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文化思潮
社会思潮资料
社会思潮在当今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全球化的冲击下,各种思潮在社会中蔓延开来,引发人们对于社会发展、价值观念的持续思考和探讨。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仅反映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影响。
本文将就目前主要流行的几种社会思潮进行介绍和分析。
1. 自由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重要思潮。
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尊重和平等,主张个人的独立性和自治。
自由主义思潮认为,个体的自主权和自由选择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不应受到过多的干预和限制。
在当今社会,自由主义思潮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关注,但同时也遭到了一些批评和挑战。
2. 保守主义思潮与自由主义相对立的思潮就是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思潮强调传统、秩序和稳定,主张维护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制度。
保守主义认为社会需要稳定和秩序,个体的自由应当在一定的范围内受到限制。
在当今社会,保守主义思潮也在一些领域展现出影响力,尤其是在政治和文化方面。
3. 社会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作为一种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替代,一直以来都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社会主义主张消灭阶级和贫富差距,追求社会的公平和共同富裕。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主义思潮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4. 多元文化思潮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加深。
多元文化思潮强调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观念,主张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发展。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思潮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国际交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综上所述,社会思潮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反映了当今社会中不同群体和个体对于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不同的社会思潮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理念和追求,需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引导,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文化思潮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文化思潮
陈炳辉
【期刊名称】《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05)004
【摘要】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众多文化潮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众文化、网络文化和后现代文化三大思潮.大众文化是同传统的精英文化相区别的,其娱乐、消闲、商业性的功能大大强化,而认识教育和审美的功能相对弱化.网络文化是随着网络化
时代而出现的新型的文化活动方式,它使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后现代文化是后工业社会文化,具有反抗性、多元性和相对性的显著特征,反对统一性、普遍性、本质性的现代社会的文化霸权.
【总页数】5页(P1-4,12)
【作者】陈炳辉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法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153;C912.67
【相关文献】
1.听得懂的建筑:当代居住文化思潮建筑讲堂——世茂·西山龙胤 [J],
2.《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批判的当代解读——《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J], 丁春华
3.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当代文化思潮互动战略的思考 [J], 李阳
4.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变革的可
能性及前景的分析 [J], 陈振明
5.多元视角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学术研讨会纪实 [J], 孟鑫;牛登科;杨华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代欧洲的三大社会思潮
近代欧洲的三大社会思潮:1、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地点),(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2、英国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
3、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4、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
5、(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6、《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世纪……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
”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
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建立(第一次伟大尝试) 理想到现实: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中共的成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法典》资本主义法制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启蒙思想美国 独立 战争法国 大革 命《独立宣言》自由、平等《人权宣言》 自由、平等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民主共和日本明治维新思想启蒙“文明开化”民主科学结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并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
你能举出我国古代和现代历史上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的事例吗?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推动封建社会的形成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改革开放奠定思想基础)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为改革进一步深化奠定思想基础)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追求真理、崇尚科学。
浅析中国当代主要社会思潮
·总第437期·2010第4期□尹刚浅析中国当代主要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特定时期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产物,它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核心是一定阶级、阶层价值观念的反映,其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客观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造成某种程度的冲击。
尤其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分析与引领形态各异的社会思潮,做到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能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社会思潮1.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这种思潮以强调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其主要观点。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社会福利政策和民主化措施时,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理论的替身,始终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近几年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传入我国,特别是在我们党和国家强调民主法制、社会保障的时候,这种思潮蔓延很快。
它不仅极力鼓吹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而且反对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认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而是一种新的社会模式,也就是他们通常宣扬的“第三条道路”。
民主社会主义者打着“社会主义”旗号反对社会主义,号称社会主义应该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然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中亚的颜色革命均是由于推行民主社会主义,导致了亡党亡国亡社会主义的沉重灾难。
这种思潮严重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把民主和社会主义简单相加,不仅与科学理论相悖,而且与我国具体国情不符。
2.新自由主义思潮。
这种思潮以现代化就是西方化为其主要观点。
具体来看,在经济理论上,主张“自由化”、全面私有化和市场化;在政治理论上,全面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在战略和政策方面,它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是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思想武器。
在我国,新自由主义者崇拜西方的经济模式和政治模式,推崇个人权利,限制公共权力,贬低和否定集体主义,这与我国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提倡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背道而驰的。
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思潮
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思潮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思潮开始不断涌现。
这个阶段的文化思潮更多的与人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有关。
本文将就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思潮的特点、主要流派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
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思潮的主要特点是以个人与利益为中心,大量强调制度化和规模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社会的文化思想有所不同。
首先,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思潮是一个独立与确固的体系,在思想方面,尊重科学与实践,并且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
其次,资本主义文化强调竞争,也强调优胜劣汰。
“多劳多得” 这个原则与传统的德性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它是国际性的,它不受各国文化传统的影响,以人性相通为目标,摒弃了民族主义。
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明显,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人们的利益和欲望逐渐得到了满足。
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思潮的主要流派有自由主义、民粹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自由主义文化思潮是资本主义文化思潮中最受欢迎的流派之一,它追求市场的自我调节,强调自由竞争和私有财产,主张政府不应过多干涉经济。
民粹主义文化思潮则强调对社会的关注,主张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政府应当保证公正和平等,实现参与民主,为全体人民谋利益。
最后,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新兴的文化思潮,他强调包容性,严格抵制规范化和繁琐的制度。
它主张人类回归到真实状态下,面对人性和生命所带来的种种编制。
资本主义文化思潮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促进了商业发展,推动了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它强调了个体的自由与权利,人们对于个人的追求和力量得到了强化与释放。
另一方面,这也带来了某些问题,如贫富分化,文化浅薄化。
社会上的权力机制越来越倾向于一些大公司和少数有权力的人,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此外,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思潮的文化流派也存在一定的倾向,民粹主义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但忽略了市场效率。
社会上的各种思潮的呈现以及相应的行为做法都有其不足的一面。
论中国近代以来的三次文化思潮及其启示
论中国近代以来的三次文化思潮及其启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鸦片战争以降,中国进人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历程。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与西方先发展国家的时代落差、中国自身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以及西方国家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卜的渗透和影响等诸多因素,使得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转型极具复杂性。
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卜,还体现在愈演愈烈的文化思潮。
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三十年代读经讨论,到五十年代抽象继承法争论,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思潮在激荡起伏的时代浪潮中奔流涌动。
然而,古今中西文化问题并没有随着争论的不断延展而逐渐明晰,反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愈加复杂。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般说来,“五四新文化运动”广义卜指的是“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
严格说来,“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在规模、性质、影响等多方面都有实质不同,是两场不同的运动。
然而,“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并非是完全的,两者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和历史脉络。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两场“运动”的出场方式和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却是同一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同一社会主体的现实活动,在文化主张、价值信念、历史影响等诸多方面高度契合。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准备和理论先导,而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高潮。
在这个意义卜,将“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合二为一,用“五四新文化运动”来指称发生在“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是较为妥帖的。
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止时间,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不同看法。
狭义的时间节点是从1917年到1921年。
广义的时间节点是从1915年到1923年。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起止时间卜的分歧,并未影响人们对这场运动的实质内容和历史影响的理解。
从历史背景来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和文化根源。
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并没有在根本层面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仍处于封建军阀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运动与思潮
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运动与思潮近代中国是一个经历了巨大变革与冲击的时期。
其中,资本主义思潮与运动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一时期的思想者和革命者们接受了西方的资本主义理论,并试图将其运用于中国现实,创造出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路径。
本文将就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运动与思潮进行深入分析。
一、早期资本主义思潮的传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批有识之士开始了一场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学习和传播。
著名的象征就是“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洋务派的志士们试图以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为依据,推动封建中国向现代化的转型。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内在的一致性。
这里所说的“内在一致性”,是指这些思想家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社会学、法律学和历史学等角度的全面讨论。
这样就使得他们的思想体系更具条理性。
不过,很快就出现了一些众所周知的问题,特别是戊戌变法的失败,更加凸显出了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思想之间的巨大鸿沟。
二、近现代资本主义运动的起始随着资本主义思想的不断传播,近现代中国资本主义运动逐渐开始启动。
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运动主要表现在城市中。
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兴起,为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1911年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运动得到了加速。
在上海的大本营和其它大城市,不断发生各种规模的罢工、示威、游行和暴动等社会运动。
包括过河、陈独秀在内的共产主义者,也加入了资本主义运动的行列,寻求路线和策略上的互补。
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起与胜利,极大地激励了新思想的传播和资本主义运动的发展。
与此同时,资本家阶层的兴起也在推动着资本主义运动的不断升级。
资本主义理论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政治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的理论和思想也开始深入中国,进一步激励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三、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特点与西方不同,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困境。
首先是政治领域的问题。
中国的资本家阶层并没有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政治权力。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评析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评析当代西方文化思潮评析来源:作者:时间:2009-10-30 点击:对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研究应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西方思想理论界如何进行文化的研究,以及自然分化出的种种流派;二是当代西方社会在新的背景下所呈现的诸种文化现象。
但在具体的分析研究中,这两者又无法完全分离。
在此,不妨作个模糊处理,将两种情况揉在一起,从总体上加以分析和阐释。
一、表现与特征1·当代西方文化研究的兴起———回归日常生活的努力在西方,狭义的“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是指二十世纪50年代诞生、在60年代以后以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为代表的英国学者的研究取向与研究成果。
广义的“文化研究”(the study of culture)是指包含了许多传统、理论和方法的有关文化的种种研究。
英国之外,法国、德国、美国都有基于本国传统且蔚为大观的文化研究。
在研究的范围上,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是一个包罗万象、涉及面极广的领域:婚姻、时尚、玩具、身体、身份认同、公民性、全球经济力量、城市贫民、消费、广告、肥皂剧、寡妇殉葬、性别歧视、黑人政治、同性恋、地理政治等无数对象或领域;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女性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等各种主义和理论;文学、社会学、媒体与传播研究、语言学和历史学等若干学科和专业。
这里,我们会问为什么要研究文化,或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意义的研究?著名学者T·伊格尔顿的观点可以算作一种回答:在战后的西方,文化首次成为整个物质再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力量,被明确地纳入了它在高度现代主义时期所极为蔑视的商品生产领域。
而且,随着现代性的出现,象征性的宗教领域、艺术等全都渐渐地从政治机构和经济机构中分离出来,艺术被转入了市场。
也就是说,在战后的西方,文化已成为整个物质再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力量。
在经历了现代性的分裂和陌生化之后,文化生产重新加入到一般生产的行列,如今更是完全受制于商品形式。
当代西方哲学文化思潮
在全国50个城市竞争力排名中 南京
政府创新能力指数第34位 创业精神指数第7位 创新氛围指数第16位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3》
(2)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Scientism)一词包括两层含义: 作为科学家特征的方法、精神态度或教义 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一切研究领域的主张
基本内涵 ——尊重科学 ——坚持唯物主义 ——科学万能论
为什么文明差异引起冲突?
第一,差异引发战争。 第二,文化摩擦越来越深。 第三,人们从传统中解脱出来。 第四,对西方思想的价值观日益剧烈的反对。 第五,文化差异不容易协商和解决”。 第六,地区主义使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
文明冲突将在两个层次上发生
微观层次:沿着文明地理分界线上,为了控制领土 和主宰对方;
(2)、社会建设理论
——社会福利理论
社会福利的观念在理论层面是伴随近代国家体制的 确立以及公民权利、福利国家与福利权运动的扩展 而在19 ~20 世纪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
包括退休金、伤病津贴、产妇津贴、失业
社 会
货币津贴
津贴、各种补助性津贴、儿童津贴与低收 入家庭补助等
福
利
医疗卫生服务、文化教育服务、劳动就业
唯科学论
中医存废之争
2006年4月,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 管理学院张功耀教授在《医学与哲学》 杂志上发表了《告别中医中药》一文, 提出“以文化进步的名义、以科学的名 义、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名义、以人道 的名义,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告别中医中 药”。10月6日,张功耀再次发出倡议, 要求支持告别中医中药的人士进行签名, 让中医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使其真正 回归民间。
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江泽民
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 西方的科学理性精神导致了西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三大文化思潮东西文明观比较研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三大文化思潮东西文明观比较研究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我国东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著名的东西文化论战就产生于该时期,各大文化思潮的东西文明观也成为当时激烈论战的焦点。
选取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大文化思潮,分别以其代表人物梁漱溟、胡适和李大钊为研究对象,从三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东西方文化观两个方面对三者的东西文明观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当时三大文化思潮的东西文明观以及对中国未来文化发展的看法。
关键词:东西文明观;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174-02一、三大思潮代表人物之东西文明观1.梁漱溟的东西文明观梁漱溟先生是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他的东西文明观是“东方精神文明、西方物质文明”,认为中国文明在根本上高于西方文明,中国缺少的是物质文明,应效仿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但中国在精神方面则远胜于西方,要保存和发扬中国的精神文明。
在他看来,西方文化的成就是在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中国文化的成就则在于解决人与人关系的问题上。
他认为西方文明在精神上存在很大缺陷,它的文明仅限于物质的文明。
虽然西方人的理智活动很旺盛,开创了科学哲学,掌握的知识、思想数量以及深奥、精细的程度都远超于其他民族,但过度的追求使他们“精神上也因此受了伤,生活上吃了苦”[1]。
2.胡适的东西文明观胡适先生作为自由主义思潮的典型代表人物,他指摘东方文明,颂扬西方文明,认为东西文化的区别是人力车与摩托车文明的不同,而非精神与物质的不同。
他认为东方文明建立在人力上,而西方文明则建立在机械上,人力车代表东方文明,摩托车代表西方文明,东西方文明的界线只是人力车文明与摩托车文明的界线。
摩托车代表人类的思想智慧和西方精神文明的发达,从而推动了物质文明的先进,并为精神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他由物质文明的差距,揭示了东方文化的落后,并推及了精神方面,强调了物质差距所隐含的精神方面的差别,实际上也暗指了东西方精神文明的差距。
当代中国的八种思潮
当代中国的⼋种思潮听完徐进功教授风趣幽默的讲座之后,⼼⾥突然感到⼀丝茫然与困惑,回到宿舍⼜在⽹上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并读了马⽴诚先⽣的《当代中国⼋种社会思潮》,我的脑中则⼀直浮现着狄更斯的⼀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当代中国⼋种社会思潮”,并不意味着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只有⼋种。
改⾰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开始进⼊⼀个群雄初起的春秋时代”。
“这⼋种思潮”不仅其存在与涌现客观上都有“合理”(合乎逻辑)的社会基础,⽽且对于社会问题的认知也都有⼀定的合理成分,⾄少在理论上有相反相成的影响,在对现实的判断上可起警钟作⽤。
徐进功教授的讲座介绍了在当代社会中颇为流⾏的⼋种思潮,展现了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邓⼩平思想我们⽣活在今天都能感觉到这是主导性的意识思潮。
我们平常在⼤学课堂⾥以及⼯作都有很多接触。
邓⼩平思想的主要特点:经济上⼤胆突破,政治上多⽅设限,不能开展实质性的政治体制改⾰。
在政治体制改⾰⽅⾯,邓⼩平其实也做出了他最⼤努⼒。
中国政治体制改⾰的议题是邓⼩平提出的,另外中国要⾛向法治社会也是邓⼩平⼒倡的,这是他了不起的地⽅。
在邓⼩平当政期间,经济发展放在第⼀位,并且把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移植在了社会主义上,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世界经济改⾰的⼀个创举。
“不管⿊猫⽩猫,能抓到⽼⿏的就是好猫”,只要能促进⽣产⼒发展,不管姓“资”还是姓“社”,都可以作为经济改⾰⼿段。
邓⼩平的这⼀改⾰思路,为中国经济带来“腾飞”。
以邓⼩平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给中国带来了经济崛起,但其政治改⾰措施的缺失,权⼒缺乏制约制衡,造成了现在官员腐败、特权横⾏的怪象,社会⽭盾不断积聚。
如何进⾏政治改⾰,应该就是21世纪执政者所要思考的问题了。
⼆、⽼“左”与新“左”⽼左派年龄⽐较偏⼤,⽼左派思想有⼀个特点是和中国改⾰开放相始终,认为中国的⼀些问题、灾难都是由于改⾰开放造成的。
新左派跟⽼左派很不同,新左派主要粉丝在⼤学校园⾥,提出贫富分化、腐败问题⾮常严重,这个观察是⽐较理性的,提出的⼀些问题也是对的,崔之元有⼀篇名⽂《⽂化⼤⾰命有积极因素》,其中提出⽂化⼤⾰命有积极因素,应该从⽂化⼤⾰命中学习群众运动经验,学习⼤民主。
中国当代三大思潮——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儒家思想的三流归一统
中国当代三大思潮——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儒家思想的三流归一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殊途同归在人类社会中,宏观层面的经济政策和央行调控,微观层面个人自主决策的市场经济,都是必不可少的。
社会系统就像人体系统那样,前者对应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后者对应细胞自主运行,这是生物经过亿万年进化出来的正确路径。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殊途同归,最终都会走向混合经济。
经济权利公共化将近代掀起的政治革命拓展到经济领域,推动经济权利公共化,同时保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详见《体系经济——21世纪的经济革命》)经济权利公共化可以看作是公有制的改进。
符合熵减规律的选举方式选举中上届政府也拥有一定选票,与选举人共同投出下届政党,维持一定程度的社会政策延续性。
新政党需要比旧政党足够优秀,可以推动社会长远进步,足以抵消短期政党更替导致社会的熵增。
如果两党效果差不多,不如不换。
美国两党轮替撕裂社会,导致熵增,影响国家长远发展。
新选举方式表现出来的政党更替,就像中国古时候的朝代更替,这才更符合熵减规律,更能推动国家进步和人类社会的进化。
(详见《一种全新的选举制度》)熵减取代自由民主成为社会核心价值民主与自由引领了近代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人类的最高价值该翻篇了。
社会治理需要兼顾,自由民主仅仅是子目标,不能是最高目标,整个社会的有序性,也即熵减,才应该是最高价值。
眼下,世界格局将要改写,社会核心价值也要重构。
人类未来之路人类社会也可以视为一个生物,社会信息系统主导人类社会的进化就好比DNA主导细胞的进化。
人类社会也会像细胞、动植物从低等进化到高等那样,由低级进化到中级乃至高级文明,甚至去其他星球繁殖人类文明的下一代,跨入星际文明。
人类的未来是像细胞动植物那样从初级文明进化到中级乃至高级文明,而不是共产主义。
中国当代有三大思潮——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和儒家思想,体系论意味着三大思潮的统一。
宏观层面的经济政策和央行的间接调控,以及经济权利公共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文化思潮_1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文化思潮
;Society)来表示这个新型的工业化社会。
随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出现了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的趋势,诞生了后现代文化。
后现代文化开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美国,70年代盛行于西方发达工业社会,至今仍风靡整个西方
自18
后现代
利奥塔、
抗。
具有解构性的特点,对旧的文化的否定、反抗,同时也就意味着对旧的文化的破坏、解构。
在后现代主义的眼里,世界被解构为支离破碎的一幅画面。
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完整的故事和主题,而在后现代文化看起来一切只是片断、零碎的,放弃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整体构想,无情的将其瓦解、解构。
后现代主义用解构的方法去重估过去的一切价值,现代文化所追求的“绝对的”、“永恒的”、“本质的”东西,在后现代文化中已经瓦解,已经不复存在。
后现代主义反对一切绝对的普遍化的价值
标准,所有的价值标准,甚至所有的崇高理想只是语言的游戏,都需要将其打碎、解构,也无需去重建新的价值标准、崇高理想。
后现代文化的这种解构性的特点,表明它是批判性的而非建设性的。
后现代文化是多元性的文化。
后现代主义倡导多样性、差异性、个体性,而否定一元性的、统一性的、一致性的存在。
从近代的启蒙文化开始,现代科学努力寻求统一性、普遍性的知识,探索普遍性的真理,统一性、普遍性成为解释世界的有效性的标准,是科学知识的合法性的根据。
只有
普遍
时性、相对性,不要任何中心,不要任何界限,不要任何价值,这就深深地陷入了非理性主义。
【。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1
透过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看当代西方主要思潮的实质摘要:本文从剖析社会思潮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源泉,西方资产阶级主要价值观及其优长、缺点,当代西方社会主要思潮三个方面,洞悉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对当代西方主要思潮的影响透视其本质。
关键字:社会主义思潮;资产阶级价值观;当代西方思潮;人本主义1.引言在肯定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步性、现实性的同时,需要进行科学分析、辩证对待、大胆借鉴,同时又要进行彻底批判、坚决斗争、实践超越,透过对其特点深入剖析揭示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在阶级性质上的虚伪性、反动性和话语上的霸权主义。
在对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实质进行探索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段、一定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
或者说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
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并适应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况和要求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思想潮流。
思潮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向着成熟的学术理论发展,向着普遍的社会心理发展,渗透和沉淀,影响力不断扩大。
社会思潮具有6大特点(1)历史性。
表现为社会思潮总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并带有该时代的印记,对该时代人们的精神层面、生活层面起着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
(2)区域性。
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生产力水平的差异而生成的各异的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有国外引进的,也有本土产生的。
(3)群体性。
表现为社会思潮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人群中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与支持,显现出绝大多数人的共鸣与趋同。
(4)功利性。
表现为社会思潮作为一定社会利益集团的一种愿望表达,它总是带有明显的目的亦即功利色彩,与其利益和要求联系在一起。
(5)变异性。
表现为社会思潮的时效,并非一成不变。
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文化潮流笔记
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文化潮流笔记
20世纪西方思想文化潮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主义:20世纪的现代主义思潮源自19世纪的浪漫主义,它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反对传统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强调个人主义,追求技术进步和科学发展,重视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鼓励创新和变革,推崇新的社会制度和新的文化形式,推动了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二、结构主义:20世纪的结构主义思潮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强调社会结构的建构性,认为社会结构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重视社会关系的统治性,批判传统的社会制度,强调社会结构的变革,提倡社会公正和社会平等。
三、法治:20世纪的法治思潮受到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影响,认为法律是社会发展的基石,重视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性,强调法律的尊严性和公正性,提倡法治社会的建设,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四、文化多元:20世纪的文化多元思潮受到多元文化理论的
影响,认为文化是多样的,不同文化之间是相互尊重的,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共同发展,推动西方社会的多元文化化。
当代西方文化发展思潮趋势及派别
当代西方文化发展思潮趋势及派别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西方的文化思潮涌动,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化,映在的领域内,又出现了一些派别,关于西方文化思潮发展趋势特征及其派别,下文将分述。
(1)发展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方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和空前的灾难。
战后,面对废墟和混乱,西方传统的思想文化面临崩溃和严峻挑战。
在反思、探索的氛围中,西方文化思潮出现了一次较大的发展和演变。
这个时期,社会文化思潮的最主要的趋势就是力图在痛苦的反思中,批判过去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等,寻求使西方社会摆脱精神苦闷的新价值观、新人生观、新社会观等。
所以,新思潮在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民族学、语言学、科学学、情报学、未来学、管理学等领域中层出不穷。
这个时期,新思潮既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成为社会大众的精神新寄托和渴望,同时,也是思想家、历史学家、艺术家以及经济学家的时尚。
客观上看,新的文化思潮恰好是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的真实反映,尽管也存在着变形的反映,但不是它的主流特征。
(2)主要派别①哲学领域在哲学领域出现的派别主要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法兰克福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等a.存在主义是二战后在法国盛行并传播和影响到整个西方世界的一个重要哲学流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和法国哲学家萨特。
存在主义是从人存在的前提出发,揭示和探寻主观与客观即人与环境的矛盾以及在这种矛盾中的人的自由本质属性。
b.结构主义与存在主义不同,结构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流派,它是一种包括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学理论等在内的思潮,基本特征是用结构主义这样一种方法论来表述不同领域内的问题。
c.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思想流派,而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思潮概念。
20年代在西欧国家中,一些马克思主义者试图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以求有别于苏联,并能适应西欧的具体环境,因而形成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概况所谓社会思潮,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并适应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况和要求,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思想潮流。
”<1>其实质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学术文化观点和实践在社会层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与社会政治经济间相互制约的总和或总体特征。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指“产生于西方社会,发生于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思潮。
”<2>它派系庞杂,各种思潮内部还存在许多派别,这些派别都有自己的思想观点、理论体系,而且又都有其符合社会心理的情感内容,在各自领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总之,这些思潮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因而又有如下共同特性。
第一,非理性主义色彩浓厚。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最早源头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哲学上的非理性主义流派――意志主义。
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引发出以无意识、泛性论等非理性的“欲”为主要特征的弗洛依德主义,以及以个人的情绪体验为核心的存在主义,影响到以社会批判为核心,鼓吹“爱欲解放”论的法兰克福学派。
第二,相对主义的流行。
相对主义最先冲击的是科学上的绝对主义,主要依据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
哲学上的相对主义是从反对黑格尔的绝对主义哲学开始的。
以晚年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和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新相对主义思潮,目前正深层次地影响着西方社会思潮的各个流派。
第三,人本主义倾向明显。
西方社会人性异化的事实乃是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普遍关注人的问题的根本原因。
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给人的生存与发展以及人性的解放等等“属人的问题”以合理的说明。
在现象学、存在主义、人格主义和哲学人类学等人本主义流派看来,思想家们不应关注科技发展和物质文明的成果,而应力图关心现代人的困境、痛苦、恐惧和迷惘的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的影响,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具有多变的特点,当代资本主义是各种文化思潮产生并变化最快的时期。
各种新思潮新流派层出不穷,有些派别甚至成为转眼即逝的匆匆过客。
因此,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呈现着一种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面貌,是以多样化为其重要特征的。
各种文化同时存在,相互冲击、相互碰撞,也相互影响、相互吸收。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各种文化的碰撞交流,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发展变化的动力,呈现出一种活跃的文化景观。
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的众多思潮中,极具代表性的是大众文化、络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思潮。
一大众文化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景观之一是大众文化思潮的兴起和流行。
所谓大众文化是同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文化(亦即知识分子文化)相区别的,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的两大潮流,二者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
但是,当代的大众文化的势力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甚至有压倒精英文化的趋势。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传播工具迅速普及,电视已进入每一个家庭,而络的兴起更使得各种信息能得到更迅速更普遍的传播。
这就使得普通大众有可能享受到原来只有少数的社会精英才能享受到的文化产品。
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劳动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而工作时间却大大缩短,人们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去享受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
大众文化的出现,使文化不再仅仅是知识精英所独占的领域,而且也改变了传统文化那种突出的意识形态性质的宣传教育的职能,从而不再使文化成为远离市场、远离经济的曲高和寡的高雅领域。
大众文化甚至还导致了文化工业的出现,使文化成为经济领域的一种产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工业,文化走上了商品化、产业化的道路。
人类能够象制造工业产品那样,规模化地生产出大众所需求的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各种流行音乐、卡通片、电视连续剧充斥市场,供普通大众消费。
资本家通过制造销售高技术的文化产品,从大众的文化消费中取得可观的利润,文化与资本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文化的资本化。
大众文化是一种流行文化。
大众文化迎合人们的趣味和爱好,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因为众多人的追逐、相互模仿形成一时的风尚,成为时髦。
流行文化是同商业性联系在一起的,出于追求利润的动力,文化制造商们为了迎合大众的趣味和爱好,不断迅速地制造出大众所欢迎的文化商品,推动着某种时尚的流行,从而形成了某种流行文化。
流行音乐就是流行文化的典型表现。
一般地说来流行音乐能够抓住大众尤其是年青人的情绪,引起他们的共鸣,而又通过现代先进的传媒而迅速传播,从而成为了流行文化,就象当代西方社会普遍流行的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那样。
大众文化的另一景观是追星文化。
流行文化对大众,尤其对青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人们对某种时尚会形成一种疯狂的崇拜、追逐,从而产生了一批批的歌星、舞星、影星。
追星文化的形成带有浓厚的商业主义的色彩,明星是大众文化的产物,也是商业炒作的结果,他们往往因为商业的需要而被制造出来。
没有商业包装、没有传媒的炒作,就没有明
星。
明星本身就是知名度,明星就是金钱,能够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因此明星才会不断地被制造出来。
在当代西方大众文化的每一个领域中都不能没有明星,从好莱坞的电影到百老汇的歌剧,从流行音乐到通俗小说,从电视传媒到各种各样的杂志刊物,到处都是明星的风采,明星是大众关注的焦点。
在大众中形成狂热的追星族、发烧友,从衣着到举动,模仿明星的一举一动,从而使大众文化成为由明星和追星组成的浪漫的世界。
大众文化也是一种消闲文化。
大众文化的兴起及其流行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变化,助长了人们消费、娱乐的心理。
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剧烈的自由竞争中,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发财欲望的满足而不得不疲于奔命,人们的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需要在工作之余放松高度绷紧的神经。
糜糜之音、浪漫故事给人以一种感官的心理刺激,一种肉体享受,大众文化是消闲性的、娱乐性的消费,而不再是一种审美的精神享受。
在大众文化中,传统文化所具有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大大地弱化了,而其娱乐功能、消闲功能、商业功能却大大地强化了。
通俗的大众文化对传统的精英文化构成了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的精英文化所具有的教化功能、宣传功能,也就是削弱了传统的精英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这是一种客观事实。
但是正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诸多理论家所意识到的那样,特别是象法兰克福学派所作的批判性分析那样,大众文化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的一种文化模式,具有操纵大众的思想和心理的作用,它缺乏批判和否定的向度,而是对当代社会的肯定性的文化。
从表面上看,大众文化弱化了意识形态性质的宣传教化作用,但在实质上却堕落为维护现有统治的意识形态的工具。
当人们沉溺在当代流行的大众文化中,却丧失了个人的独立、自由的意识,丧失了批判的革命的意识,从而保证了现存统治的继续。
二络文化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了络化的时代,络不仅进入了社会经济领域,从而推动了生产、消费的经济活动的变革,而且络也已进入了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使传统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络文化的时代。
络文化的兴起,再一次体现出科学技术对人类文化活动的巨大影响,科学技术的变革不仅能引起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而且也带来了作为精神活动的文化生活的巨大变革。
络文化具有共时性的特点。
络的出现引发了文化载体及其传播方式的革命,使文化信息能在同一时间得以迅速的传播,打破传统文化载体及其传播方式所具有的时差性。
传统的文化传播,或者是口头传述的表达方式,或者是文字印刷的书刊表达方式,其传播速度慢,传播速度有限。
络却能够以最快速的方式将声音、文字、图形、色彩、数字熔为一体,并以最快的形式同时传播出去,它使得文化产品不必经过出版社、印刷厂、书店而迟迟被读者所接受,进入络的人们能够同时接受某种文化信息、参与某种文化活动。
络文化又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络文化不仅打破了传统文化载体及其传播方式的时差性,而且也克服了其地域的局限性,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上作品的传播,能够迅速到达其它地域,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而进入别的地区和国家,为其它地区和国家的人所接受。
络时代是个地球村的时代,络经济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而络文化使全球性文化成为可能。
络文化打破了旧有的时差性、地域性,开创出一个共享性、开放性的文化世界。
在络世界中,人们文化交流的距离缩短了,文化交流的界限淡化了,甚至能进行超国界、超时空的文化对话、讨论和交流。
与传统文化相比,络文化有了一种更新的文化存在和文化活动的方式。
由于络文化的载体及其存在方式的深刻变化,它超越了传统文化的那种纯语言化的存在方式,具有超文字、超语言化的特点。