神西方的理论,中国人没有一个本质上的神,这是儒家思想代表的皇权所决定了的,中国历来是皇权大于神权,不象西方中世纪就出现神权大于王权的,所以你所谓的宗教精神中国就不曾发生过。

只有每一个教的教理,教义。

东方的宗教,比如佛教和中国的道教,这类宗教带有典型的东方特色,因为东方人喜欢求人办事先送礼,所以佛道教的寺院香火比较旺盛,求神保佑的信众都购买大量的香烛元宝以及各类贡品,先上贡,然后磕头拜神,进而提要求。

西方的宗教没有送礼一说,一般就是像西方的交往一样,去了先认错,然后请求谅解,再提出庇佑。

西方人信宗教那是心的归依,而中国人总要的点实际的好处,不管是物质或精神方面的,也可以说中国人根本不信神。

西方宗教中的神是由超人类的终极之神所赋予,其宗教的原始动力是“罪感“,故而其人神关系是单向的皈依,其宗教态度是膜拜,其价值张力是远离世俗;中国宗教中的神则是由现实中的杰出人物经过修炼而成的,其宗教的原始动力是“畏感“,故而其人神关系是双向的交换,其宗教态度是恭敬,其价值张力是固着世俗。

文中还以此解释了中西宗教中其他一些方面(如对异教的态度、宗教的地位、屋顶选型以及不朽观等)的不同。

摘要中国宗教和西方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有很大的不同。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中国宗教以人为中心, 强调依靠人自身的努力得到解脱; 基督教以神为中心, 强调神对人的拯救, 把人的活动视为神的意志的体现, 以荣耀神为人生的使命。

第二, 在对人生的关注上, 中国宗教追求现世苦难的解脱和现世幸福的获得, 注重实际; 基督教追求彼岸的幸福, 强调对于现世苦难的忍受、顺从。

第三, 中国宗教具有一种宽容精神; 基督教则具有强烈的独断性、排他性。

2.为什么当代西方会出现“基督教复兴”。

一在转型时期,基督教为信仰者提供终极关怀模式基督教有作为宗教和作为文化的两个层面,宗教是基督教的本质层面,也是她的真正魅力所在。

基督教作为宗教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的模式,她针对的是普遍的人性,因此她是没有国界的。

基督教战胜其它宗教,是在于她独特的精神内核,即坚定的三位一体的一神论和救赎论:神的位格有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但并非独立的三元,其实体只有一个,即是一体,只有一神。

一神论为宇宙提供了理性的根基,满足了人心中最深的渴望。

只有这样一位神,人类才能称其为父,信者才能从中得到心灵的慰抚。

因此,在古代罗马帝国日益动荡不宁的现实中,她是当时人们能找到的最好归宿。

同时,基督教与其它宗教最鲜明的区别,在于其救赎论,即圣子耶稣基督代人受死,替人赎罪的神学理论。

尤其是历史转型时期,伴随着旧有观念的式微和社会行为的失范。

社会急剧变迁,使人茫然无从。

旧有的价值观无法再维持下去,生活变得不可思议,难以捉摸和无法理解,导致人心理感受的紊乱。

痛苦与欢乐并存,希望与焦虑共在。

人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价值观,迫切需要一种安定感,保障感,救赎感和升华感,以期在变中寻找不变,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

这样,一部分人经过思考之后,选择了基督教作为自己终极关怀的模式,安身立命的基础,从而找到自己精神的根基。

在当代,过分夸大物质的作用,高喊“金钱万能”,而否定一切精神追求,必然使社会陷入分裂动乱,人心陷入空虚颓废,道德体系全面崩溃,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最终阻碍现代化转型的顺利实现。

事实上,精神的力量从来也没有真正消失过。

它虽然被迫不断地边缘化,但总是在顽强地坚守自己最后的阵地。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保持着对精神超越的追求。

基督教的一神论,救赎论和对终极的关怀,与人们对精神超越的追求是一脉相承,交相辉映的。

人们在基督教中,能完成自己的道德追求和精神升华,并使之有根有基。

作为以传福音直到地极为己任的基督教,在我们的时代将会遇到很多知音。

二在转型时期,基督教为社会提供伦理和精神模式首先必须肯定经济转型的正面意义,因为计划经济模式只能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停滞不前。

市场经济克服了计划经济的种种缺点,它是现阶段取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佳模式。

市场经济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和思路,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公正,理性,求新,效率的价值观。

但同时也应看到,市场经济也存在着缺陷,它往往激起人们的利己心,竞争心和贪心,导致腐败和各种丑恶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加增了人性中本来就有的恶的因素,同时又加剧了本已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给社会带来种种不安定的因素。

社会的整合还需要爱的力量,基督教是爱的宗教。

按照基督教教义,我们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而全人类都是我们的邻舍,因此我们要真诚地爱护,关心每一个人类弟兄,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

教会通过自己以身作则,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互相帮助的社会风气。

三为当代社会提供一种深度的人生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肤浅,流行和时尚为特点的大众文化日益壮大,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表现在:流行歌曲和麻将方兴未艾,荒谬迷信,胡编乱写的小说大量出现,并被搬上银屏,正统的史书倒少有电视剧制作人的问津。

电视中娱乐节目和影视明星愈来愈多,层次愈来愈低。

带有色情的娱乐场所和网站泛滥,毒品有蔓延之势。

可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就这样,生活被简化为疯狂娱乐,人生退化为及时享受,生命沦落为盲目冲动,行为愈来愈短期化。

所有这些表明在传统社会人生模式衰落后,社会整体的无所适从。

与此相反,基督教则提倡一种深度的人生模式。

圣经称人为神的儿女,是神照自己的形象所造。

整本圣经从头至尾宣示了人的被造,人的失落,人的苦难,人的被赎,人的回归这部人的历史,在人的历史背后响彻了神的召唤的声音。

在博大精深的基督面前,你会感到宇宙的深邃,人生的神秘。

你会用更严肃的眼光来面对自己,重新坚定自己的步伐。

3.试比较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创导的行为主义又称为“刺激—反应心理学”(既S—— R 心理学),他反对传统的意识心理学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内省发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张心理学应该用自然科学客观方法研究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构件其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

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无论简单或复杂,其构成单位总是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

刺激是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反应是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行为的原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物理和化学的变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许多观点相近的心理学家和学派所组成的松散联盟,他认为行为主义研究的是动物和普通人,精神分析研究的是“病人”,以此两者为研究对象尽管不乏可取之处,但对于全面,准确地了解人的心理现象而言却是不完整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健康的人的内在意识经验,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几那些在行为主义和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中都没有系统地位的,人类能量和潜能。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应该用客观的量化的和可验证的方法解析心理学,甚至应该用研究动物的方法去研究人的心理学,但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决不能象行为主义者那样把人类的行为仅视为一个空间的,消极无助的有机体,而要极力恢复意识在对人的心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而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屏弃主观意识而主张研究采用客观法却恰恰是行为主义的初衷。

所以说,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是有区别的。

4试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论述分析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心理。

(一)需要层次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

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1 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 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和睡眠和性的需要。

2 安全需要(safety need) 包括一个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它相对地可以免除生理和心理的焦虑。

3 爱与归属的需要(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 包括被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等。

4 尊重需要(esteem need) 包括尊重别人和自尊重两个方面。

5 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包括实现自身潜能。

在心理学上,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

(二)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

他认为可以将其“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职或称之为天数、命运或禀性,定义为更充分的认识、承认了人的内在天性,定义为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

也就是说,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

马斯洛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历史上和当时仍然健在的著名人物,如斯宾诺莎、贝多芬、歌德、爱因斯坦、林肯、杰弗逊、罗斯福等人进行个案研究,概括出了自我实现的人所共同具有的人格特征。

1、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适意的关系2、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3、行为的自然流露4、以问题为中心5、超然的独立性:离辟独居的需要6、自主性:对文化与环境的独立性;意志;积极的行动者7、体验的时时常新8、社会感情9、自我实现者的人际关系10、民主的性格结构11、区分手段与目的、善与恶12、富有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13、创造力14、对文化适应的对抗(三)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只有在生活中经常产生高峰体验,才能顺利地达到自我实现。

马斯洛在阐述高峰体验时认为:“这种体验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觉。

”许多人都声称自己在这种体验中仿佛窥见了终极的真理、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奥秘。

人们好像是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和紧张奋斗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这些美好的瞬间来自爱情,和异性的结合,来自审美感觉,来自创造冲动和创造激情,来自意义重大的领悟和发现,来自女性的自然分娩和对孩子的慈爱,来自与大自然的交融……” 这种高峰体验可能发生于父母子女的天伦情感之中,也可能在事业获得成就或为正义而献身的时刻,也许在饱览自然、浪迹山水的那种“天人合一”的刹那。

马斯洛关于教育原则的思想大致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1 自我同一性原则教育应该使学生寻找内在的同一性,减少或消除学生内心的矛盾和精神上的分裂。

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即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2 启发性原则此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不仅要通过知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控制、逻辑思维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交流、优美人格的形成、自我的充分自由的体现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 美育原则重视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育。

4 超越性原则对自我的超越,即超越自私,超越自我中心,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